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重建人生第一步 收容人戒菸成功!

重建人生第一步 收容人戒菸成功!

繼2010年法務部、衛生署聯手首度鼓勵收容人參加戒菸就贏比賽後,法務部矯正署從未停止鼓勵收容人戒菸的腳步,並把願意戒菸的收容人集中管理、設置無菸工廠,維護健康人權,積極建構無菸害汙染的環境。2012年曾勇夫部長再度特別登高一呼,以人手一份戒菸資料,鼓勵收容人參加「健康無價 戒菸就贏」比賽,促成1,347組收容人報名參加,也讓每組參賽收容人都收到參賽證明及印有義工林依晨、許豪恩的紀念品。接受戒菸公開檢測的準得獎收容人中,來自台東泰源技能訓練所的徐同學幸運獲得「全國成功戒菸貳獎六萬元」,由其尊敬的衛生署楊志良前署長頒發獎勵,以彌補無法出席全國性頒獎典禮。由高雄榮民總醫院薛光傑醫師為所有的準得獎收容人進行一氧化碳及尿液公開檢測,確認是否成功戒菸,通過檢測後,隨即接受法務部曾勇夫部長還有曾是老菸槍的董氏基金會老中青義工孫越、陳淑麗、李㼈的鼓勵,與獲頒「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基金會」捐助之獎金。法務部部長曾勇夫表示,根據法務部2009年調查發現,收容人進入矯正機關前的吸菸率超過九成,經過幾年的鼓勵與推動,目前吸菸率已降至八成,持續鼓勵與協助收容人戒菸,仍是法務部與各矯正機關積極努力的方向。曾勇夫指出,為了推動菸害防制,雖然各矯正機關工作變多也較辛苦,但有好幾位收容人家屬分別打電話到董氏基金會表達謝意,令人感到欣慰,我們也會持續做對大家都好且該做的事!法務部矯正署署長吳憲璋表示,法務部於2010年頒訂「矯正機關菸害防制實施計畫」,首度於矯正機關辦理戒菸服務,目的在於提倡健康無價!在矯正機關中,我們透過集中管理與提供戒菸服務,逐步建構無菸害汙染的環境,主要目的就是在於照顧收容人的健康,讓家人能夠安心。也謝謝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基金會贊助獎金,讓成功戒菸的收容人有特別的獎勵。成功戒菸不僅贏得健康,更代表著人生有無限可能,只要願意立下決定、採取行動,遠離菸品就是遠離毒品的開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指出,台灣成人吸菸率近幾年確實已呈現下降,但跟歐美及臨近國家相比卻顯得緩慢,調查顯示,台灣有六成的癮君子內心想戒菸。這次參加「2012戒菸就贏比賽」的同學,你們已經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而成功戒菸的同學,除了不用花買菸錢、省下荷包外,恭喜你們已經開始儲蓄健康資本,也希望你們能夠持續下去,累積自己與家人的人生財富!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為了營造「戒菸嘉年華會」的社會氣氛、鼓勵吸菸者勇於採取戒菸行動,董氏基金會從2002年至今已辦理六屆比賽。而今年「2012戒菸就贏比賽」共有31,067名癮君子報名戒菸,其中更有1,347組收容人,在法務部及全國矯正機關努力宣傳下,一同決志戒菸。而這次除抽出七組「法務部特別獎」外,更有一組收容人參賽者幸運獲得「全國成功戒菸貳獎」的獎項。根據過去五屆的資料顯示,參賽者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的戒菸成功率平均,我相信各位同學一定可以為了自己的健康,堅持下去!曾37年菸齡的孫越叔叔以「往事如煙」為題,訴說過去抽菸的歲月,讓自己現在飽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之苦!孫叔叔說「吸菸不能解決空虛」!很多人以減輕壓力把吸菸合理化,但吸菸根本不能改變事實、無法紓解心理的壓力,也不能幫助思考;吸菸不僅逐步蠶食自己的健康,二手菸及三手菸還會傷及他人!孫越呼籲,菸品是藥物濫用的入門藥,先戒菸必有助於未來面對毒品的誘惑。孫叔叔更以「戒菸及早,生命美好」呼籲所有收容人,即時戒菸才是面對壓力、真心改變的開始,為了自己與家人,戒菸吧!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對收容人說,雖然大家曾經犯錯觸法,也確實傷了家人的心,或許家人仍無法接受與原諒,目前選擇不願意與你們聯繫或探訪,但不代表大家就要選擇自暴自棄、一錯再錯!楊志良進一步以「天助自助者」勉勵戒菸成功的收容人!他說,在一個大部分人都吸菸的環境下,你們比別人願意改變、更有勇氣,做出保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決定!楊志良對還在吸菸的收容人喊話:「戒菸是讓家人看到自己真心改變的開始」! 上一屆「2010戒菸就贏比賽」成功戒菸的李㼈,以成功戒菸的學長身分表示自己與各位同學沒有什麼不一樣,都是個性剛直的性情中人,坦誠年少曾遊走法律邊緣,也曾讓家人頭痛不已,只是他幸運的在法律防線的最後一刻緊急剎車,因此沒鑄下大錯。李㼈鼓勵所有收容人與其懊悔的過每一天,不如用戒菸證明自己的意志及對家人的愛!李㼈說自己就是「用戒菸讓家人看到自己對家人的愛」的例子! 曾經一天3包菸、歷經四年的努力才成功戒菸的陳淑麗,最了解癮君子戒菸過程的辛苦。陳淑麗鼓勵已經一兩個月不吸菸的戒菸收容人,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不要讓外在的因素害自己再陷菸癮綑綁,才能成為無菸一身輕的自由人!2012年的戒菸就贏比賽,由「台塑關係企業暨王詹樣基金會」捐助「法務部收容人戒菸成功特別獎」,有首獎兩萬元及貳獎六千元六組。此次戒菸成功的得獎收容人,有人是因為自己的健康、媽媽的遺願、家人的關心或矯正機關的長官與同學的鼓勵等才決志參賽戒菸;而其中來自新竹看守所、因為妨礙公務入刑的羅姓收容人表示,因為所有家人都吸菸,因此過去從來沒有戒菸的打算,但在矯正機關的長官的鼓勵之下,希望自己能成為太太及兒子的好榜樣!現在最想告訴家人:「我真的做到了,你們也可以做到的!」。此外,來自泰源技能訓練所、因家人近來失去聯繫而心情十分低落的徐姓收容人,把戒菸視為重建人生的第一步!4月中旬主動要求報名且開始一口菸都不抽至今,與不吸菸的室友王姓見證人幸運抽到全國戒菸成功貳獎六萬元,成為戒菸收容人中的最佳幸運兒!

饗食天堂食物中毒案頻傳 台中接獲民眾投訴

饗食天堂食物中毒案頻傳 台中接獲民眾投訴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6月7日知名連鎖餐廳饗食天堂驚爆食物中毒後,臺中市政府衛生局也陸續在6月7日~6月12日接獲12件民眾投訴案件,投訴民眾分別表示:在今年4月24日、5月21日、6月2日~5日到這餐廳用完餐後,有吃生蠔的親友都有出現腹痛、拉肚子等現象,累積人數約26人。臺中市衛生局也立即針對食物中毒事件展開密集性稽查,衛生局也發現餐廳的天花板有灰塵、生熟食未區隔、冷藏櫃冰箱放置紙箱、抹布位區分且未保持清潔、冰箱冷藏櫃溫度控管及紀錄未落實及冷凍食材解凍方式未依規定等,已開出限期改善單,要求業者在6/15日前改善缺失,目前業者已經將疑似有問題的生蠔全面下架,改以熟食淡菜取代,衛生局表示,目前投訴案件頻傳,民眾又未在食物中毒的48小時內通報,導致人體檢體、環境檢體及留樣食材無法在第一時間採樣,衛生局將加強對此家餐廳不定期稽查,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不論在學校或外燴、餐飲場所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醫院或民眾都應該立即向在地衛生局通報,衛生局也會立即派人前往採集人體檢體、環境檢體及留樣食材等送驗檢查,以釐清食物中毒真正原因。

腹腔鏡手術治療肝癌 減少合併症

腹腔鏡手術治療肝癌 減少合併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去年國人十大死因出爐,癌症連續30年蟬聯榜首,死亡人數高達4萬2千人,也就是說平均每12分21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如果計算罹癌人數,則以大腸癌居首,肝癌及肺癌次之。治療肝癌的原則是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而影響治療方式的選擇因素有很多,基本的原則是早期肝癌採根除性療法,中期肝癌採姑息療法,晚期肝癌採支持療法。成大醫院外科部許育甄醫師解釋,外科手術切除肝癌是被認為最具根除性的療法,具有根治肝癌的可能性。肝臟位於人體右上腹腔,屬於實心的器官,很容易出血,還好有肋骨保護。傳統上,開腹式的肝臟手術,會在病人右上腹留下一道長長的傷口,美觀性不佳,手術以後會相當的疼痛,並且會影響呼吸功能,恢復期長。近年來由於手術技術及器械的進步,外科醫師已經把腹腔鏡微創手術的技巧應用到傳統上相對困難的肝臟手術上。因此病人的傷口變小,術後疼痛與肺部合併症變少了,恢復時間縮短,相對的就可以盡早回復正常生活。試舉兩例接受腹腔鏡肝癌切除手術的病患。張老先生今年已經高齡76歲,罹患腦部退化、高血壓及糖尿病已經數十年,近期被診斷出小型肝癌,經過病人與家屬討論後採納醫師的建議,接受腹腔鏡的手術方式將肝腫瘤切除,手術後恢復情形良好,很快的就順利康復出院回家,定期回診配合追蹤檢查,截至目前為止未有其他合併症出現。另一個案例周先生,今年才28歲,在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肝臟有2腫瘤,位置分別位於左右2葉,加上周先生身材肥胖,如果要採用傳統開腹手術,是必須在上腹部兩側開一個非常大的傷口。但是周先生接受了腹腔鏡手術的方式,成功取出了左、右各一顆腫瘤,手術傷口因而大幅縮小,一樣很快的恢復即出院回家。許育甄醫師說,從上述兩個案例中,我們很清楚的了解,成功的腹腔鏡手術可以為病人帶來很大的益處。然而由於某些因素的限制,要以腹腔鏡手術來治療肝癌,目前較建議應用於小型且位於肝臟周邊之腫瘤;大型或是位於較深層部位的腫瘤,仍然會以傳統開腹的方式較為恰當。

衛署成立應變小組 保障災區民眾就醫

衛署成立應變小組 保障災區民眾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日豪雨不斷,造成部分地區積水成災,行政院衛生署在豪雨水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二級開設後,立即成立緊急應變小組,能即刻啟動災害應變。衛生署平時與地方衛生局在每年叫雨豐沛期間做好防颱、防洪相關準備,主要是針對轄區高災害危險潛勢地區之慢性病病患、有需定期洗腎者及接近預產期孕婦等,應主動於地方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後執行緊急撤離,做好減災準備即時避難或獲得適當之醫療照護。為強化對災情之監控,衛生署長邱文達已責成六個區域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OC),即日起加強與轄區衛生醫療單位聯繫,主動掌握緊急醫療救護需求,妥善規劃各項應變支援措施。今天上午11時,邱署長並已跟6區REOC之主任聯繫,確認目前無重大傷病事件。因應本次水災,本署除加強前該應變準備外,同時做好: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監控疫情與防疫消毒。衛生署呼籲全國醫療院所,應注意最新氣象資訊,即時檢查緊急發電機是否正常堪用,儲備緊急發電所需之油料,淹水災區的健保相關民眾就醫服務事項,並呼籲淹水地區民眾應注意食品安全衛生,注意自身健康。確保提供之醫療服務不受中斷外,預先做好淹水的緊急應變準備,除了可以減少災害可能帶來之損失,也能保障病人就醫的權益。

醫訊/癌症仍應均衡飲食 該如何吃?

醫訊/癌症仍應均衡飲食 該如何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基礎是均衡飲食,維持良好的營養及適度活動,以保持體重,增強抵抗力。而癌症治療會造成不同的副作用,應隨時依症狀需求調整飲食或營養供應方式,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因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戴珊如營養師,針對癌症治療飲食相關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味覺或嗅覺改變 、口乾、黏膜發炎、口腔疼痛 等不適給予飲食對策,期望病患在接受治療時有足夠的應變能力。講座時間:6月14日(四)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舊大樓B1化療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講座洽詢:(02) 7728─1229

低頭族當心!愛玩平板、手機小心手麻要人命

低頭族當心!愛玩平板、手機小心手麻要人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年約45歲的婦女,每天早上起床時手指都會有麻麻刺痛的感覺,嚴重時甚至無法安然入睡,最後連拿東西都會因為手掌肌腱萎縮無力而掉落,大林慈濟醫院斗六門診部職能治療師蔡佾錄表示,因為過度使用手腕造成肌腱發炎,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像這樣的「腕隧道症候群」其實十分常見,最常出現在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平版電腦的電腦族身上。蔡佾錄治療師接著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高危險群還包括,家庭主婦、懷孕期的婦女、手腕骨折或手腕骨脫位的患者,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與需重複性使用到手腕的人,蔡佾錄治療師指出,一般來說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可略分為三期,前期患者早上剛起床的時候覺得手有僵硬的感覺。中期在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出現脹脹、麻麻、刺痛的感覺,症狀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但並不影響小指。後期嚴重者可看到拇指下方的手掌肌肉萎縮及手腕無力,手拿物品易掉落情況。目前治療腕隧道症候群可分為復健治療及手術治療,除非已出現肌肉萎縮或感覺喪失的問題,否則通常以復健治療優先。蔡佾錄治療師表示,復健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冷熱敷、經皮神經電刺激、超音波等。職能治療:製作豎腕副木和功能性腕部訓練等。製作豎腕副木主要目的,是要將已經發炎的手腕關節固定在一個最佳的休息姿勢,進而讓手腕達到最好的休息效果,並且也可避免因手腕扭轉、彎曲引起的進一步傷害,通常會要求患者晚上穿戴豎腕副木讓手腕休息至少兩星期。蔡佾錄建議,目前復健治療運用於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例上幾乎無副作用,且單純的腕隧道症候群經治療後的再發生率相當低,復原狀況也都有相當顯著的效果。要避免腕隧道症候群,工作期間須避免手腕長時間維持在過度彎曲或過度伸直的姿勢,也要確實做到每五十分鐘就讓手腕休息五分鐘的習慣,並常做手腕拉筋運動與肌腱滑動等運動,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聰明吃、快樂動 網路減重e點通

聰明吃、快樂動 網路減重e點通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去年(100年)6月開始設置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健康體重管理諮詢專線,委託行政院衛生署雙和醫院辦理,由營養師與運動專業人員,即時解答民眾關於健康飲食、運動生活化及健康減重等疑問,從101年4月起,民眾也可利用網路電話撥入功能,向客服人員諮詢,針對每位來電民眾不同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的建議,協助民眾輕鬆快樂達到減重目標。目前每日(包含假日)上午9點~晚上9點提供國、台語0800三線免付費電話諮詢服務,即使在服務時間以外來電,亦可透過語音留下您的疑問,專業人員將主動致電回覆解答,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4,876人次使用過此項服務。國健局根據來電諮詢問題分析,大部分民眾最關心的是如何透過「聰明吃」(飲食)以及「快樂動」(運動)來達到健康減重,兩項分占諮詢數量的56.4%和28.5%。「聰明吃」最常被詢問的是飲食原則31.8%、六大類食物攝取原則24.5%、外食與速食20.7%及熱量需求12.9%;「快樂動」最常被詢問的是運動知能84.4%與局部塑身10.6%。每通來電諮詢結束後皆進行滿意度調查,整體滿意度超過九成,顯示此服務專線確實提供欲進行體重管理的民眾專業性的建議與諮詢。其中許多人常認為,水果很甜,減重期間一定不能吃,國健局則指出,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維生素、礦物質、水分,更具有豐富的植化素,植化素可提升人體免疫力,是減重期間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因此減重期間必需要攝取足夠的水果。若是正在減重的外食族,在菜色選擇上,建議可以1葷、1半葷素、2素的方式進行選擇,並減少以油炸烹調的料理,選擇多樣的不同顏色蔬菜,其中須包括一份深綠色蔬菜。另外國健局也提醒,對於BMI≧20kg/m2、體重過重或肥胖而想減重的人,減重目的是要減掉多餘的脂肪,遵守「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秘訣,便可全身瘦下來,自然可以瘦腰及瘦大腿。若再加上適當的肌力訓練,能讓身體曲線更緊實,並且維持減重成果,對於追求體態漂亮的人,除了力行「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來維持健康體重外,還可以在運動中加入肌力訓練,藉由訓練個別肌肉的線條,讓身體不要有鬆垮的感覺,身材曲線更好看。最後國健局也已針對民眾來電常問問題,彙編成問答集,放置於肥胖防治網站,若對健康減重有任何疑問,拿起電話或動動滑鼠,就可以邁向更健康的人生!

台中市爆本土麻疹病例 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台中市爆本土麻疹病例 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衛生局公布今年本市首例麻疹本土確定病例,為29歲男性,目前已痊癒,無流行地區相關旅遊史,個案於可傳染期(5/25~6/2)間曾在社區中活動,衛生局已完成個案接觸者追蹤,目前健康情況皆良好。為避免社區疫情發生,衛生局呼籲市民如有「出疹」、「發燒超過38℃」,同時具有「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畏光、流淚水或眼睛發紅)三種症狀之一」,應儘速就醫。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藉由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含有病毒之鼻咽腔分泌物而感染,好發於冬末及春季,初期症狀主要有發燒(超過38℃)、鼻炎、咳嗽、結膜炎等。皮疹則會由耳後開始,再擴散至臉部,然後下移至軀幹和四肢。在個案出疹前、後4天均具有傳染性,衛生局提醒民眾,生病時,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治療,避免上班、上學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降低感染他人之機會。衛生局再度呼籲民眾,對於家中已滿1歲但尚未完成MMR接種之嬰幼兒,應儘速攜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此外,由於國內歷年MMR疫苗接種率均維持高水準,麻疹個案已大幅減少,衛生局同時籲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如發現病人具有上述疑似麻疹症狀,請儘速通報衛生單位,並適當隔離病人,以爭取防治時效,避免疫情擴大。

用營養加分吃出好成績-營養師考前教戰守則

用營養加分吃出好成績-營養師考前教戰守則

再過不到一個月就到基測考試,對每天挑燈夜戰睡不好的考生來說,越接近基測大考,越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但天氣炎熱、考試壓力大,導致食欲變差、飲食不均衡,運動量不足又常熬夜,免疫力無形中快速降低,反而容易增加生病的機會。有鑑於此,康聯預防醫學資深營養師趙思姿建議,家長可在此最後階段替考生們多補充有益腦神經發展的營養素,包含蛋白質、維生素B、鐵、鈣及抗氧化物等,或多吃一些含有DHA的深海魚類及含有卵磷質的豆類,都可以幫助活化腦力、維持記憶力。三餐定食定量 營養均衡事半功倍許多家長認為唸書會消耗許多能量多,會為孩子準備許多零食,甚至鼓勵增加食量。事實上,孩子在學習時大腦消耗葡萄糖,如果大量進食反而讓血液轉移到胃部,大腦不足就容易打瞌睡,相對反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建議考前一個月,三餐定食定量,家長在正餐間可準備小份水果,適時補充熱量即可。康聯預防醫學趙思姿營養師表示,家長在此階段可以替考生應多補充蛋白質,以及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蔬果,因為足夠的維生素可以活化免疫細胞的功能,抵抗細菌與病毒入侵。針對依賴喝咖啡、濃茶提神熬夜唸書的考生,趙營養師也建議,喝咖啡雖可提振精神,但作用消失後反而更易疲累,考生不妨可以多吃全穀類或全麥類製品,因為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可以讓代謝變好、提振精神。此外,多吃一些含有DHA的深海魚油及含有食用含膽鹼、卵磷脂的豆類,可以活化腦力、提升記憶力。充足睡眠舒緩壓力 保持思路暢通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五月份剛發布「考生睡眠時數」調查結果,發現7成5考生睡不飽,平均每天睡眠只有6.4小時。基本上,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大腦混沌、情緒焦慮,因此,趙思姿營養師建議考生在最後一個月盡量要讓睡眠充足,除了提早睡覺、保持運動習慣外,多吃蔬菜、水果和牛奶,適時補充維生素A、B、C、鈣質,不僅能幫助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還可舒緩焦慮情緒。此外,牛奶、香蕉及小米裡含有色胺酸,能幫助體內合成抗壓賀荷爾蒙,這時候可再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例如,可以讓更多色胺酸進入腦部發揮作用,可以舒緩壓力、幫助睡眠。網路下載考生食譜菜單設計/康聯預防醫學營養師 梁育群為讓家長在考前一個月可安心準備餐點,康聯預防醫學營養師梁育群特別為考生設計幾種營養食譜,供家長們參考,亦歡迎至康聯官網<營養小棧>下載: http://hcc.healthconn.com/hcn/nutrition_stationList.ac

多蔬果多運動 健康滿分、課業加分

多蔬果多運動 健康滿分、課業加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攝取足夠的蔬果及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除可提升健康體能狀況,控制體重,減少慢性疾病發生外。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指出家長及這些大孩子們,每日都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才能健康滿分、課業加分。依據衛生署101年3月份公布之營養攝取指南,16至18歲的男生每日建議攝取4至6份蔬菜(每份約半碗)、3至4份水果(每份約1個拳頭大);而女生每日建議攝取3至5份蔬菜、2至4份水果。另國民健康局建議每週必須至少從事210分鐘以上的中等費力(會覺得有點喘、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的身體活動,孩子如蔬果攝取不足、運動時間不夠以及長時間的靜態活動,很容易就成為代謝症候群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候選人。為了讓學生能養成多吃蔬菜、水果的習慣,並增加每日的身體活動量,提供以下小秘訣,聰明吃:以蔬菜水果當點心,減少含糖飲料及高熱量零食的攝取,每天攜帶水果到學校食用,外食時,早餐選擇有蔬菜水果的三明治或漢堡,午晚餐要吃到1碗蔬菜;請老師以水果作為獎勵,取代含糖飲料或其他高熱量零食。快樂動:走路或騎自行車上下學、下課到戶外運動或健走,可抒解壓力並提昇體能;上下樓也盡量走樓梯、幫忙做有助提昇體能的家事,如蹓狗、倒垃圾、擦地板等;假日與家人去爬山或從事戶外休閒活動。歡迎家長與孩子一同參加,共同學習如何「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為國家未來主人翁預約一個健康的未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