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醫訊/遠離代謝症候群 飲食有撇步

醫訊/遠離代謝症候群 飲食有撇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 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所謂代謝症候群是一種代謝異常聚集情形,指腹部肥胖,血壓及血糖偏高,血脂有點異常的群聚現象,這些數值都還沒有達到慢性疾病標準,但卻是慢性疾病發生前的警訊。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根據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公告,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因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吳宛真營養師,提供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活動時間:6月18日(一)  下午14:30~15:30活動地點:亞東醫院1樓思源廳(新北市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活動洽詢:(02)7728-1229

醫訊/檳榔一口口 健康就失手

醫訊/檳榔一口口 健康就失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設立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在台灣,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易罹患的癌症,衛生署也指出,口腔癌為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發生及死亡年齡均較其他癌症早10至20年, 而根據衛生署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亡統計也顯示出,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4位,一年新增近6千名口腔癌患者,另有約2千4百人死於口腔癌,因此台大醫院特別舉辦了這場講座,呼籲嚼檳榔的朋友們,戒掉檳榔!講座時間:101年6月19日星期二 上午8:20~8:40講座地點:臺大醫院竹東分院一樓門診候診區

高速沖床貫穿骨頭 人工代用骨助連接

高速沖床貫穿骨頭 人工代用骨助連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在廚房鋼製用品沖床工廠任職的王先生,日前因一時疏忽發生高速沖床從右手食指連接手掌關節處直接貫穿的意外,緊急送往醫院急診,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利樂生療養院骨科主任周禮智到場會診,且經X光檢查發現第二掌骨開放性骨折,當下判斷需立即手術。周禮智醫師指出,手術中發現第二指伸展肌腱即在傷口旁邊,差一點就會損傷斷裂,且神經亦未受損,然而骨頭的四面有三面受損僅剩一面支撐,決定採用人工代用骨填補,促進其骨頭能夠癒合,恢復骨頭原來的強度,手術順利完成。周禮智醫師說,人工代用骨骼成分為75%醫療級半水硫酸鈣,以及25%磷酸鈣所製成,吸收期較舊型人工骨更長能超過六個月,因此能用於不影響骨性結構及穩定性之開放性骨缺損或空隙,如四肢、脊柱及骨盆腔等部位,也適合老年人或是骨質不良的病患使用。優點是顆粒狀填補物會在骨缺損處修復的過程中漸漸被吸收,並被新生的骨組織所取代。王先生術後恢復良好開心的說,此次不幸中的大幸是未傷及神經還遇上優良的好醫師,往後工作必定要更專注,避免悲劇再發生。

端午節到 肉粽菜脯竟驗出防腐劑超量

端午節到 肉粽菜脯竟驗出防腐劑超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粽子更是端午節不可少應景食物,為了幫民眾把關食品健康安全,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已抽驗市售端午節相關食品計139件,其中4件檢出不合格,衛生局已立即要求販售業者下架禁止販售,合格率97.1%。高雄衛生局指出,本次抽驗包括乾燥蝦米、粽葉、蘿蔔干及菜(肉)粽等,其中3件菜脯檢出苯甲酸(防腐劑)超量,追查供應商來源:1件為嘉義縣已移供應商所在地衛生局處辦、2件為本市同一業者所供應,將依法處辦;另,1件菜粽檢出大腸桿菌群超量,目前已請業者限期改正。「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民眾若長期偏好食用同一類食品、或食入蓄意非法使用高量苯甲酸之食品,仍可能會造成身體不適如腹痛、嘔吐、拉肚子之現象。另大腸桿菌群常被用來作為監測食品是否遭受污染,或是製程有無缺失的重要指標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桿菌過多,雖不致於影響身體健康直接致病,卻足以顯示該產品衛生狀態不良,或在製作過程當中的衛生狀況、食材、器具、包裝過程可能遭受污染,或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所造成。粽子的主材料為糯米,對腸胃道不好的人較不易消化,最好搭配青菜或清湯,且台灣最近進入梅雨季,高雄衛生局提醒,包好的粽子要注意貯存條件是否適當(如需長期貯存最好冷凍),避免放置室溫太久,以免食物腐敗。

實現病友願望 豆花妹送上蛋糕與鼓勵

實現病友願望 豆花妹送上蛋糕與鼓勵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早在「台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舉辦了「2012年國際身障日系列活動-微笑X擁抱=幸福」的攝影徵件活動,記者會由協會秘書長、豆花妹、病友來正式宣佈開跑,即日起已開始至8/26止,歡迎各位身障人士以及家屬拍下生活中有擁抱、微笑的畫面,即可上網投件參加比賽。28歲患有小腦萎縮症的林子期,自幼即由祖父獨自扶養長大,家境經濟不佳的子期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現在祖父已年邁,經濟重擔全落在已發病的子期身上,正值青春年華的他,即使有再美麗的夢想,也無法築夢。子期總是拿著一台畫素很差的老舊相機,記錄下人生中看到的風景,在記者會現場播放了一段他自錄的影片,影片中說到:「這個月初是我的生日,趁著還能行走時,買了一個小蛋糕,替自己慶祝許了三個願望,第一個是每位朋友都平安,幸福和快樂;第二個是明年的此時我還能親手點燃蠟燭吃著蛋糕,第三個是因為喜歡拍照與攝影,希望未來能用鏡頭紀錄下生命的美好。」「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得知了他的願望後,表示很樂意幫他實現第三個夢想,於是在記者會現場由協會秘書長李和謙先生親手贈送他一台相機。子期表示:「得知協會要贈送我新的相機時,我好高興!希望未來能拿著新相機,紀錄走過的每片土地。還有,也很感謝協會對我的協助,在確診後在旁協助安排就醫、以及定期回診,也提供我跟祖父生活所需的物品,並且到家中探訪、開導我,讓我更有力量走下去。」協會秘書長 李和謙表示:「我們鼓勵身障朋友們都可以勇敢的築夢,不要被身體的殘缺所擊敗。歡迎各位身障朋友們以及家屬報名參加這場攝影比賽,一起來圓夢!」活動代言人豆花妹端帶驚喜蛋糕現身會場為子期加油、打氣,並且送上祝福,讓子期非常的驚喜與感動。豆花妹表示:「希望可以透過這次的代言,讓社會大眾更加重視身障朋友;也希望所有的身障朋友們,都能開心過日子,因為唯有開懷的微笑跟熱情的擁抱,才是最真實的幸福人生。」

慢性病患吃粽子 須注意攝取量及熱量

慢性病患吃粽子 須注意攝取量及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端午佳節的來到,家家戶戶總會飄著粽香,因南北文化差異,所以各地粽子種類特色也都不相同。粽子怎麼吃,才會吃的美味又健康呢?奇美醫學中心營養師張景泓表示,粽子隨著大小和內餡不同,熱量也不同,一粒粽子熱量有四百到六百大卡,相當於一碗半到兩碗的白飯加上約2份肉類,因此一般市售粽子大多過油、過鹹或過甜,並不適合糖尿病及患有心血管等的慢性病人食用。奇美醫學中心營養師張景泓提出三少一多的建議,也就是少油、少鹹、少糖、多纖維,一天三餐中盡量只選擇一餐吃粽子,且一餐中避免吃超過2顆粽子,對於消化狀況不佳的民眾盡可能於中午吃粽子;當然吃粽子也不能少掉纖維素的攝取,纖維的來源是蔬菜、水果及五穀雜糧,因此於糯米中,加入五穀雜糧,例如紫糯米、薏仁、栗子、糙米、燕麥等,也可搭配一碗蔬菜湯,如冬瓜、竹筍、絲瓜等湯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糖尿病人要吃粽子,最好用五穀米代替糯米並注意攝取量,避免在粽子餡料中加入粟子、山藥等高澱粉質的食材,以免血糖升高,可以用蒟蒻及菇類取代肉類;腎臟病人則不能吃五穀米包的粽子,因五穀米的磷含量高;餡料則需用滷的代替油炒減少熱量,應避免以含磷過多的堅果類及肉類當做內餡,如此慢性病人不僅能品嚐健康粽,更不會傷了身體。對於慢性病患者,千萬不要因節慶而讓身體增加負擔,因此特別提醒慢性病的民眾應注意粽子攝取量,如:糖尿病患者應避免攝取過多主食類及熱量,而腎臟病患者應避免攝取過多的磷,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攝取過多的油脂及高膽固醇的內餡,能如此相信人人都可過個健康又快樂的端午佳節。建議民眾吃粽同時搭配各攝取一碗蔬菜湯及水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另外要避免過多沾醬食用,以減少過多鈉的攝取,對於患有慢性病的民眾在粽子攝取時應當淺嘗即止,才能在端午佳節過得快樂又健康。

墬腸別輕忽 當心造成腸道缺血性壞死

墬腸別輕忽 當心造成腸道缺血性壞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疝氣是指器官經由肌肉筋膜層的缺口移至本來不應該存在的位置。這個缺口可以是器官進出體腔的自然孔道,也可以是肌肉組織薄弱或外力所造成的缺損,譬如手術或外傷所引起。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疝氣是腹股溝疝氣,是指腸道從腹腔內滑脫至腹腔肌肉層之外,在腹股溝處形成鼓出的腫塊,男性患者亦常見有陰囊的腫脹,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墬腸」。台南新樓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李兆人解釋,腸道滑脫至不正常的位置雖然不至於造成立即性的危險,但腫塊疼痛或腸道阻塞等症狀在臨床上卻是常見。最危險的就是卡住溜不回去的嵌閉性腹股溝疝氣,卡住的腸道使血流受阻造成腸道缺血性壞死,使得原本單純的修補手術變成不可避免的腸道切除手術,嚴重者甚至合併敗血症引發生命危險,實在得不償失。所以平常的墬腸雖然不是醫學上的緊急狀況,但是必須接受治療,而且手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近年來,疝氣手術已發展成將肌肉筋膜缺陷處以人工網膜覆蓋,造成組織與人工網膜間粘黏相互癒合而形成強韌的筋膜層,這就是無張力修補術 (Tension-Free Mesh Repair);往往在上午手術,下午就已經能下床慢慢走動了。根據國內外的臨床統計數據證實這種以人工網膜進行的手術其結果優於傳統的組織縫合法,也使得大部份的傳統手術已成為歷史。人工網膜的修補法一樣有筋膜外層與筋膜內層不同的鋪法。內層的鋪法在技術上雖然較為複雜困難,但卻也是修補各種疝氣甚至是復發性疝氣最穩固的方式。目前只有筋膜內層人工網膜修補術與腹腔鏡全腹膜外疝氣修補術能將人工網膜置入這個深層空間。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不只是手術方式多樣化,人工網膜的種類也是琳瑯滿目,不同樣式的人工網膜適合各種不同型態的疝氣。李兆人醫師也提醒,患者本身的潛在疾病與接受的麻醉方式也與手術時的安全性息息相關,術前審慎的評估與檢查及手術方式的選擇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當懷疑自己或家人患有疝氣時,務必及早就醫,並與醫師詳細討論,如此才能得到最完善的治療與照顧。   

象牙塔裡的神奇寶貝──談自閉症

象牙塔裡的神奇寶貝──談自閉症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1943 年,Dr. Leo Kanner 在首次發表的〈自我封閉情感交流障礙〉研究報告中,對自閉症做了一些描述,「在生命初期,無法以平常的方式與其他人或情境做連結。」這種好發於三歲之前、男孩與女孩的發生率為四比一、多數患者有智能障礙、少數患者在特殊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奇異病症,又稱為「廣泛性發展障礙」。稱為「廣泛性」,是由於自閉症對兒童各層面發展的影響廣大。這種自外於人生、躲在象牙塔內,對旁人視若無睹、老是狀況外的疾病是怎麼衍生的?疾病因子為何?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樂俊仁認為,即使是先天不足的慢性病孩子,依然時刻處於學習狀態,所以父母的身教言教都會影響療效。樂俊仁醫師表示,自閉症的成因仍待研究,目前已知的病因除了遺傳因子,同卵雙胞胎的罹病機率亦比其他胎兒高。另外,自閉症也與染色體異常或懷孕、分娩期一些影響胎兒腦部發育的問題相關連。總之,自閉症是一種以行為特徵來定義的病症,目前仍無法以單一測驗來界定或判讀。自閉症的發現,通常是父母察覺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同齡孩子的發展狀況不同;就醫後,醫師藉由各種檢測方能做出診斷。自閉兒的黃金治療期在三歲之前,針對一歲左右的自閉兒,樂俊仁醫師舉出下列表徵供父母參酌:● 叫他名字不理睬。● 眼神無法與人交會。● 不喜歡被抱。● 自己玩自己的(不能打斷他的玩興,否則必歇斯底里哭鬧)。針對神祕奇特又令人費解的自閉兒所好發之「廣泛性發展障礙」,樂俊仁醫師細說分明:一、社交障礙:自閉兒童的主要障礙在對他人的「認知」,而不在情緒或心理,自閉兒之所以不與人接觸,是由於不明白別人的言語行為和表情。認知障礙使患者在理解與表達上嚴重不足,多數患者也不懂得對他人做出適合情境的合理反應。自閉症孩童自幼兒起,便會表現出不理人、不看人、對人沒反應、不畏生、難以與家人建立親密關係、不模仿學習、獨來獨往、活在自己的小天地等異常行為。另外,自閉兒的特殊視覺狀況也嚴重影響其社交發展:1、少與他人有眼對眼的接觸。2、常凝視會發光或旋轉的物體。3、快速地斜眼看人,喜以側面看東西。4、無法長時間看書。二、不同層次的語言障礙:自閉兒的語言發展幾乎都有問題,50%的自閉兒不會說話,也無法理解語意,語法錯誤、答非所問、像鸚鵡般模仿人說話、說個不停等,在是自閉兒難以跨越的屏障。三、重複性動作:自閉兒的另一個共通性是常常重複、固著於某種行為而不知變通,多數自閉兒喜歡轉動東西、喜歡圓形器物、重複玩著一成不變的玩具或喜歡重複無聊的動作。為使讀者對閉鎖在象牙塔裡的神奇寶貝有更多了解,樂俊仁不厭其煩、進一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說明自閉兒的特徵:1、無力揣測和理解別人要什麼或想什麼。2、只是自說自話,如考試時寫了一大堆,卻無隻字片語與考題有關。3、重複說同樣的話。4、無同理心。5、不主動社交。6、其他:如智能障礙、學習障礙、不懂危險、情緒不穩、過動或被動、睡眠困難等。對自閉症診療有一套獨特看法的樂俊仁醫師,不主張以藥物控制患者的病況,除非患者抽筋,否則絕不贊同藉藥物緩解病情。樂俊仁為自閉兒看診的同時,也戮力開發自閉兒父母的抗壓潛能,由於他總是一邊看診,一邊安慰、鼓勵和教育憂心忐忑辛苦無奈的家長,所以是出了名的「慢診」和「細診」,然而患者和家屬仍然甘心等候,頂多等久了嘀咕埋怨一番,下回還是寧願掛他的門診。「勸慰之子」樂俊仁醫師為先天不足的慢性病患者看診時,除了致力解決孩子的病痛,更投入極大的時間心力,撫平家長的痛楚。樂俊仁認為,即使是先天不足的慢性病孩子,依然時刻處於學習狀態,所以父母的身教言教都會影響療效。面對這種需要長期作戰的疾病,父母的態度、情緒管理、親子關係和管教方式都牽繫著孩童的身心靈發展。經常以憤怒口氣或凶惡態度對病童說話的父母,其實是對孩子做了最壞的示範,更糟的是,孩子會很快學習和內化父母的模式。家有自閉兒,除了樂俊仁醫師的諄諄叮嚀,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也為家長提出下列教養原則:● 認知並勇敢接受事實。● 不必懷著罪惡感。● 尊重孩子,不以他為恥。● 家人要互相體諒、彼此調整作息並合理分工,避免因一人獨擔教養自閉兒的責任而心力交瘁。● 勿因過度關注自閉兒,忽略對其他子女的關照。● 了解正確的教養知識和方法,以平常心對待身心障礙孩子,只要能力所及,儘量讓孩子自己做,勿過度憐憫、幫助他,也不要讓孩子做超出能力的工作,以免造成挫折、傷害。● 身心障礙孩子也有生存權、教育權和人格權。勿因孩子的障礙而否定他。● 以坦然的心情,帶孩子走入人群和公共場合,儘量讓孩子有正常社交機會,並隨機教育群眾以正確態度面對身心障礙孩子。● 尋求協助,切勿孤軍奮鬥,家長們要互相聯繫,發揮團結力量。● 用智慧來實踐對孩子的愛,以愛化解礙。● 不要只看到孩子失去的能力而想加以挽回,應看他具有何種能力而去啟發。● 與其為孩子在人生旅途上鋪上地毯,不如為孩子穿上一雙鞋。與其說自閉兒是樂俊仁醫師全心全意擁抱的神奇寶貝,倒不如說,樂俊仁醫師更是自閉兒心上的神奇寶貝。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11年八月號第68~73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樂音慶端午 腫瘤中心音樂會鼓勵癌友

樂音慶端午 腫瘤中心音樂會鼓勵癌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鼓勵癌症病友,「醫生娘」侯雲雀拿起了陶笛,吹起了望春風!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在今日,在醫院大廳舉辦「悠揚樂音 慶端午」音樂會,六十多歲的中醫科林正德醫師夫人侯雲雀,與護理人員,以清亮的陶笛聲,撫去癌症病友的病痛,更有鄰近國中、小學的音樂社團共襄盛舉,場面十分熱鬧。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表示,舉辦「悠揚樂音 慶端午」音樂會,是為了感念病人對醫院的信任與支持,腫瘤中心成立至今已第邁向九年,治療的民眾超過一萬人。在大林慈濟醫院成立「陶林樂團」的中醫科林正德醫師的太太侯雲雀,指導同樣對陶笛有興趣的醫師太太,一同參與此次的演出,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但吹起陶笛與彈起烏克麗麗一點也不輸年輕人,她們以感恩的心奏樂,搏得病友們的喝采。台灣公益組織基金會陶笛推廣中心主任劉玲伶,也帶著十多位老師與學員參與演出,分別用陶笛、長笛、烏克麗麗演奏出一首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她說,為了讓學生能有不一樣的演出經驗,所以這次也邀請了同濟中學、美林國小、柳溝國小、平林國小等五所學校,除了期許用音樂撫平病人的痛苦,也趁機讓不同學校的學生交流。

男性「三不」致骨鬆惡化 死亡率為女性2倍

男性「三不」致骨鬆惡化 死亡率為女性2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採訪報導)骨質疏鬆對年長者而言,可說是無形殺手,根據研究發現,骨鬆併發症中最嚴重為髖部骨折,死亡率高達10到20%。過去認為骨鬆多是女性,但其實不然,有越來越多男性罹患骨質疏鬆症,而且其併發症致死率還是女性的2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楊榮森教授表示,骨鬆併發症中最嚴重為髖部骨折,65歲以上男性發生後一年內死亡率為22%,約是女性2倍。楊榮森教授表示,很多男性以為骨質疏鬆只是婦女病,認定骨鬆不會找上門的心態,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男性也會發生骨質疏鬆,而且治療上有三大瓶頸,造成男性骨鬆致死率高於女性。第一個瓶頸是「不相信」,很多病人認為自己是有「骨」氣的男子漢,怎麼可能骨質疏鬆。第二個瓶頸是「不能吃藥」,台灣約有13到15%的男性患有胃部疾病,跟骨鬆的藥物衝突,所以無法吃藥。第三個瓶頸是「不認真治療」,很多使用口服藥物的患者,無法確實依照醫師指示吃藥,甚至有一半的病患治療3個月後就中斷用藥,導致藥物無法發揮療效。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則指出,過去男性治療骨鬆僅有2種健保給付藥物,女性則高達8種,而且多數男性病人還會忘記服藥;但是最新的針劑藥物除了獲得健保給付外,只要一年一針,就可以治療男性骨鬆。臨床實驗發現,該藥物治療第一年可降低7成的脊椎骨折,第二年也仍可降低約7成,能幫助男性遠離骨鬆致命危機。父親也患有骨鬆的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經驗發現,因手麻腳麻、四肢無力、全身痠軟、或腰痠背痛而求診的病患中,高達8成有骨質疏鬆,甚至在X光檢查中,可以發現全身有好幾處都出現壓迫性骨折。他的父親也是骨鬆患者,但也因為口服藥物很麻煩而無法按時服藥,改用一年一針的針劑治療後,不但可以提供父親完整的保護、遠離行動不便的危機,同時也讓黃醫師能夠放心服務病人,不需要擔心父親骨鬆危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