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善用「AD8」量表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失智症

善用「AD8」量表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失智症

文/署立基隆醫院 神經內科曾孔彥 副院長 根據統計,全世界平均不到七秒鐘出現一位失智症患者,一天全世界增加12,342位失智症患者,在2009年底台灣已超過17萬人口罹患失智症,成為家庭關係的隱憂。失智症為一腦部逐漸退化以致於喪失智能的疾病,包括喪失智力與生活能力,年紀愈大,愈容易得病。依目前失智症人口的盛行率,於西元2050年時將為目前的5倍。足足顯示出在人口結構逐漸老化的社會裡,是一個不可不謹慎面對的隱藏危機。署立基隆醫院神經內科曾孔彥副院長指出:失智症的早期診斷是必需及急迫的。呼籲民眾多使用「AD8」量表篩檢。「AD8」量表列出了判斷力困難、活動興趣降低、重複陳述、學習困難、忘記年月、處理財務困難、忘記約會、思考記憶障礙等8項指標,若8項指標中有2項以上「出現改變」,就有可能罹患極早期失智症,需進一步就診。另外,曾孔彥副院長針對失智症患者也提出了幾項具實證醫學飲食注意事項:以地中海飲食為基礎:攝取高比率的各種蔬菜、穀物、植物油(橄欖油)及魚類,少量動物油脂和肉。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可降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產生及變成失智症的風險及死亡率。多攝取維他命E的飲食: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血中的抗氧化物質濃度偏低,多補充蔬果、魚及乳酪等維他命E的飲食可減少失智症的發生。適量攝取蛋白質:研究指出,高脂肪攝取會引起心血管及失智症。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改變飲酒習慣。(少酒或以紅酒為主)除非全素,不用特別補充B6、B12或葉酸等,但可作為保健食品,降低血管病的危險因子。雖然失智症到現在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治癒或阻止失智症的惡化,但只要讓發病時間減緩5年,就可以將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減少一半,署立基隆醫院神經內科曾孔彥副院長提醒民眾多加善用「AD8」量表篩檢,並注意飲食,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以醫院名義詐騙 籲請民眾小心

以醫院名義詐騙 籲請民眾小心

根據165反詐欺專線統計99年3月1日至3月7日全國反詐欺專線通報案件數共608件,其中以網購未收到、購資外洩詐騙、假檢警詐騙高居前三名,其中醫療院所發生「假檢警詐騙」事件為最多,歹徒假冒醫院,打電話謊稱有人冒名領藥或申請重病補助,再扮演假警察、檢察官說民眾因個人資料被冒用,已成了詐欺人頭戶,為了釐清案情抓歹徒,要民眾將存款領出來監管,民眾因一時驚慌,就可能因而被騙。隨著科技的發達,犯罪方式更新,其詐騙手法亦日異翻新,近日更有多起詐騙集團假冒醫療院所之名,向家屬詐騙得逞案例,其方式大多以假冒醫院人員告知有人持被害人健保卡、身分證有重複領藥、積欠費用及委託他人代辦各項醫療補助等情事,並透過集團掩護使民眾相信受騙。為防範民眾遭受詐騙之傷害與損失及維護就醫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請轄內各醫療院所加強防止詐騙發生之宣導,以提高民眾警覺心,並提醒民眾謹記防詐騙之「三口訣」及「三不原則」,即可避免不必要之被騙機會:民眾凡接聽來自醫院認為可疑電話,牢記「一聽、二掛、三查證」口訣,避免遭詐騙。一聽:聽清楚這個電話說什麼?二掛:聽完後,立刻掛電話(歹徒往往會指示勿掛電話,以防打電話查證),不讓歹徒繼續操控您的情緒。三查證:快撥165反詐騙專線查證,並將剛才聽到的內容告訴165或110人員。「三不原則」:不要聽信「電話」通知而依照別人指示操作ATM提款機轉帳, 否則錢財將不翼而飛。不要在「電話」中告知您的銀行帳號、身分證統號等個人資料,否則您就可能成為詐欺「人頭戶」。不要依據對方所留「電話」查證,否則極易陷入歹徒設好之陷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已督導轄內醫院應加強宣導,並有提醒民眾防詐騙之相關措施,如下:加強宣導:自製海報張貼於重要區域(如診間外、批價、掛號處及候診區等)。網站上發布警訊並公告防詐騙步驟及發放電子報等相關宣導資料。定時廣播。針對住院病人發放住院須知及院區安全宣導單張。警衛定時巡視,並加強領藥區、門診區巡邏,注意可疑份子。醫院跑馬燈提醒民眾防詐騙。發布媒體聲明稿。加強具體防範措施及危機處理:協助民眾告發,並通報警察機關。增設防詐騙窗口或客服電話,供民眾查詢。總機電話加註防詐騙警語。藥袋增列民眾防詐騙宣導文字。醫療收據加註警語(如「為防詐騙」,對本收據內容若有任何疑問,請洽聯絡電話:OOOOOOOO)。詐騙方式及手法不外乎捉著民眾訊息不清及驚慌心態,只要提高警覺,接獲任何可疑或來歷不明之電話除立即掛斷外,可主動向該機關或部門查證,並立即與165反詐騙專線聯繫或就近向警察機關報案,就可以免除被詐騙的危險,此外醫療人員對於就醫民眾都應嚴密保護病患資料,以免遭歹徒利用。

咳三週、快驗痰 以免結核病找上門

咳三週、快驗痰 以免結核病找上門

結核病是國內法定傳染病通報數最多的慢性傳染病,然而結核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些民眾出現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時以為是一般感冒而輕忽,卻延誤診療的黃金時機,使病情加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咳嗽三週未癒,盡快就醫進行胸部X光檢查及驗痰」,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臺北市是臺灣人口最密集的城市,98年臺北市結核病通報新案數總計1,538人,其中開放性肺結核897人、非開放性肺結核595人及肺外結核46人;這些通報個案經由臨床診斷確定為結核病共計1,241人。近年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呼應政府達到結核病10年減半的目標,將結核病防治重點著重於「有效阻絕結核菌的傳染機會」,除了「因症就診」發現個案外,也積極宣導民眾定期接受「胸部X光檢查及驗痰」篩檢,及早發現感染源,降低結核病傳染的可能性。由於結核病患治療期長達6個月以上,是一項艱苦的長期抗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結核病人直接觀察治療執行計畫」(DOTS,簡稱都治計畫),是最有效的結核防治策略。藉由經過專業訓練的關懷員,確實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到口、吃完再走」,關懷結核病個案每日按時規則服藥,及早完成治療。因藉這群都治關懷天使的幫助,使得結核病友在漫長的治療歲月中,不但能早日重拾健康,也助於社會減少一個感染源的機會。因此鼓勵結核病患加入都治計畫,提高完治率,避免因服藥中斷,而演變成較難治癒的結核病抗藥性或慢性開放性問題。在醫藥發達的現今,結核病已是一種可以被治癒之疾病,最重要的是在痰液中尚驗出結核菌的可傳染期間,需要帶口罩、勤洗手,以避免傳染他人外,在整個治療期間遵照醫師囑咐服藥,定期複查,並積極參予都治計畫,除了維護自身之健康,亦減少身邊之親密家人、朋友暴露感染的機會。所以結核病不可怕、耐心服藥全都治。面對結核病個案,應該接納他們,鼓勵他們按時服藥,以期早日恢復健康。

口腔健康 飲食習慣不可忽略

口腔健康 飲食習慣不可忽略

文/陳芳琪 台灣癌症基金會國際事務助理專員當你與朋友交談,他們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的笑容,笑容已透露出許多你的個人訊息!從牙齒與牙齦狀況,都可以略知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如是否抽菸?是否經常熬夜?是否常喝咖啡或茶?所以,口腔的保健極為重要,除了做好上述的口腔清潔之外,可別忽略了飲食健康的重要性!抽煙與嚼食檳榔都是導致口腔癌之主因,這兩項因素都是因為化學性物質刺激口腔黏膜導致,但若因長期疲倦免疫能力低落者及黏膜長期有潰瘍者,若嗜食高溫辛辣食物,也有可能導致口腔粘膜病變之危險。如果您以上的習慣,最好可以戒絕,並定期接受牙醫師的口腔黏膜檢查,其檢查時間只要幾分鐘,凡年滿18歲以上民眾,可進行每年1次 「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服務。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口腔癌產生的單一因素,但許多研究顯示多重因素會提高口腔癌之發生率,其中環境因素即使重要的原因之一。(外來致癌物質的慢性機械性與化學性刺激),慢性刺激形式有許多種,包括嚼檳榔、抽菸、喝酒、梅毒、陽光照射、營養缺乏、放射線治療、不良口腔衛生及補綴物等可能原因。至於預防的方法,則以戒除嚼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慣最為重要。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確保口腔健康呢?每半年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飲食及生活作息正常: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維生素C的飲食;避免長期食用高熱或刺激性的食物。減少菸、酒、檳榔等長期對口腔黏膜有刺激性的物質。口腔內黏膜或頸部發現有任何腫塊、口腔內黏膜顏色變化或燒灼感、超過兩星期未癒合的潰瘍、有張口困難等現象時應該找醫師檢查。有尖銳邊緣之牙齒或假牙會對口腔組織造成摩擦,形成慢性刺激,應請牙醫師治療。經常刷牙、漱口,保持口腔衛生。台灣癌症基金會多年來推動「天天5蔬果」以及「蔬果彩虹579」飲食原則,透過健康的飲食習慣,幫助我們身體獲得均衡的營養,同時蔬果含有大量纖維質,相對的食用過程中所需咀嚼次數增加,將大大的提升了咀嚼肌群的運動,也不像精緻或黏稠性食物導致大量的牙菌斑附著,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讓口腔保持最佳清潔狀態!最後別忘了定期看牙醫,國民健保局對口腔保健包含了每半年一次的洗牙與五歲以下兒童塗氟,可加強牙齒抗齲的能力。以上文章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響應世界結核病日 北醫社區健走宣導抗結核

響應世界結核病日 北醫社區健走宣導抗結核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有感於社區防疫及建立社區健康網絡的重要性,乘著3/24世界結核病日之前,在李飛鵬院長及陳振文、朱子斌二位副院長的帶領下,結合了醫師、社區醫學及志工團隊共一百多人分成三組,在松山區居民眾集的松山火車站、永春公寓及松山商職這三個區域向民眾宣導結核病防治,並設計了朗朗上口的宣導口號「咳三週 快驗痰 勤服藥 全都治 北醫附醫關心您」,讓民眾了解防疫的重要性。李飛鵬院長表示,附醫一直以社區民眾的健康守護者為自我期許,過去也結合社區資源舉辦過多場義診、篩檢等活動,深刻體會到疾病預防必須建立在完善的社區健康網絡上。這次適逢3/24世界結核病日,附醫結合了醫療及志工團隊,深入社區宣導防疫,印製結核病預防小卡方便民眾隨身攜帶,如真的感到不適也應盡快就醫。附醫也設計了結核病防治的口號,在院長的帶領下向民眾發送衛教小卡,透過面對面的接觸,讓民眾更清楚的了解結核病防治的重點。附醫以往舉辦社區活多以信義區為主,為了建構更完整的社區健康網絡並服務廣大的松山區居民,附醫也在今年初增設了松山線的接駁車,往返松山車站及附醫之間,而且不需任何費用,讓松山區的民眾也能享有便捷、快速的優質醫療服務。這次在衛教小卡上也詳載了的接駁車的路線及時間表,民眾如感到不適可依卡片上的資訊與附醫詢問並盡速就醫。相關資訊:http://www.tmch.org.tw/980112/indexp.html

誤信犁頭草治百病 男子中毒臥床

誤信犁頭草治百病 男子中毒臥床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科蔡佩君醫師表示,一位五十幾歲的男子,因全身無力、頭暈、無法下床走路而來急診就醫,懷疑中風而住院,住院治療一週後,症狀雖逐漸改善但始終仍有頭暈的情形,病患在周遭人的勸說下,始對醫師坦承:在此次急診就診前,因為出現感冒症狀,聽他人提及犁頭草可治百病,便將犁頭草與香蕉打成汁後飲用,飲用兩次後即出現頭暈、噁心、全身無力、無法走路等症狀,病患因擔心告知醫護人員後會被責備,始終隱瞞不說,後來是跟隔壁床聊起來時,被隔壁床的家屬勸說,才決定坦承。蔡佩君醫師表示,犁頭草是一種外用的偏方,是民俗療法中外敷的青草藥,用犁頭草的葉子來醫治皮膚的膿包,但也有可能會發生紅腫、發炎而使傷口惡化,並不是中藥使用的藥材,俗名還有土半夏、青半夏、生半夏、甕菜癀、應菜癀等等,成分含有生物鹼,全株都有毒,其中又以塊莖毒性最強,目前的研究及臨床上,懷疑具有中樞神經毒,若食用會覺得舌、喉有麻辣感,嚴重會糜爛。蔡佩君醫師指出,這位病患拿出他拿到的傳單,傳單上寫著「仙丹治百病,治癌會好,請大家一起做善事。」這種外用的民俗療法,被渲染成口服的治百病藥物,許多人誤信謠言,甚至廣發此傳單,害人害己,網路上也有許多這方面的錯誤訊息或是轉寄信。國內也有許多醫院出現因服用犁頭草而就醫的患者,頭暈、全身無力等等都是常見的中毒症狀,嚴重者甚至陷入昏迷,一旦中毒後,只能給予支持性療法。蔡佩君醫師呼籲,許多癌症病人或家屬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服用,對病人造成更大的傷害。這位病患在初就診時不肯坦承,使得醫師診斷上發生困難,治療也無法針對病因,幸好服用犁頭草的時間不長,用量也不多,在體內慢慢排出毒素後症狀逐漸改善,出院門診追蹤一段時間後,已經康復,他也決定要向周圍的朋友好好宣導,生病要就醫,勿信來路不明的偏方。

巨乳美波得來不易?整形醫師:有條件限制

巨乳美波得來不易?整形醫師:有條件限制

看著內衣廣告中渾然天成的胸部,令多少平胸族望塵莫及,擁有一雙尖挺美胸更是所有女性的共同夢想,尤其自巨乳女星蔚為話題後,帶動部分女性期待的不僅是絕美好波,更視傲人胸圍視為整型目標。開業整形外科莊家榮指出,天生大胸部與人工乳房仍有差別,即便現今的內視鏡隆乳可減少患者痛感,術後恢復期也短,但義乳的型式或尺寸仍受客觀條件限制,若患者想擁有一對美而堅挺但又不失自然觸感的巨乳,仍有賴整形醫師的專業判斷。若要以隆乳方式達到E罩杯以上效果,莊家榮醫師說明,患者乳房本身若有B罩杯,因能掩飾大尺寸義乳植入後所造成的緊繃感,可讓乳房即早定型,此外,患者前胸皮膚厚度若大於1.5公分,則可避免巨乳隆乳後皮膚因撐開過薄,令自然度大打折扣,還有,患者胸廓寬度若接近肩寬,因大義乳於皮膚內仍有空間滑動,不會因過度集中而顯得突兀。一般來說,身高高於160公分的患者進行巨乳隆乳,在視覺上也較為符合身材比例,不因隆乳造成變胖的臃腫感。部分整形醫師會將大義乳與不自然劃上等號,莊家榮醫師解釋,打造自然巨乳並非不可能,手術中將大義乳植入胸大肌下可讓乳房有著更厚的組織覆蓋,但經腋下植入將有所限制,至多可放入600cc果凍義乳,而本身有些許外擴的巨乳會比過於集中的胸部來得自然不做作,故整形醫師在手術撥離空間上須盡量向外側延伸。此外,植入大尺寸義乳的患者更應注重術後按摩,長期充分的按摩可讓胸部大而柔軟。莊家榮醫師補充,過去愛美女性若想進行巨乳隆乳似是一不可能的任務,但拜現今隆乳技術的精進與義乳材質改良,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享受著此種手術所帶來的自信美麗,不過,巨乳隆乳得來不易,不僅仰賴醫師的專業與診所照顧,更著重患者本身的配合度,才能換來真假難辨的巨乳美波。

成功戒菸就有機會奪得30萬獎金

成功戒菸就有機會奪得30萬獎金

兩年一次的戒菸就贏比賽來了!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董氏基金會特別同台呼籲:搶救生命大作戰,邀請全國1,900萬名的不吸菸者快來助人戒菸!4月底前,一個吸菸的參賽者和一個不吸菸的見證人,兩人一組快上「華文戒菸網」報名「2010戒菸就贏比賽」,5月2日到29日一口菸都不抽,就有機會共得最高獎金30萬元!衛生署副署長張上淳表示,菸害對國人健康威脅甚大,且全民健保去年虧損約300億元,而吸菸相關疾病醫療支出增加健保財務負擔一年就高達約450億元!其實,每個民眾都可以用「支持戒菸」的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及支持健保的「永續經營」,而鼓勵親友參加「2010戒菸就贏比賽」正是採取行動-救健保的第一步!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表示,早在2001年底台灣登記加入「戒菸就贏」國際計畫以來,在政府和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轉眼也成功邁入第五屆活動了!是的,戒菸不但可以救健保,更是好處多多,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戒菸可以提升心肺和血管功能、改善味覺和嗅覺,也有益儀表美觀和口腔清新,除此之外,戒菸有助家庭和睦和人際關係,進而增加自信,更可以讓荷包省很大、改善生活品質;「戒菸就贏比賽」正是國際公認可以一次協助最多人成功戒菸的活動,希望媒體朋友多多幫忙宣傳,讓更多國人加入助人戒菸和戒菸的行列。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今年是「戒菸行動年」,政府致力動員各界加入助人戒菸的行列,除將建構「全國戒菸照護網」,更將「2010戒菸就贏」當作激勵癮君子採取戒菸行動的開端,歡迎大家即日起開拉身邊的吸菸者,趕緊報名「2010戒菸就贏」,也可以同步善用各種戒菸資源,像是撥打0800-636363戒菸專線、到醫院及診所門診戒菸、參加衛生局所或醫院舉辦的戒菸班,或是向附近的藥局藥師尋求專業諮詢服務,多管齊下運用,更可以有效提升戒菸成功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感謝葉金川前署長高瞻遠矚,早在9年前擔任基金會執行長期間,即帶領台灣爭取加入國際「戒菸就贏」計畫,過去的四屆比賽活動共吸引約9萬名癮君子體驗戒菸,超過三成五的民眾在參賽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成績廣受國際肯定。其實,「戒菸就贏比賽」不僅是一個戒菸活動,更是一個全民參與的社會運動!它是唯一結合了家庭凝聚、媒體傳播、教育宣導、企業參與、社區動員和積極助人的戒菸行動,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力量,為助人戒菸、減少二手菸害貢獻心力。終身義工陳淑麗表示,綽號「二手菸偵測器」的小天后蔡依林Jolin是第三度擔任「戒菸就贏」義工,這一次不但以「20依林、拒菸Jolin」的諧音作號召,更特別在公益廣告中擊鼓呼籲「搶救生命大作戰」,展現助人戒菸的熱情與迫切;陳淑麗強調,整個行動需要家庭親情的力量支持,並透過全國400個衛生局所、千個醫療院所、公務機關、社區鄉里及公司行號等共六千個通路協助宣傳,加上公益媒體、國小學童及台灣大車隊的總動員,讓台灣民眾享受”積極助人戒菸”的社會氛圍,每個人都可為助人戒菸、建立無菸社會貢獻心力。「2010戒菸就贏」活動小資訊:參加辦法:一個吸菸的「參賽者」加上一個不吸菸的「見證人」,兩人一組報名參賽,「參賽者」在5月2日至5月29日完全不吸菸,「見證人」須支持及見證參賽者戒菸。獎勵辦法:成功戒菸首獎:參賽者與見證人共得新台幣30萬元整(1組)。成功戒菸貳獎:參賽者與見證人共得新台幣6萬元整(6組)。報名方式:網路報名:立即上「華文戒菸網」網站或紙本報名:將報名表 傳真(02)2752-7247郵寄105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北路57號12樓之三「董氏基金會「戒菸就贏比賽」小組」收請洽各縣市衛生局與衛生所報名截止:4月30日洽詢電話:董氏基金會 02-2776-6133轉1

性愛就是交換彼此的細菌?!

性愛就是交換彼此的細菌?!

我們的體內其實棲息著無數的細菌和病毒。但是細菌和病毒並不全都是有害的。比方說腸子裡面大致上就有三種細菌共同生存,那就是好菌,壞菌,還有牆頭草菌。雖然名稱是好菌、壞菌,但是自然界中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好菌壞峻的名稱,只是根據細菌對人體產生正面作用或負面作用,來簡單分類用的。而且這三種細菌裡面數量最多的,就是見風轉舵的牆頭草菌。這些細菌會看情況跟好菌或壞菌聯手,端看腸道裡面是好菌較多,還是壞菌較多。這就好像我們的真實社會一樣,輿論是由大多數沒主見的人來決定的。即使腸道裡全都是好菌,也不代表健康。就像之前所說的一樣,好壞標準不過是人們自己決定的。真正重要的是這三種菌的勢力平衡。進行腸道清潔,並不代表壞菌會被一掃而空,而是會收斂在安穩的狀態下,而見風轉舵的牆頭草菌也會比較安分。這樣好菌的活動就不會受到阻礙,能夠順利進行。從這點來看,自然可以知道妳體內的細菌狀態,就是「妳自己的狀態」。而且這個狀態會每天不停變化,影響我們的身心。當然,人際關係也會影響細菌的勢力均衡。比方說妳親吻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或是來場美妙的性愛,其實都是在交換彼此體內的細菌。也就是說,妳所交往的對象會改變妳的體質。體質會變好,那也就會變壞。身體直接接觸所造成的影響當然最大,更別提對方的細菌還會藉由空氣傳播給妳。從這點來看,人際關係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想提升自己的體質,就應該跟擁有好菌的人多多交往。這些人體內的好壞菌沒有特別偏頗,處於相當均衡的狀態。請清潔腸道,為好菌交換建立基礎。本文摘自:清腸美人,由臉譜出版社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8/12/310.html

抽菸加喝酒,將大幅提高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抽菸加喝酒,將大幅提高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日前,資深藝人徐風因罹患食道癌而住院治療的消息,因媒體新聞持續的露出,引起民眾再度對自身健康的關注。食道癌的發生,男性多於女性,約為12:1,根據國民健康局96年癌症登記數據顯示,食道癌為男性十大癌症排行第七名,當年有1,685名男性及140名女性被新診斷患有食道癌,相較於95年仍有增加;它也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6名,面對人數逐年增加的食道癌,民眾該如何面對與預防?癌症希望協會理事謝政毅醫師表示:「食道癌通常是在腫瘤漸漸長大,妨礙了食道的運輸功能才會發現症狀,此時腫瘤多半已經很大了,治療效果將會受到影響,因此,平時便應該警覺身體異常的狀況,如有吞嚥困難或身體衰弱、體重減輕或咳嗽、聲音嘶啞、胸痛等症狀時,就應及早就醫檢查,切莫因為症狀不明確而延誤就診。」好發於50~70歲老年人,且發生性別以男性為多的食道癌,雖然發生的原因目前尚無定論,但是有幾個可能的因素,包括:喜歡吃刺激性、醃製性及溫度較高的食物、攝取蔬菜水果或維他命A、C不足、慢性逆流性食道炎、食道擴約肌運動能力降低等,還有喝酒及抽菸也是造成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根據數據顯示,喝酒的人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4倍,而如果喝酒加上抽菸,將會使罹患食道癌的危險性大為增加。因此,癌症希望協會秘書長蘇連瓔提醒大家隨時注意自身健康,雖然目前沒有確定可以預防食道癌的方法,但是,避免接觸危險因素可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而若有發現不明症狀時,應及早就醫,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是對抗癌症的不二法門!為幫助罹患食道癌的病友及家屬對於食道癌能有更多的了解與掌握,以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癌症希望協會出版的希望之路~面對食道癌手冊,免費提供給癌症病友及家屬,歡迎來電02-3322-6286洽詢,或至癌症希望協會官網http://www.ecancer.org.tw/的「衛教資源下載區」下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