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上課老是「夢周公」 原來睡眠不足導致嗜睡症

上課老是「夢周公」 原來睡眠不足導致嗜睡症

本文作者 / 彰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日前有幾名學生到睡眠中心接受治療。因為他們在上課時,常打瞌睡,甚至睡得很沉,叫不醒,於是老師要家長好好管教,若有病,也要帶去看醫師,否則新學期開始後,他們上課仍「夢周公」,恐怕會被退學;儘管孩子說,不是故意要在課堂上睡覺,而是無法克制,但家長還是趕快帶孩子到睡眠中心,接受檢查。青少年族群好發 男孩比例高於女「睡眠」這個問題困擾許多人,失眠苦,整天都在睡也苦,這幾名學生來自不同學校,經過檢查後,確定罹患了嗜睡症,因此建議調整進食、小睡及運動的時間,再配合藥物治療,希望他們開學後,能恢復正常學生生活。近年來因睡眠問題求診的患者愈來愈多,除了失眠之外,嗜睡症患者也有增多的現象。此病的主要症狀是,一天到晚想睡覺,無論開車、吃飯、講電話,或在會議中,都可以睡著,較多發生在15到30歲的年齡層,這是一種神經性疾病,能引起不可抑制性睡眠的發生。有四大主要症狀造成嗜睡症的病因很多,是由於腦幹中的睡眠覺醒中樞功能出問題,而產生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以及入眠期幻覺等4大主要的症狀。嗜睡(尤其是白天的嗜睡)常被視為是偷懶、不認真、生活不規律、沒有意志力的表現。患者常會在不適當的場合中病發,造成身處危險中,例如開車時;若是在課程堂中發病,則被老師誤認為在打瞌睡;若是在上班中,則被老闆視為不認真、懶惰。如果患者沒有得到適當的診斷及處置,會造成他們社交、學習及心理上的諸多困擾。睡眠週期不規則也是原因,約有85%的病人嗜睡症病發前,有一些明顯的誘發因子存在,例如嚴重的睡眠不足,睡眠覺醒週期非常不規則,長久的晝夜輪班工作,及頭部傷害(例如頭部外傷、腦瘤及多發性硬化症)等。此病的盛行率約為萬分之6,每個年齡層均可能發生,尤好發於10多歲的青少年,並且男性比例稍多於女性。病因不明,但可發現此病跟基因、環境因素及某些中樞神經疾病有關。治療嗜睡症,必須要靠正確的診斷,了解潛在的病因,根據不同的疾病加以治療,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嗜睡症狀。目前有許多種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藥物,可用來控制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以及入眠期幻覺的4大主要症狀。另外,根據患者的個別狀況,設計符合所需的行為治療,及用最小劑量藥物,達到最大的效果,改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睡美人睡王子

制止菸商以「三包一組」促銷展示菸品

制止菸商以「三包一組」促銷展示菸品

民眾檢舉,帝國菸草公司在臺設廠生產的首批菸品即針對年輕族群,推出歡唱版、夜店DJ版及街舞版菸品,違法變相宣傳菸品;同時該菸品又以三包裝成一盒,在特定通路進行展示及販賣,使零售商展示時,得以較大面積陳列菸品,顯然違反菸害防制法「只能展示最小販賣單位」的規定。惟近日董氏接獲各縣市衛生局表示,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認為三包一盒為該菸品之最小販賣單位,故並無違反菸害防制法之虞,實令地方衛生執法人員無所適從;董氏基金會為此提出強烈抗議,該菸商相同的菸品於萊爾富、OK便利商店及其他零售通路,確實皆以單包方式販售,故該菸品最小販賣單位應為「一包」,絕非菸商聲稱的「三包一組」,呼籲主管機關應有擔當,依法執法、處分不法,以符合菸害防制法的立法意旨,確實保護青少年免於菸品誘惑。帝國菸草公司三月在苗栗設廠後,首批生產之菸品即針對年輕族群設計與促銷!該菸商旗下最大品牌「大×菸」刻意推出歡唱、夜店DJ、街舞等圖樣的特別版菸品,以迎合時下青少年文化,企圖誘導、吸引年輕人加入吸菸的行列,變相宣傳菸品之目的至為明顯,更將三包不同外包裝的菸品、以大型包裝盒綁售的方式,在特定通路進行販賣,使年輕人一次必須購買較多的菸,更讓零售商在展售時,得以較大的面積進行菸品陳列,有違「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第4條第3款:「同一品項之菸品展示,以所販賣最小單位菸品之最大表面積為限」之規定。縣市地方衛生局就此進行主動調查,該菸商卻聲稱三包一組的特別版包裝,即為該菸品的最小販售單位;而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國民健康局也認為該菸品以三包一組的大型包裝盒展示,亦無拆開單包販售,是為該菸品的最小販賣單位,並無違反菸害防制法之規定。但是,董氏經實地訪查後確認,該菸品確實亦以單包的方式,在萊爾富、OK便利商店及其他零售通路進行販售,顯見該菸品最小販賣單位應為「一包」,絕非菸商聲稱的「三包一組」;因此,零售商之展示行為確實已違反菸害防制法「只能展示最小販賣單位」的規定。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李鳳翱指出,從民眾申訴所檢具的資料可以發現,目前帝國菸草公司已自廣源科技園區廠生產出一批針對青少年促銷之菸品,該菸品每包菸菸盒上印有時下年輕人所喜愛的街舞、歡唱及DJ等圖文,明顯是迎合青少年的文化,導入其對菸品的美好幻想,降低對菸品危害的意識,吸引青少年加入吸菸行列,這是一種誘導及宣傳菸品的方式,違反了菸害防制法第9條第1款規定,帝國菸草公司依法應處500萬-2500萬元罰鍰;更有甚者,該公司將三包菸以一大盒包裝,使年輕人一次必須買較多的菸,更使零售商在販售時,以較大菸品容器面積進行陳列,變相宣傳菸品之目的至為明顯,有違「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第4條「同一品項之菸品展示,以所販賣最小單位菸品之最大表面為限」之規定。依菸害防制法第23條規範,進行該違法販售的便利商店應處新台幣1萬-5萬元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鄭重呼籲,請衛生主管機關務必展現執法的決心與擔當,協助地方衛生單位有效落實菸害防制法,保護青少年免於菸品誘惑,針對菸商及零售商的違法行為依法開罰,以免其他菸商有樣學樣,頻頻挑戰政府執法的尺度,最後賠上國人的健康,也讓臺灣菸害防制立法的美意遭到踐踏。

危機就是轉機 伴您災後心理重建

危機就是轉機 伴您災後心理重建

最近重創臺灣的莫拉克風災事件中,許多人因親身經歷災害過程,或因此喪失了親人朋友。隨著進入災後重建的階段,開始有人討論民眾是否出現所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災後心理輔導成為災後重建中被關注的議題。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特別呼籲:各種助人工作者在關心民眾PTSD問題時,不要忽略大部分人強韌的心理自然復原力。◆ 進入災後階段:尊重民眾的心理復原力臺大創傷心理研究室團隊成員蘇逸人心理師引述美國心理創傷知名學者Edna Foa的見解:多數受災者在經歷災害前都沒有特殊心理困擾,能正常過著生活,因此受災後,民眾也將會逐漸展現復原力,而非演變成心理疾病。蘇心理師進一步解釋,研究告訴我們凝聚和重建個人的支持網絡有助於復原;因此鼓勵民眾儘量能在原先家庭、村落或社區體系,依照自己的步調,與感覺自在的朋友、親人、同事談話。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表示,一般人觀念中可能認為有專業心理師可以讓受災後民眾傾吐心中情緒,事實上部分民眾會表現得平淡,否認自己受到衝擊,專業輔導人員也要學會尊重不同個人想表達的意願。衛生局委辦心理服務單位國立臺北護理學院的李玉嬋副教授以名人白冰冰為例,說明人在歷經重大意外後如何發展出心理自我療癒復原力;當她痛失唯一女兒時,感到極度的悲傷、憤怒,但她卻將此悲痛轉化昇華為投入公益團體。而一般民眾藉由社會支持系統的協助(像社福團體的關懷),運用得當,重新得力,獲得另一種重生機會。◆ 協助少數持續3個月仍有嚴重心理困擾者就醫然而在事件三個月後,仍持續經歷嚴重心理困擾且生活功能受損的民眾,可能問題會變成慢性化。根據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DSM-IV),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終身盛行率為1%-14%,而針對危險群個案研究,盛行率為3%-58%。他們可能出現睡眠障礙、易怒、無法集中精神、對危險情境過度警覺、誇張而令人痛苦的驚嚇反應、人格與行為的改變等狀況,需要向精神科醫師尋求專業診療協助。此外,災後心理創傷也可能發生在助人者。臺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周煌智醫師在九二一災後心理重建的相關研究中指出,對於高暴露的救災人員,災難後的兩個月仍有16.4%的人有壓力反應及替代性的心理創傷。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也規劃北市最近救災相關人員的安心團體及安心講座等活動,協助人員紓壓。針對經歷重大災變,或是持續接收災情資訊產生的心理創傷與困擾,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臺北市4家民間機構提供諮詢及服務,如有需要的民眾可洽詢:‧張老師基金會臺北分事務所(松山、南港、內湖區):02-27172990分機24。‧馬偕紀念醫院(大同、萬華、中正區):02-25433535分機3681‧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大安區、文山區、信義區):02-28227101分機3256。‧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士林區、北投區、中山區):02-28854250。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針對專業人員將於10月5日辦理「心理急救工作坊」,目前尚有名額,有意參與之專業人員,請洽詢3393-7885。

提升社區安全 里鄰長CPR授證

提升社區安全 里鄰長CPR授證

為了讓臺北市各個角落有更多人熟悉CPR(心肺復甦術),並落實安全社區聯防之觀念,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近年來特別為基層里鄰長辦理CPR相關教育課程,並獲得基層好評。在98年106場次訓練中,全市9,959名里鄰長已有2,578人參訓(參訓率達26.86%),通過認證之里鄰長共計208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98年辦理急救技能心肺復甦術(CPR)參訓共計1,302場次,參訓人數達8萬3,962人,其中里鄰長參訓不但代表急救技能深入社區,更讓平時忙於服務基層的里鄰長有了急救概念,未來更是推廣CPR訓練的最佳幫手。而為鼓勵里鄰長的認真學習參與,臺北市政府特別以市長名義頒予獎座,並於98年9月7日辦理公開授證,以資鼓勵。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最新的97年十大主要死因統計數字,心臟疾病居十大死因第2位,臺北市在97年有2,014人死於心臟疾病。為了讓更多市民學到CPR(心肺復甦術),並可於必要時(如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及突發性心臟停止狀況)把握黃金6分鐘救護時間,立即施予心肺復甦術,衛生局除積極深入社區辦理CPR訓練外,未來也將認證通過的里鄰長,加入「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課程作為進階訓練。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將持續結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12區健康服務中心與社區里鄰長共同辦理CPR訓練,期待有更多里鄰長的加入及帶動,讓社區安全的守護更上一層樓,為民眾之生命安全做最即時的把關。備註:現場備4具CPR安妮模型,由中山區下埤里王里長琇妃、大安區龍陣里劉里長長青、南港區三重里廖鄰長門章,及內湖區港墘里羅里長村雄實際操作CPR技術。

水災後慎防小”鉤”感染 建議民眾莫輕忽

水災後慎防小”鉤”感染 建議民眾莫輕忽

針對屏東災區爆發鉤端螺旋體感染死亡病例且有疫情蔓延的趨勢,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王立信表示,淹水是各種細菌的溫床,特別是鉤端螺旋體,感染超過半年,依然可能發病,甚至引發巨細胞病毒或泡疹病毒等致病因子,除了災民,他也呼籲臨床醫師以及曾經接觸過災區的民眾,不要忽略可能在災區發生感染鉤端螺旋體的風險。 八八水災造成屏東縣低窪地區嚴重淹水多日,八月下旬自萬丹鄉陸續傳出鉤端螺旋體感染疑似病例,並在九月一日爆發第一起感染鉤端螺旋體死亡病例,而且新園鄉也傳出感染病例,全縣確定感染病例已超過五十人。 臨床研究鉤端螺旋體感染已多年的感控專家王立信指出,鉤端螺旋體是一種存在動物糞便裡的細菌,在動物的內臟裡也可能有病原體,因此,家裡有寵物,或從事牲畜飼養的農夫、廚師,或在菜市場工作的人,都可能因為身上有一點點傷口,就容易感染。 動物排泄物所污染過的水或泥土就可能有鉤端螺旋體的存在,颱風水災期間,動物、人類糞、廢棄物到處漂流,各種細菌在水裡流竄。王立信說,災區的居民以及協助清理災區的志工,往往身上有小傷口卻不以為意,還涉水整理家園,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感染鉤端螺旋體。 王立信說,感染鉤端螺旋體剛發病的前幾天,病人只會有發燒、肌肉關節疼痛,約有三分之一會有腹瀉的現象,不一定會有其他的大問題產生,但如果病情轉壞,在幾個小時內就可能因為心律不整、神智障礙、癲癇發作、抽筋、休克、急性腎衰竭而突然往生,有些病人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猝死。 一般的醫學觀念,大多以為勾端螺旋體是透過傷口及血液感染。王立信說,但是從他這幾年的臨床經驗,也發現感染鉤端螺旋體的人,可能平時沒事,但在強烈撞擊後極可能發病,因而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有的病人因為車禍,有的病人可能是跌倒引發病變,他也發現若經過撞擊後而出現帶狀疱疹的人,體內也幾乎有鉤端螺旋體,甚至發病的時間點並非在發生感染的當下。 即使根據經驗,百分之八十的鉤端螺旋體病人身上都有傷口,有時會以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肌膜炎、骨髓發炎、菌血症或濃瘍來表現,但因這疾病的表現方式差異很大,也很難判斷為鉤端螺旋體在作祟。 王立信認為,臨床醫師對於鉤端螺旋體感染要有明確的認識,詳細的病史詢問也是很重要的診斷要點,而且不要因為使用盤尼西林抗生素無效之後,就排除感染鉤端螺旋體的可能性,或者因為已檢查出巨細胞病毒或泡疹病毒就忽略鉤端螺旋體的存在。 因為鉤端螺旋體無所不在,王立信說,從歷年治療鉤端螺旋體病人的臨床經驗,典型的鉤端螺旋體病人都須經「過五關斬六將」,就是除了鉤端螺旋體之外,還可能有疱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結核菌及其他病菌,因此治療過程需長期觀察。 王立信認為,目前鉤端螺旋體病發的原因不明,感染鉤端螺旋體的病人中,有的人狀況很好,沒有什麼異狀,但有的人情況卻非常的嚴重,甚至死亡,因此臨床醫師應提高警覺,凡是災區的居民或者曾經接觸過災區的民眾都可能是感染鉤端螺旋體的高危險群,若在加護病房出現不明原因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症狀時,應聯想到鉤端螺旋體感染的可能性,深入問診;而病人在醫師問診時也應重視曾「身」入災區的病史。 另外,民眾若發現自己的眼睛血絲症狀很嚴重,並且有澀澀的、像哭過或睡眠不足的感覺,或者是受傷流血不易凝固,都要立即找感染科醫師檢查,王立信特別強調,不只是在颱風水災期間,平日若身體四肢有傷口,千萬不要去溪邊玩或碰觸任何不潔的水,因為即使是穿雨靴,水還是可能會流入靴內發生鉤端螺旋體感染。

聰明學會幫寶寶添加副食品

聰明學會幫寶寶添加副食品

寶寶的營養與餵哺到底要注意哪些原則,才能讓寶寶長得好長得健康,是父母們最想知道的。門診中媽媽們常常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要如何幫寶寶添加副食品?應該何時添加?可以吃些什麼?哪些不能吃?以下就一一為您介紹。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方旭彬表示,基本上,一歲是寶寶營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一歲以前的嬰兒,應該以母乳或合格的嬰兒配方奶(不是鮮牛奶)為主食。除非特殊不得已的狀況,否則不要剝奪寶寶喝母乳的權利,因為實在有太多的優點是嬰兒奶粉所無法比擬的。餵哺母乳無法像泡奶粉一樣得知寶寶喝的量夠不夠,所以最好的評估方法,就是看看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最簡便的就是看體重的增加。一般而言,寶寶滿月時體重應該比出生時增加一公斤,到了四個月大約為出生時的兩倍,到了週歲時約為出生時的三倍。通常到了寶寶四到六個月大時,胰臟功能已經成熟,此時體重也大約達到出生體重的兩倍(約六至七公斤),而每天的總奶量大概也達到1000C.C.,而嬰兒平均長第一顆牙齒的年齡也是六個月,這時候通常無法再增加寶寶的喝奶量,也意味著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以補充營養和熱量,持續嬰兒的成長,並進一步逐漸訓練寶寶咀嚼的功能。第一次添加副食品,方旭彬醫師建議,先從液體食品如稀釋的果汁開始,切記不要太酸免得寶寶抗拒,也不要太甜以免影響正常的喝奶量,可選擇在兩餐之間從少量開始嘗試。頭幾次或許寶寶不適應,但媽媽不要灰心,因為心理學研究指出嬰兒開始嘗試新食物,可能需要8至10次的接觸、品嚐才會接受,所以不要嘗試一兩次後就放棄。待寶寶適應後,可慢慢增加副食品的量,約一至二個禮拜後,再試著增加第二種新的副食品。不要一兩天就換一種新的副食品,這樣容易造成寶寶錯亂,等到液體食物適應後,可再嚐試半固體食物如嬰兒米粉或麥粉。方旭彬醫師建議可先從米粉開始,因為對東方人而言對米粉比較不會過敏。添加的方式,可用水調成米糊用小湯匙餵,如果寶寶會用舌頭將米糊吐出,表示吞嚥功能尚未十分成熟,這時也可以將米粉加入嬰兒配方奶中(一開始以半瓢對三瓢的比例,再逐漸增加到一瓢比三瓢)。其他液體食物如菜湯、稀飯湯,半固體食物如果泥、菜泥、蛋黃泥(九個月後)、肉泥、什錦稀飯(加海苔醬、肉鬆、吻仔魚)等,均可視寶寶的適應情況逐步添加。從六個月到週歲的寶寶,我們很難期望奶量再增加,但可以藉著副食品及固體食物的給予,補充足夠的熱量、礦物質與蛋白質。媽媽給寶寶儲存在體內的鐵質,到六個月左右就會不夠,如果能從副食品中添加富含鐵質的食物(如蘋果泥、深綠色蔬菜、牛肉泥等),便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至於六個月以上是否一定要換成較大嬰兒奶粉,1986年5月第39屆世界健康會議的結論是:對嬰兒哺以較大嬰兒奶粉其實是不必需的。方旭彬醫師說,較大嬰兒奶粉跟一般嬰兒奶粉相比,其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較高,有些添加了蔗糖所以味道較甜,但是如果寶寶不適應,也不一定非換不可,只要副食品添加得宜,營養大都不會匱乏,而且寶寶也較容易適應成人食物,而不會週歲後太依賴牛奶。到了一歲以後的幼兒,應該減少喝母乳或牛奶的次數(大約每天二至三次),當作點心即可,而應該以一般大人吃的三餐食物(蛋奶魚肉豆類蔬果米麵等)為主食,只要夠軟易消化,都應該均衡地攝取,否則小朋友的生長發育會有問題。至於鮮奶、優酪乳、蜂蜜水,基本上不要給一歲以下的嬰兒吃,一歲以上的幼兒則無妨。方醫師說,只要把握住這些嬰幼兒食品營養的原則,相信您的小朋友一定都可以長得又好又壯壯。

今「白露」正式入秋 中醫轉骨、補骨效果佳

今「白露」正式入秋 中醫轉骨、補骨效果佳

今天(9/7)就是白露,進入秋天季節,正是中醫師眼中轉骨的好時機,父母除了可以幫青春期孩子準備轉骨藥方食補,其實像是骨質疏鬆患者,或筋骨曾受傷的人,都有效果。「轉骨」是指當兒童進入青春期,轉變為成人的一段生理及心理上的變化時期,是人體各器官成長髮育僅次於嬰兒期的第2個高峰期。所謂的青春期則指年齡從10到12歲開始,一直到16到17歲。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 杜旻峯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女生會比男生早發育,實際上每個人的成長發育期不盡相同,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因此在發育期應特別注重腎氣與脾胃的調養,通常女性在初經來前或剛來時(約10~12歲),男生可在11~13歲左右時可以開始開始服用轉骨藥方,因此,在補腎氣與腎陽的藥物方面,例如山藥、續斷、杜仲、冬蟲夏草、鎖陽、肉蓯蓉等等。 此外,脾胃更為氣血生化之源,發育期可以給予補氣健脾的藥物,例如:黃耆、黨參、茯苓、白朮等,養血活血藥如當歸、川芎、川七、大棗、丹參等,而龍骨、牡蠣、阿膠亦可提供鈣質與膠質,杜旻峯醫師說,這些藥物可經由中醫師視個人體質調配後,燉煮雞肉或排骨食用。1個月吃3到4次,轉骨藥方應注意體質,燥熱體質不宜太過溫補。杜旻峯醫師指出,像是骨碎補和鹿茸等等這類轉骨常用的藥方,不只轉骨,對於像婦女停經後造成的骨質疏鬆症,杜醫師建議,先補充膠質後再用藥,此外也可以補筋骨。轉骨發育的生長潛力是最大,且對以後身體各類器官的發育與生理機能有很大的影響,而環境及營養因素都會直接影響這段時期的發育,因此,做父母的不可不慎,若孩子出現生長發育上的問題,最好都能盡速尋求醫師協助,以幫助其健康成長。

痛風患者別讓”尿酸”縮短你的壽命

痛風患者別讓”尿酸”縮短你的壽命

根據衛生署國人營養的調查,發現台灣地區成人(大於十九歲)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比率男性達四分之一,女性達六分之一,其中以青壯年(十九到四十五歲)罹患最多。高尿酸血症會造成痛風關節炎,而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狹心症、心肌梗塞)及腦血管病變可能與尿酸高有直接關連,且有慢慢增加的趨勢。因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們強調,聰明的痛風族朋友,我們不只要治療痛風,那些與痛風相關且會影響壽命的問題才是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痛風與糖尿病張棋楨醫師表示,痛風患者糖份負荷實驗結果有30%~40%呈現異常,而肥胖的痛風患者更可發現其對胰島素感受力降低造成糖的代謝異常。由此可證明尿酸值與血糖值有相當明確的關係。據美國的著名期刊指出痛風與糖尿病的併發率相當可觀,痛風患者併發的糖尿病剛好是瀕臨正常型與標準邊緣的部分。◆ 痛風與高血壓痛風併發高血壓的頻率很高,痛風患者的高尿酸血症,若長期控制不良會造成動脈硬化而引發高血壓。廖學聰醫師提醒,另外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廣被國內醫界作為治療高血壓第一選擇的利尿劑(Thiazide類)會使血液中尿酸增高,易造成治療痛風的問題。因此醫師要為患者挑選最適合的降血壓藥物。◆ 痛風與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病人中大約4~6成同時有高血脂,除了遺傳因素外,與飲食、肥胖和喝酒有相當大的關係,高血脂乃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痛風合併此型較多)過高,若再合併良質的脂蛋白(HDL)下降或惡質的脂蛋白(LDL)偏高,這些都會拉近痛風與動脈硬化的距離。進而影響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病變。◆ 痛風與缺血性心臟病及腦血管病變張棋楨醫師說,根據最新的數據得知,痛風患者死亡原因的首位乃是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病的一種),而歐美方面的調查發現痛風患者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機率乃為正常人數倍之多。痛風患者併發腦血管的比率也是日益增多,此二者與痛風的關連性同樣為動脈硬化所導致。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有經驗的專科醫師對於痛風的治療是全面性的,除了長期控制病人的尿酸外,還要更深入更廣泛的去發現病人是否有伴隨與 痛風有密切關係且會減低壽命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缺血性心臟病及腦血管病變。早期發現問題,加強衛教病人,力行相關的飲食控制(如低鹽、低熱量、低脂、減肥,配合適當運動),如此方符合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廖學聰醫師提醒痛風族朋友千萬不可痛時方就醫,痛風不會要人命,但痛風可能是這些會影響壽命的慢性疾病的先發部隊或前驅症狀。平時的預防保健再配合專科醫師的指示,才能使痛風族活得更健康、更長久。

放射治療大幅降低副作用 七旬罹癌老翁照常扛鋤頭下田

放射治療大幅降低副作用 七旬罹癌老翁照常扛鋤頭下田

台中縣一名七十多歲的李姓老翁,家中務農,長期都有排尿困難的問題,由於症狀不嚴重,也未出現血尿等特殊狀況,因此李老先生與家人都認為是老年男性常見的攝護腺肥大而不以為意。但日前由於排尿問題嚴重到已影響生活品質,於是李老先生來到醫院就醫,並經醫師評估進行攝護腺刮除手術。沒想到術後病理切片意外發現老先生已罹患攝護腺癌初期。由於患者高齡,於體力和抵抗力等各方面都將影響治療方式,光田綜合醫院腫瘤治療團隊評估後,以最新引進之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成功幫助老先生戰勝病魔,且治療期間李老先生竟還能照常扛著鋤頭下田工作維持家計,有些不知情的親友甚至沒發現他有生病。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王銘志主任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腫瘤,有老年男性隱形殺手之稱,近年來一直高居國內男性癌症死因之前10名,因此攝護腺癌的早期診斷與治療亦日趨重要。而攝護腺癌致病因素與年齡、種族因素、家族史、飲食習慣等有關,大部份早期攝護腺癌的病人並沒有症狀,多等到有局部侵犯或遠端轉移時,才會有頻尿、尿急、夜尿、解尿解不乾淨等症狀,也可能引發血尿現象。攝護腺癌的治療方法依患者狀況而有所不同。早期攝護腺癌之治療方法包括保守密切觀察、根除性攝護腺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為了加強放射治療的穩定度與精準度,並提升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減少副作用造成的不適,光田綜合醫院斥資引進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GRT)。王銘志主任指出,傳統放射治療的照射的強度和位置固定,但像攝護腺就位於膀胱與直腸之間,腸子蠕動時連帶會讓病灶有位移的情形,因此有時放射治療就會照射到部分周邊的膀胱或直腸等器官,使患者出現小便疼痛、直常出血等副作用。但透過IGRT,醫療團隊能在每次治療前透過高階影像設備擷取即時體內影像,再次修正因器官位移或患者移動造成的誤差,提高治療的精準度,避免傷及無辜的正常組織,醫療團隊更能為癌症患者量身打造治療計畫,而對於年紀大、開刀有風險的患者更可說是一項治療的新選擇。

嬰幼兒流感症狀表現與成人不同

嬰幼兒流感症狀表現與成人不同

成人若感染流感、新流感,可能出現類流感症狀: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38℃)及呼吸道症狀,並具有肌肉痠痛、頭痛、極度倦怠感。不過,幼兒若感染流感、新流感,不見得一定出現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有可能只有發燒,或合併腸胃道症狀。嬰兒甚至也不一定會發燒,表現出來的症狀可能只是懶懶的,沒有活力,也沒有食慾。小兒科醫師提醒說,只要看到嬰幼兒吃不好、睡不好,不會互動、玩耍,家長就要有警覺性,最好盡快到醫院進行評估、診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吳宗儒說,有些幼兒得到流感會有一些特殊臨床表現,如哮吼、或氣喘發作,在治療特殊症狀時,可考慮檢驗是否有流感病毒,評估是否應投予克流感抗病毒藥物,以縮短疾病病程。有些幼兒則必須小心排除是否合併繼發性細菌感染,或黴漿菌感染,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以免病情快速惡化。以往報告指出,幼兒得到流感後,腸胃道症狀表現比例會較兒童或成人高,今年美國新流感報告亦指出,部份感染個案以腸胃道症狀表現,值得國內小兒科醫師多加留意。吳宗儒表示,婦幼院區在八月下旬開始陸續診斷許多流感快篩陽性個案。其中大部份屬於國小及幼稚園的學幼童,不過也有一歲小病患。其中有一些個案需要住院,在投予克流感治療後,症狀都得到緩解,不過也有幾位診斷為流感合併重症,幸好在婦幼醫療團隊細心照料下,最後都能康復出院。吳宗儒強調,由於婦幼院區是以產兒科患者為主,而孕婦及嬰幼兒又是流感感染後易有合併症的高危險群,因此保護在院內的孕婦、產婦及新生嬰兒免於院內感染,是該院區感染控制重要任務。一般而言,醫院是病患集中場所,環境病毒量也會較高,若沒有看病需求的民眾應減少進出醫院,以防感染。而因應新型流感流行,該院區在產後護理之家、產後病房、待產病房、產科門診及嬰兒室皆實施訪客或病患限制,對於有症狀的產孕婦也設計一套標準診斷及處置作業流程,對於照護的醫護同仁及陪病親友也實施每日體溫監測,並在院區內廣設酒精性乾洗手,加強公共區域清潔及消毒;對於健康的孕產婦及嬰兒,期能做到病毒不近身,環境少病毒的目標,在感染性較高的醫院當中,仍然能安心產檢、待產及生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