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糖尿病免驚!運用水能量 雷射植牙零負擔

糖尿病免驚!運用水能量 雷射植牙零負擔

許多慢性疾病的患者,因為長期的用藥控制,抵抗力自然降低,有時連輕微的感冒,都可能引發嚴重的併發症,更何況是屬於與侵入性的治療。生命的量加長了,生命與生活的質感,則是現代醫學與科技所極力追求的進步與全人表現。牙醫專科陳忠明醫師表示,為因應未來人口老年化趨勢,口腔健康對生活品質的重要性更是不能忽視,快速且無負擔的植牙手術是未來的趨勢。陳忠明醫師指出,利用Q版瓦力機的SPA雷射,可運用水能量來執行多項口腔療程,其中包含了3分鐘快速植牙。以往的傳統式開刀植牙,光是鑿骨過程,就需花費20~40分鐘的時間;而採用雷射的方式,則需耗費約15分鐘的時間;但高階版的「瓦力」卻只需要3~5分鐘,即可將植體植入,讓手術過程更有效率的完成。手術時間的縮短,能將讓手術過程最擔心產生的感染問題,降到最低;更保留了雷射傷口的幾乎無創、少流血與疼痛感降低的優勢。包括糖尿病患者都能夠輕輕鬆鬆的完成現打現種,手術後立即恢復正常生活。高階板的水雷射「瓦力」,其能量的控制與病患傷口的處理則因效能升級而有更多元的選擇性。此外,很多人擔心高科技的伴隨會讓民眾負擔不起。事實上,雷射手術與傳統植牙手術的價格相比其實相差不遠(2~3成),而雷射氣化的微創其傷口與一般傳統的翻瓣植牙手術比起來,雷射除了在傷口的無創與少流血的優勢之外,同時提供快速且低疼痛與腫脹的恢復期。根據臨床上的觀察,多數案例證實雷射能有效的消除目標組織的細菌和病毒,大幅的降低感染率安全性相對的也大幅提高。

兒童慢性腹痛 常見大便硬如羊屎

兒童慢性腹痛 常見大便硬如羊屎

兒童慢性腹痛或叫做反覆性腹痛,指的是每月至少一次腹痛持續三個月以上,且腹痛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的作息或上課。1950年代Apley統計4到16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中有10~15%的人有慢性腹痛,中學以上更高達20%。Hyams統計507位青春期青少年發現有13~17%的人每週至少腹痛一次,但只有一半找醫生吃藥或進一步治療,可見這是一個常見卻也常被忽略的問題。臺安醫院小兒科 - 方旭彬醫師表示,慢性腹痛可大分為器質性或功能性腹痛。器質性腹痛指的就是腸胃或其他器官構造真的有潛在問題所造成的腹痛,通常在詳細身體檢查、抽血、或影像檢查可找出異常,Hyams統計227位有慢性痛的兒童有三分之一可找出潛在的問題,例如發炎性腸道疾病、醣類吸收不良、消化性潰瘍、或麥麩蛋白過敏等等。功能性腹痛多無器官構造的異常,抽血檢查也正常,一般而言女生比男生多,女生在8歲以後急速增加,9歲達到高峰,之後緩慢下降,男生則有5~10歲及14歲兩個高峰。方旭彬醫師指出,有功能性腹痛的小孩是真的痛,不全然等於精神性的假腹痛,但與一些情緒與週遭環境有關,通常有慢性反覆功能性腹痛的小孩,個性比較膽怯、緊張、或憂鬱,通常比較要求完美或凡事拼命去做,家中排行以老大或老么較多,情緒上的壓力比較大,常會影響到上課而常常缺席,這些孩子的爸媽多有要求絕對服從或過度體罰的情形,甚至有40%的慢性腹痛兒童有父母離婚或暴力的問題,家人也比一般人有較多的身體毛病而就醫。而功能性慢性腹痛的兒童多半是大於五歲,腹痛通常是陣發性的,痛的部位可以分部在上腹部、肚臍周圍或下腹部,可以是悶悶地痛、尖銳地痛或者絞痛,痛比較少放射到其他部位,與活動、吃飯、或排便較無直接關聯,兩次腹痛之間卻又安然無恙。器質性腹痛恰恰相反,多小於五歲以下兒童發生,通常有發燒、體重減輕、關節痛、噁心嘔吐、便秘、腹瀉或血便,頻尿或血尿等相關症狀,腹痛若是放射到肩膀背部或四肢更是要小心,遠離肚臍以外的腹痛也要懷疑是器質性的腹痛,應該趕緊找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找出病因。方旭彬醫師說,在小兒腸胃科的門診當中,最常見造成兒童慢性腹痛的原因,當屬慢性頑固性便秘,雖然詢問爸媽小朋友的排便情形都說每天有大便,但仔細做肛診甚至X光檢查才赫然發現滿肚子充滿了大便,硬如羊屎,再仔細一問才發現小朋友多有偏食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壞習慣。有時腹痛合併有每天多次疑似腹瀉的症狀,乍聽之下以為是腸炎,仔細一問才了解是小朋友不自主大便失禁在內褲上的情形發生,這是因為靠近肛門口的直腸內已經被如硬石般的糞塊阻塞,上端較糊較軟的大便堆積到一個程度便像土石流般從這些糞塊的縫隙中滲出,如果誤當作是腹瀉而開給止瀉藥吃,反而會使病情更為加重。有慢性腹痛的小朋友檢查出有便秘合併糞便阻塞的問題,並不能立即排除其他問題的存在。通常方醫師的做法是先從飲食、排便習慣、藥物三管齊下,儘量使病童的排便順暢份量增加,並請家長配合做排便及腹痛次數的記錄,如果腹痛的頻率隨著排便狀況的改善而減少甚至消失,則大致可判斷其慢性腹痛為便秘所引起。如果便秘改善了腹痛仍持續,甚至有持續的上腹痛、氣、胃酸、心窩灼熱、黑色大便等異常症狀,就應該進一步做超音波甚至胃鏡,以找出其他的病因。去年有一位三歲的小男生,起初以便秘及夜間腹痛表現,做完所有檢查遍查找不著原因,吃的軟便藥便秘改善仍舊喊痛,直到出現尿失禁及下肢無力,緊急做核磁共振掃描才赫然發現是脊髓腫瘤。另外有兩位四歲的小朋友,一開始是好幾個月的便秘,吃藥改善,排便後腹痛依舊,胃鏡檢查後發現在十二指腸有類似鵝卵石般的十二指腸淋巴結節增生,其中一位合併有出血,經過兩個多月的特別治療才康復。在此提出來方旭彬醫師提醒大家,不要輕忽了孩童的慢性腹痛,有了上述的異常,應該向醫生講明症狀,詳細檢查才不會遺漏了嚴重的潛在疾病。

投入”社區篩檢服務” 準醫師體驗生命價值

投入”社區篩檢服務” 準醫師體驗生命價值

為了讓醫學院的學生更了解臺北市公共衛生服務的範疇,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臺北市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自98年起即積極與國立陽明大學合作,提供該校『師生服務學習課程』,希望在導師的帶領下,學生透過實際從事社區服務的過程接觸不同的族群,學習待人處世的道理,並透過「利他」的服務,豐富生命並體驗生存價值。自98年3月開始國立陽明大學共有4位導師帶領醫學系學生18位、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學生20位,共61人次參加此次的『師生服務學習課程』,總共提供217小時服務。其服務的項目包含協助健康服務中心內部的“文書小幫手”及對北投區居民的“社區篩檢服務”。“文書小幫手”服務內容為協助健康服務中心內之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製作及整理社區健康服務資料,讓專業人力有更多的時間照護民眾。“社區篩檢服務” 服務內容為協助參與篩檢活動之民眾填寫篩檢資料、測量身高、體重、腰圍、現場指引民眾,及協助回收問卷等。其服務的里別有北投區豐年里、建民里、永欣里、榮光里、裕民里、永和里及北投區較偏遠山區的湖山里及泉源里,共服務北投區民眾804人。在“文書小幫手”的服務中,國立陽明大學的學生協助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製作及整理社區健康服務資料,並體會到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辛勞,且有同學認為可以從中學習耐心及整理資料的方式,有位同學更有趣的表示協助建檔工作眼睛都快脫窗了,不過很有趣。另外在“社區篩檢服務”方面,同學的體驗就更具體了,學習到的面向更廣,有人認為自己台語不好,應該將台語學好;有人認為應充實自己的專業,以提供正確的健康資訊和提供有效的服務;有人認為在服務的過程中,真的體會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意義;有人認為服務讓他獲得成就感;有人認為此次的服務讓他體驗到如何與人相處,且對以後的醫療服務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有人認為“社區篩檢服務”讓他學習到如何與人溝通;有人認為服務不嫌少,希望下次還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區篩檢服務。國立陽明大學『師生服務學習課程』在導師及健康服務中心公共衛生護理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實際體驗到自我充實的重要性,並了解社區的需求、學習與人互動,由服務的過程中獲得被需要的快樂及成就感,並願意再次提供社區民眾服務。經由此次的學習過程,也提醒了未來的準醫師們,應服務老弱孤貧者、行動不便者、溝通有困難者、並且應主動觀察身邊是否有需要服務的人,主動伸出援手,不吝嗇盡己所能的幫助他們。不僅同學有所收穫,健康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護理人員也同樣獲益良多,在社區篩檢服務過程中,同學提供了不少寶貴的建議,例如:篩檢動線、流程的改進、應對態度的親和性等等。藉由臺北市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與國立陽明大學『師生服務學習課程』,臺北市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獲得學生志工的協助,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族群,學習到待人處世的道理,且透過「利他」的服務,豐富其生命並體驗其生存價值,而社區的民眾也獲得更好更親切的服務品質。

癌症統合療法 有效延緩病情

癌症統合療法 有效延緩病情

目前癌症之正統治療,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加上一部份的癌症免疫療法外,這10年來可說是進展不多。除了較早期癌症有些可以有治癒的希望,大部分的癌症病人不是已轉移,就是再復發。目前醫界雖然努力於改善手術技術,開發新的放射治療機器,以及研發新的藥物,但是目前這些對癌症之治癒幫助仍然有限。輔成醫學(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是一新進崛起之醫學,又稱為輔佐及替代醫學。與正統醫學合併治療,又稱為整體或統合(Integrated)醫學。以前輔成醫學(CAM)是屬於不同國家民族所沿襲之傳統醫學、或各種民俗療法,他們經過非常長時間之臨床經驗累積,可說是有實驗理論根據及臨床驗證,但仍缺乏大規模之臨床試驗肯定。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醫師表示,在民間它已被應用在許多慢性病,作為輔佐或替代醫療之角色,尤其是癌症治療、慢性疼痛治療及調整免疫力等。美國自西元1992年開始注重CAM之研究,希望透過科學化之整理印證,選取有實證醫學根據的,來彌補正統療法之不足。於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機構(NIH)成立了Offic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於西元1997年更進一步擴大成立National Center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在當年用在CAM研究花費達212億美元,比其再正統療法上花200億還多。希望藉由此機構之正式成立,能有系統的研究開發CAM,將臨床使用之CAM納入正軌。台灣目前之死亡率,以癌症居首位。其死亡率從當年每10萬人口的80人,增加到今天的200人以上,其長期存活率只有25%,比歐美國家之50%來得甚低,如何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癌症治癒率,實在是醫界應該努力之責任。柯萬盛醫師指出,目前提高癌症治癒率之方向,包括早期診斷及治療;引進最先進之癌症治療方法;結合有實證根據之CAM;積極開發分子靶點新藥;開抗腫瘤血管新生藥物;開發及使用可增加抗癌免疫之中草藥等…。目前CAM療法之藥物及保健品,其機轉可能包括以下幾種:(1)誘導癌細胞分化;(2)促進癌細胞凋亡;(3)抑制血管新生;(4)抑制癌症轉移;(5)抑制癌細胞分裂信號傳遞;(6)調控細胞週期分裂;(7)增加放射治療之敏感性;(8)減低化學治療之抗藥性等。目前市面上的生物科技有關癌症的產品很多,病患如何作選擇是很重要的,應該選擇有實證根據之CAM,即臨床應用是否有用,還有其副作用及毒性也是要考慮的因素。柯萬盛醫師說,癌症統合療法可以應用在四類癌症病人:第一類:針對正在治療中之癌症患者,提供CAM來增加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效果,減低治療之副作用及抗藥性的發生。第二類:針對已完成治療之病患,提供治療後的長期追蹤,並依不同之病情提供多分子靶點作用之癌症統合療法及保健品,來延緩再發及延長存活率。第三類:針對經歷各種治療皆無效之癌症病患,在沒有更進一步可用的治療方式之情況下,提供具有分子靶點的CAM治療,來改善生活品質,延緩病情進展,甚至讓腫瘤穩定及縮小。第四類:針對末期癌症患者,提供人道上支持性的統合治療,改善其生活品質。

拔牙非小事 事先掌握醫療風險 有得無失

拔牙非小事 事先掌握醫療風險 有得無失

不論是七尺壯漢,還是柔弱女子,只要聽到牙醫師一聲令下「拔牙!!」,總是免不了心頭一驚,對於接下來即將發生的治療過程,心裡頭七上八下的,如果拔完牙齒不但沒有解決原先的不適,反而衍生出一些其他的傷害和問題,恐怕都很難接受這樣的結果… 拔牙看起來雖然是個簡單的醫療行為,但畢竟是侵入性的治療,當然會有相關的風險;撇開遇到糊塗牙醫師,發生拔錯牙、或是拔牙過程中不小心撞斷其他牙齒的狀況不說,從媒體的報導中,因拔牙導致臉部終身知覺、或是嚴重感染引發敗血症死亡的例子大有人在,由此可見,拔牙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全然無害,還是有很多風險需要我們時時留意。 ▲ 拔牙是非常簡單的醫療行為,百無禁忌,人人皆可拔?拔牙因為需要麻醉,加上會造成傷口,出血的狀況在所難免,因此有高血壓、心臟病等麻醉的高危險群,或是傷口不易癒合的糖尿病患,以及凝血功能有問題的血友病患,都應該在拔牙前和牙醫師好好討論,以瞭解是否適合接受拔牙;另外為避免藥物的副作用影響拔牙後傷口的復原,長期服用藥物的人,也要事先告知醫師,以瞭解是否需要事先停藥作準備。 ▲ 拔牙過程裡面,只要把嘴巴張大就好了,不用特別留意醫師的處置? 將牙齒拔除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牙齒碎裂,導致牙齒斷片飛散至食道、氣管,甚至是鼻竇、顎骨等地方,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在拔牙過程中,留意醫師目前處置的情形,雖然無法完全避免牙齒斷片飛散的狀況發生,但仍可以在發現有異狀時立即告知醫師,即早發現即早處理,避免傷害擴大。 ▲ 拔完牙之後,會痛會麻是正常的,只要吃止痛藥自然就會好? 拔完牙後,原本就會疼痛、酸麻的感覺,一般而言只要按照醫囑服用醫師開立的消炎止痛藥物即可,但若在48小時後,腫脹的狀況皆為改善,且出現出血不止、發高燒、畏寒等狀況,請儘速回診檢查,必要時牙醫師將會協助你轉診到大醫院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若有發生酸麻、失去知覺等情形久未改善的狀況,一定要迅速至醫院就診,避免因麻醉、拔牙過程中造成神經損傷,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本文作者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 研究組研究員 - 呂佳育)

超過八成上班族視力不佳 過半數影響工作

超過八成上班族視力不佳 過半數影響工作

根據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委託104市調中心所進行的「2009上班族視力大調查」顯示,87%的上班族患有近視,其中27%更屬於高度近視族群,然而配鏡矯正後,仍有近兩成度數不足,甚至有7%的上班族根本不矯正近視。在長期虧待靈魂之窗的情況下,54%的上班族曾因眼睛不適而無法集中精神工作。同時,在自評眼睛健康指數滿分10分的情況下,上班族平均只有5.16分,未達及格標準;26%的上班族不知道何為眼壓,僅9%知道何謂「電腦視覺症候群」,顯示上班族對眼睛保健與眼疾等知識仍有待加強。以全球防盲救盲為宗旨的奧比斯基金會發現,87%的上班族患有近視,且其中近三成還是屬於600度以上高度近視。在各種眼睛不適症狀中,以乾澀(52%)、充血(40.7%)、發紅發癢(36.1%)、酸痛(33.6%)以及畏光(20.6%)為主。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不適症外,44.4%的上班族還出現了嚴重的黑眼圈,可見視力不佳不但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對於愛美人士更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威脅。數據顯示,雖然43%的民眾眼睛不適時會主動看眼科醫生,但仍有相當比例的上班族只採取自行按摩的方式來因應,亦有二成的人僅自行購買眼藥水來紓緩不適。高達九成的上班族每天長時間用眼(看電腦螢幕、文件等),但卻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會定期做眼睛健檢,奧比斯基金會志工醫師蔡瑞芳指出,這個數字相當值得警惕,因為眼睛是非常精密的器官,一旦傷害造成通常是不可逆的。蔡醫師強調,平日的警訊千萬不可忽略,畢竟有了健康的雙眼,人生才能充滿光明與色彩。奧比斯基金會代理執行長李茹芳表示,健康的雙眼是上班族打拼的重要資產,保健必須從平日做起,建議國人在「拼經濟」之餘,也要照顧眼睛健康。「2009奧比斯New Balance公益健走」將於8月29日在新店碧潭風景區盛大舉行,即日起至8月14日止接受報名( 網址為http://www.orbisfriend.org.tw/walkathon ),歡迎民眾攜家帶眷一同來參與,不但能為開發中國家眼疾孩童募集醫療經費,更能走向戶外,為自己儲存好眼力!「2009上班族視力大調查」是由奧比斯基金會委託104市調中心執行,調查時間為2009年6月,主要針對25~45歲上班族進行抽樣調查,有效樣本為1,101份。【關於國際奧比斯】國際奧比斯是一非營利醫療教育組織,肩負全球救盲使命。奧比斯透過提供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協助落後國家制訂長遠的救盲計劃,解決可避免的失明問題。我們積極提升各地眼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期待受助地區的醫療夥伴能夠自行營運,為人們提供可負擔、方便及持續的優質眼科服務。想進一步認識奧比斯的工作,請瀏覽 http://www.orbis.org.tw。

小小麥子美語夏令營 遊戲中快樂學英文

小小麥子美語夏令營 遊戲中快樂學英文

「一二三抓食指」是大人小孩都會玩的遊戲,數到三,伸出的食指要迅速躲開,張開的手掌則要抓住食指,抓到食指的人就贏了。這個遊戲如果用英文來玩,又要怎麼玩呢?第五屆「小小麥子美語夏令營」的老師就帶小朋友玩了英文版的「一二三抓手指」遊戲,小朋友不但照樣玩得得很high,而且也學到mosquito(蚊子)、catch(抓)兩個英文單字。暑假到了,一粒麥子基金會(台東基督教醫院創設)和美國矽谷生命泉靈糧堂合作,自廿日起一連五天的下午在大南國小陪伴小朋友快快樂樂學英文。為照顧低收、中低收入戶家庭的子弟,基金會以免費參加的方式鼓勵他們參加,這次共有十六小朋友來自低收、中低收家庭。從2005年暑假開始,一粒麥子基金會每年都和美國來的短宣隊合作,舉辦「小小麥子美語夏令營」,帶動小朋友對美語的興趣。美語師資以美國各大學及研究所的華裔青年為主,他們透過英文歌曲教唱、短劇表演、美語會話、單字練習等生動活潑的教學,以及好聽的英文故事,幫助小朋友自我形象的提昇及與人擁有良好的互動關係。第五天的最後一堂課是結業式,依往例會安排一場成果發表會,回顧暨展現小朋友五天來的學習,美語老師也會表演一段以福音為主題的音樂默劇。低年級班,有部份小朋友對廿六個字母的書寫不熟,因此老師從大小寫教起,中間穿有趣的遊戲。例如:走到戶外,玩傳接球遊戲,學習pass、catch兩個單字,以及練習基本的問與答「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中高年級班製作自己的桌上型名牌後,從「All about me」開場。每位小朋友先在白紙中間畫上自己的畫像,周圍的空白處分成四等份,根據Family(家庭)、Favorites(喜好)、Dream/Future(未來的夢想)、Talent(才能)四大主題,在師生一問一答間,學習如何介紹自己。「Very cute!」看了小朋友的圖文,老師不住的發出讚美。剛上課,小朋友略顯害羞,之後就逐漸露出活潑的本質。「老師,我們還沒有選班長吔?」下了課,則會圍著老師天南地北的聊。「老師,你為什麼會是美國人?」今年「小小麥子美語夏令營」最大的特色是小班教學,去年一個班級都超過廿人,今年則維持在十五人以下,大幅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機會。參與的小朋友,除了大南國小的學生外,還有台東市附近的小朋友。「放暑假了,孩子在家都在看電視,很高興有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小朋友學習英文。」「孩子在學校有學英文,讓他參加是希望增加與外國人互動的機會。」這是家長的心聲。帶領短宣隊回台灣辦美語夏令營的美國矽谷生命泉靈糧堂張玉明牧師表示:「孩子們參加短宣隊是一個成長與磨練的機會,回美國以後,他們的父母告訴我,孩子改變了,變得更感恩!有別於以往大都是接受的角色,而短宣隊讓他們透過付出了解到愛的本質,也才體會『付出』比『接受』來得更美好。」

銀髮族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

銀髮族每日一萬步 健康有保固

根據統計,在所有的年齡層中,老年人是最不運動與創造最高醫療保健支出的組別。為了維持良好的健康,老年人(年齡超過65歲的成年人,或50-64歲有慢性疾病或功能損傷的成年人)應根據其能力和條件,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避免久坐行為,以及利用多樣化的運動減少醫療支出和預防疾病的發生。許多醫學報告都建議,有規律身體活動的老年人,長期參與有氧運動和肌肉訓練活動是可以增進個人健康避免提早老化的產生。高雄立市凱旋醫院職能治療師 夏榮輝說,這些預防性建議明白指出,老年人應主動從事各類型的運動,以減少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骨質疏鬆、肥胖、某些癌症、焦慮和憂鬱症的風險,以及提升心理上安寧的感覺、降低身體功能受限、殘障的發生與英年早逝。美國疾病預防與管制中心建議老年人的身體運動量為每星期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每星期3天,每次至少20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在10分等級中,如果坐著的分數是0分,盡全力是10分時,中等強度的身體運動是5至6分,此類運動會增加心跳和加快呼吸。而高強度運動是7至8分,心跳會明顯加快與伴隨呼吸急促的現象。因為同樣的運動在不同的老年人所表現的狀況會因人而異。因此老年人在從事運動時,應該依照計劃有目標的執行,注意「何時做?」「何地做?」「如何做?」,以獲得足夠的體力活動。夏榮輝表示,例如步行對一些老年人是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超過30分鐘,但對某些老年人卻是高強度的運動,就只能從事10餘分鐘。此外,每星期至少二天從事肌肉力量和耐力訓練,訓練時針對主要肌肉群(軀幹、臂和肩、腿)從事10至15次漸進式重量訓練、阻力訓練,以助於改善肌肉骨骼系統功能。而運動前還須先做至少10分鐘的柔軟操,針對主要肌肉群與肌腱做靜態拉張的動作,每次10至30秒,重複3至4次,以維持肌肉的彈性與靈活性,增加平衡能力,避免受傷和減少跌倒的風險。有氧運動的進行,不強調一、二次高強度的劇烈活動(跑步、登階、跳繩),夏榮輝建議多次中等強度的運動(園藝修剪、快走、騎腳踏車),而且例行性低強度的日常活動(自我照顧,做飯,休閒散步或購物)也必須從事。更重要的是應從幼童開始,學齡兒、青少年、成年人也都需要適合其年齡層的身體活動,以維持個人健康的身心理狀態。從事運動時,老年人應該依據個人身體功能與體能狀況設定計劃,隨著時間針對靈活性、平衡性、有氧運動與肌肉重量訓練等活動循序漸進從事,以獲得全面性的身體運動。並且應當鼓勵老年人定期自我監測,了解自身的身體活動狀況及重新評估是否更改計劃,以提高健康、延年益壽。【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1. 每日10,000步的能量消耗相當於每日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的能量消耗。2. 每日不足10,000步者,不要立刻增加至10,000步,以現在能力每星期增加5%-10%,慢慢增加至10,000步較適宜。3. 每次運動至少10分鐘,每日累積30分鐘以上,就會有效果。※輕度運動─快走時感到心跳加速。※中等強度運動─慢跑時感到有些喘。

眼袋不見了 美麗多更多(二)

眼袋不見了 美麗多更多(二)

術前、術後,停、看、聽!去除眼袋因疤痕小,不需住院。最常見的併發症為下眼瞼外翻,原因是手術時皮膚切除過多,或是下眼瞼術前已有彈性鬆弛,而手術中未予以處理,造成下眼瞼外翻。症狀輕者多半會逐漸自動復原,症狀嚴重者,則必須將下眼瞼彈性補強或是甚至要補皮手術來矯正。因此,醫師術前的評估非常重要,建議修除眼皮時應採較保守的方式,不要一次修去太多眼皮;尤其要注意病人眼輪匝肌的肌肉張力,若是已有鬆弛現象,手術時還需要外眼角固定,才能避免眼皮外翻的後遺症。若是眼窩凹陷,則可以再做脂肪移植補救。摘除眼袋的回春效果,是愛美熟女們抗老還顏的第一步,不過陳醫師提醒大家:凡是患有心臟病、甲狀腺亢進及凸眼等疾病者,除了持續治療外,也應等症狀減輕消除後,再接受手術較為適當。此外,已經多次執行臉部整形手術的患者,也不建議再開刀治療眼袋,主要是由於接受多次手術者,容易使肌肉纖維化,令肌肉變硬定型,因此常聽到:「整形結果不夠令人滿意,再找其他醫師整形就好了。」這觀念其實是錯誤的,我要特別強調眼整形前,應仔細評估醫師溝通好,才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況。最後,提醒各位水水們,在接受任何外科手術前,受術者避免服用促進血液循環或影響凝血的藥物,例如:魚油、人參、當歸及阿斯匹靈等,應先停藥三周,以免影響手術的凝血功能,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則應控制好血壓及血糖,具有心臟病、甲狀腺亢進及凸眼等,仍需要接受治療,待其症狀消除後,才能接受手術,術前也應由醫師評估再進行手術。【陳醫師眼袋術後小叮嚀】手術後幾天會有瘀青及腫脹現象,在術後的前三天內要積極的冰敷,因為冰敷可以止痛也可以消腫,3天後則可改成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而腫脹瘀青恢復時間,視個人體質有所差異,一般在術後7天,瘀青腫脹就可消退了,少部的人可能需要2星期瘀腫才會消退。手術後不需用紗布覆蓋傷口,只需塗抹消炎藥膏,外出時亦可配戴太陽眼鏡遮擋陽光風沙。麻醉藥退後,傷口如有疼痛感,可服用止痛藥或局部間接性冰敷以減緩不適。傷口需以無菌棉棒級生理食鹽水清潔,並再塗抹消炎藥膏,每日三次;避免接觸一般用水以免感染。術後前三天,手術會有瘀青腫脹現象,無須緊張,可抬高頭部,促進血液回流。傷口癒合前會有搔癢感,切勿用手搓揉。術後應避免菸、酒、咖啡、辣椒、茶等刺激性食物。約5-7天後需回診拆線。拆線後局部眼尾會貼上膚色透氣紙膠至少二個月,以減少疤痕形成。眼袋不見了 美麗多更多(一)

開運微整形 逆勢提升人氣

開運微整形 逆勢提升人氣

景氣寒冬,裁員潮、無薪假風聲四起,許多人都擔心會被裁員或是減薪,除了積極加強自己工作上的專業度,以及不可取代性之外,外表似乎也成了職場競爭的人氣指標。一般來說長相比較好看的人,命運似乎比較順遂,人緣好、桃花多,也較受上司重視、提拔。更有面相學指出鼻子掌管財帛宮,因此不景氣年代,微整形儼然成為景氣寒冬中,逆勢讓人提升人氣指數的祕密武器。據統計,在年前至診所要求做「開運微整形」的民眾提升約二~三成,美麗爾診所陳美齡醫師表示,多數民眾會選擇用玻尿酸、微晶瓷等注射美容,加強山根、鼻頭等在面相學上代表「財運」的位置,來對抗這一波不景氣。許多企業在面試徵才時,外表占了很大的因素,尤其是業務、服務業及演藝人員更是如此,所以在失業率極高的同時,許多民眾開始會把錢投資在自己的外表,希望借由開運微整形的方式,不但在運勢上可以扶搖直上,也會因為一個新的外型,心理上會有重新開始的感覺,大幅提振人心。在陳美齡醫師門診的接觸中,就常常遇到就職前的年輕男女,要求整形眼睛,訂做一雙雙眼皮,好讓眼睛看起來大一點,整個人也會比較有精神、有自信些。另外像是眼下凹陷、有淚溝、黑眼圈困擾的民眾,陳醫師則建議可藉由玻尿酸注射來改善,眼下肌膚飽滿後,整個人看來更加神采奕奕,再也不會被老闆懷疑,是不是成天泡夜店、不認真上班了。外表雖然不是職場競爭的最重要因素,然而不景氣的年代,與其擔心害怕自己被裁員,還不如多多投資自己,讓自己人氣紅不讓。面對這波開運微整型風潮,陳美齡醫師也提醒民眾,在手術前一定要和醫師做好詳細的溝通,並配合個人特色,以安全為考量前提,慎選專業的醫師,千萬別貪小便宜,注射來路不明的針劑,以免造成無法挽救的遺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