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學習和低潮共處 抱持希望活出愛

學習和低潮共處 抱持希望活出愛

針對近來攜子自殺、職場壓力等相關事件報導頻傳,臺北市大家長郝市長龍斌與前樞機主教單國璽特別在最近錄製宣導短片,向所有民眾呼籲:「向前走,活出愛。」讓民眾抱持希望,互相關懷。最近媒體報導的一些不幸自殺事件,也促使民眾對自身在生活與身心的壓力影響越來越重視。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在98年度所關懷的自殺行為個案中,有6.3%的民眾是因生理疾病而採取自殺行為,隨著年齡增加,65歲以上受到生理疾病因素影響的比例則增加到36%。廣為國人知曉的抗癌鬥士「前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慷慨答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邀請來拍攝宣導短片,希望透過他以83歲之身面對癌症時的豁達態度,正向鼓舞所有為疾病或其他困擾所苦的民眾,即使生命遭遇嚴峻考驗,仍值得我們珍惜熱愛;藉由「學習和低潮共處」的態度繼續在生命中「向前走」,並且「活出愛」。針對近來在大陸傳出的連續跳樓事件,自殺防治中心進一步說明,依據過去訪視的經驗,甫入社會的年輕族群的壓力來源包括感情因素、人際衝突,及家人相處困擾等。同時,現代年輕人接受媒體訊息的能力強,因此也容易受到一連串事件趨勢的暗示與誘導。如同在香港的研究報告顯示,媒體報導知名影星張國榮自殺身亡一個月後,同年齡男性使用跳樓自殺的人數激增為2.5倍,由此顯示出媒體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力。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再度呼籲媒體在相關事件報導時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指引原則,共同為一時遭逢挫折的民眾提供正向的資源及解決之道,賦予陷入低潮的人希望,鼓勵大家珍愛生命。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錯誤觀念!女性私密處須經常殺菌消毒?

錯誤觀念!女性私密處須經常殺菌消毒?

台灣婦女健康權益促進會的問卷調查顯示台灣地區婦女疾病求診的原因中約77.5%是為了陰道異常分泌和陰道搔癢。 許多的女性朋友有一種錯誤的觀念,那就是以為陰道必須經常「殺菌」、「消毒」。皮膚科專家林立荃醫師表示,陰道和身體的任何一種分泌器官一樣,都會有自淨的能力。陰道的正常酸鹼值是pH 3.8~4.5,是屬弱酸性的。陰道內是菌叢生態平衡的環境;菌叢生態中65~80%是乳酸桿菌益菌。乳酸桿菌可分解陰道內的肝醣,變成乳酸,使陰道保持弱酸環境。在酸性的環境下,可以抑制某些喜歡處在偏鹼性環境中的細菌或黴菌過度繁殖現象,進而維持陰部肌膚天然的健康。林立荃說明,當乳酸與組織中的水分,經乳酸桿菌的作用,會產生微量的二氧化氫,能殺死外來的細菌、黴菌等壞菌,以及消除這些病源感染所產生的腥臭味,這就是身體的自淨功能。當陰道天然的弱酸pH值環境遭受破壞,就容易造成 感染。會導致陰部肌膚pH升高變成偏鹼的狀態,如月經週期、使用太鹼性的肥皂或沐浴乳、生活 作息不規律、性行為後的精液殘留、懷孕期間、於公共場所,經常過度泡洗…等。外陰部則是黏膜組織的延伸,正常酸鹼值是pH 5.0,幾乎沒有角質層保護,比其他皮膚來得敏感脆弱。不當的保養,會讓外陰部提早老化、失去彈性及色素暗沉;也比較容易有陰道異常分泌和陰道搔癢。林立荃指出較特別的是,月經週期的排卵期及月經要來之前,分泌物會較多。如果這期間常常穿著連身褲襪或牛仔褲,私密肌膚密不透風,容易發生陰部腺體阻塞,產生腺體或毛囊發炎(長痘子)、膿腫;分泌物也會變成有異臭味。除了穿著的注意以外,建議在此期間,分泌物多時可以在如廁後,用清水沖掉分泌物(不用沖入陰道),不須要特別用肥皂或沐浴乳,然後用毛巾或衛生紙輕輕沾乾即可;如此可以避免分泌物乾掉後引起的搔癢。在正常狀況下,陰道內是完全不用清洗的,陰道中有許多的益菌,陰道本身會有自淨的功能。平時就會有一些少量的淡乳白色分泌物,那是正常陰道自淨所產生的。林立荃提醒女性朋友,在非特殊感染的情況下,常做陰道內沖洗,反而會增加細菌及黴菌感染的機會,也會引起陰道乾澀和性交疼痛。有些人在此期間,為了避免分泌物沾到內褲而每天用小護墊。林立荃建議,小護墊要薄要常換;其實經常用護墊也沒有用清水沖掉分泌物的方法來的經濟實惠,也可避免一些走動較多的人,被護墊磨擦到外陰皮膚疼痛潰爛(臨床上不少見)。 「想了解更多經期的私密處護理」:http://page.misscare.com.tw/focus/2009/08/200808_02.html

吃得飽不如吃得巧 營養師教你健康「享」粽

吃得飽不如吃得巧 營養師教你健康「享」粽

農曆五月五,粽子飄香的季節又來臨了,期待的就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美味粽子。它們大小不一,口味更是五花八門,甜的、鹹的、葷的、素的,打開包裹的粽葉,香味四溢,豐富內餡應有盡有,滿足每個挑剔的味蕾,一不注意可能就吃過量了。由於飲食文化差異,應景節慶食物多半富含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在健康意識抬頭的當今「吃得飽不如吃得巧」!尤其近年來國人肥胖比率逐年增加,加上響應延緩地球暖化,多國國家政府與民間紛紛提倡「蔬食減碳救地球」,若能在食材多使用蔬素食、少點肉,不僅可保護環境,更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達到兩全其美之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改良了傳統台式肉粽,研發出低卡、低脂、低膽固醇的養生野米雞肉粽,主要在配方上做了調整,將長糯米搭配野米,內餡採用雞腿肉、干貝,加上香菇、杏鮑菇、栗子、白果、蓮子與綠豆仁等蔬素食,健康加倍、營養更是一百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說,和一般粽子相較之下,養生野米雞肉粽使用低脂去皮雞腿肉取代傳統五花肉,並加入大量蕈菇類。蕈菇類(香菇和杏鮑菇)風味清香鮮美,含豐富多醣體提升免疫,增加膳食纖維。白果(銀杏)口感香甜、滋補。綠豆仁口感綿密易塑型,搓成圓球狀代替鹹蛋黃,降低膽固醇的食用量。野米又名菰米,外觀是一般白米的兩倍長,主要產地在北美及加拿大,未煮熟時表皮呈黑色,煮熟後成咖啡色帶海藻香;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B1、B2和豐富膳食纖維,營養價值高,有「穀物中的魚子醬」之稱!添加在長糯米中,不但可提高整體纖維含量,也能增加粽子嚼感,若是購買不易,可以紫米或燕麥取代。洪若樸提醒,為顧及健康、營養、美味,不妨將傳統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的粽子稍加巧思融入新蔬素食健康飲食觀,帶入日常生活中,也能在端節節慶健康「享」粽吃得無負擔。延伸閱讀「如何吃到健康粽」: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689

45歲男子1年內罹患三次「口腔癌」

45歲男子1年內罹患三次「口腔癌」

吸菸 吃檳榔、喝酒 得口腔癌是一般人的123倍 長期吸菸嚼檳榔的民眾要注意了,口腔、喉嚨潰瘍疼痛或出現腫塊,可能是罹患口腔癌前兆,應儘速就醫。署立彰化醫院耳鼻喉科最近收治一個特殊案例,一年內口腔出現三個不同部位的口腔癌,原因可能是長期吸菸及嚼檳榔引起,所幸及時以放射治療及切除手術治療,目前只需以門診追蹤就可以了。耳鼻喉科許嘉方主任說,彰化縣一名45歲患者有吸菸、嚼檳榔的習慣長達十幾年,去年(98)二月份因為左側喉嚨疼痛,超過兩個月的時間,由家屬陪同到醫院門診,經過詳細檢查意外發現左側扁桃腺有一處潰瘍腫瘤所引發的疼痛,以切片檢查證實為口腔癌,安排患者立刻接受放射治療,2個月後完成腫瘤治療。但是,去年(98)九月份,患者又因為右側喉嚨疼痛一個月回門診,醫師檢查發現右側扁桃腺潰瘍傷口一直沒有癒合,切片檢查再次證實為口腔癌,再次接受放射治療。今年二月患者又因舌頭疼痛回醫院就診,醫師檢查發現右側舌根部又有一潰瘍腫塊,第三次切片檢查再次證實又是口腔癌。這次患者接受手術切除腫瘤並同時進行皮瓣移植手術重建口腔,術後至今復原狀況良好,但仍須定期追蹤檢查。醫師及患者均提醒民眾,不要輕忽口腔潰瘍、疼痛潛藏的危險性。許嘉方主任指出,患者一年發現三個不同部位口腔癌相當少見,其原因在於多年吸菸、嚼食檳榔的習慣所導致,而且患者在第一次口腔癌到第三次口腔癌發現之後,仍然持續抽煙,醫師詢問患者時,都騙說己經戒菸了,在第三次証實又是口腔癌後,才坦承根本沒戒菸。許嘉方醫師說,罹患口腔癌的患者,百分之九十以上有吸菸、嚼食檳榔、喝酒的習慣,根據研究報告吸菸、吃檳榔、喝酒的人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一百二十三倍。目前台灣對於口腔癌的治療及研究都是國際一流的醫療水準,早期口腔癌接受治療甚至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治癒率。許嘉方呼籲,早期口腔癌是有跡可尋的,民眾如果有口腔、喉嚨潰瘍疼痛或出現腫塊超過兩週以上未痊癒,就可能是罹患口腔癌前兆,有必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也從今年起提供多項免費癌症篩檢,其中增加了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民眾,每2年1次的免費口腔黏膜檢查,希望民眾多加利用,關心口腔的健康。

植牙後仍需保持口腔衛生 牙周病恐縮短使用時間

植牙後仍需保持口腔衛生 牙周病恐縮短使用時間

民以食為天,但如果牙齒搖搖欲墜,想吃美食可就難了,因此植牙手術的問世,確實造福了許多想擁有「第三副牙齒」的人,但許多民眾都以為植牙之後就不怕蛀牙,因此忽略了定期口腔清潔的重要性,不過,你知道嗎,口腔衛生條件若不好,牙周病菌可能會再侵犯植體,造成植體周圍發炎,影響植牙後口腔的康復,原本預計可用幾十年的人工植體,可能因為牙周病而縮短了使用時間,牙醫師盧家正提醒,植牙後務必要注意口腔保健,尤其一發現疑似牙周病的徵兆,如刷牙出血、牙齦浮腫、口臭等現象,最好馬上就醫治療,以免影響植體功能。植牙的便利性也讓許多缺牙的年輕人躍躍欲試,歌藝驚人的明星蕭敬騰,最近也被媒體報導動了植牙手術,許多民眾都對年紀輕輕就需要植牙而感到驚訝,盧家正醫師表示,年滿廿歲以後牙床生長已呈現穩定狀態,此時就能施行植牙手術。而且拔牙或掉牙後,若放任缺牙不補,相對位置的齒槽骨骨質將快速流失,同時也會發生如鄰近的牙齒傾斜,對咬的牙齒增長、缺牙的牙齒牙齦萎縮等複雜的問題,增加日後植牙的難度,因此不論年紀,最好在拔掉舊牙齒之前就先請醫師評估植牙手術的可能性,對未來的數十年的咀嚼功能將有正面的幫助。盧家正醫師解釋,植牙手術的原理,主要是以鈦合金製成的人工植體,來取代原本的牙根,必須透過專業醫師的技術及經驗,精準的將植體植入無牙區域的骨頭內,給予足夠的骨質整合時間後,再於植體上製作假牙冠,整顆牙齒看起來幾近真牙,美觀及實用度上,都比傳統的牙橋好得多。若以蓋房子做比喻,植入植體的過程就是打地基,若能確保骨質條件,手術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若發現是因為缺牙或其他因素導致骨質流失,此時就必須先以骨粉來填補齒槽骨中的凹洞,等3到6個月骨質整合之後,經專業醫師的評估才能接著進行植牙手術。除了缺牙以外,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與其使用之藥物也可能影響植體的骨整合,盧醫師建議,有相關情況的患者,必須在植牙手術前將病情與使用藥物告知醫師,才能降低植牙後手術失敗的風險,由於植牙手術發展至今,技術與植牙材質都已相當精細,補骨的技術其實是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盧家正醫師強調,民眾應在手術前諮詢專業且經驗豐富的植牙醫師,並確認醫師使用的是衛生署許可認證的人工植體與補骨材料,植牙後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成果。由於牙齒會影響臉部表情,也是與人對談及美觀上的視覺焦點,而牙齒的健康狀態更可視為個人生活品質和品味的衡量指標,因此盧家正醫師建議,牙齒有問題千萬不可拖延就醫,否則容易讓小毛病變成大問題,未來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與金錢來治療。另外盧醫師也提醒,特殊病史者如牙周病或骨鬆患者,在植牙後如有高燒、流血不止、疼痛超過72小時等狀況,應儘速回診,術後別忘多補充水分與營養,充分休息與注意口腔保健,如此這副得來不易的「第三副牙齒」才能使用一輩子!

胸悶心絞痛 手術「不停跳」新選擇

胸悶心絞痛 手術「不停跳」新選擇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於昨日舉行「內外一心 成功救心,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記者會。陳文鍾院長表示,為減輕民眾舟車勞頓、四處奔波之苦,醫院提供24小時急性心肌梗塞之緊急心導管治療,每年造福近百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方舉例患者67歲的林先生是一名退休公務員,本身患有糖尿病與高血壓,多年來以藥物控制。在去年因為運動後胸口有悶痛現象,經新竹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診斷為心絞痛,並以心導管檢查,發現是冠狀動脈的左前降支阻塞,在放置冠狀動脈支架後,心絞痛獲得改善。然而今年農曆年後,林先生再度有心絞痛的症狀,於是再度入院接受心導管檢查,發現去年放置於左前降支的支架已經阻塞,而且左主幹也有超過50%的狹窄,由於已不再適合放置支架,遂轉至心臟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外科王植賢醫師以內乳動脈接通左前降支冠狀動脈,並以大腿上之大隱靜脈接通左迴旋支冠狀動脈,術後三天林先生即下床活動,兩周後順利出院,不再有胸悶現象。王植賢醫師指出,心絞痛目前仍是以藥物控制與心導管治療為第一線,然而若是狹窄的冠狀動脈包含左主幹支動脈,或是三條冠狀動脈血管均有阻塞,或是冠狀動脈病灶處太細或太硬,以至心導管無法進行時,便須以外科手術方式處理。林先生所接受的「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有別於傳統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之處,在於手術過程中不使用體外循環機,而是讓心臟在不間斷的跳動下完成血管的吻合,儘管手術技巧難度較高,但是因為沒有使用體外循環及心臟麻痺液,因此手術併發症(如中風、出血、心律不整等)的發生機率較傳統開心手術低。王植賢醫師也進一步說明,並非所有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均可以「不停跳」方式進行,若心臟太大或是心臟收縮功能太差,手術難度便會增加,此時以傳統體外循環方式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仍是較安全的選擇。陳文鍾院長表示,除了先進的設備之外,擁有技術純熟的整合性醫療團隊,更是醫療成功與否的關鍵。新竹醫院一直不斷在充實醫療儀器及設備,該院的第二心導管室預計於今年10月啟用,除了擁有先進的心導管室外,加上年底前會再增加3名心臟專科醫師,屆時即會有13位陣容堅強的心血管醫療團隊,完整的醫療團隊,相信可以為新竹地區病患提供全方位的心血管照護。

你的腦中也有不定時的血管炸彈嗎?婦人腦動脈瘤爆裂 滿腦充血險送命

你的腦中也有不定時的血管炸彈嗎?婦人腦動脈瘤爆裂 滿腦充血險送命

你的腦中也有不定時的血管炸彈嗎?58歲的徐姓婦人突然出現劇烈的頭暈、頭痛,緊急送往光田綜合醫院後,才發現婦人腦中竟然長期潛藏著一顆動脈瘤,當天突然爆裂後造成顱內大量出血,整個蜘蛛膜下腔竟完全被血液充滿,命在旦夕,所幸經醫院醫療團隊緊急救治,並透過微導管手術施以治療、將動脈瘤用白金線填補起來後,患者才撿回一命,幸運的沒留下任何後遺症。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診斷科何子龍主任表示,徐姓婦人從事家庭代工的相關工作,平時健康狀況還不錯,只是有點高血壓的毛病。上個月28號突然頭痛昏迷,醫院緊急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掃瞄,赫然發現患者整個蜘蛛膜下腔皆被血液灌滿,進一步以腦部血管攝影檢查後,終於在徐婦右腦內頸動脈發現一個僅3mm大小的動脈血管瘤,而大量出血就肇因於這殺傷力極強的小小不定時炸彈。醫療團隊緊急先為患者控制血壓,給予鎮靜劑,同時預防出血時血管收縮造成腦部缺氧的二度傷害,待病人狀況穩定時,再透過「腦動脈瘤栓塞術」將這枚不定時炸彈根除。主任表示,一般治療腦內動脈瘤通常是透過外科進行顱內手術,但必須開腦,手術風險相對較高,但現在可透過最新的數位雙面平板血管攝影機結合「介入性微創血管內導管」來治療,這項手術仰賴該儀器精密的影像科技,它的數位雙面偵測板能完整呈現全身血管之正、側面影像,有了清晰的影像做後盾,就能安全的將微導管由鼠蹊處深入顱內動脈瘤的病灶,透過導管在動脈瘤內塞入三條微細又柔軟的白金線圈,將瘤密實的填滿、封死,避免再度破裂。而動脈瘤頸部(與血管接口處)則事先以血管支架蓋住,預防線圈掉出來,往後就不用再擔心動脈瘤復發。患者術後僅會留下鼠蹊處的導管小傷口,復原自然比開腦手術更快。何子龍主任指出,腦部動脈瘤的高危險群包括高血壓或有先天血管異常(血管形狀異常)的民眾,台灣每年約有800多人因腦血管動脈瘤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但可怕的是,腦部動脈瘤在破裂前完全沒有徵兆,也不會有任何不適症狀,因此大部分民眾都是在這枚腦內炸彈爆發後才發現它的存在。第一次爆發出血死亡率約20%,但若第二次出血,死亡率就高達五成以上,所以根除動脈瘤才能永絕後患。主任表示,民眾可透過腦部斷層掃瞄、數位血管攝影等檢查,趕在發病前早期發現動脈瘤,醫師也建議高血壓民眾要做好血壓的控制,透過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來預防疾病的發生。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684

注意!北市本土麻疹首例 成年男性無出國史

注意!北市本土麻疹首例 成年男性無出國史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昨日接獲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麻疹研判陽性資料,確認臺北市今年出現首例本土性麻疹個案,患者為一名住在松山區的33歲男性,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結膜炎及出疹等症狀,兩度就醫都診斷為感冒,第三次才被醫院通報。由於麻疹具高度傳染力,衛生局經疫調發現患者並無出國史,目前掌握接觸者名單,並進行健康狀況追蹤之監測作業,以避免疫情擴散。患者自5月28日起出現發燒、疲倦及頭痛等症狀,6月1日開始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噁心、嘔吐、結膜炎及身上出疹等症狀,曽分別前往住家附近診所及醫院就醫。但因症狀未改善, 6月3日才由另一家醫院診斷疑似麻疹通報,並轉醫學中心隔離治療,目前已恢復健康出院。衛生局指出,目前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大陸、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鄰近國家,均發生麻疹流行疫情;雖然我國麻疹疫苗接種率已達95%以上,但因其高傳染力,以及國際經貿交流因素,麻疹病毒極易對未達接種年齡之嬰幼兒、未按時接種疫苗幼童以及以前未曾接種過之成年人造成威脅。由於麻疹的傳染力很強,未進行疫苗接種之接觸者99%以上均會受到感染,接種疫苗則是預防麻疹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現行接種時程為出生後12個月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國小一年級時再追加一劑。衛生局特別呼籲家長,對於家中12個月以上幼兒尚未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者,應儘速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12區院外門診部或合約院所接種,以保障幼童健康。麻疹好發在冬末及春季,主要經由空氣、飛沫以及病人分泌物傳播的高傳染性疾病,發病時有類似感冒的病徵,例如發高燒,流鼻水、咳嗽、眼晴結膜炎,在發燒約3-4天後,口腔頰內出現中心發白的小紅斑(科氏斑), 約 1-2天後,於耳後開始出現疹子,再擴至臉部,3-4天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約5-10%的病患會因細菌或病毒重複感染而產生併發症,例如中耳炎、肺炎與腦炎。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有「出疹」、且「發燒超過38℃」、同時具有「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畏光、流淚水或眼睛發紅)三種症狀之一」等症狀,務必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就醫途中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衛生局提醒若要帶家中6個月以上1歲以下幼兒至麻疹流行區時,應先接種公費麻疹疫苗(MV),等幼兒1歲以後再補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接種公費麻疹疫苗家長需準備身份證明、嬰兒手冊等相關文件,至12區健康服務中心開立證明書,再至市立聯合醫院仁愛、中興、陽明、婦幼、忠孝、和平等院區以及臺大、馬偕醫院辦理接種。民眾若有任何疑義,請撥打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

攝護腺癌手術後,勃起功能障礙該如何復健?

攝護腺癌手術後,勃起功能障礙該如何復健?

文/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 莊豐賓,指導:查岱龍甲先生50歲,因為健康檢查發現PSA(攝護腺專一性抗原)數值異常經切片檢查確認為攝護腺癌。並且進一步接受攝護腺根除手術及骨盆腔淋巴結切除。術中同時進行雙側神經保留。術後復原狀況良好,尿失禁的情況很短的時間就改善了。但是勃起功能卻從術前的堅挺自信變成術後的不舉與失望。經過一、二個月害怕從此僅剩存排尿功能的恐懼,甲先生開始進行陰莖的復健計劃。依照計劃規律地進行復健,不到二個月,在洗澡時便可有陰莖主動膨脹的反應。三個月後便可在口服壯陽藥的輔助下成功地和妻子完成親密的性生活。不到半年有時可在沒有藥物輔助下達陣。甲先生從此又回到往日樂觀開朗的個性,同時積極地輔導新的病友。與其分享他的親身經歷,讓新的病友不畏懼接受完整的醫療處置,勇敢的戰勝攝護腺癌。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隨著診斷工具的進步,許多人在早期時便被診斷出攝護腺癌而可及時接受攝護腺全切除術。但是性功能障礙和尿失禁常在攝護腺全切除術後伴隨而來。九成病患的尿失禁可以在術後一年獲得重大改善。雖然部分患者(6-86%)在攝護腺全切除術後18個月至2年左右可以恢復至術前的勃起功能,但是有許多患者卻持續有勃起功能障礙而嚴重影響病患生活的品質。攝護腺全切除術後合併性功能障礙引起原因,目前認為可能是因為神經、血管的損傷而造成進入陰莖海綿體平滑肌的血液減少引起缺氧進而形成陰莖海綿體平滑肌纖維化,最後引起性功能障礙。自1997年開始有人針對攝護腺全切除術後性功能障礙提出陰莖復健計劃,在手術後病患狀況恢復穩定時便給予定期陰莖注射血管擴張劑,結果發現有注射的病患恢復勃起功能的程度較好。近年來有許多的臨床報告顯示手術後早期給予口服壯陽藥進行定期的規律性復健計劃,可較未接受者更容易早期恢復較佳的勃起功能。當然病患在接受此項復健計劃前需詳細評估,病患若需服用硝化甘油類藥物者為絕對禁忌不適合口服壯陽藥來進行復健計劃。其他的方式例如真空吸引器,尿道投予血管擴張劑等皆曾被報告可用來進行勃起功能的復健計劃。然而標準的復健計劃如頻率、時間長短、開始時間等等目前尚未有確定的規範。早期陰莖勃起功能復健對於因為攝護腺癌接受攝護腺全切除術後合併引起勃起功能障礙目前已經被多數臨床報告證實在協助勃起功能恢復上有正面的效果。但是標準的復健計劃仍需要大規模的臨床報告來予以驗證。目前臨床實務上會於病患術後,依復原狀況進行個別的評估及復健計劃的諮詢。在無禁忌症狀下,依病患手術神經保留狀況區分使用的藥物。若是無神經保留者則陰莖海綿體注射為主。在固定的頻率下一計劃進行復健計劃。復健二個月大部分的病患性功能評量分數可比復健前增加4倍(約為術前評量分數的一半以上),陰莖勃起的硬度比復健前增加5倍(約術前的2/3硬度)。在進行復健三個月後會依病友個別的復原情況予以輔助治療(如加上真空吸引器,或海綿體注射),而希望達到更高的性生活成功率。陰莖復健計劃從開始的成果不一,到目前有更多的文章支持它的效果。成功的復健仍須依靠病友本身的瞭解及配合才可能達成較佳的效果,但相信陰莖復健計劃對因為進行骨盆腔相關手術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礙在性功能改善預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粽香慶端午 一同樂觀迎向癌症挑戰

粽香慶端午 一同樂觀迎向癌症挑戰

再過10天就要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當大家正在品嚐各式風味的粽子或是與家人討論如何歡度佳節的同時,有一群人正在醫院病房裡,無法返家過節,努力地與癌症病魔對抗。為了給予正在與癌對抗的癌友更多支持的力量,癌症希望協會長期至病房探訪癌友,並送上加油與打氣聲,希望透過實際的鼓勵,讓癌友們知道,抗癌路上他們並不孤單!為了讓癌友在病房裡也能享受端午節的應景氣氛,一直致力於社會公益的奇真美食在今年一起加入了希望關懷的行列,在國家金牌御廚水蛙師張和錦先生的發起下,與他們的行政主廚顏永裕先生及其團隊精心研製了3種不同口味的養生粽,無論是黑糖、櫻花蝦、鳗魚等,都是希望透過各種不同味覺的刺激,除了希望讓癌友更有食慾,增加營養外,也希望用實際的關心與鼓勵,幫病友們加油打氣,希望讓他們能正向樂觀的面對生命的挑戰,開心地歡度佳節!由癌症希望協會靳秀麗理事與水蛙師、藝人于台煙所組成的希望關懷團,帶著充滿愛與關懷的粽子到台大醫院的腫瘤病房探訪癌症病友與家屬,他們所到之處,受到癌友接連的感謝,不僅驚呼、歡笑聲不斷,空氣中也飄散著令人感到溫暖又熟悉的粽香,溫暖著每個病友的心。此行當中不僅有許多于台煙的歌迷現場點唱歌曲以外,更不乏有許多水蛙師的忠實粉絲,熱情歡迎水蛙師的到來,讓現場氣氛相當熱鬧,一旁的協會理事靳秀麗表示:「今天相當開心及榮幸能跟水蛙師本人一起至病房關懷病友,也讓她見識到水蛙師超人氣的明星魅力,果然不同凡響!」本身也是癌症病友家屬的于台煙說:「關懷癌友常常都是獲得的比付出的更多,抗癌的過程艱辛,但是只要堅持不放棄,一定能有機會看到生命的希望」。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靳秀麗表示:「為了讓癌症家庭能熬過最困難的治療階段,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希望協會每年定期會到醫院探訪正在與癌奮戰的病友與家屬;這條路不好走,需要更多企業、藝人等加入陪伴的行列,一同投入愛心與關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如果有人需要幫助,請告訴他們希望在這裡;如果您能提供幫助,他們的希望就是您」。癌症希望協會電話(02)3322-628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