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長者跌倒地點多在家中 居家防跌要注意!

長者跌倒地點多在家中 居家防跌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老人事故傷害中,以交通事故及跌倒為主。跌倒的發生率在65歲以上為28~35%,70歲以上增至32~42%,老人跌倒的頻率會隨著年齡與虛弱程度而增加,跌倒/跌傷者均有五成以上歸因於個人因素,四成歸因於環境因素。老人跌倒常造成骨折、疼痛、行動不便、退化等一系列併發症,增加醫療支出甚至死亡等,因此防跌議題不容忽視。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臺灣地區老人年齡暨性別標準化跌倒盛行率由1999年的18.7%增加至2005年的20.5%,平均每5位長者就有1人曾跌倒,但跌倒受傷比例已由37.9%降至27.3%。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一般人以為戶外的環境比室內還危險,其實不然,老人意外事故發生的地點以居家最常見。依據衛生局100年老年人跌倒高風險個案之居家安全訪視結果顯示,在居家環境常見的不安全點,以浴室為主、臥室次之,且多屬設備問題,如未裝防滑設施、固定扶手、床邊手電筒等。台北市衛生局也為了提升民眾對於防跌的認知且有效預防跌倒意外發生,在居家環境上,提出幾點可改善的防跌要點,像是浴室,應使用防滑地磚或放防滑墊,在洗手台、浴缸側面及馬桶應加裝扶手,加裝夜間照明裝置,以及浴室地板與地磚要保持乾燥,使用坐式馬桶且高度不宜過低。若是臥室,則床側燈光強度充足、床邊加裝扶手、床邊放置手電筒及電話備用,地板平整無突出物等雜物。在若客廳有延長線或電線,都應固定,以免絆倒。避免使用小塊地毯,以免絆倒,避免地面堆積雜物以保持走道暢通。在廚房方面,最好放置防滑墊於地面上,以吸收濺岀的水分及油類,地板要常保持乾燥及照明需充足,夜間需留有一盞小燈。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在預防老人跌倒上,應重視居家環境的改善,儘量將環境中的危險源移除,以達到安全友善的空間。

夏日熱昏了! 急診室中暑患者增

夏日熱昏了! 急診室中暑患者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雖然颱風剛過沒多久,而天氣也恢復夏日的酷熱難耐,醫院急診室湧進不少熱症的患者如中暑、熱衰竭等,醫師提醒民眾,夏天氣候酷熱,很容易造成中心體溫直線上升,無法將體內的熱排出去,引起昏迷、意識不清等情形,甚至死亡不可不注意。童綜合急診室主任楊忠謀說,一名60歲的楊先生從事戶外工作,突然發生昏迷被送至急診室,檢查發現他的體溫高達43℃,為中暑的現象,緊急幫患者進行降溫處置,才慢慢的恢復。中暑的症狀皮膚發熱及潮紅,體溫可能超過40.6℃,所謂中暑是指在濕熱的環境,人體無法將體內的熱排出去,造成中心體溫直線上昇超過40.5℃,若中心體溫超過42℃有氧無法代謝完全,造成心臟、腎臟、肝臟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破壞,及橫紋肌融解破壞進而造成急性腎衰竭,若處置得當這些破壞是可恢復的。楊忠謀主任表示,天氣炎熱,儘量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陽光底下,若無法避免應適時至陰涼處稍做休息,隨時補充水份,防止中暑發生。尢其是務農者,避免在日頭正中時,於田裡工作。發生中暑時,幫患者潑水,並移到陰涼或有冷氣的地方,患者意識清楚給予補充水份,再施以冰濕毛巾敷患者的腋下與胯下,並擦拭全身讓體溫降溫,再給予電解質的補充。臨床上急診室每年會有中署的案例發生,因此楊忠謀醫師提醒民眾,除了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太陽底下,尤其慢性病患如糖尿病、心臟病及高血壓等,外出儘量戴帽子或撐陽傘;從事體力勞動工作者,有可能因為酷熱的天氣而中暑,導致身體健康受損,所以應保持體能多補充水份,建議年輕人每天應喝3000㏄至4000㏄,老年人則2000㏄至3000㏄左右。

幼童當心!夏季腸胃炎住院比率增3成

幼童當心!夏季腸胃炎住院比率增3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炎炎夏日,腸胃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指出,今年暑期兒科門診腸胃炎的病患明顯增多,且7~8月兒科住院病人中,腸胃炎就佔了約五成,相較於3月份,住院病人腸胃炎的比率增加約3成!台南市立醫院小兒科主任吳靜淑表示,腸胃炎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也有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通常合併肚子痛、發燒、腹脹、輕微感冒症狀等;腸胃炎又可分為「細菌型」及「病毒型」,潛伏期視病菌種類而定,由數小時到數天不等。細菌型腸胃炎主要是細菌感染所造成,其中以沙門氏桿菌最常見,也盛行於炎熱的夏季,主要由食入的食物和水所傳染。病毒型腸胃炎則主要由病毒感染所造成,最著名的為輪狀病毒,於秋冬季較盛行,但在台灣一年四季皆有病例發生,經由糞口傳染,有時也經呼吸道及飛沫傳染。吳靜淑主任指出,腸胃炎治療上,多數採取支持性治療法,其中主要是矯正水分及電解質的不平衡現象。脫水嚴重病例則禁食並給予靜脈點滴注射,於症狀漸緩時開始餵食。腹瀉較不嚴重的疾病,可以口服電解質液補充,嬰兒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避免喝牛奶、果汁或運動飲料。餵哺母乳的嬰幼兒,則可以較少量的母乳搭配口服電解質液餵食,可視臨床症狀改善情況,適度增加母乳的餵哺。一歲以上或更大孩童則可以稀飯、土司、饅頭等餵食,應避免乳製品或過分油膩食品。適逢暑假,孩子外食及戶外遊玩的機會增加,吳靜淑主任提醒父母應協助小朋友維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如廁後,以及處理嘔吐物或糞便後都須徹底用肥皂洗淨雙手,並即時用稀釋家用漂白水或70%酒精消毒受污染的物件表面。八個月以下嬰兒可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來預防輪狀病毒。家長也要特別注意小孩糞便若有血絲、有脫水跡象、活動力減弱(尤其三歲以下幼童)、腹瀉合併發燒兩天以上,都應盡快送醫!

桃縣抽驗市售涼麵 連鎖超商也不合格

桃縣抽驗市售涼麵 連鎖超商也不合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吃涼麵是不錯的消暑選擇,為讓消費者能吃得安心,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日前針對連鎖超商、大賣場、商店、小吃販售的涼麵進行抽驗,檢驗項目為大腸桿菌及大腸桿菌群,共抽驗41件產品,31件合格,10件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當中不乏知名連鎖超商,不合格率24.3%,其中多為大腸桿菌群過高或大腸桿菌呈陽性,衛生局已要求不符合標準的業者限期改善其作業環境並將進行複驗,若再不符合標準,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之罰鍰。 因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數值為產品之衛生指標,如呈陽性或超過規定限量值,則代表遭受汙染,其原因可能為水質不良、場所衛生欠佳、儲存不妥、食物盛裝容器洗滌不潔或員工個人衛生不良等所致,衛生局已輔導業者應加強衛生自主管理,包括從業人員、製作環境、容器設備、原物料品質衛生等項。另販售麵食製品時,應冷藏保存於 7℃ 以下,以減緩微生物滋長,並應定期檢查產品之有效期限及貯存狀態,如有異狀應立即處理,以確保食品品質及衛生。 衛生局呼籲民眾,夏季天氣炎熱,各種微生物極易繁殖,食品也容易腐敗,所以購買涼麵應儘量選購具有信譽的店家及包裝完整的麵食製品,或是儲存於冷藏櫃內的涼麵。涼麵於購買後應立即食用完畢,如不立即食用,應儘速放入冰箱,而冰箱冷藏室的溫度需低於7℃,冷凍室需低於-18℃,才具保存的效力,注意夏日飲食衛生,才能健康開心過一「夏」。

平底鞋惹禍 出國逛街穿錯鞋肌腱發炎

平底鞋惹禍 出國逛街穿錯鞋肌腱發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日前台中市多名中年婦人,組團到歐洲旅遊,因不想穿醜醜的運動鞋也考慮到穿高跟鞋逛街走路不方便也不健康,於是改穿美美的平底鞋,且還加上鞋墊,誰知返回台灣後有三人嚴重後腳跟疼痛,花了4~6週的治療才康復,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治療部主任蔡永裕表示,其實穿鞋是美的藝術也是一門學問,除了美觀、輕鬆外,還要講求健康與人體功學觀念。蔡永裕主任指出,三名「平底鞋」的受害者,經足部超音波檢查的確發現她們的阿基氏腱的肌腱有嚴重發炎的現象,經跟腱治療、腳跟拉扯、跟骨墜地等訓練,並施以鞋墊矯正後,目前已康復。為什麼穿平底鞋會導致如此嚴重的情況呢?蔡永裕主任解釋,一般人走路都是腳跟先著地,會產生約身體重量三到四倍的腳跟壓力,雖然平底鞋內加了軟鞋墊,仍然不足以吸收這些壓力,只要穿平底鞋走太多路,會造成腳跟的反覆壓力,使後腳跟的阿基氏腱被反覆性拉長,導致該部位的肌腱發炎而疼痛不已。尤其體重較胖的人更容易因穿平底鞋而帶來傷害,蔡永裕主任指出,BMI值(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5的人,如果穿錯鞋,其跟腱受傷的機率相對較高。其實大部份的人都認為穿平底鞋比較好,蔡永裕主任指出,其實並不盡然,鞋子的「跟」與「不跟」,大有關係,若是出國步行逛街等,最好能穿至少一公分高的有跟鞋子,當然不是高跟鞋,而是最適合自己體重或腳型的有跟鞋子,才不會造成腳跟的受傷。

醫訊/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漸增 該注意?

醫訊/乳癌對婦女健康威脅漸增 該注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衛生署也指出,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當年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患乳癌及1,706人死於乳癌,也就是台灣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因此亞東醫院特別辦理乳癌病友會,邀請腫瘤科暨血液科蕭吉晃主任、營養科欒家菁營養師、個管師及社工師分別就乳婦癌病友常見的疾病、營養、自我照護及心理調適等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與分享,以協助病友們得到自我照護的相關知識並配合治療計畫完成治療。講座時間:101年8月22日(星期三)上午09:30~11:3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14樓第一教室講座洽詢:(02)7728-2176,詹小姐

擴大禁菸場所 打造無菸海洋休閒區

擴大禁菸場所 打造無菸海洋休閒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提倡無菸、清新的健康城市,苗栗縣政府衛生局結合地方特色場域,將於101年8月14日上午,在通霄鎮精鹽廠舉辦無菸海洋休閒區揭牌典禮。讓民眾在休閒區做spa及泡腳的同時,除了遠離二手菸的危害,也減少抽菸民眾亂丟菸蒂所造成的環境髒亂,提供民眾一個健康休憩的新天地。苗栗縣政府衛生局局長表示,為落實菸害防制法,擴大禁菸場所,營造無菸害的休閒場所,經衛生局積極與努力,以及台鹽公司通霄精鹽廠董事長的支持之下,衛生單位在休閒區大門、健康步道以及側門等各入口處設置禁菸標示,來提醒癮君子尊重環境以及他人的健康,凡於禁菸區內吸菸者;違者最高可罰新台幣1萬元。通霄精鹽廠的海洋休閒區於民國96年開放,佔地約500坪,共有4個spa區,其spa水來自製鹽後所得蒸餾水,含有少許鹽分,能促進循環、改善腳臭,因此假日遊客多,在此人潮聚集處,苗栗縣衛生單位與通霄精鹽廠共同合作,配合政府政策實施;將此區正式公告為禁止吸菸場所。活動在通霄鎮衛生所的規劃安排之下,除了無菸公告揭牌儀式之外,還有活力健康GO GO 健走、歡樂舞蹈秀、有獎徵答以及闖關遊戲集章等活動,希望大家都能帶回滿滿的健康和福氣。

醫訊/大腸癌免驚 健康有撇步

醫訊/大腸癌免驚 健康有撇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日前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癌症已連續30年蟬聯榜首;近年來,演藝、政治及文藝界亦有多人罹患大腸癌,根據調查顯示,大腸癌0期5年存活率高於86%,而第4期治療存活率只有12%,說明其實「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獲得良好控制的疾病」,呼籲大家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人罹患大腸癌,是屬於高危險族群,更應該要接受篩檢,且近年來大腸癌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同時罹病率亦逐年升高!天主教教耕莘醫院特別邀請血液腫瘤科歐偉仁醫師來讓大家了解大腸癌正確的預防之道,歡迎大家踴躍參加。講座時間:8月15日(三)上午9:30開始講座地點:天主教耕莘醫院A棟1樓內科候診區講座洽詢: (02)2219-3391分機65399企劃室

吹風機吹暖腹 經痛OUT

吹風機吹暖腹 經痛OUT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女生最怕大姨媽報到時,所造成的腹痛了。除了少吃寒涼性食物和冷飲之外,中醫師朱曉平建議,拿著吹風機和皮膚保持適當距離,對著肚臍及肚臍以下的小腹吹,溫暖熱風可達到暫緩疼痛,甚至減少經痛發作的功用,而使用嫩薑片搭配吹風機,讓效果更好。中醫認為,原發性的經痛主要是「氣滯血瘀」、「經行不暢」、「不通則痛」所導致,嚴重的人甚至四肢發冷、面色蒼白,這是很明顯「寒」性的症狀,許多女性都有深刻的體會,特別是在月經來臨之前吃偏寒涼性食物及冷飲,造成「寒濕凝滯」的情況,因此月經報到時就容易出現疼痛的狀況。因此根據中醫的治療原則,吹風機的溫暖熱風即可達到「寒者溫之」的效果。吹風機所吹出的熱風,即可達到舒緩經痛的功用,完全符合原中醫「寒者溫之」的治療原則。而月經來前3、4天,每天吹5至10分即可減輕疼痛,只要每個月持續使用,原發性經痛就會漸漸消失。吹風機治經痛發作,原理於中醫裡頭艾灸條熏烤法,使用溫熱的艾灸條熏烤腹部,對減緩經痛有相當好的療效。但艾灸法使用起來麻煩許多,因為艾條燃燒時會產生的大量濃煙,尤其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來說是一大負擔。朱曉平建議,使用吹風機可達到與艾灸條熏烤法同樣的效果,溫熱腹部以達到舒緩經痛,且吹風機並不會產生濃煙,只要小心風口與皮膚的距離,以免燙傷。此外,朱曉平補充,肚臍眼在中醫學中是神闕穴所在,在溫熱的生薑作用下,能夠使氣血調和,進而達到溫經暖宮、化瘀止痛的效果,因此將新鮮嫩薑切成厚約0.3公分的薄片,在上頭用針戳幾個透氣小孔,置於肚臍眼上,搭配使用吹風機吹5至10分鐘,這種效果會更好。

感冒久未痊癒 小心急性心肌炎找上身

感冒久未痊癒 小心急性心肌炎找上身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炎熱的夏天,進進出出冷氣房很容易被感冒找上身,只要多喝水、多休息,一般的感冒就可以痊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謝志民醫師提醒,感冒好幾週都沒有痊癒,甚至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的人,小心引發急性心肌炎,要盡快尋求醫生協助,不可以當成一般感冒治療。謝志民表示,最近仁愛院區有兩位青年病患,感冒長達二至三週,卻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的狀況,經過心臟超音波發現左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醫師強烈懷疑是急性心肌炎併心衰竭。甚至其中一位病患,在騎車時發生嚴重的心律不整,導致昏迷,幸好多虧同車的家人和救護人員及時搶救,才幸運存活。心肌炎最常見的病因是病毒感染,而罹患病毒感染的機會很多,大多數不會引發心肌炎,往往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時容易發病。謝志民提醒,心肌炎的病情瞬息萬變,就算是專業醫師也未必能夠確切掌握,假如民眾有感冒或腸胃炎,甚至出現胸痛或氣促等症狀,不可忽視應盡早就醫。感染心肌炎的早期,會出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腹瀉等呼吸道或腸胃道等感染症狀,可能出現心悸、胸痛、氣促、紫紺、浮腫。嚴重時會突發心律不整,就會造成腦缺氧昏迷,甚至猝死。因此當急性期恢復後,仍可能留下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的擴張性心肌病變後遺症。謝志民提醒民眾,一般急性心肌炎的治療,休息相當重要,如果身體一直處於活動和疲勞的狀態,病情會更加嚴重。假如民眾於感冒或腸胃炎病程中,發現胸痛或氣促等症狀,不可輕忽應立及早就醫,若能及時發現重症癥兆,針對已發生的病況治療,或可增加復原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