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腸病毒流行期!竹市疑似重症個案已首蹤

腸病毒流行期!竹市疑似重症個案已首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年只要一到3月下旬時,就是腸病毒開始流行的時間,而日前在新竹接獲了一名疑似個案,為兩個月大的男童,由於家中姊姊5月8日感染腸病毒,媽媽擔心男嬰因此受到感染,10日將他送回新竹市娘家幫忙照顧,但仍於13日晚間出現發燒、咽峽炎及抽搐症狀,目前狀況雖趨穩定,惟仍不可掉以輕心,成為今年竹市首例疑似腸病毒重症病例。落實洗手很重要 助降低感染風險新竹市衛生局表示,該名幼童感染來自家中成員,也可能於照顧過程中發生交叉感染所致,所以呼籲民眾返家後要落實洗手,以免感染,另家長及醫院端的警覺性亦高,一發現幼童出現相關症狀,立即就醫,醫院端馬上通報並治療,才使得個案狀況迅速得到控制。肌抽躍、持續嘔吐 為併發重症的前兆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特別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之家長以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落實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除依醫師指示治療外,最好讓病童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或直至無發燒現象,儘量不要參加任何活動,以避免傳染他人,更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若是幼童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或是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立即送醫治療,以遠離腸病毒重症的威脅。 

人工皮僅適用無感染性傷口 亂用恐惡化

人工皮僅適用無感染性傷口 亂用恐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當發生意外時,對於愛美的民眾而言,最擔心的不是傷口的嚴重性,而是會不會留下疤痕,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只要自行到藥局購買傷口敷料,也就是所謂的人工皮,即可促進傷口癒合,以免留下疤痕。人工皮 可保護傷口、促進癒合彰化縣衛生局表示,人工皮也就是俗稱的親水性膠體敷料,發生創傷時,因使用方便,廣為民眾喜愛,特別是創傷早期或後期癒合階段,其內層能吸收組織滲出液,外層則透氣防水,可保護傷口,促進傷口癒合。只是要特別注意,人工皮適用於一般擦傷、撕裂傷、燙傷及割傷等無感染性傷口,較不建議使用在大型、傷口很深、滲出液過多、感染性傷口、傷口周圍的皮膚脆弱等情況,民眾若出現上述狀況時,應先向醫護人員尋求協助,如果不清楚傷口的處理方式,應先諮詢再決定是否要自行處理,不要貪圖方便、省錢,而錯誤使用人工皮,造成傷口惡化。購買前檢查標示內容 以確保產品品質人工皮屬於需經政府許可列管的醫療器材,民眾在購買前可先檢視產品是否有衛生福利部核准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並應看清產品包裝是否有完整的標示內容,包括廠商名稱、地址、品名,並確認製造日期及保存期限等資訊,以確保產品品質。

台南德國麻疹現蹤 男曾至林默娘公園

台南德國麻疹現蹤 男曾至林默娘公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一例境外移入德國麻疹確定病例,為南部40歲男性台商,5月9日開始出現倦怠、流鼻水等症狀,隔天手臂出現紅疹,11日曾至診所就醫,因手部出疹情形加劇,12日至醫院就醫,服藥後手部出疹雖有改善,但腿部開始出疹,14日回醫院就診懷疑感染麻疹通報並採集檢體送驗,隔日就確診為德國麻疹。而目前個案於家中隔離,症狀逐漸改善中,由於個案於可能感染期間均於中國大陸江蘇省無錫市,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掌握522名接觸者 預計追蹤至6月4日為防範疫情擴散,目前已掌握522名接觸者,包括機上鄰近座位乘客、親友、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及餐廳員工,目前尚未有懷孕中之接觸者,也沒有其他人出現疑似症狀,接觸者將追蹤觀察至6月4日。由於個案在可傳染期間曾至林默娘公園、逐鹿燒烤店等,所以,呼籲曾於附表所列時間、地點進出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21天,若出現發燒、出疹等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國內德國麻疹 今年已出現6例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6例德國麻疹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境外移入及3例國內感染,雖然一般人感染後,大多症狀輕微,但孕婦於懷孕前期感染可能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胎兒可能發生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所以,國內育齡婦女如經檢驗不具德國麻疹抗體,可持陰性報告,至衛生所或醫院免費接種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發燒、丘疹 皆為症狀之一疾管署提醒民眾,如欲前往流行地區,請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MMR疫苗接種需求,於流行地區時,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出入人潮密集地區可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暴露史。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營養不良是癌症病人最常發生的問題,也被認為是癌症病患每況愈下的原因,因此在治療期間若能吃得好,攝取足夠的營養,將是戰勝癌症的重要關鍵,營養也可以說是治療癌症的基礎。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賴玉釧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講解如何在食慾不良的影響下,能夠攝取均衡的營養,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5月22日(五)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過度用眼好乾澀 精油熱敷助消除疲勞

過度用眼好乾澀 精油熱敷助消除疲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常有眼睛疲勞的困擾。電腦、電玩、手機、電視、閱讀……,大概是因為不管公事還是私人娛樂,眼睛都無暇休息不停工作的關係。感覺眼睛疲勞的時候,要記得看看遠處,並且休息一下。要是持續勉強自己,可能使頭痛或肩膀痠痛成為慢性化,在症狀惡化之前,用芳香療法予以護理吧。熱濕敷薰衣草2滴/閉起眼睛,把熱毛巾蓋在眼皮上,光是這樣就足以令人感到放鬆。坐在舒適的椅子上聽聽詳和的音樂,讓自己可以轉換一下心情,之後喝一杯洋甘菊茶也很好。夜晚要好好睡一覺。眼睛疲勞時可喝小米草以2:1 的比例搭配玫瑰果的花草茶。風味像是日本焙茶……按摩(推薦的精油/迷迭香、安息香)奧圖玫瑰1滴、杏桃核仁油10ml/不只是眼睛周邊,按摩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奧圖玫瑰優雅的香味能調節賀爾蒙平衡,另外也推薦具有鎮痛作用及深層安神功能的乳香。(本文摘自/給全家人的芳香療法入門/天下雜誌出版)

臉皮老是乾燥、脫屑!5大NG習慣中了嗎?

臉皮老是乾燥、脫屑!5大NG習慣中了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若乾燥情形很嚴重,請注意這些小細節。長期出現乾燥、脫屑,先確認下列 5 個項目,重新檢視每天的習慣。□是否在淋浴時用熱水對著臉沖洗?臉部受到淋浴的水柱強烈沖洗,角質裡的保溼因子會溶出。此外,熱水也是造成乾燥的原因之一。淋浴時,可設定為弱水壓,且水溫不可超過33℃。□是否喜歡按摩或摩擦臉部?摩擦或拉扯肌膚,會破壞角質層,讓肌膚變得乾燥。特別注意不要托腮、摸臉等習慣性的小動作。托腮的習慣動作也會傷害肌膚。□是否經常塗抹厚厚的粉?粉狀粉底或蜜粉,不宜使用過多。因為粉粒會吸收水分,讓肌膚乾燥。完全停用是最理想的,但若還沒辦法停用,請上得愈薄愈好。眼影也是引起乾燥的原因。□空氣是否很乾燥?冬天可利用加溼器,維持溼度在40~50%。此外,從內部補充水分也很重要。以體重1 kg大約20~30 c.c來概略計算一天需攝取的水分。如果可以盡可能飲用軟水。□肌膚是否有發炎泛紅?髮際線附近有發炎變紅、乾燥情形發生時,應該是洗髮精、潤髮乳、染髮劑等原因造成。可用溫熱水洗髮,停止染髮,即可治好。不用保養品,出現一點乾燥情形很正常開始執行無添加美肌保養法,可能會擔心肌膚乾燥的情形。長期一直使用美容產品的人,已經習慣肌膚溼潤的狀態。一旦什麼都沒有塗抹,當然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因為不化妝就會顯露出肌膚原本的狀態,所以也會煩惱脫屑的問題。只要恢復健康的肌膚屏壁,這些症狀都會自動消失。請繼續堅持不化妝,直到肌膚的狀況變穩定下來。戰勝誘惑性的宣傳術語一旦開始執行無添加美肌保養法,等於展開「對抗保養品誘惑」的戰爭。可能你會聽到周圍擔心的聲音「稍微做點保溼比較好吧」,可是,如果繼續使用保養品,一切都前功盡棄。不要受雜音影響,請相信自己,努力持續下去。(本文摘自/專櫃小姐不知道的保養真相!肌斷食計畫/世茂出版)

這些動作好傷「膝」 當心膝關節退化纏身

這些動作好傷「膝」 當心膝關節退化纏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經常久坐不動、翹二郎腿、穿高跟鞋等動作?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因為膝蓋是承載全身重量的關節,如果經常習慣使用不對的動作,這些錯誤動作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我們的膝蓋,當你發現下樓梯時,膝蓋會無力、痠痛,可要當心,這可能是膝關節退化的前兆!4大族群 膝關節容易退化1)久坐不動/久坐不動而容易造成肥胖,使得膝關節必須承受龐大的重量。2)上下樓梯/不管是上樓梯,或是下樓梯,膝蓋都必須要承載體重並使力,才得以順利完成動作,因此若工作內容經常上下樓梯的人,也容易關節退化,尤其是下樓梯這個動作,膝蓋負擔又更大。3)翹二郎腿/翹二郎腿、盤腿、跪坐的人,則是因為兩腿膝蓋的壓力無法平均分散,容易造成膝關節的壓力過大,長久下來膝關節就容易退化。4)穿高跟鞋/時常穿高跟鞋,因為身體的重量會往前,臀部翹起,支撐關節的髕骨會往後頂,容易造成膝蓋軟骨的過度摩擦,久而久之容易因為軟骨磨損而疼痛。復健運動+補充葡萄糖胺 初期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針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武俊傑醫師說道,情況不嚴重的病患,通常會建議做一些復健運動,來強化大腿肌力,分散膝關節的壓力,同時也建議他們,對於年齡大於四十歲的患者,可以適時補充葡萄糖胺,因為葡萄糖胺是組成關節軟骨的主要成分,透過葡萄糖胺的攝取,有助軟骨分泌關節液,減少軟骨之間的摩擦。補充的攝取量通常建議依照包裝盒上的建議量來攝取,成人一天大約是1000至1500毫克,持續服用約2-3個月,大部分病患都能得到緩解。至於比較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武俊傑醫師說明,除了還是要復健運動外,在治療方面會建議患者施打玻尿酸來潤滑關節。喝牛奶顧膝?醫:與膝關節根本兩回事日前,新聞報導指出,一名女子為了緩解膝關節退化,藉由每天喝牛奶的方式來顧膝。對此,武俊傑醫師說明,喝牛奶是補鈣,可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而膝部退化性關節炎是因關節軟骨的磨損,兩者並無直接關聯。提醒民眾,若要透過保健品來達到顧膝的作用,應是選擇葡萄糖胺等來補充才較適當,惟仍應視疾病及個人關節磨損程度而定。強化腿部肌肉 在家也能做最後,武俊傑醫師提醒,要預防膝關節的退化,首要工作便是加強腿部的肌肉,來分散膝關節承載的壓力,運動方式分為強化大腿以及小腿前後側的肌肉。1)大腿前側/挺直坐在椅子上,將右腿往前伸直腳尖往自己身體方向用力,會感覺到大腿一陣緊繃,大約維持10秒再放下,重複做20回,再換另一隻腳;如此便能同時訓練到大腿前側肌肉。2)大腿後側/俯臥一側大小腿平放對側整隻腿往後抬高約離地五公分,維持10秒鐘再放下,重複做20回,再換另一隻腳;如此便能同時訓練到大腿後側肌肉。3)小腿後側/這個部位比較難練,建議可用彈力帶,一邊綁著小腿,一邊則固定起來,使用小腿的力量用力往後伸,每次一樣維持10秒鐘,重複做20回再換腳,如此便能訓練小腿後側的肌肉。4)小腿前側/仍使用彈力帶,膝關節伸直,固定側改至於腳尖處,腳尖用力往身體側勾以拉緊彈力帶,重覆次數及時間同前。

婦人工作過勞 一覺起來口歪眼斜!

婦人工作過勞 一覺起來口歪眼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面癱屬起病急速的病症,需把握發病後一至兩週的治療黃金期,及早治療才能獲得較佳療效。就有一名57歲的從商婦人,工作勤奮,自覺疲勞但仍不得閒,某天夜晚洗澡後吹風受寒,隔日早晨醒來發現口眼歪斜,十分惶恐,經中醫師以中藥調理一週與三次針灸後,患者右眼已可閉合,再經過約3週療程,顏面明顯已對稱協調許多,中氣較足,人變得較有精神,接近完全康復狀態。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鄧佳明醫師表示,婦人症狀有口眼歪斜、右眼閉合不全與右臉麻木感覺遲鈍;伴隨神情倦怠、語音低微、肢體乏力且有高血壓病史。首先給予川芎茶調散、黃連解毒湯與金銀花等中藥,服用七天,再配合每週共三次的針灸治療,並建議患者要多休息、飲食清淡與作息正常,才能有助改善問題。    勿拖!超過3個月   復原機率小、殘留後遺症據研究統計,顏面神經麻痺,若在發病後一週內,屬急性治療黃金期,及早治療恢復較好。多數患者的症狀約可在兩週後逐漸緩解,但配合中醫治療可加快復元,大約近九成的病患能完全康復,若超過三個月仍未恢復,則完全復原機率變小,可能殘留後遺症。鄧佳明醫師解釋,若殘留後遺症,可能出現眼角嘴角的不自主顫動與牽拉現象,患側胸鎖乳突肌緊繃,時而偏頭痛,遇風則患側面肌僵緊,仍能尋求中醫針灸的幫助,經針灸後上述症狀可獲得緩解改善。減少壓力、規律作息  遠離臉部「卡卡」醫師也強調面癱患者,由於臉部肌肉不對稱,對於身心都會造成一定影響,要儘速及早就醫;但若疏於保養仍可能再復發,建議患者避免面部風吹、不熬夜、不過勞,遠離刺激性食物,保持愉快心情與規律作息,在家可自行面對鏡子作「阿、耶、依、喔、烏」的臉部動作來促進顏面肌肉協調,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男子痔瘡炸開花兒凋謝 竟大出血暈倒送醫

男子痔瘡炸開花兒凋謝 竟大出血暈倒送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有痔瘡,請勿小看!一名五十二歲蔡姓男子,職業為計程車司機,因久坐開車,有時塞車又不敢喝水,導致他長期都有解便不順,大便總是硬如石頭,每次如廁就像拿大石狠砸小菊花,使得花瓣上傷痕纍纍,遂長了個大痔瘡,不料,日前他方才蹲在馬桶上一用力,那痔瘡竟猛然爆裂,將花朵炸個支離破碎,鮮血直噴,最後在家昏倒緊急送醫,經輸血後所幸已無大礙!夏季火氣大 長痔瘡患者激增兩成談到痔瘡,夏季的時候,病患總是特別多!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天氣轉熱常是痔瘡發作的高峰期,最近因痔瘡就醫的患者激增二成,主因除了天氣燥熱、水份流失快,造成腸火易旺之外,不少人一邊上大號一邊玩手機,也會提高痔瘡發作機會,輕則排硬便或出現便秘,嚴重的會傷及肛門動脈引發大量出血。他解釋,從中醫角度痔瘡為「腸火久鬱、氣血阻滯」所影響,進而造成肛門靜脈曲張,因此瘀血停滯才是痔瘡的真正原因。痔瘡的人常常覺得大便解不乾淨,於是蹲廁時間愈來愈長,甚至愈來愈用力,加重痔瘡症狀。目前西醫對痔瘡的主要治療方式就是開刀,雖然效果立即,但患者若無法調整作息、改善排便習慣,很容易讓痔瘡復發。中醫治療 主要採以消炎消腫方向中醫治療痔瘡的方向以消炎消腫、改善直腸狹隘及幫助直腸提氣等,加強腸道蠕動能力,確保大便暢通,使肛門有力向上收提,讓靜脈血管中之瘀血消散,強化血管收縮力,才能有效預防痔瘡復發。李深浦醫師提醒,愈來愈多人喜歡蹲馬桶時玩手機,不只容易造成痔瘡,也可能因此感染不潔病毒,一定要改變這種壞習慣,呼籲民眾上廁所時別看手機,應養成多看糞便一眼的習慣,如發現糞便變細又不易排出、或常帶血絲等情況,就要小心大腸可能出現病變,應盡快就醫檢查。

長期久坐久站 當心椎間盤突出

長期久坐久站 當心椎間盤突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或是低頭族,使用時間可要適可而止,當心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若要復原,可說是路途迢迢!台中一名三十九歲的男性工程師,因工作型態,幾乎天天雙眼盯著電腦,日前突感到左手疼痛,手指甚至時時麻痺,晚上睡覺若不慎壓到左手,更會痛到醒過來,經醫院檢查後,才發現男子的頸椎已經有椎間盤突出的症狀,經過手術後,症狀才獲得緩解。長期姿勢不良、久坐久站 都是高危險群台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鍾偉安表示,脊柱主要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所組成,而椎間盤位於上下節脊椎骨之間,其中央是富有彈性的髓核,外圍則是錯綜排列的纖維環,椎間盤之功能就像兩塊脊椎骨的避震器,提供脊柱活動緩沖的空間。椎間盤富含水量高達80%以上,彈性很好,但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彈性下降,除了年齡因素外,如果搬重物用力不當、長期姿勢不良、頸腰背部受重力撞擊及體重過重、頸椎或腰椎承受的壓力增大時,椎間盤所受壓力太大,超出纖維環可以承受的程度,使椎間盤外圍的纖維慢慢突出,中心的髓核被擠出來而壓迫到神經,便是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的症狀是肩頸或下背部疼痛、手/腿麻、走路疼痛、 手/腿部肌肉痙攣、坐骨神經痛、無法彎腰或直立、手指/腳趾和足部麻木、針刺或灼熱感等。臨床上可透過X光檢查,或經由核磁共振確診。八成患者都可經復健治療 僅兩成須開刀鍾偉安指出,外傷和久坐久站是最常見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因素,嚴重時,患者往往坐立難安,甚至可能導致大小便失禁、四肢或下肢肌無力。而椎間盤突出八成病患均可靠藥物及復健保守治療,只有兩成左右的患者才需要手術,若經六週到三個月復健藥物治療無效,或已出現大小便失禁、四肢或下肢肌無力等或已經影響生活品質,便可考慮手術減壓,以免椎間盤突出更加嚴重。鍾偉安提醒,椎間盤突出幾乎可稱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如果是從事電腦文書工作、長期搬重物、常用手機、平板電腦或低頭工作的低頭族,若有上述症狀,經過休息或半年後仍未改善,請盡快就醫,以免椎間盤突出惡化而影響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