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成功戒菸就有機會奪得30萬獎金

成功戒菸就有機會奪得30萬獎金

兩年一次的戒菸就贏比賽來了!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董氏基金會特別同台呼籲:搶救生命大作戰,邀請全國1,900萬名的不吸菸者快來助人戒菸!4月底前,一個吸菸的參賽者和一個不吸菸的見證人,兩人一組快上「華文戒菸網」報名「2010戒菸就贏比賽」,5月2日到29日一口菸都不抽,就有機會共得最高獎金30萬元!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表示,菸害對國人健康威脅甚大,且全民健保去年虧損約300億元,而吸菸相關疾病醫療支出增加健保財務負擔一年就高達約450億元!其實,每個民眾都可以用「支持戒菸」的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及支持健保的「永續經營」,而鼓勵親友參加「2010戒菸就贏比賽」正是採取行動-救健保的第一步!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表示,早在2001年底台灣登記加入「戒菸就贏」國際計畫以來,在政府和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轉眼也成功邁入第五屆活動了!是的,戒菸不但可以救健保,更是好處多多,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戒菸可以提升心肺和血管功能、改善味覺和嗅覺,也有益儀表美觀和口腔清新,除此之外,戒菸有助家庭和睦和人際關係,進而增加自信,更可以讓荷包省很大、改善生活品質;「戒菸就贏比賽」正是國際公認可以一次協助最多人成功戒菸的活動,希望媒體朋友多多幫忙宣傳,讓更多國人加入助人戒菸和戒菸的行列。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今年是「戒菸行動年」,政府致力動員各界加入助人戒菸的行列,除將建構「全國戒菸照護網」,更將「2010戒菸就贏」當作激勵癮君子採取戒菸行動的開端,歡迎大家即日起開拉身邊的吸菸者,趕緊報名「2010戒菸就贏」,也可以同步善用各種戒菸資源,像是撥打0800-636363戒菸專線、到醫院及診所門診戒菸、參加衛生局所或醫院舉辦的戒菸班,或是向附近的藥局藥師尋求專業諮詢服務,多管齊下運用,更可以有效提升戒菸成功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感謝葉金川前署長高瞻遠矚,早在9年前擔任基金會執行長期間,即帶領台灣爭取加入國際「戒菸就贏」計畫,過去的四屆比賽活動共吸引約9萬名癮君子體驗戒菸,超過三成五的民眾在參賽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成績廣受國際肯定。其實,「戒菸就贏比賽」不僅是一個戒菸活動,更是一個全民參與的社會運動!它是唯一結合了家庭凝聚、媒體傳播、教育宣導、企業參與、社區動員和積極助人的戒菸行動,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力量,為助人戒菸、減少二手菸害貢獻心力。終身義工陳淑麗表示,綽號「二手菸偵測器」的小天后蔡依林Jolin是第三度擔任「戒菸就贏」義工,這一次不但以「20依林、拒菸Jolin」的諧音作號召,更特別在公益廣告中擊鼓呼籲「搶救生命大作戰」,展現助人戒菸的熱情與迫切;陳淑麗強調,整個行動需要家庭親情的力量支持,並透過全國400個衛生局所、千個醫療院所、公務機關、社區鄉里及公司行號等共六千個通路協助宣傳,加上公益媒體、國小學童及台灣大車隊的總動員,讓台灣民眾享受”積極助人戒菸”的社會氛圍,每個人都可為助人戒菸、建立無菸社會貢獻心力。「2010戒菸就贏」活動小資訊:參加辦法:一個吸菸的「參賽者」加上一個不吸菸的「見證人」,兩人一組報名參賽,「參賽者」在5月2日至5月29日完全不吸菸,「見證人」須支持及見證參賽者戒菸。獎勵辦法:成功戒菸首獎:參賽者與見證人共得新台幣30萬元整(1組)。成功戒菸貳獎:參賽者與見證人共得新台幣6萬元整(6組)。報名方式:網路報名:立即上「華文戒菸網」網站或紙本報名:將報名表 傳真(02)2752-7247郵寄105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57號12樓之三「董氏基金會「戒菸就贏比賽」小組」收請洽各縣市衛生局與衛生所報名截止:4月30日洽詢電話:董氏基金會 02-2776-6133轉1

性愛就是交換彼此的細菌?!

性愛就是交換彼此的細菌?!

我們的體內其實棲息著無數的細菌和病毒。但是細菌和病毒並不全都是有害的。比方說腸子裡面大致上就有三種細菌共同生存,那就是好菌,壞菌,還有牆頭草菌。雖然名稱是好菌、壞菌,但是自然界中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好菌壞峻的名稱,只是根據細菌對人體產生正面作用或負面作用,來簡單分類用的。而且這三種細菌裡面數量最多的,就是見風轉舵的牆頭草菌。這些細菌會看情況跟好菌或壞菌聯手,端看腸道裡面是好菌較多,還是壞菌較多。這就好像我們的真實社會一樣,輿論是由大多數沒主見的人來決定的。即使腸道裡全都是好菌,也不代表健康。就像之前所說的一樣,好壞標準不過是人們自己決定的。真正重要的是這三種菌的勢力平衡。進行腸道清潔,並不代表壞菌會被一掃而空,而是會收斂在安穩的狀態下,而見風轉舵的牆頭草菌也會比較安分。這樣好菌的活動就不會受到阻礙,能夠順利進行。從這點來看,自然可以知道妳體內的細菌狀態,就是「妳自己的狀態」。而且這個狀態會每天不停變化,影響我們的身心。當然,人際關係也會影響細菌的勢力均衡。比方說妳親吻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或是來場美妙的性愛,其實都是在交換彼此體內的細菌。也就是說,妳所交往的對象會改變妳的體質。體質會變好,那也就會變壞。身體直接接觸所造成的影響當然最大,更別提對方的細菌還會藉由空氣傳播給妳。從這點來看,人際關係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想提升自己的體質,就應該跟擁有好菌的人多多交往。這些人體內的好壞菌沒有特別偏頗,處於相當均衡的狀態。請清潔腸道,為好菌交換建立基礎。本文摘自:清腸美人,由臉譜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8/12/310.html

抽菸加喝酒,將大幅提高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抽菸加喝酒,將大幅提高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日前,資深藝人徐風因罹患食道癌而住院治療的消息,因媒體新聞持續的露出,引起民眾再度對自身健康的關注。食道癌的發生,男性多於女性,約為12:1,根據國民健康局96年癌症登記數據顯示,食道癌為男性十大癌症排行第七名,當年有1,685名男性及140名女性被新診斷患有食道癌,相較於95年仍有增加;它也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6名,面對人數逐年增加的食道癌,民眾該如何面對與預防?癌症希望協會理事謝政毅醫師表示:「食道癌通常是在腫瘤漸漸長大,妨礙了食道的運輸功能才會發現症狀,此時腫瘤多半已經很大了,治療效果將會受到影響,因此,平時便應該警覺身體異常的狀況,如有吞嚥困難或身體衰弱、體重減輕或咳嗽、聲音嘶啞、胸痛等症狀時,就應及早就醫檢查,切莫因為症狀不明確而延誤就診。」好發於50~70歲老年人,且發生性別以男性為多的食道癌,雖然發生的原因目前尚無定論,但是有幾個可能的因素,包括:喜歡吃刺激性、醃製性及溫度較高的食物、攝取蔬菜水果或維他命A、C不足、慢性逆流性食道炎、食道擴約肌運動能力降低等,還有喝酒及抽菸也是造成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根據數據顯示,喝酒的人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4倍,而如果喝酒加上抽菸,將會使罹患食道癌的危險性大為增加。因此,癌症希望協會秘書長蘇連瓔提醒大家隨時注意自身健康,雖然目前沒有確定可以預防食道癌的方法,但是,避免接觸危險因素可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而若有發現不明症狀時,應及早就醫,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是對抗癌症的不二法門!為幫助罹患食道癌的病友及家屬對於食道癌能有更多的了解與掌握,以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癌症希望協會出版的希望之路~面對食道癌手冊,免費提供給癌症病友及家屬,歡迎來電02-3322-6286洽詢,或至癌症希望協會官網http://www.ecancer.org.tw/的「衛教資源下載區」下載。

我家孩子不愛講話,這是害羞還是不正常?!

我家孩子不愛講話,這是害羞還是不正常?!

小寶(化名)從出生起就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天使,既不吵鬧,又對人笑口常開,但是當小寶走路越來越穩,會揮手向阿公阿嬤表示掰掰,還能拿筆畫畫,卻只會偶而一兩次發出嗎…啊…呀…的聲音,不像鄰居妹妹,雖然晚幾個月出生,已經會滿口爸爸媽媽說個不停,讓我們夫妻倆好羨慕,每天也都努力想盡方法,用各種玩具、遊戲來利誘小寶開口。阿公說,我們小寶只是比較害羞而已,「惜字如金」的孩子,如果他想要東西的時後,都會自己發明外星文向阿公阿嬤表示,但是這是正常的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胡逸然表示,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發展遲緩兒童發生率約為6%至8%左右。台灣目前五歲以下的嬰幼兒人口數約為100萬人,而每年新出生的新生兒約十九萬人,則台灣地區每年約會增加一萬一千至一萬五千人是發展遲緩兒童。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報告也指出,國家每投入1元於早期療育工作中,可節省未來特殊教育3元成本;除此之外,科學研究發現,嬰兒出生後,中樞神經系統在幼兒時期會快速發展其功能,因此發展遲緩兒童,如果能在3歲以前即被正確診斷並開始接受早期治療,這時候早期治療一年的功效,可以高達3歲以後才開始治療功效的10倍之多,故發展遲緩兒童的診斷以及早期治療與特殊教育,開始時間實則愈早愈好,尤其要把握0至6歲的黃金療育時期。胡逸然指出,目前台灣地區兒童自出生開始,均可定期接受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與全民健康保險所提供的健康兒童發展篩檢服務,以期能夠早期發現兒童是否有發展遲緩問題,早期診斷與及早治療。他進一步說明,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包含:身體檢查、發展狀況評估、衛教指導等,因不同月(年)齡,其檢查、發展、衛教重點亦不相同。小兒科與新生兒科專科醫師將根據嬰幼兒的月(年)齡,提供合適該月(年)齡層的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與社會性等各種檢查項目。除此之外,針對兒童發展遲緩檢查,凡是介於0-2個月、2-4個月、4-10個月、10-18個月、1歲半至2歲、2-3歲、以及3-7歲的兒童,專責醫師將詳細評估兒童神經與認知功能發展程度,對於篩檢結果有任何異常的嬰幼兒與兒童,提供必要檢驗、診斷與安排適合早期治療方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與復健科早期療育中心,分別於門診時段,提供健康兒童發展篩檢服務,以及針對發展遲緩兒童診斷與特殊治療。胡逸然說,為人父母均希望看到孩子們健康快樂的長大,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讓所有發展遲緩兒童,也都能夠擁抱一個陽光的未來。

清明掃墓小心恙蟲病感染!

清明掃墓小心恙蟲病感染!

清明節將至,民眾掃墓祭祖時,容易接觸到恙螨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尤其花東地區為恙蟲病盛行地區,全年皆有病例發生,約四、五月病例數急劇上升,在七月時到達最高峰,花蓮慈院感染科王立信副院長提醒民眾,在吸取大自然芬多精的同時,別忘了做好自身的保護措施,避免讓難得的假日變成致命的吸引力。日前一位病患因大量流鼻血兩週後,前來花蓮慈院急診就診,由耳鼻喉科溫羽軒醫師收治。之後這名患者陸續出現高燒不退、頭痛等症狀,緊急會診感染科何愉懷醫師,經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臀部有被恙蟲叮咬的焦痂傷口,血小板指數持續降低,凝血功能差才造成鼻血流不止,疑似因恙蟲病所造成的嚴重感染,進一步詢問之下,得知這名患者在病發前曾經下田割稻,由何愉懷醫師判定為恙蟲病後,並給予口服四環黴素,目前已康復出院。王立信副院長表示,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蟲叮咬而感染的急性發熱性疾病,恙蟲的幼蟲體型非常小,只有0.2至0.3公釐,肉眼幾乎看不見,附著於人類身上後,需花較長時間慢慢爬至潮濕溫暖的地方叮咬,如鼠谿部、陰部、會陰部、腋下、頭髮與肚臍附近,叮咬部位周圍泛紅,潛伏期為九至十二天,之後將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潛伏期過後叮咬部位會出現焦痂,在未經治療的病例中,致死率可能高達百分之六十,花東民眾不可不慎,特別是清明假期將至,值得提醒民眾多加注意。因此,王立信副院長呼籲民眾落實「自我保護」措施,如需進入草叢穿著長袖衣褲、長靴及手套等保護性衣物避免皮膚暴露,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避免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如發現身上出現類似蚊子叮咬痕跡,但是沒有搔癢的感覺,而且有發燒跡象時,請立即就醫,並且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進入郊區、草叢等地方,幫助醫師做最正確的判斷。

記憶力減退原來是「硬腦膜下血腫」在搞怪

記憶力減退原來是「硬腦膜下血腫」在搞怪

文/署立基隆醫院 神經內科曾孔彥 副院長 一名83歲女性,最近兩週有嚴重記憶力減退,言語減少及與人溝通困難,回顧病史,發現其有慢性心臟疾病,且曾有胸、腰椎及前臂骨折,步態不穩,時常發生頭部撞傷的情形,住院檢查後原來是「硬腦膜下血腫」,經過手術已經恢復良好。署立基隆醫院神經內科曾孔彥副院長表示:失智症為一腦部逐漸退化以致於喪失智能的疾病,包括喪失智力與生活能力。失智症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硬腦膜下血腫」主要是因為頭部外傷造成的硬腦膜下腔出血,好發於年紀50歲以上。其臨床症狀相當多樣化,包括頭痛、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肢體無力等,有大模仿家之稱,不容易被診斷,常被誤診為老年癡呆、精神疾病或神經衰弱等,需靠腦部電腦斷層來診斷。曾孔彥副院長提到:「硬腦膜下血腫」在初期可能沒有症狀,因為輕微的頭部外傷往往只是痛了一下,或是頭有點暈、眼冒金星,一下子就好了。往往年紀大的人記憶力不佳,也常忘記有頭部外傷病史,所以常常被大家所忽略。預防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有「頭部外傷後半年內仍然不可以掉以輕心」的觀念,尤其是年紀大的老年人,常因步態不穩,無人注意而跌倒。一有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肢體無力等症狀,應即早就醫,經由早期的診斷,早期治療。否則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甚至死亡。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發行「2010~2014全家健康照護」手冊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發行「2010~2014全家健康照護」手冊

愛自己‧愛家人的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將政府提供的14種免費健康檢查及篩檢項目集結成「珍愛健康手札-2010~2014全家健康照護」手冊,手冊內提供「從嬰兒到老年」每一種健康檢查及篩檢項目適用對象、年齡、篩檢日期、篩檢結果的紀錄表,並且依性別,將男性與女性可以接受檢查及篩檢項目歸類出來,可以紀錄5年的健檢資料,是您全家大小健康管理的小幫手,裡面還有實用的保健知識與健康小常識,如欲索取本手冊請洽詢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原衛生所)。民眾也可以使用自然人憑證的方式登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護照網」(網站:http://passport.health.gov.tw/),就可記錄個人健檢資料,還可進行長期趨勢分析,讓您隨時隨地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瞭若指掌,歡迎市民多多利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重視市民健康自主管理,推動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及癌症三高篩檢,努力提升所有市民的健康,期待市民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期望所有市民皆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來享受美好人生。

孕前生育健康檢查 降低寶寶潛藏疾病發生

孕前生育健康檢查 降低寶寶潛藏疾病發生

99年度臺北市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已經開始囉!凡設籍臺北市之已婚未懷孕市民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受檢均可獲得補助,女性每人補助1,595元,男性每人655元,僅需負擔272元的掛號費及診察費,特殊族群如低收入戶、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及新移民則全額免費,99年度預計補助1,780位市民,額滿為止,有意參加的市民請盡快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接受檢查。婚孕前健康檢查為優生遺傳醫學照顧的第一步,可延續個人的週期性健康檢查,並銜接產前健康檢查、新生兒保健、遺傳諮詢等,關注的不僅是現階段個人的健康,家庭成員等優生預防保健的意義更大;透過婚孕前健康檢查,除了增進夫妻雙方的身心健康,亦期待避免不好的遺傳、傳染病或其他健康危害因子,影響夫妻及下一代。為鼓勵市民孕育健康的下一代,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2年開始實施婚後孕前健康檢查補助計畫,自實施以來,民眾參與及詢問情形相當踴躍,99年亦將賡續提供「婚後孕前健康檢查」補助,男性檢查項目包括:尿液檢查、血液常規、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及精液分析檢查;女性檢查項目方面,相較於臺北縣提供尿液檢查、血液常規、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德國麻疹抗體篩檢及水痘抗體篩檢等常規性檢查,台北市補助項目尚包括甲狀腺刺激素及紅斑性狼瘡,幫助婚後計畫懷孕的婦女在孕前即能瞭解自身的身體狀況,為孕育下一代做更完善的準備。父母健康是下一代的基礎,孕前生育健康檢查的施行,能讓許多潛藏的疾病現形,及早發現有礙優生的問題,及時處理與因應,讓夫妻雙方在身心狀況較有利的情況下孕育下一代。為了生育優質下一代及您家庭的幸福,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鼓勵想擁有寶寶的夫妻盡快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接受檢查,婚後孕前健康檢查相關訊息請洽市民熱線1999。

誤以為長腫瘤,原來是「膝窩囊腫」

誤以為長腫瘤,原來是「膝窩囊腫」

膝窩囊腫又稱貝克氏囊腫,顧名思義在膝關節背後形成囊腫,生成原因是膝關節腔內滑液,因關節發炎,分泌產生過多滑液,流入膝窩滑囊內,無法回流到膝關節腔內,當膝關節疾病繼續存在,關節炎分泌的滑液繼續不斷增加,若沒有治療,關節滑液就繼續往膝窩滑囊內流入,膝窩滑囊越脹越大,因此就形成所謂的膝窩囊腫,或俗稱貝克氏囊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醫師陳熙全解釋,膝窩囊腫常常伴隨著退化性膝關節炎、類風濕性膝關節炎、膝內側半月軟骨破裂或膝蓋骨軟化症,以及其他膝關節炎而存在,因為它們位於膝關節後面,愈脹愈大,影響膝關節彎曲活動,甚至引起膝關節疼痛不適,患者常會恐慌以為長腫瘤或骨癌而就醫。陳熙全表示,在骨科門診裏,就診患者都會先告訴醫師,他的膝關節後面長一個腫瘤且越來越大,很害怕是否長瘤或是癌症,醫師會安慰他們,這是膝窩囊腫的可能性最大,只要經X光檢查及磁振造影(MRI)檢查即可診斷出來,有時候膝關節疾病治癒或症狀改善,有些囊腫會自然變小或消失,所以患者大可放心,並非一定需要手術切除,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陳熙全說,門診裡有膝窩囊腫的患者,通常同時也是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透過X光及核磁造影檢查確定診斷後,在經由膝內視鏡手術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同時,用電燒氣化棒將位於關節腔內後側膝窩囊腫出入口或缺口,因電燒使滑囊膜收縮而封閉起來,然後抽出囊腫滑液,囊腫因而變小不見,當關節病變改善或治癒,膝窩囊腫不必經外科手術切除,也不會再復發。他透過膝內視鏡手術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伴有膝窩囊腫的病患,經約兩年治療追蹤,發現改善了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同時膝窩囊腫也未再復發。陳熙全指出,目前尚未有透過內視鏡使用電燒氣化棒治療膝窩囊腫的文獻,所以仍需更長時間及更多病例追蹤觀察,但是他認為,至目前透過膝內視鏡治療膝關節炎併有膝窩囊腫,不失為一種安全又可靠的方法。

該如何支持精神障礙者就業?!

該如何支持精神障礙者就業?!

文/高雄凱旋醫院 職能治療師  成冠緯隨著「復元」(recovery)概念興起,復元不是症狀消失或是功能恢復,這些人未必完全治癒,有些慢性病更是無法治癒的,所以無論疾病所造成的限制是否存在,個人都要能超越疾病,過著滿足、有希望、又有貢獻的生活,所以我們給予精神障礙者的服務也要朝向即使有障礙也要讓他們能扮演生命角色,因此精障者被鼓勵去追求有意義與價值的生活,而「就業」是復元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回歸社會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了解精神障礙者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精神衛生體系,而以醫療體系作為服務的焦點,常會忽略了病人的真實生活,精障者要什麼?其實就是跟一般人一樣:家、工作、學習、收入、社會支持、休閒…,而支持性就業所強調的重要精神就是要”融合”,也就是身心障礙者必須是要融入在一般社區中,與一般人一起工作,整合在一般職場之中,因為即使是在一般職場之中的一群身心障礙者工作隊(像是工廠清潔服務隊),也是不被建議的。而要能讓精神障礙者能夠融合在一般職場中,是有困難的,所以就需要經過支持性就業”支持系統”的幫助,讓其獲得工作並維持其就業,而許多的研究證實對於精神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模式是最有效的就業促進模式。支持性就業主要內容包含就業開拓、就業媒合和密集輔導,在就業開拓方面,必須要做陌生拜訪主動與廠商聯絡,希望廠商能夠給機會讓精神障礙者去工作,但是開拓時也不能全部要以雇主做愛心為出發,這樣大部份的雇主都不會接受的,就服員要讓雇主了精障者也是很有工作能力的,而我們也會持續提供就業後服務來確保精障者能達到職務的需求與產值;在就業媒合方面,就服員就必須透過評估先對個案有足夠的了解,確實掌握個案的職業興趣及優劣勢,再透過工作分析了解該職務的內容及需求,針對精障者不足的部分擬訂策略及訓練計畫;在密集輔導方面,就服員在個案開始就業的前兩周到三個月須實際到職場提供服務,協助個案了解職場規定、工作流程、建立支持網絡等,必要時可提供職務再設計,須與雇主討論後在不影響整體工作運作及雇主能接受的產值範圍內,做工作流程簡化讓案主能適應工作。而其中最困難也最艱辛的部分就是就業開拓部分,現今社會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一般人都很難找到工作了,何況是身心障礙者。但我想其實有很多公司還是有雇用身心障礙者的需求,但這些機會不會白白送上門,就需要靠有戰鬥力的就服員去挖掘,只要我們能做好服務,讓雇主覺得我們推介出去的精障者是有品質的,能符合雇主所需,又能提供完善的後續追蹤服務,這樣雇主接受身心障礙者的意願一定會提高。就像是喜憨兒有開拓了星巴克的工作機會,一般大企業除了有定額進用的規定外,其實很有一大部分是要做企業形象部分,讓社會大眾覺得企業有在支持弱勢團體,不是只會賺錢也是會回饋社會的;另外雇用身心障礙者也是種行銷手法,就是所謂的善因行銷,一般人會覺得幫助弱勢是行善積德會有福報,假設有兩件同質的商品(品質也相當的),一定會選擇弱勢團體的,因為它還有附加價值就是可以順便行善,如同我也是愛星巴克的喝咖啡,如果看到這間店有進用身心障礙者,就會更樂意去這間店消費,所以只要我們能做好服務確保品質,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企業是願意雇用身心障礙者的。在密集輔導結束後並不是就可以結案了,就服員還是要定期拜訪職場,看職場有無其他反應或是需要配合的地方,及提供個案支持及督導。因為個案及雇主通常都不會主動反應狀況,所以當有問題時都已經很嚴重了,常會導致個案都無法持續長久工作,所以就業後服務的追蹤輔導機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能即時處理個案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讓雇主安心,這樣才能讓個案能穩定就業並與雇主建立良好永續之關係。支持性就業的發展是因為發現很多嚴重的心智障礙個案無法從庇護工廠轉入一般性就業,所支持性就業強調對於嚴重障礙的個案,應直接放在競爭性就業中而不是庇護性就業,並提供密集持續性追蹤服務。所以支持性就業原本的精神是要以嚴重障礙的個案為主,但是國內的支持性就業方案大都為勞政單位補助,都有一定案量和績效的要求,以致造成線上的就服員勢必一定要優先推介輕中度障礙的個案去就業才勉強能達成要求,因此如何在其中達到平衡將會是勞政單位與方案執行單位很重要的考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