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小心!打嗝可能是尿毒症

小心!打嗝可能是尿毒症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腎臟科楊忠煒醫師表示,一般人總以為打嗝是腸胃出了問題,會想去找腸胃科醫師尋求解決之道,但實際上打嗝是控制橫膈膜的神經因為一些身體的問題所造成的「抽筋」現象,而其中的問題之一就是尿毒症。楊忠煒醫師表示,一位50歲的男性在大陸經商多年,事業有成。之前身體健強未有任何不適,最近半年來,他開始感覺容易疲倦、腹脹且食慾下降,一個月前開始有反覆打嗝的現象,於是他在大陸尋求醫療,經過了胃鏡、腹部超音波,甚至電腦斷層的檢查都沒發現任何異樣,而他的症狀也沒有獲得任何改善,最後在太太的三催四請之下,回到台灣繼續尋求病因。和一般人想法一樣,太太先幫他安排了腸胃科的門診,並把之前在大陸的醫療經過告訴了醫師,腸胃科醫師馬上幫他安排基本的抽血檢查,發現腎功能指數極差,尿素氮高達150、肌酸酐則高達16.5,醫師判斷是尿毒症,並馬上安排轉診腎臟科。楊忠煒醫師說,病人起初高度懷疑醫師的判斷,還認為是醫師誤診。他覺得他只是腹脹打嗝,為什麼要看腎臟科?經他的一番解釋,打嗝是一種尿毒的表現後,他仍然半信半疑,沒想到幾天之後就因為尿毒合併神經學症狀被送入該院急診室接受緊急洗腎治療。很幸運地,在經過幾次洗腎之後狀況逐漸恢復,始接受尿毒症的事實。楊忠煒醫師指出,很多人認為水腫或腰痛是腎臟不好的表徵,實際上腎功能在變差的過程中,經常是沒有症狀的,要等到腎功能變壞剩下百分之二、三十後,病人才會因為尿毒素的堆積產生各種沒有專一性的症狀,而噁心、腹脹、厭食、打嗝等也是尿毒症常見的症狀。至於尿毒為何會打嗝目前機制不明,與何種尿毒素有關也不清楚,在此提醒民眾,有不易控制的打嗝現象時,尿毒症是其中一種可能原因,要證實很簡單,只要到醫院抽個血檢查便知道了。

不吸菸青春能保鮮?年輕婦女開始戒菸

不吸菸青春能保鮮?年輕婦女開始戒菸

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成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臺北市成人吸菸率已自97年18.93%下降至98年15.30%,為全國第2低位(僅次於金門15.04%)。其中男性吸菸率自97年35.09%下降至98年27.13%,女性吸菸率則自97年3.87%上升至98年4.50%。香菸經過燃燒後會產生4,000多種化合物、43種致癌物質,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特別是女性吸菸者,更會造成皮膚變黃、老化,月經不規則、生育能力降低、更年期提早,也比不吸菸的女性容易罹患乳癌及骨質疏鬆症等,懷孕中的婦女若有吸菸習慣,更容易有早產的情況發生,新生兒有先天畸形及體重過輕的情形亦相對增加。另外對愛美女性所重視的皮膚保養,吸菸更是破壞皮膚健康的隱形殺手,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吸菸女性之皮膚老化速度是不吸菸者的4.7倍,且吸菸會影響維生素C的吸收,導致皮膚缺乏光澤,造成皮膚粗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游麗惠處長表示,為持續幫助吸菸者戒菸,保障民眾健康,自今(99)年4月7日起,衛生局特別提供1,000位有意戒菸民眾「戒菸藥物4週免費」的專案服務,期望藉由醫療輔助措施,幫助民眾成功戒菸。目前已有450位民眾參加,其中更有年輕婦女藉由這個機會下定決心開始戒菸,並準備生出健康寶寶!希望所有女性吸菸民眾,為了自己的青春健康,把握最後550個「戒菸藥物4週免費」名額,儘速至市立聯合醫院8大院區戒菸門診掛號。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鄒志翔醫師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10億吸菸人口,其中1/5是女性。開發中國家女性吸菸人口近年來迅速攀升,預估2025年女性吸菸人口將會成長2.5倍,其中約有1/2人將死於與菸害有關的疾病。女性吸菸之所以成為公共衛生重要議題,在於女性易受菸害影響健康之體質與懷孕時造成之胎兒危害。舉例說來,女性吸菸得到肺癌之比例是男性1.7倍,懷孕胎兒易流產、產生先天性畸形、早產、猝死、氣喘、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因此,建議吸菸女性更要愛護自己與下一代,及早戒菸。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陳淑麗表示:「年輕時想嘗試吸菸,因為覺得當模特兒就要吸菸,不知不覺吸了12年的菸,最高菸量每天3包,後來覺得自己身體發出警訊,喉嚨不舒服、皮膚狀況變差。身為演員,沒有好的聲音與表情,就不是好的表演,所以下定決心戒菸。終於在73年開始,一口菸都不抽了。其實戒菸永遠不嫌晚,還在掙扎的朋友們,趕快把想法化為行動,這就是邁向成功戒菸的第一步。」

濫用抗生素 肺炎變「膿胸」

濫用抗生素 肺炎變「膿胸」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感冒人數增多,肺炎病患相對也增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外科主任鄭秀玲表示,肺炎有可能引發膿胸,若治療不慎,可能造成正常肺組織萎縮塌陷,影響呼吸功能。鄭秀玲說,由於抗生素濫用,最近從來院求診民眾發現膿胸有增加趨勢,別以為膿胸只會發生在年紀較大或抵抗力較差的人身上,即使是身體一向健康的青壯人士也會發生。她說,有些人剛開始只是發燒、咳嗽,以為是一般感冒自行服藥,結果不僅咳嗽沒改善,反倒是出現胸痛現象,等到醫院照了胸部X光才診斷出是肺炎併膿胸,且症狀很快膿胸就變的濃稠無法引流出來,還好早期以胸腔鏡手術治療,很快就出院回復工作。鄭秀玲指出,膿胸是指肋膜腔內有膿液聚積,膿胸多數是繼發性,多數膿胸是由肺部疾病引起,又以肺炎居多,其他如支氣管擴張症、肺膿瘍。肺結核等、胸腔手術、胸部外傷、腹膜炎、敗血症也會引起膿胸。膿胸在病理上可分成三個階段:早期變化,以大量滲液為主,稱為滲出期,在此期將滲液引流,控制感染,膿胸可獲得治癒。化膿期,大量白血球和纖維蛋白聚集,此時引流效果不佳。最後階段為纖維化,組織滲液變得十分粘稠,形成纖維化的表殼(peel)。她強調,除非病人狀況極差不適開刀或是拒絕開刀,胸腔鏡手術是目前最建議治療膿胸的方法。胸腔鏡手術不僅可清除化膿性物質,再配合大量生理食鹽水清洗,術後可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同時肺部可獲得最大擴張,達到良好效果。

裝置塗藥心臟支架者 需持續12個月以上的雙重抗血小板療法

裝置塗藥心臟支架者 需持續12個月以上的雙重抗血小板療法

裝置塗藥心臟支架者,最怕面臨再度血栓的問題,為了防止患者術後在支架內產生血塊,而造成急性支架內栓塞,因此醫師會同時開立抗血小板藥物合併治療,防止血栓情況再發生。血管支架術主要是用於治療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狹窄或是阻塞的高危險群患者,在腹股溝或手腕處置入導管,利用氣球導管方式撐開支架,使血管保持暢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實驗診斷部主任江福田說,由於塗藥心臟支架雖可抑制疤痕產生,但也相對的減緩內皮細胞包覆支架的速度,導致裸露在血管中的金屬支架可能誘發發炎反應和紅血球凝集,產生急性血栓,嚴重時可能有致命的風險。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暨心導管室主任吳炯仁表示,目前在臨床案例上,曾有裝置塗藥心臟支架者發生血栓的情況,該名患者在裝置塗藥心臟支架3個月後僅服用阿斯匹靈,第13個月時即發生支架血栓的情況。因此臨床上會建議裝置塗藥心臟支架者,至少應合併使用抗血小板劑保栓通及阿斯匹靈達12個月以上,以減少致命的副作用發生率。為了避免血栓產生,預防性的使用抗血小板劑已經是醫界共識。江福田醫師表示,保栓通及阿斯匹靈兩種藥物作用點不同。阿斯匹靈是民眾熟知的老藥,但會出現腸胃道副作用,保栓通則有「超級阿斯匹靈」之稱,比較不傷胃,臨床實驗也證實,保栓通針對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臟繞道手術等高危險群病患,效果較顯著。江福田醫師建議,裝置塗藥心臟支架患者除了應同時服用保栓通及阿斯匹靈等抗血小板藥物外,也應定期回診進行檢查,才能有效掌控血管疾病狀況,避免血栓再度發生。

難以治癒的腹痛 濫用K他命的後果

難以治癒的腹痛 濫用K他命的後果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急診科張家豪醫師表示,一位22歲年輕男子最近常因腹痛反覆進出各大醫院急診,男子的父母起初皆以為是一般腸胃炎,然而多次至醫院檢查,包括血液血球及生化檢驗、消化道內視鏡、超音波等結果皆無所獲,甚至最後還出現腹膜炎、腹壁僵直的徵象,經電腦斷層掃描仍未發現病兆,就在男子準備被送進開刀房進行剖腹探查手術以查明病因之際,他終於承認自己因為出入聲色場所,染上吸食K他命的惡習,經詳細詢問才發現他的朋友中亦有不少人因吸食K他命導致急性腹痛而至醫院求診的經驗。張家豪醫師表示,K他命屬神經抑制劑,原是用於人或動物的全身性麻醉劑,臨床上使用以靜脈注射來給予,有些接受K他命麻醉的患者,在甦醒的過程中會產生解離現象,像是在做惡夢般大叫。濫用K他命可能導致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多半會有痙攣性胃痛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冒冷汗或腹壁僵直、反彈痛等腹膜炎現象;而臨床上血液血球及生化檢驗多為正常,消化道內視鏡、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亦難以發現病兆,唯有詳細詢問病史及患者自行告知,才得以獲得診斷。張家豪醫師指出,時下年輕人稱吸食K他命為「拉K」,透過口服、鼻吸、煙吸及注射等方式施用,在十分鐘內會產生幻覺、興奮感。而K他命中毒症狀包括心搏過速、神智改變、心悸、言語不清、血壓上升、幻覺、步態不穩,更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呼吸抑制及心律不整導致死亡。在泌尿系統方面會引發間質性膀胱炎,即有頻尿、尿液量少、想小號時會有下腹劇烈疼痛感,嚴重可能有血尿情形。甚至有導致腎衰竭而需洗腎的病例。2010年香港醫學雜誌發表一篇因濫用K他命患者至急診求診的分析報告,其中以腹痛為主訴者佔第二位,第一位則是意識改變。而臨床徵象則以血壓偏高、心跳過快及腹部壓痛分佔前三名。張家豪醫師呼籲社會大眾,貪圖一時好奇或快感而吸食K他命是不智之舉,吸食毒品既傷身又傷財,還是別碰毒品,以免遺憾終生。

你的尿液有泡泡嗎?小心是腎功有問題

你的尿液有泡泡嗎?小心是腎功有問題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我國洗腎發生率與盛行率居於全球之冠,每天都有慢性腎臟病患病情惡化,正逐步走向洗腎的命運。不過您知道嗎?即使是以前認定可能需要洗腎的慢性腎病患者,透過積極專業的治療後,仍有機會避免或延緩洗腎的命運。根據光田綜合醫院慢性腎病中心(CKD)近兩年統計,院內有將近兩成的第五期(接近洗腎階段)慢性腎病患者接受治療後腎功能進步免於洗腎,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配合醫師診斷積極治療後,仍有機會避免或延緩洗腎命運。70多歲的陳老伯五年前罹患痛風,每當病情發作痛得受不了時就自己到藥局胡亂購買止痛藥或成藥服用,嚴重時一天吃上好幾顆,也因此種下腎臟病因。前些日子陳老伯發現自己小便變少、尿液中有泡泡,而且四肢出現水腫的情形,狐疑之下到光田醫院檢查,才發現肌酸酐指數已經飆高到10,須要洗腎(正常範圍1.5以下)。陳老伯非常驚訝,明明在這之前身體並未出現其他不適,沒想到一檢查就已是尿毒症!原本以為要洗腎一輩子,所幸透過該院慢性腎病中心施以2個月的腎臟保護藥物治療後,陳老伯腎功能大幅改善,肌酸肝指數降到6,延緩了洗腎的命運。光田綜合醫院慢性腎病中心(CKD)暨腎臟科王家良醫師表示,台灣號稱洗腎王國,許多民眾認為慢性腎病發展到第五期(末期)勢必要終身洗腎。但是隨著醫療的進步,有許多腎臟保護的藥物被發現,配合衛教師、營養師專業全方位的照護計畫,就能提供患者更積極的治療。為此光田綜合醫院成立的慢性腎病中心(CKD)就是以「減少洗腎、優質洗腎」為宗旨,在早期或腎病急性發作時使用腎臟保護藥物積極治療,避免患者走向洗腎命運。在尿毒症已出現時,則採取優質高效率的血液透析,改善營養狀態,使洗腎病友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以及正常的工作能力。根據該院慢性腎病中心統計,去年院內126名第五期慢性腎病患者中,就有22名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腎功能改善,延緩洗腎厄運,比率近2成,治療績效卓越。因此建議罹患慢性腎病的患者切莫妄自菲薄,好好配合醫師的診斷接受治療仍是有恢復健康的機會。王家良醫師指出,因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初期少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發現時都已較嚴重,建議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而長期服用藥物的高危險群每年定期做腎功能檢查。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尿液有泡泡、四肢水腫、貧血、疲倦、血壓難控制等症狀時,請立刻至醫院檢查。此外平時應避免私自購買不明藥物或食品服用,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才是杜絕腎臟病發生的方法。

想到一堆工作就睡不著,明天上班沒精神怎麼辦?

想到一堆工作就睡不著,明天上班沒精神怎麼辦?

「我已經忙了一天,工作和家務好不容易做完了,孩子也上床睡覺,輪到我可以清閒的時刻就已經是夜深人靜,要準備睡覺了,即使身體早已疲憊不堪,但上床之後,腦袋還是不斷閃過之前和某人的對話、過去某個片段、或是隔天工作項目…,怎麼就是睡不著。如果不趕快睡覺,明天還有一堆事情,沒有精神要怎麼辦?」這是在門診中常聽到失眠患者的抱怨,本該是令人放鬆的睡眠,但卻變成每晚要對抗的敵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彭鍾伃表示,「一日之計在於晨」,若早上醒來後感覺精神飽滿,要處理接下來的事務也較容易感到遊刃有餘,但是要如何達到前述狀態,可能多數人都會回答「一夜好眠」。然而,處在競爭激烈且又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下,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面臨特定壓力時,都可能打亂睡眠時間的規律性,造成偶發性失眠,有些人經過調適後可以逐漸恢復正常,但有些人卻會形成慢性失眠,甚至會害怕睡覺,他們擔心如果又睡不著,第二天的精神會更糟,什麼事都會做不好。彭鍾伃說,根據臺灣睡眠醫學會調查發現,國人睡眠問題嚴重,超過兩成有睡眠問題,而其中僅有少數會主動和醫師討論睡眠問題,多數失眠者仍未尋求合宜且專業的管道求助。彭鍾伃又說,針對失眠問題的處置,「認知行為治療」是藥物治療之外,已被證實是適當且有效的治療模式,能維持較長期療效,也是國外許多睡眠中心所推薦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其內涵包括認知-睡眠保健教育、睡眠認知重建,與行為-建立良好睡眠習慣、調整睡眠時間、學習放鬆技巧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從五月份開始,將舉辦『放鬆好眠團體』,內容即是以認知行為治療的架構來設計八週的團體課程,另外有兩次個別評估與諮詢會談。團體上課時間為每週二下午1:30~3:00,報名梯次:第二梯次為5月25日至7月20日(6月15日暫停一週)、第三梯次為8月3日至9月21日、第四梯次為10月5日至11月23日。希望協助有失眠困擾的民眾,學習自我改善睡眠問題,增進健康。有興趣的民眾請洽詢仁愛院區精神科,報名電話(02)2709-3600轉5245。

平胸瘦子、餵母乳不會得乳癌?醫師:非絕對

平胸瘦子、餵母乳不會得乳癌?醫師:非絕對

35歲的黃小姐平時為了維持窈窕體態,不吃油炸或高脂肪食物,BMI僅有18,呈現偏低的情況,且家族也沒有癌症病史。但在一次例行性的健康檢查後,發現罹患乳癌,自認健康無虞的她,無法相信癌症竟會找上門!聯安預防醫學機構乳房外科主任林博松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和黃小姐一樣,自恃沒有家族史、年紀輕、胸部不豐腴、身材清瘦、飲食清淡、或餵食過母乳,就認定自己是乳癌的絕緣體。其實,哺餵母乳、少攝取高油脂食物等行為,是有助降低罹患機率,但不是絕對。乳癌是台灣女性罹患十大癌症的首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統計2005年到2009年女性受檢者癌症排行,乳癌排名第一,共計43位。這些乳癌患者中,僅4位有家族病史、約4成年齡分佈在45歲以下、僅3成BMI超過標準(大於24),且過半數的患者並不偏好油炸食物。林博松指出,每位成年女性都可能受到乳癌的威脅,且乳癌上身常是無聲無息,以黃小姐為例,即是在進行乳房超音波後,才發現左側乳房有約1公分大小的腫瘤,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林博松表示,早期乳癌的存活率極高,零期的十年存活率達近100%、第一期高達80%、第二期也有60%,早期發現才可發揮早期治療的效果。他強調,要預防乳癌找上門,要做到飲食運動、自我檢查及定期篩檢「三點不漏」,包括:飲食運動不偏廢均衡的飲食、減少高油脂食物的攝取,並配合規律的運動是必要的日常保養之道。自我檢查不偷懶每個月在月經來潮後且胸部不漲痛時,一定要進行自我檢查,和自己平常觸摸乳房的感覺做比較,若發覺有任何新出現的硬塊,或懷疑腫塊變硬或變大等異於平時的狀況,就應進一步就醫檢查。儀器篩檢不可少每位女性每年都可安排乳房超音波檢查,有助判斷是否有不正常腫塊和水泡等異常;40歲以上的婦女,或有乳癌家族史者可考慮提前於35歲,加上乳房攝影檢查,其主要可偵測到顯微鈣化,這常是早期乳房原位癌的最大表徵,不過因有幅射,懷孕婦女應該避免,正在哺乳期間的女性則建議由醫師做專業判斷。 林博松提醒,女性除了乳癌問題之外,也應加強子宮頸癌、胃腸、心血管及甲狀腺問題的篩檢。母親節將屆,不妨為自己、媽媽、另一半安排一次完整的全身健康檢查,為媽媽們做好健康把關。

不小心被清潔劑淋到 中年男兩腳皮膚壞死

不小心被清潔劑淋到 中年男兩腳皮膚壞死

42歲的陳先生於兩週前不小心被清潔劑淋到兩側下肢, 一開始並沒有明顯傷口與疼痛,所以並不以為意, 沒想到後來兩腳皮膚開始有潰爛情況 ,署立台中醫院 外科 陳明澤 醫師表示,起初患者至附近的醫院求診,沒想到傷口不見起色反而越來越嚴重,經由朋友建議轉至署立台中醫院高壓氧中心,醫師診視後,發覺陳先生的案例是屬於化學性灼傷的情況, 而且應是深二度灼傷合併皮膚壞死,甚至可能需要到植皮的地步。陳明澤解釋,一般來說化學灼傷在當場很難去評估它的深度及嚴重性,因此一般民眾可能會有所疏忽而錯失了處理的黃金時間,所以對於所有的化學灼傷都予以積極的治療。陳明澤進一步說明,一開始儘可能快速的移離灼傷源,並予以初步的護理,這將會使灼傷的嚴重性減少。陳明澤醫師提醒民眾,一般家庭都備有一些清潔劑或洗廁劑,都可能是屬於強酸或強鹼性的物質,一但發生灼傷意外要及早就醫, 另外在傷口的處理方面也要注意到清潔與發炎的情況,以免造成不可挽救的地步。

關懷滿「銀」,健美雙贏

關懷滿「銀」,健美雙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為配合母親節,將擴大辦理系列營養保健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參加。99年5月4日上午10點至12點於一樓大廳舉行健康講座與有獎徵答、「銀養品」示範教學與免費品嚐,提升民眾對銀髮族媽媽的保健認知。99年5月10日上午9點至下午3點於一樓中庭辦理健康蔬食營養宣導園遊會,當天除有益智遊戲與營養教育文宣贈閱外,並提供「好茶道」-銀耳水果茶與決明子紅茶免費暢飲活動,以歡樂趣味又饒富教育的方式來宣導營養知識,提升銀髮族媽媽生活品質,活得健康又美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主任饒月娟表示,依據「台灣地區老人營養健康狀況調查1999-2000」結果顯示,女性老人每天攝取9.7份五穀根莖類(相當於2.5碗飯)、2.5份油脂類、3.份豆魚肉蛋類、0.9份奶類、2.9份蔬菜類、1.1份水果類。她說,每日營養素攝取情況以1毫克維生素B6、7.3毫克維生素E、216毫克鎂、635毫克鈣為不足,鈉的攝取4202毫克(相當於10.7克鹽)為各年齡層最高。因此女性老人的飲食營養,還有大幅改善的空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