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病時最擔心什麼?7旬婦看病只怕這件事:只求生病別拖累子女

父母生病時最擔心什麼?7旬婦看病只怕這件事:只求生病別拖累子女

2025/7/27
多數父母在年老或生病時,心裡最掛念的往往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怕拖累孩子」。這是一種深沉、無私的愛。國防醫學院醫學士張德明,行醫40餘年,曾任三軍總醫院院長、國防醫學院院長、國防部軍醫局局長、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卸任之後仍堅守崗位,繼續服務眾多患者。張德明也於《醫見人生》一書中,分享所經歷的診間百態,帶領讀者進行人生的思索。以下為原書摘文:

最重要的是話少說點

70餘歲老太太,上週因為體檢報告的類風濕因子(RF)陽性來看診,同時還不時的抱怨手部關節僵硬疼痛。視診雖然沒有腫脹,仍然無法完全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就安排一系列血液檢驗和X光攝影。手邊沒有數據資料,當然無從深入討論,順便約好了本週見。

今天來,答案要揭曉了,就再稍微仔細的端詳。頭髮灰白相間,梳理得整潔有致,穿著妝扮也優雅得宜,看起來精神氣色俱佳,兩次都由40來歲的女兒陪著來。女兒臉色略為暗沉,多半時間都垂埋著頭,氣溫低,穿著厚毛呢材質的黑白雜織套裝,顯得暖和貴氣。

延伸閱讀:
住安寧病房是等死嗎?平均住多久?護理長親揭「真相」跟你想的不一樣

老太太仍不停的叨唸著,似乎已沉陷在病痛中真成了病人。但看了檢驗結果,除了類風濕因子比正常值略高,其他檢驗均屬正常,也沒有發炎跡象,手部X光亦只有輕微退化的變化。就輕鬆平實的告知結果,結論是應該沒事。

其實65歲以上,免疫耐受性會逐漸降低,百分之十至十五會有陽性低效價的類風濕因子,無足為奇,而離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卻仍有遙遠距離。可能前面演太大,自己都信以為真,入戲太深後,角色一下難以抽離,似乎反而不太能接受一切正常的答案,仍不斷強調關節疼痛。在始終得不到診斷認同後,最後拋出一句,「那你告訴我現在最重要的該做什麼?

明明沒大事,硬要大張旗鼓的問,若僅回以一般的保養、復健、熱敷、鈣片、葡萄糖胺這類例行答案,應是降不住這顆狂躁的心。既然有質問,當然得回應,總不能為之語塞,就快速的沉聲反應:「最重要的是話~少~說~一~點。

延伸閱讀:
萬一那天沒來,先謝謝你多年的照顧⋯老婦看病醫「1回覆」鼓勵彼此

生病也沒關係,但不要拖累了子女

話語的明顯減速,無厘頭式的回應,一下子亂了她的思緒。老太太沉吟的複誦一遍,頓時矇住了,女兒那邊卻噗哧一聲笑出來。但畢竟薑是老的辣,立刻自我解嘲轉回來,緊接著低聲幽怨的說,「醫師真幽默。」

一定覺得輸人不輸陣,仍不停嘴,繼續說到,其實死都沒關係,但不要病。也許只是要找個台階下,本應鋪個紅地毯順著走就算了。但看起來養尊處優的,不像視死如歸的個性,何況根本沒有那麼嚴重,不過輕微退化而已,就假裝認真又帶著戲謔的問:「死真沒關係?」

問題拋出來,被問死有沒關係,應該多少有些顧忌,當然接不下去。斜瞟了一眼低著頭的女兒,接口說,女兒住美國,只回來1個月,生病也沒關係,但不要拖累了子女。人家已經降key了,那廂身段算閃得漂亮,自己這廂實在是應該忍耐著附和一下,接個「就是啊」結案。

但看到女兒的臉埋得更低,不知哪根筋不對,竟然笑著衝出一句「不要情緒勒索」。母女倆對看一眼,都噗哧一聲,女兒笑得尤其燦爛,用手環抱著笑得略帶尷尬的母親。

其實是觀察出母女倆感情深厚,但分隔兩地,各有難處,時間久了,太多的欲言又止、太多的無能為力,那倒不如打開天窗說亮話。對於親情,只要心有所念且盡其在我,也就該無怨無悔、無牽無絆了。

(本文摘自/醫見人生:張德明醫師的人間診間思索/天下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