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秋燥宜養肺醫教你吃「白色食物」最養生

秋燥宜養肺醫教你吃「白色食物」最養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意越來越濃,近期早晚已經有明顯溫差,空氣中也多了涼意。換季通常是容易感冒的時候,另一方面,秋天帶來的燥氣也容易傷肺,加上新冠肺炎的疫情,因此更應該多保護呼吸道健康。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因應季節變換的養生之道,都是預防疾病最主要的方向。秋季的燥氣易傷肺,尤其是老人家,更容易出現過乾咳,除此之外,也容易口乾舌燥、身體發癢等。 保護呼吸道是重要關鍵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秋天在五行相對應的內臟是「肺」,如果肺臟功能受影響,便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問題。此外,肺也與情緒有關,因此情緒上也較容易躁鬱、憂思。 秋天養生的方法除了從飲食調理、生活作息也很重要。秋天最重要的養生指標就是早睡早起,養肺與免疫力息息相關,保持良好的作息,也能為冬天的疾病防禦做好打底工作。黃中瑀醫師建議,最好能在晚上11點前進入睡眠,在一大早天剛亮、氧氣最充足時出門呼吸動一動。 入秋後開始慢慢轉涼,呼吸系統也更為敏感。因此,除了遵守防疫規範戴好口罩之外,也要注意過敏疾病。如果開始發現有過敏的現象,如早上容易咳嗽或者是鼻子變得過敏等,就表示更要強化免疫力。 以淡補為主  避免過度燥熱食物從飲食上養肺也是可落實的方法。中醫師吳明珠表示,秋天要以淡補為主,尤其挑選白色的食材更能補肺,舉例來說,像蓮藕、山藥、白木耳、蜂蜜、水梨、粥、百合、白蘿蔔、秋葵等都是很好的食材。若口乾舌燥明顯者,用水梨來燉煮冰糖雪梨、雪梨百合豬腳都是不錯的食補。不過也要注意,如果身體較為虛弱、容易感冒出汗者就要斟酌攝取,另外也要避免攝取過度辛辣、燥熱、燒烤食物。 秋天是好發躁鬱、憂鬱季節,因此建議假日來臨之前,盡量不要熬夜,把握早起的時間多去有綠樹的地方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把秋天底子打好,也為四季養生做好準備。

常常失眠心悸?OL女性健檢才知甲狀腺出問題

常常失眠心悸?OL女性健檢才知甲狀腺出問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甲狀腺機能亢進俗稱「大脖子」,知名藝人都曾經受此疾病所苦,像是蝴蝶姊姊、方季惟、李連杰等,不僅如此,甲狀腺也會有多發性結節的狀況,近期就有一位年紀半百的OL上班族,發現自己脖子好像變粗,健檢後才知道自己有甲狀腺多發性結節。   甲狀腺結節的人口盛行率約為4%,發生原因不明。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表示,發生甲狀腺多發性結節除了是飲食缺碘或是吃了太大量含碘食物外,還有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相關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慢性發炎有關。 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好?就吃水果吧!營養師教你吃「3大助眠水果」一覺到天亮   不理解狀況常延誤就醫 甲狀腺主要位於脖子處的氣管上,形狀像是一個蝴蝶狀的內分泌腺體,由於負責調控新陳代謝的重要激素,因此如果出問題就會表現在像是失眠、焦慮、體重增加或減輕、心悸等多元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雖然不是立即致命性疾病,卻常因為誤診導致病情無法好轉,最主要就是因為一般人較無法真正理解症狀,因此也易耽誤就醫時間。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非常多樣化,透過檢查才真正找出原因。明顯症狀包括眼睛突出、食慾增加、體重快速下降、焦慮不安、易喘、心跳加速、心悸等,甲狀腺位置會明確種大、手指顫抖等,部分患者則會出現腹瀉、排便頻繁等腸躁症狀。 延伸閱讀: 長者睡覺老是抽筋?5方法可預防 注意甲狀腺風暴危機 雖然甲狀腺亢進沒有立即生命危險,但最擔心就是「甲狀腺風暴」,如果上述狀況越來越嚴重卻沒查出是甲狀腺的問題,就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醫師會透過幾個數值來檢視,像是促甲狀腺分泌激素(TSH)、三碘甲狀腺胺酸(T3)、四碘甲狀腺胺酸(T4),這些透過抽血或者是超音波檢查大多能夠找出問題。   在飲食上要避免高碘食物像是海帶、藻類、蛋黃等,也盡量少大豆製品如豆漿、豆腐等,燕麥類或者是咖啡。雖然甲狀腺亢進對生活中造成不少困擾,但只要對症下藥,透過治療也會恢復生活常態。

頭痛吃藥沒用?可能是身體缺乏「這種礦物質」

頭痛吃藥沒用?可能是身體缺乏「這種礦物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年輕女性上班族平時並無慢性疾病,在連續幾天熬夜加班後,有天起床突然天旋地轉、冷汗直流,還把早餐都吐了出來。就醫後診斷為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導致的「前庭型偏頭痛」,服藥後逐漸好轉,也恢復正常生活。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亭儀表示,偏頭痛是女性很常見的疾病,主要與遺傳有關,當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就會引起偏頭痛。主要表現在單側、搏動性頭痛,也會伴隨怕光、怕吵,甚至發生噁心嘔吐的狀況。 4成民眾從眩暈頭悶脹開始發作有高達4成的偏頭痛患者並不會明顯頭痛,而是會眩暈,稱為前庭型偏頭痛,發作時頭會有悶悶脹脹的感覺,持續有像是天旋地轉的暈。而如果長期吃止痛藥都沒有效果,專家提醒,也可能是體內缺乏鎂導致。為什麼鎂會與頭痛有關係?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身體缺鎂會引發血管不正常的收縮與膨脹,肌肉也會緊繃,這些都容易引起偏頭痛。日本營養師、分子整合營養醫學顧問吉川圭美也說明,如果壓力大,鎂更會從身體透過尿液而排出。 多攝取「鎂」有安定神經效果鎂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之一,存在於肌肉與骨骼之中,總重量約為25g,與體內超過300種以上的酵素反應有關,更有安定神經的效果。國外甚至有研究指出,透過靜脈注射鎂,對急性偏頭痛有改善效果;而每天固定補充一定份量的鎂,也減緩了偏頭痛的發作次數。 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國人對於鎂的攝取平均更不到八成。吉川圭美營養師建議,在食物中像是魚類、海藻、豆類等都有豐富的鎂,可以多攝取。營養師宋明樺也提醒,若是經常性頭痛的民眾,也要留意像是起司、巧克力、柑橘類是否攝取過多,這些食物由於含有酪胺酸也容易引發血管痙攣導致偏頭痛。或許民眾透過營養的注意與生活作息調整,或許就有機會擺脫吃止痛藥的輪迴。

疫情焦慮身心門診患者增3成醫教你緩解5方法

疫情焦慮身心門診患者增3成醫教你緩解5方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與疫情共存,現代人的焦慮究竟有多嚴重?一位30幾歲的上班族男性,疫情前懷抱著創業夢想與朋友一同開了餐飲店,卻被疫情這一波重創,不僅與合夥人經常爭執,除了易怒跟焦躁,同時也開始每晚失眠的狀態。另一個案例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求職方向與家人衝突,不僅常常感到焦慮不安,也有精神不濟的狀況。上述案例在求助門診後,經診斷發現都是為焦慮症。 心理影響生理  有指標症狀應就醫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妍安表示,新冠疫情之後,門診來求助的人增加不少,最明顯就是20~40歲的族群大約增加了3成,大多是與職場相關的問題造成困擾。除此之外,由於防疫期間長時間與家人相處,也讓衝突增加,以及擔心染疫問題的不安感,這些都是因為壓力引起的焦慮。 焦慮症通常一開始只是情緒上的表現,但漸漸的就會開始有生理症狀發生,如頭痛、心悸、口乾舌燥、噁心感、睡眠障礙(失眠或噩夢),當已經開始有重複性的想法,或者不斷重複某種行為如洗手等,若加上生理不適,就會建議要就醫。在藥物治療上,焦慮症通常會是以抗焦慮藥物先做症狀緩解,其次會建議搭配心理治療,心理治療能夠透過對話釋放壓力,專業心理治療師也會幫助患者面對自我,改善過度負面的想法。 施妍安醫師提出幾項檢視標準,包括:一、焦慮擔憂的狀況已經影響正常生活,包括人與人互動、工作上表現,或者已經長時間已經無法正常睡眠。二、焦慮與擔憂,伴隨一些身體其他反應,像是坐立不安、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疲倦、容易動怒、肌肉緊繃等,至少包含以上三項。三、如果在原來擔憂的事情以外,連帶一些活動或者日常小事的發生都已經有過度擔憂的狀況,且這樣的情形已經超過半年,幾乎有症狀比沒有症狀多,那幾乎就可判定為有焦慮症。 醫師提供減緩焦慮五大思維施妍安醫師也提供幾個思維來調適自我:一、轉移注意力:如培養運動習慣,維持生活規律性。二、找朋友聊天,除了能夠針對焦慮的事件如工作多點機會外,也能有些支援管道。三、提升競爭力:思考培養自己能力的方法,疫情期間的線上課程都能善加利用。四、給自己多點耐性:允許自己犯錯,找機會多了解內心所想要的,找尋自我定位。五、培養正向思考:給自己多點信心喊話,並建立方向感。

熬夜、過度用腦猛冒白髮?醫:吃「這類食物」補腎顧髮

熬夜、過度用腦猛冒白髮?醫:吃「這類食物」補腎顧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知道如果壓力過大,一夜白頭是有可能發生的。台北市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王健宇表示,壓力會導致交感神經過於活躍,導致黑色素被攻擊,因而毛髮就會淡化,也就會產生白髮。每個人會出現白髮的年紀都不太一樣,有些人是遺傳性的少年白,有些人則是提早在年輕時就已經比別人更早出現白髮。白髮不僅僅是外觀上的困擾,很多時候也是反映內在的身體狀況。中醫師李思儀表示,髮白的原因大致上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一種是少年白,另一種則是憂思煩惱所致,即承受極大壓力或情緒導致就能一夜白髮,第三種則是因為腎精虛,毛髮失去濡養。從調理體質下手搭配營養想要改善頭髮白問題,可從調補體內臟著手。中醫師李思儀表示,治療用藥原則,包括可從涼血滋陰;疏肝解鬱、寧心養血方向著手。另外,可配合穴道按摩保健,對於腎虛者,可加強補腎益精作用。台灣頭皮健康管理學會理事長林宜蓉表示,可以從養腎補氣血來補充營養素改善白髮,如多攝取五穀雜糧,三餐至少有兩餐食用五穀米,另外山藥富含18種氨基酸和10餘種微量元素,有補益脾胃、補中益氣效果,至於肉類,豬肉是相對補腎較佳。另外,肝主血,「髮為血之餘」,因此養肝也相當重要,對應木的韭菜可以養肝。 若從營養的角度來看,頭髮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中的角蛋白,而當中的一種胺基酸,更是頭髮黑色素的來源,因此補充優質蛋白質營養是避免提早長白髮的重點。而根據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B群也與白髮有關,缺乏維生素的話不僅容易長白髮,也會讓頭髮乾枯沒有生氣。還有一種營養素值得注意的就是鐵,儘管與白髮無直接關聯,但缺乏鐵會容易掉髮,同樣也與頭髮健康息息相關,還有鋅、銅都是預防白髮的重要維生素。特別要提醒,「臥則血歸於肝」,這表示睡眠對於養肝是非常關鍵,因此11點之前上床睡覺不是口號,如果常常熬夜者或是睡眠不足,兩鬢就很容易長出白髮。只要從生活作息調整,適時補充營養與調理,絕對有機會逆轉重新長回黑髮。

想懷孕天天食補瞎忙 3迷思恐錯過「生」機

想懷孕天天食補瞎忙 3迷思恐錯過「生」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直以來我到底在瞎忙什麼?」一名40歲女性經歷流產後,想要再懷上寶寶,努力嘗試各種方法調養身體一年多,卻始終未能成功懷孕。瀕臨放棄邊緣,最終尋求醫師協助,才發現竟是子宮沾黏、高齡卵子質量低惹的禍,並非體質問題。內政部資料顯示,出生率持續低迷,2020年新生兒數量僅16萬5249人,今年1~8月更首度跌破10萬人,創歷史新低,即便現今生育觀念轉變、頂客風氣盛行,但仍有夫妻迫切希望能生兒育女,卻未能圓夢。7月起政府擴大施行試管嬰兒補助,放寬不孕夫妻申請甫滿百日,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婦產科醫師李怡萱呼籲,婚後備孕1年 (高齡的話半年)沒有結果,就應到不孕症門診諮詢、檢查,避免耽誤適當懷孕年齡。李怡萱指出,過去試管嬰兒療程費用高,成為求子路上一大沉重負擔,現已有補助能減輕經濟壓力。然而仍有許多不孕夫妻對於試管嬰兒有「不自然、人工」迷思,花費大把時間嘗試各種方法只為自然懷孕,卻遲遲無果,她列舉常見3種拖延觀念:拖延觀念1:天天食補、補充保健品,只為養成受孕好體質李怡萱提醒,想成功懷孕,體質固然重要,但若嘗試一段時間還是未能懷孕,就應尋求專業不孕症醫師諮詢,檢查是否子宮構造、免疫內分泌或是胚胎異常問題,才能及早解決造成不孕的根本問題。拖延觀念2:做遍各種愛愛新招當實驗,大姨媽依舊每月準時到來以為能提升精蟲進入體內的機會,提高受孕率。換新體位是可以嘗試的方法,甚至是夫妻間的情趣,但並非影響受孕的重要原因。除了地心引力外,精卵品質才是提升受孕機率的關鍵!現已有高科技醫學技術,能輔助醫師判斷、篩選健康的精卵跟胚胎,用精準醫學幫助不孕夫妻克服不孕原因,及早圓夢。拖延觀念3:每月計算排卵周期,等來的卻是生理期35歲以下女性每個周期成功懷孕的機率約20~25%,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排卵期雖是受孕影響因素之一,但計算排卵期容易造成夫妻雙方壓力,讓做愛變成做功課,結果月經還是按時來報到,長期下來很容易累積焦慮及挫折感。建議透過完整檢查,先確認沒有子宮、輸卵管等生理問題後,再計算排卵周期也不遲!李怡萱提醒,許多不孕案例是子宮構造、免疫或胚胎品質出問題,後續經由適當處置、藥物或試管療程搭配著床前胚胎染色體篩檢(PGT-A),有助成功克服不孕問題,順利懷上健康寶寶,如發現自己有不孕、難孕狀況,除了補充保健品、中醫調養體質、嘗試各種體位、計算排卵期外,其實應該諮詢醫師,避免走冤枉路錯過最佳受孕時間。

耳朵劇痛竟是「帶狀皰疹」作祟醫:這類人最需小心

耳朵劇痛竟是「帶狀皰疹」作祟醫:這類人最需小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婦人耳朵劇痛,想不到經過診斷竟然是耳朵長皰疹。這名52歲婦女已經有長時間頭暈與聽力減退的問題,常常不以為意,結果一天耳朵有電擊般劇痛伴隨腫起的狀況,經就醫竟然是少見的耳朵皰疹。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周宗翰表示,患者是由於更年期加上免疫系統失調,加上長期睡眠品質不因而誘發。醫師特別提醒,這是與水痘相同的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由於病毒侵犯到了顱神經節與面神經,因而會產生劇烈耳痛、眩暈狀況,嚴重還可能導致面癱。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一種病毒感染,與免疫力有相當大的關係,秋天更是好發季節。帶狀皰疹的狀態就像水痘或是皮疹樣貌,從局部紅腫開始,接下來便會長出水泡,這樣的疼痛非常難以忍受,有時會癢、又像針刺或是火燒非常疼痛。 與免疫力狀況高度相關當罹患帶狀皰疹,最重要就是透過外用藥與抗病毒藥物搭配治療,另外,患部更要非常注意避免弄破傷口導致感染。由於帶狀皰疹與免疫力有高度相關,因此平時就應該注意身體的健康狀況,如果不小心罹患,當下身體處於較為虛弱的狀態,除了要均衡飲食,也要有充足睡眠與補充水份。大約有10~20%病患在傷口癒合後仍有「皰疹後神經痛」症狀,有些甚至長達數月或數年,患部即便水痘癒合,仍持續有疼痛感,這也是「帶狀皰疹」麻煩的地方,就是病患的「神經痛」感受非常明顯,甚至需要長時間吃止痛藥來抑制。此外,此病症也要非常注意類似像上述案例的併發症,病毒若是入耳還可能影響聽覺,甚至入腦就可能併發腦膜炎。 孕婦與嬰幼兒要特別防範由於帶狀皰疹的病毒潛伏在體內,並不是得過就不會再得,如果注意到身體開始有群聚水泡就要馬上就醫。至於預防面,如同新冠肺炎一樣,帶狀皰疹主要是透過病毒感染,因此平時就要戴好口罩、勤洗手。 雖然帶狀皰疹不會直接傳染,但由於它的病毒與水痘相同,因此還是有機會讓沒有出過水痘的人感染到病毒,因此家中如果有孕婦或者是嬰兒或者幼童,更要特別注意防範。

心臟衰竭無預警中壯年輕忽也有致死危機

心臟衰竭無預警中壯年輕忽也有致死危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近50歲的男子身體狀況一向良好,卻發現近幾個月輕微活動就容易喘,休息後仍舊有不舒服的感覺,即便躺下仍舊胸口不適。經過就醫後,醫師判斷是「心臟衰竭」,也就是心臟無力的狀況。成大醫師斗六分院林佳潾醫師表示,心臟負責輸出血液供給全身器官與細胞養分,當出現心臟衰竭,一開始會出現的就是水腫狀況,不僅如此,由於血液無法送出到全身,連帶也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與機能的運作。台灣心臟衰竭盛行率大約為千分之3,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率提高,是相當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說明,心臟就像馬達,當缺乏彈力,就會發生心臟衰竭(心臟無力)的狀況。當有幾個狀況要特別注意,像是常常會喘、累需要坐下來休息,或者身體有水腫等。尤其是長者,更不要以為只是年紀大造成。 高達9成患者錯失治療時機有高達9成的患者沒有提早注意而錯失治療時間,送醫時才發現是心臟衰竭。當確診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死亡率相當高,非常值得國人注意。在國人十大死因中,根據2010年資料,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高達第二名,相較於前一年更增加了3%,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因此,平時就要從日常飲食與預防來做好護心工作。另一方面,生活謹記戒除菸、酒,飲食上盡量少鹽,平時也要多注意血壓、血脂、心跳、體重控制。尤其是高血壓會造成心肌肥厚,會大幅影響心臟功能,而高血脂更是冠狀動態阻塞導致缺血性心臟病的元兇,要特別注意。侯嘉殷醫師提醒,只要配合醫師治療遵守服藥,心臟衰竭的狀況都有機會能大幅改善並維持生活品質,記得多留意身體警訊,有症狀積極回診,就能降低致死風險。

小三嗆「我比妳健康」 癌女擺脫悲情活出精采

小三嗆「我比妳健康」 癌女擺脫悲情活出精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過去,我是一名櫃姐,準備和交往多年的男友邁向人生下一個階段,穿著夢幻嫁紗,步入禮堂,組成平凡幸福的家庭。但這些美好的想像都沒有實現,因為我罹患了癌症。明明只是肚子痛,竟成卵巢癌「肚子好痛。」二○一七年一月,右下腹開始不時感到疼痛,雖然痛感維持不長,但每一、兩天就會發生,持續將近一個月後,決定去婦產科檢查。初次就醫發現卵巢裡疑似有水泡的物體,醫師讓我過段時間再去做第二次腹部超音波,看看水泡有沒有變化。做完第二次檢查後,醫師維持一貫的溫柔語氣說:「我們診所的設備不足以進行更精密的檢查,幫妳轉診到區域醫院,做進一步的陰道超音波檢查。」陰道超音波檢查因為更貼近腹腔,所以更精準。當我躺在診療台上,正因光著屁股感到害羞時,醫師一臉嚴肅地對我說:「看起來像是卵巢癌,妳有家族史嗎?」「沒有。」我內心害羞又澎湃的小劇場瞬間被打斷,只能顫抖地擠出兩個字。下了診療台,醫師說:「明天幫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我腦袋一片空白,還來不及消化「疑似癌症」這四個字,傻傻地問:「我明天要上班,可以改天再做嗎?」當時我擔心的,居然是工作。踏出診間,我看到許多坐著候診的孕婦,為什麼她們肚子裝的是寶寶,而我的卻是腫瘤呢?我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化療很辛苦,妳要加油幾天後,醫師看完斷層報告,用和緩但明確的語氣告訴我:「從各方面檢查報告來看,癌細胞已經侵犯到大網膜而且有腹水,是卵巢癌第三期,建議盡快治療。」除了無聲掉眼淚之外,我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很快地,我從宜蘭轉到台北就醫,迅速進行了手術,緊接著開始化療。在化療前,主治醫師特地來看我,並說:「化療會很辛苦,妳要加油!」「手術我都扛下來了,化療一定也沒問題!」我躺在病床上,在心中為自己加油打氣,直到第三次化療時,各種副作用接連出現,我才明白當初醫師說的話。從前叫我起床的是陽光,如今讓我清醒的是手指刺麻的痛覺,然而,在所有副作用中,最令人討厭的是無止盡的嘔吐。雖然知道身體需要營養,但我就是無法控制地把好不容易吞下去的食物又吐出來。那一陣子,我常常一個人待在房間裡,對著鏡子裡那個面目全非的自己,難過、生氣以及掉淚。一不小心,癌症又復發了療程結束,休養半年後,我的癌症復發了。這已經夠讓我悲傷,殊不知禍不單行,交往多年的男友在我生病期間,劈腿了。「我的優勢就是比妳健康。」第三者的這句話,像利刃般刺進我的心臟,任何副作用都比不上這份痛苦,我僅存無幾的信心,就這樣子瓦解了。這一場病,不僅讓我失去生育的能力,也粉碎我對未來的美好想像,幸好在這個時刻,身邊有許多人給我更豐沛的愛。朋友們怕我寂寞,常常約我出門吃飯、陪我聊天;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是不在話下;主治醫生也總是用溫暖和藹的笑臉為我打氣。在這麼多人的陪伴鼓勵之下,我慢慢振作,咬著牙把第二輪的化療做完。有時覺得生命很脆弱,我們抵擋不住病魔摧殘;有時又被生命的強韌所撼動,在經歷各種難關後,我完成十六次化療,恢復健康,變得更勇敢。這一份沉重的禮物,改變了我的一生對我來說,罹癌曾經是一件毀滅性的突發事件,然而當我重拾健康後,才漸漸體會到,生病不全然是壞事,經歷過這些低潮,我才懂得如何生活。癌症,是沒有繫上粉紅色緞帶、還帶著刺的禮物,它徹底改變我的一生。當我從生命低谷走出來才發現,不是每個生病的人都能夠遇見為自己指點迷津、在迷霧中一起攜手向前的人。因此,我創辦「Pinko 的一千零一夜」粉絲專頁,把痛苦際遇轉化成有趣的影片和真誠的文字,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並且和病友保持交流,提供溫暖的支持。「Pinko,看完妳的分享後,我想繼續活著,看看世界的美好。」一位原本在搜尋「如何舒服死去」的網友,偶然間看到我的故事後,他搜尋的目標變成旅遊網站,重拾對生命的熱情。有人因為我的文字而得到力量,傳訊息向我道謝,這些都讓我始料未及,使得那些出現在我生命裡的苦痛,不再只是一件悲慘的事情而已。一次又一次,我的故事帶給別人勇氣,同時也因為那些回饋而療癒了自己。我活得比從前更充實、更有意思了。(本文摘自/我也曾經不勇敢:解密精準醫療,個人化抗癌新趨勢/博思智庫)

醫師教你買童裝 台日韓歐美貨各要注意什麼?

醫師教你買童裝 台日韓歐美貨各要注意什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來哦,日本、韓國進口的漂亮童裝,一件一百!」不論在百貨公司或菜市場,常可看到色彩繽紛和設計新穎的童裝,但很少人會去看這些童裝到底是否安全、符合各國的規範和通過檢查,還是只是胡亂貼個標籤就說是國外進口的高級童裝呢?童裝的安全性,很重要嗎?一定有人覺得,童裝只是孩子穿在身體外面也不會吃進去,安不安全、有沒有毒,應該沒那麼重要吧?我們來看看下面幾則新聞:二○二○年三月 《世界日報》「美國聯邦海關邊境保護局在紐約上州沒收百餘件童裝,這些童裝,含鉛量超出安全標準⋯⋯」二○一九年十月 TVBS「標檢局在今年七月,對小朋友的衣物訂定一項新的檢驗規範,十四歲以下孩童服裝的束繩,要限制長度,主要是過去有不少案例就因為束繩過長,溜滑梯纏繞頸部,容易讓小朋友發生窒息的危險⋯⋯」二○一四年一月 中時電子報「綠色和平組織去年中在台灣等全球二十五個地區或國家,抽檢十二家業者生產的八十二件童裝,結果六十一%含有可能危害內分泌系統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有塑膠印花者有九十四%含塑化劑、標榜防水者百分之百驗出全氟碳化物和銻⋯⋯」童裝的製造過程中,不免加入染劑和助劑等化學物質,然而孩子的皮膚特別稚嫩敏感,這些化學物質都可能具有不等程度的刺激性,如果由此吸收進孩子的體內,更可能造成不等程度的健康危害。各國的檢驗標準童裝的各國規範和檢驗標準略有不同,但對兒童的健康都有充分的保障。所以我們不需要特別只選擇某一國的童裝,重點應該是放在這些童裝是否通過各國的安全檢驗?以下我們介紹各國童裝的認證標準,提供父母選購童裝時的參考。韓國韓國的童裝鮮豔又新潮,深受年輕父母的喜愛,在網路上也常有標榜韓貨的童裝,這些衣服安全嗎?韓國的消費品由技術標準局(KATS)訂定標準,童裝的製造商或進口商在經過指定安全檢查機構測試後,確認產品符合童裝的安全標準,就可申請安全認證的標籤,最後才得以在市場銷售。韓國童裝認證就是「KC」(如圖),父母在購買韓國童裝時,可認明這個標誌。日本日本童裝無特別認證標誌,但「生活用製品安全法」要求紡織品按規定須標明紡織品的纖維成份和比例、洗滌說明、尺寸、使用說明、廠商名稱、地址和電話等。日本對於童裝要求十分仔細,特別是甲醛的檢驗非常嚴格。美國在美國市場上販售的兒童用品(包括童裝),都要符合聯邦法規和各州規定,經過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認可的實驗室測試合格,才可販售。美國紡織品標籤須標明纖維成份、原產地、製造商或經銷商、洗燙和漂白等警示說明。但美國童裝沒有特別認證標誌可辦別,一般來說,美國對於童裝的阻燃安全性特別重視。歐洲在歐盟各國販售童裝,必須符合「一般產品安全法」規範。歐盟對童裝規範較為完善齊全,特別注重生態和危害物質的檢驗,並規範市售紡織品標籤須標明纖維成份、生產國別、洗滌保養方式、尺寸等。歐盟對童裝雖無特定認證標誌,但多年來實施「綠色標章」制度,包含歐盟環保標章(EU Ecolabel)和信心紡織品OEKO-TEX 標章(如圖)。標榜產品本身及生產過程中是無汙染、無毒害的綠色採購和綠色消費。所以如果童裝上有這些綠色標章,更可以放心選購。台灣台灣依據國家標準CNS14940「紡織製品中游離甲醛之限量」、CNS 15290「紡織品安全規範(一般要求)」、CNS 15291「兒童衣物安全規範-兒童衣物之繩帶及拉帶」及CNS 15205-1「紡織品-偶氮色料衍生特定芳香胺的測定法」對童裝進行檢測。通過檢測的童裝產品,會給予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認證標識(如圖所示),所以購買國內市售的童裝,可以認明是否有這個認證。另外我們也應同時注意中文標示是否完整,比如廠商名稱、電話及地址、尺寸、生產國別(產品主要製程地之生產國別)、纖維成分比例及洗燙處理方法等。黃醫師無毒小祕方紡織品裡的甲醛紡織品中含有甲醛並不少見,甲醛對孩子會有什麼危害呢?低劑量的甲醛就會刺激眼、口、鼻和皮膚。如果本身有氣喘的孩子,也可能在接觸甲醛後被誘發。高濃度的甲醛則會導致呼吸道發炎,持續數天到數週。甲醛也是一種可能的人類致癌物,長期接觸甲醛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_幫孩子購買童裝時,除了注意有沒有認證,也要用鼻子聞一聞,確定沒有刺鼻味道再購買;在穿上之前先以清水洗過,也可減少童裝上面殘留的各種化學物質。(本文摘自/養出孩子的抗毒力!0~6歲健康育兒懶人包/大好書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