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疫情升溫好焦慮 四不五要專注自我防護

疫情升溫好焦慮 四不五要專注自我防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疫情不斷升溫,不少民眾出現恐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姜學斌建議,可以透過「四不五要」來減低焦慮:包括不要轉傳或散布恐慌性購物的資訊與照片;不要整天看新聞,應該要透過官方媒體獲得整理好的資訊;不要專注在確診者足跡,要專注在完整自我的防護;減少當面人與人的連結,以「安、靜、能、繫、望」的5字訣,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健康。姜學斌表示,隨著確診者足跡的公布,診間民眾的擔憂更明顯。然而在防疫等級從疫調足跡的警覺,到升級成全面防護的當下,疫情越嚴峻,台灣人更應該站在一起:「我們的敵人,自始至終都是病毒,而不是感染了病毒的人。」造成焦慮的原因有很多,過度接觸令人恐慌的資訊、過度聚焦在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過度預期性地假設尚未發生的事情,都是焦慮的來源。民眾常常會思考,究竟這樣的焦慮是不是過頭了?姜學斌表示,焦慮與一般煩惱的差別,在於症狀的嚴重程度。倘若一整天都處在焦慮的情緒中、或焦慮的嚴重度與壓力源不成比例、覺得自己無法控制或者轉移焦慮的情緒,甚至因為焦慮的狀況,出現類似「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胸悶、心悸、耳鳴、喉嚨卡卡的、喘不過氣.等症狀,在經過內外科檢查後,若沒有明顯的器官損傷,就要思考焦慮症導致身體症狀的可能性。在防疫期間,如何避免焦慮產生,姜學斌醫師提出四個建議:1.不要轉傳或散布恐慌性購物的資訊與照片物資是充足的,避免密閉空間群聚才是現在的重點。不要讓自己變成散布恐慌的媒介。2.不要整天看新聞,透過官方媒體獲得整理好的資訊如果一整天都沉浸在重複式、威脅式的媒體資訊裡,會更難擺脫焦慮的可能。不如固定一個時間觀看新聞,或是透過「疾管家」line官方帳號獲得資訊。3.不要專注在確診者足跡,要專注在完整自我的防護我們無法掌握其他人的足跡,但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出門去。不管周遭有無確診者足跡,這幾周的當務之急,都是把自己管好,避免不必要的群聚。聚焦在自己可以掌握、可以改變的事情。4.減少當面人與人的連結,拉近彼此心與心的距離這個時候,可以嘗試以「安、靜、能、繫、望」的五字訣,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健康。包括了:促進安全:疫情已經從特定防護,進入全面防護的階段。應藉由正確防疫資訊的了解,提升自我防護,如減少不必要外出與聚會、維持社交距離、不隨意聽信假新聞、下載衛福部推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等,以創造身心的安全狀態。找回平靜:藉由有效且無害的方式,尋找自己的平靜。包括適度運動、泡澡、休息、聽音樂、深呼吸、做伸展操、正念冥想等,都是不錯的方式。提升效能:若出現不確定感,覺得無能為力或不知所措,可以藉由做一些簡單的小事情,比如清理家裡、好好讀本書、與家人一同做料理等,讓自己得到更完整的自掌控感。互相聯繫:雖然因為疫情影響需要維持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但是仍然可以透過通訊軟體、網路視訊或電話與親友互相支持,表達關心。保持希望:透過安、靜、能、繫,讓自己感覺踏實與肯定後,讓自己知道疫情是一時的,總有一天會過去,對於未來還是要抱持希望。

跌倒小心頸部損傷 「超人」一摔全身癱瘓

跌倒小心頸部損傷 「超人」一摔全身癱瘓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上月初,60歲周姓男子下班後與朋友聚餐小酌一番,喝到微醺時,起身重心不穩跌倒,沒想到這一摔,就失去了意識。朋友擔心周男中風,立刻將他送急診,檢查顯示無顱內出血等腦中風情形,1小時後周男酒意稍退,發現自己胸口以下完全無知覺,四隻完全癱瘓,肛門無法自主收縮。醫師近一步安排核磁共振,發現頸椎多節退化及頸椎第四至六節脊髓嚴重壓迫損傷,緊急手術後,周男恢復感覺神經,目前積極復健中。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蔡佳勳為周男緊急進行減壓及內固定骨融合手術,術後第一天周男感覺神經逐漸恢復,遠端肢體運動功能也開始進步,術後第二天原本肌力評估零分進步到能舉起雙手、抬高雙腳。頸椎受損非老人專屬 滑手機長期姿勢不良也會退化在3C發達的時代,頸椎受損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代名詞。蔡佳勳醫師指出,隨著長期姿勢不當導致頸椎退化結構性的改變,起初由輕微症狀如間歇性的頸部痠疼痛、手麻至嚴重症狀如手臂麻痛加劇、四肢無力、下肢僵硬、肌肉痙攣及協調障礙等。這些症狀在接受保守性治療包含休息、藥物及復健治療後仍可得到良好的改善。造成嚴重脊髓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外傷,如車禍、高處跌落、被重物壓傷等,當脊髓瞬間遭受損傷時,受傷部位以下的所有運動及感覺功能恐皆喪失,呈現四肢癱瘓、麻痺、脊髓休克狀況。此時需要考慮緊急手術,避免脊髓受到二次傷害,儘早使脫位脊椎復原,而保持脊椎的穩定度。蔡佳勳強調,即時於第一時間接受手術治療,仍有可能無法完全復原。「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是有名的例子,因騎馬摔傷導致高頸位受傷,頸部以下完全癱瘓,雖然接受積極治療,終身倚靠輪椅、呼吸器,並苦於臀部褥瘡。把握黃金治療期 有機會恢復拿刀叉用餐等精細動作周男在醫療團隊治療下,目前正接受中西醫整合醫療,積極進行復健及中醫針灸治療,目前感覺到手腳恢復力氣,從原本生活無法自理現在到能部分自立,自己拿起湯匙叉子用餐,甚至可以拿出手機執行滑螢幕傳LINE訊息等的精細動作。脊髓損傷患者除了身體多處功能受損之外,日常生活多需仰賴他人,造成自己與整個家庭很大的衝擊與壓力,蔡佳勳提醒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把握神經損傷後半年至一年的黃金時期,仍有恢復自理功能的機會。

網紅首選代餐PocketMeal 「鹹酥雞」零嘴令人驚艷

網紅首選代餐PocketMeal 「鹹酥雞」零嘴令人驚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追求美好曲線永遠是女性朋友的重要課題,不論是透過飲食或運動來維持體態,都是辛苦而漫長的道路。即便養成運動習慣,往往又可能因為貪嘴而讓瘦身計畫失敗。大家共同的心聲就是:有沒有讓肚子不餓又能長期抗戰的方法?一包熱量100卡 竟然喝得到「楊枝甘露」還記得小禎從原來的豐腴轉變為不但瘦身成功,同時體態勻稱而有精神的樣貌嗎?除了運動,當時的好幫手,就是「Pocket Meal 」口袋餐。不只如此,台劇八點檔女神吳婉君也是忠實愛好者,本來很怕喝代餐的她,在Pocket Meal發現竟有如此多的口味能滿足;品牌好友的她親身以20天的實測,將口袋餐作為運動完高蛋白的攝取補充,她很驕傲說自己終於從肉球變成一個纖細的人!尤其Pocket Meal 的零嘴「咕嚕餅」竟然有鹹酥雞口味,更成為想吃宵夜的救贖。Pocket Meal 理解女性對於熱量控管的辛苦,因此在一包僅有100卡的代餐當中,就推出了像是香蕉可可脆片、蜜糖蘋果、野莓鮮果、奇異果奇亞籽、可可布朗尼等多種口味,讓瘦身也能有微甜的幸福感。值得一提的是,6月17日即將推出的「楊枝甘露」口味,搭配上現打芒果泥,在夏季更是香甜清爽又有飽足感的選擇!喜歡鹹味的女性朋友也不需擔心,半夜如果餓了,不論是義式番茄或是百菇雞湯,都能溫暖肚肚來抵擋宵夜誘惑。新推出的「咕嚕餅」更讓想吃零食的妳,有了低熱量又滿足嘴饞的替代方案。「終於找到好喝的代餐!」常需接通告的模特兒兼主持人的Sissi就表示,為了維持體態,自己一直有健身習慣,但重訓完的飢餓有時實在很難以忍受,尤其面對回家路上的鹹酥雞、包子等小吃,一不小心破功就讓健身效果功虧一簣。現在健身前她都會帶著Pocket Meal 沖泡飲與咕嚕餅,做完運動真的餓到難以忍受馬上吃一下,讓她能夠戰勝邪惡美食。塑身衣老闆娘TIBI也大大讚賞Pocket Meal ,她表示因為自己沒有運動習慣,必須仰賴飲食來維持體態。她喝過相當多的代餐都覺得有怪味,但Pocket Meal 讓她覺得終於找到好喝的代餐!現在除了持續以良好飲食習慣攝取原型食物外,也會搭配口袋餐來讓自己維持好身材。ABC媽咪喬婕琳則是常因為要照顧小朋友忘記吃正餐,有了Pocket Meal 讓她肚子餓可以馬上泡來喝;而下午是運動時間,也會先泡一包補充蛋白質,肚子餓則以咕嚕餅充飢,讓她覺得很方便又能兼顧瘦身目標。同樣是模特兒兼服飾老闆娘的瑋葶NaNa說,自己以前很愛喝飲料、吃零食,一定要吃宵夜,但這樣不發胖都難!現在有Pocket Meal 沖泡飲與咕嚕餅來取代零食,讓她終於可以有健康的替代品。線上一對一諮詢服務 提供全方位變美計畫Pocket Meal 擁有多國專利,沖泡飲當中的LJ88乳酸菌更能維持消化道機能,搭配創意水果的調味,搖身一變就成為好喝營養又飽足的健康飲品,添加顆粒的口感,更讓代餐跳脫傳統印象。為了提供更完整服務,未來Pocket Meal 也會推出線上營養師與體雕師的一對一諮詢,從飲食、運動等全方位面向著手,提供女性朋友最完備的變美計畫。影音新聞:https://youtu.be/zA6lkhIIwyw想知道更多資訊:https://lihi.tv/p4PmU

微創術切甲狀腺腫瘤 不怕聲音變唐老鴨

微創術切甲狀腺腫瘤 不怕聲音變唐老鴨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甲狀腺疾病好發於女性,初期無症狀,台南市一名32歲女子確診為左側甲狀腺惡性腫瘤,因擔心手術留疤,經轉診至台南市立醫院,由醫師執行經口內視鏡微創手術,既不留疤痕也能降低說話神經損害。該名女子左側甲狀腺惡性腫瘤為1.2x1.1公分,術前除了超音波與血液檢查外,也進行聲帶檢查,以確保腫瘤有無侵犯到專司說話的「返喉神經」,術中搭配「神經監測器」,避免返喉神經損傷。經口內視鏡微創手術無疤不傷聲台南市立醫院一般外科周易韋醫師表示,甲狀腺是位於氣管前方的內分泌器官,分成左、右葉,手術中可能產生返喉神經的損傷,返喉神經是掌管說話的神經,若受損則聲音會沙啞,有可能會出現「唐老鴨」音。而將「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與「術中神經監測器」相結合,可大幅降低「返喉神經」的損傷機率,讓聲音沙啞機率降到1%左右。周易韋指出,甲狀腺惡性腫瘤除了甲狀腺全切除外,中央頸部淋巴結清除手術也是必要的,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從嘴巴內開小傷口移除病灶,只需要每天用漱口水清潔兩次,保持傷口乾淨,傷口縫合線會被身體組織自行吸收。而且術後疼痛感低,2天就可出院,也不會有傳統開脖子手術留下巨大疤痕的問題,後續只要持續追蹤與服用甲狀腺激素即可。甲狀腺疾病好發於女性 可經由超音波發現甲狀腺疾病包含良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甚至是甲狀腺癌,可藉由抽血檢查、頸部電腦斷層掃瞄及細針抽吸細胞學等檢查了解疾病的種類。甲狀腺疾病好發於女性,初期無症狀,可經由超音波發現,甲狀腺癌在所有的癌症中算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當罹患甲狀腺癌時,積極的面對和治療,多數患者可以痊癒,建議民眾定期檢查,留意自身健康。

舞蹈老師尿失禁困擾 透過貼布整合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舞蹈老師尿失禁困擾 透過貼布整合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尿失禁的狀況,很多人都以為是上了年紀才會發生,事實上這是不分年齡與性別的病症,甚至不少年輕女性也有這樣的案例。但很多人因為羞於啟齒不敢就醫,反而延誤治療。已造成生活困擾就應就醫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任王炯珵醫師表示,門診上就有舞蹈老師因為尿失禁而影響工作,也有中年婦女因為病症而懼怕出遊。當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就應該進行治療。尿失禁有幾種類型,最常見是「應力型」,也就是如果咳嗽或打噴嚏,尿液就會從膀胱滲出造成生活困擾,這常發生在生產後、停經或者是肥胖的婦女身上。第二種是屬於「急迫性」,也就是趕不及去廁所,較常發生在長者或者是中風不方便的病患。第三種是結合上述狀況的「混合性」,第四種則是「滿溢型」,比較偏向是膀胱囤積尿液過多造成。尿失禁當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族群,就是膀胱過動症患者。病患除了有尿失禁狀況,也會伴隨頻尿、急尿、夜尿情形。外用貼布無副作用 接受度高王炯珵醫師說明,在尿失禁的治療上會先檢查是否有發炎,再以超音波來檢視膀胱的容量狀態。在藥物治療上,會透過增加尿道阻力、增加膀胱容量等口服藥物來輔助;但因為口服藥有些民眾會有口乾、便祕等副作用,目前有一種以外用貼布的方式來治療,因為方便執行加上無副作用,已是很常用的治療方式。除此之外,也會建議患者進行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療法(凱格爾運動),或者是透過踮腳尖,以及瑜伽中的「橋式」來訓練骨盆腔底肌肉更緊實。如果藥物治療無效,才會考慮肉毒桿菌膀胱注射或者是尿道吊帶懸吊術來解決。少喝水更會刺激膀胱引發尿意王炯珵醫師特別提醒,若已經有漏尿狀況,千萬不要隱諱就醫,很多人會想要藉由少喝水來暫時解決尿失禁的困擾,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思維,「少喝水會造成尿液濃稠,更會刺激膀胱而更有尿意。」針對膀胱過動症的病人,醫師會建議睡前兩小時不要喝水,但白天反而要適時飲水,藉以訓練膀胱的肌肉與容量。究竟要如何拿捏喝水量?王炯珵醫師說明,以體重來推算的話,每公斤要喝30~40c.c.的水,舉例來說,若是60公斤的人,就要喝到1800c.c.,夏天就要喝到2400c.c.。事實上,這樣的喝水量與一般人無異,只是要注意喝的時候一次100~200c.c.即可,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如此也才能維持正常代謝,也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同時更能訓練膀胱肌肉。王炯珵醫師建議,有漏尿困擾除了一定要尋求專科醫師協助外,平常也要培養喝水習慣,多攝取維他命B、C等蔬果,營養素對於尿道修復也有一定效益。近年來在尿失禁的治療已相當進步,有病症不要迴避,及早發現就能解決困擾,找回生活品質。

含齒囊腫要當心 避免小問題變大麻煩

含齒囊腫要當心 避免小問題變大麻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29歲林小姐為科技業的工程師,經其他牙醫師轉介至生活家牙醫何宗訓醫師的門診,原因是在牙科例行的檢查中發現下顎骨中有疑似囊腫的病灶需要進一步地治療。經環口放射線檢查,何宗訓醫師告知林小姐在她下顎的右側有個疑似含齒囊腫的病灶,可能是因她長期不敢處理的阻生智齒所導致的,在何宗訓醫師細心地解釋下,林小姐了解了囊腫帶來的健康問題,也明白了手術的益處和可能的風險,最後林小姐鼓起了勇氣,由何宗訓醫師安排接受智齒齒切除手術及囊腫剜除手術。術後一週消腫拆線後,傷口恢復得很好很快,林小姐笑稱早知道何醫師的技術這麼好,當初就不用這麼害怕一直不敢拔智齒,還導致了產生顎骨囊腫,把單純的問題複雜化了。何謂含齒囊腫囊腫指的是一個由上皮細胞內膜所組成的囊袋,其中由液體或其他成分構成。而長在顎骨中的囊腫一般可以分為二種,一種是來自於齒源性上皮,在牙齒於顎骨內生長的過程中,因大量上皮增生而形成的,例如上述所提到的含齒囊腫,即為顎骨囊腫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而另一種則是來自於口腔上皮,在顎骨發育時殘留於間隙中,例如顎骨裂囊腫。其他如因感染產生的肉芽組織,在發炎反應的催化下也可能轉變為囊腫,例如因牙髓病產生的根尖囊腫。顎骨中的囊腫會緩慢生長變大並破壞顎骨的結構,而且可能會推擠鄰近的牙齒使其異位。一般而言,囊腫都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病灶附近的口腔黏膜顏色質地都是正常的,且神經感覺也不會有變化,因此絕大多數都是在牙科定期的放射線檢查中發現。而少部份才會因為囊腫併發感染,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因此就醫檢查進而發現病灶。含齒囊腫如何治療顎骨囊腫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二種,剜除術和造袋術。剜除術指的是直接把囊腫以手術的方式自顎骨中刮除下來,徹底移除病灶,病患不需要接受多次治療也不用長期照顧傷口,且可以得到完整的病灶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囊腫剜除術的缺點就是在手術的過程中,有可能影響到周邊的神經和血管,或使周邊的牙齒失去活性,甚至提高病理性骨折的機率。而造袋術則是在囊腫病灶處開一個小洞,保持病灶和口內空間的相通,進而使囊腫內壓力減小,促進被破壞的骨頭再生,可以避免在病灶周圍的神經、血管或牙齒的手術風險。但造袋術的缺點就是病人必須長期照顧傷口長達數個月,每日皆要數次的沖洗,若是沖洗不確實可能引起進一步的感染,且大部份的囊腫組織並沒有被確實被移除並送病理檢查,因此囊腫的復發率較高,也可能錯過一些較具侵犯性的診斷,讓醫師低估病灶的複雜度。鑑於二種治療方式各有優缺點,有時醫師甚至會選擇合併進行,先以造袋術縮小病灶,保護病灶周圍的重要組織,再以剜除術徹底移除囊腫。如何有效避免含齒囊腫併發症生活家牙醫何宗訓醫師建議,一旦發現有顎骨囊腫,患者不需過度緊張焦慮,盡快找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就診,由醫師安排必要的檢查後,醫師會參考病人的病史、系統性疾病、口腔狀況、病灶特徵及大小等等,為患者提出治療計劃,因此每一位患者適合的治療可能不盡相同,但只要及早處理,都能將囊腫對健康的影響降至最低,切莫諱疾忌醫,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把小問題拖成了大問題。

喉嚨卡卡老覺得有痰 原來是咽喉逆流

喉嚨卡卡老覺得有痰 原來是咽喉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近來耳鼻喉科門診來了一名在房仲業擔任業務主管的C小姐,工作忙碌,三餐不正常,咖啡不離手,向醫師抱怨喉嚨卡卡不舒服,一直覺得有痰,又咳不出來,不知到底是不是喉嚨長腫瘤?經理學檢查及鼻咽內視鏡檢查後,確診為咽喉逆流(LPR),指的是當胃內容物向上逆流超過下咽部甚至進入喉部的現象,使喉部黏膜發生發炎反應,所引起種種上消化呼吸道症狀。咽喉逆流常發生於日間 胃食道逆流較常發生於夜間平躺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主任欒智偉表示,許多研究指出,咽喉逆流是上食道括約肌鬆弛的問題,而胃食道逆流則是下食道括約肌的問題,雖然兩者症狀相似,但卻是不同的疾病。咽喉逆流較常發生於日間,醒著的時候,而胃食道逆流則較常發生於夜間平躺。胃酸侵襲所導致咽喉發炎,讓病人覺得喉嚨有異物感、吞嚥困難、喉嚨痰液變多、咳嗽、說話容易疲倦,以及聲音沙啞的現象,時常有「清喉嚨」情形,影響到日常生活。欒智偉指出,為什麼多數患者吃了胃藥制酸劑起不了作用,因為咽喉部位的黏膜對胃酸的承受力較食道小,易受到胃酸的破壞。現行診斷標準包括患者臨床症狀,鼻咽內視鏡觀察喉及食道變化,輔以消化道酸鹼值監測24小時酸鹼值測定來確診。在內視鏡下常常有喉咽部位的紅斑或水腫,甚至後聲門肉芽腫的狀況,建議透過以下三個方式改善咽喉逆流。改善咽喉逆流的3個方式1.生活習慣改變:戒消夜,避免暴飲暴食,飯後不宜躺或臥,應避免油炸,以低脂肪飲食較為適合,刺激性的飲料會引起胃酸分泌者像是咖啡、茶、巧克力、薄荷、汽水及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應避免,不喝酒不抽菸。2.藥物控制:最常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等制酸劑,但其對非酸性的逆流就無法發揮效果,另外還可使用一種新藥物—藻膠酸,服用後可與胃酸結合,在喉嚨食道與胃間形成低密度泡沫乳膠層,可貼附胃黏膜形成一道保護膜,阻絕胃酸往上逆流,減少喉咽逆流症狀。3.考慮手術增加上食道括約肌的阻力,減少逆流。

墜谷腦傷性格丕變 孩子王變暴躁男孩

墜谷腦傷性格丕變 孩子王變暴躁男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他變了。看著「現在的」兒子,外貌雖然跟過往無異;但是,就目前的狀況而言,用「脫胎換骨」來形容他個性上的轉變,一點也不為過;可惜的是,並不是往好的方向發展。「你怎麼這麼胖!」「你衣服怎麼穿得這麼醜?」「你的臉怎麼長這樣?」一句句失禮的話從兒子口中唐突地冒出來,一旁的他只覺得羞愧,低著頭不斷地向對方道歉;他不知道如何解釋,兒子是因為受過傷才如此出言不遜。他好想告訴別人,兒子以前多麼開朗陽光;只是,對於這些匆匆走過的護理人員,他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述說回憶。他只能十指交疊緊握,低下頭,向主禱告。意外「爸爸,我要帶大家去夜間觀察。」安安從門外走進來,隨著他進到室內的,是一陣冷冽的寒風;這個漢人的農曆年很冷,他們都得裹著溫厚保暖的羽絨外套才得以杜絕寒風鑽骨。他們在山上經營民宿,獲得許多平地客人的青睞;即使大過年的,預約的客人也不少。夜間觀察是他們的特色項目;幸運的話,一趟路去可以看到飛鼠跟山羊。他皺了皺眉;其實,他不想讓兒子帶團去夜間觀察,畢竟他感冒還沒有完全好;即使有著網球選手的健魄體格,也可能讓病情加重。不過,看著安安一臉的興奮以及客人的期待,他還是讓他們去了。這是他這一輩子最後悔的決定。兩個鐘頭後,幾個山地年輕人氣喘吁吁地跑過來告訴他:「安安出事了!他掉落懸崖了!」「在哪裡?」說話的同時,他已經套上雨鞋,準備衝向等待救援的孩子。他們邊跑,年輕人指著山的那一頭說:「距離這裡一個鐘頭的路程。」那段路只能用走的。即使山路崎嶇,夜裡的視線又不好,但他不允許自己被任何樂於絆倒他的野草枯枝消磨時間;因為,每一秒,孩子的生命都在流失。他肯定比平常都還要快地來到出事的所在;用手電筒往崖下照,他可以看到安安出門時穿的外套顏色。「他腳一滑就掉下去了,先掉到五公尺下。」年輕人個個神情惶恐,帶著無助的語氣,急急地解釋:「可是他又掙扎,於是又往下掉了二十公尺。」他知道這裡的地形。從小在這座山長大的他,對這裡的山形地勢沒有九分的認識,也有八分的清晰;他很慶幸,安安被一條河溝給擋著才沒有繼續往下滾;再下去就是五百公尺的峽谷,人或許還勉強找到,但命肯定是救不回來了。而眼下,只要他攀爬下去的速度夠快,就可能把兒子的命從撒旦手中搶回來。他有著太魯閣族的血統,在山上的生活練就他一身的好體能;他深知,如果是平時,要扛起安安這樣六十幾公斤體重的獵物從崖下爬到地面,根本不可能。然而,這一天,身為父親的力量給了他後援;他花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把安安背上來。他第一時間請人打電話給消防隊。他知道,這段路上不來;等救難人員抵達,再把安安扛下去到停車的地方,往往返返一定會耗去太多時間。他眼下能做的,就是先保住孩子的氣息與體力,等待救援到來。他趕緊撥了一通電話給一位部落族人,他知道對方是慈濟醫院院長的跟診護理人員。凌晨時分的刺耳電話鈴聲驚擾了對方;幸運的是,對方接起了電話。「小鳳,我兒子掉下懸崖。」他冰冷的手摸著孩子的脈搏心跳,急著說:「孩子還沒走,還有心跳,可是腦部出血很多。我在等救難人員,還要一段時間,現在我該怎麼做?」「保溫。」即使美夢被打斷,頭還有點昏沉,但小鳳長年的護理知識讓她能在任何時間做出最準確的判斷:「讓他的身體跟頭部保持平行;還有,千萬別讓他一直睡,兩三分鐘就要叫醒他一次。」他急著生火;但眼下的山上沒有乾草,寒冷的天氣甚至帶來更多折磨人的露水,濕冷的空氣讓氣溫陡降了好幾度。他想也不想,坐下來將腳上的雨鞋拔掉,拿起隨身的打火機將雨鞋點燃。安安的爸爸除了一件內衣,幾乎脫下身上所有的衣服蓋在兒子身上;他自己可能會先失溫,但是他不管;孩子是他的命,他自己的命可以不要。四個小時後,部落青年率先抵達,帶來足以維持溫度的保暖用品;五個半小時後,消防隊員抵達,將安安一路從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山上扛下山。六點五十分,安安被送上了待命許久的黑鷹直升機;這時候,他的意識就像一條乾涸的溪水,幾乎失去了流動的力氣,嘴唇也已經乾裂。安安的爸爸沾了沾自己始終沒有停下的淚水,濕潤孩子的唇,他向主禱告:「給孩子一個機會吧!」就醫──慈院急救! 安安抵達急診室時,我們已經在等著他了,包含我、小鳳以及一支陣容最堅強的醫療團隊。他的顱骨骨折且大量出血。由於腦傷患者有一半以上的機會顱內壓會過高,加上頭骨沒有彈性,當腦壓高到一定程度無法釋放,就會將這個壓力推回顱內;因而造成腦缺血、血管擴張以及水腫,讓腦部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因此,我們決定先緊急進行顱內壓監測器置入手術,透過腦壓監測數值,給予後續更適切的藥物或處置。在數值的判定下,我們很快就決定將他左側的顱骨切除以減少腦部壓力,同時也進行腦血塊的手術。但是,安安的腦壓遲遲無法降下來,我們又發現他右半邊有延遲性的顱內出血;因此距離第一次手術後的兩天,又緊急進行右側大範圍顱骨切除減壓與清除腦血塊手術。那幾天,安安的爸爸內心時而狂暴,時而平靜。入院第一天,他聽說隔壁床是一位剛拿到護理執照的學生,因為騎機車從橋上摔落而緊急入院;當天晚上再聽到那個孩子的消息,是令人嘆息的噩耗。這個訊息像一把利刃,狠狠地刺向他的心口,他害怕地想:「下一個說不行的,會不會是我的孩子?」開刀房與加護病房的噩耗太多,猶如暴雨後的土石流,朝著他迎面衝來;即使那些人對他而言都是陌生人,但在此時此刻,在神的面前,都是平等的。負面的想法一浮現,他趕緊甩甩頭,低下頭來虔誠禱告。禱告的不只他一人,匆匆趕來醫院的親友不停地禱告,遠在部落裡的親戚好友也不斷地禱告,祈求主能給安安一線生機,給他力量,度過難關。信仰的力量支撐著安安的爸爸度過內心那道難以橫越的悲傷深谷;或許,也是信仰的力量,讓安安跨越生命的關卡。極力搶救後一週,我們終於宣告他的生命跡象恢復平穩。慈院團隊的診治──復健接著呼吸器,頭上裝著引流管,頭被細心地包起來;透視繃帶下,是沒有腦殼保護的大腦。安安的爸爸從加護病房出來時,常會自嘲兒子現在就像是個天線寶寶。除了一開始的減腦壓、除血塊,因為頸部有一節斷裂,因此我們又為他進行前位頸椎減壓融合固定手術。望著安安平穩的呼吸,難以想像他剛送到醫院時已經瞳孔放大,幾乎已是可宣告死亡的狀態。接連幾天大手術不斷,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放棄,也是因為家屬的全力配合;部分手術費用需要自費,要價不菲,安安的爸爸每一次都是眼也不眨地簽下手術同意書。他曾說過的一句話,至今仍在我們醫護人員心中不停回響:「不管他以後是坐輪椅還是躺著,我就是要救他!」那令人蕩氣迴腸的堅定模樣,激發起大家全力搶救的決心;入院第二十天,安安終於醒了。放下工作、全心在他身邊沒日沒夜照顧的父親,消瘦了十幾公斤。當爸爸問他:「你知道我是誰嗎?」安安的反應雖然慢,回答卻令父親喜極而泣;他點點頭,用盡力氣,緩緩地說:「爸爸。」當時的他,腦殼都還沒裝回去呢!清醒後的他,除了西醫的治療,也配合中醫治療;狀態穩定之後,就開始積極復健。由於傷到運動神經,起初右腳不太靈活;但二十歲的青春正是本錢,他恢復得很快。他也傷到顳葉,說過的事情馬上就忘了,以前的事也記得不多。最令他父親感到頭痛的,卻是額葉的傷害,讓安安幾乎變了一個人,彷彿回到他身體裡的靈魂是個天大的錯誤。他的脾氣變得很不好,常常前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就動手打人。曾有一位復健師要跟他練習握手,復健師的手才剛伸出去,安安就下意識地一掌揮過去。安安的爸爸無奈地說,他自己也被打過;但問安安為什麼打人,他卻只悶悶地說:「不知道。」後來,在慢慢的解釋、教導之下,安安已經不會隨意打人了,但出言不遜的狀況始終沒有改善。到醫院復健時,雖然不至於對護理人員或是復健師口出惡言,言語內容卻相當刻薄,對人的外貌給予批評羞辱,比惡毒的詛咒更傷人。「每一次要去復健時,我都要先做好心理準備,等一下又要向人道歉了。」安安的父親苦笑著說。後來,有一段時間,他實在不敢再帶安安出門,只好自掏腰包買下復健器材,自己在家模擬著復健師的方式帶著他做。現在的安安已經能走能跳,各方面的恢復都已經近乎完全,唯獨個性依舊無法恢復。有時,他的父親會很懷念以前那個安安——閒暇之餘就會來幫他工作,無論是農事或是畜牧,都樂於其中。「他在部落裡面很有人緣,在孩子群中是個孩子王,對老人又很體貼。」他還記得,前幾年母親生病住院,每天晚上到醫院睡那張難睡陪病床的,都是安安。回憶是甜美,對比現實卻成了苦澀;有時想太多了,大男人堅毅的臉龐也不禁因痛哭而扭曲。當初把孩子救回來,值得嗎?他心裡的答案很肯定,當然值得!「教會說他現在是新造的人。」安安的爸爸重拾堅毅,虔誠地說:「到現在我還是日日在為他禱告。」林院長的大腦小教室:額葉受傷額葉的功能若是慢慢退化變差,其功能會被其他部位取代;若是只有一般功能受損,另一邊就可以代償回來,因此就不會有太多性格上的改變。不過,如果是突如其來的撞擊等創傷性的傷害導致額葉受損,人的個性就可能會改變,原本很有禮貌的會變得不禮貌,而不禮貌的人則可能因此轉為彬彬有禮。安安的狀況除了是受到撞擊導致,也因為他左右兩邊的額葉都受傷,因此變得孩子氣,不懂得應對,想說什麼就說,必須要花很久的時間才有辦法慢慢地「練」回來。(本文摘自/能醒能走:林欣榮教授的腦醫學救命筆記/經典雜誌)

總是被當救火隊?職場一定要懂這件事,找回生活平衡

總是被當救火隊?職場一定要懂這件事,找回生活平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在可口可樂公司任職時,只要有任何最後一分鐘才出現的任務或需求,我總是第一個舉手自願加班完成的人。當時,我單純覺得這樣很好,因為這顯示出我的企圖心以及對公司的貢獻。其實整體來看,這的確是好事。像那樣挺身而出,的確幫助我很快被看見,但這麼做的同時,我卻沒有注意到因為總是自願處理緊急需求而創建出來的期待。有一天傍晚下午五點左右,我正在跟整個部門開會,我的主管剛接獲執行長的指令,要我們當晚整理出一份報告,執行長要在隔天一早拿到資料。而這次,主管沒有詢問有誰要自願,直接轉頭問我:「法蘭,妳今晚可以加班完成報告嗎?」有那麼一瞬間,我感到十分困惑,不太確定要怎麼回應他。我赫然發現原來我「太配合」了。由於過去我一直表現出能多接任務的意願,所以已為自己設下許多先例,因此現在主管認為我隨時都有空。你必需訂出界線 不然別人會吃定你當晚我留下來加班把報告做完,這不是世界末日,但我還是忍不住對此情況心生厭惡。除此之外,我也擔心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麼辦,因為我知道一定會再發生。當時抱著失落的心情,我向另一個部門的心靈導師諮詢,向她解釋了我的矛盾。她毫不猶豫地跟我說:「法蘭,妳需要訂出界線,不然其他人會吃定妳。」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職場上有「界線」這個詞。我向心靈導師解釋我想要表現出體貼且樂於助人的形象,我也不希望別人覺得我很懶惰或不配合。她回答道:「我了解,但如果妳不在沙地上畫線,其他人會直接踩在妳身上。而且,妳的同事們都看見了。如果妳不為自己挺身而出,他們也會跟著占妳便宜的。」我很想說下一次主管要我做最後一分鐘的交辦事項時,我堅決地挺身而出捍衛了我的界線。但事實就是,我依舊如此,過了幾次之後,我才終於決定我受夠了。接著他又把我叫進辦公室,要我留下來加班寫報告。之前我跟心靈導師已經練習過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該怎麼應對,因此我準備好要和善但堅定地回應我的主管,同時也在回應中加一點幽默的元素,讓這場可能會不太舒服的對話不至於變得太沈重。我是這麼說的:「我一直很掙扎要怎麼跟您開口說這件事。過去兩週以來我有三次在最後一分鐘更動我個人的行程留下來加班。我男友都快跟我分手了!事實上,我在想這或許是個好機會,讓團隊裡的其他人也能站出來支援一下。」我的主管一開始有點錯愕。然後他說道:「抱歉,法蘭,這都是我的假設。妳總是自願協助這類事情,我想我可能太習慣每次都找妳處理了。」我知道造成這樣的情況我也有責任,但直到下週又有緊急待辦事務時,我才意識到真正的情況有多麼複雜。這次,主管再度召集大家進會議室,然後要求我的同事喬許(Josh)留下來完成專案。一部分的我鬆了一口氣,但我也承認當時有點不是滋味,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我聽到的當下就擔心自己是不是錯失了一個表現的機會。可見我們都要小心自己許的願望,對嗎?並非每次都親自處理 才能證明自我價值最後,我把質疑吞了下去,提醒自己應該要對自己的貢獻有信心。之後還會有很多機會再接下其他任務,不需要每次都是我來處理才能證明我的價值。從那次之後,主管開始平均分配工作,而我也對於鞏固自身界線這件事慢慢建立起自信。這不是要你別主動挺身而出或自願承擔責任,尤其是在剛開始工作時,你會想要為自己贏得好印象。但很重要的是,你得停下來看看自己與同事是否被平等對待。如果你被要求「支援一下」或「幫個小忙」的次數遠高過你的同事,那就得注意別被占便宜了。(本文摘自/柔韌:善良非軟弱,堅強非霸道,成為職場中溫柔且堅定的存在/時報出版)

子宮肌瘤不孕3年 術後半年升格當媽

子宮肌瘤不孕3年 術後半年升格當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值生育年齡的秀秀年僅33歲,結婚三年沒有避孕,卻始終沒有好消息,前往婦產科檢查後,意外發現子宮內竟有三顆7至8公分的肌瘤,經手術治療,秀秀半年後自然懷孕,甚至原訂剖腹生產,在計劃時間前就順利自然生產,從歷經三年不孕到現在已成為幸福媽咪,今年母親節,秀秀首度以母親身分度過佳節,全家三代同堂共同慶祝溫馨時刻。子宮肌瘤初期症狀不明顯 部分患者不孕才察覺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海扶刀中心負責人鍾國騰醫師表示,並非所有子宮肌瘤都會引起不孕,以解剖位置來分析,子宮肌瘤可分為三種,包括子宮漿膜下肌瘤、子宮肌層間肌瘤及子宮粘膜下肌瘤,其中子宮漿膜下肌瘤生長位置為子宮外,通常不影響受孕 ; 而子宮肌間層與子宮粘膜下肌瘤,則可能因壓迫到子宮、輸卵管或子宮內膜不平整,進而影響胚胎著床率及受孕率。秀秀的三顆肌瘤均為子宮肌間層肌瘤,此種肌瘤臨床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不易發覺,若無影響日常生活,經醫師評估後可以不必手術治療,而這類肌瘤患者通常會發現患有肌瘤,大多因不正常出血、肌瘤過大壓迫到器官導致不適,如案例中的秀秀,因長時間無法懷孕,經就診檢查而得知。手術傷子宮致不孕? 醫:和醫師經驗及專業有關起初,秀秀十分擔心手術切除肌瘤會傷及子宮,自己就更沒有機會懷孕了,鍾國騰說明,手術方式與醫師經驗及專業度有很大的關係,若肌瘤狀況不是特別棘手,患者在治療前與醫師進行充分溝通,就不必太擔心手術造成不孕,後續秀秀也順利懷孕,甚至透過自然產的方式生產,讓她解除了累積多年的壓力。鍾國騰表示,有生育打算的子宮肌瘤患者要用何種手術方式,還有以下幾個考量點,包括肌瘤本身的大小、位置及數量,現今醫療技術日新月異,除了傳統手術外,也有微創及無創的手術方式,能減少傷口大小,降低手術對子宮的傷害,甚至,透過海扶刀無創科技治療肌瘤,因透過聚焦超音波的方式達到子宮肌瘤消融,不須動刀,因此完全沒有傷口,也不會傷及子宮及周邊組織,保留女性子宮及其功能,提供有生育計畫的患者,一個治療新選擇。鍾國騰提醒,雖然多數子宮肌瘤患者術後仍能懷孕,但當肌瘤日漸增大、數量增多等,容易造成手術困難度,還是有可能因此導致不孕,因此提醒民眾,若有相關症狀時,就要立即檢查,並聽從醫囑進行適合的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