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減少棄養 邵庭建議幫毛小孩建帳戶

減少棄養 邵庭建議幫毛小孩建帳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過去因為一部電影「十二夜」的關係,使得許多民眾開始關注起流浪動物的議題,並且紛紛傳遞領以認養代替購買的觀念,而日前為了幫助更多毛小孩能夠擁有一個家,妞新聞與流浪動物花園共同發起了「Take Me Home」愛心插畫展年度活動,希望能藉此提升流浪動物認養意願、降低棄養率,而活動代言人邵庭也建議民眾,幫毛小孩建帳戶,以免花費過大增加棄養率。黑色、白襪品種 送養率皆偏低流浪動物,在許多人眼中總是認為牠們又髒、又兇、難以親人,但牠們就像人一樣,需要被關心及教養!流浪動物花園協會創辦人ROSE表示,特別是黑色或穿白襪子的品種的動物,更容易因傳統觀念受到排斥,舉例來說若以協會維持100隻動物來說,黑色品種的送養率僅比4分之1多一點點。而活動代言人邵庭也說,其實每個毛小孩的個性、喜好與習慣皆不同,只要好好教導,告訴牠們該如何做,時間一久相信牠們就會乖乖聽話,不再像個頑皮的小孩,所以,建議民眾別在因為既有的觀念、傳統迷思來排斥任何一個毛小孩了。邵庭愛心代言 幫助流浪動物終結孤單至於,在認養時要注意那些問題,邵庭則建議要先釐清自己的經濟能力,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興起,而帶給牠們棄養的痛苦,因為當牠們年紀越來越大時,就如同老人般一樣容易生病,但醫療費無健保給付,所以,花費也會比較重,如果可以的話,也可先幫牠們設立帳戶,定期的存款,不僅降低牠們看病時自己的花費外,也減少被受到棄養的機率。一同響應做愛心 回饋貓狗當基金由於此次「Take Me Home」愛心插畫創作展,集合共11位風格迥異的愛心插畫家,所有作品皆為插畫家們前往花園協會照護中心,與貓狗相處一天後,以第一人稱方式用心繪出牠們的流浪故事製成義賣明信片組,另網路知名服飾品牌也一同響應本活動,提供限量服飾義賣,所得將統一捐贈給流浪動物花園協會做為貓狗照護基金。

多吃菠菜、酪梨 助降低白內障風險

多吃菠菜、酪梨 助降低白內障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白內障是一種眼睛老化的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水晶體會慢慢開始混濁,一旦光線無法穿透視網膜時,白內障就會藉此悄悄找上門,因此,往往都會建議民眾讓眼睛多休息、定期接受檢查,以避免罹患白內障卻不知。但除了這些預防方法外,日前在中國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多吃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例如:菠菜、綠花椰菜、酪梨、種子類食物,就能降低27%白內障風險,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公共衛生營養》期刊。紫外線、環境汙染 皆會增加白內障風險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青島大學針對過去27項24萬人以上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結果發現,血液中若含有較高的維生素E時,罹患白內障的風險就會降低27%,所以,換句話來說,只要多從食物、保健品中多補充維生素E,就能降低罹病風險。另外,日常生活中的紫外線、環境汙染等也都會造成水晶體內部的氧化壓力,導致眼睛的抗氧化力變弱,增加白內障風險,然而,維生素E在水晶體中是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只要每天攝取超過7毫克,就能有效預防,因此,建議民眾除了要多注意眼睛的防曬外,平時也可多補充維生素E來保護眼睛。

昇恆昌麻疹再爆三例!北車、京站威秀到處走

昇恆昌麻疹再爆三例!北車、京站威秀到處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台北內湖昇恆昌免稅店爆發員工感染麻疹的群聚事件,而目前疫情正持續擴大中,已有10人確診,接觸者共1,930人!疾管署表示,5月28日再確認3名麻疹病例,分別為31歲女性、28歲及27歲男性,其於可傳染期曾出入台北車站、京站威秀、新店戶政事務所等,因此,呼籲該時段出入該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疫情持續爆發 目前全球累計逾22,700例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2例麻疹確定病例,11例為國內感染、1例為中國大陸境外移入。依據國際監測資料顯示,全球今年已累計逾3萬5千例麻疹確診病例,以西太平洋及非洲地區各占四成為最多,其次為歐洲。中國大陸疫情呈上升趨勢,今年1至4月累計逾22,700例;蒙古3月份爆發大規模疫情;加拿大溫哥華及日本今年亦傳出自境外移入之病例;歐洲目前除德國、法國出現較大規模疫情外,其他數國也有疫情發生。接種疫苗 為最佳的預防方式疾管署提醒,防範麻疹應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出入人潮密集地區可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此外,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接種疫苗。另建議不確定是否曾感染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青年族群雖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如需前往流行地區,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MMR疫苗接種需求,且自流行地區返國時,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暴露史。

國人工作壓力大 腸道好菌恐已遭殲滅

國人工作壓力大 腸道好菌恐已遭殲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日日夜夜加班加到半夜才回家、突如其來的忙碌工作,形成巨大壓力、上完班回到家為了紓壓,只好大啖炸雞,好一洩心頭之苦,你是這樣不斷惡性循環的上班族嗎?當心你的腸道好菌,早已被如此苦日子給全都殲滅!好菌與壞菌拉鋸 成為健康關鍵戰役腸道菌叢何來重要?腸胃的好壞與否,其實與健康有著緊密的連動,像是慢性發炎,各種過敏疾病的惡化,還有全癌症的發生,都與腸胃道系統相關,其中,腸胃好菌與壞菌的拉鋸戰,正是左右人體免疫力的關鍵。然而,好菌的命運,好似宛如那總逃不開厄運的主角,老遭逢一次次的苦難!在台灣,飲食西化,夜市文化大行其道的趨勢下,正好腸道好菌皆不適合存於高油與高糖充斥的環境,然而,壞菌卻視炸雞、甜點為珍饈,使得國人在腸胃道的戰爭之中,屢屢處於劣勢,每戰每敗。好菌難以在腸道生存 身體容易發炎這樣的情形,在大腸癌病例數,連續十年蟬聯第一的排名,答案早已顯而易見。此外,台灣乳酸菌協會,近日找來四十名上班族,進行優酪乳與腸道慢性發炎的相關研究發現,這些上班族連續三週,每日規律喝下一瓶優酪乳後,身體的急性與慢性發炎指數都雙雙下降,同時,糞便裡的毒素,也獲得減少的趨勢。不過,就在這份研究報告亮眼成績的背後,還是存在著隱憂。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長蔡英傑教授坦言,雖然研究報告的成績斐然,但實際上,這些受測者停喝優酪乳後,平均在三到五個禮拜左右,他們的身體發炎指數又會持續上升,回到原點。換言之,這些好菌在腸道活沒幾日,很快的又因為台灣人的慣性高油高糖飲食,而全都陣亡,又原本早已存在於腸道中的好菌,從未因為飲食的改變,產生戲劇性的增加,使得只要優酪乳一停喝,發炎指數就會又復竄高。高油高脂食物 容易把好菌殺光光再把眼光看向國外的研究,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遺傳流行病學教授斯佩特,曾在研究中指出,大腸的好菌,能夠幫助腸胃道消化、控制熱量吸收,還能提供身體多種維生素養分,藉以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也因此,只要腸道菌種愈多,離疾病就愈遠!在此觀念的基礎下,為了探討腸胃益生菌種數,是否會遭垃圾食物所消滅,她於是讓自己的兒子成她的研究對象。就在讓她的兒子連續十天,每一餐都漢堡、薯條等高油高脂的垃圾食物後,果然讓腸道的菌種,從三千多種,直接砍掉一半,剩下千餘種。直接證明,高油高脂的的飲食型態,不利腸道好菌的生長,然而,這不就是台灣人飲食壞習慣的縮影?所以建議民眾若要培養一個有利於好菌生長的環境,少吃油炸食物以及含糖飲料,加上多吃蔬果,多運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研究:疱疹病毒能消滅癌細胞

研究:疱疹病毒能消滅癌細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治療似乎又有了新的進展。根據英國的最新研究發現,有一種疱疹病毒,在經過基因改造之後,能直接消滅癌細胞,達到以毒攻毒的效果。該病毒療法 有望於一年之內問世此研究來自英國癌症研究院。他們找來四百多名的皮膚癌患者,把經過基因改造的疱疹病毒,注射到這些病人的體內,進一步觀察腫瘤的改變。研究發現,經改造過的病毒,能有效的針對癌細胞加以破壞,還能對體內的免疫系統發出訊號,指引免疫系統去攻擊這些有害的癌細胞。這些患者注射後,達一成的左右的比例人數,在三年的時間內,皮膚癌受到抑制,病情獲得舒緩,預計在一年之內,該療法就能夠上市,有望加入抗癌藥物的行列。

強國男子吞水果刀!忍痛一週沒死

強國男子吞水果刀!忍痛一週沒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果受氣,請深呼吸即可,可別像強國的男子一樣,吞菜刀洩恨!中國河北一名二十五歲男子,日前與家人發生爭執,於是他在盛怒之下,竟一口氣將一把長約十二公分的水果刀吞下肚,更不可思議的是,男子吞刀後並未在第一時間就醫,反超乎常人想像,忍痛長達一周,才與家人一同就診,所幸經當地醫師長達九個小時的馬拉松手術,才將這把水果刀順利取出。刀子外包塑膠袋 否則男子早已喪命這名男子一氣之下吞刀之後,連續忍了一個禮拜,才接受搶救,在施展忍功的這段時間,這名男子已感到反胃以及胃酸倒流,直到腹部開始嚴重疼痛,在不得已下,才經家人陪同,一起就醫。經檢查,男子肚子內的水果刀,刀尖已經一路下沉至肛門處,讓手術難度大幅增加,當地醫師驚呼,這樣的手術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死亡,幸好經九個小時的搏鬥,終於透過內視將刀子取出。至於為什麼男子吞刀卻可以活那麼久?原因就在刀子的外頭,還包著塑膠袋,醫師研判,如果沒有塑膠袋的保護,男子早已命喪黃泉。

中醫師教你從臉色、痘痘位置判斷健康狀況?

中醫師教你從臉色、痘痘位置判斷健康狀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觀診斷的重點,就是顯現在臉上的身體異常。主要藉由臉色或血色、痤瘡等狀態進行判斷。診察臉色紅潤/發燒或上火。有暗紅色的痤瘡/嚴重瘀血。蒼白/血虛。偏黃/黃疸或血虛。臉上出現的異常和診斷內容1)額頭暗黑、胎毛濃密/呼吸系統、皮膚等肺系統衰弱。2)頭髮或肌膚沒有光澤/血虛。3)額頭的痤瘡/瘀血、婦科疾病、荷爾蒙失調。4)眼周浮腫/水分代謝不良。5)眼皮的痤瘡/食用過多油膩或較澀的食物、瘀血。6)眼睛充血/瘀血引起的上火或氣旺盛。7)眼睛下方的黑眼圈/下半身虛冷、婦科疾病、腎或膀胱系統的虛冷。8)鼻子的痤瘡/食用過多油膩或較澀的食物、瘀血。9)臉頰的痤瘡/肝的代謝功能下降。10)嘴巴周圍的痤瘡/腸胃疲勞。11)臉部輪廓的痤瘡/執拗的瘀血。12)下巴的痤瘡/瘀血、婦科疾病、荷爾蒙失調。(本文摘自/看中醫,我該怎麼問問題?/大是文化出版)

免舟車勞頓!馬祖-台北眼科雲端醫療零距

免舟車勞頓!馬祖-台北眼科雲端醫療零距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調查統計,馬祖地區的糖尿病病患,有4成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此,自民國103年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與連江縣立醫院合作,在馬祖成立影像雲端工作站。由於馬祖並無常駐的眼科專科醫師,藉由雲端影像系統,在台北的聯醫眼科團隊,可以即時的檢視遠在馬祖病患的眼科檢查結果,而給予診斷與治療上的建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翁振傑醫師說,以往糖尿病病患要做視網膜病變的檢查,需要特地到台灣檢查,或是配合由台灣眼科醫師前往支援的時間。現在可以隨時在馬祖藉由眼底攝影,並將攝影結果上傳到雲端影像系統,讓遠在台北的聯醫眼科團隊即時判讀結果,做出診斷與治療上的建議。台北雲端看診   減少馬祖眼科醫療限制病患若到聯醫做進一步的視網膜螢光血管攝影,視網膜掃描等精細的檢查,也能藉由雲端影像系統讓在馬祖的醫師得知檢查結果。這樣不但能讓病患與家屬免於舟車勞頓之苦,也可以早期診斷與治療,避免病情的延誤。另外,眼科雲端影像系統,不僅能運用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篩檢與追蹤,也可以運用在其他視網膜與視神經疾病的追蹤,例如:黃斑病變、青光眼等。減低離島地區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限制。

MERS是什麼?6大Q&A報你知

MERS是什麼?6大Q&A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有新SARS之稱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日前肆虐於南韓,從5月20日起在南韓確診第一例後,一週內激增至9人,且甚至還有疑似患者出境到中國大陸,由於目前死亡率達4成的MERS,尚無疫苗、藥物可治療,因此,引發國際間的高度關注,《優活》也特地整理出MERS的Q&A,幫助民眾看完後,可隨即上手助於預防。1)什麼是中東呼吸綜合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在2012年時首次從沙烏地阿拉伯1名嚴重肺炎病人的痰液中分離出來,是種單股RNA病毒,此病毒與引起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冠狀病毒並不相同,其特性仍在研究中。2)流行地區/目前主要集中於中東地區,以沙烏地阿拉伯病例最多。3)傳染途徑/根據目前研究結果推測,傳播方式可能是由接觸或吸入患病駱駝之飛沫或分泌物而感染,人與人間的傳播主要以院內感染為主,但仍無持續性人傳人的現象,另曾有研究指出MERS-CoV病毒可在低溫(4℃)的駱駝生乳存活72小時,部分確診病例亦曾飲用駱駝乳。4)症狀/臨床表現多為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但通常會伴隨腹瀉、肺炎,且嚴重甚至還會引起腎衰竭、心包膜炎、血管內瀰漫性凝血(DIC),至於死亡率約為4成。5)治療方式/目前沒有疫苗、藥物可治療,因此,多採症狀治療並給予支持性療法。6)預防方式/第一欲赴中東地區者,請提高警覺並注意個人衛生及手部清潔,同時儘量減少至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活動,或與有呼吸道症狀者密切接觸,此外也避免前往農場、接觸駱駝或生飲駱駝等動物奶,以降低受感染可能性。第二養成「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的好習慣,像是咳嗽、打噴嚏時,請用衛生紙遮住口鼻,然後將紙丟進垃圾桶;用肥皂和清水或酒精性乾洗手液進行手部衛生;有呼吸道症狀期間,請戴上口罩,並儘可能與別人距離保持1公尺以上。第三出現發燒或有急性呼吸道症狀時,應主動通報港埠檢疫人員,並配合接受檢疫及後送就醫作業,進行採檢與醫學評估。

肩頸僵硬如盔甲 她慢性筋膜炎上身

肩頸僵硬如盔甲 她慢性筋膜炎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38歲的陳小姐,長期以來家庭工作兩頭燒,肩頸早已僵硬成厚厚一塊,就像是背著重重的盔甲般,尤其到了傍晚,肩頸更是痠痛難耐,且伴隨胸悶,呼吸不暢,甚至頭暈脹痛。但因下班後還得要帶小孩,平時也沒有時間去做治療,所以,每次痛得受不了時,都只會服用止痛藥,但當藥效過了,所有的不適症狀又會通通回來。此外,肩頸的僵硬痠痛也間接影響到睡眠品質,不僅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外,還經常睡睡醒醒,直到某天早上起床後,她突然感到脖子一陣刺痛,不要說轉頭了,連低頭都很困難,結果經過就醫檢查後,發現她不是單純落枕,而是長期的慢性肩頸筋膜炎,加上急性的頸部拉傷所致,所幸接受小針刀治療後,肩膀的重擔不僅漸漸卸下後,胸口頓開,呼吸也比較順暢,頭脹痛也解除了。長期筋骨痠痛 多起因於軟組織的問題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廖千慧中醫師表示,長期筋骨痠痛,大多數都起因於軟組織的問題,筋膜或腱鞘等組織使用過度,造成慢性發炎,進而引起沾黏、肥厚、僵硬、疼痛、活動困難等問題。在治療方面,一般來說,復健和針灸對於急性拉傷通常可以大幅緩解,但是對於慢性筋膜炎的幫助仍然有限,所以,利用小針刀快速鬆解沾粘及肥厚的組織,從而解除僵硬、疼痛、活動困難的問題。小針刀在古代被稱作鈹針,雖然比注射針還細,但結合中醫針灸和西醫解剖原理,在治療中既有針刺效果,又能達到微創手術刀的作用,非常適合筋骨關節等慢性疼痛的治療,只是有些人做完一次治療就可以好幾個月不再復發。不過每個案例的嚴重程度不一樣,有些嚴重案例,還是需要每隔一、兩週再回來繼續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