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超級愛健康/熬夜火氣大 慎防嘴破、口角炎

超級愛健康/熬夜火氣大 慎防嘴破、口角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就容易火氣大造成嘴破、甚至唇角發炎。剛開始的時候,嘴唇只是乾乾的,後來只要一笑,嘴唇就會裂開。結痂了以後,吃東西嘴巴也不敢張得太開,說話大聲點結痂的地方也會裂開,這就是俗稱的「臭嘴角」。那麼究竟是哪些生活習慣不當,導致你容易得到口角炎?潘懷宗博士指出,包括熬夜、睡眠不足、性情急躁、易怒、壓力大、過度疲勞、偏食、飲食不均衡、愛吃辛辣食物及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氣候、環境乾冷乾燥)等原因。而口角炎的主要症狀及發病流程:口角泛紅、脫屑、結痂、潰爛等,嚴重者甚至一開口嘴角就滲血,痛到難以講話與進食。因此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能預防口角炎的食物,如含維生素B2的牛奶、起士、瘦肉、動物肝臟、胡蘿蔔、香菇、木耳等、及含維生素E的菠菜、糙米、蛋、豆製品和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柳丁、檸檬、青椒,因為維生素C有助於膠原蛋白形成,幫助皮膚修復,因此能用來預防口角炎,加速傷口癒合。潘博士也補充,奇異果最營養的部位在果皮部分,可惜大家卻只吃果不吃皮,因此建議民眾吃奇異果時,徹底把奇異果洗淨,最好連皮一起吃。因為奇異果維生素C的含量非常豐富,約為1顆半的奇異果大約125公克即含有100毫克的維生素C,足以提供成年人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雖然奇異果高C營養價值高,但有些人須注意不能食用,對奇異果有過敏症狀的,包括嘴唇口腔有發麻、刺痛或癢的感覺,也有人腹瀉、皮膚起紅疹或打噴嚏,建議五歲以下小孩或有過敏體質者,應避免吃奇異果。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27

口角炎、臭嘴角讓你有口難言?

口角炎、臭嘴角讓你有口難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就容易火氣大造成嘴破、甚至唇角發炎。剛開始的時候,嘴唇只是乾乾的,後來只要一笑,嘴唇就會裂開。結痂了以後,吃東西嘴巴也不敢張得太開,說話大聲點結痂的地方也會裂開,這就是俗稱的「臭嘴角」。那麼究竟是哪些生活習慣不當,導致你容易得到口角炎?潘懷宗博士指出,包括熬夜、睡眠不足、性情急躁、易怒、壓力大、過度疲勞、偏食、飲食不均衡、愛吃辛辣食物及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氣候、環境乾冷乾燥)等原因。而口角炎的主要症狀及發病流程:口角泛紅、脫屑、結痂、潰爛等,嚴重者甚至一開口嘴角就滲血,痛到難以講話與進食。因此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能預防口角炎的食物,如含維生素B2的牛奶、起士、瘦肉、動物肝臟、胡蘿蔔、香菇、木耳等、及含維生素E的菠菜、糙米、蛋、豆製品和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柳丁、檸檬、青椒,因為維生素C有助於膠原蛋白形成,幫助皮膚修復,因此能用來預防口角炎,加速傷口癒合。潘博士也補充,奇異果最營養的部位在果皮部分,可惜大家卻只吃果不吃皮,因此建議民眾吃奇異果時,徹底把奇異果洗淨,最好連皮一起吃。因為奇異果維生素C的含量非常豐富,約為1顆半的奇異果大約125公克即含有100毫克的維生素C,足以提供成年人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雖然奇異果高C營養價值高,但有些人須注意不能食用,對奇異果有過敏症狀的,包括嘴唇口腔有發麻、刺痛或癢的感覺,也有人腹瀉、皮膚起紅疹或打噴嚏,建議五歲以下小孩或有過敏體質者,應避免吃奇異果。

超級愛健康/減肥減錯 當心越來越肥

超級愛健康/減肥減錯 當心越來越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了維持好看的身型,台灣人成為愛減肥一族,根據一項針對全球56個國家區域的減重調查顯示,有6成國人覺得自己過重,還有高達6成6的人正在減肥,高於全球平均值5成3,是各國之冠。但是嘗試許多減肥方法,卻還是瘦不下來,原來你可能減錯方法囉!潘懷宗博士解釋,胖從外型來看可以分成兩大肥胖類型,如蘋果型肥胖,屬於內臟型肥胖;特徵為「中廣」型的肥胖,其脂肪容易堆積在腹腔內使得肚子向外凸肥胖,造成原因主要是營養過剩,缺乏運動,普遍男性居多。另一種則為酪梨型肥胖為皮下型肥胖、下半身肥胖、下半身水腫肥,肥胖集中在臀部和大腿,大多是營養過剩,缺乏運動,再加上長時間久坐久站的女性居多。許多人認為只要多吃蔬菜水果,就可以幫助減肥,潘博士說,這是錯誤的,其實減肥最基本的醣類、蛋白質、脂肪都應該要均衡攝取,身體的器官運作才能正常化,蔬果、纖維、酵素的存在也才有意義。如果本末倒置,身體長期得不到應得的營養,內臟和肌肉一定會被犧牲耗損,皮膚會鬆垮沒彈性,淋巴液無法回流,小腿會腫脹難消,這些都是營養不良的徵兆。其實我們生活中的食物許多都是幫助減重的好朋友,包括含維生素B1、B2的全穀類、堅果、肉類等,因為維生素B1及B2對於熱量的代謝相當重要,它們是酵素的輔脢,要是缺少它們,酵素就無法發揮作用,達到消耗多餘脂肪的目的。含有酵素的蔬果,如鳳梨、木瓜、奇異果,不但能減少中性脂肪囤積在血液中,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燃燒脂肪的功效。期他還有豆芽菜、香菇、洋蔥、蔬菜、黃豆、豆腐、豆皮、味噌,及芝麻、燕麥、穀類等,因含有木質素可活化腸道功能,使排便通暢,刺激新陳代謝,使脂肪不容易堆積。 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25

嬰兒喝配方奶發生腹瀉 是食物過敏?

嬰兒喝配方奶發生腹瀉 是食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些嬰兒以配方奶為主食,一旦喝奶後發生腹瀉的情形,有些父母便自行調整,將配方奶濃度調低,若稍有好轉,便又增加濃度,如此反反覆覆,常弄得嬰幼兒營養不良、低體重、貧血等情況,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醫師程建勝則建議,喝配方奶後腹瀉的嬰兒,可以食用半奶,即一半濃度或1/3甚至1/4濃度的配方奶。程建勝醫師解釋,因為當腹瀉發生以後,在腸子的消化酵素第一個受影響的是乳糖酵素,再來是麥芽糖蔗糖酵素,這種情況類似乳糖不耐,這是過渡性,不是長期,先天的。如果沒有改善,則考慮是否為動物蛋白過敏,一般會建議改用豆類蛋白牛奶即所謂「豆精奶」,食用豆蛋白配方的配方奶,如果再繼續腹瀉,則考慮連豆類蛋白都不合,即所謂豆蛋白過敏,再考慮所有動、植物蛋白都不合,才會建議使用水解蛋白配方或elemental diet(中性脂肪鏈MCT)配方奶。當然也有許多人存疑,真的可能動、植物蛋白都過敏?程建勝醫師指出,其實只要反覆調控配方奶、控制不良,經過兩個星期以上,就叫慢性腹瀉,一旦演發成慢性腹瀉,腸黏膜受損,病毒細菌、多重問題未解決時,則須改用elemental diet(小分子配方奶),或動、植物蛋白皆過敏併乳糖蔗糖酵素不足,造成腹瀉則需要深思。另外許多家長不了解,有些醫師採取保守治療,是因為存有難以界定、難以查察的病毒,有時甚至需要三次以上的培養才能查出,若檢體採驗方法不對更不可能查出,最後醫師指出,其實只要餵食造成問題,腹瀉、腹痛都叫「食物不合」或「配方奶過敏」,叫「過敏」恐怕太過沉重。

溫馨慶端午 精神病友包粽暖長者心

溫馨慶端午 精神病友包粽暖長者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與臺中市私立精神衛生社福基金會舉辦「精神病友包粽子活動」, 20多位精神病友在志工媽媽的指導下,將糯米、魯肉、菜圃等食材依序放入粽葉中,雖然包粽子的技巧不熟練,但初次包粽子的小小說,覺得很好玩、很有趣,基金會董事長郭榮振更指出,這次的活動除了鼓勵精神病友能找回自己、正常生活外,也會與衛生局長黃美娜將病友包好的400顆愛心粽分送給社區獨居長者一同歡慶端午。 收到病友親自製作愛心粽的獨居長者陳伯伯就表示,太太與子女幾年前都因為生病去世,現在她自己一個人獨住,雖然有心臟病、氣喘等疾病,佳節前夕看到這們多人來關心,還收到精神病友做的愛心粽,真的心相當感動、窩心。  基金會董事長郭榮振表示,為了鼓勵精神病友能找回自己、正常生活,基金會平常就會安排一些課程、及活動,讓大家多和人群接觸,把心裡的心事和大家分享,透過學習、及藥物控制減少發作機會。臺中市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端午節將近,精神病友除了展現他們的才藝,將愛心送分送給獨居長者,讓大家度過一個難忘的端午佳節,同時有需要協助轉介醫療院所治癒的精神病友,可透過衛生局管道協助轉介,以讓精神病友重新找回自己。

超級愛健康/水果顏色鮮豔 竟是催熟劑搞鬼?

超級愛健康/水果顏色鮮豔 竟是催熟劑搞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少吃肉多吃蔬果已經成為綠色時尚,但部分蔬果因施肥或用藥不當,就變成我們吃的危險蔬果,所以如何從食材挑選下手很重要,挑選的撇步做對了,吃進的毒素相對就減少很多。根據環保團體抽查,市面上有高達47%的葉菜類,被驗出硝酸鹽殘餘過量的情況。那如果硝酸鹽吃進肚,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危害呢?化學博士吳家誠解釋,菠菜、茼蒿、青江菜、小白菜這類葉菜類,就較易含「硝酸鹽」成分。硝酸鹽原本就存在於人體內,在一般的攝取量下並不會造成問題。然而假使過度攝取了,就會危害到我們的健康。首先,硝酸鹽在人體內會與來自肉類及魚類的蛋白質結合,轉化為具致癌性的「亞硝胺」。吳家誠博士也說明,蔬菜的葉子越綠,硝酸鹽含量可能越多,而白菜的黑點是因為氮肥易水解,所以改用硝酸鹽施肥,以致產生黑點。正常植栽是可以沒黑點,比較緊實水分也較足。其他如葉子太白營養低,也可看切面密度,越密肥料越少。現在蔬果為了要讓他快點長大,快點採收,很多都會添加催熟劑。所謂的催熟劑就是一種學名叫乙烯利的化工原料,如果人體經常食用這种經過催熟的水果和蔬菜,容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狀。比如噁心、嘔吐,如果劑量再大一些,就可能引起肝腎以及腦部的損害。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說,水果顏色過於鮮紅,可能有催熟劑問題。以一般熟成芒果來說,蒂頭呈現青綠色,使用生長素的芒果不但蒂頭是黑色,周圍也沒有白色的果粉;使用催熟劑的芒果,芒果是從蒂頭往下熟成,因此外觀底部是綠色,上頭是紅色;自然生長的愛文芒果,是從底部往上熟成,所以上面是青綠色,底部才會偏黃。削皮後,使用催熟劑的芒果,果肉色偏白,聞起來也比較沒有芒果的香味,酸度也較高,自然熟成的芒果,果肉顏色比較黃,吃起來,味道濃郁,纖維也比較少,生長素的毒性雖然低,但還是建議民眾買芒果時,除了從外觀檢查,買回家之後,最好先把芒果皮全部削掉再吃果肉,以免農藥傷身。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26

超級愛健康/過度依賴 長大靠爸媽?!

超級愛健康/過度依賴 長大靠爸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長的過分溺愛使得孩子有越來越多的依賴性。這種嚴重影響孩子們成長與發展的依賴心理。過度依賴的小孩,常會出現哭鬧不休、尖叫、纏人、黏人等不成熟行為。以大陸為例目前有65%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的現象,全國有3成左右的青年,三餐生活起居全部都「靠爸又靠媽」。藝術治療師邱寶慧說,愛黏人的小孩可分為三大類型,包括先天氣質型,孩子的表現為過於敏感與退縮、排斥人多的地方,情緒不穩定,人際互動有困難,建議家長答應孩子的事要做到,建立互信的關係;傳遞正面的訊息,並透過感統、藝術、音樂或肢體的訓練來引導情緒適度的抒發。第二類為客觀環境型,這類孩子對外在環境變動時(如轉學、升級、搬家)影響大,觀察期長,較壓抑,建議先觀察孩子情緒、眼神、作息的轉變,及時了解他的感受;也可請老師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先從單純又熟悉的事物著手以減輕壓力。第三類為後天教養型,這類孩子會過於依賴,逃避無主見,渴望得到關愛與照顧,常以哭鬧試探底線,家長教育時應堅持原則,善用「忽略」法,鼓勵孩子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多花點時間讓孩子體會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團體生活的趣味性。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說,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容易焦慮,家長應該先根子預告待會要做的事,也盡量不強迫這類孩子打招呼。而許多孩童最害怕上學到新環境,如何解決?應小心別不經意講出讓他會對新環境害怕的話,可在上學前一晚的減敏感預告,及強調幼稚園好玩的人事物,來降低孩子 的恐懼和排斥。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24

石,不敢當──談尿路結石

石,不敢當──談尿路結石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結石是台灣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好發於三十至五十歲之間,男女比例大約三比一。飲水中的PPM越高,含鈣量也越多,結石機率就越大。最簡單的預防結石飲水配方,就是1500C.C.飲用水加上一顆檸檬榨汁。台東基督教醫院泌尿科醫師林芳樹表示,所謂的結石症,指的是因人體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結石所衍生之病症。結石患者的典型症狀如下:1、疼痛:間歇性或慢性腰部疼痛、悶痛或突發性腰、下腹部絞痛,疼痛時合併噁心、嘔吐、坐立難安等症狀。對患者而言,結石之痛是一種沒完沒了、難以承擔之痛,由於尿路結石再發率極高,一旦長過尿石,終身都可能再犯。2、血尿:即尿中帶血,或尿急、排尿不暢的情形,此症狀經常合併腎絞痛。3、尿路感染:因結石產生尿路阻塞,導致感染。4、發燒。5、排尿形態改變:無法控制、呼之欲出的急尿症狀或頻尿。至於結石的產生的因素,林芳樹說很複雜,舉凡遺傳、人種差異、年齡、性別、飲食習慣、飲用水、氣候、尿路感染、痛風、職業、社會環境等,都是造成結石的可能原因,可喜的是,臨床上大約95%以上的結石患者,都能查出結石原因。結石的治療與結石的成分息息相關,從結石成分可以追蹤、分析出患者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一般而言,結石的成分有二:結晶和主質。由黏多醣或黏蛋白構成的主質,和草酸鈣、磷灰石、尿酸等結晶體的關係,就好比建築物的鋼筋(主質)和水泥(結晶體)。二者結合之後產生的結石,依生成的位置不同而有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攝護腺結石和尿道結石之別。林芳樹醫師更具體地舉例,飲食習慣上,像是吃太多高普林、高蛋白質食物,就容易引起尿酸結石,高草酸飲食食物包含菠菜、甜菜、蘆筍、杏仁、紅酸梅、巧克力、茶、可可等,高鈣飲食食物有黑豆、黃豆、豆皮、豆腐乳、豆豉、蛤蜊、包心菜、紅棗、莧菜、木耳、高麗菜乾、海藻、吻仔魚、九層塔、食鹽、金針、髮菜、芝麻、紫菜、小魚乾、蝦米等,若吃太多可能會造成尿路結石的狀況。林芳樹醫師也接著補充,其他像是尿液濃縮、尿液滯留與尿路感染、手術因素造成的尿路狹窄、長期臥床缺乏活動都可能會產生結石,另外像是某些藥物如:利尿劑、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等,服用過多都會引發結石,此外若患有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腸胃道慢性發炎、痛風症者,因代謝功能差等患者都需要特別注意,這些族群都是結石症高危險群,宜減少高鈣、高草酸飲食的攝取。針對家用飲水(地下水)與結石症之關聯,林芳樹曾經以〈蘭陽地區結石之臨床經驗及結晶成分分析,包括地區性飲食分析之檢討〉為題,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呈現了令人驚訝的飲用水問題。根據林芳樹於1990~1993年提出的研究分析顯示,台灣地區的自來水中,台北自來水所含的總固體溶解物是50PPM,高雄是200PPM。飲水中的 PPM越高,含鈣量也越多,結石機率就越大。林芳樹表示,正常水質中的螢光(腐植酸)強度應該是零,但台灣水質的螢光度大都高於零,螢光對人體最顯見的傷害就是結石和烏腳病。喝水學問大,林芳樹建議民眾可採用逆滲透飲水器來過濾飲水,也可將水煮沸後,待其沉澱再取上段水飲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安全的飲水能使人消災解痛、活力再生,不安全的飲水卻可能傷身害命。林芳樹熱心地為民眾提供了一帖預防結石、維持健康的飲水配方:1500 C.C.寶特瓶水加上一顆檸檬榨汁(檸檬酸可抑制結石的結晶產生)。復發防治結石不同於一般疾病,它是一種難以根治、再發率高、既麻煩又磨人的疾病,針對結石的復發預防,林芳樹叮嚀:1、多喝開水:結石最盛行的夏季,大量流汗的結石患者應時時補充水分,以確保體內的水龍頭不被砂石卡住而能順暢無阻。患者應儘量保持正常排尿,以防尿液滯留逆流及尿路感染。2、液體攝取量在一天二十四小時內儘量維持一致,建議上午時間多喝開水,臨睡前勿攝取(合併攝護腺肥大之結石患者,尤其應該注意)。3、適當運動:運動可促進輸尿管蠕動,進而減少沉澱結晶的產生。4、勿食用含鹽量高的食物:高鹽飲食會促進尿鈣分泌,造成尿路結石。5、定期門診追蹤檢查:結石患者經醫師評估,每三至六個月接受詳細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最後林芳樹醫師語重心長地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唯有改變生活習慣及遵循飲食指導,方能有效預防結石。(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11年九月號第68~73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醫訊/健康減重 外食族該如何吃?

醫訊/健康減重 外食族該如何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肥胖,在醫學界是歸屬新陳代謝症候群之一,過度肥胖容易引起血壓過高、血糖過高、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要避免或改善這些代謝症候群,減重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在飲食上應如何攝取才能兼顧健康又能控制體重是一大學問,外食族在外又該如何選擇食料?因此天主教若瑟醫院開辦免費的減重班,除了說明6大食物的營養外,更教大家健康減重的均衡飲食原則與技巧等。活動地點:雲林縣若瑟醫院十一樓第二會議室活動時間:101年6月26至101年8月7日為期六週活動洽詢:(05)633-7333轉8269。

乳房攝影異常 及早就醫存活率高

乳房攝影異常 及早就醫存活率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1歲的林小姐篩檢結果發現異常,經進一步切片檢驗,確認為良性腫瘤。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表示,乳房攝影篩檢發現異常時毋需驚慌,就算是良性腫瘤或較早期的癌症,只要及早治療,乳癌5年存活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符合篩檢條件的婦女應該把握機會接受檢查。林俊宏醫師表示,做乳房攝影篩檢後,有時會接到檢查結果有微鈣化點或不對稱陰影的通知,常讓受檢的婦女十分擔心害怕。但其實再接受進一步檢查後,有時會發現只是影像上無法判斷清楚,若確實有可疑微鈣化點,需要接受組織切片檢查,有些結果沒有問題,有部份則可能是腫瘤。59歲的李小姐接受健檢的乳房攝影篩檢,發現兩側乳房都有小於一公分的陰影,接到衛生所通知後,就近到大林慈濟醫院斗六門診部接受進一步檢查,所幸經超音波及觸診檢查,並未發現異常。林俊宏指出,即使是良性腫瘤,只要日後按時追蹤即可,毋需擔心。就算切片結果屬於惡性腫瘤,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非常好。其中原位癌或是較早的第一期乳癌,目前五年存活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腫瘤大小在二公分以內,無淋巴轉移者,五年存活率也有95%以上。林俊宏醫師強調,在台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每年有近7,000人罹患乳癌,1,600人因乳癌死亡。但早期發現乳癌不到40%。乳房攝影是目前乳癌篩檢中最有效率的方法,準確率接近90%,還能發現用手摸不出來的早期乳房異常,全民健保補助45至69歲婦女、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符合資格的婦女,務必把握機會接受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