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居家防疫讓網路當保母 當心網路成癮上身

居家防疫讓網路當保母 當心網路成癮上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限制出門活動的機會,孩子們停課不停學,居家學習不免長時間掛在網路上或頻頻滑手機。兒童心智科醫師表示,去年疫情之後,門診網路成癮青少年暴增,不僅造成情緒上的問題,也影響學習及行為。提醒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晚睡、晚起,凡事得用手機做為條件才能說得動,甚至為了手機說謊及罵人,有可能是網路成癮的跡象。孩子晚睡晚起、情緒易暴怒可能就是警訊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臧汝芬表示,3C產品日新月異,功能也愈來愈新穎,對兒童青少年非常有吸引力,近來不少人宅在家,閒來沒事不自覺一直滑手機,不知不覺愈滑愈久,到最後不掛在網路上,就不知要做什麼,脾氣甚至變得爆躁,生活也日夜顛倒。臧汝芬指出,去年門診因網路成癮就醫人數直線增加,近期疫情又升溫,提醒父母注意,有些網站甚至有一些不當的影片,容易讓青少年行為出現偏差,如果孩子晚睡、晚起,生活作習不正常,經常是早午餐一起吃,手機不離手,做什麼事都要以玩手機做為交換條件,情緒易暴怒等,就可能是網路成癮徵兆,要特別留意。約定使用上限 家人每天固定時間一起聊天要讓孩子不要網路依賴,從小就不要讓3C產品變成孩子的保母,2歲以下更不要讓孩子看手機,平時在家以身做作則,不要動不動就滑手機,家人每天應有固定的時間聚在一起聊天。強硬限制使用不符合實際情況,反而應該透過親子間適當的溝通,建立理性的使用範圍,例如,約定使用上限,平日一小時、假日最多三小時,同時對於情緒的管理進行了解,是不是快到使用終止時間就容易「引爆」?或者玩遊戲時將輸贏看得很嚴重?值得注意的是,若已出現「干擾性情緒障礙」,待疫情趨緩,務必尋求醫師協助。

輕症送集檢所不算住院?防疫保單埋理賠爭議

輕症送集檢所不算住院?防疫保單埋理賠爭議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國內疫情升溫,全台防疫保單的銷售情形成正比。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5月17日止,防疫保單新契約件數達289萬件,若以每人一張保單計算,相當於有12.6%民眾買了防疫保單。消基會指出,隨著確診及隔離人數暴增,未來輕症或無症狀患者,若被送到加強版的集中檢疫所及防疫專責旅館,無法被「醫院」收治,未必能符合申請住院醫療保險金的理賠規定,呼籲金管會,應針對可預期的防疫保單契約爭議,邀集保險業者共商解決之道。居家隔離風險高於確診 商品選擇以隔離補償保險金優先消基會近期抽樣檢視國內8份以防疫為訴求保單,包含國泰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365、富邦產險、旺旺友聯產險、兆豐產物、新安東京海上產物,針對保障內容、理賠規定進行檢視,是否有損及保險消費者的權益之處,除呼籲主管機關應邀集業者研究解決之道外,並提醒消費者投保前應預先檢視契約,避免影響自身投保權益。消基會提醒,防疫保單的保險項目如何選擇,與確診新冠肺炎機率相較,被匡列為居家隔離的風險較大,建議商品比較順序,以隔離補償保險金為先、其次是確診保險金加上住院日額保險金。經檢視,八張保單中僅有兩張提供法定傳染病的隔離費用補償,而按各該保單的保險契約規定,被保險人僅有在收到政府隔離通知書處分而在家或在指定之處所隔離或隔離治療者,始得申請。因此,目前大眾熱議的封城或封區狀態,雖然民眾同樣是在家隔離不能出門,但並不符合隔離補償金的請領條件。此外,也提醒消費者,保險契約亦約定,契約有效期間內,保險公司僅限對同一法定傳染病給付一次,因此建議宜注意續保的相關規定。消基會籲保險局協調業者 保障百萬保戶權益消基會呼籲,金管會保險局應儘速針對可預期的保險契約爭議,邀集業者共商解決之道,研議從寬認定的標準與理賠程序,以保障百萬保戶的權益。消費者投保防疫保單前,先比較「隔離保險金」的理賠額度,其次建議確認已投保的醫療險,是否涵蓋法定傳染病以及額度是否足夠。如已有醫療險的消費者,可先比較「確診補償金」,再考量日額住院醫療保險金的給付,搭配自己原有的醫療險、適當擴充理賠額度;若本身未規劃其他醫療險,可以先比較的是「住院日額」理賠部分,轉嫁確診治療期間的經濟負擔。投保前,應詳細審閱保險契約,知悉除外條款,明確了解權益再行投保。

心疼醫護烈日下篩檢 營造商捐百萬檢疫組合屋

心疼醫護烈日下篩檢 營造商捐百萬檢疫組合屋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因承接臺北醫院急重症大樓工程,特別關心醫護人員的狀況,瑞助營造捐贈院方價值百餘萬的檢疫組合屋,並於今天啟用,該公司董事長張正岳表示,「隨著疫情發展,看到每天至醫院篩檢的人流不斷增加,很心疼醫護人員在豔陽高照的天氣下,穿著全套防護衣汗流浹背忙碌著,決定要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以自己的專業結合醫護實際需求,規劃設計檢疫組合屋,讓醫護不用再日曬雨淋、大汗淋漓,更避免中暑與熱衰竭的風險,也能讓民眾快速安全的完成採檢。」檢驗科分三班夜以繼日作業 及時揪陽性個案臺北醫院每天採檢完畢後,檢驗科同仁分三班作業高速運轉,夜以繼日,承擔即時檢驗的壓力,在全院共同努力下,包含行政同仁協助文書,確實將每日檢測報告上傳疾管署,陽性個案的即時回報也讓確診者能及早隔離防護,全力圍堵疫情擴散。臺北醫院鄭舜平院長表示,每日至醫院篩檢的人數多達五、六百人,在戶外進行篩檢工作的人員非常辛苦,特別感謝瑞助營造的慷慨捐贈,臺北醫院會堅守崗位、專注防疫,和大家一起守護臺灣、守護民眾的健康。組合屋各室設獨立空調 動線分流讓採檢更安心鄭舜平院長進一步說明,檢疫組合屋設在急診室後方,設置掛號區、檢傷問診區、採檢區、批價區、X光室與更衣室,共6間獨立區隔的空間,在檢傷問診、採檢及批掛區皆安置分隔板,且為了醫護安全,在各室內裝設獨立空調系統,並將受檢動線與醫護人員動線以完全分流的兩道走道區隔,讓採檢作業更加安心。

搶不到血氧機 專家教你2招揪出快樂缺氧

搶不到血氧機 專家教你2招揪出快樂缺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死亡人數連日攀升,其中多例為年長者在居家隔離時猝死,醫師指出,年長者居家隔離死亡恐與「快樂低血氧症」有關,有些確診者不會因為血氧低而感到窒息感,導致延誤病情,目前有三種方法可找出隱形缺氧的存在,其中又以脈搏式血氧儀最為方便,若沒有血氧機,也有方法可以自我監測。林口長庚兒童急診科醫師吳昌騰表示,一般人血氧飽和度應落在95%左右,隱形缺氧的患者,血氧飽和度則落在50~80%,患者通常會在就醫前2到7天出現一些症狀,如突然胸悶或無法深呼吸,幾天後,呼吸速率更會是正常的三倍,嘴唇與手指也會有發青現象。-穿戴式裝置未必符合醫療器材 監測數據只能參考根據美國實戰經驗,部分到急診室的新冠肺患者,血氧濃度已降到70~80%間,有些人甚至低於50%,卻能正常行動,因此及早偵測隱形缺氧,將有助於醫護人員及早幫病患進行侵入或非侵入性氧氣治療。該如及早發現隱形缺氧?吳昌騰列出三種方式,分別為使用脈搏式血氧儀(Pulse oximeter)、動脈血液氣體分析(ABG analysis)與6分鐘步行測試。有別於動脈血液氣體分析需在醫療單位使用,脈搏式血氧儀對患者而言是最輕便、有效的偵測方式,正常者SpO 2應維持在94%以上,低於90%就要留意。至於坊間販售的穿戴式裝置,如智慧型手錶、運動手錶等,因不確定是否符合醫療器材,監測數據只能供參考。食藥署科長傅映先表示,血氧偵測儀屬於二級醫材,目前已有多項手指式產品取得醫材認證,民眾可以在藥局、醫材行購得,也可以在自行在家中使用,而腕式裝置目前尚無產品在血氧偵測項目上通過醫材認證。吳昌騰表示,若民眾有血氧偵測儀,可以在家中進行「6分鐘步行測試」,以正常速度步行6分鐘,若SpO 2低於90%或下降超過4%,都可能是嚴重病例,要多加留意。按照日常步行速度走6分鐘 若臉色發黑速就醫此外,據中央社報導,輔大醫院醫務祕書、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祕書長哈多吉提供的兩招「步行測試、計算呼吸」,也能自我監測。哈多吉說,據美國提出的6分鐘步行測試,民眾可以按照日常步行速度持續走6分鐘,若臉色發黑務必就醫,若有血氧機可步行後測試血氧是否降低,若降低也應就醫。另外,在沒運動情況下,一般正常人每分鐘平均呼吸12至20次,若民眾發現自己每分鐘呼吸超過30次,就代表有異常,應儘速就醫。

染疫人數飆破5千 解隔離新標準出爐

染疫人數飆破5千 解隔離新標準出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疫情持續延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671例病例,其中401例本土、4例境外移入,以及266例校正回歸,本土案例超過5千人;確診個案中新增13例死亡,死亡數再創新高,累積59人病逝。百歲人瑞染疫病逝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 401例本土病例,為男性190例、女性211例,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10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26日至5月26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77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30例,桃園市18例,基隆市15例,高雄市14例,彰化縣10例,台中市7例,花蓮縣6例,宜蘭縣、新竹縣各5例、台東縣4例,屏東縣3例,嘉義市、連江縣各2例,苗栗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各1例。校正回歸266例中,為男性140例、女性126例,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26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4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01例,宜蘭縣5例,桃園市4例,彰化縣及台中市各3例,基隆市2例,嘉義市及台南市各1例。輕症及無症狀者解除隔離無須採檢此外,為加速病床運能,指揮中心也公布解除隔離新制,確診者退燒至少1天,且距發病日已達10天,同時PCR採檢結果Ct值≧30或陰性,即可解除隔離治療,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至於輕症及無症狀者解除隔離無須採檢,改為居家隔離。指揮中心提醒,確診者解隔離後,自醫院或集中檢疫所返家進行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時,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避免病毒散播。

家人確診怎麼辦?如何照顧並保護自己?

家人確診怎麼辦?如何照顧並保護自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今天又新增334例本土病例,且有6例死亡。民眾關心如果家人確診,在尚未安排住院前,該如何照顧病患並保護好自己?疾管署公布以下注意事項。照顧病患時1.提供確診病患生活所需,並視醫囑提醒服用藥物。2.大多數病患為輕症,休息數天後症狀即可恢復,請等候衛生單位通知。3.若病患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撥打119、1922或聯繫衛生局。如何保護自己1.若你是新冠肺炎重症高風險族群,例如65歲以上長者、免疫力低下等,請不要直接照顧確診病患。2.盡量避免與確診病患直接接觸。3.確診者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並盡量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4.若不得已需共用空間,請開窗確保空氣流通,並於共用衛浴設備後,使用漂白水或酒精消毒。5.禁止訪客。6.確診者使用過的餐具以洗潔劑清洗,清洗時佩戴手套。7.照顧者若要進入確診病患房間,雙方均須配戴口罩;確診病患若離開個人房間,或身邊有其他家人時,雙方均須配戴口罩。8.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確診者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自我健康監測1.照顧者如果是確診者之同住家人,不得外出。2.照顧者需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監測是否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請立即撥打119、1922或聯繫衛生局。3.照顧結束後,須自最後一次與確診病患接觸日起居家隔離14天。

服用市售感冒藥 謹記「3要」小撇步

服用市售感冒藥 謹記「3要」小撇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季節交替之際,早晚溫差變化大,正是感冒的好發季節!感冒初期,民眾若自行至藥局購買感冒藥來緩解症狀,食藥署提醒應謹記「要問」、「要遵循」、「要注意」三原則,避免因認知不全、用藥不當,影響身體健康。1.要問:購買市售感冒藥前,應詳閱藥品外盒說明,確認藥品用途(適應症)及不得使用族群等,並諮詢藥局藥師,了解正確使用藥品資訊。若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也應主動告知藥師,以利評估是否有重複用藥或有交互作用的情況。2.要遵循:服用時應確實遵循藥品仿單(說明書)之用法用量。如有輕微症狀,可至藥局由藥師或藥劑生提供諮詢服務。此外,使用市售感冒藥時,務必依照專業醫藥人員的建議服用,不可自行併用鎮咳祛痰藥或解熱鎮痛藥等其他藥品,以免因重複用藥,導致超過安全劑量,增加發生不良反應之風險,例如有些綜合感冒藥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過量使用可能會造成肝損害;含有止咳成分(可待因,Codeine)的感冒糖漿,過量使用則易造成呼吸抑制。3.要注意:應詳閱藥品仿單的注意事項、警語、副作用等資訊,例如可能產生嗜睡的副作用,服藥後就應避免開車或操作機械等需要專注力的工作。另外,服用後若症狀一直沒有改善,例如持續高燒,甚至症狀惡化等,應儘速就醫,及早釐清病況以確保身體健康。

確診、隔離人數激增 一次搞懂薪資及補償金怎麼領

確診、隔離人數激增 一次搞懂薪資及補償金怎麼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國內疫情大爆發,防疫保單投保跟著爆量,根據兆豐保險統計,每日防疫保單進件量以十倍速攀升,每日投保超過5000件,也成為這波疫情下,婆婆媽媽儲備物資之餘,最夯的行動,甚至出現企業主幫6000名員工集體投保的大單。民眾除了靠商業保險補強保障,只要符合條件,勞保也有傷病、死亡給付可請領,若遭居家隔離或檢疫,還有衛福部的1.4萬元防疫補償金可申請。工作、非工作確診 勞保補償大不同*因工作確診勞工因工作關係感染新冠肺炎,屬於職業災害,治療期間雇主應依法給予公傷病假外,同時也要依原本薪資給予補償。此外,由於無法工作也領不到原有薪水時,從第4天起勞工可以申請勞保的「職災傷病給付」。金額按平均月投保薪資的7成給付,如過了1年仍未痊癒,第2年給付金額降至5成,共計最長可領2年;如不幸因公染疫身亡,則可依照近6個月平均投保薪資領取「職災死亡給付」,發給40個月遺屬津貼及5個月喪葬津貼。*非工作確診勞工如是因為個人因素,被要求居家檢疫或隔離,這段期間可向雇主請病假、事假、特休假或與公司協調工作時間,如不幸確診住院治療,從第4天起可申請「普通傷病給付」,給付金額按照平均月投保薪資的5成發給,最長可給付6個月,但若發生事故前的勞保年資滿1年,可加發6個月給付,共計1年。若染疫過世,遺屬可向勞保局申請「普通傷病死亡給付」,除了可按被保險人死亡的當月(含)起前 6 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請領喪葬津貼5個月外,還可依投保年資再請領10至30個月遺屬津貼。居家隔離或檢疫 最高領1.4萬補償金除了商業保險、勞保補償之外,衛福部也有針對5類對象,包括居家隔離者、居家檢疫者、集中隔離者、集中檢疫者,以及為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受隔離或檢疫者而請假或無法從事工作的家屬,提供每人每日防疫補償金1000元,最多可領14天,共1.4萬元。但要注意的是,上述對象須符合沒有領到薪資,且無違反隔離相關規定,才可以申請補償金,若在這段期間,民眾有領薪或依其他法令規定領過性質相同的補助,就不能重複申請。

單車環島留生命印記 她視癌症為祝福

單車環島留生命印記 她視癌症為祝福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當癌症來襲時,你會如何面對這樣不可承受之痛?49歲的阿咪挑戰自我,踩著鐵馬環繞台灣半圈,沿途拍下美景與自己,這是獨屬阿咪的生命印記,也是她在抗癌路中送給自己的第一份禮物;攝影師怡霖捕捉罹患乳癌的母親手術後的剪影,想留下的是母女相依、正向走過抗癌的生命記憶。由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羅氏大藥廠共同舉辦「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已邁入第八屆,舉辦初衷是希望鼓勵與癌同行的人透過按下快門,紀錄下這些生命故事,傳遞出動人的勇氣與希望,帶給抗癌夥伴更多力量與癌奮戰,本屆總計收到258件參賽作品,有26幅作品脫穎而出,參賽者將鏡頭下的傷痛轉化為充滿勇氣的生命故事,這些作品預計於7月起至全台10家醫院巡迴展出,讓大眾看到癌友充滿希望的一面。「癌症」是祝福 找到生命中更多無限可能獲得癌友組第一名的阿咪自述在病後某天,想到自己生命中幾無可回味之事,總是默默承擔著為人子、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但從未正視自己的所想、所求。適逢看到電視跑馬燈有單車環島活動,她立馬決定加入,催促丈夫買了兩台二手車就報名出發,雖然因故只繞了台灣半圈,但對她來說卻是完成屬於自己的生命熱情。她提到治療中的一切逆境,像是確診時的擔憂死亡、切除乳房後的自卑感及因化療掉髮所帶來的衝擊,都是丈夫陪她一同走過,兩人在抗癌過程中感情更深厚,她覺得罹癌像是個祝福,雖然沒有任何人想得到,但就像風箏能夠飛是因為逆風,人會成長是因為逆境。透過鏡頭記錄人生百態 也療癒生命中的逆境身為攝影師及街頭藝術家的怡霖,她的母親三年前罹患乳癌,歷經手術及化療,目前也持續在服用荷爾蒙藥物。這次參賽的作品「生命癌殤」得到親友組第一名,是在母親手術後兩周拍攝,她表示當時拍攝時的起心動念「時光抓不住,希望記錄當下,才不會有遺憾」,她也提到母親是個堅強的女性,在治療過程中,跟他像是夥伴關係,一起依循醫囑好好治療。怡霖表示自己是個情緒豐富的人,但透過鏡頭下的人生百態,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可讓更多癌友知道,勇敢面對,不要逃避解決問題,就也可以像他們母女一樣正向的面對抗癌旅程。癌症非絕症 盼用攝影助更多癌友邁向康復罹癌不是生命旅程的終點,治療所帶來的不適,往往需要心理的轉念跟調適,比賽評審陳啟文鼓勵說:「拍吧!盡情拍吧!相機之前人人平等,只要你願意拿相機來拍的那一刻,你對你自己的人生的態度其實已經在做一個轉變」。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表示,捕捉希望比賽期盼鼓勵記錄生命中的感動時刻,不論是抗癌的孤獨艱辛、親友的相依相守,抑或醫病間的互信陪伴,都經由一幀幀照片娓娓道來,傳遞最動人的勇氣與希望。

離島也破功!連江縣出現首例確診個案

離島也破功!連江縣出現首例確診個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04例新冠肺炎病例,分別為302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331例,總計635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1例死亡,其中馬祖連江縣也爆發首例確診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天新增302例,男性158例,女性144例,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8日至25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5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87例,桃園市21例,基隆市13例,台中市9例,新竹縣4例,屏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宜蘭縣、高雄市及彰化縣各2例,花蓮縣、嘉義市、台東縣及連江縣各1例。強化第三級警戒 未戴口罩不再勸導直接開罰因應本土疫情持續嚴峻,指揮中心宣布強化第三級疫情警戒相關措施及裁罰規定,請民眾持續落實遵循,嚴守社區防線。相關強化措施及裁罰如下:1.民眾外出時應全程配戴口罩,一經查獲有違反情事,不再勸導,逕予開罰。2.經公告應關閉之休閒娛樂場所,將嚴查不得營業;查獲違法營業者,對業者、現場執業人員、消費及聚會者,依法分別裁罰。3.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並呼籲民眾少去多買,一次購足。4.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5.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暫不開放民眾進入。至於外出時有飲食需求者,得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情形下,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