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知道抽菸比不抽菸者引起肺癌的機率多10倍嗎!

你知道抽菸比不抽菸者引起肺癌的機率多10倍嗎!

署立基隆醫院/院長室署立基隆醫院蔡富順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很多疾病都是吸菸所引起的,有90%肺癌死者、80%慢性阻塞性疾病、30%所有癌症,20%冠狀動脈心臟病及腦中風死者都是因吸菸所引起,抽菸比不抽菸者引起肺癌的機率是10倍;英國皇家醫學會曾報導吸一支菸縮短5分半鐘的壽命,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吸菸所引起的疾病,稱為「可以預防的最嚴重的生理疾病」。同時也要提醒民眾,有意願戒菸的朋友,署立基隆醫院於每週一至五上午均提供戒菸門診方便民眾利用。另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口腔癌,其發生率和死亡率均逐年攀升甚而超越了鼻咽癌,除了嚼檳榔外,菸酒亦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如同時有嚼檳榔、吸菸及飲酒等習慣者,則得到口腔癌之危險性更高。牙科陳瑞坤主任也呼籲民眾平時應注意口腔衛生保健,除了要有正常作息,還建議您多攝取維生素ACE或是黃綠色食物包括花椰菜、胡蘿蔔汁等,只要及早預防,病症就不會上身。另外,為配合國民健康局癌症篩檢政策,署立基隆醫院也提供30歲以上有吸菸或嚼食檳榔之民眾免費口腔黏膜篩檢服務,歡迎民眾多加利用。一同享有健康及清新的新生活。

外食族應少吃油炸物 避免增加罹癌率

外食族應少吃油炸物 避免增加罹癌率

文/台北縣營養師公會常務監事 楊蕊萍人體中的細胞膜主要成份是脂肪,這些脂肪都是從食物中攝取而來,攝取好的油脂及適量的油脂,身體細胞才能有效的傳遞及吸收營養物質,並擁有健全功能,如此身體才能維持健康。許多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脂肪,會增加罹患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如果能減少脂肪攝取,可減少得這些癌症的機會,選好油、用對油,可以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用錯油、吃壞油,會增加身體的負擔。近來眾所矚目的新聞事件,就是有關油炸油品質的問題,油脂在高溫長時間使用後,會導致油脂劣變酸化,產生有害人體的物質,經衛生單位全面檢驗後發現,就連大型速食連鎖店及知名的業者,使用的油炸油也驗出油脂酸價過高,用油品質不合格,大家才驚覺,原來我們每天所食用的油脂,潛藏了這麼多健康的危害。現代人工作忙碌,老外族(三餐老是在外)越來越多,外食幾乎是家常便飯,許多人選擇以方便的速食或便當果腹,如:炸雞、薯條、漢堡或炸排骨、炸雞排、炸魚等油炸肉類為主的便當,許多業者基於成本的考量,選擇便宜又耐炸的棕櫚油或氫化的植物油。雖然棕櫚油及氫化的植物油也是植物性油脂,但它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與豬油相當,氫化的植物油更含有反式的脂肪酸,外食者經常吃油炸烹調的食物,會增加了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麵包、蛋糕和中西式糕餅中的酥烤油、人造奶油也含反式脂肪酸。經常食用反式脂肪酸會改變細胞膜的成分,降低細胞對抗致癌物質的能力。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酸,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的濃度也會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加上餐飲業者的用油品質管理問題,對經常在外用餐的人來說,少吃油炸物及主管機關與業者訂定嚴格的用油的把關標準,就成了影響健康的主要關鍵。若自己在家烹調更要懂得選用好油及掌握烹調的方法,雖然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壞的膽固醇(LDL)、提高好的膽固醇(HDL)的作用,也可以避免心臟血管病變,但要依不同烹調方式選用不同的油脂。用好油、少用油,適量使用有益健康的好油,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品,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芝麻油等,儘量避免使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豬油、奶油、椰子油和棕櫚油等。另外,每天吃一把堅果,如:南瓜子、杏仁、核桃、腰果、開心果等,含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及抗氧化物質維他命E、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性固醇和多酚類、纖維等抗癌成分。建議也可以攝食深海魚油,因深海魚類含豐富的ω-3脂肪酸,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和腫瘤的發生。平時烹調時油溫不要過高,烹煮時要改變烹調方式,最佳的方式是冷鍋冷油,油煙量可以減少,不要等鍋子熱了再放油,減少高溫炒炸烹調的方式,油溫度過高超過發煙點,油脂會產生劣變,油煙越多表示油品變質的程度越大,廚房油煙也是女性罹患肺癌的主要因素,為了自己及全家人的健康,一定要依不同烹調方式,選用適合的油品,並減少用油量。以上文章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老翁性情大變 原來罹患失智症

老翁性情大變 原來罹患失智症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表示,70歲李先生5年前自公務機關退休,李先生平時個性溫和好相處。退休後跟太太住,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假日會回家探望李先生。大約從3年前開始,李先生出現記憶力變差、忘東忘西、重覆問話的情形,起初家人以為是年紀大了,才有點健忘,不以為意。1年前,李先生開始四處藏重要東西(存摺、金子),事後卻忘記東西置放的地點,時間、地點也常搞錯。有時兒子假日來看他,卻說他剛下班,有時早上卻叫太太去準備晚餐,而且變得不太注重個人清潔,常常不洗澡。3個月前,李先生藏東西的問題更加惡化,找不到東西時,便懷疑大兒子回來時趁機偷竊,也懷疑太太跟大兒子串通要偷他的退休俸。兒子回來時,便興師問罪、大發脾氣,兒子如果否認,就氣得要拿棍子打人,情緒激動,跟他平時溫和的個性判若兩人。由於病情逐漸惡化,家人才帶他到精神科就診。經過醫師檢查後,診斷是失智症。給予藥物治療後,李先生的被偷妄想漸漸改善,情緒也恢復穩定。詹仁輝醫師表示,失智症的症狀,除了記憶力不佳,也會出現精神症狀及行為障礙。例如李先生的主要問題是懷疑東西被偷及情緒不穩,即使家人一再否認偷竊,他仍深信不疑,有的家屬會以為病患得了妄想症。在經過醫師安排抽血檢查、電腦斷層掃瞄及認知功能檢查後,發現李先生的記憶力明顯不佳,日常生活功能下降,所以診斷是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症。詹仁輝醫師指出,失智症早期,有可能就會出現疑心及妄想症狀,例如被偷妄想、被害妄想。有50%以上的失智患者會出現被偷妄想,多半是懷疑主要照顧者偷他的東西(如家人或外勞),病患會怕東西被偷而藏匿物品,卻因為記憶力不佳找不到置放的地點,而更堅信東西被偷,如果與病人反駁,可能造成他更大的反彈甚至出現攻擊行為。有的病患則是懷疑配偶有外遇或懷疑有壞人要闖入家裡。失智症除了會出現妄想,也可能出現憂鬱、焦慮、幻覺,有的病患會有行為障礙,例如四處漫遊、迷路、貪食、失眠、收集垃圾、攻擊行為等等,造成家屬極大的負擔。詹仁輝醫師表示,目前醫學上可以利用藥物來控制這些問題,如抗精神病藥及乙醯膽鹼酶抑制劑,並且減緩病患退化的病程,配合家屬照顧的技巧,可以減輕症狀,並減少家屬的身心負荷。

氣喘,不一定要喘

氣喘,不一定要喘

許多家長因為小孩咳嗽咳不停甚至長達數月而帶到門診就醫。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已經吃了不少咳嗽糖漿或感冒藥水,但咳嗽症狀仍未見改善。醫生往往會說明:「你的小孩氣管比較弱」,「你的小孩體質較敏感」,所以才會咳得那麼久,家長可能似懂非懂的接受這樣的解釋,然而「氣管比較弱」是個平易近人的說法,卻不是一個科學的解釋。「氣管敏感」只是代表一種狀態,也非疾病的診斷。但是如果醫生說:「你的小孩是氣喘」,家長往往不能接受這樣直接的陳述。一方面,因為小朋友從沒有喘過啊!怎麼可能是氣喘呢?認為只是感冒不容易好罷了;另一方面傳統觀念告訴我們,氣喘是不能根治的,萬一得到了,便需要終身依賴藥物治療,潛意識便否認小孩是「氣喘」,也就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如此才會讓小孩吃更多更久的藥。一般的對氣喘的刻板印象,就是突然覺得呼吸困難,趕快從口袋中拿出吸藥,一吸就好了。這往往是電視電影上較誇張的表演手法,當然真的氣喘急性發作時,使用擴張劑是可很快改善症狀,但現實生活中氣喘症狀不全然是如此表現。「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臨床上常表現為反覆的咳嗽,嚴重時會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吸不到空氣的感覺。但「氣喘」並不需要臨床上出現「喘」的症狀或聽到「喘鳴」的呼吸聲才能稱之。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反而是慢性咳嗽,換言之便是家長描述的「怎麼咳都不會好?」,「看了好多醫生,吃了好多感冒藥,怎麼還會咳嗽?」,或「白天都還好,睡前或一大早起床前便咳嗽」。事實上只要反覆咳嗽三個星期以上未見改善,且早晚咳嗽較明顯,活動後會較明顯咳嗽,便要考慮氣喘的可能。因氣管慢性發炎而使分泌物增加,這時咳嗽也會有痰的聲音。所以咳嗽有痰並非感冒或肺炎才特有的表現,氣喘引起的咳嗽也會有痰音的。一旦確診是氣喘,即便是完全無症狀時,也不能說小孩沒有「氣喘」了,氣喘這個疾病還是存在的,只是被控制了,還是要繼續保養氣管,才不會又咳嗽不停了。氣喘並不可怕,只怕錯誤的觀念以至於延誤了或斷續的治療,根據健保局的統計資料,17歲以下的氣喘的族群在便佔了38%,而醫療的花費更達20億元以上。以家長的立場可能花再多的錢也不足惜,只要小孩不再常咳嗽吃藥。而這樣的結果是可以達到的,但需與專科醫師密切配合,遵從醫囑,氣管絕對可以控制的很好。本文摘自:過敏免疫全書,由原水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8/12/324.html

搶救準新人的面子 複合式療程為首選

搶救準新人的面子 複合式療程為首選

去年因為孤鸞年的緣故,許多準新人紛紛延至今年結婚,門診中發現,由於孤鸞年後有結婚潮暴增的現象,最近新人一起至診所整修門面的比例大為增加,連新人的父母親也趕著這股「婚前複合式療程」的熱潮,希望改善惱人的肌膚狀況,在拍婚紗照及宴客當天,留下完美的形象。最近剛新婚的林小姐及張先生皆為銀行的高階主管,由於忙碌的工作性質,加上籌備婚禮的壓力,讓兩人原本各有痘疤、斑點、細紋的問題肌膚更為嚴重,為了成為婚禮上最亮眼的準新人,兩人便相約到診所進行婚前門面大掃除,經由醫師的建議,接受複合式療程,以淨膚雷射搭配染料雷射進行療程護理,術後的成果,不僅讓兩人在短時間內改善惱人的肌膚狀況,膚質效果也讓參與婚禮的親友稱羨不已!鄭仲欽醫師指出,複合式療程為醫學美容最新趨勢,由於複合式療程具有同時處理多項肌膚問題的特性,能在短時間內改善患者膚質狀況,並解決多重肌膚問題的困擾,患者不用進行多次治療,與單次療程相較之下,除了效果更為顯著,也能提升療程效率,獲得膚質一致性改善,因此成為準新人的最愛!所謂複合式療程,是指多項療程於同一次進行治療,藉由二至三種雷射療程,改善肌膚多項問題,以適當的療程組合,達到相輔相成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減少治療次數,並提升臉部肌膚的改善,像是患者同時有黑眼圈、色素沉澱等問題,便可藉由玻尿酸加上染料雷射,於同一次療程中進行交替治療,不但提升療程的方便性,並可大幅縮短診療的時程。鄭仲欽醫師建議,每個人因膚質狀況及適應度不同,在進行複合式療程前,需由專業醫師仔細評估肌膚狀況、肌膚敏感度及術後修復期,以療程間不互相影響為前提,規劃適當的療程組合,並考慮患者肌膚的舒適性。敏感性肌膚患者若想進行複合式療程,建議先由單一式療程入門,觀察肌膚術後適應狀況,若肌膚適應良好,後續再考慮進行複合式療程。另外,平時做好臉部基礎保養也很重要,包括加強肌膚保濕、注重防曬、少抽煙,都能幫助後續療程的吸收,術後也應遵守醫師提供的衛教資訊,確實做好術前保養及術後照護,才是提升療程效果的不二法門。

清潔腸道的王牌「花苞」

清潔腸道的王牌「花苞」

腸道清潔的王牌,也就是天然藥草的力量。雖然說是藥草,最重視的還是花瓣部分。而且在開花之前處於花苞狀態的藥草生命力最強,具有促進腸道清潔的作用。經嚐試過各種藥草,後來才發現「花苞藥草」的神奇功效。首先要把動物性食品為主的飲食內容,轉換為植物性食品為主。要增加植物性食品的攝取量,來打好健康基礎。再來,就要借用天然藥草的力量,讓腸道清潔(=每日排便)更加順利。無論東西方國家,在使用藥草上都有數千年的歷史。中國有句話叫做「醫食同源」,因為草藥(中藥)就是飲食的延伸。並不是什麼特別的藥物。無論如何,「植物」都掌握著活化生命的關鍵。要吃肉才會有體力、有精神,是大錯特錯的想法。重新看待植物的生命力,才能讓人體內六十兆個細胞充滿活力,恢復青春與健康。正如之前所說,中藥材常常使用植物的根、莖、葉、花等各種部分,而這道祖傳秘方則特別使用花包部分。正確來說,是精選在開花之前,只差一點點就開花的花苞藥草。據說剛出生的嬰兒具有最強的生命力。而且糙米和豆類泡水發芽之後,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也會增加。雖然這些現象沒有明確的科學根據,但是從這些實例來看,開花之前的花苞確實讓人感受到強大的生命力。本文摘自:清腸美人,由臉譜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307.html

簡單潔牙三步驟 輕鬆擁有燦爛笑容

簡單潔牙三步驟 輕鬆擁有燦爛笑容

文/陳芳琪 台灣癌症基金會國際事務助理專員一口潔白牙齒、清新的口氣,不僅可以為自己博得好人緣,也可以留給別人一個好印象。國人常見的口腔疾病困擾中,以蛀牙、對冷熱敏感及牙結石為前三大口腔問題。而牙菌斑的附著為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了維護口腔健康,務必做好潔牙三步驟,即刷牙、使用牙線再搭配溫和的漱口水,如此可以有效深入口腔難以清潔的地方,同時達到更佳的殺菌功效,減少牙菌斑,讓口腔更健康。牙菌斑為一層覆蓋在牙齒和牙齦的黏稠薄膜,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和蛀牙的罪魁禍首!主要是由細菌(60%~70%)、細菌分泌的有毒酸性物質、食物殘渣、唾液與口腔黏膜脫落的細胞所組成。它會黏附在牙齒的表面上,初期是無色,累積到一個厚度才可經肉眼發現。平均1毫克的牙菌斑有2億個細菌,通常只要吃完東西幾小時後細菌就會形成牙菌斑,而牙齒、黏膜和唾液都是細菌的溫床。口腔清潔三步驟第一步:「貝氏刷牙法」選用適合的牙刷,以軟毛、小頭為佳。作橫向短距離的刷牙動作,牙刷握柄保持平衡。將刷毛對準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涵蓋一點點的牙齦,刷毛與牙齒呈 45~60度角,兩顆兩顆來回刷。刷牙要有次序性,清潔牙齒外側、咬合面及內側,避免遺漏;每個部位至少刷10到20下。至少刷三分鐘以上。建議民眾刷舌苔,舌頭跟牙齒一樣都很容易藏污納垢,所以刷舌苔的步驟是必要的,但是要記得不要刷得太用力,反而造成舌頭的傷害。第二步:牙線因為牙齒不是平面的,光使用牙刷仍會有無法清潔的死角存在,例如:牙齒溝縫、修補縫隙、齒間及牙齦溝。因此借助牙線將牙齒側面的髒東西去除,如有牙周病或有牙橋者可用齒間刷清潔。剪下約一個手臂長的牙線。將兩端分別纏繞在兩手的中指上,兩手指間留下3至4公分長的牙線,以大拇指與食指將牙線拉緊。讓牙線呈C字型,輕輕用牙線刮牙齒所有側面。每清潔1、2顆牙後,移動手中牙線至乾淨段再繼續清潔其他牙齒。第三步:輔助使用漱口水依照個人牙齒所需選擇適用的漱口水,必要時詢問牙醫師。早晚刷牙後各一次,每次20c.c.,仰頭漱口30秒,漱遍口腔、牙縫、牙齦即可吐掉,勿吞飲。漱口水主要分為三大類:兒童漱口水、成人用含氟漱口水、牙周病專用之含CHX漱口水。要視個人之牙齒狀況、年紀、清潔習慣與能力、使用需求來做選擇。曾接受頭頸部放射線治療情形,唾液分泌減少,容易產生蛀牙的情況,需以漱口水輔助其口腔清潔。具抑菌功效漱口水主要供牙周病患、手術後無法刷牙,以及年長、部分身心障礙者使用,但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產生副作用(例如:牙齒色素沉澱、味覺改變、口腔黏膜破損…等),因此,最好在醫師指示下使用。以上文章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換個心情找工作 別因短暫失業誤了一生

換個心情找工作 別因短暫失業誤了一生

「不想出門!只想待在家裡,盡量少跟朋友聯絡,以減少開支!」、「沒工作、沒錢,跟家裡要錢被家裡人看不起!朋友約也不好意思出去!」、「急躁!脾氣不好,覺得自己沒價值!容易跟家人吵架!」上述自白也許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算是少數的真實案例,但這波經濟復甦浪潮,部分待業者的經濟狀況與心情仍未改善,失業問題仍持續地影響一部分人的生活。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佈99年度1月份失業率達到5.68%,全臺失業人數高達62.6萬人,經濟困境雖已有緩解的現象,失業率卻仍是近年來的高點。此外,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104人力銀行針對待業族的抽樣調查顯示(N=1,216),待業時間長達3個月以上的民眾幾乎都有心理健康及人際關係變差的狀況。其中,有37.9%的待業民眾變得「不敢和朋友、家人接觸」,而產生「恐慌、焦慮感增加」及「沒有自信、不如人」等負面反應,分別各佔24.3%和21.8%。另外,臺北市衛生局在職場心情溫度計調查也發現:待業民眾中具有中、重程度以上心理困擾的比例,是有工作的民眾的4.5倍(待業民眾32.33%;就業民眾7.25%;N=566),其中更有將近1成的待業民眾曾有過自殺的意念。有鑑於此,長期處於待業者除了因為長時間心情低落與社會退縮不利於求職外,感到「未來不確定性」亦將成為身心調適不良的危險因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附設門診部劉宗憲醫師表示:近半年因為經濟或工作環境壓力而來求診的民眾約一成左右,其求助的類型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上班族因為裁員預期心理壓力的影響,出現嚴重的失眠與焦慮症狀,影響日常生活而來尋求協助者,另一種則是正面臨失業待業問題的族群,是我們不可以忽略的一群,一般人在面對失業困境時,首先覺知的是自我及家庭的經濟困境與壓力,並因急於尋求經濟資源而忽略自己的身心壓力狀況,即使出現失眠、焦慮或是其他的身心症狀,也會視若無睹或茫然未覺,再加上長期缺乏自信與社會退縮,少與人接觸,有些待業民眾甚至在出現嚴重的精神症狀,被家人或是朋友發現才尋求醫療的協助,因此在此呼籲求職或待業的民眾,在努力尋求工作的同時,也應時時注意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狀態,並找到人傾訴,及尋求協助,避免發生因為身心俱疲而喪失就業能力的憾事。一位失業長達6個月的民眾分享在失業期間的紓壓建議,希望能夠協助其他還在待業中的朋友一起度過難關;首先,他認為待業的壓力是會累積的,與他人接觸及傾訴是必須的紓壓方式;另外因為失業期間沒有收入,所以提供幾種不花錢的紓壓方式如下:睡眠充足: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後果,有了充足的睡眠才能讓身心的疲倦得到緩解,這點很容易被忽略。少吃會增加壓力的食物:如過量的肉食或油炸的食物、咖啡、菸、酒精、高鹽分的零食等,不只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對情緒也有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適度的運動:維持定期運動的習慣對身心健康會有正面的影響,但要量力而為,千萬不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每天規律運動半小時,絕對比久久才去激烈運動好幾個鐘頭要來得有益身心。最後也呼籲待業民眾的家屬及朋友可以遵守「四不、六要」的原則,不要給待業的民眾太大壓力並適時的給予支持,才是幫忙待業者最好的方式。「四不」─不要指責、不做人身攻擊、不冷嘲熱諷、不刺激。「六要」─要體諒、要包容、要關懷、要鼓勵、要給機會、要陪伴。此外,臺北市衛生局及勞工局針對該待業民眾高危險群,已規劃以下一系列的服務方案,協助民眾在待業期間藉由保持身心健康以度過當前的難關:第一、「職場心理健康」宣導系列活動為積極協助求職民眾能夠有愉快的心情與萬全的心理準備,面對求職的壓力與重返職場,臺北市政府99年度將假臺北市勞工公園廣場,每月舉辦1場「『薪』花 朵朵開」小型就業博覽會(時間表詳如附件),當天活動現場除了有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將設置”心情UP~服務站”,為當天的求職民眾進行心理檢測外,也可以提供簡單的壓力紓解技巧及諮詢服務,讓待業民眾能夠舒緩心情後,到勞工局就業服務站邀請之「立即上工計畫」廠商及多家知名企業攤位上,進行面試與媒合,提高錄取率。相關訊息:請至臺北人力銀行(http://www.okwork.gov.tw)、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esctcg.gov.tw/)查詢或電詢就業服務專線(02)2597-2222。第二、「職場OGENKI元氣」系列宣導活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勞工局勞工教育中心,藉由整合「性別關係」、「人際關係」、「休閒生活」、「理財規劃」、「身心保健」及「心理健康」六大主軸議題的教育課程,提昇企業員工對健康職場及多元生活場域經營的概念,從重新經營不同的生活面向中,用踏實平穩的生活步調來面對日趨嚴苛的工作環境。洽詢電話:臺北市勞工教育中心2550-9874 或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1999轉7101 。第三、 「前進職場巡迴宣導」講座針對本市想要提升員工壓力調適及身心健康之事業單位或高壓力的產業單位,進入該職場針對現有員工進行心理健康宣導活動。99年度規劃40場次,即日起受理申請,額滿為止。洽詢電話: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1999轉7101 游心理輔導組長。另外,衛生局在勞工教育館、國家婦女館、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另辦理「心情電影院」等心理衛生宣導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與。上述相關活動最新訊息請至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查詢。

忽視子宮內膜異位小心引發腎衰竭!

忽視子宮內膜異位小心引發腎衰竭!

文/署立基隆醫院泌尿科 許汶蒼主任、婦產科 簡博賢醫師 輸尿管也會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署立基隆醫院許汶蒼主任提到:子宮內膜異位出現部位以腹腔、卵巢及輸卵管等處居多,該院日前發現一名26歲大陸新娘及51歲婦人至泌尿科求診有嚴重之腎水腫現象,檢查後竟為輸尿管子宮內膜異位!26歲的大陸新娘因右腰痛持續八個月來泌尿科求診,超音波發現兩側腎水腫。進一步電腦斷層、輸尿管鏡檢查及順行性泌尿道攝影發現左側巧克力囊腫及雙側下端輸尿管狹窄疑似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在該院泌尿科及婦產科醫師通力下,完成雙側輸尿管膀胱重建及左側巧克力囊腫切除手術,術後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病人接受荷爾蒙治療六個月,並在最近懷孕且腎功能恢復正常。另位51歲婦人無任何症狀,偶然超音波發現右側嚴重腎水腫,經電腦斷層及輸尿管鏡檢查發現右側中段輸尿管良性腫瘤,經輸尿管區段切除及重建手術後,病理檢驗為輸尿管子宮內膜異位,但有趣的是病人其他卵巢及腹腔並無病兆,而為原發於輸尿管的子宮內膜異位。署立基隆醫院婦產科簡博賢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子宮內膜於子宮腔外的器官成長發育所致,最常見為卵巢造成巧克力囊腫、輸卵管及子宮直腸間的凹陷處等。約有百分之二十生育年齡的可能罹患此病,病人常因月經時下腹部疼痛、經血過多及腹脹甚至不孕症,而由婦產科超音波或腹腔鏡診斷。但仍有一小部分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會經過血液或淋巴循環,像癌症轉移到其他器官成長發育,如消化器官、肺部組織及腦部都有案例報告。署立基隆醫院泌尿科許汶蒼主任說:泌尿道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相當罕見,可發生於膀胱造成月經週期性的血尿,或於輸尿管造成腰痛甚至腎衰竭。輸尿管阻塞可能因子宮內膜於輸尿管旁的組織生長造成沾黏,如上述病例原發於輸尿管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更少見。許汶蒼主任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是良性,也有可能像癌細胞一樣,隨血流侵犯身體其他組織。建議於婦產科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仍須做腎臟超音波的檢查,排除輸尿管的侵襲。很多病人為無症狀的腎水腫,可能引發腎衰竭,不可不慎!

清明祭祖注意!長時間的跪姿容易導致膝蓋受傷

清明祭祖注意!長時間的跪姿容易導致膝蓋受傷

清明節的掃墓活動不分男女老少全家出動,是對祖先表達慎終追遠的思慕之情;最近因環保意識抬頭加上政府的宣導,傳統土葬逐漸改為火葬,或土葬經過十年後依習俗撿骨再供奉於靈骨塔中。因此,傳統的掃墓在現今工業社會已逐漸被靈骨塔的祭祀儀式所取代,在台灣習俗裡,祭祀儀式中少不了跪拜、磕頭,為免在清明祭祖後所可能發生的筋骨酸痛與傷害發生,天主教聖功醫院  復健科依照已往民眾的症狀,特別提出以期達到預防的目的。陳功恆主任舉例說明,坐落在山間、郊外的靈骨塔,各個宏偉氣派或清幽典雅,但是長長的階梯或迴廊卻讓中老年人皺起眉頭,尤其是對已經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更是望而卻步,因此建議已經有症狀的患者,最好要使用「拐杖」來輔助行走,在爬樓梯時一定要量力而為,如果感覺膝部不適,最好要「分段爬階」,不要一次走完,休息一下再走可以把膝蓋的傷害降到最低。回到家中如發現膝部的不適感加重,可先以冰敷及適當的休息,症狀仍未緩解還是建議及早就醫。在祭祀的過程中少不了跪拜的儀式,陳功恆表示,此時身體的重量全部壓在「髕骨」和「脛骨粗隆」上。「髕骨」就是俗稱的「膝蓋骨」,是一個連接股四頭肌和韌帶的種子骨,而「脛骨粗隆」是臏骨韌帶的終點,位於脛骨靠近膝關節的骨突處。當我們跪下來的時候,這兩處承受極大的壓力,加上重複的跪拜或長時間的跪姿,一不小心就會導致「髕骨」和「脛骨粗隆」的受傷。「髕骨」和「脛骨粗隆」也可能因此行為有皮膚的擦傷,再厲害一點可能會造成骨突處的發炎,這通常都不嚴重,只要適當的傷口護理或冰敷休息即可復原。但是陳功恆強調,「髕骨」除了擦傷外,還要特別注意所謂的「髕骨前滑液囊炎」(prepatellar bursitis),這是一個常發生在用跪姿擦地的主婦身上,主要是因為在髕骨的前方有一個扁平的「滑液囊」,平時扮演皮膚和髕骨之間緩衝的角色,如果受到重複的摩擦及刺激就會造成滑液囊的發炎,進一步會導致「積水」產生,患者會發現髕骨前的皮膚會隆起,摸起來漲漲痛痛的,好像長了一個水瘤,像這樣的情形建議找復健科或骨科醫師,處理的方式也不困難,只要把積水抽出,症狀就好了一大半,如果重複發作,則可施打低劑量的類固醇再加上復健治療,大多可以痊癒。陳功恆提醒民眾,在清明祭祖這天,緬懷祖先、心誠則靈,祭祖活動也因社會變遷現實的狀況量力而為,也不失孝道的表現;家族親戚能聚首,或閒話家常、或低頭追思,若能虔心保有慎終追遠之觀念,相信祖先也會長相保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