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只能吃菜不能碰澱粉?6正確飲食習慣有助降血糖

只能吃菜不能碰澱粉?6正確飲食習慣有助降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餐餐精密計算卡路里?只吃蔬菜不吃肉,或多吃肉不吃米飯?想要控制血糖,但你真得做對了嗎?暫時拋開你的飲食成見,來看看正確的飲食法吧!「吃肉會造成膽固醇上升,所以只吃菜不吃肉!」、「醫生說要戒菸!要戒酒!」,關於糖尿病的飲食禁忌,你真的了解嗎?幾十年養成的飲食習慣,又該如何改變呢?想要控制血糖值,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本文要告訴你,只要掌握正確的飲食觀念,讓你不多走冤枉路,簡簡單單就能降低血糖值。1)用餐前想三秒,改變吃的順序!用餐時別從主菜或主食下手,試著從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蔬菜、菇類開始吃吧!接著再享用高蛋白質的肉、魚類,最後才選擇最容易造成血糖值上升的米飯、麵食。按照這樣的順序吃,可以延緩食物在體內的消化速度,維持血糖穩定。2)搭配肉一起吃,比光吃飯更好糖尿病患者究竟可不可以吃肉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肉類本身幾乎不含醣質。但紅肉中的飽和脂肪可能造成膽固醇上升,因此才會被視為有風險的食物。真正重點在於適量跟健康吃法,烹調時要以水煮或清蒸為佳。3)酒戒不掉?那麼改喝紅酒就OK酒不是不能喝,問題在於喝的是哪種酒!紅酒、白酒、燒酌等,這類幾乎不含醣質或低醣質的酒,只要適量就可以享受。紅酒中的多酚能抑制活性氧,也有調節血糖的作用。但是加糖製成的酒,例如日本酒、水果酒、紹興酒等,會引起血糖波動,就要盡量避免。4)一餐都不能少大量的蔬菜蔬菜的優點包含高纖維、高營養素且高含水量,大量吃蔬菜絕對是控制血糖的不二法門,特別推薦洋蔥、豆芽菜、花椰菜、深綠色蔬菜、菇類等。唯一要特別留意的就是根莖類蔬菜,因為含有澱粉,反而會引起血糖高速上升,攝取量必須控制。5)少鹽少糖,用辛香料提高代謝自己做料理時,盡量減少鹽、糖等調味料,改用天然辛香料為料理增添風味吧!大蒜、生薑、肉桂、辣椒都是代表性的食材,不僅可以促進糖分代謝,還能協助燃燒熱量,減少糖分轉化成脂肪囤積的機會。6)不吃澱粉,血糖不會降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會分解成葡萄糖,是提供身體熱量的必須來源。理想的營養均衡狀態是碳水化合物55%、蛋白質20%、脂質25%,再加上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營養不均衡,反而會導致糖尿病惡化。「有糖尿病就不要吃澱粉」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的!(本文摘自/不被糖尿病殺死的57個方法/台灣廣廈出版)

乳癌發生率高居第一 胸痛應盡速檢查

乳癌發生率高居第一 胸痛應盡速檢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台灣女性很會忍耐,往往都是胸部突然疼痛,或是長時間痛到無法忍受才來就醫檢查。」乳房專科池永昌醫師一語道破台灣女性長期忽略胸部疼痛的警訊。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死亡率也高居第四位,而台灣女性患有良性乳房纖維瘤或纖維囊腫的比例也頗高。為了確認胸痛的成因,池醫師呼籲,當女性發生胸部疼痛時,應盡速接受乳房檢查。乳房疼痛原因多種 長期加班女性需特別注意台灣女性在職場上能力不輸男性,在遇到公司加班或是趕專案時,往往像拼命三郎般熬夜趕工;然而女性與男性最大的差異,就是在荷爾蒙對於女性體內的影響。池永昌醫師指出,女性員工時常沒日沒夜的加班,外表上也許沒有太大異常,但體內的荷爾蒙已經失調,甚至引發乳房疼痛或硬塊產生的現象。池醫師進一步說明,常見乳房疼痛的部位分為三種,分別是乳房本身的疼痛、或是乳房表淺靜脈栓塞引發的疼痛,也可能是乳房後方的胸肌、肋間肌肉等引起的疼痛。除了荷爾蒙產生的囊腫、纖維化等乳房問題,其他常見的原因,還有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所引發的胸肌疼痛,或是使用內衣不當而引發的疼痛等。定期乳房檢查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產生令人擔心的乳房硬塊或疼痛前,池永昌醫師建議,每位女性都應定期進行檢查。檢查可分為兩個部分:1)  自我檢查/建議可在生理期過後的7-10天,如同挑水果一般,從外觀察看胸部的形狀、皮膚狀況等,再以三隻手指頭合併,用指腹以畫同心圓方式輕壓乳房至深層胸壁感覺有無硬塊,範圍最高要至鎖骨,最側應至兩側腋下方,進行足夠的範圍檢察。2)  影像學檢查/池醫師比喻影像學檢查,就像在燈光照射下檢查雞蛋內部有無異常,用影像學檢查工具,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檢查乳房是否生成可疑病灶,才能有效協助乳癌早期發現與治療。池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乳房影像學檢查常見的方式有X光攝影及超音波檢查,但兩者都有部份不足之處。因東方女性大多屬於緻密型乳房,X光攝影偵測此類型乳房是否罹癌的靈敏度,會較偵測西方脂肪型乳房低;而一般超音波檢查則由檢查者手持定點掃描,較無法進行全面的乳房檢測。因此,池醫師建議可透過相關乳房斷層掃描檢查,具有較高的精準度,而同時搭配遠紅外熱像儀相關檢查,更可偵測乳腺組織的乳癌風險程度,提早發現異常變化,及時選擇適當的對策。最後,池醫師也建議台灣女性在做任何事情前要「三思而後行」,應維持均衡適量的飲食、規律的運動,與避免攝取過多女性荷爾蒙的藥品與食品,較能降低罹患乳癌的機率。最重要的是,應定期做乳房檢查,才能持續為健康把關,遠離疾病的威脅。

飽受腦瘤之苦!15歲女童來台治療救回一命

飽受腦瘤之苦!15歲女童來台治療救回一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跨海來台就醫,一名今年15歲的女孩八年來接受過11次手術,只為解除腦中的致命危機!她叫做張加宣,因七歲時發現顱咽瘤,必須面臨一連串的治療,所以,在馬來西亞時已經動過數十次手術了,但因併發水腦症,使得她的精神狀況屢下愈況、步伐也越來越不穩,且左側聽力幾乎喪失、左臉麻痺、眼皮無法閉起、導致角膜發炎、視力嚴重受損等併發症一一出現,所以,為了女兒著想,她的爸媽便決定來台一試。經過十多天詳盡的檢查,發現位於後顱窩左側小腦-橋腦角內的大型顱咽瘤,嚴重壓迫腦幹,恐危急生命,且腦室腹腔分流管又有過度引流的情形,讓病況雪上加霜,因此,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開顱手術,摘除後顱窩腫瘤,並重新裝置具有可調壓式儲水閥的腦室腹腔分流管,避免過度引流狀況,所幸術後狀況恢復情況良好,目前已順利返馬來西亞。顱咽瘤雖良性 但好發8~12歲小朋友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戴伯安醫師表示,顱咽瘤是一種良性、發育不良的上皮腫瘤,好發於8至12歲的小朋友,症狀會隨著腫瘤生長的大小、位置和病人的年齡而有不同的表現,若以個案來說,由於腫瘤位置在腦部的蝶鞍上區,並壓迫到視神經交叉、腦垂體、內頸動脈等,才會引發視力模糊。此外,也會因腫瘤的關係,導致內分泌系統出了問題,缺乏生長激素,所以,在身高方面,可能就會比一般同齡的孩童矮小,若以個案來說,雖然她已經15歲,但身高卻如同小學低年級的孩童而已。

三成男性患有更年期 醫:補充DHEA重拾青春

三成男性患有更年期 醫:補充DHEA重拾青春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別以為更年期是女性的專利,其實男性也會有更年期問題!高醫泌尿科主治醫師王起杰表示,根據一項針對40歲以上的男性問卷調查指出,有高達3成的男性出現更年期症狀!其實,只要勇於面對、積極預防及治療,補充適當的營養素,多數更年期症狀都能迎刃而解!性功能障礙、提不起勁?小心更年期找上門怎麼知道自己出現男性更年期?王起杰醫師說明,相較於女性更年期的停經現象,男性更年期因為沒有特異性的徵兆,所以非常容易被忽略;要辨別自己是否有男性更年期的問題,建議可參考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大學的一份調查問卷,裡頭明確指出十項指標,在最近一個月內,若出現第一項的性慾降低或第七項的勃起能力下降,或其他八項中的任何三項,就應懷疑自己可能已出現男性更年期的問題,建議應找泌尿科醫師做更進一步的檢查。補充睪固酮濃度 緩解更年期症狀王醫師說明,臨床研究發現男性荷爾蒙在15~30歲達到最高峰,過了30歲後,每年以1至2%的速度走下坡,約到40歲後,會漸漸出現更年期症狀,也因此,患有更年期症狀的男性,主要的原因是來自血液中睪固酮濃度下降所引起,在男性荷爾蒙分泌不足情況下,會逐漸出現上述的十項症狀,因此治療的方式主要以補充睪固酮的藥物為主,目前藥物有口服藥物、肌肉注射,以及外用凝膠等方式治療。營養素DHEA幫助體內合成睪固酮除了直接補充睪固酮的藥物外,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體內生成男性荷爾蒙?王起杰醫師說明,研究已經證實,藉著補充DHEA,可幫助體內合成睪固酮,因為DHEA是人體合成固醇類荷爾蒙的前驅物,它能轉化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以及女性荷爾蒙,幫助改善更年期的症狀;而這個營養素尤其富含在有殼類的海鮮,如:蝦子、蛤蠣等,但因為這些海鮮通常也伴隨較高的膽固醇,要攝取到足夠的劑量恐有膽固醇及尿酸過高的風險,年紀較高的男性不可不慎!而吃素的男性,只可從山藥中攝取到DHEA,幫助體內合成男性荷爾蒙。 生活作息正常 均衡飲食才是王道最後,王起杰醫師補充,除了藥物及飲食調養外,平時若運動量不足,體內分泌荷爾蒙的能力也會提早下降,建議進行333運動原則,也就是每周3次運動,每次30分鐘,達到心跳每分鐘130下的運動原則;另外,生活起居應正常、適度排解掉壓力及避免代謝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上身等也有助於提升賀爾蒙的分泌,以上種種均是恢復男性雄風的不二法門。

子宮頸疫苗三大迷思!打了還是照樣罹癌

子宮頸疫苗三大迷思!打了還是照樣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為什麼我曾打過子宮頸疫苗,卻還是照樣罹癌?」這是子宮頸疫苗施打,成為現今女性防癌的主旋律後,仍會出現的問句,仔細探究,事實上,施打子宮頸疫苗,並不能因此一勞永逸,其實僅能獲得五至九年左右的保護力,也因此,不少婦女會誤認,只要接種疫苗後,即萬事俱備,不必再做抹片篩檢,然而,這樣的錯誤觀念,反倒讓施打疫苗的美意全失,更可能喪失防癌警覺心,而讓癌症纏身!在各界均努力倡導抹片檢查之下,讓子宮頸癌成了全癌症之中,少數病例數下滑的癌症,但除了抹片篩檢外,更是積極者,還會藉由疫苗來獲得雙管齊下之功效,不過,近期來,消基會卻發布了一項警訊,疾呼政府應針對疫苗的安全性來進行評估!日本疫苗副作用頻傳 已開始展開調查其中原因就出在,日本在兩年前正式實施公費施打疫苗,陸續傳出疫苗副作用的風聲,也因此,疫苗的公費補助,在政府介入調查後,嘎然而止,而我國消基會也嗅到這樣的訊息,希望政府相關衛生單位,能比照日本,展開風險評估。不過,卻有另一派主張,疫苗的副作用,僅限於少部分族群,不能因噎廢食,而完全否定疫苗所帶來的預防效力。婦產科醫師潘俊亨指出,在門診經驗上,通常還是會建議,家裡有子宮頸癌病史、子宮頸發炎靡爛等患者,除了做抹片篩檢外,應更積極的進一步接種疫苗。婦產科醫師郭安妮也指出,就像幼兒接種疫苗一樣,偶爾還是會傳出嚴重副作用的情況,而醫療行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風險,但若因為小風險而要每個人都停止接種,反而不是國人健康之福。然而,在副作用爭議之中,實際上疫苗施打還是有相關漏洞,而此漏洞則出現在施打疫苗的迷思,包括,施打後就不需做抹片檢查、施打的效果能一勞永逸,保護力能持續一輩子,還有施打後預防子宮頸癌的成功率近乎百分百等等,而這些迷思,反而比起副作用來得更為嚴重。郭安妮說,臨床上的確有婦女在罹癌之後驚訝表示,明明接種過子宮頸疫苗,怎麼卻還是罹癌,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施打後完全卸下警覺心的後果!1)    迷思一》疫苗有清除病毒的效果?/如果遭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後,再施打疫苗,並不能有治療或清除病毒的功效,所以在接種之前,務必先做抹片篩檢,並同時進行DNA檢測,才能判別尚未遭病毒感染,否則除了白花錢,更可能忽略做抹片的重要性。2)    迷思二》疫苗能百分之百預防子宮頸癌?/很不幸的是,人類乳突病毒的種類,共有百種以上,其中真正會致癌的病毒,約略十種左右,疫苗能預防的種類僅涵蓋四種病毒,所以疫苗並非百分百能隔絕病毒入侵。3)    迷思三》施打後保護力能護一輩子?/其實疫苗施打的保護力,最久僅能維持至九年左右,最少更只有五年,超過此時間,保護力就會失效。綜觀疫苗副作用風險,以及相關錯誤迷思,後者恐怕才是真正會害人的元兇,建議女性在施打疫苗前,勿盲目跟隨接種潮流,切記先做抹片檢查,還有確認是否已遭病毒感染,才能確保疫苗真正的效益。尤其重要的是,接種疫苗後,最多仍有四成的風險,會罹患子宮頸癌,由此可知,不管有沒有花錢打疫苗,只要有過性行為的女性,就必須每兩年定期做一次子宮頸抹片篩檢!

轉診制度有缺陷!恐錯失黃金治療期

轉診制度有缺陷!恐錯失黃金治療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雖國內仍有轉診制度,不過當基層診所,亦或小型醫院轉診至大型醫院時,病患的就診情形與詳細病例,並不能藉由在轉診的期間,而使資訊互通有無,時常的情況,都是病患已到了醫院,醫師卻重頭開始了解患者的情況,才能再下診療判斷,除了讓治療無法延續出現斷層之外,更可能延誤治療時間,錯失黃金期。詳細說明,例如A病患從B診所轉至C醫院,在轉診的期間,該患者的在診的所有看診病例,並不能同時傳送給醫師了解,這樣的情形,雖成為目前醫界普遍的現象,不過若仔細思考,卻讓人深感不可思議。如果診所與醫院資訊互通有無 可增診療效益為了使此情況能迎刃而解,桃園壢新醫院建立雙向資訊平台,使基層診所醫師,能夠透過網路查看病人在醫院診療紀錄,若診所轉診至醫院,醫院也可在第一時間,了解病人的情況,使看診速度更有效率,減少錯誤診療的風險。壢新醫院社區醫學部醫師陳聲平指出,舉例來說,有位患者因意外膝蓋受傷至診所求醫,診所醫師建議應轉至醫院急診,首先透過雙向資訊共享且完善的轉診制度,當患者抵達醫院時,院方早已獲知患者病況,更同時已與診所醫師取得治療共識,透過雙主治醫師的討論,已事先安排手術,整體大幅縮短診斷及判讀的治療黃金時間。顯示若轉診制度完善,除了讓治療具延續性外,讓原本對突發意外手足無措的患者及家屬對於現況備感安心,更能提高診療的效率。

安寧居家雲端化 在家也能隨時監控

安寧居家雲端化 在家也能隨時監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打破傳統醫療照護的疆界,讓安寧病房也能延伸至病人居家,讓他們在家中度過人生最後階段的心願!自2013年起,花蓮慈濟醫院透過遠距醫療的概念,結合多元的創新應用科技,運用居家訪視與雲端監控,即時了解病人在家時的血壓、心跳、血中氧氣、血糖等生理變化,且醫護團隊與病人及家屬間也能透過二十四小時的即時視訊溝通,減少病人就醫往返的交通時間。安寧療護遠距的目的 在於滿足患者回家的心願花蓮慈濟醫院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表示,建構安寧療護遠距整合性照護服務平台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安寧病房一床難求,第二則是病人希望回家,因此,只要利用電腦、平板電腦,甚至是一台智慧型手機,就能從雲端系統檢視病歷紀錄,不僅讓病人能夠安心的回家,也能有效降低再住院率。系統隨時留意病人狀況 如有不適立即通知這套系統在生理監測部分,在病人家中除了可提供給血壓、血糖、血氧、聽診器等監測系統外,也會自動將病人的生理監測數值送到雲端,如果有異常,會自動警示通知醫護同仁。江青純護理師表示,在未用系統之前,機構不太願意收治末期照護的病人,因為這類的病人變化性大、反覆住院率也較高,但自從向推廣這項服務後,不管是遇到病人發燒、傷口照護等問題,都能透過遠端視訊獲得即時照護,讓安養機構安心,病人的家屬也很放心。

老婦腹痛、吃不下 檢查竟是胰臟癌末期

老婦腹痛、吃不下 檢查竟是胰臟癌末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70歲婦人,平時不菸不酒,無其他慢性疾病;日前因背痛服用止痛藥後便開始吃不下東西,全身倦怠2個星期。她先到住家附近的醫院急診就醫,但隔天仍然沒有明顯改善。後來她到熟識的家庭醫師診所,做了檢查有疑似收縮不良且壁增厚的膽囊,醫師便請她盡快轉診至大醫院,結果診斷為轉移至肝臟和血管的胰臟癌末期。抽菸喝酒、高脂飲食   胰臟癌年輕化家醫科鄭鈞云醫師指出,胰臟癌早期大多都沒有症狀,尤其是當病灶發生在胰臟的體部或尾部,要腫瘤大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出現腹痛,甚至於背痛等非專一性的症狀。而患者若出現黃疸時,平均存活不到半年,以目前來說沒確切的發生原因,一般大於60的男性、抽菸、飲酒、咖啡、高脂飲食是已知的危險因子,但近年來胰臟癌的發生率逐步提升,發生的族群也有年輕化趨勢。上腹痛、體重減輕   出現症狀恐非早期鄭鈞云醫師也表示,典型的胰臟癌症狀包括:上腹痛到背部,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脂肪便或灰白色便等,但時常發現症狀時已非初期,特別是當患者本來就有腸胃問題時。而胰臟癌的治療效果不佳,只有20%可以手術切除治療,就整體而言,胰臟癌五年的存活率約僅3~5%。最好的方法是早期預防治療。定期的腫瘤指數檢查及腹部超音波及高階影像檢查,如正子攝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對於及早發現很有幫助。鄭醫師也提醒,如果有持續發生的腹痛,一定要記得就醫檢查追蹤,切勿自行服藥,以免延遲治療。

腸病毒流行期 幼童有重症前兆速就醫

腸病毒流行期 幼童有重症前兆速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攀升,顯示疫情進入流行期。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如幼童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的前兆病徵,請務必掌握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期,立即轉送腸病毒責任醫院接受適當治療。疫情升溫   違規不停課恐受罰另外,提醒家長盡量避免讓5歲以下幼童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家中有幼童的成人需落實勤洗手,外出返家後應更換髒衣後再與幼童接觸,以避免病毒傳播。此外,高雄市衛生局呼籲教托育機構需小心警覺,做好防護,罹病學童應請假在家休息,務必依照市府公告之「腸病毒停課標準:小學一、二年級、幼稚園、托育機構,於7天內同一班級有2名以上(含2名)學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或疑似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停課7天。」,違反規定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第3款處以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

預測植物人甦醒率 腦部掃一下即可知

預測植物人甦醒率 腦部掃一下即可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誰說植物人一定不會醒過來,現在只要掃描大腦,就可預測甦醒機率!日前,臺北醫學大學與雙和醫院成立了「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未來將透過腦電波儀、核磁造影等各項精密儀器,蒐集各種重要數據,解開大腦與意識間的關聯,而目前已針對重度憂鬱症計畫案、睡眠疾患、思覺失調症等進行研究,其中又以預測植物人甦醒機率飽受注目。對此,北醫人文暨社會科學院藍亭教授表示,此研究主要是利用正子造影(PET)與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來偵測植物人腦細胞量與正常人腦細胞量的差異,如果發現腦細胞量處於正常人範圍內的話,日後甦醒機率將會大幅提升。驚!昏迷誤診率竟高達4成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成員秦鵬民博士,昏迷不醒的病患,也可能是陷入微意識狀態,但由於外表看起來與植物人無異,因此,誤診率高達4成,但透過儀器偵測,就可有效地掌握患者殘餘腦活動程度,來輔助病人的臨床診斷,若以之前研究50餘例早期植物人來說,就發現有多達20多例甦醒的個案。目前此研究計畫預計在3年內收治80例患者,相關費用將由計劃經費支應,只希望透過資料的分析建置,能夠進一步找出預測植物人甦醒的指標項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