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

新冠病毒快速蔓延 弭平恐懼這樣做

新冠病毒快速蔓延 弭平恐懼這樣做#蔓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快速蔓延,全中國幾乎淪陷。病毒也傳播至全球,包括台灣、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美國、法國、義大利、澳洲等。至目前為止確診者高達六萬人以上,死亡病例達1,360例。而台灣確診人數已累計至18例,更有多人因有旅遊史或接觸史,需居家自主隔離。幸好台灣政府由2003年SARS爆發所學到之經驗,至目前為止,疫情控制得當,尚未出現社區感染。回顧2003年SARS當年 對醫護人員精神照顧尤如沙漠2019年新冠病毒的爆發,產生了不僅中國甚至全世界的焦慮潮。雖然制定了種種防疫措施,來對抗新冠肺炎的散佈,然而對於病患及健康照顧者醫護同仁精神心理健康的照護,卻如一片沙漠。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蘇東平主任將2003 SARS爆發時,針對醫護照顧者的精神心理狀態觀察及研究與大家分享,並提供面臨這次疫情災難時重要的參考及建議,必要時,針對心理創傷者進行介入性的精神醫療。受SARS疫病影響 醫護者出現恐慌、憂鬱等心理疾病2003年3月,SARS侵襲台灣,導致1萬3000人遭到隔離、356人受到感染,其中73人死亡。當時台灣民眾聞之色變,經過各界的努力之後,疫情終於在7月初獲得控制。受到SARS疫病影響最大的首推醫療護理人員,他們除了身體上可能受到感染的威脅之外,在心理精神層面也會出現災難後經常見到的精神疾病,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以及失眠症。針對醫護人員進行精神研究 家庭支持提供保護因子以某醫院的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將接觸SARS的程度定義為不同劑量,以劑量效應的方式探討其身心問題,劑量最低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中度劑量的是直接照顧SARS病患者,重度劑量的則是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蘇東平教授,追蹤了107位劑量最低的醫護人員,發現5~17%的人在SARS流行被隔離時發生精神症狀,其中以失眠、恐慌症、憂鬱、焦慮症狀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為主;在SARS過後的第三個月,發生率下降一半;六個月時,幾乎完全消失。然而研究也發現,家庭的支持提供保護因子,可以降低受隔離者的身心壓力。特別的是,在SARS後的六個月,發現107位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態,比對照組的122位醫護人員來得健康,顯示小劑量的壓力,可能使心理、精神相對增強。SARS病房憂鬱症發生率 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第二個研究是在SARS盛行時,針對在SARS病房(分為一般病房與ICU重症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70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身心狀態評估。同時以非SARS病房(分為一般病房與ICU重症病房)的32位醫護人員做為對照組。結果發現,SARS病房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而失眠的發生率則高出4倍。進一步觀察發現,SARS病房的醫護人員在工作一個月之後,對SARS的知識和經驗逐漸增加,情緒、失眠及對SARS的負面感受也隨之降低,在心理層面上漸漸適應,血液中的壓力激素「皮質醇」濃度,也在一個月後逐漸恢復正常。顯示在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最佳良方。疫情快速爆發期 精神健康照顧有這四項建議「針對新冠肺炎爆發的快速及時精神健康之照護是急需的」,這是中國澳門大學的Yu-Tao Xiang及其同仁所發表於The Lancet Psychiatry 2020年的一段話,且有下列建議:1.政府上層醫療官員應定期清楚地將新冠肺炎最新正確的訊息,公告給醫療工作者和病患及其家屬,以將低其害怕及不確定感。2.精神醫療工作者應定期篩檢疑似和確診個案,以及其健康照顧者是否有憂鬱、焦慮和自殺傾向。3.在區域及國家層級上應建立精神健康的多重團隊,包括精神科醫師、護理、臨床心理和其他工作者,並提供給病患和其照顧者精神醫療支持。4.可利用電子設備提供感染病患及其家屬和大眾,予以心理諮詢,利用科技化的溝通管道,鼓勵病患和家屬聯繫,以減少被隔離的無助感。面對疫情因未知而恐懼 精神支持與治療降低衝擊任何生物災難發生時,人們心理的害怕、不確定性和被汙名化,十分普遍,從過去嚴重爆發的新型病毒肺炎及病毒流病,對心理社會的衝擊所得到的經驗中,發展精神醫療的特色,包括評估、支持、治療和服務,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主要且必須的目標。(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校花罹白斑症 一夕間竟成霸凌對象

校花罹白斑症 一夕間竟成霸凌對象#蔓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時過境遷,風華不再,歷經倉海變桑田的感慨,卻是在一名大學女生身上發生!一名原本長相清秀,笑容甜美的少女,在國中時期十分受到歡迎,是學校花香遠播的校花,不過正當青春年華的她,某日嘴角皮膚竟漸漸發白,乍看之下還以為她口吐白沫,更引來同學嘲笑,面對曾經是眾人捧在手心,如今卻是受盡言語譏諷,讓她自信心嚴重受創,上了大學更是沉默寡言,所幸經黑色素移植手術後,嘴角白斑終於消失!全台共有四十八萬人 有白斑症的困擾為什麼她的嘴角會突然轉而變白?原來她罹患的是白斑症,是一種黑色素含量異常造成膚色異常的現象。有些臨床研究顯示可能和自體免疫疾病、遺傳、心理壓力等因素有關,但目前真正發生原因仍不明確。50%的人是在10~30歲之間發作,男女比率均等。白斑症的發生占總人口2%,估算全台灣有48萬人有程度不等的白斑症困擾。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吳文宏解釋,患者通常在四肢、眼、鼻、腋窩及下背部較易出現白斑。另外,嘴唇及陰部粘膜部位也可能發生。像張姓少女就是由嘴唇部位開始發病,白斑所到之處,連原本紅潤的唇型都遭到破壞。白斑症不會致命 但容易罹患皮膚癌再者,由於白斑部位缺乏黑色素保護,因此容易因陽光過度曝曬導致曬傷甚至引起皮膚癌,醫師表示,白斑症雖不會致命,但後天外貌的遽變往往使患者心靈嚴重受創,尤其發病時間常是在敏感的青春期,對孩子的自信心、社交活動都有影響。而張姓少女從眾星拱月的校花轉而成為同儕取笑的對象,使她自信全失,本來外向活潑的個性也變得寡言木訥,考上大學後更總是獨來獨往。 吳文宏說,後來她接受「黑色素顯微移植手術」治療,3個月後白斑部位膚色恢復正常,術後29個月持續追蹤,亦確定患處黑色素仍穩定成長。吳文宏表示,「黑色素顯微移植手術」乃是從健康的皮膚取出表皮細胞第4層基底層的黑色素細胞,以精密的顯微技術移植到缺乏黑色素細胞的白斑部位,因為是採自體組織細胞移植,不會發生排斥,也不會有外來物感染之疑慮。所以經手術後,少女終於擺脫白斑困擾,重拾自信。

海灘比基尼奔跑妹罹白斑症 穿著清涼成追憶

海灘比基尼奔跑妹罹白斑症 穿著清涼成追憶#蔓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如果身體皮膚突然出現東一塊白西一塊白,可要多加注意。就有一名三十歲的女性,原本充滿自信的她,夏天都會穿著清涼的比基尼到海灘去奔跑玩耍,然而,這一兩年大腿竟然開始出現不明白斑,更因此愈長愈多,讓她自信嚴重受挫,從此不敢再去海灘,值到經皮膚科診斷之後,才確診罹患所謂的白斑症。白斑症盛行率達百分之二!什麼是白斑症?白斑症顧名思義,就是皮膚上會長出一塊塊的斑點,整體而言,發生的原因,都和自體免疫疾病、遺傳、黑色素缺乏等相關,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曾興隆指出,在台灣白斑症的盛行率,大約落在百分之二左右,換算下來,全台還是有十多萬人有白斑症,人數不算少數。大致上,白斑症的治療,大多藉由光照以及擦含類固醇的藥膏,而依症狀嚴重程度,治療的時間又有所不同,症狀較輕可能一至二個月就能治癒,但若症狀較為嚴重,斑塊更已蔓延全身,治療就會顯得較為棘手,時間恐怕拉長到好幾年。白斑症好發年齡 多半落在青壯年曾興進一步說明,頭臉、四肢、眼、鼻、嘴、腋窩及下背部較易出現白斑,大小、數目、範圍會因人而異,嚴重者甚至可能遍佈全身。從小朋友至老年人都可能患病,最常發生10~30歲間年輕人,50%的患者會在20歲前發病。由於白斑症的患者,皮膚受到黑色素的保護較少,若久曬太陽,罹皮膚癌的風險就會增加,曾興隆指出,雖然白斑症不會對生命造成立即性的影響,但若久拖不管,當疾病蔓延全身,不僅治療困難度會增加,自信心也會受到影響,門診上有過白斑症患者罹憂鬱症的案例,所以提醒身上如果出現白斑,就要及早尋求醫師診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