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擺脫癢癢起疹 先少吃高組織胺食物

擺脫癢癢起疹 先少吃高組織胺食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如果大家感冒了而到診所就醫,醫師可能會開給你「抗組織胺」這樣的藥物來減緩鼻塞的不適;或者你在吃完蝦子後覺得皮膚很癢,身體還起了疹子,醫師告訴你這是蕁麻疹,也可能會開抗組織胺的藥物改善症狀。雖然抗組織胺是個很常見的藥物,但究竟什麼是組織胺,為什麼又要對抗它?一起來了解。組織胺「組織胺(histamine)」是人體內正常產生的一種化學訊息物質。若免疫系統遇上潛在的過敏原,或身體有了外傷,免疫細胞會製作組織胺,並釋放組織胺到血液中。當身體釋放組織胺,可能會導致血管水腫、癢、流鼻水、或刺激胃酸分泌等反應。簡單來說,組織胺與過敏、發炎反應、消化都有關係。因此,當血流內的組織胺愈多,免疫反應會愈嚴重。組織胺不耐症有個病名是組織胺不耐症。組織胺不耐症的意思,並不是指對組織胺過敏,而是說「身體已經有過多的組織胺了」,因此體內過多的組織胺會帶來許多類似過敏的症狀,因此患者容易眼睛紅、癢;出現鼻塞、流鼻水、鼻子癢;身體很癢、有些紅紅的、突起的疹塊,蕁麻疹發作。除了到處癢,組織胺不耐症的患者也容易有慢性頭痛或偏頭痛的問題,常常感到疲憊,或表現出腸躁症。女性患者的月經周期不規則,經痛嚴重,也有些人會頭臉部與胸部出現熱潮紅的現象,體溫控制失衡。甚至更嚴重的狀況,組織胺不耐症的患者會有難以解釋的焦慮感,腹部絞痛,組織腫脹,高血壓,和心律不整等狀況。這些症狀都非常常見,而且與許多過敏症狀是重疊的,不太具有專一性,因此真的被診斷為「組織胺不耐症」的人並不多。然而,我們從這裡倒是可以想到一點: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很容易有過敏症狀,認為自己有過敏體質,或許就是因為體內組織胺濃度太高了;若當體內組織胺濃度降低後,可能就能少掉一些癢癢、鼻塞、疲憊等不舒服。組織胺可以是吃進去的那麼我們再想想,為什麼體內組織胺的濃度會高起來?體內的組織胺濃度,除了由細胞自行分泌外,也有很多是我們吃進去的!許多食物或飲品都是含有組織胺的;或許應該說,幾乎所有的食物和飲品都含有一定量的組織胺,幾乎不可能遇到「零組織胺」的食物。而且,只要食物愈放的時間愈久,或有變質、發酵,組織胺的濃度就會愈高。除了知道組織胺的「來源」,我們也要了解組織胺的「代謝」。組織胺由兩種酵素代謝,若是從食物來源的組織胺,就多在小腸代謝,靠著小腸內的雙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酵素分解組織胺;而另一種酵素則是負責代謝細胞裡產生的組織胺。因此,若是飲食中食物含有的組織胺含量太豐富,酵素來不及分解,這些從食物而來的組織胺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流,導致體內組織胺濃度上升。所以,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夠想到,既然有一部分組織胺是我們吃進去的,那表示,若改變飲食習慣,體內組織胺濃度很可能就會降低囉?! 讓體內組織胺濃度升高的食物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哪些食物較容易讓體內組織胺升高:◆酒類喝酒之後會偏頭痛發作?酒精的製作過程、化學反應,都會讓酒類裡含有不少組織胺,因此酒本身就是高組織胺飲品,在喝酒後,腸胃道攝取了不少組織胺;另外,酒精還會刺激身體分泌出更多的組織胺累積,甚至酒精還會影響腸胃道的酵素代謝能力。三者加成後,喝酒就會讓體內組織胺太高了。◆加工肉品這裡指的是像是煙燻肉品、培根、火腿、香腸等,組織胺含量都會比較高。基本上,肉類的烹調方法會與組織胺的含量相關。假使用滾水川燙新鮮豬肉片,這樣組織胺含量就不多;但用燒烤、高溫的方式烹調肉類,肉類變質愈多,組織胺含量就變高。◆發酵後的食物酸菜、優格等都算是發酵的食物,雖然每種發酵食品因為發酵時間的長短不同,製成的技術不同,內含的組織胺濃度可能會差異很大,但無論如何,經過發酵這個過程,組織胺濃度就會比新鮮食物來得高。因此,你可能會聽過,有人吃酸菜之後,就會開始跑出過敏症狀,原因可能在於其組織胺含量太高了。◆堅果豆類你一定聽過有些人吃花生、堅果類後來就嚴重過敏、喘不過氣。因為像是核桃、花生、腰果、鷹嘴豆等,都會容易刺激身體釋放大量的組織胺,導致鼻子內部的黏膜腫脹,呼吸道窄縮。所以有些食物自己本身組織胺含量不高,卻容易在攝取後會刺激身體釋放組織胺,而讓體內組織胺濃度過高,堅果類就是其中之一。◆紅茶和綠茶紅茶、綠茶、或能量飲料自身的組織胺濃度雖然沒有過高,但這些飲料會影響雙胺氧化酶作用,造成腸胃道裡酵素的能力下降,無法分解代謝組織胺,而讓組織胺濃度上升。除了飲品外,還有一些藥物,像是心臟用藥、呼吸道用藥、抗生素、抗憂鬱劑、利尿劑、止痛藥,也可能會影響腸胃道內的代謝酵素能力。除了上面講的幾樣,我們再整理一些容易影響體內組織胺濃度的食物:組織胺含量較高的食物◇酒精◇發酵食品◇酪梨◇乾燥水果◇茄子◇菠菜◇加工食物◇帶殼的海鮮容易刺激身體釋放組織胺的食物◇酒精◇堅果◇番茄◇巧克力◇柑橘類水果◇食物染料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常常常有類似過敏的症狀,常鼻子塞塞的,或有慢性蕁麻疹,你可以試試看少吃一些高組織胺食物,以減少症狀或吃藥的機會。不過,你可能會說,上面列出的食物也太多了,究竟什麼可以吃呢?嗯,確實無法做到「零組織胺」,但若想考慮組織胺較低的食物類型,以下是可以嘗試的: ○蛋 ○新鮮的肉類,像是不帶皮的雞肉,或剛捕獲的新鮮魚類○不含麩質的穀物,例如藜麥、米飯○椰子奶或杏仁奶○除了茄子、番茄、菠菜之外的新鮮蔬菜(注意,如果做成醃漬類型的就不OK,組織胺就會變高囉)○除了柑橘、酪梨之外的水果○橄欖油像是如果你有慢性蕁麻疹,可以先吃上面組織胺較低的食物類型,且不碰高組織胺的食物,持續大約14到30天。之後保持著紀錄食物日記的習慣,慢慢地加上你很想吃的高組織胺食物,看看身體的反應。藉此找出自己身體可以容忍的食物,同時也找出會導致症狀的食物。(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金關心線上醫心諮詢服務 金寶山集團與全民一起抗疫

金關心線上醫心諮詢服務 金寶山集團與全民一起抗疫

金寶山集團之金關心線上心理諮詢師提供民眾線上諮詢服務。(照片提供:金寶山集團)(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病毒使全球陷入不確定性,確診新聞不斷讓人感到殘酷無情,戒慎恐懼。有人不幸遭遇家人親友染疫被隔離、突然別離失去,更加重心頭沉痛複雜又困難的哀傷,需要調適內心,戰勝疫情。許多複雜的心理情緒壓力,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民眾可參考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李玉嬋教授的「養心B、M、I」,簡稱「友、情、義」口訣,補充三種正向心理健康幸福營養素,作好心防疫。「B」即Befriend,聯繫親友,保持人際親密幸福感;「M」即Mindfulness,正念感恩,保持好心情幸福感;「I」即Identity,按讚自己,保持生命意義幸福感。國內外心理學家發現,幸福感能提升心理免疫力,不容易心理生病。藉由好人際、好心情、遇見疫情過後更好的自己!金寶山集團推出金關心線上諮商服務 溫暖民眾心理健康除了可依循以上之外,也可利用企業防疫創新作為,金寶山集團起初以關心客戶、家屬及員工的身心健康,以公益為出發更進而衍伸服務至社會大眾,在疫情嚴峻時,特與心理諮商界頗具權威的李玉嬋教授(理事長)領軍的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醫心會)合作,開設免費的「金關心線上醫心心理諮詢」服務,可透過線上金寶山官網連結預約諮詢。此舉讓台灣超前全亞洲所佈署的醫療諮商心理師專業資源,透過現代化智慧科技管道展開安全接觸並談心解憂,陪伴練習寬心解憂抗壓力、重新啟動心靈正能量免除悲傷的方法。 陪伴練習寬心解憂抗壓力,重新啟動心靈正能量免除悲傷。(照片提供:金寶山集團)企業3.0永續經營發展藍圖與社會責任實際化金寶山與醫心學會透過「金關心線上心理諮詢」產學合作專案,讓客戶、員工不執著表面的財報,更知道疫情升溫期間,不只讓員工安心更為社會盡一份力量保護大眾的心理健康安全,更知道疫情升溫期間,企業為社會和員工做了些什麼來保護員工與其家庭、客戶及社區民眾的健康安全。秉持以愛加碼,增設線上養心防疫專案,也成為台灣重視ESG的優良幸福企業典範。ESG是全球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指標,兼顧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公司治理(G,governance),金寶山集團掌握防疫先機,符合金管會納入ESG作為公司治理3.0的永續經營發展藍圖與社會責任。 請多加利用,讓台灣超前全亞洲所佈署的醫療諮商心理師專業資源,線上搜尋金寶山官網,透過現代化智慧科技管道展開安全接觸,與您談心解憂,陪伴練習寬心解憂抗壓力、重新啟動心靈正能量免除悲傷的方法,陪您逐步適應疫情,強化心理免疫力,接受親友離去等考驗,仍可展開美好人生。(健康醫療網授權)

慈濟買到500萬劑BNT了 全數捐給民眾施打

慈濟買到500萬劑BNT了 全數捐給民眾施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慈濟基金會今天宣布,慈濟提出申請採購疫苗以來,經由各方積極努力及主管機關協助下,今天與上海復星實業就慈濟申購500萬劑BNT疫苗案,成功簽訂疫苗的採購合約,所購得的疫苗將全數捐給主管機關做為民眾施打之用。今增16例本土及5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及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今新增16例本土病例,為11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2日至19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9例為最多,其次為桃園市5例、新北市2例;其中9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3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今新增5例死亡個案,為2名女性、3名男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5日至6月29日,確診日介於5月29日至7月7日,死亡日介於7月15日至19日。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9日累計公布1萬4231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38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7.0%

愛喝季節限定手搖飲?熱量糖分一杯就爆表!

愛喝季節限定手搖飲?熱量糖分一杯就爆表!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時序進入盛夏,陽光熾熱,走在路上不消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台灣的手搖飲巿場龐大,各品牌手搖飲店到處林立,幾乎每走幾百公尺就有一家。再者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有些人下了班就想喝杯飲料紓壓;也有人工作忙碌,沒時間好好吃頓飯,常選擇喝一杯手搖飲料果腹止飢,台灣人普遍蔬菜、水果吃得少,飲料倒是越喝越多!選擇無糖飲料 配料仍藏有高糖分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張依如指出,一杯正常冰塊、正常甜度的珍珠奶茶熱量相當於一大份便當(700大卡)、含糖量約等同一碗白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精緻糖攝取量應在總熱量10%以下,以2000大卡換算約為50公克精緻糖,一杯大杯的半糖手搖飲,精緻糖量就約有50公克,一杯就已經達到一天精緻糖分的建議攝取量了。雖然許多民眾已經意識到含糖飲料不好,會選擇無糖手搖飲料,卻忽略配料仍然含有高糖分,無論是常見的珍珠粉圓、波霸粉圓、椰果、芋圓、粉條等,或是近年來各家紛紛推出的季節限定款飲料,如夏季的芒果鳳梨調味飲品、冬天的草莓調味飲品等,為了追求季節氣氛,吸引消費者嘗鮮,配料通常非常多元,導致熱量、糖分大爆表。另外,還有一些強調天然食材的配料,如芋頭、芋泥、紫薯、地瓜等,但可千萬別以為芋頭、紫薯等是天然食材就很健康,這些配料在熬煮過程中,所添加的糖分也非常可觀。6個小撇步 滿足口腹兼顧健康要求愛喝含糖飲料的人突然戒掉是非常痛苦的,如果無法完全戒掉手搖飲,可以這樣做減少對身體的負擔。1.選茶不選奶選擇紅茶、綠茶或烏龍茶等為基底的飲品,若不加奶、不加糖、不加料,幾乎零熱量,絕對是維持身材、保持健康的首選。2.鮮奶茶比奶茶好愛喝奶茶類的朋友們,可以選擇鮮奶茶,差別就在於鮮奶茶加的是純鮮奶,而奶茶加的卻是奶精粉,「奶精粉」其實並不是奶製品,而是油脂氫化乾燥後的氫化「油脂粉」,喝進肚子裡的都是油!3.若選擇加料飲品,將正餐主食澱粉類的攝取量減少如果覺得喝手搖飲不加料沒有口感,就將飲食中的其他澱粉類減半吧!此外,除了珍珠粉圓、波霸粉圓外,也可以考慮熱量相對較低的愛玉、仙草、寒天、蒟蒻或小紫蘇等配料,口感也很好。4.大杯改中杯,減少攝取量不喝太痛苦,那就少喝一點吧!將平常習慣的大杯改成中杯,或者點一杯與他人共飲,分擔熱量也不錯。5.漸進式減少頻率以往天天喝,慢慢改為兩天一杯、三天一杯,漸漸到一周一杯,以此類推減少頻率,讓身體慢慢戒掉依賴含糖飲料的習慣。6.想想荷包以大台北地區來說,加料的手搖飲料動輒一杯五、六十元起跳,特殊季節限定飲品一杯更高達八、九十元以上,幾乎可抵一餐正餐的費用,將省下的飲料費用記下來,會發現長時間省下的費用相當可觀,如此一來也可以增強少買飲料的動力。飲食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但是透過一些小撇步可以讓我們更有技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飲料,來達到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兼顧健康的雙贏目標。

微解封反而令你焦慮?調整心態迎接「新正常」生活

微解封反而令你焦慮?調整心態迎接「新正常」生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終於微解封,在這段防疫的日子,為了避免病毒散播,不出門、與人保持距離、不在外用餐,成了這段日子的常態。隨著微解封到來,很多人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的日子,可以去購物、逛街、聚餐消費。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微解封,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消失,開始出現焦慮、恐慌,擔心微解封恐釀成防疫破口。每個人對解封的期待不同 沒有誰對誰錯恐慌與期待是解封氣氛下會出現的心理矛盾,一方面期待恢復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憂心外面不安全。對於這種想要又擔心的衝突,這些差異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特質及疫情對個人的影響。因此,當發現自己的心境跟別人不一樣時,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誰對誰錯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在隔離這段期間所遭遇的狀況不同,在解封時,每個人對於安全跟期待也可以不一樣,不需要普天同慶。給自己跟周邊的人允許按照閣人的步驟走出封鎖,保有自己調整改變的時間。讓大腦在安全情況下 重回社交生活對於已經受到病毒驚嚇的大腦,面對「新正常」生活的改變,也需要逐步調整,每個人調整的步驟不一樣,首先要依據自己的節奏進行,接收正確訊息,與周遭的人討論生活變化。別急著一口氣做想做的事情,先選擇變化較小、已經習慣的、比較小規模的社交互動,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不要糾結於「假設」或「應該」發生的事情。讓大腦在安全情況下,慢慢適應「新正常」的生活。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長林健禾表示,病毒影響的不只是生理,搭著媒體網路的放送,心理層次的散播比實際病毒散播的更廣,心理受影響的人數遠遠超過被病毒感染的人數。心理比較敏感的人這段期間若焦慮、緊張大到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程度,應及早就醫,讓醫師協助把身心症狀解除。

心臟疾病用藥複雜 藥師門診來把關

心臟疾病用藥複雜 藥師門診來把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比例逐年升高,對於長者而言,密集且複雜的用藥方法成為頭痛難題,故近年來,成立藥師門診儼然成為國內各大醫院的趨勢。羅東博愛醫院藥劑科去年起培訓2名藥師考取心臟內科專科臨床藥師,即日起開啟藥師門診服務,由藥師駐點提供心臟病人用藥諮詢,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整體照護品質。特定藥品必須每周調整劑量 若服用錯誤易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心臟內科藥師門診選在看診人次最多的周一和周五開診,自7月12日起每周一和五早上至下午,只要於心臟內科就診後,有用藥上的困擾或疑問,即會由診間醫師轉介至藥師門診,由專業親切的藥師一對一解惑。心臟內科專科臨床藥師林亞頻表示,心臟用藥比起其他慢性病複雜許多,不只藥物種類繁多,長輩容易搞混,某些特定藥品為了達到理想治療濃度還必須嚴格調整每周劑量並定期抽血檢測;若服用錯誤易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因此開設藥師門診確保民眾用藥安全實屬必要。心臟內科醫師雷孟桓說,心臟疾病的治療和用藥相輔相成,透過專科藥師評估及指導讓民眾更安心,也讓醫療照護團隊更加完整無後顧之憂,診間看診流程會正確而且順暢。心臟內科臨床藥師須經過嚴格考核取得CPSC認證心臟內科專科臨床藥師須經過嚴格訓練和考核,在台灣國際藥學發展協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的嚴審下經歷長時間訓練才能取得心臟專科臨床藥師 (Clinical Pharmacy Specialist in Cardiology, CPSC ) 認證。羅東博愛醫院於2020年在全台僅有9名CPSC時即培訓出2名心臟內科專科臨床藥師,且藥師門診服務模式創宜蘭縣之先,未來將陸續開辦腎臟科藥師門診、多重用藥整合門診,造福縣內更多慢性病族群。

零接觸快速核酸檢測站 25分鐘結果出爐

零接觸快速核酸檢測站 25分鐘結果出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醫大新竹附醫引進零接觸快速核酸檢測站,院長陳自諒表示,快速核酸採檢站只要25分鐘就可以有結果,1小時後民眾可從手機查詢報告,快速有效率,減少民眾等待時間。急診室主任游俊豪表示,這套零接觸的採檢系統,使用手機或官網線上預約及付費後,到醫院採檢站門口報上姓名,經由醫師核對身分,自動門會自動開啟,接著民眾走進一個獨立的負壓採檢空間,此空間裡的空氣皆經過醫療等級HEPA濾網過濾,並經由紫外燈殺菌,被採檢的民眾不必擔心被傳染。採線上預約 採檢後1小時內可查詢電子及紙本檢測報告醫師透過採檢窗幫民眾採檢,採檢棒由自動轉液系統收回,完成後續的試劑添加及檢測,民眾在採檢過程中不會與門把、醫護人員直接接觸,讓民眾體驗真正零接觸的採檢過程。同時,採檢站內建快速核酸檢測儀,檢體放入主機靜待20分鐘後,採檢結果即透過網路API程式連結到醫院HIS系統自動發送報告,5分鐘後受檢者即可查詢電子報告,也能選擇領取正式紙本報告,省去舟車勞頓。資訊室主任謝嵩淮指出,整個流程透過線上預約、審查、批價、HEPA採檢站及電子化病歷報告,達到真正零接觸。此外,採檢站內建的自動化檢測設備能優化採檢流程,減少醫護人力、檢體傳送人力及醫檢人力,並可於採檢後1小時內查詢電子及紙本核酸檢測報告,兼顧安全與效率。網址:http://211.21.176.82:8089/Own_expense/Deion_CL

7/26降級不解封?陳時中:緩步放寬

7/26降級不解封?陳時中:緩步放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級警戒已長達兩個多月,許多民眾出現防疫疲態,很多人都好奇7月26日後是否會解封?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強調,沒有要解封,但警戒會降級;英國、新加坡、荷蘭、以色列,都看到解封之後疫情反彈,這幾國施打疫苗涵蓋率高,但仍然無法阻擋變異株傳播,以新加坡來說,昨新增92例,今增172例,國內疫情可以控制,但解封要非常謹慎緩步放鬆。今增18例本土、4例死亡此外,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今新增之18例本土病例,為13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2日至19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6例、基隆市3例、桃園市2例;其中13例為已知感染源,餘5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今新增4例死亡個案,為3名女性、1名男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7日至7月16日,確診日介於5月22日至7月19日,死亡日介於7月16日至19日。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18日累計公布1萬4210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234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6.9%。

婦女痛經、虛寒型腹脹腹瀉 三伏貼可緩解

婦女痛經、虛寒型腹脹腹瀉 三伏貼可緩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防疫期間也要注意保健!節令已經「入伏」,又到中醫傳統三伏貼的時候,中醫指出,三伏貼不僅可以緩解鼻過敏、哮喘等呼吸道症狀,對婦女經期不順、痛經,及虛寒型腹脹、腹瀉症狀也有緩解效果,疫情「微」解封,防疫也別忘記調節身體的免疫功能。冬病夏治 最容易透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三伏天」是自然界陽氣最盛,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時期。依中醫「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的養生觀,選擇在夏季三伏天敷貼熱性藥物在特定穴位,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並透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提高免疫功能,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目的。過去大多把三伏貼的療法應用在鼻過敏、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預防與治療,此外,對婦女經期不順、痛經也能預防與緩解。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婦科醫師王嘉涵指出,痛經產生的主因來自「氣血不通」,透過三伏貼熱性藥物推動,達到「通經、活血順氣」目的,便可預防與緩解經期的腹痛不適。促進腸胃功能 是口服藥物外另一個選擇虛寒型腹瀉、腹脹也能透過三伏貼緩解,中醫鄭宇真表示,虛寒型腹瀉或脹氣是因為脾胃運化陽氣不足,可透過三伏貼等溫熱藥物的外敷,達到溫陽祛寒,促進腸胃功能的效果,是口服藥物外的另一個選擇。三伏貼療法是體現中醫冬病夏治的預防醫學概念,台中慈濟7月24日、7月31日與8月7日等三個星期六上午辦理「三伏貼特別門診」,安排專業團隊進行中醫四診檢查,依不同體質配合適當敷藥材料或建議適當療法,並提供正確的中醫飲食宜忌衛教。

胸主動脈創傷 重大外傷中的隱形炸彈

胸主動脈創傷 重大外傷中的隱形炸彈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4歲的阿明騎車時不慎與汽車擦撞,摔落飛離兩公尺,安全帽脫落。救護車將阿明送至急診室時,血壓只有72/42mmHg(正常值為120/80mmHg)、心跳每分鐘為145次(正常值約每分鐘60至100次)、呼吸淺快、頭部及四肢多處鈍挫傷和右大腿變形。檢查發現,阿明有近端降主動脈局部剝離及假性動脈瘤併左側血胸、右股骨轉子骨折、右股骨膝上開放性骨折,急診醫師立即通知心臟血管外科及骨科醫師協助處置。8成到院前死亡 僅2成能進到醫院治療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依璇表示,降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會造成主動脈大量出血,危急病患生命,必須儘早手術。故阿明在接受醫療團隊緊急執行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後,生命徵象穩定。隨後接受後續骨科手術治療,已於日前康復出院。胸主動脈創傷僅次於頭部外傷、第二高的鈍銼性胸部外傷死因,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更是重大外傷中的隱形炸彈,常見於車禍後的多重外傷,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胸主動脈創傷有8成到院前死亡,僅有2成能進到醫院接受診斷及治療。而活著送到醫院的病患中,又有46%會在院內死亡。根據目前美國血管外科學會建議,在多重外傷的情況下,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是現行胸主動脈創傷的主要治療方式。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 救命利器吳依璇說,過去胸主動脈創傷只能接受傳統側開胸手術進行主動脈置換,傷口可能長達30到40公分,術中又必須注射較大劑量的抗凝血劑,在多重外傷的情況下,可能使其他受傷部位嚴重出血。而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入手術的方法,是由腹股溝劃開一個小傷口,以特殊導管進入股動脈內,在複合式手術室的血管攝影輔助下,以各種導線導引置入適當尺寸及長度的支架血管來覆蓋掉主動脈創傷處,使得主動脈免於破裂大出血,讓病患延續生命。近年來因為主動脈內支架血管置放手術具有傷口小、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已經取代傳統側開胸手術成為治療首選方法,目前健保也有給付。胸主動脈創傷是重大外傷的隱形炸彈,即使能活到進急診室,仍有可能因為猝不及防的一個咳嗽,瞬間造成主動脈破裂大出血,進而導致死亡!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騎車開車還是要小心駕駛以策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