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癢要擦什麼藥?藥師解析「5種成分用途」:變色、沉澱就該丟掉
2025/7/4
用藥止癢這樣觀念須具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提醒,用藥前,不可不知用途、劑型與使用方法:
1. 瞭解用途:皮膚問題發生原因不同,選用藥物也不同。
皮膚外用藥常用成分如類固醇、抗生素、抗黴菌劑、抗組織胺、角質溶解劑等。例如:治療黴菌感染(香港腳、灰指甲),需用抗黴菌劑;蚊蟲引起的搔癢可使用抗組織胺止癢;皮膚炎、皮膚過敏,常用類固醇消炎、收縮血管。藥物選用時亦需考量患部皮膚狀況,建議先向醫療人員清楚說明症狀。
2. 選擇劑型:患部皮膚的厚薄會影響劑型選擇。
不同劑型的外用藥有不同的油/水比例。軟膏(Ointment)含油比例高、黏稠度最高,可增加皮膚吸收,適用於無毛髮、乾燥或角質較厚處;乳膏(Cream)水分比例增加,好推展,適用於皮膚濕潤或流汗部位;凝膠(Gel)含水量多,較清爽,塗擦後吸收快;洗劑(Lotion)可用在大面積病灶、毛髮濃密處。
3. 使用方法:用藥前先洗淨雙手、保持患部乾燥。
藥品擠出適量後輕輕塗抹一層即可,太厚反而容易阻塞毛孔;另外,不建議自行分裝小盒,以免藥品汙染或變質。
留意使用效期,出現這些異常勿再用
黃品臻提醒,外用藥使用前應詳閱藥品說明書並留意效期,若有變色或異常沉澱,則應丟棄;而當皮膚疾病治療痊癒後,藥膏也不能拿來當保養品或預防復發用。
值得注意的是,藥膏雖是塗抹在皮膚,但因皮膚仍有吸收作用,因此過度使用(長期、頻次過高、面積過大),可能導致藥物蓄積體內而引起不良反應。
延伸閱讀:
天熱皮膚癢?小心是「6大疾病」警訊! 解癢錦囊大公開:一條藥膏萬年通NG
高溫戴安全帽頭皮癢、出油又臭? 機車族「常見惡習」恐釀蜂窩性組織炎
(本文獲常春月刊授權轉載,原文為:皮膚癢要擦什麼藥?藥師解析「5類成分用途」:別傻傻亂塗)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