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過高別緊張!醫教你看懂血脂檢查報告:「這4點」數值都要注意

血脂過高別緊張!醫教你看懂血脂檢查報告:「這4點」數值都要注意

2025/10/9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可能導致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嚴重疾病,定期檢查能夠及早發現血脂異常。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臟外科專家孫宏濤於《和心臟專家談心》一書中,解析現代人常見的心臟及心血管問題,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帶領讀者了解心臟疾病的診斷、症狀、治療與預防,一同守護心血管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Q1. 血脂是什麼?

血脂是指人體血漿中脂類的總稱,包括了總膽固醇(TC)、三酸甘油酯(TG)、磷脂(PL)和游離脂肪酸(FFA)等。總膽固醇又包括膽固醇酯和游離膽固醇。

這些脂類不溶於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成水溶性的脂蛋白才能存在於血漿中。除了游離脂肪酸與白蛋白結合之外,其餘脂質與球蛋白結合在一起。脂蛋白可分成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延伸閱讀:
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該怎麼辦?醫教你「這樣解讀」健檢報告

Q2. 血脂都是不好的嗎?

血脂是人體必需的成分。其中也分好的血脂、壞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就是一種「壞血脂」,它的主要功能是將膽固醇轉運到肝外組織,是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重要脂蛋白。由於小顆粒的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進入動脈壁內,更易被氧化修飾,經過氧化後的低密度脂蛋白具有更強的致動脈粥狀硬化作用。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種「好血脂」,其主要功能是將外周組織包括動脈壁在內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進行代謝,這一過程即為膽固醇的逆轉運,是高密度脂蛋白抗動脈粥狀硬化作用的主要機制。

Q3. 什麼造成了高血脂?

一般我們說的高血脂症主要是指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過高。體內血脂高主要源於體內合成過多、外部攝取過多和代謝障礙3部分。
 
外部攝取的主要是三酸甘油酯,是動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脂的主要成分;體內合成的主要是總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來源於代謝障礙。人們常說,高血脂症是吃出來的。事實上,高血脂症是飲食和代謝兩方面共同造成的。

  • 高鹽飲食容易形成高血壓,血管內徑縮小,造成血液中脂質的堆積。
  • 長時間靜坐,運動量少,消耗不掉體內堆積的脂肪。
  • 高熱量飲食,如肥肉、動物內臟、甜點、油炸食品都會導致體內脂肪、膽固醇增加,長此以往會形成動脈硬化,引起各種心腦血管疾病。
  • 家族遺傳基因的影響。
  • 女性更年期後,雌激素的減少使脂類物質代謝發生紊亂,合成過度的膽固醇,出現膽固醇升高的現象。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是什麼?為什麼會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是病嗎?9大QA一次看

Q4. 高血脂有哪些症狀?

高血脂症的發病是一個慢性過程,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進行性和全身性的。根據程度不同,高血脂症的症狀也表現不一。
 
血脂輕度升高或者在正常和異常間波動的時候有時並無不舒服的感覺,容易使人放鬆警惕,因此有家族遺傳史或者上了年紀的人即便沒有症狀也最好定期檢查血脂,以便早期發現問題。
 
血脂升高持續一段時間後會影響血液運行,可以出現頭暈、乏力、失眠健忘、肢體麻木、胸悶心悸等。如果沒有其他疾病作怪,此時應當警惕血脂的問題,儘快檢查,積極治療。

如果仍然沒有加以治療,高血脂症會進一步發展導致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出現頭暈頭痛、胸悶胸痛、氣短心悸,甚至可以出現肢體麻木、口角歪斜、不能說話等嚴重症狀,此時已經出現了心腦血管的病變,容易發展為心絞痛、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嚴重威脅生命安全。
 
因此,當身體出現頭暈、乏力、失眠健忘、肢體麻木、胸悶心悸等症狀時最好去醫院查一下血脂,這有可能是高血脂症給你發出的信號。

Q5. 高血脂症分幾類?

高血脂症通常也叫高脂蛋白血症,指血中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過高,也可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根據化驗結果,高血脂症一般可以分為4種類型:以總膽固醇含量增高為主的叫高膽固醇血症,以三酸甘油酯含量增高為主的叫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含量均有增高的叫混合型高血脂症,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降低為主的叫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高膽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總膽固醇升高為特點,是包括冠心病、缺血性中風在內的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三酸甘油酯水準的高低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與種族、年齡、性別以及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有關,往往是熱量過剩的標誌,也是代謝症候群的組成部分。

三酸甘油酯高的後果是容易造成「血稠」,即血液中脂質含量過高導致的血液黏稠,在血管壁上沉積,漸漸形成小斑塊,成為動脈粥狀硬化。

Q6. 血脂檢查需要注意什麼?

為了保證化驗結果真實可信,在化驗血脂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 合理控制飲食。抽血前2周內保持平時的飲食習慣,不要刻意調整飲食,更不要大魚大肉或者故意只吃青菜豆腐。抽血前3天內避免飲酒及吃肉或動物內臟等高脂食物,抽血前12小時內不要吃東西,8小時內最好不飲水。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防止就餐後血液中脂質和脂蛋白的成分和含量發生變化而影響檢查結果。 
  • 取血前數天或數周最好停用調脂藥、避孕藥、激素等可以影響血脂的藥物,不可以停用的應該告訴醫生,記錄下用藥情況做參考,以避免藥物對檢查結果造成的干擾。
  • 化驗血脂前2~3天不要做劇烈運動,可以繼續進行適度健身運動。劇烈運動會使脂肪中的脂酶活性增加,對血脂化驗結果有一定的影響。檢驗當天要靜息5~10分鐘後再進行抽血化驗。 
  • 感染、外傷、手術、發燒,以及婦女經期、妊娠等狀態會影響血脂水準,因此這些情況不建議檢查血脂。如果需要檢查,判斷時應該考慮上述因素可能對結果造成的影響。

Q7. 血脂檢查指數有什麼含義?

血脂檢查主要關注這4項:膽固醇(TC)、三酸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 總膽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總和,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膽固醇過多會在血管壁沉積,使血管變窄,失去彈性而變硬變脆,漸漸將血管完全堵死,誘發心絞痛、冠心病、腦中風等。一般人只要總膽固醇高於5.7毫摩爾/升(mmol/L)就可診斷為高膽固醇血症。
  • 三酸甘油酯主要參與人體內能量代謝,產生熱能,是人體存在於血液中的脂肪成分,正常值<1.70mmol/L,男性0.45~1.81mmol/L,女性0.23~1.22mmol/L。三酸甘油酯在人體不同部位堆積會造成不同的後果,比如,堆積在皮下,人就會發胖;堆積在肝臟,就會造成脂肪肝;堆積在血管壁,會造成動脈硬化。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膽固醇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通俗地理解為「壞」膽固醇,因為其水準升高會增加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性。青年人平均約2.7mmol/L,中老年人約3.37mmol/L,大於4.14mmol/L為明顯增高。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項比較特殊的指數,可通俗地理解為「好膽固醇」,因為其可減少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正常值0.91~2.19mmol/L,它的增高對人體有益,而過低則會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險性。

image

Q8. 血脂指數不高就可以放心?

化驗單出來後,大家肯定都會關注結果,如果化驗單上有哪項指數有升高就非常緊張,看到化驗單上所有指數都沒有升高就非常開心。的確,化驗單上有指數升高多半不是好事情,不過,血脂化驗的項目都不高並不代表一切正常。
 
血脂化驗單上的項目所標出的正常範圍是以正常人為標準統計出來的,而高血脂症患者多同時伴有其他身體的異常。有的已經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甚至有的已經發生過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這些人的血脂控制得更加嚴格些。

比如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該控制在更加低的水準,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該控制在比較高的水準。這樣才有助於預防嚴重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和加重。
 
另外,40歲以上男性、停經女性、肥胖、有黃色瘤、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其血脂指數也不能僅僅參考化驗單上的範圍,而應該控制得更嚴格一些。並且這些人群作為患高血脂症的高危險群,應該定期進行血脂檢測。

(本文摘自/和心臟專家談心(二版):你所不知道的心臟大小事/大都會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