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求援就等於失敗?天才、獨行俠⋯5大「冒牌者症候群」你是哪一種

向外求援就等於失敗?天才、獨行俠⋯5大「冒牌者症候群」你是哪一種

2025/8/12
天才、專家⋯你是哪種冒牌者?於世界各地進行過數百場演講、專訪、擔任顧問與職場導師,現任國際慈善策略顧問張瀞仁於《不假裝,也能閃閃發光》一書中,以真實案例介紹「冒牌者症候群」的成因、表現、對職場的負面影響,務實的心法和行動策略,協助與冒牌者經驗和平共處。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哪一種冒牌者?

「完美主義者」、「超人/神力女超人」、「天才」、「獨行俠」、「專家」,這5種冒牌者,測一下你屬於哪一種。多元樣貌的冒牌者中,你是哪一型?

不是所有人的冒牌者經驗都類似,瓦萊麗.楊的研究發現:冒牌者經驗會因為不同種類的失敗或壓力,而顯現出不同的樣貌。每個人的能力、對成功的定義不一樣,瓦萊麗.楊把冒牌者區分成5類,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分類。

這個簡短的測驗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冒牌者經驗是哪一種。如果你有5~10分鐘,請準備好紙筆,用輕鬆、誠實的心情,看看問題描述是否符合你的狀況。

延伸閱讀:
教你從「選蛋糕」看出童年心理創傷!心理師:充滿愛的人會「這樣選」

冒牌者簡單測驗

符合的項目,請把該題後面的英文字母圈起來;不符合就繼續下一題。如果你不太確定,請用第一時間的直覺回答即可。這個測驗不是正式診斷工具,只是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冒牌者體驗,放輕鬆回答就好。如果你比較喜歡圖像式的測驗,可以造訪resume.io網站做檢測。

  1. 事情如果要做,就要做到最好。(A)
  2. 只要可以做好,我喜歡同時擔任不同角色。(B)
  3. 事情如果沒辦法第一次就做好,我就會放棄。(C)
  4. 我喜歡事必躬親,不喜歡請別人幫忙。(D)
  5. 別人覺得我是某方面的專家,但我不像他們想像的懂那麼多。(E)
  6. 我做事一定是全力以赴。(A)
  7. 同時做很多不同事情,而且把每件事情都做好,對我來說很重要。(B)
  8. 如果我覺得什麼事情很困難,就表示我不擅長那件事。(C)
  9. 如果需要別人幫忙,大家就會發現我不擅長那件事。(D)
  10. 我需要大量做功課,來了解工作上所有的知識。(E)
  11. 犯錯會讓我很不安、焦慮。(A)
  12. 大家覺得我很厲害,是因為我可以一次做很多不同的事。(B)
  13. 如果需要努力才能做到,表示我不擅長那件事。(C)
  14. 只有獨力完成才算成功,有別人幫忙就不算。(D)
  15. 別人知道的事情比我多。(E)
  16. 我很難完成一件事情後完全放手,總覺得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A)
  17. 人家常說,不知道我是怎麼做到那麼多事情的。(B)
  18. 對我來說,成功總是手到擒來。(C)
  19. 分配工作給別人很困難,所以我喜歡且習慣自己做。(D)
  20. 大家覺得我懂很多,但其實沒有。(E)
  21. 如果我成功完成什麼事,表示那件事情不難,大家應該都做得到。(A)
  22. 只要生活中某個領域不順利,我就會覺得自己失敗了。(B)
  23. 其他人會覺得我是天才,或是很有天分的人。(C)
  24. 果我在沒有他人幫忙的情況下成功完成某件事,我會比較有成就感。(D)
  25. 其他人會覺得我有某些才能,但其實沒有。(E)

算算看你圈起來的英文字母各有幾個,最多的就是你的冒牌者類型。如果有2個類型(或以上)同分,表示你的冒牌者經驗是跨類別的,例如同時是完美主義者和天才。

→大多數是A,歸類為「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t)
→大多數是B,歸類為「超人/神力女超人」(Superman/Superwoman)
→大多數是C,歸類為「天才」(Natural Genius)
→大多數是D,歸類為「獨行俠」(Rugged Individual, Soloist)
→大多數是E,歸類為「專家」(Expert)

延伸閱讀:
70%的人曾覺得自己不夠好?職場導師揭「冒牌者症候群」8大特徵

認識自己的冒牌者類型

常覺得自己「應該、總是」要怎樣,或「不能、不應該」怎樣,原因可能不盡相同。找到自己的冒牌者類型,可以幫助你更了解自己,並依此設計不同的策略、做出改變。

1. 完美主義者型冒牌者

完美主義者是冒牌者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完美主義者不一定是冒牌者,但冒牌者和完美主義者常有高度相關。

完美主義者關注的是事情「如何」做完,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對於達到目標有一套高標準程序,從過程、執行方法到結果,一切都有精準的規範,任何不在計畫或規範中的變動或偏差,或事情不如他們預期地進行,都等於失敗。而完美主義者容易將這種預期外的變動解釋為「我能力不足、我不夠好、我是失敗者」。

完美主義者不僅對自己嚴苛,對他人也用同樣的高標準要求。不管事情做得再好,他們都會覺得還有進步的空間;換句話說,完美主義者永遠在追求他們理想中的完美,但那個完美永遠無法到達。

於是,完美主義者會過度注重細節(因為希望事情盡善盡美),傾向拖延或工作過度(因為要確保所有事情都是完美的),甚至會選擇放棄或根本不想開始(因為完美遙不可及)。
那種「永遠不夠好」帶來的自我懷疑、羞愧感,就是冒牌者經驗最常出現的樣子。

2. 超人/神力女超人型冒牌者

和完美主義者不同,超人/神力女超人不是關注事情的過程和結果,而是關注自己能同時做「多少」事,或成功扮演「多少」角色。相較於只注重特定面向(如工作、學業)的完美主義者,超人/神力女超人評判自己的方式,是「是否同時擔任多種角色,並且在每種角色都做到最好」。他們要求自己是完美的上司、下屬、父母、子女、伴侶、同事、鄰居、朋友、志工、導師、社團成員、團購主等。

他們重視外在評價,時常需要外界認可,聽到別人說「你怎麼有辦法同時做這麼多事情」時會有成就感。但他們為了同時達到這些目標,總是無法休息,也很難放鬆。

客觀來說,在要求自己同時擔任完美的許多角色時,這個任務就注定失敗了,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沒有人可以同時輕鬆寫意地擔任所有角色。對超人/神力女超人來說,任何一種角色不夠完美,或看起來不夠輕鬆優雅,都會帶來「我不夠好、我是失敗者」的冒牌者經驗。

3. 天才型冒牌者

天才型的冒牌者可能在某些領域有取得早期成功,或某種能力上比同儕優秀,他們在乎的是「事情是否一次就成功」。如果沒有一次成功,那就表示不夠好、自己不夠格、是失敗者。

或許一開始事情進行得比較順利(如不用唸太多書就可以取得好成績),所以天才型給自己設定的標準成為「如果我需要努力才能做到某件事,或事情需要修正才能成功,就等於失敗」。
想想這個標準其實非常嚴苛,有誰可以從小到大做所有事情都是一次成功。但在天才型的標準裡,是非黑即白、一翻兩瞪眼的絕對世界,只有輕鬆寫意的成功才叫成功。

完美主義者可以允許自己不斷嘗試以追求完美,但天才型卻認為只要那件事需要付出努力,就表示自己不夠好。所以,天才型常拒絕他人幫忙,因為需要幫助或是沒有輕而易舉地完成,就等於失敗。

4. 獨行俠型冒牌

獨行俠最在意的是「誰」完成任務,只要事情不是自己完成,就等於失敗。對他們來說,任何形式和程度的向外求援,不管是問問題、尋求協助、爭取資源、找導師或跟人討論等,都是能力不足、軟弱、失敗的表現,只有獨力完成的事情才算成功。

天才型的冒牌者可能是因為覺得「不需要」而拒絕他人幫忙,但獨行俠拒絕他人幫忙,則是因為他們希望這件事情是「因為自己」而成功,或是害怕他人發現自己的無能。

即使工作量太大、超過自身能力範圍太多,或有其他狀況發生讓事情無法依計畫進行,他們大多選擇咬牙苦撐。在負荷超載的情況下,他們可能過度工作,或因為不想讓事情失敗而拖延或放棄。

5. 專家型冒牌者

專家型的冒牌者堅持自己需要掌握一切資訊,他們在意是自己知道「什麼」和知道「多少」。這類型通常都是某個領域中已經有一定經驗或成就的人,但他們永遠覺得自己懂得不夠。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是知道專業內的所有知識,一種問不倒的人肉ChatGPT狀態。

如果別人問一件事情,他們不知道正確答案,就會解釋為是自己能力或學識不足而感到羞愧與失敗。專家型外顯的表現是對知識(特別是專業領域相關知識)非常渴求,他們會不斷進修、學習、考證照,但背後的驅動力來自自己覺得不夠格、怕被拆穿。

專家型的冒牌者永遠覺得自己知道得不夠,在面對新挑戰時也容易抱持較保守的態度,容易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或不夠格。

(本文摘自/不假裝,也能閃閃發光:停止自我否定、治癒內在脆弱,擁抱成就和讚美的幸福配方/方舟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