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吃苦瓜、喝苦瓜茶有效?醫揭保健食品「3大迷思」建議這樣選

降血糖吃苦瓜、喝苦瓜茶有效?醫揭保健食品「3大迷思」建議這樣選

2025/11/27(2025/11/27 17:37更新)
糖尿病已成為新國病,每10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問題與糖尿病風險正在快速擴大。許多民眾開始尋求許多坊間「食療」來調理,希望維持健康體質,許多人嘗試苦瓜、肉桂粉、秋葵水相關製品,或醋漬大蒜等不同民間偏方,希望藉由自然的方式促進新陳代謝調整體質。但醫師指出,亂吃來源不明的保健食品,可能將有害物質吃下肚,提醒切勿落入3大迷思。

代謝疾病、糖尿病成現代文明病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常久坐、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均衡以及作息紊亂等問題日漸普遍,代謝問題和糖尿病風險也持續攀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20~64歲成人中,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約24.8%,即每4人就有1人。此外,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最新報告也指出,台灣約有259萬名成人罹患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0.7%,換算每10人就有1人。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家揚表示,然而,為了維持健康體質與穩定代謝,許多人開始尋求各種「食療」來調理,舉例來說:以為吃苦瓜相關保健食品就能有效降血糖。診間曾有糖友全然聽信苦瓜能控制血糖,因此每天食用大量山苦瓜、喝苦瓜茶,就以為不用進行適當的運動與飲食控制,反讓血糖數值更不穩定。

延伸閱讀:
糖尿病友可以運動嗎?如何避免低血糖?醫揭「1類人」嚴重恐脫水

常見選購保健食品「3大迷思」

林家揚說明,許多民眾認為「食療勝於藥療」,希望透過飲食或保健食品來取代藥物,對身體傷害較低,不過事實上,目前尚無任何食品效果證實能完全取代藥物的療效。若本身有慢性病者,聽信傳言服用未經科學實證的保健品,更可能造成健康危害。民眾選擇保健食品時常見3大迷思:

迷思1:以為保健食品屬食品劑量越高越好?
臨床上常見不少患者因擔心藥物可能帶來副作用,寧可花費大量金錢購買保健食品,也不願第一時間尋求醫療協助,更有人為了補充特定營養素而過度攝取,直到身體出現不適才就醫。

雖保健食品屬於食品類別,但並非「劑量越高越好」,任何營養素都應適量補充,過量不僅無法增加效果,甚至可能造成身體負擔,與其盲目追求高劑量,更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真正有科學證據支持的關鍵成分。

迷思2:忽略產品標示、未經查證就購買,傷身傷荷包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外食,會因覺得缺乏某種營養素或身體不適而購買,而選購市場上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然而,不少民眾缺乏正確選購知識,許多標榜「有益健康」的產品並未具備充分科學證據,容易被誇大或未經查證的健康宣稱誤導。

民眾應先看清楚產品標示再購買,可用來判斷成分、含量與安全性,若忽略標示或未查證就購買,恐在不知情下吃下不合格商品。

迷思3:聽信朋友介紹、坊間推薦,未考量是否適合自身情況
診間常聽患者分享因朋友、家人介紹而購入不少保健食品,或看到電視、電台廣告後就自行購買,未考量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及真正需求皆不同,甚至食用根本不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建議購買前應先諮詢專業人士如醫師或營養師,以確食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延伸閱讀:
保健食品真的有療效?圖解「4種類型」別搞混:唯有「1種」能保健

糖友如何正確挑選保健食品?

林家揚提到,已有不少研究發現,有些保健食品的補充可以幫助維持血糖平衡,可達到輔助調節代謝作用,「若是糖友選用時,除了先諮詢主治醫師外,也必須維持正規的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再搭配血糖的監測,才能讓保健食品發揮功用。」千萬不要不吃藥,以為只靠保健食品就有效,反而本末倒置。

開業中西醫診所院長陳韜名表示,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時代,民眾在購買保健食品時必須格外謹慎,若想維持代謝平衡,應以科學管理為原則,選擇已獲得國家級或國際級官方機構所頒發的品質或安全認證(如SNQ國家品質標章、美國FDA認可)的產品,並配合專業疾病治療,以規律運動、生活作息、飲食管理為輔助,才能精準又安心地照護健康。

image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家揚(右一)表示,不少民眾購買保健食品時,因缺乏正確選購知識,容易被市面上誇大或未經查證的「健康」宣稱所吸引,小心不當服用反傷身。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