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利用矯正將缺牙空間關閉?蔡忠翰醫師:待進一步評估

利用矯正將缺牙空間關閉?蔡忠翰醫師:待進一步評估

畢業季的到來,也代表新的一波求職潮即將席捲就業市場,許多求職者為了搏得往前晉級的機會,從髮型、妝容到服裝著實耗費不少心力。然而,若想提高面試成功的機率,除了一身行頭少不了,合宜的行為舉止搭配燦爛笑容,都是加深他人印象與好感的不二法門,而一口好牙更是令人神清氣爽,心情愉悅了,自信心油然而生。許多齒列不整的患者經常因清潔不易導致蛀牙或牙周病纏身,進而衍伸出缺牙問題。臨床矯正經驗豐富的蔡忠翰醫師表示,許多缺牙病患期待能透過矯正將缺牙空間一併關閉,讓齒列重新排列整齊,也能省下原本要作植牙或牙橋的費用。然而,臨床上若要利用矯正將缺牙空間關閉,須考量病患「齒列參差程度」與「缺牙部位」後再做進一步評估。蔡忠翰醫師說明,單側缺牙且經醫師評估不須拔牙矯正者,若醫師貿然選擇將患者缺牙空間關閉,不論缺牙位置在哪裡,都容易造成中線偏斜、上下排齒列中線無法對齊或齒列凹陷等問題;而齒列參差情況嚴重,原本就預定拔牙騰出空間矯正的病患,醫師則須視缺牙部位再做決定。另外,針對雙側皆有缺牙的病患,醫師在擬定矯正計畫時仍需視雙邊缺牙是否隸屬同一顎、兩側缺牙部位是否對稱等問題進行考量,才能決定是否可在矯正過程中將缺牙空間關閉。蔡忠翰醫師接著解釋,在需拔牙的矯正療程中,若單側缺牙位置為小臼齒,醫師只需在另一側拔除對稱小臼齒,即可將兩側缺牙空間同時關閉,以收齒列排平之效。但門牙及大臼齒因著重美觀與咀嚼的功能性,故即使需要空間也非醫師進行拔牙的部位,一般醫師為顧及矯正術後的滿意度,多會建議病患拔除其他適當部位牙齒或利用其他矯正技法將牙弓空間騰出,而留下原缺牙空間直到矯正療程完成,再以植牙或牙橋方式將缺牙空間復原。一般來說,醫師若建議病患於矯正中將缺牙空間留置,多是以「將齒列排整齊」為前提擬定治療計畫,有缺牙問題的病患不妨考慮選擇矯正與植牙能力兼具的醫師,經由同位醫師的診治,不僅可確切了解病患口腔狀況,確實掌握矯正時程,也能在適當時機進行人工植牙,大幅縮短療程時間,並省去病患轉診的麻煩。

膀胱,有如得了過動症,難以控制?

膀胱,有如得了過動症,難以控制?

全球第一份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出爐膀胱過動症不是女人病,華人盛行率,男女相當!台灣女性真辛苦,因罹患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兩岸三地第一名!高達17.8%的華人患者,會使用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避免膀胱出糗!根據在美國泌尿科醫學會發表的全球第一份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Chinese EPIC Study1 on OAB)註一/註二報告顯示,膀胱過動症華人的盛行率男女相當;而台灣女性因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竟是兩岸三地第一名。此外,華人膀胱過動患者的就診率僅有三成,且有近兩成的患者使用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避免出糗,顯示民眾對於疾病的認知有待加強。台灣地區研究主持人、台北榮總泌尿科主任林登龍醫師指出:膀胱過動症(簡稱OAB),指的是包括急尿、頻尿(每天超過8次以上)夜尿與尿失禁(漏尿)的相關症狀。林醫師說明:「這類患者的膀胱,有如得了過動症,尿急到難以控制,一旦有尿意,就要馬上去上廁所,完全憋不住,否則,就有可能會因等不及,而尿溼褲子出糗,晚上也得頻頻跑廁所,沒辦法好好睡覺,會對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造成干擾。」 膀胱過動症不是女人病,華人盛行率,男女相當!這項研究發現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是15.8%;其中,男性是16.4%、女性15.3%,二者相當,顯示膀胱過動不是女人的專屬疾病;且若與2006年歐美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2研究比較,華人男性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比例,高於瑞士、義大利、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男性;華人女性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比例,也超越義大利、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女性。 此外,這份研究中也發現,華人男性有膀胱過動症相關症狀之比例高達51.3%,較發生阻塞性攝護腺肥大相關症狀的比例(25.7%)還高。這與臨床上的觀察相符,林登龍醫師表示:「門診中,男性的膀胱過動症患者,有一半合併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台灣女性尿失禁比例高,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名更值得注意的是,罹患膀胱過動症的華人中,每十人,就有一人有尿失禁,而台灣女生因罹患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達14.8%,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名,其次為中國男性的9.9%,中國女性的9.5%。此外,林登龍醫師指出,「調查研究也發現,華人膀胱過動症患者有夜尿問題的比例極高,女性約有 56.7%、男性約有51.6%;相當於每二人,就有一人有夜尿的問題,比例驚人,這與患者膀胱容量縮小,必須頻頻上廁所解尿有關係。」。膀胱過動好害羞,近二成包尿布、衛生棉,僅有三成患者就診而在第二階段研究的調查中,則發現有六成的患者深受膀胱過動症困擾,有四成的患者覺得自己的症狀會對家人造成困擾,且會因為罹患了膀胱過動症而減少15%的工作時數,其中,男性患者減少的工作時數是17.3%,高於女性的11.7%。與沒有罹患膀胱過動症的人比較起來,膀胱過動症患者,在二十項情緒指標中,有高達十六項指標較悲觀,包括感到害怕、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失敗、無法保持清醒、憂鬱、食欲不好、感覺人生走不下去、不被別人喜愛、想哭、覺得自己很孤單、睡不好……等等。但即使深受膀胱過動症困擾,僅有三成的患者會就醫。為了避免膀胱失控,有高達17.8%的膀胱過動症患者會使用成人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並有15%的患者會儘量限制水分的攝取來避免因解尿問題而出糗。林登龍說,「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常覺得這是一個很丟臉的疾病,不好意思因『尿尿』問題來就診,常是因漏尿、嚴重到要包尿布,逼不得已才看醫師,門診上,也曾有患者表示是因為尿失禁、有尿騷味,家人受不了,才勉強來就診。」。膀胱過動症不是老人專利,藥物治療效果高達七、八成雖然,年紀愈大,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機會愈高,事實上,也有相當年輕的患者。「門診上,最年輕的患者,是一位不到二十歲的女學生,她的困擾是每一節課,都要跑廁所,否則就會憋不住,為了怕漏尿,天天都得墊衛生棉,晚上也因必須跑廁所而睡不好。」林登龍指出。 「其實,膀胱過動症,就像膀胱得了感冒,並不需要另眼相看,而且目前已有長效型的藥物可以治療,一天只要固定吃一次,對七、八成的患者有療效,用藥一、二天,就可看到明確的效果,可大幅減少膀胱過動症的尿急、頻尿、夜尿與尿失禁……等相關症狀造成的困擾,用藥時,最常出現副作用是口乾、便秘。」。 林登龍提醒,「我們在門診上,常看到許多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常是忍了半年、一年後,發現自己的膀胱愈來愈失控,才忍無可忍、勉強就診,工作及生活品質、家人關係,已大受影響,但根據這次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還有高達七成的患者,根本沒有就醫。事實上,膀胱過動症自然痊癒的機會不高,但卻是很容易治療,治療效果也很好的疾病,治療藥物健保也有給付,並不需要自費,若自己或家人有尿急、頻尿、夜尿、尿失禁這些膀胱過動症的常見症狀,請不要再默默忍受,應勇於並鼓勵家人就醫。」。 【註1】有關EPIC Study:全球華人人口超過13億,約佔全球人口的19.87%,但關於膀胱過動症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往都是引用歐美的數據來推估,為了能夠確實了解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就診率及膀胱過動症對華人情緒及工作的影響,輝瑞藥廠特別邀集兩岸三地的泌尿科醫師,首次跨區合作,進行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期間為2008年6月到8月。研究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研究是在於了解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總樣本數是6,612人,其中,中國4,516人、香港1,090人,台灣1,006人;第二階段研究的目的則在比較有沒有膀胱過動症,對個人生活品質及情緒的影響,總樣本數是1,200,有膀胱過動症與沒有膀胱過動症的受訪者,各600人,其中,中國600人、香港、台灣各為300人。【註2】該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已發表於2007年歐洲泌尿雜誌(European Urology 2007:6,4-9)。資料來源:輝瑞大藥廠

惱人的倒睫毛,也可以雷射!

惱人的倒睫毛,也可以雷射!

許多老人家都有倒睫毛的問題,幾乎每個月都要到眼科報到請眼科醫師拔睫毛倒睫毛病友常苦笑自嘲:「月初找理髮師理頭毛、月底找眼科醫師理睫毛」倒睫毛就是眼睛原本走向正常的睫毛因為某些原因轉向而造成角膜及結膜的刺激不適症狀。患者會有刺痛異物感的痛楚,還會流淚、紅眼、乃至於造成角膜慢性發炎糜爛進而損及視力,除了拔睫毛及點藥水、藥膏之外,某些由眼瞼內翻引起的倒睫可以透過眼瞼手術矯正,其餘不適合手術或者手術成效不佳者,似乎真的只能乖乖每個月報到拔睫毛了!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其實倒睫病友還有許多其它的選擇:理論上,醫師可以針對特定的睫毛施以物理方式破壞其毛囊,則可抑制倒睫毛的生長而改善病症;但傳統的冷凍或電氣燒灼破壞組織範圍較大,較容易造成毛囊臨近組識受損,可能會造成結疤、術中疼痛、眼瞼異常、或者皮膚變薄等併發症,令許多病人望之卻步。在1990年代,日本眼科學者即提出以眼科雷射施打倒睫毛囊的技術,隨後二十年內世界各地眼科醫師亦報告出以雷射治療倒睫毛的成功經驗,故此技術可說非常成熟且安全,惟在國內較少被推廣。本人近來以眼科雷射施打十餘例倒睫患者,經過四至六次療程,倒睫毛數量顯著減少或由粗變細,病患主訴原本的眼部不適症狀大幅改善,治療成效甚佳,且術中只有些許刺熱感覺,不需特別麻醉,病患接受度頗高。惟目前健保未特定給付雷射施打倒睫之適應症,故病患尚需額外付擔些許費用。另外提醒,此術較適用於局部倒睫毛,不適合幼兒、無法靜置頭部的老弱病患、以及整排倒睫的患者。雷射治療倒睫毛雖然不是最新的醫學技術,但其俱有安全、準確、不傷害正常組織、可反覆施打、有效解決症狀的特性,不失為倒睫患者值得考慮的治療選項!

哪種假牙比較適當?!

哪種假牙比較適當?!

文/奇美醫學中心贗復牙科主任 張瑞忠微笑是建立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最佳橋樑,與人接觸時,如果可以露出一口漂亮的雪白美齒,不但可以拉近與別人彼此之間的距離,還能增進好人緣、展現自信。當牙齒有缺陷時,往往需要假牙來彌補。固定假牙的種類大致上可分為金屬牙冠、金屬瓷牙冠及全瓷牙冠三大類。現今大家對美觀越來越重視,因此臨床上製作金屬牙冠的機會越來越少見,反而是以瓷牙冠取而代之。傳統的金屬瓷牙冠主要是以金屬為內襯,外表燒製陶瓷而成。有時會有金屬內襯外露、牙齦變色、甚至金屬過敏的問題,而且由於牙齒修型量的多寡,限制了燒製陶瓷的厚度,進而影響到美觀,加上金屬內襯的遮蔽效應,減少了陶瓷本身的透光度,跟自然牙齒的光澤作比較,仍然有差異。針對前牙美觀區,全瓷牙冠因為不含金屬,所以不會有金屬內襯外露、牙齦變色及金屬過敏的問題發生。早期的全瓷牙冠材料以氧化鋰的玻璃陶瓷為主,透光度佳但是抗裂強度不足。近年來,為了提高全瓷牙的抗裂強度,成份中選用結晶成份高且透光度較佳的氧化鋁或是氧化鋯為內冠,外表燒製傳統陶瓷,不但彌補金屬瓷牙冠透光度較差的缺點,更可以同時改善材料本身的抗裂強度。因此,使用全瓷牙冠時,假牙的邊緣和自然牙齒幾乎無法分辨,萬一牙齦萎縮後,本來在牙齦下的假牙邊緣露出來,也不容易被發覺。而且,全瓷牙冠的邊緣與牙齒本身的密貼性,技術上已經可以做到與金屬瓷牙冠接近的程度。另外,全瓷牙冠的材料本身表面具有良好的平滑度,不易堆積牙結石而且容易清潔。加上內冠的材料對溫度傳導較慢,針對具有活性的牙齒,不會因為冷熱食物交替而造成牙齒敏感。總而言之,全瓷牙冠跟傳統金屬瓷牙冠最大的不同在於不含金屬,因此排除了金屬內冠對美觀的影響,改善材料本身的透光性及自然光澤。但是全瓷牙冠跟傳統金屬瓷牙冠一樣,外表仍是以傳統陶瓷燒製而成,陶瓷的性質是表面硬度夠但是脆,遭受過度撞擊時還是會有龜裂的可能。一般來說,全瓷牙冠強度夠,咀嚼日常的食物不是問題,但還是需注意避免過度承受側方咬力,尤其是用前牙來啃瓜子、甘蔗或直接咬骨頭及其它硬物,都可能會損壞全瓷牙冠。因此,如果是有深咬、磨牙或是啃食硬物習慣的民眾,就較不適合使用全瓷牙冠,針對這些民眾,金屬瓷牙冠或甚至金屬牙冠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無論是使用那一種牙冠,口腔保健及牙線牙間刷的使用都是必要的,惟有良好的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配合定期回診檢查,才能提高全瓷牙冠的使用年限。

讓你四選一的「兒童醫療補助服務送周到」GO!!

讓你四選一的「兒童醫療補助服務送周到」GO!!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84年全國首推「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計畫」,至今已有15年,計申辦兒童醫療補助證者已有46萬人。為瞭解該項補助計畫執行成效,衛生局於97年底,針對持有兒童醫療補助證之民眾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民眾對兒童醫療補助各項政策滿意程度皆達80%以上;唯對於申請的過程,滿意度僅達74%。主因是,民眾在申辦過程若證件不齊,則需補齊後再次臨櫃申請。因此,衛生局於今(99)年5月底將推動「兒童醫療補助服務送周到計畫」,讓新生兒父母辦證更貼心更方便。衛生局透過民政局戶政資料電腦系統篩檢發現,約有2成民眾符合資格,卻未申請兒童醫療補助證。因此,衛生局今年特針對尚未辦證之民眾,於出生登記後次月與民政單位勾稽並於一周內寄發溫馨關懷卡,主動提供補助之相關訊息;期望藉由「兒童醫療補助服務送周到」方案,讓臺北市兒童都能享有醫療補助之福利。民眾可透過以下四種申辦方式,擇一申請:臨櫃:在戶政事務所辦理出生登記時,順道在健康服務中心臨櫃申辦「兒童醫療補助證」。網路:透過「臺北市民e點通」網路申辦,在網路上填寫「臺北市民眾申請兒童醫療補助證」申請表。傳真:填具申請表後再傳真到各區健康服務中心。 郵寄:填妥申請表後郵寄至各區健康服務中心。申辦時若有相關疑問可電話洽詢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服務人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符合補助資格但未申請該醫療補助證的民眾,可以擇前述任一方式申請,不要忽視自己的權益。若民眾想進一步了解補助計畫內容,可電話諮詢1999轉7084或上網查詢相關資訊。臺北市民e點通網站為:http://eservice.mytaipei.tw/,點選網路申辦項目/業務機關/衛生類/申辦「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項目。

鼻頭痘痘別亂摳,可能引發腦膜炎

鼻頭痘痘別亂摳,可能引發腦膜炎

許多年輕人都有長青春痘的困擾,甚至有三四十歲中年人也還在「青春」。然而很多人長了痘痘以後,還是會用手去擠。日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接獲一名中年男性,因不當擠壓鼻頭痘痘,導致嚴重蜂窩性組織炎,甚至蔓延到眼框、額頭。所幸病患及時到耳鼻喉科門診就醫,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改善,沒有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醫師顏正安表示,該名患者是因為長了膿皰,經由不乾淨的手不當擠壓造成鼻部感染。而後,細菌蔓延遂造成鼻樑、額頭及眼眶周圍紅腫熱痛。直到檢驗後才知道是因為葡萄球菌感染到臉部組織,造成蜂窩性組織炎。顏正安指出,顏面部的感染特別要小心,尤其是兩眼中間點到鼻翼二側所構成的三角形(或稱顏面危險三角區)附近。再者,顏面T字部位本來就是細菌聚集較多的地方。因此當民眾擠痘時,若雙手未徹底清潔或是器械沒有消毒,都可能讓細菌趁虛而入,輕者局部感染,較嚴重者就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若再嚴重者,甚至會感染而致腦膜炎,有致命危險。顏正安提到,蜂窩組織炎源自於傷口,皮膚缺損所造成的感染。其實皮膚感染大多侷限在真皮以上,但如果往下蔓延到皮下,就可能造成蜂窩組織炎。接著細菌就有可能沿著血管及淋巴管快速地擴散,這也是為何蜂窩組織炎要儘速就醫的道理。無論是黏膜潰瘍或是小小的皮膚傷口,都有可能讓細菌侵入,進而感染到傷口附近的軟組織及皮下組織,於是就會產生蜂窩組織炎。大部分的蜂窩組織炎,都會伴有紅、腫、熱、痛四個主要表現。因此當傷口感染時,外觀上就會發紅,腫脹,若觸摸時,會有疼痛及灼熱感。所以當臉部有紅腫熱痛表現時,不可輕忽,要仔細檢查是否有相關病灶。在治療方面,顏正安說,如果發炎範圍小,沒有其他併發症,可以考慮口服抗生素治療為主。若有嚴重發燒或是發炎範圍擴散的跡象,則需住院以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蜂窩性組織炎若沒有給予適當治療,不但有可能有前述嚴重症狀,其他併發症還包括:膿瘍、菌血症甚或敗血症,腦膜炎及壞死性筋膜炎等危及生命的重症。顏正安還說,現在醫學微整形極為流行,以填充劑注射隆鼻讓愛美的女性民眾趨之若鶩。無論是微晶瓷或是玻尿酸,都是很夯的填充劑。但近來有很多變美不成,反而導致鼻部感染潰爛的案例,這大部分是因為血管栓塞、免疫反應或是感染,繼發造成細菌入侵,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注射式隆鼻對於愛美又不想開刀的美眉來說,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他建議還是要慎選對鼻部構造有充分了解及一定經驗的醫師操作會比較妥當,以免愛美不成,遺憾終生。

打破植髮手術迷思 植髮專家說明正確的植髮觀念

打破植髮手術迷思 植髮專家說明正確的植髮觀念

「醫師,可以幫我植多一點頭髮,幫我把髮際線植低到一點的位置」,剛剛認識植髮的消費者,難免會有這樣的想法,希望植髮可以一勞永逸,永遠擺脫禿頭的困擾。植髮專家張宗哲表示,植髮手術後雖然頭髮是不會因禿頭脫落,但隨著時間變化、年齡的增加,整體的髮型是不可能永久不變的,也因此在挑選髮際線的位置及分配植髮的密度,更是考驗著植髮專家專業和經驗豐富與否。「如何挑選智慧型的髮際線?」髮際線的高度位置相當重要,可以因此改變一個人的外在年齡,大部分的民眾尋求植髮手術時,都要求將髮際線往下移越低越好。但植髮專家張宗哲卻不這麼認為,「植髮手術最難的一點就是要考慮十年甚至二十年後頭髮的樣子,一個人的髮型髮量會隨年齡的變化而改變,也因此植髮手術前,須替消費者考量其未來的髮量變化,進而給予適當的建議,這是植髮診所應具備的服務。」「植髮手術的麻醉方式?」許多消費者對手術的麻醉都存有莫名的恐懼感,麻醉的普遍印象就是術前不可進食、以及麻藥退去後的不舒服感覺。針對麻醉這個部份,植髮專家張宗哲談到,目前診所採用局部麻醉的方式,讓消費者在進行植髮手術的同時,不僅是完全清醒的,同時也可看電影、進食、聊天等等,過程中完全不會有疼痛的感覺,植髮專家分析,這是眾多麻醉方式當中,特別挑選出消費者接受度最高、也是最放心的麻醉方式。植髮專家張宗哲進一步表示,雖然植髮可有效改善雄性禿等因素所帶來外觀困擾,但針對內在的病因,會建議視情況需求搭配口服藥物一併改善,可將植髮手術後的成效維持在最佳狀態。同時建議搭配規律的生活作息及均衡的飲食調養,讓消費者了解植髮手術是對外在做最直接的改善,對於身體內在的調養同樣也需要重視。

電療會把腦袋「電壞掉」嗎?

電療會把腦袋「電壞掉」嗎?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表示,林女士今年50歲,在公家機關服務,今年初不幸被詐騙集團詐騙數十萬元。個性完美的她,受到很大的打擊,也非常自責,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小心一點,常常晚上睡不著,經常想著這件事,不斷的嘆氣,還會哭泣,提不起精神,變得不愛說話,家人要帶她外出散散心,她也不願意。吃飯也沒什麼胃口,體重掉了好幾公斤,上班無精打采,家人幫她請病假在家休養。結果病情沒有好轉,林女士甚至開始不吃不喝,不願意離開房門一步,還跟家人說自己的身體器官都壞掉了,世界快毀滅了,自己已經沒救了。家人不知如何是好,聽從鄰居的建議,帶她去求神問卜,還請風水老師到家裡調整擺設,但仍然不見效,最後家人才帶著林女士到精神科就診。經過醫師問診及檢查後,診斷為「重度憂鬱症合併身體妄想及虛無妄想」。醫師安排藥物治療及電痙攣治療,經過三週後,林女士胃口變好,在病房會跟病友聊天談笑,妄想消失,同時也表示被詐騙就算了,病情有明顯改善。詹仁輝醫師表示,「電痙攣治療」是精神科一種特殊的治療,俗簡稱「電療」。它的原理是以電流引發腦細胞的電生理變化,產生肢體痙攣現象,達到治療精神疾病的效果。目前精神藥物雖然非常進步,但是有些精神病患對藥物反應不佳,或是病情嚴重,無法等待藥物慢慢發揮作用,此時就是電痙攣治療介入的時機。電痙攣治療主要可以用來治療嚴重的憂鬱症、躁鬱症及精神分裂症,特別是對藥物效果不好,或是合併有身體僵直、自殺意念過強或行為過度干擾,對電療都會有效果。詹仁輝醫師指出,一般人聽到電療會有電流經過腦部,覺得怕會把腦袋「電壞掉 」,會有害怕的心理,甚至會排斥。其實電療前醫師都會先做身體檢查,確定病患沒有大腦病變、腦壓上升或心臟病,如此進行電療安全性很高,而且電療前會施予麻醉,病患在電療過程不會感覺到不舒服。不過電療後會有一些副作用,最常見的是短暫記憶障礙及身體酸痛,患者會忘記生活上一些小事,記不得新的事物,但通常三個月後會完全恢復。另外極少數電療會造成死亡,根據文獻統計,機會不到三萬分之一,死因多半是心肌梗塞及心律不整。只要做好電療前的檢查,避開禁忌症,死亡的機率微乎其微。因此,在正確的評估及使用下,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精神科治療。

署立基隆醫院協助呼吸照護病房患者順利幸福圓夢

署立基隆醫院協助呼吸照護病房患者順利幸福圓夢

文/署立基隆醫院 院長室目前入住署立基隆醫院呼吸照護病房的秦女士,因為疾病的關係需要長期仰賴呼吸器維生,為了一圓秦女士參加長子婚禮願望,署立基隆醫院組成「幸福圓夢」團隊,訓練秦女士脫離使用呼吸器,在婚禮當天走出病房坐上喜宴主桌,見證兒子步上紅地毯完成終身大事。愛情長跑六年的長子吳孟寰和台科大同學方冠琇,一整個婚禮籌備過程,媽媽均無法參與,家人在他臉上發現缺席的遺憾,在兒子媳婦訂婚之後,秦女士除了在病床上親手為新人準備婚宴小禮物,也不經意向主治醫師表達想要參加長子婚禮的心願。為了一圓秦女士最大的心願,經過署立基隆醫院醫療團隊的研究評估後,特別組成了「幸福圓夢團隊」要幫她圓夢,自99年3月起即陸續嘗試為秦女士進行拔管訓練,先拿掉鼻胃管,開始以口進食,再進行呼吸肌耐力訓練,過程相當艱辛。婚禮前一天,兒子吳孟寰和媳婦方冠琇,帶著剛出爐的結婚照探視媽媽。媽媽一頁頁翻看幸福婚紗照,看到自己親手做的熊熊,出現在兒媳的婚紗照中,無法說話的秦女士,緊握著新人的手,幸福全寫在臉上。秦女士的家屬也提到:喜宴會場特別選在基隆舉辦,不但加強了空氣過濾,流程時間也縮短,為得就是要讓秦女士可以順利及平安參加婚禮。署立基隆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蔡富順表示:氣切病患一旦離開呼吸器,很容易發生瞬間缺氧危險。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婚禮當天,該院也組成了 9人醫療小組,帶著攜帶型呼吸器及相關設備,全程陪同秦女士參與這場婚禮。醫院並還安排了彩妝師,為秦女士畫上美美的妝,也貼心的用絲巾將氣切的管子遮住,讓她以最完美的姿態順利見證兒子與媳婦的婚禮。蔡富順主任表示:呼吸照護病房大多給人的印象是臥床、氣切,需要人照顧的病人,但氣切不是不治之症,也不是每一個患者都是臥床需要人照護的患者。秦女士雖然生病,但意識清楚,手腳靈活健全,在未生病之前,一直希望可以到婚禮會場看長子結婚成家的一天。醫者父母心,醫師除了救治病人的生命以外,也想盡力完成病患的願望,這次相當開心可以幫秦女士幸福圓夢。

甩掉游泳圈 教你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

甩掉游泳圈 教你如何遠離代謝症候群

一陳不變的職場工作壓力,加上外食精緻文化的潮流,造就出職場中壯年已成為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8年針對1萬1,935位,平均年齡41.54歲之市府員工,進行之「高血壓盛行率與血壓之影響因子分析」調查發現,員工每週平均工作時數為40.55小時,而每週平均運動時數僅有1.98小時;另外,BMI(身體質量指數)過重及肥胖者佔33.3%、腹部肥胖者佔27.2%、血壓部份,高血壓前期者佔43.1%,高血壓患者約佔8.9%,除此之外發現「腹部肥胖」及「血壓」2部分,皆有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趨勢,顯示上班族常因工作超時、生活型態不正常、運動量少等因素,而成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使得職場員工面對未來退休生活,健康堪慮。為提供職場員工「多運動 健康吃」氛圍,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大同運動中心,於99年6月2日起每週三下午6時30分至8時30分(為期12週),假大同社區大學(大同區長安西路37-1號)辦理「甩掉游泳圈 拒絕代謝症候群」職場健康促進團體,歡迎大同區各職場老闆鼓勵員工踴躍報名參加,額滿為止。此活動除了提供正確飲食、運動及慢性病預防概念外並安排律動課程,活動免費,但報名學員須全程參加,內容提供學員身體前、後檢測,包括身高、體重、腰臀圍、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及三高檢查,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學員可以了解自己體內的肌肉重、體脂肪重、脂肪比率、分佈、營養狀況及肢體平衡情形,經由醫師、營養師的諮詢及專業運動教練提供運動處方,使參與學員可獲得個別化運動指導,進而達到健康減重、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目的;更重要的藉由學員間團體支持的力量,相互鼓勵、督促,一起「甩掉游泳圈、遠離代謝症候群」。疼惜員工由關心員工健康做起,呼籲職場老闆們可以在自己的職場中規劃挽救職場三高族的健康促進系列活動,領導職場員工形塑健康生活,累積健康資本,打造未來樂活退休人生。相關活動方案及此次活動報名請洽臺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王梅娟護理師(聯絡電話:02-25853227分機203)。備註:當日由大同運動中心專業教練現身示範簡易上班族「甩掉游泳圈 其實很簡單」的運動小撇步!延伸閱讀「教練示範訓練基本動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61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