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巴西蘑菇輔助抗癌?專家:吃對品種才有效

巴西蘑菇輔助抗癌?專家:吃對品種才有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已連續多年成為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在健康觀念提升下,除了正規的治療外,民眾對於保健食品輔助醫療的詢問度也日漸增高。其中,巴西蘑菇(俗稱:變種原茸)一直以來都在癌症輔助食品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民眾對於其是否實際有幫助,或是如何選擇,往往卻不甚瞭解。對此,彰化基督教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正雄說明,巴西蘑菇最早被發現在巴西聖保羅市郊皮耶達提高地,日本人稱之為姬松茸。醫界與學界對巴西蘑菇的研究也時有發表,在美、日各地激起一股巴西蘑菇保健風潮,而日本每年大概生產100-300噸,其中大概有30-50萬人當成養生食品。事實上,每種蕈類多多少少都含有多醣體類的物質存在,而巴西蘑菇較特殊的成分就是在於含有獨特且豐富的巴西蘑菇高分子多醣體,它的組成經過研究發現至少包括α-D-葡聚糖、β-D-葡聚糖、β-半乳糖葡聚糖、β-(1-6)-D-葡聚糖蛋白質複合體、木糖葡聚糖等分子結構不同的高分子多醣體,分子量皆在10,000Dalton以上。經過去的研究顯示,高分子多醣體可誘發許多生理反應,可能可以調節生理機能。藥師王唯正則表示,雖然巴西蘑菇在免疫學研究上確實對人體的整體健康有所幫助,但不管是哪一種營養補充品,都必須考慮原料的來源以及是否經過妥善的品質把關,以確保使用上的安全。他進一步指出,由於過去曾有部份廠商使用過於誇大及不實的廣告案例來引誘消費者,加上2005年曾發生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採用受污染原料的死亡病例,造成大眾對於巴西蘑菇的不良印象。為了增進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日本首先成立「巴西蘑菇協議會」的團體(NPO法人),並實施訂立品質與安全性的獨立評估標準。「安全就是必須符合『科學根據』及『產銷履歷』等兩個要素。」王唯正提醒民眾,光是巴西蘑菇種類在市面上就有三十多種,但不是每一種都有研究菌株的特性,因此選用的產品本身應該要有充分的「產銷履歷」。目前日本東京藥科大學大冶尚仁教授研究使用的巴西蘑菇品種中也發現,最接近野生菌株生長環境的是KA21菌株。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整合療法時,無論是巴西蘑菇或是其它營養補充品,都應以食品安全為第一考量,才不會治病不成反傷身。

新型冠狀病毒 沙國再添2例

新型冠狀病毒 沙國再添2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接獲世界衛生組織通知,沙烏地阿拉伯新增2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與近期發生於該國東部Alahsa省的群聚事件有關。疾管局已將中東地區納入旅遊疫情建議之第一級:注意(Watch)範圍,並持續嚴密監視疫情發展與加強邊境檢疫措施,同時籲請醫師提高警覺,加強疑似病例通報,也提醒領隊導遊及出國民眾做好自身防護。沙烏地阿拉伯經回溯檢驗該事件先前通報病例的接觸者與疑似病例,再新增確診2例,分別為48歲與58歲男性,兩人皆有潛在或多重疾病,分別於4月29日與4月6發病,前者現況穩定,後者已治癒康復。該起疫情目前累計確診15例(其中7例死亡),相關調查仍持續中。疾管局提醒,請醫師對於「不明原因嚴重肺炎個案」、「不明原因肺炎群聚事件」、「醫護人員發生不明原因肺炎」及「臨床出現急性呼吸道症狀且發病前10日內具中東地區旅遊史」個案,如懷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於臨床照顧病人時應要佩帶護目鏡,並對個案採取空氣、接觸和飛沫傳播等適當的防護措施,且儘速通報衛生單位。疾管局也呼籲,民眾如果至中東地區,應提高警覺並注意手部清潔(可以肥皂和水或酒精性乾洗手液清潔手部)及咳嗽禮節,同時儘量避免到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勿與有呼吸道症狀者密切接觸。自中東地區入境民眾,如出現發燒或有急性呼吸道症狀,於入境時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接受檢疫及後送就醫作業,進行採檢與醫學評估;入境返家後如出現發燒或有急性呼吸道症狀,則應佩戴一般外科口罩儘速就醫治療,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旅遊史。

麻疹傳染力強 我新增1歲境外移入個案

麻疹傳染力強 我新增1歲境外移入個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管局公布今年第4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個案為未滿1歲的幼兒,隨父母至中國大陸探親時感染。國內今年截至5月9日止共4例麻疹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中國大陸3例、韓國1例。疾管局表示,目前鄰近的中國大陸、東南亞,以及南亞、歐洲地區均有麻疹流行疫情,極容易藉由頻繁的國際交流增加傳播風險。呼籲家長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今年第4例境外移入麻疹個案為居住於北部的10個月大女童,今年2月中旬隨母親至中國大陸探親,4月上旬因咳嗽、發燒等症狀,於當地住院治療,出院後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紅疹等疑似麻疹症狀,於次日搭機返台,隔日因食慾及活動力下降,就醫通報疑似麻疹,5月1日確認。由於個案搭機返台時仍具有傳染力,為防範進一步傳播,衛生單位已掌握個案搭乘班機及就醫醫院接觸者名單,針對同機接觸者9人,就醫醫院接觸者80人,進行健康監視。至5月9日止,並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全部接觸者均已解除追蹤。麻疹的傳染力極強,可藉由空氣、飛沫傳染,於出疹的前後4天均具有傳染力,接種MMR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疾管局呼籲民眾,家中若有滿1歲但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嬰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並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請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另請醫師於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防曬乳液怎麼選? 醫:係數太高無意義

防曬乳液怎麼選? 醫:係數太高無意義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環保署最新資料顯示 5月份紫外線開始持續攀升,在夏季過程中,每個月紫外線指數達「過量級」的天數將會超過半個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王國憲呼籲,夏日出門防曬概念要正確全面,特別是機車族在通勤的過程及外出遊玩的年輕人常會不自覺的大量曝曬在陽光下,千萬不可輕忽每日防曬的重要性!王國憲指出,紫外光A與紫外光B可穿透大氣層照射到地表,紫外光A更是造成曬黑的元兇,使皮膚老化;紫外光則會讓皮膚灼熱、曬紅、曬傷,兩者都會導致皮膚癌。防曬是為了防止紫外線的波長,王國憲進一步表示,長期未做防護的曝曬在陽光紫外線下,也會造成肌膚光老化的提早老化現象。醫師呼籲,近幾年來陽光紫外線對肌膚的侵害程度已經愈來愈嚴重,所以防曬時一定要有全面性防曬的觀念,外出時謹守防曬ABC的基本守則,A是Avoid,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的期間曝曬在陽光下超過20分鐘;B是Block,出門時記得要塗抹防曬產品,最好是在暴露於陽光前15-30分鐘擦,依所處環境選擇合適的防曬係數,SPF15以上的防曬乳液便可有效隔離90%以上的紫外線,SPF大於30以上所增加的防曬效果極微,SPF50以上其實已經沒有意義了,且要謹守2小時補擦一次的基本原則;C是Cover,出門曝曬在陽光下時應為肌膚提供適當遮蔽物如撐陽傘、戴帽子、戴太陽眼鏡、或是穿著淡色長袖衣物等。王國憲也針對民眾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防曬做說明,一般而言,油性肌膚不適合細數太高的產品及過於滋潤的防曬;乾性肌膚者則要用保濕性較佳防曬品;膚色較白者可用係數較高產品。建議SPF係數最低15,最高50就可以。另外,膚質敏感者要小心對防曬產品產生過敏的可能,盡量選擇純物理性防曬,因純物理性防曬可有效阻擋光線,利用反射原理,不讓紫外光進入皮膚,大部分純物理性防曬乳的主要成分,都會有二氧化鈦、氧化鋅,民眾挑選防曬乳時,不妨可參考。王國憲也提醒,擦防曬的方式應平順均勻的順著毛髮方向塗抹,使之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擦的方式如果不對,會容易阻塞毛囊導致長痘痘。還有,若是防曬不夠完曬,不小心曬傷了,可以在曬後2-3天做補救的動作,像是可使用有鎮定舒緩效果的蘆薈,可抗氧化抑制黑色素的維他命C、乳液等等。

醫訊/長期照顧服務員培訓

醫訊/長期照顧服務員培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已正式步入高齡化社會,勞委會從民國93年起,就公告「照顧服務員」職類的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希望養成專業的照顧服務人力。居家服務是為了讓生活自理能力缺損的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能在家中得到適當照顧,紓解家庭照顧的壓力,由受訓合格的居家服務員到家中協助分擔照顧。 因此,嘉縣社會局委託中華聖母社福慈業基金會辦理,進行「嘉縣102年度照顧服務員訓練計畫」。希望透過課程訓練後,開發長期照顧服務就業人力,培養長期照顧專業人力,透過專業訓練,使其更加了解照顧服務的內涵與技巧,進而創造其就業機會。訓練共計106小時,(含核心課程50小時、回覆示教10小時、臨床實習30小時、居家服務實習16小時),共計17天。實習地點為嘉縣水上孝親護理之家及中華聖母社福慈業基金會。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5月3日,額滿為止;僅接受現場報名報名,需檢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1份、2吋相片2張、健康檢查報告影本1份。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嘉縣102年度照顧服務員訓練時間:102年5月13日(一)~6月5日(三);上午08:00~下午17:00地點:嘉縣人力發展所(嘉縣太保市祥和2路東段8號)洽詢:聯絡電話05-278 0040轉3230張琇茵、3231范娓寧

樂閱讀/「零卡」食品健康又享瘦?

樂閱讀/「零卡」食品健康又享瘦?

專家怎麼說黃瑽寧醫師:「零卡」只是零熱量,不等同於健康。強調「零卡」的飲料、食品,都是添加人工代糖,雖然解決高熱量的問題,但代糖是否真的安全,目前還有待商榷。零卡飲料、食品,對喜歡甜食卻擔心發胖的人來說,彷彿是體重控制的救星。想吃甜食、想喝飲料,找「零卡」的就對了!但「零卡」真的比較健康、安全?所謂「零卡」飲料、食品,通常是添加人工代糖。代糖的種類很多,它們有甜味,熱量卻很低,甚至沒有熱量。經過身體代謝後,不會造成血糖上升。一般「零卡」飲料、食品中所使用的代糖,都是人工甘味劑,是化學合成者,非天然食材。高熱量食物容易造成肥胖問題,「糖分」就屬於高熱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有許多的食品,都使用代糖來取代蔗糖,例如無糖口香糖、低卡果凍、零卡飲料等。如果你有閱讀商品成分標籤的習慣,不難發現,現在代糖幾乎無所不在,這種「讓你吃甜、不讓你吃糖」的人工添加劑,在大家一股腦追求「健康零負擔」的風潮下,大舉入侵各項食品、飲料,訴求就是「零熱量,多健康」。但實際上到底健不健康,醫學答案依舊是莫衷一是,沒有結論。雖然,目前大部分業者所使用的代糖,都屬合法,不過,代糖的安全性在醫學上卻無法保證。經過動物研究發現,代糖在老鼠身上會有致癌的危險,雖然動物實驗所使用的劑量高,通常人體不可能短時間內攝取這麼多代糖,且動物和人體還是有差距,在動物身上致癌,不代表在人體也一定致癌,但目前醫學上沒有明確答案,顯示代糖是絕對安全的。偶爾食用代糖是安全的,但長期攝取就不一定。建議大家不要養成長期、固定食用代糖食品、飲料的壞習慣。雖然蔗糖熱量高,但其製品對健康來說相對安全,只要能控制攝取量,就不用擔心肥胖問題。(本文編著者/吳家誠)(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4: 食物安全吃健康/康鑑文化)

樂閱讀/電腦族必學頭腦清明法

樂閱讀/電腦族必學頭腦清明法

「老師,太神奇了!因為長期使用電腦,我的頸部一直很緊,頭部能轉動的範圍很小,這三天的專注力課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頭部運動,每做一次,頭部可以轉動的範圍就又大了一些。三天下來,每天大約做三、四次,我的頭居然可以自在的轉動了!不只如此,每次做完那種頭腦清楚的感覺,好像大腦在做spa,連眼睛都覺得變亮了!」做過頭部運動、口吐濁氣動作後,我們在數呼吸上會更清楚,坐姿的調整上會更正確,此外也會幫助新陳代謝加快,頭部氣血通暢,有益於身心的調和。頭部運動/此處頭部運動的做法,和平時我們做的頭部運動不一樣,完全不用肌肉的力量,因此效果也完全不同。想像我們的額頭有一條繩子將我們的頭往前拉下來,不是用頸部肌肉的力量在動,而是想像這條繩子將我們的頭往前拉,拉到底不能再拉時,再想像繩子由後面將頭拉起來。如此前後做三次。剛開始因為許多人頸部比較緊,可能沒有辦法完全拉到底,我們以能夠做到的範圍為主,不要勉強。其次想像我們頭部的右邊有一條繩子,從大約太陽穴的位置,將我們的頭往右邊拉到肩膀,拉到底以後,再想像這條繩子將我們的頭往左邊拉至左肩,同樣頸部肌肉不用力,左右各做三次。再來想像這條繩子在我們的額頭,將我們的頭往右後方拉過去,到底以後再往前拉回來,之後再往左後方拉過去,然後再拉回來,一樣做三次。盡量感覺是繩子在拉,我們肌肉不用力。最後做整個頭部轉動。此時想像這條繩子在我們的額頭,將頭往前拉下來,然後將我們的頭往右邊轉動起來,由右而左,再由左而右轉回來,一樣左右做三次。經常做此練習,幾天以後,大家會發現我們的脖子能轉動的範圍比原本大很多。小撇步/頭部前後運動時,上半身不要跟著頭部往前彎或往後仰。 頭部左右傾時,注意不要聳肩;頭部向右轉和向左轉時,上半身不要也跟著向左右轉,這樣才會有效果喔!(本文作者/洪啟嵩、龔玲慧)(摘自/超專注力/商周出版)

樂閱讀/人生何處無風險

樂閱讀/人生何處無風險

有一個小和尚想謀求一個沒有風險的差事,圓通和尚對他講述這樣的故事:一個靈魂要求老天爺給他一個最好的「形象」。老天爺回答:「你準備做人吧。」「做人有風險嗎?」靈魂問。「有,勾心鬥角、殘殺、誹謗、夭折、瘟疫……」老天爺答。「換一個吧!」「那就做馬吧!」「做馬有風險嗎?」「有,受鞭笞、被宰殺……」他又要求換一個。換成老虎,得知老虎也有風險。再換成植物,植物也存在風險。「啊,恕我斗膽,看來只有您老天爺沒風險了,我留在您身邊吧!」老天爺哼了一聲說:「我也有風險,人世間難免有冤情,我也難免被人責問……」說著,老天爺順手扯了一張鼠皮,包裹了這個靈魂,推下界說:「去吧,你做牠正合適。」人生處處是風險,吃飯可能被噎到,喝水可能被嗆到,工作可能被辭退,富翁可能破產,結婚可能遇人不淑。但是風險的結果並非完全是禍,我們可能會遭遇挫折、失敗,甚至一無所有,也可能克服困難,走向成功。世界之事,充滿辯證:往往風險小,發展的空間也小;風險愈大,發展的空間愈大。風險無處不在,重要的是我們要具有防範風險的意識和面對的勇氣。我們在人群中生活,必須要保持一定的狼性。這裡所謂的「狼性」,不是弱肉強食、欺壓弱小,而是保持一定的靈敏度、警覺性。當危機來臨的時候,不要擔心害怕,學習狼的精神,迎接挑戰。對一個人來說,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內心強大的人知道自己的需求,不會總是患得患失,不會焦慮不安。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對自己喪失信心,而信心則是在承受風險和壓力、在不斷地失敗和挫折中磨練出來的。總是逃避風險的人看不到最美麗的風景,也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安寧。英國作家蕭伯納說:「對於害怕危機的人,這個世界總是充滿危機。」我們難道因為恐懼生命中的生老病死,就不出生了嗎?人生旅途中的風險幾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善於迎戰風險的人,才有戰勝風險、奪取成功的希望。(本文作者/王琳)(摘自/不糾結,才有自在人生/好的文化出版)

樂閱讀/做喜愛的事情調整心情

樂閱讀/做喜愛的事情調整心情

人們想要控制情緒,就必須重新調整部分的情緒才行,這一點可是相當重要的。因此,讓自己充分地休息、轉移心情,或是轉換腦中思考的事物也相當有效。比如去卡拉OK店唱唱歌,或到小酒館喝酒也行。總之,做點對自己而言是快樂的事情。相信在這之後,壞情緒就不會再延續,問題也就結束了。喜歡高爾夫球的人,就去打球來轉換好心情,並斬斷在此之前產生的不良情緒。如果因為人際關係的麻煩問題而開始沮喪,相信只要到球場揮個兩桿,心情轉換了,就能擁有「啊!明天繼續努力吧」的想法吧。相反的,如果人們充滿強烈的不愉快感覺,就應該儘量避免應酬性質的高爾夫球等活動。因為讓人不耐煩的應酬接待,無法斬斷不愉快的心情。如果只是為了維持人際關係,懷著沮喪心情打著應酬式的高爾夫球,相信只會讓人更加疲憊,因而很可能增加沮喪感。為了轉換心情,也可以找人閒聊。有時就算只是跟感情好的朋友聊天,也是可以轉變心情的。日本上班族經常會跟同事一起喝酒聊天,也有很多人喜歡與公司外的朋友一起喝酒、吃飯。透過閒聊,通常能讓沮喪的情緒暫時消失,心情也隨之改變。即使在職場上發生了令人難以忍住怒氣的事情,但是只要跟學生時期的朋友出去喝點酒,發發牢騷的話,在酒酣耳熱之餘,氣憤的心情也會被沖淡了。或者至少可以在那個場合,切實地把憤怒的心情重新調整過一次。而且上班族如果不這樣調整心情,當晚上回到家時,可能怒氣還沒消除,在輾轉反側之際,卻又得迎接新的一天來臨。結果,第二天懷著更生氣的心情去工作。總之,能否在短暫的時間內重新調整好心情,十分重要。事實上,美國的高階主管當中,也有很多人不擅長轉換自己的心情。尤其美國人在工作結束後,很少會跟同事出去喝酒,主要都是過著家庭生活。參加宴會也都是偕同夫人出席,因此很少能夠離開家人,得到個人放鬆的機會。跟公司同事之間,只有工作上的來往,私生活又只跟家人相處,所以有時情緒也會碰到瓶頸。因此,一般的白領階級不是擁有「心理諮商師」,就是擁有「心理治療師」,既非家人、也非同事,而是尋求第三者做人生諮詢。由於很多人產生情緒的原因,大多是在工作場合或是家庭內,因此如果人際關係也只限於這兩方面,有時就會遇到瓶頸。若要順利地轉換心情,我想應該不是找家人或公司同事,而是積極地尋找第三者,與他們聊天才會更有效果吧!(本文作者/和田秀樹)(摘自/療癒好情緒/天下雜誌出版)

孩子動手術 家長一旁安撫有助益

孩子動手術 家長一旁安撫有助益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去年七月,兩歲多的張小弟在家玩遊戲時,不慎撞到桌角,後腦勺撞出一個約1公分大小的傷口,當場血流不止,家長立即將他送往台北康寧醫院。經急診室郭健中醫師檢查後,立即為他抹上局部麻藥並準備縫合傷口,但張小弟因害怕掙扎無法順利躺上手術檯。突然間張媽媽一把將兒子抱起安撫,並勇敢地躺上手術台,讓張小弟頭趴在她胸口,用母愛克服了張小弟的恐懼,完全不需要醫護人員暴力壓制或使用全身麻醉藥即可安撫鎮靜,足以配合醫師從容地施打局部麻醉藥,過程中張小弟因緊張出現反射動作而將媽媽抱得更緊更穩定,反而有助於醫師順利縫合傷口。這個做法,讓已在急診工作超過十年的郭健中大為讚嘆,偉大的母愛竟能創造出醫療奇蹟,可以不用「抓小孩」就順利動完了手術。郭健中表示,過去小孩頭臉部外傷縫合總讓醫護人員相當頭痛,小孩因傷口疼痛及害怕手術容易哭鬧扭動,增加傷口縫合的難度。在不得已狀況下,大多會硬將小孩壓制,防止身體亂動及哭鬧影響縫合,這種方式往往讓醫護人員事後心理矛盾,到底身體上的疤和暴力約束造成心理上的疤,哪個比較傷小孩?郭健中說,張小弟媽媽出於母親天性,不願孩子因掙扎哭鬧影響傷口縫合,讓孩子抱著媽媽的姿勢接受傷口縫合,沒想到這樣的姿勢比對孩子進行壓制強迫治療的效果更好,小孩自己會緊緊抓著媽媽,又穩又不哭鬧,實在出乎意料。看著孩子動手術,家長當然會心疼,但其實也不是都得冒著風險躺在手術檯上,郭健中指出,父母親若能依照孩子不同年齡層提供不同安撫技巧(如:撫摸、唱歌、念故事、理性溝通等),通常都能大幅降低孩童不安全感及疼痛感,當然父母親得先經由醫護人員指導,並與醫護人員溝通,才能達到醫病雙贏的結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