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沒抽煙也罹肺癌!基因突變為因素之一

沒抽煙也罹肺癌!基因突變為因素之一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罹患肺癌是因為抽菸?錯錯錯!許多民眾都有肺癌就等於老煙槍的錯誤觀念,但其實臨床發現很多肺癌患者終其一生沒抽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夏德椿表示,肺癌大致可分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這兩種癌細胞的臨床表現不同,治療方式也大不相同,尤其非小細胞肺癌佔台灣肺癌比例高達8成!所幸目前透過基因檢測,篩出癌變基因加以標靶治療,可延長病患的存活期。EGFR陰性不再束手無策!夏德椿醫師說,癌症的形成很少是單一問題所導致,以佔台灣肺癌比例高達80至85%的非小細胞肺癌而言,致病基因也不是單一基因。過去發現非小細胞癌患者若為陽性,可透過標靶藥物來治療,但患者若為EGFR陰性,治療上就非常棘手,因為化療效果不佳;所幸醫學的進步,目前發現EGFR陰性患者可能有4~8%為ALK基因錯位,透過ALK基因錯位標靶藥物治療,可得到較佳的治療成效。如何發現自己有ALK基因錯位?「只要確定為非小細胞癌的腺癌,透過染色的方式就可染出是否有ALK基因錯位。」夏德椿醫師表示,檢測ALK基因錯位方法相當簡單,目前臨床研究,若確定是ALK基因錯位陽性,並施以ALK標靶藥物治療,反應率可達到60%。夏德椿醫師接著說,過去的化學治療會傷害正常細胞,影響患者的造血功能、腸胃功能等等,所以常見化療患者的副作用是血小板下降、嘔吐、掉頭髮等問題;然而,ALK標靶藥物僅會針對癌變基因抑制,不會傷害到正常細胞,因此副作用較低,病患的生活品質相對會較好。健保尚未給付 癌友經濟負擔高雖然衛福部已通過ALK標靶藥物的使用,但目前健保仍尚未給付。夏德椿醫師表示,若沒有健保給付,癌友每個月的平均花費高達20至30萬元,對癌友無疑是一筆龐大的費用;當然醫院如果有臨床試驗,會鼓勵病患參加,但參加臨床試驗畢竟有一些限制,站在所有病患的角度,還是希望健保可以儘快給付,造福更多的肺癌患者。

暴肥男打呼震天響!減肥後立即開靜音

暴肥男打呼震天響!減肥後立即開靜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體型過胖且合併有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可要趕緊就醫!台中一名男性,身高僅一百五十四公分,體重卻飆到一百二十公斤以上,以致罹患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落得天天淺眠,有次白天停紅綠燈時還突然睡著,差點釀成車禍,然而,男子的症狀過於棘手,若透過正常減重途徑,將緩不濟急,在醫師考量下,只好做胃繞道手術來控制體重,所幸手術後體重驟減六十公斤,同時也解除了呼吸中的警報。男子病態性肥胖 半夜睡到一半停止呼吸據了解,患者身高只有一五四公分,體重卻節節上升,最後飆到一百二十公斤。沉重的身軀構成沉重的負擔,像是打鼾越來越嚴重,平常連走路都會喘。在心臟肥大、高血壓相繼報到後,睡眠呼吸中止症如同最後一根稻草,壓得他趕緊向胸腔科醫師求救。 中國附醫胸腔科梁信杰醫師指出,為一併解決病態性肥胖和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接受了減重外科及胸腔科團隊會議建議,於去年九月接受腹腔鏡胃繞道手術,四天後便平安出院。術後反應相當良好,患者體重一天天下降,半年內甩掉剩一半。於此同時,睡眠呼吸中止症也不藥而癒,家人說他再也沒有打鼾吵人。先前因難有一夜好眠導致白天精神不濟,如今恢復正常,又可四處上工了。 醫師提醒,病態性肥胖不只是單純的過重問題,它併發的代謝性疾病實不容忽視。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等伺機而動時,死亡風險也在提高。適時接受腹腔鏡減重手術改善疾病影響,成為近年治療上的新選擇。

男子嘴巴傷口好不了!竟罹口腔癌第二期

男子嘴巴傷口好不了!竟罹口腔癌第二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有一天,醫生倘若語重心長,苦口婆心,說到嘴巴冒泡,希望你進一步做癌症篩檢,切記,請勿拒絕!一名五十二歲的林姓男子,平日因有嚼檳榔與抽菸的習慣,三年前,在醫院醫師的檢查下,發現嘴巴出現白斑,建議切片化驗,然而,男子卻以時間繁忙為由,斷然拒絕,直到近日,男子發現口腔傷口仍持續未癒,心生恐懼之下,只好帶著顫抖的情緒回診,不料這一回去,果然確診口腔癌第二期,讓他悔不當初!口腔癌病例數不斷暴增 已站上七千人大關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高居台灣男性癌症的第4位,近九成的口腔癌病例和嚼檳榔習慣有關。其中,近幾年來,我國口腔癌病例數,數據更有惡化的跡象,統計進一步指出,全台每年口腔癌新增案例,已暴增至七千例以上,增加的情況,儼然失速。然而,口腔癌的威脅,在台灣不應如此劇烈!國民健康署提供公費四癌篩檢後,不少醫院醫生,同時響應,力推癌症篩檢,只要符合公費補助年齡的病患,便熱心提醒,還請個管師,一一以親切的信函與口吻,拜託患者受檢。尤以口腔癌的檢驗最是容易,只要嘴巴一張,醫師眼睛往裏頭掃一下,即可辨別,也因此,患者不應如此錯失一次又一次的篩檢機會。口腔癌篩檢補助 年齡限制寬鬆再者,口腔癌的公費篩檢,比起其他癌症檢驗條件,又更加放寬,其實口腔癌的檢測,只要民眾有抽菸、嚼檳榔的習慣,早在三十歲即可免費受檢,而有嚼檳榔的原住民,自十八歲起,也一併納入補助範圍。值得關注得是,因台灣癮君子與紅嘴族眾多,去年接受口腔癌篩檢的人次達一百萬人,進一步分析,這些口腔癌高危險群,超過六萬六千名有疑似陽性個案,而經過切片後,發現六千名的癌前病變或癌化個案。在癌症海嘯一波又一波,不停拍打國人健康堤防的同時,符合四癌公費檢測年齡的民眾,實在不應一次次逃避篩檢,除了能確保身體健康外,更能大幅減少健保財政不必要的浪費。

治痘亂用藥!產生抗藥性患者激增三倍

治痘亂用藥!產生抗藥性患者激增三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夏季高溫,陽光狠曬,加上台灣典型的悶濕環境,不少人的臉上,便結出一顆又一顆,艷紅飽滿的痘痘,在這個痘痘「盛產」季節,你已做好各種「落果」的準備?開立抗生素 為治痘普遍療法談到抗痘經驗,除了使用各種偏方之外,許多人因愛膚心切,更期望只要向皮膚科診所拿藥,塗抹數日,就能立即見效,然而,欲訴則不達,反而容易出現所謂的抗藥性!仔細探究,導致痘痘不斷冒出的禍首之一,其實就屬痤瘡桿菌,其菌的存在,會使痘痘發炎反應更加嚴重,所以開立抗生素給予服用,就成了痘痘的第一線治療。不過,治痘所需的時間,非一二日即能見效,外加台灣健保便宜,讓眾多患者只要發現痘痘短期內未消,第一時間往往怒換醫師,然而,其他醫師所開立的藥物,多半大同小異,導致一種抗生素吃沒多久,又再換其他藥物治療,使得近幾年來,因產生抗藥性而治療無效的痘痘患者,暴增了三倍之多!滅痘要有耐心 並非一二日能解決皮膚科醫師劉權毅坦言,不少患者抗痘都有追求速效的錯誤迷思,這樣的觀念,很容易讓臉上的細菌產生抗藥性,尤其是每到夏天,因為皮膚皮脂腺的分泌轉為 旺盛,在長痘痘機率的增加,外加抗生素無效的情況下,恐怕讓病情失控。他近一步說明,其實痘痘的成因眾多,類型包括,內分泌型、接觸型、藥物型、遺傳型、生理型青春痘等,並非一般人所認知的,「年輕人才會長痘」。也因此醫師建議,在夏季來臨時,除了抗痘基本功夫,清潔、正常作息、飲食控制等等之外,最重要的是,務必遵守醫囑,醫師開立的藥物,一定要乖乖抹完吃完,才不會出現治療無效的窘境!

預防便秘最佳方法!專家:蹲著上廁所

預防便秘最佳方法!專家:蹲著上廁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蹲著上廁所,或是坐著上廁所,前者腳會痠,後者有馬桶蓋不潔的風險,但不管是用哪一種方式上廁所,然而,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同樣都有不少的擁護者。不過,就有國外學指出,若要預防便秘以及痔瘡的產生,其實應採蹲式馬桶,才能讓排泄物一路暢行無阻,速速出來!坐著上廁所 比較容易長痔瘡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指出,德國微生物學家指出,人類的腸道彎彎曲曲,如果是站立或坐下時,腸子會難以放鬆,進一步導致排便困難,需要施以更多力氣,才能將糞便排出,而這會使便秘或是長痔瘡的風險增加。專家進一步指出,如果蹲著上廁所,反而會減少腸道的壓力,讓排便過程更加順暢,因此她推斷,習慣蹲式馬桶的亞洲人,得痔瘡的人較少!只不過若要習慣坐式馬桶的西方人,改以亞洲較為常見的蹲式馬桶,恐怕會讓眾多阿多仔大喊吃不消!

麻疹事件連環爆!免稅店4員工集體遭殃

麻疹事件連環爆!免稅店4員工集體遭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日前確認3名麻疹病例,為上週公布25歲女性之3名接觸者,分別為24歲、26歲女性及25歲男性,皆因出現咳嗽、發燒、出疹等不適症狀數度至診所及醫院就醫,醫師通報麻疹,經檢驗確診。由於4名個案均位於同一工作場地,發病日期相近,且均無國外旅遊史,故不排除為同一個感染源。追蹤人數達1223 預計觀察至6月3日疾管署表示,該4位感染者之工作場所為免稅商店,平時接待眾多外籍旅客,感染來源最有可能是前往參觀採購之外籍旅客,而衛生單位現已掌握4名個案之接觸者共1,223人,包括親友、同事及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尚未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這些接觸者將追蹤觀察至6月3日。由於4名個案於可傳染期間曾坐過916、藍50公車以及高鐵等,目前疾管署已將4人可傳染期間的活動史公佈,因此,呼籲該時段出入該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若出現發燒、出疹等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麻疹傳染力高 出疹前後都要提高警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6例麻疹確定病例,5例為國內感染、1例可能為中國大陸境外移入。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疾管署提醒,接種疫苗是預防的最佳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醫院接種MMR;不確定是否曾感染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擔心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青年族群,可諮詢醫師評估。

三歲娃發燒多天、草莓舌 川崎氏症上身

三歲娃發燒多天、草莓舌 川崎氏症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到6月不但是腸病毒好發的季節,最常見的小兒後天性心臟病「川崎氏症」也好發在四到六月,醫師提醒,如果小朋友發燒五天以上不退,就要進一步檢查是不是川崎氏症,以免錯過黃金時間,引發冠狀動脈瘤,成為健康的不定時炸彈。一名3歲的黃小妹,一開始發燒,家人以為只是感冒,沒想到高燒多天不退,就醫時兩眼結膜充血變紅,舌頭整片紅通通,變成草莓舌,加上嘴唇紅裂出血,手腳末端紅腫,四肢和軀幹也出現紅斑皮疹,經衛福部豐原醫院小兒科馬志豪醫師診斷為川崎氏症。而經超音波檢查,小兒心臟科林聖哲醫師也說,小妹妹血管因為發炎擴大,有心包膜積水情況,證實川崎氏症,如果繼續惡化,冠狀動脈就會瘤狀化。川崎氏症好傷「心」  好發4~6月馬志豪醫師表示,川崎氏症是全身性的血管炎,會造成冠狀動脈血管凸出變形,也就是瘤狀化,變成後天性的小兒心臟病,感冒或者泌尿道感染等,造成發燒的症狀都可能誘發。一旦形成血管瘤,小兒也可能發生有如老人家的心肌梗塞狀況,也有血管爆裂猝死的危險。嚴重恐致死   5危險指標助辨別台灣每年新增800個川崎氏症的病例,每個季節都可能出現,不過四到六月發生病例最多,這個季節得要特別小心,如果發燒超過五天,且有下列這5種特徵絕對不能輕忽,包括紅眼睛、草莓舌、頸部淋巴結腫大、四肢末端紅斑浮腫、以及身體出現皮疹,這都是危險指標。 

自認吃2種藥效果加乘?竟害他乳酸中毒

自認吃2種藥效果加乘?竟害他乳酸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72歲的王先生,平常有「逛醫院」的習慣,且因血糖升高,前後分別至兩家醫院看診拿藥,回家後他認為兩家醫院開的降血糖用藥長得不一樣,一次吃兩種效果會加乘,殊不知服用完藥物後,便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困難等症狀,被家人送急診,經過了解及檢查後,評估可能是過量使用降血糖藥品,導致乳酸中毒所致。老人家生理機能退化 恐影響藥物代謝率大林慈濟醫院藥師劉祐瑋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退化,使得藥品代謝速度也會跟著受到影響,所以,民眾在服用藥物時需格外小心,特別是老人家,不僅罹患慢性病的機會高於年輕人外,也經常因為自我照護能力降低與環境等因素,出現許多用藥問題,例如:跨科或跨院看診,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導致藥物過量、藥物間產生有害的交互作用、自行服用偏方、捨不得丟棄藥物等。藥物、保健品一起吃 當心產生交互作用除了這些錯誤的用藥方式,有些藥物也較容易在老年人身上產生副作用,使用時也藥需特別留意,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心臟血管用藥、抗生素、口服降血糖劑、胰島素等,另外,若是患者在服用藥物的同時,也併服中草藥、保健食品等時,恐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因此,建議民眾就醫時,將平日所服用的保健食品,請醫師或藥師確認是否可以同時併服。長者領藥時 應仔細詢問藥物的使用方式最後,劉祐瑋也提醒年長者,在看診時要清楚告知醫師不適症狀,是否曾經對藥物、食物或其他物質如花粉、動物皮毛、精油等過敏情形;領藥時要確認藥袋姓名一致,詳細詢問藥師有關藥品使用目的、用法與注意事項,必要時可請藥師以記號或圖示方式標註藥品使用時間,避免遺漏或服藥錯誤;至於服用藥物後,也要多留意身體對於服藥後的反應,如出現不適,應立即與醫師、藥師聯絡。

傳遞光明希望!盧廣仲用歌聲 為蒙古眼疾兒童打氣

傳遞光明希望!盧廣仲用歌聲 為蒙古眼疾兒童打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蒙古貧富差距極大,在遼闊大漠的孩子,眼睛生病或受傷了,幾乎沒有機會接受治療。因此,奧比斯基金會「光明大使」的音樂鬼才盧廣仲,於今年5月上旬前往外蒙古探望眼疾兒童。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拿起吉他為小朋友即興演唱,除了訪視慰問病童外,盧廣仲也直擊到的蒙古兒童眼疾的現況帶回台灣,希望為發展中國家弱勢眼疾兒童籌募醫療經費。外蒙兒童    9成眼疾問題嚴重蒙古貧富差距相當大,每天收入低於美金一元的人口佔全國的1/4。許多孩子深受屈光不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以及先天性白內障、斜弱視等眼疾所苦,卻因出生在偏遠、貧窮的地區,根本無法獲得治療的機會。由於當地配鏡相當昂貴,加上醫療資源集中在首都,因此有近9成患有屈光不正的眼疾兒童,無法進行配鏡。此外,隨著醫學進步,蒙古的早產兒的存活率提升,由於缺乏受過小兒眼科專業訓練的醫師進行臨床篩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機率也急遽攀升。巨大的城鄉差距,使得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被迫放棄治療,導致令人悲痛的失明結局。提供孩子清晰視力    號召蒙古護眼天使奧比斯基金會董事長蔡瑞芳醫師表示,非常感謝盧廣仲無償擔任奧比斯「光明大使」,以傳遞快樂希望的方式關懷當地貧困、缺乏醫療資源的眼疾兒童,希望邀請社會大眾一起響應,奧比斯全球防盲救盲使命,為眼疾孩童籌募醫療經費,只要捐款就可幫助30個蒙古孩子配鏡和治療屈光不正。期盼能招募100名蒙古「護眼天使」,幫助3千個孩子重見清晰世界。

520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 「藝」起運動傳愛

520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 「藝」起運動傳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僵直性脊椎炎為一種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大部分最先察覺到的症狀為下背晨間僵硬和酸痛,經常會先誤認是生長痛或運動痠痛,藉由活動伸展會獲得改善;相反的,若不動、長期休息症狀則會更嚴重。少部分患者的初期症狀則以兩側腳後跟或足底慢性疼痛、眼睛發紅為主。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高正理事長表示,當病友說出發病當時的辛酸與無奈,都激動不已,自己也是病友更能體會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為支持所有病友勇敢面對疾病的挑戰,今年協會以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的英文縮寫「AS」命名活動,舉辦『AS, YOUR FRIEND過關斬「僵」接力賽  72小時運動傳愛』的影片串連活動,期望社會大眾一同關心、支持AS患者,做他們的最大支持者。本身同樣是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的藝人阿緯,也透過影片分享罹患AS的心路歷程。他表示,一開始發病時,以為是跳舞過度所導致的腰酸背痛現象,後來下背痠痛加劇,進一步至就醫才發現原來是僵直性脊椎炎作祟。為了改善日漸嚴重的痠痛現象,阿緯除了尋求正確的治療外,也比以往更積極的鍛鍊身體,成功讓僵直性脊椎炎的疼痛狀況減輕到最低,也成為粉絲眼中的小巨人。截至目前,已有逾百名病友、醫師、藝人與網友加入此活動,藝人部分包含邰智源、陳漢典、阿緯、阿喜、潘若迪、JR紀言愷、戴祖雄、主播張雅婷等人皆共同響應,超過百萬位網友相挺。5月20日是世界僵直性脊椎炎日,高理事長呼籲國人以實際行動關懷相挺,並鼓勵病友,規律追蹤、依照醫囑用藥,並依照病情挑選合適運動,養成運動習慣是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此能夠減少併發症,擁有美好的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