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奇怪耶!爺爺不吃飯? 恐患老年憂鬱症

奇怪耶!爺爺不吃飯? 恐患老年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83歲的爺爺,一年多前變得退縮,不與人互動,近期甚至會說看到一些人影,偷他的東西等,後來爺爺的視力退化到完全看不到,於是心情更鬱卒,更容易生氣激動,甚至用絕食的方式自殺,讓家人擔心不已,只好讓爺爺住院治療,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唐嘉宏提醒大家,在這個醫療技術進步的時代,我們有責任要多關心家裡的老人家,一旦發現憂鬱的跡象,就趕快就醫做全面性的診治。而後經過一連串檢查,證實爺爺之前患有局部腦梗塞,引起失智症,之後才出現許多憂鬱症狀。經過藥物、非藥物治療後,爺爺的情緒終於逐漸改善,也能配合吃東西了。唐嘉宏醫師也提醒大家,早期就醫,才能早期確診,早期治療,以達到最佳的療效。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唐嘉宏表示,其實爺爺早在好幾個月之前,就出現了許多憂鬱的徵兆。他說,當老年人憂鬱發作的時候,常常不會表達心情不好,而是表現出煩躁、容易生氣、抱怨身體不舒服。如果家屬敏感度高,常會發現老人家原本的興趣嗜好,漸漸地不想去做。但這時候很少人會勸長輩去看醫生,因為家屬常常覺得憂鬱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不願去重視,也不承認那是一種病,認為那只是在鬧情緒而已。病人憂鬱的時候,本來就會悲觀、覺得沒希望、看醫生不會好、吃藥沒有用,更怕看精神科會被別人以為自己得瘋病,所以當然拒絕就醫。最後往往因為不吃東西,才被強迫帶來就醫。晚年才發作的憂鬱症狀,有許多可能原因,唐嘉宏醫師指出,包括意識起伏的譫妄狀態、身體疾病造成憂鬱(例如貧血、維他命B12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腦部病變(尤其是腦中風)造成憂鬱、或失智症伴隨憂鬱等等。唐嘉宏醫師也說,像爺爺一開始沒有明顯的手腳無力、嘴歪眼斜症狀,屬於無症狀中風,後來出現憂鬱症狀時,就很容易忽略中風這項病因。近年來因為影像學的進步,幫助我們把這些微小病變都診斷出來。因此,除了用平常的抗憂鬱藥物來治療之外,還能夠對症下藥,同時去治療大腦當中的血管性病變。

醫訊/雲端平台 管理健康不間斷

醫訊/雲端平台 管理健康不間斷

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常常身體出了毛病卻沒有自覺,到了極不舒服的狀況才到醫院診治。因此新竹縣政府的「新竹雲端健康城市推動聯盟」為了推廣民眾自主健康管理的觀念,偕同台北醫學大學和台灣雲康資訊於「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設置攤位;以樂活健康為宗旨,針對醫院健檢中心、遠距醫療單位、企業人資單位及業務行銷組織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方案。台灣雲康結合高科技雲端健康管理平台、專業醫療器材與軟體、專家顧問團隊,透過生理、心理相關的生醫檢測醫材及功能性生化檢測,整合全套的健康促進方案,提供全人健康促進服務;將自我量測和健康管理平台以及預防醫學作完美結合,以科技化無線藍芽上傳的方式,透過社區健康站定點或智慧手機及電子書平板的專業醫療器材檢測,輔以北醫、師大、陽明、台中教大等健康顧問團隊分析,讓民眾管理自我健康變得輕鬆簡單。活動時間:6月14到17日活動地點:台北世貿一館。洽詢電話:(02)7743-8206

減肥減錯 當心越來越肥

減肥減錯 當心越來越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了維持好看的身型,台灣人成為愛減肥一族,根據一項針對全球56個國家區域的減重調查顯示,有6成國人覺得自己過重,還有高達6成6的人正在減肥,高於全球平均值5成3,是各國之冠。但是嘗試許多減肥方法,卻還是瘦不下來,原來你可能減錯方法囉!潘懷宗博士解釋,胖從外型來看可以分成兩大肥胖類型,如蘋果型肥胖,屬於內臟型肥胖;特徵為「中廣」型的肥胖,其脂肪容易堆積在腹腔內使得肚子向外凸肥胖,造成原因主要是營養過剩,缺乏運動,普遍男性居多。另一種則為酪梨型肥胖為皮下型肥胖、下半身肥胖、下半身水腫肥,肥胖集中在臀部和大腿,大多是營養過剩,缺乏運動,再加上長時間久坐久站的女性居多。許多人認為只要多吃蔬菜水果,就可以幫助減肥,潘博士說,這是錯誤的,其實減肥最基本的醣類、蛋白質、脂肪都應該要均衡攝取,身體的器官運作才能正常化,蔬果、纖維、酵素的存在也才有意義。如果本末倒置,身體長期得不到應得的營養,內臟和肌肉一定會被犧牲耗損,皮膚會鬆垮沒彈性,淋巴液無法回流,小腿會腫脹難消,這些都是營養不良的徵兆。其實我們生活中的食物許多都是幫助減重的好朋友,包括含維生素B1、B2的全穀類、堅果、肉類等,因為維生素B1及B2對於熱量的代謝相當重要,它們是酵素的輔脢,要是缺少它們,酵素就無法發揮作用,達到消耗多餘脂肪的目的。含有酵素的蔬果,如鳳梨、木瓜、奇異果,不但能減少中性脂肪囤積在血液中,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燃燒脂肪的功效。期他還有豆芽菜、香菇、洋蔥、蔬菜、黃豆、豆腐、豆皮、味噌,及芝麻、燕麥、穀類等,因含有木質素可活化腸道功能,使排便通暢,刺激新陳代謝,使脂肪不容易堆積。

夏季飲料、冰品抽驗 合格率87.8%

夏季飲料、冰品抽驗 合格率87.8%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炎炎夏季民眾離不開飲冰品消暑,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食用飲冰品之衛生安全,第一階段抽樣計66件(冰塊44件、紅茶22件),其中8件冰塊檢出不符規定,合格率87.8%。8件食用冰塊檢出不符規定,分別有7件生菌數超量、1件同時檢出生菌數及大腸桿菌群超過限量標準 (冰類衛生標準:融解水生菌數:100以下、大腸桿菌群:陰性);另紅茶檢驗香豆素,22件均未檢出。衛生指標菌(生菌數、大腸桿菌及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或製程有無衛生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衛生指標菌超量,對體質虛弱者可能造成腸胃不適。針對冰塊檢出不符規定之業者,該局已令其限期改正。高雄市衛生局也籲請冰飲品業者應落實自主衛生管理,工作人員手部應注意清潔、不得配戴飾物、不得有傷口,且盛裝冰品之杓子把手,勿與冰品直接接觸,製冰用之濾水器應定期更換濾心或向可提供檢驗證明的供應商購買冰塊,而冰箱定期清洗,冷藏溫度7℃以下、冷凍-18℃以下,另外調製場所環境要注重衛生,避免蚊蠅孳生。

水果顏色太鮮豔 竟是催熟劑搞的鬼?

水果顏色太鮮豔 竟是催熟劑搞的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少吃肉多吃蔬果已經成為綠色時尚,但部分蔬果因施肥或用藥不當,就變成我們吃的危險蔬果,所以如何從食材挑選下手很重要,挑選的撇步做對了,吃進的毒素相對就減少很多。根據環保團體抽查,市面上有高達47%的葉菜類,被驗出硝酸鹽殘餘過量的情況。那如果硝酸鹽吃進肚,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危害呢?化學博士吳家誠解釋,菠菜、茼蒿、青江菜、小白菜這類葉菜類,就較易含「硝酸鹽」成分。硝酸鹽原本就存在於人體內,在一般的攝取量下並不會造成問題。然而假使過度攝取了,就會危害到我們的健康。首先,硝酸鹽在人體內會與來自肉類及魚類的蛋白質結合,轉化為具致癌性的「亞硝胺」。吳家誠博士也說明,蔬菜的葉子越綠,硝酸鹽含量可能越多,而白菜的黑點是因為氮肥易水解,所以改用硝酸鹽施肥,以致產生黑點。正常植栽是可以沒黑點,比較緊實水分也較足。其他如葉子太白營養低,也可看切面密度,越密肥料越少。現在蔬果為了要讓他快點長大,快點採收,很多都會添加催熟劑。所謂的催熟劑就是一種學名叫乙烯利的化工原料,如果人體經常食用這种經過催熟的水果和蔬菜,容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狀。比如噁心、嘔吐,如果劑量再大一些,就可能引起肝腎以及腦部的損害。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說,水果顏色過於鮮紅,可能有催熟劑問題。以一般熟成芒果來說,蒂頭呈現青綠色,使用生長素的芒果不但蒂頭是黑色,周圍也沒有白色的果粉;使用催熟劑的芒果,芒果是從蒂頭往下熟成,因此外觀底部是綠色,上頭是紅色;自然生長的愛文芒果,是從底部往上熟成,所以上面是青綠色,底部才會偏黃。削皮後,使用催熟劑的芒果,果肉色偏白,聞起來也比較沒有芒果的香味,酸度也較高,自然熟成的芒果,果肉顏色比較黃,吃起來,味道濃郁,纖維也比較少,生長素的毒性雖然低,但還是建議民眾買芒果時,除了從外觀檢查,買回家之後,最好先把芒果皮全部削掉再吃果肉,以免農藥傷身。

孩子過度依賴 長大靠爸媽?!

孩子過度依賴 長大靠爸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家長的過分溺愛使得孩子有越來越多的依賴性。這種嚴重影響孩子們成長與發展的依賴心理。過度依賴的小孩,常會出現哭鬧不休、尖叫、纏人、黏人等不成熟行為。以大陸為例目前有65%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的現象,全國有3成左右的青年,三餐生活起居全部都「靠爸又靠媽」。藝術治療師邱寶慧說,愛黏人的小孩可分為三大類型,包括先天氣質型,孩子的表現為過於敏感與退縮、排斥人多的地方,情緒不穩定,人際互動有困難,建議家長答應孩子的事要做到,建立互信的關係;傳遞正面的訊息,並透過感統、藝術、音樂或肢體的訓練來引導情緒適度的抒發。第二類為客觀環境型,這類孩子對外在環境變動時(如轉學、升級、搬家)影響大,觀察期長,較壓抑,建議先觀察孩子情緒、眼神、作息的轉變,及時了解他的感受;也可請老師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先從單純又熟悉的事物著手以減輕壓力。第三類為後天教養型,這類孩子會過於依賴,逃避無主見,渴望得到關愛與照顧,常以哭鬧試探底線,家長教育時應堅持原則,善用「忽略」法,鼓勵孩子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多花點時間讓孩子體會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團體生活的趣味性。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說,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容易焦慮,家長應該先根子預告待會要做的事,也盡量不強迫這類孩子打招呼。而許多孩童最害怕上學到新環境,如何解決?應小心別不經意講出讓他會對新環境害怕的話,可在上學前一晚做減敏感預告,或強調幼稚園好玩的人事物。

啟動雲端健康 全方位自主健康管理

啟動雲端健康 全方位自主健康管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竹雲端健康城市推動聯盟為了推廣民眾自主健康管理的觀念,偕同台北醫學大學和台灣雲康資訊於「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設置攤位;以樂活健康為宗旨,針對醫院健檢中心、遠距醫療單位、企業人資單位及業務行銷組織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方案。隨著自主健康管理的觀念逐漸普及,照顧自己的健康不再只是老年人要關心的話題,如何從企業機關、醫院、健檢中心以及企業行銷組織出發,將平日即要管理自己健康的觀念普及到每個人心中;並以高科技雲端健康管理平台、專業醫療器材與軟體、專家顧問團隊,透過生理、心理相關的生醫檢測醫材及功能性生化檢測,整合全套的身心健康促進方案,提供全人健康促進的服務,也是本次新竹雲端健康城市推動聯盟參展推廣的目標。大力支持並推動新竹雲端健康城市的邱鏡淳縣長表示,「健康是社會事務,而非只是醫療事務,單憑衛生、醫療單位力量無法達成,需要全縣民眾共同營造;尤其健康是社區居民參與及公私部門合作的表現,因此促成了新竹雲端健康城市計畫。」其中,參與此次新竹雲端健康城市推廣設展的台灣雲康資訊公司執行長郭景桓表示,將自我量測和健康管理平台以及預防醫學作完美結合,以科技化無線藍芽上傳的方式,透過社區健康站定點或智慧手機及電子書平板的專業醫療器材檢測,輔以北醫、師大、陽明、台中教大等健康顧問團隊分析,真的能夠讓民眾自我健康的管理變得輕鬆簡單。

疲倦不要忽略 當心慢性腎臟病找上身

疲倦不要忽略 當心慢性腎臟病找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陳達隆說,幾年前,他的國中同學當時倦怠全身不舒服合併高血壓,抽血檢驗「肌酸酐」達每百毫升30毫克,已是尿毒症,只好開始接受透析治療。因此他提醒民眾,當有疲倦狀況,尤其是長期異常疲倦伴隨有高血壓、水腫、泡沫尿或腰痛症狀,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檢查。陳達隆醫師表示,引起疲倦的原因很多,壓力等心理因素會讓人感到疲倦,睡不好、感染、內分泌失調等生理問題也可能造成疲倦,身體各器官功能失常也會疲倦,例如心臟衰竭、呼吸衰竭、腎衰竭、肝衰竭等。這些器官的功能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機能所需。一旦器官功能失常,人自然就會疲倦,所以不明原因的異常疲倦也要注意有無慢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已成為世界流行的疾病之一,慢性腎臟病常不會有明顯症狀,將近80至90%的病人未被診斷。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為9.8至11.9%。台灣有170到200萬的慢性腎臟病病患,但認知率卻只有3.5%,陳達隆醫師再此提醒民眾要注意。他指出,腎臟病的惡化進展通常相當緩慢,在早期病人不一定有任何不適,但等到有症狀時又已經太晚。由於腎臟病早期沒有症狀,病人大多不會注意到,所以必須依靠尿液檢查(是否有蛋白尿、顯微鏡下血尿、或糖尿),血液檢驗(是否有血中尿素氮升高、血中肌酸酐升高、或肌酸酐擴清率降低),和超音波掃描(如多囊性腎臟、腎髓質鈣化、腎盂水腫),才能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早期治療。陳達隆醫師強調,病患若要活得更健康,除接受腎臟科醫師密切追蹤,定時追蹤腎功能檢驗及其他生化數值外,應謹記下列原則:良好血壓控制、適度減低蛋白質攝取量,但需定時評估血清白蛋白值及營養狀態,以避免營養不良,適度的身體水分,避免脫水或水分過多,避免腎毒性的止痛藥、抗生素、離子性顯影劑檢查或偏方等以減緩腎衰竭進展速度。衛生署也已推動慢性腎臟病整體照護多年,只要發現有慢性腎臟病,即可進入整體照護網接受治療。

打擊肥胖!國健局持續推動健康動態生活

打擊肥胖!國健局持續推動健康動態生活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為倡導健康的動態生活,今年(101年)持續與22縣市及各部會合作,共同打擊肥胖,推動每日一萬步健走,落實「躍動躍健康 全民齊步走」,希望大家繼續揪團參加健康體重管理,一起落實「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生活方式。今年基隆市於3月13日由張通榮市長、黃景泰議長、多位市議員與署立基隆醫院、 基隆長庚醫院、 各社區代表共同啟動「基隆市健康減重168行動」,力行健康減重自主管理。基隆市至6月10日止,參加健康人數已達7651人, 減重公斤數3184公斤。雖然公斤數不多但民眾以健康減重觀念來控制體重。多數民眾都知道減重以健康飲食與運動為主要方式,不以藥物或偏方來減重,避免因不當減重方法,造成身體二度傷害(如免疫失調 、腎臟功能受損等)。基隆市減重揪團分部為各區衛生所,民眾均可至衛生所報名參加。衛生局保健科提醒民眾, 健康減重不外注意飲食習慣, 每日五蔬果,高纖食物、低油、低脂、低熱量,如果喝飲料要評估一下熱量標示避免喝進太多高熱量飲料。多運動也是控制體重方式之一,基隆多雨,雨季時民眾可以利用住家附近騎樓或開放的活動中心來運動;天氣好時可以利用健走步道或是濱海步道健走、騎腳踏車等,只要每日運動持續達30分以上就可以讓心肺功能增強,消耗熱量。飲食與運動搭配 相信可以維持理想體重保持身體功能達健康狀態。

端午吃粽掌握四少一多 健康過佳節

端午吃粽掌握四少一多 健康過佳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佳節即將來臨,在這一家人團圓歡樂氣氛當中,民眾最容易抵不過美食誘惑而大吃大喝,對於比較注意體態的朋友,在放完假後會發現肥肉也跟著悄悄上升。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提醒大家,在端午節吃美食時,除了要注意粽子熱量外,沾醬用調味料部份亦含有熱量,且其鈉含量亦高。因此,端午吃粽子要掌握四少一多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少醬料、多蔬果」,才可以輕鬆過端午。林詠霈表示,許多慢性病病人,如:高血壓、慢性腎衰竭、糖尿病等,在過節時,飲食也不可過量,以免攝取過多鹽份或糖類,造成血壓或血糖升高,如此才能安心過節。一般而言,北部粽是先將糯米煮熟後,拌入滷汁,再將滷肉、花生等餡料包入,之後放入蒸籠蒸熟。南部粽是將生糯米拌滷汁,再加入花生、滷肉等餡料包裹,放入水中煮熟。林詠霈說,以作法而言,北部粽有用油去拌炒所以熱量相較南部粽多,平均來說,台式肉粽一顆大約400-500大卡,客家粿粽、鹼粽及豆沙粽,因為體積較傳統肉粽小,裡面可能不含餡料或是包的餡料較少,所以熱量較低。但是很多人在吃鹼粽時,因為鹼粽本身沒有太多味道,往往會淋上果糖、蜂蜜、糖或是醬油等醬料,因此也會造成身體額外熱量或是鹽分攝取。另外,現代人飲食口味偏重,享用美食常常額外添加許多調味料。吃粽子時也會不自覺加上一些醬料,像是:甜辣醬、海山醬、蒜蓉醬、醬油膏、辣椒醬等,還有些民眾在食用南部粽前,會再沾花生粉及醬料,因此對於減重的民眾較不利,這些調味料往往含有鹽、油、糖份,無形之中會增加熱量攝取。對於一些慢性病患來說,更要注意裡面含鈉量,像是10公克甜辣醬裡面鈉含量有192毫克,若是使用蒜蓉醬,裡面含鈉量更高,10公克就含有312毫克。有時一餐下來醬料可能會用到10至30公克不等,這時鈉量可能會到1000毫克(約鹽2.5公克)。依衛生署國民飲食指標建議,一天鈉攝取量勿超過2400毫克(約鹽6公克),所以再加上餐點中的鹽份,很容易造成攝取過量。希望大家在享受美食佳餚的同時,也能兼顧四少一多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少醬料、多蔬果」,才可以輕鬆過端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