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後盡量外出散步!日本名醫列「午休運用法」速控血糖、護心臟
讓心臟休息的「午休時間運用法」
午休時間可說是兵荒馬亂的白天內,唯一可以讓人好好喘口氣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請讓一直維持在緊繃狀態的「交感神經」好好舒緩下來,盡量讓自己獲得放鬆,才能讓「心臟能夠休息」。
有很多人都表示「吃完午餐後會變得很想睡」,就算沒有真的睡著,應該也有些人會不小心恍神、感覺倦怠。這樣的狀態也肯定會影響到下午的工作效率。
用餐後之所以會感到想睡,可能是因為「用餐後高血糖」所引起。雖然引發用餐後高血糖的原因尚未有定論,但其中一種說法是「與自律神經有關」。當人體攝取醣分獲得飽足感後,血糖就會上升。此時「交感神經」的運作就會變得活躍。
當血糖上升時,身體就會分泌出胰島素帶走血液中的糖分,使血糖下降。接著,此時,「副交感神經」的運作就會變得活躍,讓人感受到睡意襲來。此外,當血糖變高後,受到大量分泌的胰島素影響,血糖會急速下降,這也會讓人無法集中注意力。
為了預防「用餐後高血糖」,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攝取太多醣分與碳水化合物。到了中午,大家都會很想大吃豬排蓋飯、拉麵等澱粉滿滿的餐點,那就花點心思減少醣分的攝取。
舉例來說,點餐時不要只點烏龍麵或蓋飯這種「整碗都是飯或麵」的餐點,而是改點烤魚定食等套餐,飯的分量只點一半,或改吃沙拉當午餐會比較好。最近在一些連鎖日式餐廳中,也推出了所謂的「減醣餐點」,利用蔬菜或豆腐來取代白飯,大家不妨選擇這類型餐點當作午餐。
延伸閱讀:
低血壓竟不是壞事?心臟科醫:身體狀況符合「1條件」反而更長壽
簡單又健康的「減醣午餐」
我自己平時在享用午餐時,也會留意「減醣」的問題。由於時間的關係,我的午餐幾乎都是在便利商店解決。大家可能會很驚訝:「便利商店裡也吃得到健康的餐點嗎?」不過最近的便利商店其實販售非常多健康的食材。
我最常吃的是「沙拉、蔬菜+肉、魚或豆類等蛋白質」的組合。蛋白質可以選擇蒸雞肉、薑燒豬肉、即食雞胸肉、烤魚等即食熟菜,而且最近便利商店的食物真的美味到令人大吃一驚。
而沙拉也要盡量選擇內含鮪魚、水煮蛋、豆腐等蛋白質的種類。我也會自己再另外加入起司或蒸黃豆搭配沙拉一起食用。若是冬季,我有時候也會選擇蔬菜湯來取代沙拉。像這樣用「蔬菜+蛋白質」當作午餐,就不會使自律神經產生劇烈的變化,我幾乎不曾出現下午想睡的情形。
用餐時最重要的是「細嚼慢嚥」,這並不只限於午餐而已。由於「咀嚼」可以刺激飽食中樞,只要適量的飲食就能讓人感覺到自己已經「吃飽了」。
用餐時若是沒有細嚼慢嚥,只是匆匆塞進肚子裡,就必須等到已經大吃一頓之後,飽食中樞才終於發出「吃飽了」的訊號。此外,我們現在也已經得知,細嚼慢嚥能抑制用餐後的血糖上升,而且還能提升「大腦血液循環」。
延伸閱讀:
吃飽後總是好想睡、提不起勁?教你4招趕走瞌睡蟲:午餐後「做1事」
午餐後盡量外出散步
用完午餐後,如果可以請盡量外出散步。尤其是在家遠端工作的人,若是沒有特別意識到要出門,很可能會變得一整天都一直待在家裡。
用餐後30分鐘內稍微散散步,就能帶來很顯著的功效。為什麼要在30分鐘內呢?因為用餐後30分鐘內就是血糖最容易上升的時段。如果真的無法出門,在室內做些運動也是不錯的方法。不妨參考我構思的「殭屍體操」,或上YouTube等影片網站搜尋在室內可以做的運動,在用餐後適度活動身體。
(本文摘自/耐用百年好心臟:名醫教您逆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生活/原水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