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戒治菸癮好焦慮 音樂、運動轉移注意力

戒治菸癮好焦慮 音樂、運動轉移注意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戒菸非難事,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林滄耀醫師表示,成癮的戒除在開始實際執行戒除行為時最重要,通常除了個人的意志力與家人的支持之外,學習如何移轉對癮的依賴很重要,成癮者可以選擇以音樂、運動、閱讀或其他較多元的方式轉移注意力,以解決戒治期間的焦慮,真正達到脫「癮」而出。戒菸出現頭暈、易怒   戒斷症狀約三周減退為配合國家「禁菸」政策,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今日舉辦無菸環境、助您好戒活動,以行動劇中帶出吸菸者在戒菸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到的戒斷症狀如頭暈、精神不濟、煩躁、易怒等等症狀,其實這些症狀大多持續兩至三個星期內減退,有些甚至只是持續數天。檢查發現心臟不好   促使他擺脫20年菸癮而戒菸門診的張先生也表示,自己是需一個需要輪夜班的拖板車司機,因為熬夜常借助抽菸提神,一抽就是二十幾年,最近身體檢查發現自己心臟不好,加上醫師勸導要戒菸,因此,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了草屯療養院戒菸門診就診,一開始擔心自己意志力不夠而且周圍的朋友大部分都有吸菸,擔心害怕自己會把持不住而導致戒菸失敗。不過門診衛教師告訴我在戒菸過程可能會面臨的挫折及困難,並且教導我一些戒菸小撇步,讓我對戒菸有信心,從今年一月踏入戒菸門診後已不再抽菸,透過戒菸藥物的幫忙及家人的支持,我真的是「脫癮而出」了。 

市場爆群聚感染!高雄上週確診5例登革熱

市場爆群聚感染!高雄上週確診5例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共新增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及2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高雄楠梓一週內即確診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經疫調發現病例活動範圍均與該區永興市場及周邊有關,顯示已有社區群聚疫情發生,至於另1例本土病例,則居住於高雄前鎮區。通報日數延長 恐增登革熱流行風險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本土病例累計108例,從近期監測資料中發現,仍有少部分病例發病後5日才就醫,而首次就醫也都經過2~5日後才被通報,就醫次數達2~3次,且通報病例發病至通報日數延長,導致登革熱流行風險提升。因此,疾管署呼籲民眾,若身體不適應即就醫,並請醫師特別留意病患是否可能罹患登革熱,對於疑似病例主動通報衛生機關,以便立即展開防治工作。目前已進入流行季節 民眾應提高警覺疾管署表示,由於臺灣皆是透過埃及斑紋或白線斑蚊傳播病毒,目前無有效疫苗、藥物可預防或治療,所以,除了避免被病媒蚊叮咬外,澈底清除病媒蚊才是防治的根本,另外,隨著季節進入登革熱流行期,民眾請務必加強家戶內外環境管理並經常巡查,清除不必要的積水容器,以免造成疫情一觸即發。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臨床醫師如果發現有疑似症狀患者,請儘速向當地衛生主管機關通報,以利及早偵測病例,掌控疫情。

腦震盪新發現!女性恢復竟比男性差

腦震盪新發現!女性恢復竟比男性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顛覆傳統觀念與研究,過去在傳統醫界上的認知是,腦部受到創傷後,女性因受到荷爾蒙的保護,恢復得會比較好,且動物實驗上也曾發現,雌性動物遭受腦創傷後,痊癒的情況較好,但殊不知國內一樣最新研究卻發現,腦震盪後女性的恢復力竟比男生還差,而這份研究目前刊登於《北美放射協會期刊》。女性腦部恢復速度慢 恐與神經纖維較細有關該研究主要是由雙和醫院針對30名腦震盪病患與30名正常人進行研究,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來對大腦進行六周的追蹤檢查,並觀察專注力、記憶力等工作記憶區塊的大腦運作,對此,雙和醫院影像醫學部陳啟仁醫師表示,會選擇此部位進行觀察,主要是因為此區域不單僅是認知功能重要的一部份外,也是容易受到傷害的地方。結果發現,當腦部受到創傷後,男性腦部會啟動代償機制,耗用更多能量,因此,從腦部影像檢查可以發現從受傷到六周間,活化的情形相當明顯,相較下,女性則無法引起代償反應,以致於腦部活化功能越來越少,而目前雖然觀察出此現象,但尚未不清楚兩者間的關係,可能與腦部面積小、神經纖維較細、先天體質等有關。

【免費講座】認識心律不整

【免費講座】認識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節律不正常,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整,一般人聽到心臟病總是非常害怕,且認為一定會致命,但其實找到心律不整的原因,適當治療,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恢復正常生活。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邀請心臟內科李威杰醫師進行「認識心律不整」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認識心律不整時間:5月25日(一)上午10:00~11:00地點:高雄市橋頭區筆秀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橋頭區筆秀里筆秀路廟前巷4號)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龔千琇小姐(07)7317123轉2023 

【免費講座】認識消化道出血及胃腸保健

【免費講座】認識消化道出血及胃腸保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民以食為天,台灣人外食族群多,在經歷一波又一波的食安風暴後,吃什麼都不安心,再加上現代人普遍壓力大,消化道及腸胃道問題紛紛前來報到,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落實常為保健呢?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邀請胃腸肝膽科蔡承恩醫師進行「認識消化道出血及胃腸保健」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認識消化道出血及胃腸保健時間:5月26日(二)上午10:00~11:00地點:高雄市杉林區新和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杉林區新莊里司馬路384巷5號)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龔千琇小姐(07)7317123轉2023

早產、畸形兒機率增!高齡妊娠8大風險

早產、畸形兒機率增!高齡妊娠8大風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位孕媽咪都希望自己能平安度過孕期、順利產下寶寶。高齡準媽媽雖然已克服懷孕門檻,但孕期中隨之而來的各種狀況,使得孕媽咪與寶寶都得面臨比一般人更高的風險性。事先認識以下潛在的生理問題,提前做好準備與各項檢查,隨時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不但能因應孕程可能發生的種種挑戰,也能讓妳在產後迅速恢復健康與體力、全心照顧新生兒。1)畸形兒機率高/越高齡比較容易生出畸型寶寶嗎?就排卵的數量或是胚胎著床的狀況而言,女性的卵巢功能在25~34歲是最佳狀態!當過了這個年齡,卵子的品質也會隨之下降與老化。因此,一般高齡女性的受孕能力比起適齡女性也會較差。而且,就算懷孕了,也會因為卵子品質不佳,導致胎中寶貝染色體發生異常的機率也會比較高。而且,隨著年齡越高,染色體發生異常的比例也越高,以數據來說,35歲以上孕婦懷有唐氏症寶寶的機率是1/300;滿40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則提升至1/100。2)流產機率增加/由於高齡懷孕者比較容易出現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情形,因此在懷孕初期很常見到胚胎發育不良、胚胎沒有心跳等等問題。「適者生存」,這些本身不健全的胚胎很容易自然淘汰,因而發生妊娠未滿12週的「流產」情形。並且,流產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上升。女性在30歲左右懷孕,其自然流產率約在10% ,過了35歲約為25%,40歲以上的話則超過三成,甚至達到50%!3)早產機會高/一般稱「足月」生產的寶寶,是指媽咪懷孕滿37~38週以上臨盆的狀況;而懷孕20週以上、未達37週,胎兒即誕生的情況,就稱為「早產」。英國有項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高齡孕婦,早產的風險與年輕孕婦相比,高出將近50%。主要還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體質與子宮環境的健康度卻相對變差,不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容易在妊娠中後期發生異常,導致寶寶提早出生。此外,當高齡產婦本身又罹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時,也會增加早產的機率。而寶寶在尚未發育健全的狀態下提前報到,可以想見將會面臨許多生理狀況,對爹地媽咪來說也都會造成不小的衝擊與照護壓力。4)自然產比例較低/寶寶從媽媽陰道娩出的過程,我們稱為「自然產」。臨床上很多高齡產婦擔心自己體力不足,或為了避開生產時可能產生的風險,早早便決定採剖腹方式生產。根據一項統計指出,近年來台灣產婦剖腹產的比例約三成五,等於每三位就有一位選擇剖腹產。但這並不代表「高齡孕婦一定得剖腹生產」!雖然自然產對高齡產婦而言,有一定的挑戰度。但大多數的高齡產婦只要孕期間的營養足夠,健康情形、體力良好,沒有特殊情況,與婦產專科醫師好好配合,還是可以放心自然產的。5)產後恢復較慢/無論男女,在年過35歲之後,身體狀況便開始走下坡。特別是年齡越大的女性在經歷懷胎、分娩後,生理機能及生殖器官需要康復的時程也會比年輕媽咪來得較長。如果產婦又選擇以剖腹方式生產,那麼在體力恢復、傷口復原上,自然需要更久的時間。有時還可能因為剖腹手術,導致感染、發炎或沾黏……等併發症。因此,還是建議高齡孕媽咪在狀況許可下,盡量採自然方式生產。對媽媽來說,傷口較小、產後恢復快,生產順利的話很快就能下床活動;在哺乳及照護寶寶方面也會更方便。6)不利於寶寶體質健康發展/高齡女性的卵子健康、子宮環境、為胚胎供應營養的能力,一般而言都會比適齡懷孕女性的狀況較差。就連胎兒體型,都會出現過小或過大的可能性。然而,小寶貝能否健康發育成長,大部分仰賴於從母體而來的營養。因此,高齡媽咪想孕育出優生寶寶並非不可能,只要從懷孕前便做好準備、強化自己的體質,胎兒頭好壯壯的機會仍是相當大的喔!7)併發症多/隨著年齡增長,一般人在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機率普遍較高。相對的,年齡越大的女性,身體因受孕後產生變化,在懷孕期間得到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及其他併發症的機率也比年輕產婦為高;在孕程中也會比一般孕媽咪更辛苦。再加上孕婦本身就有疾病的話,孕期間因病所苦的比例不但會增加,引發的狀況也會更複雜。建議在懷孕之前就應接受健康檢查,確定自己的健康狀況。若有任何內科疾病,都應先治癒,待生理狀況穩定後再懷孕。要是受孕後才發現異狀,只要遵照醫囑、積極控制病情,都能降低不適、減少風險。8)多胞機率大/隨著科技進步,醫療技術突飛猛進,許多無法自然受孕成功的高齡產婦,透過人工生殖的方式,終能一圓生兒育女的夢想。然而,因晚婚、不孕,嘗試人工生殖的情況下,為了提升胚胎著床的成功率,醫生一次植入數個胚胎的比例高,導致產生兩個以上的受精卵,懷雙胞胎、多胞胎的發生率也大為增加。很多人可能會羨慕只要辛苦一次、便可擁有兩個寶寶(甚至是龍鳳胎)的孕婦媽咪。事實上,這些媽媽不但在孕程中負擔極重,母嬰二人所面臨的風險,包括糖尿病等併發症、容易早產、剖腹產、早期破水的機率也遠比一般單胞胎者更高。而懷有多胞胎的媽咪,其風險性就更大了!因此,當發現產婦懷有多胞胎(三胞胎以上)時,醫師在必要時會在妊娠早期考慮是否進行減胎,以保障母親與寶寶的健康。(本文摘自/吃對營養順序孕媽咪好孕又快瘦/台灣廣廈出版)

跟肥肉分手並不難!2妙招讓你愛上運動

跟肥肉分手並不難!2妙招讓你愛上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下2個關鍵能輕鬆達到運動的效果:第一,讓運動變成一件愉快的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運動最好能夠有同伴相隨,例如,兩人同行散步就比一人獨行來得有趣。若計畫上健身房,那參加一些課程會比單獨運動讓你更有動力,像有氧運動或瑜伽等課程都不錯。如果有同伴一起參加課程,那你就更有動力每天準時去健身房報到。你可以把健身視作一個特別的活動,並事先規劃運動完要享用什麼健康的餐點。如果運動計畫是跳舞或打網球,你可能壓根不覺得你是要去運動,因為跳舞或打網球太好玩了,實在和運動扯不上什麼關係。記得保持運動的新鮮趣味感,否則你就不會想1週運動2次,更別提3次了。大部分人對快樂的定義就是要有朋友,所以你需要有同伴相隨才會覺得運動好玩。第二,規律運動比偶爾為之來得有效。套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者恆靜,動者恆動」。假設你是那個靜止物,也就是說,若你緊緊的黏在沙發上,那可能會一直窩在裡面不想起來。相反的,如果和朋友每2天就在晚餐後出去散步1次,這樣的習慣很容易保持。我強調規律運動還有一項重要的原因:單節運動的效果不大。如果常去健身房,那你會發現的確是如此。請跳上離你最近的跑步機,跑個1.6公里,然後喘口氣,按下控制鍵,看看你燃燒了多少卡路里。很意外吧?沒錯,你大概只消耗了100卡的熱量,那還不到一份麥當勞薯條或一罐汽水熱量的一半。偶爾才做一次運動就像偶爾吃一頓健康餐一樣,對健康沒什麼太大的幫助。想要增進健康,一定要將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要規律運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運動的效果不能持續很久,這有好有壞。好處暫且不提,壞處在於:若有天你受傷必須長時間臥床,血糖或體重就會逐漸回到運動前的水準。要能固定每天或每2天就快走或騎單車1次,才能持續得到運動的好處。結論是:讓運動變有趣並持之以恆,才能達到運動效果。(本文摘自/糖尿病有救了:完全逆轉!這樣做效果驚人/柿子文化出版)

藥沒吃完怎麼辦?藥師教你清除6步驟

藥沒吃完怎麼辦?藥師教你清除6步驟

(優活健康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沒吃完、過期或者變質的藥物怎麼辦?有些人會將其丟入垃圾筒、丟入馬桶後沖掉、留著下次生病時再服用,甚至有民眾表示都將過期的藥物埋在土裡當作肥料,南投醫院藥劑科提醒,為了減少環境的汙染,請遵循在家中廢棄舊藥正確處理原則,將藥水、藥丸與咖啡渣、泡過的茶葉或擦手紙混在一起,裝在密封的夾鏈袋中,就可以隨一般垃圾清除。南投醫院藥劑科陳素蜜藥師表示,西藥多是化學合成製劑,任意丟棄會污染環境、水源,存放於家中又容易發生誤食的危險,而現在政府處理垃圾的方式多採焚燒方法,而藥物在高溫800度以上就可以完全燒毀,因此逾期或者不服用的一般藥品,可以與家庭垃圾共同以包裝密封後,再隨一般垃圾高溫焚化方式處理。對此他也提供家中廢棄藥物清除正確的6步驟:1)將剩餘的藥水倒入夾鏈袋中。2)將藥水罐用水沖一下,沖過藥水罐的水也要倒入夾鏈袋中。3)將剩餘的藥丸從包裝(如鋁箔包裝、藥袋等)中取出,全部藥丸集中在夾鏈袋裡。4)把泡過的茶葉、咖啡渣或用過的擦手紙,把他們和藥水藥丸混在一起。5)把夾鏈袋密封起來,就可以隨一般垃圾清除。6)將藥袋和藥水罐,依垃圾分類回收。化療藥物危險性高  可別任意丟棄 但陳藥師也提醒,特殊藥物應由醫療院所回收,依醫療廢棄物處理,例如化療的藥物,因為化療藥物的功效多為毒殺生物細胞,屬高危險性,對生態影響較大,不適合由民眾自行處理,如果民眾對於廢棄藥物處理有疑慮,也可尋找專業藥師諮詢。

愛吃糖?五個甜食危機 讓你癌症上身

愛吃糖?五個甜食危機 讓你癌症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專題報導)如果談到甜食,你的眼前會出現哪種景象?是突然想到藏身在台北東區某一街巷的知名甜點店?還是想到,在身心俱疲,孤苦難當之時,來一塊蛋糕,能心田花開,臉上微笑盈盈?又或想到在暖陽高照的午後,午茶與布朗尼,曾讓你與對坐的朋友,度過一個美好時光?不是!站在健康的立場,希望你能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甜食與失智症、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皮膚老化、身體慢性發炎,全都息息相關。在台灣,近五年以來,正式步入「糖癮時代」,各種爆紅的甜點店一間一間的冒出頭;手搖飲料店的百花齊放、雨後春筍;全台麵包店,拋頭換面,更強調麵包質地柔軟,香甜軟嫩;台灣人正養成無糖不歡的飲食習慣,而你,有所警覺?為此,《優活》針對該議題,進行一系列的專題報導,期盼國人對於添加糖能心存危機感,值得注意得是,讓人意想不到,添加糖所產生的隱憂,同時超出大多數人的舊有觀念。1)    糖癮危機一》加速老化/很難想像,當大量的糖分進入人體之後,在體內會產生所謂的AGE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糖化終端產物,該物質會像黏膠一樣,一一黏住全身上下的各個膠原蛋白、彈力蛋白,進一步將身體由蛋白質所構築的器官破壞殆盡!舉例而言,黏在皮膚底層的膠原蛋白,皮膚就會失去該有的支撐力,很快地皮膚會加速老化,產生各種皺紋。若黏在血管壁上的彈力蛋白,血管會失去彈性,形成血管硬化。而全身上下的組織,幾乎都為蛋白質所組成,也因此只要糖吃多,將風風火火的席捲全身各個器官,進一步提早老化。2)    糖癮危機二》增加失智風險/當糖分攝取過多時,血糖會迅速往上升,體內就必須分泌胰島素控制血糖,就如同警察交通秩序一樣,只是,當人們一直吃糖,扮演交通警察的胰島素,將因此疲於奔命,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所謂的胰島素「罷工潮」,使其敏感度、功能變差,最後就無法清除腦中毒素「類澱粉」。什麼是「類澱粉」?就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元凶,一但腦中的類澱粉大量堆積在腦部,將產生神經毒素,進而傷害腦內神經細胞,引發阿茲海默症。3)    糖癮危機三》降低身體免疫力/腸胃除了是消化器官,更重要的是,腸胃在人體的免疫系統上,扮演更大的關鍵腳色,換言之,腸胃道保養得好,幾乎能保證所有疾病皆可退散;而維持腸道健康的功臣之一,就屬腸道當中千千萬萬的益生菌。腸道的益生菌,與人體扮演著重要的共生角色,然而益生菌最怕的就屬添加糖,也因此糖分攝取過多,將不利益生菌生存,導致腸胃系統遭到破壞,身體免疫力降低,除了容易罹病之外,罹癌風險更會「扶搖直上」。4)    糖癮危機四》增加肝病風險/熬夜會傷肝?事實上喝飲料才會傷肝!為了降低成本,大多數的手搖飲料,幾乎都採用成本極為低廉,一大桶不超過百元鈔票的「高果糖漿」,該人工添加糖,比起天然糖分,更容易堆積在肝臟之中,形成脂肪肝,而脂肪肝有一定的風險會演變成肝硬化,甚至是惡化成肝癌。5)    糖癮危機五》增糖尿病危機/糖分會使胰島素產生抗阻,近而提高糖尿病風險,此外,添加糖與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而罹該病的患者,終其一生中招糖尿病的機率,更是常人的四倍以上。實際上,《優活》深入精緻糖的議題,從醫師的觀點,至營養師的建議,甚至是素人對於戒糖後的深刻體驗,或專程拜訪堅持無添加糖的有機豆漿店,我們發現,這些拒糖於千里之外的人都有一樣的共通點,就是同時擁有光滑的肌膚,其中難以置信的實際年齡,更讓我們為之驚訝,而談到怎麼保養,全都齊聲指向「戒糖」的重要性。也許,現今的食材中的添加糖,幾乎能用聲勢蓋天來形容,所有人皆插翅難飛,面對國人滿江紅的慘烈健康數據,包括,近兩百萬人罹糖尿病、每年逼近十萬大關的癌症新增病例、三成五國人體重超標等,我們該如何築起防火牆,阻擋各種疾病摧枯拉朽的長驅直入,「戒糖」議題,無疑成為國人須苦思的重要課題!

男童長不高 竟是基因有缺失

男童長不高 竟是基因有缺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總是長不高,身材特別矮小,可能是基因遺傳在作怪!台中一名三歲的黃姓男童,身高明顯矮人一大截,直到媽媽驚覺不對勁,帶兒子前往醫院檢查後,發現是較為罕見的基因缺失,導致媽媽的身高也僅有一百五十公分。男童罹「肢中部畸形身材矮小症」 身高注定矮人一截男童就診後,中國附醫遺傳內分泌科醫師王仲興在幫黃小弟做完身體檢查後,問黃媽媽有無特殊的家族遺傳史或疾病時,原本覺得黃小弟與一般矮小兒童並沒有特殊差異,外觀也無特殊異常,但同時發現媽媽的身材也相當矮小,僅約150公分左右,且前臂明顯短小並有些許變形,呈現刀叉狀的前臂與手掌的外觀,因此,診斷應是患有因SHOX基因缺失造成所謂的「肢中部畸形身材矮小症」。王仲興指出,這類病患是因X或Y染色體上的SHOX基因功能缺失所引起的,在原因不明的身材矮小病患中,約2~3%是由此問題所引起。這類患者在幼童及青春期前的臨床特徵除了矮小,通常外觀並無明顯異常,之後可能會有手肘外翻、前臂較短且有叉子樣的變型,或下肢彎曲變形且呈現肌肉肥厚的現象。王仲興特別提醒父母,若小孩在3歲以上時,身高與同齡兒童相比在第三百分位以下或每年成長速率小於4公分,則要注意是否因內分泌不足或特定疾病所引起,應該儘速求診,以免延遲至生長板癒合,無法進行治療而造成終身的遺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