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知道放射手術和傳統的放射治療有何不同嗎?

你知道放射手術和傳統的放射治療有何不同嗎?

文/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任 林立青如何進行手術治療不需動刀,這會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況呢?拜科技之賜,以往我們所熟知的放射治療技術,由於電腦刀(Cyberknife)的問世,已經將放射治療的層次推進到放射手術的境界了。放射手術和傳統的放射治療有何差異呢?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林立青主任表示,相較於傳統放射治療,電腦刀的設計已經能夠做到將整個治療所需之輻射劑量精準的作用於病灶上,誤差僅有0.1公分;也正因為如此可以提高治療劑量而不傷害正常組織,故可在短短的1-5次治療就可以將癌細胞殺死,讓我們的身體恢復正常。由於沒有傷口的問題,所以術後沒有感染的危險,一般不特別劇烈的生活作息都可照常行動;特別是身體狀況無法承受外科手術治療或病灶位於無法以外科手術治療的部位時,電腦刀幾乎是不二選擇。放射手術設備同時具有專利與獨特的呼吸與同步即時監測系統,可透過體外數位影像導航定位系統,電腦自動監測到病人呼吸微動或異常時,會自動判別修正,而機器手臂可隨病人呼吸微動而做同步之動態的放射手術治療;治療時更能以誤差小於0.1公分的超高精準度,鎖定腫瘤病灶位置,採用三度空間,以多角度1560方向,避開重要器官與神經組織直接射殺腫瘤組織,如此可大幅減少正常細胞組織受到傷害。林立青說明,電腦刀應用在許多治療上,包含良性、惡性及轉移性腫瘤都可治療,但仍需依個人病情不同,經專業之電腦刀醫師團隊評估後才能執行。目前較常被應用在治療的有腦瘤、神經系統瘤(含三叉神經痛)、鼻咽癌脊、椎腫瘤、肺癌、肝癌、攝護腺癌等,尤其是臨床上被認定開刀有高風險、或不適合長期放射治療者,電腦刀的治療將是該腫瘤患者更佳的選擇。惡性腫瘤為十大死因之第一位,研究如何快速有效與兼顧病患治療過程的生活品質,一直是醫界專家努力的目標。而電腦刀(Cyberknife)的發明,即為先進抗癌治療腫瘤產品的典型代表,世界先進國家電腦刀使用已超過150台,有五萬多人治療過,效果相當良好。林立青提醒民眾,如果需要電腦刀幫助的病患,可以請教主治醫師關於電腦刀的優缺點等及相關必要性。

澳洲菸害防制督導來訪 建議我國菸品容器應印大幅震撼警圖赫止癮君子

澳洲菸害防制督導來訪 建議我國菸品容器應印大幅震撼警圖赫止癮君子

達悟族86歲周龍發老先生剛抱走「2010戒菸就贏比賽」30萬元首獎獎金,曾任澳洲政府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剛上任為澳洲政府原住民菸害防制資深督導的湯姆.卡爾馬博士(Dr. Tom Calma, National Coordinator, Tackling Indigenous Smoking),特別來訪,與董氏基金會進行菸品容器包裝的政策交流。湯姆表示,澳洲不久前才二讀通過菸品容器正面要印製100%的菸品警圖,背面也須印製90%或75%的菸品警圖,菸品容器兩側還須印有菸品危害成分描述,總而言之,就是菸品容器除了警示圖文外必須保持空白,而所有菸品的品牌名稱,只可用固定的顏色與固定的級數小字體,印置於包裝下方;澳洲總理陸克文公開表示,澳洲全面實施大幅的菸品容器警示圖文與素面包裝之法案,預計8月將可完成三讀,並在2011年全面實施。湯姆進一步表示,臺灣無菸環境的進步國際有目共睹,但相較於菸品容器政策,臺灣35%的警圖面積不但太小,且圖片不夠寫實震撼,恐難達到促成癮君子戒菸,及減少新吸菸人口的增加。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臺灣雖自2009年1月開始實施在菸品容器正反最大表面積上方印製35%的菸品警圖,但卻是目前全球約40個實施印製菸品警圖國家中面積最小的,加上未執行菸品素面包裝政策,導致菸商們不但圖文並茂在菸品容器上大幅宣傳以引誘消費者購菸,甚至創造出滑蓋或側推的菸盒包裝,使菸品容器面積加大,爭取更多的版面做廣告宣傳。各國大幅且震撼式的菸品容器警示圖文就是最好的菸害教育,為此董氏基金會特別於每月有80萬人次瀏覽的「華文戒菸網」上推出全新改版的「菸品容器警示圖文專區」,介紹目前各國對菸品包裝的規定,及目前各國共336幅警示圖文的內容,藉以破除民眾對菸品包裝的刻板印象,並使兒童及青少年確實認識菸品的危害。(http://warning.e-quit.org/warning/ContentDirectShow.aspx?Mid=55&CurSite=%26gt)姚思遠表示,據統計,每日一包菸的吸菸者每年接觸菸品包裝至少7,300次,為了使消費者正確認知菸品危害的真相,不讓菸品容器成為致命的吸引力,同時將菸品容器轉換為提供菸害資訊的工具,世界衛生組織(WHO)進一步建議所有會員國,推動菸品容器素面包裝,以去除各菸品品牌形象,且印製大幅警圖以提醒消費者菸品實質的危害,並於菸品容器兩側詳述菸品中各種有害致癌物質;至於菸品的品牌名稱,只可以單色且固定的小字體印置於包裝下方。姚思遠最後強調,台灣若不加快腳步跟上WHO對菸品包裝限制的建議,菸品容器將淪為菸商引誘年輕人加入吸菸行列的主要管道。澳洲菸品警圖小檔案:【現行規定】菸盒最大表面積印製90%及30%的菸品警圖。菸盒兩側印製菸品危害成分描述。菸品警圖則數:2組共14則。2006年實施,每年需輪換一組菸品警圖。【2011執行新制】菸盒最大表面積印製100%及75%的菸品警圖,或是印製100%及90%的菸品警圖。菸盒兩側印製菸品危害成分描述。菸盒除了印製警示圖文外必須保持空白,而所有菸品品牌名稱,只可用固定級數的小字體印置於包裝下方。目前二讀通過,規畫8月完成三讀,2011年全面實施。

2010「戒菸就贏比賽」頒獎典禮 對戒菸成功者表達最高敬意!

2010「戒菸就贏比賽」頒獎典禮 對戒菸成功者表達最高敬意!

2010 「戒菸就贏比賽」獎落誰家今天終於揭曉!來自臺東蘭嶼達悟族的首獎得主周龍發及周長榮父子檔,雖已於5月30日進行過公開檢測,但老先生仍隆重穿著30年前妻子親自為他縫製的傳統服飾,與貳獎6萬元的6組人、臺北市國小學童公益小尖兵獎誠品圖書禮卷2萬元的3組人等,共10組得獎候選組齊聚一堂,在律師見證下、接受醫師進行主辦單位規定的公開檢測,確認得獎資格並接受頒獎,共同分享成功戒菸的私房撇步及甘苦。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為了營造「戒菸嘉年華會」的社會氣氛、鼓勵吸菸者勇於採取戒菸行動,董氏基金會在「戒菸就贏之父」、前執行長葉金川教授的投入與支持下,從2002年至今已辦理五屆比賽。而今年「2010戒菸就贏比賽」共有25,405名癮君子報名戒菸,五月底在林信和律師見證下,從所有參賽者中抽出得獎候選組,經過一連串不具名和具名的電訪,以及地方衛生局所的初步檢測和訪視,10組戒菸成功的得獎名單終於正式產生,也將在頒獎典禮結束後於「華文戒菸網」公佈。本屆參賽者的資料顯示,參賽者的性別比例為男性90.7%、女性9.3%,女性參加者比歷屆的比例來得高,顯示女性自覺吸菸危害願意戒菸的比例增高。而根據過去四屆的資料顯示,參賽者在五月份比賽期間的確實戒菸率平均為六成五,也就是說此屆戒菸比賽可能幫助16,500個家庭至少在五月是零二手菸害的無菸家庭;而過去四屆參賽者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的戒菸成功率均達35%,所以合理推測一年後仍有9,000個家庭因為這次戒菸比賽而持續免於菸害、贏得健康。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吸菸可謂國人健康頭號殺手,國人18%的死亡、三成癌症和吸菸有關,吸菸與罹患肺癌或慢性阻塞性肺炎相關性更高達80%-90%。因此,減少吸菸人口與二手菸暴露是最有效益的健康促進投資。目前我國仍有360萬的吸菸人口,成年男性吸菸率至36-40歲年齡層達最高峰,約每2個成年男性就有1個吸菸;成年女性吸菸率至31-35歲年齡層達最高峰,約每13個成年女性就有1個吸菸,男性與女性先菸者的比例約9比1。98年死因統計亦指出,肺癌死亡人數7,951人為癌症第一大死因,其中男性死亡人數5,336人為第二大癌症死因,女性死亡人數2,615人為第一大癌症死因,顯示吸菸與二手菸仍是影響國人健康的重大威脅因子。今年,是國民健康局與各縣市衛生局的「戒菸行動年」,各縣市衛生局不僅提供免費的戒菸教戰手冊,各大醫療院所的戒菸門診及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就是希望能隨時幫助吸菸者戒菸。呼籲各位癮君子能以參賽並戒菸成功者為榜樣,只要踏出第一步,戒菸永遠不嫌晚。延伸閱讀「得獎名單」: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id=633 

藝人代言頻頻出包 民眾須建立「認明標章」好觀念

藝人代言頻頻出包 民眾須建立「認明標章」好觀念

平常買東西,你選購的依據是有國家認證標章還是相信藝人代言呢?五月中旬立法院才三讀通過「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一條修正案」,增訂不實廣告薦證者「也須負民事連帶損害賠償責任」,這不禁讓生策會(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更確定SNQ認證的重要性!藝人代言頻頻出包,卻也可以讓民眾建立一個良好觀念,就是品質保證才是永久可靠;生策會與統一企業邀請您來認識「SNQ」,還可獲得統一「Metamin健康3D錠狀食品」,「Metamin健康3D」不僅取得SNQ國家品質認證標章,且獲得2009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此產品經證實具有調降血糖血脂的雙重功效。生策會推動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目的就是在最前線為消費者的健康把關,生策會召集全台120位最權威的學者專家,經過層層嚴謹、專業的科學驗證審查,將優質的生技、醫藥與保健產品及服務篩選出來,給予品質認證,幫助消費者在選購保健商品,只要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就等於是買到了具備品質及安全的產品。6月8日起參加認識SNQ活動,就能獲得限量「Metamin健康3D」,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活動網址:http://www.snq.org.tw/chinese/01_news/04_02detail.php?ndid=3

梅雨季,塵蟎黴菌大增 過敏指數飆 當心症狀沒完沒了

梅雨季,塵蟎黴菌大增 過敏指數飆 當心症狀沒完沒了

每年5至7月間是梅雨季節,全台塵蟎與黴菌等主要過敏原大增,過敏指數恐怕在這段時間爆表。過敏科醫師指出,黴菌與塵蟎是引發呼吸道過敏、打噴嚏或咳嗽等不適症狀的主要因素,溫暖潮濕的環境條件會加速這兩種過敏原的繁殖生長,有過敏體質者,梅雨季期間可要當心過敏症狀沒完沒了!過敏體質主要來自遺傳,研究調查發現,父母親其中一人具有過敏體質,孩子有三成機會是過敏兒,若父母兩人皆為過敏體質,過敏遺傳機率將高達七成!不過「過敏」不是絕症,只要能做到「三要」,許多人都可以和過敏症狀和平共存。到底是哪三要呢?一要維持環境清潔與乾爽、二要養成運動與充足睡眠習慣、三要適當補充可調整免疫力的食品。環境清潔與乾爽是從根本減少過敏原的方式,後兩要能夠讓身體免疫系統維持穩定狀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蘇湘雯營養師表示,過敏有兩種,一種是免疫力不足,一種是免疫反應過度,如果要達到有效調整免疫的能力,最好多補充能調整免疫力的食品,例如可調節腸道免疫的益生菌產品或者蜂膠以及富含維他命C的當季蔬果。在有助改善免疫力的食品中,針對益生菌產品的醫學研究顯示,給予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食用含LP33菌的產品,可以有效舒緩症狀與改善生活品質!據此,益生菌研究專家陳立偉老師表示,LP33菌株是由人體腸胃道中篩選出來的益生菌,原本就存在人體內,是針對塵蟎特別篩選具有增強免疫細胞及調節過敏反應的功能;但當我們身體不夠健康或免疫失衡,容易受外在環境過敏原的影響,引發免疫失衡的現象。因此,透過適度攝取益生菌產品如:LP33菌、雷特氏B菌,能夠補充腸道中不足的益生菌,幫助改善免疫失衡的狀況。專家陳立偉也叮嚀,益生菌最好在空腹狀態服用,例如早餐前、兩餐中間亦或睡前等時段較佳,增加益生菌停留在腸胃道作用的時間。除了補充益生菌調整過敏體質,陳立偉並強調,如果過敏症狀嚴重到造成生活困擾,應該尋求醫師協助,檢測自身的主要過敏原與血液中的IgE抗體,才能避免接觸到過敏原,同時,維持居家環境清潔、充足睡眠及每天運動習慣,都是降低過敏症狀發生的不二法門喔!

51歲男子鼻咽癌復發 鼻竇狂流膿水

51歲男子鼻咽癌復發 鼻竇狂流膿水

51歲的林先生有鼻咽癌病史,透過電療後暫時控制住病情,但去年初又發現癌症復發,醫師建議他接受積極治療,但他卻遲遲不肯答應。原來林先生曾聽說不少復發病友接受第二次電療時發生聽力退化、視力模糊、顱底或鼻竇反覆發炎狂流膿水等副作用,讓必須工作肩負家中生計他裹足不前,一直拖到年底才決定到光田醫院接受治療。該院癌症治療團隊採用「鼻竇內視鏡導航下鼻咽部切除術」,不僅安全、精確的一次切除腫瘤,同時還免除了鼻咽癌患者接受二次電療後可能會發生的各種副作用,目前林先生預後良好,持續追蹤都未有復發跡象。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表示,台灣平均每10萬人就有10人可能罹患鼻咽癌,這種癌症好發於40~50歲男性,大部分都是家庭生計的維持者。因為腫瘤位置深層,靠近顱底、血管等重要器官,所以目前的治療主流以放射治療(電療)為主。治療後第一期患者五年存活率有九成左右,第二期也有五成以上,所以早期發現治療後擺脫病魔的機率很高。可惜的是,仍然有1/4的病人可能在日後復發。目前針對復發的病人仍以再次電療為主,但是病人承受第二次電療後,有可能產生一些後遺症,包括聽力損傷、中耳鼻竇發炎、口腔或食道發炎導致吞嚥困難等,少數嚴重者還可能造成顱底骨髓炎甚至壞死。沈炳宏醫師表示門診中常需為鼻咽癌復發患者抽出中耳及鼻竇中不斷蓄積的濃水,這些不適症狀對許多肩負家庭生計的患者來說,影響真的很大。有鑑於此,醫療界也發展出所謂的「救援性手術」,針對電療後效果不佳或不願意再接受電療的鼻咽癌病人,改採用「手術」的方式來切除鼻咽腫瘤。在內視鏡還不發達的過去,手術必須把顏面切開、鑿開上頷骨來切除腫瘤,但這種手術耗時、出血量和風險較高,最重要的是,術後病患臉部腫痛麻木,生活品質仍然受到影響。但現在透過技術成熟的「鼻竇內視鏡導航手術」來治療,不僅外觀無傷口、出血量少、復原快,癌症的局部控制率比起傳統手術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未來也可望成為鼻咽癌復發患者施行「救援性手術」、對抗癌症並保有良好生活品質的絕佳新選擇。

冰品全盛時節,能安全的飲用嗎?

冰品全盛時節,能安全的飲用嗎?

炎炎夏日是冰品全盛時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食用飲冰品衛生安全及品質,入夏以來即展開年度飲冰品抽驗。不符規定,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3條規定,處分新臺幣3~15萬元罰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或是製程有無衛生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桿菌群過多,雖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直接致病,卻足以顯示該產品衛生狀態不良。衛生指標菌如超過標準,即表示在製作過程當中的衛生狀況、食材、器具、包裝過程可能遭受污染,或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所造成,至於常溫保存更是微生物繁殖的最佳環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進入人體後,在9~15小時內可從尿中排出,過量食入苯甲酸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也會對肝腎產生影響;己二烯酸食入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及水,屬於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但亦不可隨意添加於食物中或過量使用,依現行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規定,同一食品使用範圍規定混合使用防腐劑時,每一種防腐劑之使用量除以其用量標準所得之數值(即使用量/用量標準)總和不得大於1。環己基磺醯胺酸鹽(Cyclamate)為人工甘味劑,又稱甜精,是代糖的一種,甜度為蔗糖的30-40倍左右,常與糖精以10比1混合使用,長期食用可能有致癌危險,故不宜過量食用,依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此類人工甘味劑可使用於蜜餞、瓜子、碳酸飲料及代糖錠劑,如使用於特殊營養食品時,則必須事先獲得中央主關機關之核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業者需落實衛生自主管理,為保護消費者,抽驗結果除適時發布新聞外,並公布於衛生局網站,歡迎查詢,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1061。以上稽查結果,可上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相關訊息。

社交旺季來臨,夏日口腔美妝正流行

社交旺季來臨,夏日口腔美妝正流行

夏日聚會多,活動多,露臉的機會也多,為增加個人魅力,很多人天天幫臉做抗老,但你知道目前職場正流行「口腔美妝」嗎?日本慶應大學社會學研究科曾指出微笑可以為你提升百分之九十的好感度。然而說話時露出一排黑黑黃黃的牙齒,或是因缺牙而顯現出不自在的微笑,可能會影響個人的社交觀感,這時口腔美妝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中華民國贗復牙科學會專科醫師、目前也是台北敦南麗緻牙醫診所主治醫師的鄭冬慧指出,美麗的基礎在健康,當牙齦呈現健康的粉紅色、牙齒沒有缺牙而排列整齊、齒色潔白有光澤、口腔沒有異味,即展現了理想的牙齒狀況。口腔美妝當然可以為有社交需求的現代人打造放電效果的微笑,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在當牙齒尚未造成嚴重口腔問題時,以微整型的概念幫牙齒恢復健康,而且變得漂亮。最常見且在短時間即可有效果的療程,有牙齒美白、全瓷假牙及美白貼片。坊間有許多標榜短短幾小時即可達到牙齒美白效果的美白牙貼或是美白牙膏,牙醫師通常持保留態度。鄭冬慧醫師解釋,牙齒美白的關鍵在於了解牙齒變色的成因、並選用適當且安全的方法。而藥劑的活性成份濃度的高低,以及美白過程中專業的操作,皆會影響結果是否理想。有效的活性成份是內含10%~22%的過氧化氫,但大部分市售的成份僅6%,不但濃度不夠,使用不當還易刺激牙齦等軟組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先經過口腔健檢評估,並由醫師操作的「冷光美白」是較安全的選擇,而且可以在一小時內就提升二至四個齒色亮白色階。若想以漸進的方式達到美白效果,也可以考慮在診所取模做個人化牙托,再經由醫師指示在家中配戴的『居家美白』,也可以在14天至一個月內提升牙齒亮白程度。鄭醫師強調,牙齒變色的原因很多,不是所有人的牙齒都適合進行美白,經由醫師診斷後再進行較佳。如果你是屬於先天齒色灰暗,或因後天四環黴素影響造成牙齒顏色黑黃,全瓷冠及美白貼片可協助改造成一口美麗無暇的新牙。當然在進行這種療程前,得先對「瓷牙」的材質有些基本認識。目前市面上所用的假牙材質非常多,有硬度及色澤和自然牙琺瑯質相近的全瓷塊、有含黃金比例不等的貴金屬燒瓷,也有含鎳、鉻等成份合成的賤金屬燒瓷。鄭醫師舉例,曾經有位患者因為裝了鎳鉻成份合成的金屬燒「瓷」導致牙齦過敏、紅腫並變黑。所以在個人體質並兼顧美觀的評估下,不妨參考醫師建議,根據口中牙齒的現況來選用牙材。理想的前牙贗復物應兼具美觀及功能性。外型、色澤及咬合的調整均是裝上新假牙時相當重要的步驟,新假牙是否與原有齒列協調、咀嚼功能是否有干擾等等,都要來回調整數次,通常不會一次到位。鄭醫師說,坊間有快速美齒的宣傳,基本上那僅是少數個案,速成的效果總是有些隱憂。若消費者想要做到心目中想要的效果,在時間上最好撥出三個星期至二個月的時間,來配合假牙的療程,若做好之後又注重口腔清潔,新假牙不但可以使用很久,更可以漂亮很久。

腎臟保健做不好會有哪些狀況?

腎臟保健做不好會有哪些狀況?

您知道腎臟的形式嗎?腎臟對人體的功能有哪些?腎臟保健做不好會有哪些狀況?讓我們介紹給您瞭解。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宋英豪醫師解釋每個人都有兩個腎臟。它們是豆形,大小約一個拳頭。位於在左右兩側的脊柱,略低於肋骨。腎臟的主要工作是過濾多餘的水分和廢物並由尿液排出體外,並助於控制血壓和荷爾蒙,使身體保持健康。宋英豪說明兩個主要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是糖尿病和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壓損害腎臟血管,通常這種損害緩慢發生,許多腎臟疾病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造成的損害才明顯可見。其他危險因素是心血管(心)疾病和家族病史的腎功能衰竭。其它腎臟疾病原因包括:腎盂腎炎、腎小球腎炎、小便困難(例如:前列腺肥大、腎結石) 等。 所以如果是60歲以上或有任何上述風險因素,就應該檢測腎臟疾病。宋英豪解釋,大多數民眾可能沒有任何嚴重的症狀,直至腎臟疾病是後期。但是,如果有以下這些症狀:疲勞、尿量少、腫腿、浮腫的眼睛(特別是在早上)、胃口不好、更頻繁地小便(尤其是晚上)等,建議可以詢問專業醫生,以確保腎臟健康。延伸閱讀「測試測試腎臟疾病三方法」: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044

掌握「心」動向 降低心臟病發生率

掌握「心」動向 降低心臟病發生率

文/臺北縣立醫院放射科主任  畢家俊醫師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僅次於癌症的第2位死因,發生心肌梗塞的病人,將近30%的人之前沒有胸悶不適過。發生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的病人,有 1/4的病人在到達醫院前即已經死亡。以往冠狀動脈疾病需採侵入性心導管檢查,耗費超過兩個小時,但以高階電腦斷層掃描儀進行血管成像,可做出精確而立體的血管攝影影像,與傳統侵入性的血管攝影檢查相比,可說是更為快速且安全。對於懷疑動脈瘤、主動脈剝離、血管狹窄、動靜脈栓塞等等問題,提供方便又確實的診斷。受檢者只需作短暫的屏息呼吸,便可得到心臟及冠狀血管的影像,評估冠狀動脈的管壁、管腔,以及心房與心室的狀況。冠狀動脈管壁內的鈣化與非鈣化點均顯而易見。藉著靜脈顯影劑,可得描繪出冠狀動脈的管腔,從而可評估其狹窄的情況。掃描時間僅需數秒鐘,比心跳速度還快且不需麻醉,可稱為救心利器。而且不但能發現冠狀動脈硬化程度,也可提前預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機率及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台北縣立院高階電腦斷層掃描儀提供了快速的掃描時間(9.6公分/秒),同時保持優異的解析度(0.33mm),精細且無螺旋假影的診斷影像,有助於微小構造或病變的判定。再加上每轉一圈只需要0.33秒,如此的高轉速對於心臟的檢查更是一大利器,降低心臟運動假影,讓心臟血管的影像清晰呈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