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末不再只能化療,化療加免疫5成病患可控制癌細胞,醫師提醒:初期常誤認消化潰瘍,定期胃鏡檢查為必要

胃癌末不再只能化療,化療加免疫5成病患可控制癌細胞,醫師提醒:初期常誤認消化潰瘍,定期胃鏡檢查為必要

2025/5/15

由於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增加手術難度。幸運的是,近年來免疫合併化療的發展,使晚期患者的存活率提高。醫師表示,一名68歲婆婆確診胃癌末期,幾乎吃不下飯,體弱到需坐輪椅,腫瘤已轉移至頸部並造成腫脹,還有肝轉移。經過3至4次免疫合併化療後,頸部腫瘤消退,食慾恢復,病情和生活品質顯著改善。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消化系中心主任吳宜珍醫師表示,雖然近年來國人對胃病的敏感度提升,加上幽門螺旋桿菌根除,胃癌發生率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約4千人罹患胃癌,超過2千人因此死亡。主要原因是缺乏大規模胃鏡篩檢,台灣超過三成患者確診時已屬第四期。

體重明顯減輕、間歇性黑便恐是末期

胃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他包括飲食不當,如攝取過鹹、醃漬或保存不良產生毒素的食物,以及抽菸和家族史等。吳醫師指出,胃癌常見症狀與消化性潰瘍相似,容易被忽略;若出現體重明顯減輕、間歇性黑便、貧血等,通常已是第三或第四期表現。她呼籲,臨床上常見一些患者長期胃部不適,但自行服用腸胃藥,直到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才就醫,確診為胃癌。因此,若胃部不適持續超過一個月,應立即就醫,尤其有家族史者更需注意。此外,超音波和電腦斷層無法早期確診癌變,必須透過內視鏡才能徹底檢查。

吳宜珍醫師說明,而晚期胃癌多已無法手術,需以藥物治療為主,第三期後、四期或年長體弱者情況較不樂觀,發現越晚存活率越低。

免疫+化療更有效 半數患者癌細胞成功縮小!

吳宜珍醫師解釋,免疫系統通常負責清除癌細胞,但有些癌細胞會表現PD-L1等分子,讓免疫細胞誤認它們為正常細胞,從而停止攻擊。近年的胃癌免疫療法就是透過解除這種機制,使免疫細胞重新發揮作用,對抗癌細胞。

與化療相比,免疫療法更具專一性,能有效抑制癌細胞,且沒有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提高生活品質,能有效縮小腫瘤並降低超過20%死亡風險。美國、歐洲及亞洲的最新治療指引已建議晚期患者在第一線治療中使用免疫合併療法。吳醫師指出,目前臨床上透過化療加免疫療法,已有超過5成的患者成功使癌細胞縮小,症狀改善。

如今健保已將免疫合併化療納入健保給付,鼓勵患者多與醫師討論,為自己安排最精準的治療方式,贏下這場健康保「胃」戰!

MAT_TW_OPD_00092 /1506-TW-2500047

《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