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肉真的比紅肉好?醫師親解「4大迷思」原來魚肉也不全屬白肉

白肉真的比紅肉好?醫師親解「4大迷思」原來魚肉也不全屬白肉

2022/10/21
一般人都會說少吃紅肉,但真的是正確觀念嗎?少吃紅肉確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否也忽略了紅肉的營養?而魚類就真的是所謂「白肉」?民眾的眾多疑問,讓家醫科醫師來解答。

本篇文章目錄

愛林醫療機構專任醫師林智葳在臉書發文表示,通常要區分紅肉與白肉,較簡單的分類法為有「4支腳」的通常為紅肉、「2支腳」或「無腳的」(海鮮類)通常為白肉。因此常見紅肉範例為牛肉、豬肉、羊肉等,而白肉即為雞肉、火雞肉、底棲型魚類、鴨肉等。

紅肉、白肉有什麼功能?

林智葳說明,以運動與維持日常生活的功能而言,紅白肌肉也扮演著不同角色,說明如下:

  • 紅肌纖維:負責長時間、重複性高、但收縮力較小的活動,例如用來走路的小腿肌群,其特性為耗氧量高、肌紅蛋白多,所以多呈現紅色。
  • 白肌纖維:負責爆發性、瞬時、收縮力量極大的活動,例如用來大力推舉的胸肌,其特性為無氧耗能、肌紅蛋白少,所以多呈現白色。

延伸閱讀:
高蛋白粉怎麼吃?專家曝「肌肉受傷才有用」你吃對了嗎

魚類如何區分紅肉、白肉?

常見的洄游性魚類如鮪魚、沙丁魚、鯖魚、秋刀魚等,因為魚種本身會隨季節變換而進行長程洄游,因此其肉質偏耐力紅肌,是屬於紅肉;而底棲型魚類如比目魚、鯛魚、鯊魚與旗魚等則屬於白肉。

因此,不是看起來紅色就是紅肉,白色就是白肉;像常見的鮭魚因其白肌纖維比例較高,所以分類上屬於白肉(呈現紅色是因為鮭魚攝食的甲殼類含蝦紅素,雖然鮭魚本身也是屬於洄游性魚類),雞胸部位屬於白肉,但雞腿部位則紅肉纖維居多,因此部位不同也有差異。

紅肉有哪些好處?

有些報導會強調少吃紅肉、多攝取白肉以避免身體發炎與相關心血管風險,紅肉甚至被國際癌症協會列為2A級致癌物,但其實許多紅肉尤其是牛肉裡富含許多白肉沒有的珍貴營養素,如鐵質、維生素B12、鋅、肉鹼等。如果都不吃紅肉,長期下來也有可能導致貧血、免疫失調等情況。

白肉與魚肉有哪些壞處?

以雞肉、鴨肉和大部分的底棲型魚類等白肉族群,都有纖維較好消化、飽和脂肪較低的優點;以雞胸肉為例,每單位含有的蛋白質極高又幾近不含脂肪與碳水,對於健身尤其在減脂的人相當適合。

延伸閱讀:
捐血後擔心大失血?多吃紅肉、菠菜、葡萄乾助造血

而魚肉更含有對心血管有利的不飽和脂肪酸與稀有元素砷、硒,因此也相當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攝取。不過,白肉仍舊缺乏紅肉擁有的那些微量營養素,另外,有些深海大型魚類也有重金屬累積的問題要考量。因此,紅肉不見得絕對不好,白肉也不見得完美健康。林智葳補充各種肉類特質說明如下:

  • 好消化程度
    魚肉>家禽類白肉>紅肉
  • 微量營養素含量
    紅肉(鐵、鋅、B12)>魚肉(硒)>家禽類白肉
  • 飽和脂肪酸含量
    紅肉(較不利心血管)>魚肉>家禽類白肉
  • 不飽和脂肪酸含量
    魚肉>紅肉與家禽類白肉

林智葳提醒,正確的飲食態度應該是什麼都吃、但什麽都不過量,紅白、白肉都均衡攝取對健康與體態才是最理想的方式。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