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小心!冬季腸胃不適

小心!冬季腸胃不適

冬天除了是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其實腸胃不適也相當常見,因為隨著季節轉換,氣候溫差變化大,免疫力差的小孩、老人,往往無法適應,致腸胃出問題;而且天冷身體所需熱量增加,食慾變好,秋冬又是蝦蟹最肥美的時候,如果水產不新鮮、生冷食物吃太多,也容易引發腸胃不適。永和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 黃雅憫醫師說明,冬季的胃腸炎一般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由病菌或病毒所引起,一類則屬非病菌性,亦即食物所引發。第一類胃腸炎的元凶以病毒最常見,估計每年全球約有五百萬到八百萬人因此喪命,而這也是5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死因。其中,50%的胃腸炎是由諾羅病毒(norovirus)引起,另外20%的個案與大部分的兒童嚴重病例,則歸咎於輪狀病毒(rotavirus),其他危害較大的病毒還包括腺病毒、星狀病毒(astrovirus)。黃雅憫醫師表示,秋冬是輪狀病毒好發的季節,小朋友應小心預防,一旦遭感染,目前並無有效治療,家長可以多補充水分,避免小孩脫水,如果病人高燒不退、躁動不安、食慾差,則應馬上就醫。至於細菌導致的胃腸炎,禍首眾多,主要有:沙門氏菌、腸細菌、葡萄球菌、空腸弧菌、大腸菌等。其傳染來源可能是食物的準備不當、被重複加熱的肉、海鮮、牛奶和麵包類產品。每種病菌引發的症狀只有些許不同,但都有腹瀉,也可能導致大腸炎。上述的胃腸炎,症狀通常是急性的,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食慾差、疲憊,嚴重者會有血便,但較少持續超過10天。第二類胃腸炎主要因為不當的食物所引起,如過度刺激的麻辣鍋,或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都可能造成胃腸不適;其症狀有噁心、腹脹悶痛、消化不良,但很少會腹瀉,且因是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所導致,症狀常可能反覆發生。黃雅憫醫師強調,冬季因為流汗少,一般人容易水分補充不足,再加上肉類、油脂類食用量增加,蔬果纖維質的攝取則相對減少,往往也會排便較不順,成為便秘好發的季節,許多人都常為腹脹、食慾不佳所苦,也須格外留意。要避免冬季的腸胃不適,除了注重個人衛生習慣、健康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外,銀髮族、小孩要特別注意保暖,黃雅憫醫師提醒外食族的民眾,須注意外食的衛生,少吃生鮮食物,同時節制飲食,勿暴飲暴食,自然可保腸胃健康過冬。

災後心理復健是長期作戰

災後心理復健是長期作戰

台灣位處颱風及地震帶,時常遭受天然災害侵襲。然而此次莫拉克颱風導致88水災,造成南部許多地方重創,如小林村滅村、林邊淹大水,至少有數百人罹難,影響同胞及財產損失不計其數,至今仍待恢復重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郭千哲說,在災難發生最初期,以急難身體創傷救助為主,儘量拯救生還者。但在心理層面,因災民經過重大災難,急性期可能出現創傷後症候群症狀,且長期則會出現各類可能的精神疾病。郭千哲指出,如何以災民為中心,進行心理重建是相當重要,例如早期災民未必會求助精神科,但宗教慰藉力量很重要,如透過教會聚會,或各種宗教法會安慰人心。之後,如何早期確認高危險群,透過公衛護士、衛生室或衛生所,轉介至精神醫療也很重要。他表示,離921中台灣大地震,今年已屆10年。當時由一些機構認養災區重建,而臺北巿政府衛生局與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參與南投國姓鄉及台中石岡鄉心理重建,投注不少心力。當時透過當地公共衛生護士轉介,訪視不少罹難者家屬,以及房屋半倒和全倒的個案。在120位罹難者家屬中,郭千哲發現,精神疾病盛行率依序為創傷後症候群(36.7%)、重度憂鬱症(15.8%)、適應性疾患(10.8%)、酒精使用疾患(3.4%)等,女性明顯高於男性。郭千哲解釋,在危險族群方面,創傷後症候群以女性居多;重度憂鬱症則以女性、有慢性病,及對地震之初反應為麻木者為主。有92.5%與家人同住,46.7%曾尋求民俗治療。創傷後症候群有25.0%曾向醫療機構求助,重鬱症則為26.3%,推測以傳統醫療機構為基礎防治嚴重個案效果有限。因此需進入社區發現個案,並持續追蹤以評估病程及療效。當時有次趁著義消隊員作上課衛教,課後舉辦一場輕鬆聯誼以交誼及減壓。這些義消都是在地震後協助救援的人員,他們負責救人及搬運屍體等。郭千哲說,以正式上課講習方式效果有限。但後來在烤肉活動時,這些男性隊員開始提起當天情形,甚至有些人搬了四十具遺體。有人亦提到失眠、焦慮及對死者歷歷在目的經驗,亦有人這一年來性功能障礙,期望尋求幫助。救災需有彈性,需要跟他們有更近距離的接觸,較可能了解他們真正所遭遇的問題。郭千哲提醒,災後心理復健是長期,各個年齡層可能浮現不同問題。例如小孩應能就學,成人應能就業,若無所事事,或無法符合應有社會角色,即可能產生問題。若體重明顯變化(如減輕),或似乎變了一個人,或緊張或憂鬱,則應提早轉介就醫評估。

毒!使用安非他命 小心自由基過量

毒!使用安非他命 小心自由基過量

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的安非他命(amphetamine),以及相關衍生物如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MDMA (3,4 -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等物質,在世界各地一直是非法藥物主流之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黃名琪說,安非他命的耐受性與成癮性相當容易發生,重覆使用或使用過量的結果,經常造成身體毒性作用。黃名琪解釋,身體毒性作用範圍包括中樞神經與周邊系統,中樞神經的毒性呈現為記憶力退化、思考與反應遲緩、情緒或精神障礙;而周邊系統則涵蓋了心血管毒性、肝毒性、橫紋肌溶解與腎毒性。黃名琪指出,其成因相當複雜,其中之一便是安非他命帶來的自由基傷害。自由基是人體代謝過程中的必然產物,適量自由基是細胞發揮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如果自由基過多,或是由其引發較複雜反應,造成氧化產物過量,則會對人體組織造成傷害。他說,在96年管制藥品管理局計畫經費支持下,該院研究顯示,甲基安非他命使用者體內呈現的氧化傷害(oxidative damage),明顯高於正常健康的人,而此氧化傷害在短期時間內無法回復。至於此較高氧化傷害帶來的實際器官影響為何,在研究中並無法呈現。

建農老人打另類森巴鼓 歡慶日托站五週年

建農老人打另類森巴鼓 歡慶日托站五週年

森巴鼓是一項充滿嘉年華歡樂氣氛的表演,在台灣的森巴鼓隊是由小學生或者青少年組成,可曾看過老人家打森巴鼓呢?昨(十一)日上午建農老人日托站設站五週年慶上,該站長輩就表演了練習兩個月的老人森巴鼓。鮮豔的服飾配上咚咚的鼓聲,長輩的表現是亮眼又振奮人心。隨後由一粒麥子基金會(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設)羅靜心頒發勤學獎、小組長獎、熱心奬、鼓勵獎,建農長輩個個笑開懷。知本、鸞山兩個友站也前來慶賀,除了表演舞蹈,也一起玩趣味競賽,共度一個愉快的上午。2004年夏天,在公部門及社區協力下,一粒麥子基金會在台東市建農里設立老人日托站。五年來,每週三、五上午,建農長輩齊聚日托站共享歡樂時光,上站已成為當地長輩重要的一件事。勇於接受挑戰的建農長輩,繼之前重拾槍桿、就著軍歌、表演分列式後,今年夏天做了一項新的嘗試──森巴鼓。為什麼是森巴鼓呢?原來,偶然間建農老人日托站督導李藍主兒看到社區的小朋友正在打森巴鼓,靈機一動而請問森巴鼓老師是否也可以教站上的長輩?就這樣,建農長輩從七月開始利用上站時間開始練習。森巴鼓指導老師唐玴誠是建農子弟,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2007年中跟著北部的森巴鼓老師學習,學成後開始教導建農等五個社區的小朋友打森巴鼓。唐玴誠老師指出,森巴鼓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運動,尤其可以刺激記憶力。長輩先穿上鼓帶再依序套上大大小小不同的鼓,有的鼓看起來很大,但是重量不重,最重的只有三公斤。唐玴誠老師表示:「對長輩來說,重量不是問題,而是雙腿不能久站。」第一次教老人打森巴鼓的他,特地設計了符合長輩特性的另類森巴鼓,也就是不需走動、不需律動,只需原地站著、下半身站好、上半身隨著節奏左右搖擺的老人森巴鼓,而且在節奏上,也自動放慢速度。在練習的過程中,唐玴誠發現,小朋友精力旺盛,對節奏、律動有自己的想法和創造;老人則是努力的記憶、努力的練習,雖然會花比較久的時間來教導,但是老人的表現是一級棒。站在台上帶著建農長輩打完森巴鼓,唐玴誠豎起大拇指肯定建農長輩的表現。有位建農阿嬤說,有幾個地方打的不整齊,還要再練習,還可以再進步。對這群平均年齡七十五歲的長輩來說,打得高興最重要,而且他們從此又多了一項新的休閒娛樂!

檳榔纖維就像菜瓜布 破壞人體不容小看!

檳榔纖維就像菜瓜布 破壞人體不容小看!

一位檳榔西施因為吃檳榔吃了十幾年而造成國字臉,困擾不已;「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表示,長期吃檳榔除了造成外觀的走樣,更可能引起口腔的病變,嚴重者甚至演變成口腔癌。 在台灣,檳榔與口腔癌關係密切,約九成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檳榔本身已被證實為一級致癌物,檳榔的成份和粗纖維在長時間嚼食下,刮損口腔黏膜,導致組織硬化變薄變弱;台大牙科部韓良俊教授說吃檳榔就好像拿一塊菜瓜布沾致癌物質在磨擦口腔,不停地在傷害口腔健康。所以長期嚼檳榔極容易造成口腔癌等疾病,對健康產生莫大危害。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提醒常常吃檳榔的朋友們,除了要盡快努力戒掉外,一定要養成定期接受口腔黏膜健康檢查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正確治療」。如果發現口腔內出現超過兩週左右未癒合的破洞傷口、口腔內頰表面顏色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或是舌頭靈活度不如以前,就要立即到醫院(口腔顎面外科、耳鼻喉科、牙醫、家醫科)作進一步的檢查。

漸進式管理健康 遠離疾病不是夢

漸進式管理健康 遠離疾病不是夢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健康好計畫】,是由美國梅約醫學中心著作,唐諾˙韓斯魯德醫師編輯,書名原文為「The Mayo Clinic Plan-10 Essential stept to a Better Body & Healthier Life」,在讀完十個計畫步驟之後覺得受益頗多,想想目前隨著預防醫學觀念漸漸深植人心,民眾對於自己身體的照護不再是被動的有病治病,轉而取代的是主動的想辦法預防疾病、遠離疾病威脅,因此在書局常常會看到很多的養生書、養生食譜與某些另類療法,商圈餐飲店生機、有機餐廳一家接著一家,健診中心到處林立,這也意味著民眾在預防疾病的健康需求。有健康的需求要如何達到?重點就在個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之態度與自我健康管理的方法,梅約醫學中心唐諾˙韓斯魯德醫師強調健康行為的養成就在於自己的態度,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因此在糖尿病人自我健康管理上,我們提供了健康控糖行為五個方法,第一:在家飲食要均衡、第二:在家自己測血糖、第三:在家自己量血壓、第四:在家每天勤運動、第五:在家保持好心情,協助他們能秉持著我的健康我負責之精神,將血糖控制穩定預防合併症之發生。有人可能會有疑惑身體的健康要怎麼管理?管理健康首先要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平日生活習慣,一般人大部分會想到的就是先做身體的健康檢查,定期健康檢查是健康管理重要步驟之一,透過健康檢查可以讓你了解目前的身體狀況,進階由專業醫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及衛教師,來協助你從飲食、運動、日常生活作息、情緒、是否有不良嗜好等著手,逐一分析發現你自己的問題,藉由專業協助量身訂定你的個人健康管理計畫,可由簡單容易改變的部份做起,例如原本不吃早餐進而養成每天吃早餐,原本是趴趴熊不愛動者試著養成散步好習慣,漸進式按計畫逐項將有問題不健康之生活習慣作調整改善,在行動的付出下持續自我管理,健康將常伴你左右。 (本文作者 /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營養課長 賴金蓮)

去除動態三皺紋 注射肉毒效果佳

去除動態三皺紋 注射肉毒效果佳

長久以來,人類致力於研究讓人看起來更年輕、延緩老化的方法,隨著人類經濟文明的成長,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相對提高,於是整形美容的發展日新月異、一日千里,近來藉由知名人士代言的肉毒桿菌即是十分流行的產品,不論是為了美容或是為了改運,無不是希望讓自已看起來年輕些。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吳文宏醫師表示,肉毒桿菌商品名稱保妥適(BOTOX),是一種純化的A型肉毒桿菌素,是一種天然製造的藥物,早在1990年,美國即率先採用,在2000年時,美國己有超過一百萬人次接受過此注射以作為美容療程,其風行程度可謂趨之若騖。由於此種藥品注射療程取代了部份拉皮或雷射除皺之治療方法,也鼓舞了對拉皮除皺手術猶豫不決的朋友,提供了另一種快速有效的選擇,其特點在於免手術、免流血、免住院且無疤痕。肉毒桿菌素只要是藉由與運動神經末稍結合,防止導致肌肉收縮的乙醯膽鹼這種化學物質的釋放,而使過度收縮的肌肉放鬆而達到除皺或鬆弛(痙攣症、腦性麻痺等)的目的。吳文宏醫師指出,一般整形外科醫師會根據病患表情造成的皺紋、紋路,先精確的作注射定位,並畫上點狀記號,再一點一點的注射入肌肉,以確保面部表情對稱和諧,定位時,須請接受者微笑。注射療程約十分鐘,可立即恢復正常活動,不須復原時間,一般約七天後,效果顯現,日後可持續三~六個月(會因個人體重、肌肉大小張力不同而有所差異)。 肉毒桿菌用於臉部除皺最常用於三個部位:抬頭紋、皺眉紋、魚尾紋,由於從面神經解剖學的知識及整形美容的瞭解,作定點且對稱性的注射可有良好的效果。而應用於顏面下半部,由於表情肌多條且複雜,劑量需減半,對稱性的要求更嚴謹,例如臉頰紋、皺鼻紋、嘴部周圍細紋、臉部不對稱及頸部紋。注射肉毒桿菌有那些副作用?吳文宏醫師說,常見的因左右劑量控制不精確而造成左右面部表情不對稱,一般有經驗的整形科醫師是可將此狀況降至最低,若已發生,可在七天後針對運動較強的一側(皺紋較多的一側)補打而矯正之。那些人適合施打肉毒桿菌?一般二十五歲以上有動態性皺紋之男女、不希望動大手術即可達到美容除皺效果、商務人士,近來可能因為經濟不景氣,中年失業者增多,希望藉由注射肉毒桿菌讓自已看來年輕、有朝氣的人也日益增多。吳醫師說,門診中多數利用此療法的民眾,都是被此療法快速及便利性所吸引,因為注射肉毒桿菌不似一些侵襲性的手術需花費較多的時間,且副作用少、短時間即可完成,且看來效果非常好。吳醫師提醒,肉毒桿菌素仍屬藥物成份,注射前仍需與專科醫師諮詢,適當的診查仍是施打前不可或缺的!

對抗新流感 聰明進出醫院的自保10招

對抗新流感 聰明進出醫院的自保10招

國內每年院內感染達八萬人,當新一波H1N1新流感正肆虐全球之際,如果需要進出醫院就醫或領藥時,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提醒您10招常被忽略,有的甚至是政府或醫院沒有認真提醒過您的自保之道: 1.避免前往醫院美食街、商店街及兒童遊戲區,減少不必要的探病。2.進出醫院、看診前後、從醫院回家後勿忘確實洗手。3.勇敢提醒每位接觸到您的醫謢人員,要先洗手或消毒4.候診避免處在通風不良或擁擠處。避免接近發燒、咳嗽、打噴嚏的病患。5.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多利用連續處方箋到社區藥局領藥,可減少回醫院拿藥時感染的機會。6.住院時避免家人非必要、長時間的陪病;注意看護的清潔衛生與身體狀況。7.如有感冒或疑似新流感症狀,請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a)旅遊史(b)接觸史(c)身邊是否有類似症狀親友。8.學做健康紀錄、自我健康監測管理,以便身體不適時,可提供醫師做更周詳判斷。9.有疑似症狀就醫時,要特別告知是否先使用過退燒藥、或其他日常固定用藥(例如有些消炎、止痛藥、阿斯匹靈也有退燒作用,可能會掩蓋發燒症狀,影響醫師對病情的判斷)10.切勿自行購買藥物,以免產生抗藥性或延誤治療;更不要誤信標榜能「防流感、殺病毒」保健產品的不實廣告。 ◆ 醫改會的叮嚀1. 請持續關注疾管局及各地區衛生局的最新防疫資訊。2. 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請撥1922。

月經逆流至腹腔 導致少女腹痛掛急診

月經逆流至腹腔 導致少女腹痛掛急診

日前一位疑似急性闌尾炎的14歲少女因腹痛及食慾不佳,被家人送至該院急診,經會診後,發現少女並非急性闌尾炎,而是月經逆流症造成的腹內出血及腹痛。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黃元惠醫師表示,這位14歲少女的媽媽發現小孩腹痛及食慾不佳已經兩天,曾到開業醫處求診,初步診斷是腸胃炎,經過藥物治療後,病情沒有明顯改善,且出現發燒的症狀,於是由開業醫轉介到該院急診小兒科做進一步診斷及治療。急診小兒科醫師診察後,發現小孩腹部輕微腫脹,驗血報告顯示白血球及發炎指數均超過正常值,X光檢查看到右下腹小腸有部分阻塞的腸氣,懷疑這位少女是急性闌尾炎,於是緊急照會小兒外科。黃元惠醫師指出,少女整個下腹都疼痛,並有明顯的腹膜炎反彈痛,且左下腹疼痛的程度超過右下腹,較不像是典型的闌尾炎。詳細詢問家屬後知道,唸國中的少女月經剛結束二天,這次月經快結束前就出現腹痛和食慾不好的情況,以往雖然也會經痛,但沒有這次嚴重,有可能是月經逆流症所造成的腹腔內積血,而出現腹痛。因腹膜炎的症狀明顯,且不能排除急性闌尾炎的可能性,於是安排腹腔鏡手術治療。腹腔鏡手術看到少女腹腔內有明顯內出血,出血的原因是左邊輸卵管流出的逆流月經血,堆積在骨盆腔內。其餘腹內器官包括肝臟、脾臟、胃、小腸和大腸都正常,闌尾也無明顯發炎。經過清除堆積在腹腔內的血水後,少女第二天即可進食且不再腹痛,第三天就出院回家,恢復良好。黃元惠醫師表示,月經逆流症的真正原因還不是很清楚,臨床研究發現輸卵管暢通的正常少女,月經期間約75 到 90% 都會逆流少量經血到腹腔內,但是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會有腹痛的症狀,會痛到出現明顯腹膜炎的人更少。這類患者的腹痛,臨床上很難和闌尾炎區別,目前最好的診斷兼治療工具是腹腔鏡手術。

「簡易家務指導員」訓練 即日起接受免費報名

「簡易家務指導員」訓練 即日起接受免費報名

嘉義縣政府委託中華聖母基金會辦理「簡易家務指導員訓練」,訂於9月21日至23日於嘉義縣人力發展所開辦;凡訓練合格者將獲授證,並接受派案從事弱勢家庭之簡易家務服務,歡迎民眾報名參加,限額60人,訓練費用免費,洽詢電話:05-2780040轉3311基金會。為增強弱勢家庭之親職功能,包含簡易烹飪、衣物清洗、居家環境清潔等,內政部兒童局指導中華聖母基金會承辦「簡易家務指導員訓練」,擬透過家務指導員培訓課程,以協助指導員給予家長有效能的教導,使兒童少年得到適當的生活照顧及身心發展。「簡易家務指導員訓練」即日起開放報名,課程內容包含:機構與方案介紹、兒少福利法認識、親職教育概念與技巧運用、家庭資源整合與管理,以及兒少衛生保健、兒少基礎營養等。歡迎對家務指導服務有興趣人士報名參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