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如飲鹽酸!女童食道嚴重灼傷

如飲鹽酸!女童食道嚴重灼傷

二歲女童因誤飲鹼粽油造成食道嚴重灼傷,日前自台東醫療院所轉至花蓮慈濟醫院治療中。小兒科主任朱家祥表示,往年每到端午節前,總會收治二至三例誤吞鹼粽油或鹼粽水送醫的孩童,因鹼粽油會腐蝕食道,造成潰瘍灼傷,請家長務必收好鹼粽水,以免小孩誤食。端午節將至,這名女童的祖母已著手製作鹼粽販售,事發當天,因包粽作業已近尾聲,女童的母親先到房裡照顧另一位較年幼的孩子,祖母轉身做其他的事不久,便聽見女童慘烈的哭聲,趨近一看,女童手拿裝鹼粽油的杯子,祖母便沾一點鹼粽油放入口中,不舒服的灼熱感讓她驚覺不對,趕緊送孫女就醫。女童經轉介二家醫院後再轉到花蓮慈院小兒科治療,朱家祥主任表示,經內視鏡檢查發現女童的食道組織已嚴重受破壞、大面積潰瘍,呈現二度灼傷,目前正投藥治療中。朱家祥主任說,往年每到端午節前,小兒科總會收治二至三例誤飲鹼粽油或鹼粽水的個案。鹼粽水是酸鹼值約十三至十四,和強酸一樣對組織有很大的破壞力,不同的是組織碰到強酸立即會有強烈的反應,孩子如果吃到會立即吐出,不會造成更大的損傷;但鹼水是慢慢侵蝕,約幾秒後才會造成穿透性的破壞,這時鹼水已經經過食道到胃裡面,口腔也已紅腫。因此當孩子有反應時,食道組織也已受到破壞,朱家祥主任說,鹼水對食道的傷害嚴重時可能造成穿孔,曾經有個案最後擷取大腸接補食道手術來治療;即使食道潰瘍治癒後,也多會造成狹窄,吞嚥困難等後遺症,甚至孩子的成長發育的過程也會受到影響。朱家祥主任說,因為坊間販售的鹼粽油或鹼粽水往往以寶特瓶包裝,外觀又未依照規定標示警語、警示圖,若收在冰箱裡和礦泉水等飲品差不多,即使大人也可能誤吞,因此提醒民眾一定要妥善放置鹼粽水,不讓小孩輕易取得,最好能清楚標示,避免家人誤飲。萬一誤飲鹼粽水,朱家祥強調,一定要立即就醫治療,而且不能催吐,因為催吐只會再傷害的食道。更不要以為酸鹼能中和,朱家祥主任說,絕對不可以喝強酸,在這裡強酸、強鹼不會中合,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也不能喝水,因為這只會造成鹼水擴散得更嚴重。

夏季猛喝加糖冷飲 小心喝出皮膚病

夏季猛喝加糖冷飲 小心喝出皮膚病

炎熱的天氣,大口喝下清涼凍飲是最為常見的消暑方式了。皮膚科醫師盧靜怡醫師提醒民眾,市售飲品往往含糖量過高,除了容易增加體重和健康的負擔外,更要小心這些冰涼飲品往往也是誘發皮膚病的隱形幫兇。而這些皮膚困擾的範圍更可能是從頭到腳。盧靜怡醫師指出,飲用過多含糖冷飲容易導致體重增加,而過重體型在夏季更容易出現許多不適的症狀。例如在身體的皺摺處,如脖子、腋下、或四肢關節處容易產生粗粗黑黑,怎麼搓洗都洗不乾淨的情形,這就是皮膚過度角質化而產生的黑色棘皮症。另外,當身體攝取過多的糖分時,可能無法經由正常管道完全代謝掉,此時會經由汗水來代謝糖分,增加皮膚感染念珠菌的機會。尤其是在身體皺摺處,如腋下,胸下皺摺處容易產生汗斑或汗疹,或在腳部產生香港腳,甚至連女性陰部與陰道內都容易感染念珠菌產生白帶、陰道炎或陰部搔養的症狀。此外,過多的糖分在代謝時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脂肪酸,這種物質最有助於痤瘡桿菌的滋長,導致臉部大顆囊腫型痘痘的產生與惡化,或在背部或臀部長出所謂的「癤」(大顆囊腫型痘痘)。盧靜怡醫師表示,民眾常抱怨夏季青春痘會變嚴重,其實往往這種現象不一定是皮脂腺分泌過剩,而是痤瘡桿菌增生造成皮膚的惡化。除了過多糖分導致皮膚惡化外,過冰食品也容易引發呼吸道問題。例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或呼吸道急症的發生。盧靜怡醫師說明道:「許多呼吸道疾病患者,往往會合併有皮膚過敏(例如蕁麻疹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症。所以當呼吸道發生問題時,通常會連帶誘發全身性的皮膚問題」。盧靜怡醫師建議,夏季補充水分還是以開水、低熱量的飲料較為健康,而嗜甜的民眾不妨嘗試採用天然甘味的成分,如菊花或甘草等食材來增加風味。

注意!腸病毒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

注意!腸病毒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

因應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今年度截至5月29日止全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個案已累計9例,其中臺北市1例為境外移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除加強腸病毒防治工作與鼓勵通報外,同時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辦理。衛生局表示因去年度H1N1疫情故整合學校及幼托機構之群聚通報系統,自今年度開始以資訊化通報平台,鼓勵學校或幼托等機構如有發現疑似腸病毒個案時進行通報,以能即時處置,減少重症個案發生。由於各單位積極配合通報與防治措施,使臺北市截至目前並未出現本土性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但依醫療院所就診情形顯示,輕症如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等均已進入高峰期,衛生局也不敢掉以輕心。因應疫情發展,衛生局主動邀集教育局、社會局共同研商相關防治工作,除現有防治機制外,將再加強以下防治要點:鼓勵學校、幼托機構等進行通報,當接獲疑似群聚感染通報時,由防疫人員進行防疫處置。增加腸病毒通報與防治教育訓練場次,以加強學校、幼托機構等工作人員通報與防治知能。加強國小及幼托機構洗手設備查核,並於查核同時稽核通報機制落實情形。衛生局呼籲家中幼兒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家長仍要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的症狀時,可至本市腸病毒重症醫療網(臺大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新光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馬偕醫院、長庚醫院、國泰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振興復健醫學中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仁愛、和平、婦幼等院區)就醫,儘速接受治療。民眾如有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諮詢專線1922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諮詢專線(02)2375-3782,將有專人為您服務。延伸閱讀「感染症狀比較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664

兩市合作推展中西醫結合 健康樂活一起來

兩市合作推展中西醫結合 健康樂活一起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為擴大服務大台北地區之市民,積極爭取與蘆洲市公所合作「免費醫療服務列車」設站服務。長久以來,蘆洲市公所開辦的醫療專車深受市民肯定與讚賞,為提升大台北市民就醫便利性,同時提高該院區醫療可近性,增加服務大台北市民機會,以縣市合作,共創雙贏的理念,定於6月7日起始,新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停靠站。「免費醫療服務列車」全線總共設8個停靠站,分別經過8家大型醫院,其中新增停靠站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也是最具中醫醫療服務特色及規模的醫院,除了擁有24位專科中醫師駐診外,並有7科西醫專科醫師服務,以基層醫療院所的收費,提供聯醫整體醫療服務品質,共同推展中西醫結合的特色院區,具體提升市民中醫醫療服務,歡迎需要前往臺北市各大醫院看診的民眾免費乘坐。林森(中醫)院區企劃課課長黃儀標說,該醫療專車固定於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點與下午1點,以及每周六上午8點,各服務一個班次,均在蘆洲市公所前準時發車,回程交通工具敬請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黃儀標表示,林森(中醫)院區位於捷運-蘆洲線中山國小站出口只需1分鐘之距離,待今年9月捷運-蘆洲線開通後,未來臺北縣蘆洲市民及臺北市民,除可享有免費醫療服務專車的溫馨接送外,亦可搭便捷的捷運交通工具,輕鬆照顧自己健康。該院區為慶祝首航設站,特別準備100盆中草藥小盆栽,贈送給親自體驗搭乘免費醫療服務專車的市民,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免費醫療服務專車路線圖如下:新光醫院→榮民總醫院→振興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臺北馬偕醫院→臺大醫院→臺北長庚醫院。

約束 是為了病人更安全

約束 是為了病人更安全

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外科加護病房 周翠蓉護理長一、什麼是約束?限制病人本身在環境中活動自由或病人自己本身活動度自由。二、約束的目的是什麼?病人有混亂或預防意識不清病人因拉扯動作傷害自己、需要病人接受治療時、維護病人及他人安全時,不得已才將病人約束。三、什麼樣的病人才需要約束呢?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點:預防即刻性傷害,如自殺、自傷、攻擊、破壞、跌倒、行為失控…等。躁動不安無法配合所說的命令、影響醫師給予的治療計畫或環境干擾行為,干擾治療,如拔點滴、拔呼吸使用的管子、尿管、引流管……等。其他:減少受環境刺激,保存病人本身體力、維護身心狀態穩定等。四、約束照護上的注意事項:常常注意肢體有沒有發黑、發紅,會不會綁的太緊,有沒有疼痛,問一下病人會不會麻麻的,觸摸被綁的肢體溫度是否有溫溫的,有沒有腫腫的,檢查一下皮膚有沒有破皮…等。每1-2小時幫病人翻身、拍背,輪流鬆開病人四肢,幫病人按摩做運動。隨時注意病人的生理需求,想表達的問題是什麼,如:是否口渴、大小便、不舒服…等。當病人被約束,有需要時以呼叫鈴請護理人員協助。當病人能夠配合時,嘗試者鬆開病人肢體,讓病人肢體能夠活動。細心的照顧隨時觀察與主動關懷病人,讓約束病人也能夠有安全感,避免因約束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青光眼真的會導致失明嗎?

青光眼真的會導致失明嗎?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眼科柯美蘭醫師表示,在臨床上常遇到病人問相同的問題:「醫師,我的眼睛會瞎嗎?」問這個問題的病人,通常是青光眼的病患,無論是初期或末期的病患,他們的眼神,常充滿著疑惑和擔憂。柯美蘭醫師表示,針對這個問題,以前她總是爽快告知病人:「只要按時在門診追蹤,您的眼睛應該不至於失明。」但20年後的現在,她一改往常的回答方式,而是緩緩真誠地說:「多年的治療經驗,我感受及驗證到『心想事成』,如果你認為你會瞎,你就會瞎,但是如果你認為你不會瞎,就不會瞎。」柯美蘭醫師指出,青光眼的確是一個導致失明的疾病,雖然隨著藥物的發達,眼壓多能控制在更好的範圍內。但是此種疾病,還牽扯著許多奧秘複雜的致病機轉,包括不足的血流及自由基的產生。這些都導致視神經節細胞的死亡,而這些因素不只是控制好眼壓,就能夠完全阻擋疾病擴展!就如同一個時常熬夜,或心情沮喪的人,通常視野總是會變壞。因此在門診中她常會與病患分享「心想事成」的經驗。柯美蘭醫師表示,在門診中病人常埋怨地問:「為什麼我會得青光眼?」她的回答是:「因為房水排水孔被阻塞了,而導致眼壓高。」但這樣的回答,等於沒有回答。因為從來沒有人知道,排水孔為什麼會被阻塞!而面對疾病,怨天尤人,只會增加病情惡化的速度!因此改變對疾病的看法,既然遇到了就真實的面對它,與它相處,甚至處理它、治療它、這是減少疾病擴展較好的態度。青光眼絕不是單一項控制眼壓就能完全阻止病情惡化,因此柯美蘭醫師常告知病人,實施早睡早起,按時點眼藥水,帶著快樂而正面的心情來面對青光眼。據柯美蘭醫師長期的觀察,一個正向、樂觀生活的病人,比較能夠真正的配合醫師遵從醫囑,也多能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相反的,日夜熬夜、忙碌不堪或不太遵從醫囑的病人,通常不是一次點太多藥水,就是忘了點藥水,眼壓的狀況總是起伏不定,病情也隨之難以控制。幾年的觀察中,發現這些病患,視野越來越差。柯美蘭醫師指出,所謂物以類聚,正向的人會與正向的人相處,悲觀的人也只能找悲觀的人訴苦!因為悲觀太久,散發著負面能量,通常拒絕著正向的人來與你做朋友。因此,觀察悲觀的人,通常都是悲觀的人聚在一起訴苦,或者是孤單一人。相反的,正向的人因互相分享治病心得,互相鼓勵、互相關懷,互相提醒,病情都能在控制之下。也因此在門診裡,常常會聽到這些遵從醫囑的病人的笑語及燦爛的笑容。人的一生通常不完美,但正向力量可增加不一樣的色彩。柯美蘭醫師期待所有青光眼的病人,不要老是想著灰暗的世界,而應抱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心態,放下憂鬱,放下悲觀,好好的按時點藥,並執行點藥技術,以快樂的心情,來面對疾病。同樣地,以這樣的心情來面對自己的事業,應該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歐洲紫杉醇擴大健保給付 可造福乳癌患者家庭及降低復發風險

歐洲紫杉醇擴大健保給付 可造福乳癌患者家庭及降低復發風險

根據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最新資料顯示,台灣女性普遍晚婚、少育的比例逐年升高,間接影響病患年齡層應較高的乳癌,在台灣有年輕化趨勢。原為職業婦女的洪小姐是個早期乳癌媽媽,今年年初意外發現罹患乳癌後,即辭去工作,進行切除腫瘤手術,並預計於五月份自費接受四劑約新台幣12萬,歐洲紫杉醇早期乳癌術後輔助化療療程,後來透過醫師得知歐洲紫杉醇將於6月1日放寬健保給付,洪小姐直呼自己是個全世界最沒壓力的乳癌媽媽。洪小姐表示:「台灣年輕夫妻大多以雙薪收入為主要的家庭經濟結構,撫育小孩的責任與生活日常支出的壓力,已經非常沉重,此時罹患乳癌的媽媽,最擔心的即為術後復發的疑慮、接受治療的副作用及無法工作造成的經濟負擔。若能有效解決上述的困擾,就可讓年輕的乳癌媽媽更無後顧之憂的對抗疾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侯明鋒醫師分析,根據大型國際研究BCIRG001以及PACS01顯示,歐洲紫杉醇(剋癌易)對於荷爾蒙受體陽性或陰性的乳癌病人,皆可降低 3成復發風險及死亡風險,並有效增加患者 5年存活率;侯明鋒醫師強調,國內乳癌病人有7,502人,其中約有57%為動情激素陽性患者,而陽性患者中,更有高達48%患者年齡介於36至48歲間,顯示五成罹患乳癌的年輕媽媽皆面臨與洪小姐相同的困擾與壓力,此時若能有效控制復發風險、延長早期乳癌患者的無疾病存活率,降低術後輔助化療的費用,對於安定家庭、社會、維持生產力及提升經濟效益皆有很大幫助。國泰醫院乳癌中心主任杜世興醫師表示,乳癌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剋癌易)」,已於6月1日擴大健保給付,只要有淋巴結轉移的乳癌患者,不分荷爾蒙受體陽性或陰性,皆可享健保給付,每名患者一次療程可節省十二萬到十五萬元,年輕的乳癌媽媽,可不必再擔心接受自費化療藥物造成的經濟負擔。大部分乳癌患者於接受化療前,容易產生化藥副作用的疑慮,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醫師說明,歐洲紫杉醇術後輔助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是可以藉由給予不同藥物來控制副作用的症狀,像是偶發的噁心嘔吐及白血球下降症狀,即可採用支持性藥物或其它協助,來克服這些暫時性的問題。病患於化學治療的療程結束後,副作用都會消失,並透過醫護人員妥善的照護處理,就能讓乳癌患者於化療期間兼顧治療與生活品質。

減重最佳時機是月經來的第幾天?

減重最佳時機是月經來的第幾天?

在台灣,約有三分之一的成人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問題,肥胖不僅影響人的外貌體形,更易引發諸多併發症,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乳癌、不孕症等。婦科疾病專家廖寶彩中醫師表示,女性想減重者眾多,女性的月經期,對減重是一個大考驗,因為月經來臨前後,身體的荷爾蒙變化很大,常常造成代謝的紊亂,而影響減重成效,因此透過了解女性月經的週期循環,配合作息與飲食,來達到增加減重的效果。廖寶彩說明,肥胖會增加排卵障礙及月經紊亂的機會,體脂肪過多一直被認為是不排卵、子宮內膜癌及乳癌的危險因素。而肥胖對女性生育的影響有提早初經、月經不規則、排卵異常、增加流產率...等。廖寶彩進一步說明,脂肪組織會分泌一種激素,此激素稱之為「瘦素」,瘦素會降低食慾、增加能量的消耗、使得脂肪組織逐漸變少變瘦,其濃度取決於體脂量,體重減輕,瘦素降低,體重增加,瘦素增高。洛克斐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缺少瘦素的老鼠會胖三倍,瘦素多則會使人或老鼠變瘦。 一般女性月經以28天為一個週期,月經週期按行經期(經來1-6天)、經後期(經來7-13天)、經間期(經來14-20天)、經前期(經來21-28天)分為4期。瘦素濃度隨月經週期的變化而變化,月經期最低,經後期逐漸上升,瘦素在月經第7天開始上升,排卵期(經期第14天左右)最高,經前期逐漸下降,至行經期最低,因此月經週期中,減重最佳時機為月經來第7天到第20天。廖寶彩提醒想瘦的女性朋友,了解月經週期,配合適當的飲食與運動,相信可以輕鬆減重。若無法克制食慾,或自我節食成效不彰,必要時可尋求醫師幫忙。延伸閱讀「經期瘦身方法」: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653 

40歲壯年老菸槍 罹患狹心症

40歲壯年老菸槍 罹患狹心症

該戒菸了吧!署立彰化醫院心臟科何東錦主任說,近二個月就接獲6名40歲左右壯年,因為胸痛就醫,經檢查都是心臟血管狹窄造成狹心症,所幸及時以心導管治療,將血管打通病情回穩後,目前只要門診追蹤就可以了。署立彰化醫院收治的這6位患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老菸槍,而吸煙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因為長期抽菸會導致膽固醇升高,造成血管狹窄,俗稱「菸油」阻塞心血管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所以醫師呼籲民眾『盡早戒菸,有益健康』,年輕人更是要及早戒菸,以減少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何東錦主任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病好發的時期為冬天,且以老年人居多,但近二個月已進入春夏,天氣已漸回暖,署立彰化醫院收治的6名患者卻都是年輕壯年,因為胸痛到院就醫,其中還有一名到院時已經出現休克情形,而這些患者都是長期抽菸的壯年人,因為長期抽菸,導致膽固醇及體內纖維蛋白素原增加,會產生血液更具粘性,造成血流緩慢、動脈硬化、血管狹窄阻塞心血管,容易引發狹心症,如果再嚴重一點,隨時都有引發猝死的可能。一般來說民眾若出現胸痛,進而檢查確診為狹心症者,通常經由心導管疏通治療就可化解危機。何東錦主任表示,一般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因子是: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高、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抽菸…等,而其中較容易被忽略的是長期抽菸的年輕人。民眾平時若有感覺胸悶、胸痛、呼吸不順等症狀,就應找心臟科醫師診治,特別是有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的人,如果症狀加劇、胸痛超過30分鐘應儘速送至醫院急診,但在臨床上也會發現有些人出現心肌梗塞的症狀並不明顯,僅會以全身虛弱、食欲不振、意識不清或是上腹痛等非典型胸痛症狀來表現,特別是罹患糖尿病或年紀大的患者,家人應仔細觀察注意,如果有不適才能及早送醫,爭取黃金救命時機。何東錦主任強調,如果民眾已証實或疑似患有冠狀動脈疾病,平日除了飲食要儘量清淡外,更應該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平靜的心情,有抽煙的人應該馬上戒菸,而且也應定期到醫院做門診追蹤,另外,患者會沒有預警發病,建議不要至偏僻交通不便地方,影響就醫時間。而民眾也可需經由醫師評估後,利用運動心電圖、核子醫學照影、64切的電腦斷層等健康檢查方式來做冠狀動脈疾病篩檢或追蹤。何東錦主任呼籲,針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除了鼓勵民眾盡早戒菸,對於平日工作壓力大、坐著上班不愛運動、守著電腦的宅男宅女…等族群,也都應該針對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做些調整與改變,更應該利用時間多運動,來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北市免費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掌握黃金治療期!

北市免費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掌握黃金治療期!

臺北市的新生兒要接受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檢將更為便利了!99年6月1起,臺北市新生兒聽力篩檢推廣計畫將擴大辦理,特約醫療院所將由23家增加至33家,凡是特約醫療院所出生的每一位新生兒,各院所將會主動提供免費聽力篩檢。研究顯示,輕、中度聽障之嬰兒若能於6個月大前予以診斷治療,其語言與身心發展將可以達到與一般兒童相當之程度,然而,部分家長常因寶寶外觀看起來很正常,而忽略檢查的重要性。基於對早期療育的重視,歐美各國多已全面實施新生兒聽力篩檢;反觀國內,此項檢查仍屬自費項目,僅經濟弱勢家庭之新生兒能獲得補助,篩檢率僅達40-50%。為使台北市新生兒均能接受免費聽力篩檢,使先天性聽障兒童能及早發現並獲得適當矯治,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8年9月5日起辦理「臺北市新生兒聽力篩檢推廣試辦計畫」,凡台北市出生之新生兒皆能接受免費聽力篩檢;未通過篩檢者,即予協助轉介接受確診,當確認有聽力損失時,亦協助安排接受早期療育。此推廣計畫於98年9月5日起進行試辦,截至4月30日止,參與計畫的醫療院所共有3,582位接受免費聽力篩檢,篩檢率高達99%,98%的新生兒均能於出生後7天內完成篩檢,此篩檢率不僅高於全國,更已具世界水準。由試辦計畫的執行成果顯示,唯有將聽力篩檢納入常規新生兒篩檢項目,在新生兒出生時,即由接生院所針對每一位新生兒主動提供免費聽力篩檢,才能確實為新生兒聽力把關,掌握黃金治療期。自99年6月1日起,新生兒聽力篩檢推廣計畫之特約醫療院所將由98年度的23家擴增至33家,凡是在本計畫特約醫療院所出生之新生兒,於出生時,各院所便會主動提供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檢,非特約院所出生者,只要父親或母親設籍臺北市,在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均可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仁愛、中興、婦幼、和平及陽明等院區的「新生兒聽力篩檢特別門診」接受免費聽力篩檢,相關訊息請洽詢市民熱線199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