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生髮水沒用?醫:只能控制不變少

生髮水沒用?醫:只能控制不變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掉髮問題不但惱人且為男性常見的問題,據統計男性掉髮95%均是雄性禿,肇因除家族性遺傳外,處於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交際應酬、抽菸喝酒環境都是提早發生禿頭的因子。生髮水、口服藥 只能控制雄性禿生髮水及口服藥,事實上只能控制雄性禿,不可能回到年輕時的髮量,植髮手術是掉髮者的最後一線希望,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吳益嘉指出,植髮是以患者後腦勺的頭髮轉植到前額禿頭區,由於後腦勺區域的毛囊對於雄性素不敏感,即使轉移到前額後也能不受影響而繼續生長。摘取毛囊 插秧種到禿頭區大同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沈彥廷說,最新引進的植髮技術是毛囊單位摘取術(FUE: 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病人在清醒且局部麻醉狀態下,醫師摘取後腦勺上的毛囊單位,像插秧的方式種到禿頭區,其細微操作方式,取毛囊深度之固定,毛囊折損率低,使手術成功率及效果大幅增加。1周後傷口癒合 看不出取髮傷口由於傷口很小,1週後傷口即可癒合,即患者留著短髮,也難看出取髮傷口,此種方式為無痕的取髮方式,有別於傳統手術病人,對麻醉的恐懼感和不適感,植髮手術過程病人清醒可以看書、聽音樂、玩3C產品和醫師護理人員聊天,輕鬆度過植髮手術時間。經1到3個月休止期 恢復生長新式植髮技術術前須進行頭皮檢測,視其毛囊健康程度及皮膚狀況,毛髮植入術後隔天沒有不適即可正常上班,傷口大約1周恢復,在經過1到3個月的毛囊休止期後,毛囊就會恢復正常生長,大約1年左右時間生長成正常粗細的毛髮,植髮手術可以獲得不錯的存活率。雄性禿患者 術後2周使用生髮水如果後腦勺頭髮量多的話,患者可以做第2次或第3次手術,加倍髮量而達到更滿意效果,雄性禿患者術後仍需持續使用finasteride「柔沛」,若要使用生髮水Minoxidil「落健」則建議術後2周繼續使用。 

獨生子女難教養? 共學助改善

獨生子女難教養? 共學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晚婚又晚生,再加上經濟壓力,致使孩子都生得少,甚至會選擇只生一個孩子,以致出現許多獨生子女的家庭;家庭中不再有兄弟姐妹可以互相玩耍,以及互相學習的情形下,家長該如何來教養獨生子女呢? 臨床心理師柯書林表示,確實有家長因為獨生子女的教養而來求診,其中有人是因為在學校裡搶風頭,被認為是搗蛋,也有人是不搶風頭,而是有落寞情緒,並且會以頭痛與肚子痛等問題,就不上學,而其共同原因就是希望能維持他在家中以他為主的情況,但卻不可能。 以自我為中心是後天造成獨生子女並不是天生就會以自我為中心,柯書林心理師指出,主要是後天造成,而且是因為長輩多且孩子少的情況下,全家都會以孩子為主,大家都把孩子當寶貝。然而,一旦孩子上學之後,學校老師一視同仁,不再將其視為中心,就很可能使得孩子心理出現落差。 讓獨生子女與其他孩子往來所以,柯書林心理師建議,家長可以讓獨生子女及早多與其他孩子往來,在孩子尚未上學階段,就增加與其他小孩混在一起生活,可以改善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其實,小朋友很喜歡接觸同年齡的人,而以共學的方式,無論是親人小孩,或是鄰居與社區中孩子互相交流都好。 媽媽輪值照顧、不干預柯書林心理師並強調,媽媽們可以輪流照顧,每周輪值,其他媽媽可以去喝下午茶,而在照顧孩子的媽媽有可能會遇到孩子們起衝突,就好像回到以前四、五個孩子的大家庭般會爭吵,照顧的媽媽千萬不要干預,只要聽他們抱怨。 小孩不喜歡 共學瓦解照顧孩子的媽媽為何不能排解紛爭呢?柯書林心理師解釋,其實,在大家庭中,即使是自己的媽媽,在處理老大、老二、老三的問題時,孩子們都會被認為不公平;所以,當輪值媽媽只需要了解孩子的問題,但是不要介入,否則小孩如果不喜歡去,共學就瓦解了。 學會應對、察言觀色柯書林心理師說,共學即是用組合的方式,把大家庭的情境塑造出來,讓小孩知道他不是世界中心,仍然有其他人在,想要與其他人玩,就不是以自己為主,而且可讓他們學會應對進退及察言觀色,而小孩們學會相處之後,等到上學後就不會崩潰。(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骨鬆傷害大 2/3好不了

骨鬆傷害大 2/3好不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84歲的婆婆在家裡的浴室滑倒,家人緊急送至醫院急診室,經X光檢查發現為右側髖骨骨折,根據大千綜合醫院統計,今年每月平均就有15件類似的狀況發生,而造成老人骨折的元凶就是跌倒,年紀大了容易一摔就骨折,骨質疏鬆在老年人跌倒的原因當中,占有很大的因素。平衡感較差、肌力減退、藥物干擾大千綜合醫院執行長、骨科醫師陳進堂表示,老人因為平衡感較差、肌力減退、慢性病、藥物干擾或缺乏無障礙設施等因素,容易發生跌倒的情形,加上多數老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問題,更大大增加骨折的危險性。髖部骨折 1年內死亡率達20%一般來說,跌倒時用手撐,容易造成手腕骨折,若髖部著地則會造成股骨近端,如股骨頸、股骨轉子間、骨盆等部位骨折,跌坐在臀部時,最常見的就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其中髖部骨折的患者在開刀及復健治療後,能完全回復功能者僅有1/3,不僅造成患者身體活動功能的障礙,更有數據指出,髖部骨折後1年內的死亡率高達15~20%。無障礙環境、骨骼保健 預防骨折骨質疏鬆稱是老年人的隱形殺手,為了預防老人骨折的狀況發生,需將重點擺在預防跌倒及治療骨質疏鬆,老人骨折後常因疼痛影響睡眠及食慾,使得各種併發症隨之而來,不只造成生命威脅,也讓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因此平常做好無障礙的居家環境和骨骼保健,是預防老人骨折的不二法門。

黏人不上學!分離焦慮兒需多陪伴

黏人不上學!分離焦慮兒需多陪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很多媽媽都發現,寶寶7個月大後變得黏人,去哪裡都要跟,7個月大到6歲的孩子,有「分離焦慮」屬於正常發展階段的反應,所以當小小孩3歲要上幼稚園小班時,大多數反應是第1天高興,第2天還可以,第3天就吵著肚子好痛、不要上學之類的情況,讓很多爸媽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強迫帶去上學還是在家休息。頭暈、肚子痛4周 就診評估6歲以上要進入小學的孩子,如果有晚上睡不著,一早起來頭暈、肚子痛、拉肚子等症狀,不想上學或不想離開家的情況持續4周以上,仍找不出焦慮原因,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蕭亦伶建議家長,帶小朋友就診評估,進一步釐清家庭及學校同儕之間的問題,瞭解孩子的感覺。觀察日常作息 陪伴過渡期一旦確認已出現分離焦慮疾病狀態時,醫師將依病情介入心理治療,甚至輔助藥物的治療,同時也需要指導家長陪伴的技巧與瞭解孩子的情緒,觀察孩子日常作息,分辨孩子在哪種情形會最為焦慮,多多陪伴孩子適應過渡期,讓他更容易習慣。分離焦慮症 發生率為1%蕭醫師指出,「分離焦慮症」,發生率約為1%,家長越瞭解孩子的個性和特質,越能協助孩子用適合的方式幫助他們度過適應期,有些孩子天生氣質就比較容易緊張,置身陌生情境會躲在大人身後,得觀察很久才說話的「慢熱」個性,與其挑戰他的焦慮、測試他的底限,批評孩子膽小,不如提早準備,給子女多一點適應的時間。

33%女臉下垂 逾50%女願微整

33%女臉下垂 逾50%女願微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微笑是最好的語言」人的外表透露出來的訊息、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想法甚至是感覺,因此,每個人希望呈現出來的形象是很正面的,例如有精神、柔和及年輕等,相對來說,若平時是互相有接觸來往的人,也會有一個正面的回饋及影響,期望是營造更好的人際關係跟形象。臉部鬆弛、淚溝、法令紋當臉部開始傳遞出負面的訊息,如疲累、鬆垮、悲傷及嚴肅等,往往是因老化或組織流失,根據《2016年女性個人認知調查》調查,近60%的女性希望自己能更美麗,代表女性對於美的追求更高,對於「不滿意自己臉部的哪個部分?」有高達33%的女性認為是臉部鬆弛、下垂,32%為眼袋、淚溝,後為法令紋(26%)、雙下巴(22%)等。抬頭紋、魚尾紋、皺眉紋開業皮膚科醫師盧靜怡進一步說明,臉部「鬆弛」部位包含臉部鬆弛、下垂、法令紋、雙下巴、臉頰、嘴角下垂、下巴太短、木偶紋,約佔73%比例,臉部「倦容」則包含眼袋、淚溝、法令紋、眼尾下垂、太陽穴凹陷、抬頭紋、魚尾紋及皺眉紋,比例約佔68%,調查發現,國內女性對於「鬆垮」及「倦容」真的十分在意。逾50%女性 願嘗試微整根據調查內容,現代人對美的定義更加多元化,醫師與患者就需要更完善的討論,讓患者透過微整型可以擁有更加精神、或是更加立體的臉龐,改變外表傳遞的訊息,也能充分獲得別人給予的正面回饋,而隨著醫美風氣的興盛,調查中也有將近50%以上的女性願意嘗試微整,成為更好的自己。 

臉黑被當外傭 玻尿酸換臉成功

臉黑被當外傭 玻尿酸換臉成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9歲女性趙小姐,皮膚膚色較黑,常被誤認為菲傭,到麥當勞點餐,服務生提供英文菜單,到郵局寄包裹,郵局窗口給她國際信封,去銀行存款,銀行窗口提供給她外匯單,這些外表造成的誤解,長期下來也影響自信與工作,多重考量下,她選擇接受醫美的微整注射治療,希望改善自己的臉部線條,看起來更有精神與溫柔。膚色黑、眼角下垂 感覺疲憊開業皮膚科醫師彭賢禮說,趙小姐除了膚色較黑外,臉部線條也不夠柔和,眼尾及嘴角下垂,造成她不笑的時候感覺很兇、看起來很疲憊,彭賢禮醫師進一步說明,經評估後,在趙小姐全臉注射玻尿酸治療,透過微妙改變,幫助她重獲笑容,感受不一樣的正面力量。注射玻尿酸 全臉拉提12個月現在醫學美容最新的治療趨勢,是先了解患者內心想要的,透過詢問患者對自我改變的期待,如上述趙小姐的案例,先了解她的想法及需求,經討論後,在額頭、太陽穴、淚溝、蘋果肌、法令紋、嘴唇及下巴處注射玻尿酸,不僅達到全臉拉提,更具有一定的支撐力,效果柔順但又能自然持久,可維持12個月。微侵入式治療 修復時間短由於亞洲人的蘋果肌較不足,淚溝容易顯現,因此看起來會有疲憊的感覺,隨著美容醫學進展,也從外科手術進入到非侵入式或是微侵入式的治療,傷口修復時間更短,開業皮膚科醫師盧靜怡建議,現代人生活繁忙,患者都希望治療修復期能夠越短越好,但不管是哪種微整治療,都須與醫師討論後,再安排後續的療程。要改變別人對你的感受,你要先改變自己傳遞出來的訊息,期盼透過微妙的改變,幫助患者不只改善容顏也改變心情,不僅追求外在美,內在也須提升自我感受,才能達到整體的美。 

胸主動脈太窄 少女血壓飆190

胸主動脈太窄 少女血壓飆190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6歲的小妮(化名),9歲之後常常出現流鼻血、癲癇等症狀,雖然經藥物控制,卻導致小妮體重直線上升,個性變得越來越內向,頭腦反應也遲鈍,血壓竟然飆到190毫米汞柱,雖經斷層掃描進行檢查腎臟血管,仍找不到高血壓原因,後來經血管攝影檢查,確診為胸主動脈狹窄。增藥量 體重升、變內向、遲鈍99年2月回台就診,當時根據症狀一直依照癲癇治療,後來,小妮癲癇發作開始較為頻繁,每次都是發生在睡著後不久,而且發作前完全沒有徵兆,讓小妮父母束手無策,不知何時又會發生,為了控制發作,藥量越加越重,導致小妮體重直線上升,個性變得越來越內向,頭腦反應也遲鈍。於血管狹窄處 放置包覆式支架經過2年多的治療,發現小妮身材較一般孩童壯碩,血壓也過高,後轉診到兒童心臟科,一般治療血管嚴重狹窄的病患,通常採取氣球擴張術或心血管支架置放術,小妮先施作氣球擴張術,術後小妮仍然無法順利運動,加上小妮在中國就學,回台就醫並不方便,經過與父母商量後,決定於血管狹窄處放置包覆式心臟支架。血壓正常 可順利進行所有活動小妮使用的兒童包覆式心臟支架,可幫助血管撐開12mm~20mm,雖然健保不給付,但在手術過後,小妮的血壓終於回到120毫米汞柱,也可以順利進行所有的運動,彰基兒醫兒童心臟科主任醫師李孟倫,提醒所有家長,兒童於平時應量血壓,發現血壓異常時,建議求助專業醫師,正確找出病因、採取相應醫療方式,才能讓孩子生命無虞。 

少女血管窄 恐致腦病變

少女血管窄 恐致腦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妮1歲時,跟著台商父親遷居大陸,上幼稚園後,發生經常性的頭痛,父母親以為是上課壓力而不以為意,直到小妮9歲,開始偶爾在夜晚睡覺時會流鼻血,隔天起床發現枕頭上一大片血跡,狀況跟普通兒童流鼻血不同,並於當年11月期間,有天半夜突然抽筋、意識不清,緊急送急診並接受觀察。胸主動脈狹窄約3~4倍彰基兒醫兒童心臟科主任李孟倫醫師表示,兒童高血壓,通常可透過腹部電腦斷層、心血管攝影及最後的內分泌檢查來確診原因,小妮的腹部電腦斷層看不出來腎血管異常,但在血管攝影的影像中,很清楚可見胸主動脈有一段特別狹窄,小妮的胸主動脈狹窄處大約是3~4mm,比同齡孩子的12mm左右,窄小約3~4倍。胸悶、心絞痛、抽筋、癲癇由於血管狹窄,導致血液輸送不順暢、高血壓現象產生,小妮因此常常運動會喘、胸悶、心絞痛,另外,由於血液往下半身送困難,血液轉往腦部血管輸送,如不盡速處理,可能導致高血壓性腦病變,或者顱內腦血管破裂等嚴重後遺症,這也是小妮之所以發生抽筋、癲癇的主因。包覆特殊材質 避免組織增生傳統心血管支架是金屬材質,如置放於人體內可能造成支架附近的疤痕組織增生,導致支架內部再狹窄,需要再通血管,而包覆式心臟支架最大的優點,即是在支架外包覆一層特殊材質,可避免組織增生所引起的血管再狹窄,然而包覆式支架因為有彈性,故置放時需特別留意置中,以免滑脫。控制飲食、每半年超音波追蹤現在小妮除了控制飲食避免血壓升高,還有每半年回診超音波檢查追蹤,小妮已經從一個內向、靦腆、對自己完全沒有自信心的小女孩,轉變成為一個有想法、有自信、好學、有正義感並對未來充滿期許的少女。

黃疸、腹痛警訊 別再「逼」肝

黃疸、腹痛警訊 別再「逼」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我沒有不舒服,為什麼要追蹤、治療?」這是B、C肝炎個案最常問的問題,成大醫院B、C型肝炎個案管理師吳淑芳指出,若喪失治療黃金期,等到肝臟有症狀時,通常肝病的病程都已進入較晚期,治療成效較差也難掌握病況發展。腹脹痛、噁心嘔吐 肝炎發作一名退休教師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平日生活作息規律,無其他慢性病史,雖自知罹患B型肝炎,但未按時回診,某日因腹脹痛、噁心嘔吐入院,診斷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且已有早期肝硬化情形,才讓他驚覺病情嚴重,病人才開始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定期追蹤下,肝硬化的情況改善,肝指數轉為正常。感覺累、茶色尿、黃疸、腹痛吳淑芳個管師表示,肝臟在人體中是「沉默」的器官,因為沒有痛覺神經,再「肝」苦也繼續工作,所以在發炎初期大多數人只自覺比較疲倦,或是認為自己工作太勞累,常忽略是肝臟發炎的警訊,等到出現明顯表徵,如:茶色尿、黃疸、腹痛等,通常疾病已經進展到比較後期,如:肝硬化、肝癌。肝臟反覆發炎 會致肝臟纖維化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尤其需要注意,應該定期追蹤,醫師也會將有需要的患者轉介給個管師,幫助病人了解B、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症狀、照護及預防,還有治療及定期追蹤的重要性,她說,如果肝臟反覆發炎,會造成肝臟的纖維化,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定期回診追蹤 檢視生活作息目前B、C型肝炎個案的主要來源為胃腸肝膽科、一般內科、家庭醫學科、血液腫瘤科、感染科,對病人最重要的是定期回診追蹤,視病況需要個管師也會協助病人檢視生活作息及衛生習慣,對於收案追蹤及治療中的個案,皆會主動電話追蹤及關心。

口肛交染A肝 猛爆性肝炎恐致死

口肛交染A肝 猛爆性肝炎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病防治除了B肝與C肝之外,可別小看A肝的威力!根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這兩年A肝患者成長快速,除了飲食不潔感染之外,還有很多是經由口肛交性行為感染A肝,醫師提醒,A肝突發猛爆性肝炎,恐有致死危險,不得不慎。 A肝疫情正在蔓延國人感染A肝的人數越來越多!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1至6月,新北市就有141名A肝感染者,台北市則是有111人染上A肝,而且感染者以年輕人居多,並以同性戀及雙性戀為主,因為親密的性愛接觸為傳染途徑;相較過去十年,每年大約只新增A肝患者100多人,現今顯然A肝疫情正在蔓延。 A肝疫苗施打不普遍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勝永表示,目前肝病防治要特別注意A肝傳染,由於台灣早期衛生環境不好,會比較多,但是衛生環境改善後已減少,不過,最近幾年則是因為與其他國家交流頻繁,再加上A型肝炎疫苗的施打並不普遍,致使又越來越多。 主要是由糞口傳染王勝永醫師指出,A肝傳染途徑主要是由糞口傳染,通常不會慢性,而是以急性發作,會突然出現發燒,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小便紅的像紅茶,數天之後即發生黃疸等,必須住院接受治療,否則出現猛爆型肝炎,恐有致死之虞。 同性戀族群應施打A肝疫苗防範王勝永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飲食上會傳染A肝之外,近年來,也發現同性戀族群,有些人因為經過肛門性交行為,進而感染到A肝;所以,尤其是有愛滋感染的同性戀患者,特別要施打A肝疫苗來加以防範,而且應該避免口肛交性行為,以及要注意飲食清潔衛生。 一歲以上幼兒可自費接種A肝疫苗此外,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之前也提出呼籲,由於公費A肝疫苗施打對象有限,為能有效防範A肝,最好能自費接種A肝疫苗,出生滿12個月以上的幼兒即可接種第一劑,間隔六個月到一年,再接種第二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