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日本名醫:清潔舌苔有助預防流行性感冒

日本名醫:清潔舌苔有助預防流行性感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飲食教育,更重要的是口腔健康。清潔舌苔,也是希望各位務必養成的習慣之一。清潔舌苔就是打掃舌頭,去除舌頭上面的舌苔。舌頭上會附著一種稱為舌苔的汙垢,之所以形成舌苔是附著了食物的殘渣,為口臭的原因之一。福岡縣大林牙科醫院的大林京子醫師會指導病患進行口腔保健,透過口腔保健的實行,比較不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冬天時往往空氣乾燥,在這個影響之下,人體也變得容易乾燥。身體一旦乾燥,粘膜表面也變得乾燥,受到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風險就變高。口腔或鼻腔的黏膜若乾燥,就會因此受到感染,引發感冒或是流行性感冒。只要口腔及鼻腔內部能夠充分獲得滋潤,免疫細胞的白血球就能確實運作,得以預防罹患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喉嚨的黏膜細胞,其表面包覆著醣蛋白構成的防護壁而受到保護,即便流行性感冒病毒侵入,也不會感染。但是,根據大林醫師的說法,一旦存在某一種桿菌釋出的酵素,病毒就會取得附著在黏膜上的「鑰匙」,防護壁遭到破壞,進而侵入細胞,在細胞之間開始增殖,於是出現流行性感冒的症狀。也就是說,若是進行適當的口腔保健,減少細菌數量,感染的風險就會降低。特別是舌頭上聚集了許多的細菌,因此大林醫師建議大家要清潔舌頭。(本文摘自/正確呼吸讓你不生病/商周出版)

養胎不長肉!孕媽咪外食5大技巧

養胎不長肉!孕媽咪外食5大技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養出白嫩的健康寶寶,卻不胖到自己的辣媽咪?產後想快速恢復苗條身材?不讓媽媽長肉的養胎飲食5大技巧,一定要趕快跟著學起來!技巧1)早餐一定要吃/早餐匆忙吃或乾脆不吃,會造成孕媽咪上午的血糖偏低,反而容易疲累、注意力不集中;還會導致媽媽中餐不小心吃太多,攝取的熱量與營養出現分配利用不均的情形,可說大大影響母體與寶寶的健康。技巧2)額外補充蔬果/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可以攝取到較好的膳食纖維,並且平衡外食較油膩的組合。無論是時間不夠只能在辦公室裡吃便當,或是外出餐館覓食的媽咪,務必都要多吃蔬菜、自己準備水果。市售蔬果汁通常會添加額外糖分,不建議經常用來取代完整的天然蔬果。技巧3)至少有一餐自己準備/在外飲食,怎麼樣都比不上自家做的安心、健康。真的沒空開伙,早上出門前先用電子鍋煮好飯,下班買些滷味或烤雞,回家後快速燙個青菜、蒸條魚,很快就可以開飯了。技巧4)當餐沒吃到的部份下一餐補回來/外食種類應多樣化的選擇,假如這一餐的某種營養吃得不夠,從下一餐或點心補回來也是OK的。比方說早餐吃了主要由澱粉組成的三明治或漢堡,記得點心或晚餐就要再多補充蔬果;午餐青菜不足,晚餐就多吃一點,就不用擔心營養不均衡了。技巧5)變換菜式及用餐地點/建議媽咪們要經常更換外食菜色及餐館,既可換換口味,也可以從不同店家推出的菜單中盡量達到「多元攝取、營養均衡」的目標。(本文摘自/吃對營養順序孕媽咪好孕又快瘦/台灣廣廈出版)

長斑狂搓洗面乳!愈搓愈黑遭譏像「蟾蜍」

長斑狂搓洗面乳!愈搓愈黑遭譏像「蟾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一名38歲的蔡姓男業務,平日未有防曬觀念,一年前赫然發現臉上長出黑斑,以為洗澡時用力搓洗就可把斑點洗掉;不料黑斑愈長愈多,愈變愈黑,友人都開始笑他皮膚像「蟾蜍」,讓他自信心銳減,面對客戶時更羞於抬頭。皮膚專科黃勇學醫師強調,臉上若長斑點,最忌諱刻意用洗面乳搓洗,當黑色素細胞不斷受到刺激,將會更加賣力製造黑色素,使得斑點愈來愈黑,到時要治療難度恐怕更高!紫外線、敏感肌、晚睡 都是斑點產生主因!事實上,黑斑種類大致上可分為曬斑、雀斑、肝斑,主要是因光老化、環境刺激致皮膚發炎,以及荷爾蒙變化等3大因素影響,其中,男性因少有防曬觀念,外加缺乏保養知識,黑斑容易一發不可收拾。「長黑斑最忌諱再去刺激它!」黃勇學醫師觀察,門診上看過眾多長黑斑的患者,以為洗臉時搓洗就可以讓斑點淡化,然而,在搓洗的過程中,除了會刺激黑色素細胞不斷製造黑色素,更容易變成敏感性肌膚,使肌膚發炎頻率上升,導致黑斑惡化。建議民眾,當黑斑尚未成群結隊前,最好先到皮膚科進行評估治療,及時拯救黑斑危機。技術進化!皮秒蜂巢雷射有助掃蕩黑斑「在眾多斑點問題中,最難纏的種類就屬於肝斑。」黃醫師也說明,過去治療肝斑以雷射為主,但臉上在經歷傳統雷射掃蕩後,其光熱效應所造成的「滿目瘡痍」,包括,肌膚紅腫、結痂、反黑等副作用,並非一般人可以接受。隨著雷射科技的更加精進,目前像是更短的脈衝時間、雷射波長具有「標靶性」,都讓這些副作用獲得改善。黃勇學醫師解釋,以現行「皮秒蜂巢雷射」為例,其脈衝寬度為「皮秒」等級(皮秒Picosecond,10的負12次方秒,為傳統奈秒雷射的千分之一),因此降低雷射總能量,再加上光震波在較短時間內將黑色素擊碎,幫助減少對肌膚周圍組織的傷害程度,進一步降低反黑、結痂的可能性,同時縮短術後恢復期,對於深受斑點困擾的民眾來說,可說是新型態的治療福音。黃醫師進一步強調,皮秒蜂巢雷射運用「蜂巢瞬效透鏡」,將70%雷射能量匯集聚焦,每發雷射光提供皮膚組織10%的震盪波作用,除了震碎表皮層的黑色素細胞,同時傳遞光震波至肌膚真皮層,刺激組織膠原蛋白及修復再生的機能,達到肌膚改變的幫助。「皮秒蜂巢雷射特定的光波長,具有雷射專一性。」黃勇學醫師分析,傳統奈秒雷射有40%的能量會被血紅素吸收,術後較易泛紅;再加上傳統奈秒雷射為1064波長,而皮秒蜂巢雷射找到更合適的755波長,對於瓦解黑色素標靶性較高,減少血紅素受到「波及」,同時減輕滿面紅通通的情況發生。至於療程次數上,會評估患者黑斑深淺狀況,需做3~5次不等的治療。最後呼籲民眾.若要防止黑斑產生,平日務必做好防曬措施;敏感性肌膚的患者,須謹慎挑選保養品,以免皮膚發炎。而維持正常作息更是基本功,才能防止內分泌失調,減少肝斑纏身!

【免費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免費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高問題嚴重影響老年生活,然而其發病年齡也有在下降的趨勢,其中一旦出現高血糖問題,甚至衍生成糖尿病後,所有的飲食習慣都需要改變,這無疑是對病人們最折磨的一件事。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舉辦「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講座,並邀請營養科蘇筱媛營養師主講,在食物代換下,讓糖尿病病人也能輕鬆享受美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6月9(二)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熬夜會爆肝」!這句話竟讓國人肝癌不斷

「熬夜會爆肝」!這句話竟讓國人肝癌不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整理)藝人安均燦,傳出突然因肝癌而離世的消息,震驚演藝圈,同時也讓不少喜愛他的粉絲難過不捨,此外,他更在罹患肝癌後,還堅守演藝圈崗位,通告照跑,敬業態度同樣讓人肅然起敬,不過,回到健康議題層面,事實上,國人對於肝病的了解,還困在不少迷思所建的高塔之中,使得當肝病兵臨城下時,極容易因此失守,舉例而言,「熬夜爆肝」,就是肝病的天大誤會!罹肝病主因有二:愛吃油炸喝飲料、病毒型肝炎「天啊!我天天熬夜肝都要爆了!」這句職場上天天都能聽到的一句話,讓全台國人,都要一同捲進肝病風暴。其實,罹患各種肝病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病毒性肝炎,也就是常聽到的B型肝炎及C型肝炎,在台灣這兩種病患加總的人數,多達三百萬人,數字之多,令人咋舌。第二,也同樣是上班族常聽見的脂肪肝,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所做過的調查指出,在台灣有將近過半的上班族,具輕重程度不一的脂肪肝,仔細探究,肥胖是罹脂肪肝的主因,加上台灣的小吃多半少不了高糖高油,這些被喝下肚的含糖飲料,像是最受國人歡迎的珍珠奶茶,或是各種油炸小吃,鹹酥雞、甜不辣等,都才是脂肪肝的罪魁禍首。兩大肝病重要性 竟不敵一句話的破壞力然而,這兩大肝癌的始作俑者,卻從來不被重視,其中重要性,都被熬夜會爆肝,宛如順口溜的一句話,給完全掩蓋。國民健康署就曾經針對國人的肝病知識,做了一份調查,在可以複選的情況下,高達九成的民眾,全都一致認為,熬夜,才是傷肝的主因。反觀,病毒性肝炎,只獲得一半左右的民眾認可。這樣的誤會,即便是再多的知識性宣導,還是再多的媒體報導,亦或是醫師說到口水冒泡,仍然持續綁架國人的肝病常識。在台灣,每年肝病包括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人數高達13,000人,約佔所有死亡人數8%,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9位,死亡人數有4,975人;肝癌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有8,116人,約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9%。病毒性肝炎的預防治療上,研究顯示,對35~59歲的B肝帶原和慢性肝炎者每6個月提供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降低37%的肝癌死亡率。國內多位醫師研究結果指出,B、C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6成以上肝癌發生。至於脂肪肝的問題,在三成三以上的國人過胖,以及不到兩成人口,達到每週建議運動量的數字上,解決之道已經顯而易見。在未來,因肝病而死亡的病例數,是否能出現戲劇性的下滑,恐怕還要待民眾釐清迷思,才能突破重圍。

一成豆製食品殘留漂白水!有刺鼻味別買

一成豆製食品殘留漂白水!有刺鼻味別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豆干、豆皮、豆腐,近來搭上國民健康潮,攝取植物性蛋白成為保健主旋律後,菜市場多種豆類製品,或是便利商店架子上的豆漿,都成了熱銷產品。然而,菜市場所販賣的豆類食材,其實只要仔細想想,幾乎都放在常溫之下販賣,但,其實豆類食品若放置時間過久,很容易因此腐敗,所以為了讓賣相好看,讓不少廠商挺而走險,加入雙氧水以利保存,使得豆干、豆皮等食品,成了台灣菜市場,最容易出事的問題食品之一!漂白水吃多 長期下來會傷腸胃這些豆類食品到底有多麼惡名昭彰?根據多個縣市衛生局抽查,這些食材幾乎屢屢上榜,百抽不墜,名單上從來不缺豆干豆皮。而消基會近期又對北中南部菜市場,隨機抽查了五十個樣本,果然,雙氧水超標情況,還是屢見不鮮,達六個樣本驗出殘留雙氧水。雙氧水又稱作過氧化氫,不肖廠商為了防止食物細菌過度孳生,或是為了賣相好看,都會添加此物,遊走法律紅線,消費者若食用殘留過氧化氫的食物,可能會引起頭痛、嘔吐等症狀,長期下來還可能造成腸胃道的腐蝕性傷害,影響健康。消基會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各類豆製品時,應避免選擇外觀過白的商品,要選擇聞起來無刺鼻異味的商品,且應儘量選擇於冷藏環境下販售的商品,以免不良的貯藏環境導致商品變質,食入後影響身體健康。

眼周出現淚溝、眼袋 視覺年齡直接老十歲

眼周出現淚溝、眼袋 視覺年齡直接老十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整張臉哪裡最容易透露年齡秘密?答案就在眼周。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不少人因此時常熬夜,隔天起床往往雙眼遭眼袋或黑眼圈攻佔,皮膚科醫師就指出,亞洲人因為骨骼結構的問題,很容易因為晚睡就造成雙眼塌陷,顯現深沉老態,建議能睡飽就睡飽,能多吃蔬果就多吃,才能減少未老先衰,雙眼無神的窘況發生。骨骼發育不全外加晚睡 眼周容易崩壞皮膚科醫師彭賢禮指出,不少人都誤以為眼睛的鬆垮只會出現在老年人身上,但其實有些先天骨骼發育就不全的人,外加作息不正常,很容易就會有眼袋產生,並且鬆垮盡露,他說,眼周的問題若改善,視覺年齡就會有一定水準的下降。彭賢禮說,現代人普遍晚睡壓力大,門診上詢問玻尿酸改善眼周療程的患者也愈來愈多,他表示,近期因為醫美填充材質的進步,目前玻尿酸已經能應用在改善淚溝、拉提眼袋的領域上,一般而言,效果可維持在一年左右。不過,現今醫美診所雨後春筍,競爭者眾,為了招攬客人,不少都祭出優惠手段,然而,便宜的療程使用的醫材恐怕會出問題!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楊志勛醫師提醒,挑選玻尿酸施打,務必注意以下事項,才能確保不打到黑心貨:1)一板一「眼」/看清楚包裝上的品牌名稱,是否具備衛生福利部的許可證,每組原廠進口玻尿酸都有衛福部的核准字號,會有中文標示及「衛部醫器輸字第XXXXXX號」字樣。2)「眼」見為憑/務必請醫師當面將產品拆封後,再進行施打。3)「眼」明手快/認明針管上有產品名稱,而非分裝品。

茶毒續演!橘子工坊綠茶、四季春農藥超標

茶毒續演!橘子工坊綠茶、四季春農藥超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第二波茶葉抽驗結果,於4月下旬在北市茶飲店共計抽驗44件茶葉產品,檢驗結果3件產品不符規定,不合格率6.8%,其中不合格名單,驚見橘子工坊、歇腳亭都名列其中。超標茶葉已下架並追查源頭台北市衛生局指出,這次抽驗44件產品中,有35件檢出殘留農藥,其中32件檢出量尚在「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限量範圍內,符合規定;另3件不符規定產品分別為茶菓王飲食店販售之「綠葉紅鑲邊四季春」、「茉香綠茶」及聯發國際餐飲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南陽分店販售之「紅茶」,檢出的殘留農藥種類包含殺草劑草殺淨、殺蟲劑芬普尼。針對不合格產品,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除要求臺北市業者下架回收、不得販售外,不符規定產品來源均屬外縣市,已移請所轄縣市衛生局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規定處辦。

老翁一跌髖部骨折 金屬釘固定可趴趴走

老翁一跌髖部骨折 金屬釘固定可趴趴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85歲的郭先生,去年在家中浴室不慎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完全無法移動翻身,經救護車送至醫院急診,X光片發現右側股骨轉子間骨折移位,在接受檢查後,於隔日接受骨折復位固定手術,使用金屬髓內釘固定。手術後髖部疼痛減輕,在門診追蹤4個月時已可使用助行器行走自如。台灣民眾平均壽命幾達80歲大關,隨之而來的是年齡增長,骨質密度也隨之下降,繼而骨質疏鬆的產生,骨質疏鬆沒有症狀不會疼痛,伴隨而來的骨折機會上升則易引發各種併發症甚至死亡的危險,故有「老年人的隱形殺手」之稱,不可不慎。髖部骨折併發症多  嚴重恐致死郭綜合醫院骨科洪柏聖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容易造成4大骨折如下:腕部骨折、肱骨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以及髖部骨折。其中,髖部骨折常見且易產生多種併發症,包含: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憂鬱症及死亡。據統計,其發生時,一年內死亡率高達兩成至三成,幾乎只有一半的人可以回復原本的活動能力,因此如何成功治療髖部骨折以及使用堅固有效的骨折固定物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傳統上,股骨轉子間骨折使用活動式髖螺釘固定,可用於治療各種近端股骨骨折,但由於此類患者大多老年且骨質疏鬆,故易有螺釘鬆脫失效及骨折未癒合的併發症產生。而洪柏聖醫師也說,近來鈦合金金屬「髓內釘」問世,可減少承受身體重量的力臂、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等。適合粉碎性、不穩定及骨質疏鬆的骨折患者身上,因其穩定性,可減輕疼痛及早日開始復健。

她反覆中風20年 竟是開放性卵圓孔所致

她反覆中風20年 竟是開放性卵圓孔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反覆中風找不到原因,恐是開放性卵圓孔在作祟!日前一名66歲的黃女士,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但卻在42歲那年突然中風,經檢查始終找不出原因,且多年來反覆發生數次小中風,直到有次感到胸悶至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有開放性卵圓孔問題,所幸在接受導管手術將卵圓孔閉合後,大幅降低再次中風的發生率。約有5~20%的人 卵圓孔沒有自動關閉臺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鄭詩璁醫師表示,心臟卵圓孔在出生後一個月內會自行閉合,將左右心房完全分隔開,不再有由右到左的分流,但如果卵圓孔該關閉而未關閉,就是所謂的開放性卵圓孔,根據統計指出,約有5~20%的人卵圓孔沒有自動關閉。一般來說,開放性卵圓孔不會有症狀,但患者在做激烈運動、潛水、甚至咳嗽或用力憋氣時,血流就可能從右心房分流至左心房,且一旦發生在易產生靜脈血栓的情形時,就可能造成暫時性腦缺血或阻塞性腦中風,若未妥善處理,後續造成再次中風或心律不整的機會便會大幅的增加。中風多次找不到原因 恐與開放性卵圓孔有關根據臨床研究,大約有4分之1的病患無法確認中風原因,其中有許多和開放性卵圓孔呈正相關,具有開放性卵圓孔的患者,即便使用藥物治療後,再度中風的機率仍舊很高。因此提醒民眾,中風後若多次檢查仍找不到原因,可能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開放性卵圓孔問題,以提早治療來降低再次中風的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