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

悠「油」生活 少油多纖固健康

悠「油」生活 少油多纖固健康#纖維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脂肪的來源有許多種,動物性食物包括肉類、內臟類、香腸、熱狗等相關加工產品,就含有動物性脂肪。而使用的烹調用油、奶油、沙拉醬、以及堅果類,都是我們攝取到脂肪的食物來源。每日飲食建議油脂類約需2~3湯匙,多以蒸煮滷烤的方式烹調,避免油炸、油煎。脂肪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幫助,必須透過攝取脂肪獲得必須脂肪酸。所以不是不吃油,而是要吃對油。等量的油脂產生的熱量比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如澱粉質)多出兩倍,油脂攝取過多,過多的熱量會轉變為體脂肪囤積在體內,容易有肥胖問題產生。烹調時加入適量的油,可以促進脂溶性維生素 A、D、E、K的吸收利用,增加食物的芳香味和飽足感。成年人建議每天攝取2~3湯匙的油脂類(每湯匙約15克),但要盡量避免動物性脂肪,因為動物性油脂富含飽和性脂肪酸與膽固醇,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吃入了太多脂肪,會使動情激素、雄性激素等類固醇荷爾蒙增加;這些荷爾蒙會導致腸道內膽酸(bile acid)分泌增加。膽酸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轉變為催化腫瘤成長的代謝物,加速癌症的產生。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酸(trans fat ty acid)更會增加血液中壞的膽固醇(LDL-C),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機率。由脂肪所獲得的熱量不得高於每日攝取總熱量的30%,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血中膽固醇濃度增加,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之一。要少油多纖,可以將肉類食物的時候去皮去油,避免油炸,尤其裹粉炸更容易吸油、喝湯時先撈去浮油或將浮油撇開、減少使用黏稠度較高的醬料,因為可能含有較高的油脂、每天至少吃3份蔬菜及2份水果,保持足夠的纖維攝取。(資料來源:衛生署-衛教週報161期)

聞腸癌色變!少吃燒烤紅肉多蔬果吧

聞腸癌色變!少吃燒烤紅肉多蔬果吧#纖維

最近很多名人相繼驚傳罹患大腸癌,讓不少人聞「腸癌」色變,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楊成表示,飲食西化、嗜吃燒烤紅肉、高油脂食物,加上少食用高纖的蔬菜水果等,讓國內每年新增的大腸癌人數持續攀升。在台灣,每年的癌症以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為第一名,而台南市立醫院每年診斷的癌症病人中,目前以也大腸直腸癌估第一位,李楊成醫師強調,初期腸癌不需化療,開刀後定期追蹤即可;第二期開刀後,醫師將依照癌症風險高低,決定是否需要化療及電療等輔助治療;第三期開刀後最好要接受化療,若直腸癌也要接受局部電療;第四期以化療為主,但患者可做基因檢測,根據基因是否突變,搭配不同的標靶藥物。李楊成醫師指出,個人化醫療是目前的治療趨勢,選擇適合自的「標靶治療」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是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新趨勢,兩者結合治療大大提昇治療反應率和完全手術切除率,進而提高存活率。

預防腸癌要少紅肉多纖維外 有家族病史者患病機率大

預防腸癌要少紅肉多纖維外 有家族病史者患病機率大#纖維

前總統李登輝證實罹患大腸癌,並且已經在日前切除,目前已無大礙,但是卻引起許多人開始重視大腸癌的問題。李登輝的主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林楨國表示,從大腸各部位剖析癌率指出,大腸癌多發生在五十至七十歲,自九十五年開始每年均有超過一萬例新增案例。林楨國醫師表示,結腸從肓腸開始,在上方的升結腸罹癌率為15~20%,接著是橫結腸經脾彎後是降結腸,降結腸罹癌率是8~10%,接著是乙狀結腸占20~25%,然後是直腸約40%左右。前總統李登輝大腸癌的病灶發生在右側結腸,此處的糞便不成形且患者多半不會有症狀,但通常會有貧血現象,因此五十歲以上民眾如有不明原因貧血,應該要檢查消化道、胃、小腸等器官。大腸癌是目前國人成長率相當快速的癌症之一,在馬偕紀念醫院的衛教手冊中提到,目前大腸癌的發生有幾個危險因子,第一是年紀,雖然大腸癌有可能發生在各種年紀,但是以超過50歲以後的人,罹患大腸癌比率最高;第二是飲食,目前相關的研究發現,大腸癌的發生跟抽菸、高脂肪、紅肉、缺乏鈣與葉酸、低纖維飲食有很大的關連。第三是瘜肉,因為大腸蠕動的關係,可能會生長出一些良性的腫瘤,稱為大腸瘜肉,而在50歲以上的人,大腸瘜肉演變成癌症細胞的機會相當地大,所以提早發現大腸瘜肉,可以減少大腸癌發生的機會。最後一項是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會也會增加,所以家族中有人罹患大腸癌的人,最好要每1~2年做一次檢查。小腿腫脹還發燒 竟是蜂窩性組織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98&HN_Yr=0&HN_Mon=0女子整型後唇腫、睜不開眼 警局旁呼叫求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07&HN_Yr=0&HN_Mon=0想當爸媽這麼難嗎?白冰冰求女失敗大哭!「健康搜查隊」解救不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96&HN_Yr=0&HN_Mon=0

長期便秘致大腸癌?不太會!醫師強調更容易痔瘡

長期便秘致大腸癌?不太會!醫師強調更容易痔瘡#纖維

根據大陸報導指出,長期便秘有可能會引發大腸癌,報導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長期便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偏食或蔬菜吃太少,使得纖維素攝取過少,讓糞便堆積在大腸內,引起大腸病變導致大腸癌。台中林新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許格豪表示,其實一般便秘不太會導致大腸癌,反而容易有痔瘡的現象。許格豪主任表示,所謂的排便就是將身體中的廢物排出,當大便困難、大便次數減少、大便乾結,此時身體無法及時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與毒素時,就容易造成胃口差、火氣大、口苦口臭、脹氣腹痛、青春痘等問題,嚴重者會引起排便疼痛或痔瘡現象,但是導致大腸癌的說法太嚴重,一般便秘比較不會引起。不過許格豪主任解釋,若便秘狀況嚴重,則較有可能會引起大腸憩室炎。一般排便時,大腸壁的肌肉層會規律地收縮,將糞便往肛門側推進,便秘時因為大腸內的壓力增加,容易在脆弱的大腸壁上推擠出一個一個凸出的囊袋,而大腸上凸出的囊袋就稱為憩室,當排便困難時,大腸內壓力增加,就容易使大腸憩室產生發炎,引起大腸憩室炎。許格豪主任表示,改善便祕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吃蔬菜,尤其是纖維多的蔬菜,例如A菜、韭菜、筍干等,再配合大量的水分就可以了,另外在選擇水果上也盡量選擇纖維多的水果,像是不削皮的香瓜、蘋果、水蜜桃等都不錯,除了飲食注意外,更要適量運動,幫助腸胃蠕動;許格豪主任也提醒,一般健康的運動至少要達到每周3次,且每次多於30分鐘或一分鐘心跳數增加20下以上,才能有效達到身體的健康。長期便秘 當心毒素累積傷身體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24長期便秘、腹突腫脹 小心大腸扭轉送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946解除便秘的撇步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557

蔬果養生健康多

蔬果養生健康多#纖維

科學家研究發現,多吃蔬果能降低得癌症的機會,尤其經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糙五穀的人得病機會比不常吃的人低二~三倍,所以蔬果被現代人視為是慢性病、癌症的天然解藥。專家建議只要每天至少吃兩種水果和三種不同的蔬菜就能達到保健的功效,除此之外,蔬果對於美容塑身、美化肌膚、強健體格也有異想不到的好處。為何蔬果能受到如此大的肯定?下列特質可說明蔬果對身體的重要性。蔬果是鹼性的食物正常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呈微鹼性,為了身體健康,多吃鹼性食物是有幫助的。一般食物的酸鹼性主要是以礦物質的成份和含量來決定,鹼性食物含較多鉀、鈣、鎂等元素,而綠葉蔬菜、海藻類、水果都是強化身體健康的鹼性食物,例如海帶、蕃茄、油菜、甘藍、青椒、小黃瓜、葡萄、鳳梨都是鹼性高的蔬果。蔬果的營養濃度高營養濃度是一個新觀念,是衡量食物營養價值的方法之一。由於蔬果富含胡蘿蔔素、葉酸、維他命C、鉀…等天然營養素,營養濃度高且變化大,有助於細胞的修護,各器官機能的調節。平日多攝取各種不同的蔬果能強化骨骼、減少貧血與心臟病的發生,同時也能預防各種慢性病與癌症。例如:高鈣的蔬菜:紫菜、海菜、金針、九層塔、綠色莧菜、荇菜、木耳、蕃薯葉、芥藍菜。高鐵的蔬菜:金針、木耳、香菇、莧菜、蕃薯葉、菠菜、萵苣、枸杞、紅棗。高葉酸的蔬果:花椰菜、菠菜、蘆筍、甘藍菜、碗豆莢、香蕉、甜瓜、檸檬。富含β-胡蘿蔔素的蔬果:茼蒿菜、胡蘿蔔、綠蔥、菠菜、青江菜、木瓜、桃子。 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苜蓿芽、青椒、花椰菜、芥菜葉、蕃石榴、柑橘。以上的各種蔬果都含有多元的營養素,能抵擋環境對身體的傷害,維持身體的健康。蔬果是低脂食物任何一種蔬果都不含膽固醇,膽固醇只存在動物性的食物,因此,攝取充足的蔬果有助於調控現代人膽固醇偏高所造成的疾病風險。而且一般植物性的食物,尤其蔬菜和水果含較多的水分,相較之下,所含的熱量也較低,其中以菜葉類和瓜果類蔬菜如黃瓜、苦瓜更是明顯,所以蔬果常被視為低脂、零膽固醇極佳的減肥聖品。蔬果是纖維質的重要來源天然高纖的食物幾乎都是熱量偏低的食物,由於纖維質不被人體消化吸收,一般可視為零熱量,加上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的攝取量,促進腸子蠕動加速排便,對於降低食物熱量的吸收是有所幫助的。除此之外,纖維有吸水性,能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的蠕動,減少致癌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纖維也有利於腸道好菌的成長,有效抑制致癌物的形成,同時協助女性荷爾蒙的調節,減少婦女罹患乳癌的機會。蔬果含高抗氧化物質只要天然的蔬菜與水果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常見的有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植物性化學物質,這些元素都能有效的消除自由基以及對細胞的破壞,例如深綠及黃紅色蔬果含有較多類胡蘿蔔素的營養素,包括胡蘿蔔素、蕃茄紅素及葉黃素等。十字花科蔬菜含多種抗癌成份、硫化合物以及Indoles等成份。大蒜含有將近十五種以上具抗氧化作用的成份,而每一百公克的菠菜就含有100毫克的維生素C和八千國際單位(IU)的胡蘿蔔素,因此平時從蔬果中獲取抗氧化物質是最為理想,蔬果類不僅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劑,更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及其他營養素,對於身體全面的保護功不可沒。食物種類多元蔬菜的種類繁多,分類的方式可以食用部位分類,即為葉菜類(菠菜)、莖菜類(芹菜)、根菜類(牛旁)、花菜類(花菜〉、果菜類(青椒),或以蔬菜顏色區分,這主要配合中醫理論,利用五色—青、紅、黃、白、黑,對映人體五臟的肝、心、脾、肺、腎的概念,將紅(番茄)、黑(木耳)、黃(金針)、綠(小黃瓜)、白(蘿蔔)五色作為分類,主要作為多樣選擇蔬菜的原則。由於蔬菜的顏色多元,讓蔬菜在提供營養的變化程度上,更具意義。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雷派克Lester Packer博士指出「抗氧化網路」的理論,發現當自由基入侵人體時,維生素E會先抵擋,在維生素E消滅自由基的同時,自己也被氧化,這時,維生素C則充當維生素E的抗氧化劑,及時將維生素E還原,然後維生素C本身被氧化後,就必須靠著黃酮類或其他化學物質等抗氧化劑來協助還原,由此可知,抗氧化網路成員是相互支援、合作,因此,利用多色蔬菜來確保多種類營養的獲得,使得抗氧化網路更完整,抗氧化的效果更堅強,這種概念同時也提供了「為什麼人需要吃多種不同食物組合的飲食」的真正答案。難怪專家們都一致認為富含營養素、高纖和低脂的蔬果正是天然防癌的最佳食物。

果汁能完全取代水果嗎?

果汁能完全取代水果嗎?#纖維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每日飲食指南(成人均衡飲食建議量)中,營養專家建議我們每天從下列六大類基本食物中,攝取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素, 那六大類呢?就是天天會吃到的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由這六大類食物種類中可以獲得醣類、脂肪和蛋白質三大營養素之外還有一些參與生理作用,足以堪稱小兵立大功的成份就是維生素及礦物質。那麼這些營養要由何處才能獲得且需攝取多少才夠? 答案就是:至少天天五蔬果(三份蔬菜二份水果) 。天主教聖功醫院營養科-黃舒儀營養師表示,新鮮的蔬果中含多種維生素及鈉、鉀、磷等礦物質,值得一提是促進腸道健康的「纖維素」。但現代人雖然健康意識高漲,卻忙到連削顆水果來補充營養都覺得沒空,於是各種市售果汁便因應上市,但是否表示果汁是一個很好的替代物呢?根據衛生署調查資料顯示,市售包裝果汁中糖量普遍偏高,有的雖然標榜百分百果汁可是卻仍含糖份,如此高的糖份喝多對身體的傷害也是不可忽視的。例如:對血糖高的病友或需要控制體重的人更是一大陷阱,因為240cc一杯柳丁果汁可能就需要3-4粒柳丁,加上喝一杯不過癮還可能會再續杯呢?再依據 2008年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所進行的推廣「均衡555 營養資訊看得見」計畫,針對2008外食人口飲食習慣調查之中有幾點結論與蔬果攝取相關如下:1.外食比例及頻率高,近8成受訪者是1週5天以上的「經常外食者」。2.天天達到「3蔬2果」的比例則明顯偏低,僅佔3%。3.營養認知仍有進步空間,其中又對「天天5蔬果」認知較為不足。相信大家閱讀到這樣的資訊,可能就開始思考該如何才能改善每日飲食蔬果不足的飲食問題。黃舒儀營養師指出,甚至在門診中便開始有許多糖尿病病友詢問到底可不可以喝蔬果汁來補救蔬果之不足。黃舒儀表示,在目前外食人口及老年人口比例增多的趨勢中,想要達到衛生署建議每天至少要3份新鮮蔬菜都很難達到了,更別說是達到最近提倡的蔬果579(小孩每天吃5份、女性7份、男性9份);但若想以市售蔬果汁來滿足這健康訴求,是錯誤的觀念。市售蔬果汁中多使用濃縮果汁,還添加的大量的糖分,加工的過程中許多營養素也跟著被破壞,纖維也跟著渣一同被去除了,真正健康的飲食還是需以新鮮蔬果為主或是自己打新鮮蔬果汁,千萬別被廣告中訴求的「一日蔬果,一瓶就夠」模糊了健康觀念。因此還是依照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記錄,並檢討自己一天該如何妥善運用時間可以補充完整夠份量的蔬果才好,至於技巧方面則是適合自己的最好,例如:老人家咀嚼不佳則要選擇質軟仔少的瓜果類,而外食族則選擇不用費時前處理的水果類為宜。最後還要再提醒大家,如果要控制體重及血糖穩定要注意以下的事情:「水果的營養成份與蔬果類似,可是含有比蔬菜多的醣類。例如:果糖、葡萄糖等。所以,水果吃起來較甜,但也因此熱量比較高,攝取過量會造成另一種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