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

孩子狂打電玩 爸媽4點注意

孩子狂打電玩 爸媽4點注意#腦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觀察腦波可發現,長時間沉迷電玩的孩子,前額葉皮質區幾乎沒在運作,就算沒有在玩電動時,也呈現休止狀態,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擁有思考能力和創造性。而前額葉皮質區就是操控人類思考和創造的最高級中樞,是人腦中最發達的部位,卻也是最晚發育成熟的部位。接觸電玩 腦部不活絡前額葉皮質區主掌人的認知和實行,包括工作記憶、抑制反應、切換行動、制定規劃、推論揣測等機能,並控制情緒、動機,進行思考,做出決定。不僅如此,該區還掌控人類的社會行為、負責解決紛爭。前額葉皮質區與腦部各種機能皆息息相關,該區活動低下所帶來的問題,已不限於求學階段,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前額葉皮質區活動低落和電玩的關係,是一群技術人員在開發測量腦波的軟體系統時發現的。他們在測量自己的前頭葉皮質區的腦波時,發現腦波圖無法呈現一般該有的形狀。一開始還以為是測量的機器出問題,但同樣的機器用在別人身上,卻出現了正常的腦波圖。後來他們才發現,這和軟體技術人員工作時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有關。長期沉迷電動 會養出「電玩型頭腦」若每週打電玩4~5次,一次玩2~7小時,就可能變成「電玩型頭腦」。長時間沉迷電玩的人,在實際開始玩之前,前額葉皮質區的β波就會降到跟老人癡呆症患者一樣低,甚至更低。在遊戲開始前,整塊前額葉皮質區便呈現休止狀態,打完電動後仍無法恢復正常運作。若每週打電動2~3次,一次玩1~3小時,平時的腦波活動狀況雖然比老人癡呆症患者良好,卻比沒有打電玩的人低落很多。且一旦開始打電動,就和長時間沉迷電動的人一樣,前額葉皮質區活動量大幅降低。平常完全不打電玩 腦部不至於停滯運轉遊戲結束後,腦部也遲遲無法恢復正常運作。而平常完全不打電玩的人,前額葉則隨時保持在良好狀態,即使偶爾玩,也不至於出現停止運作的情形。因為不常接觸電玩的人,在玩的時候,腦部也會繼續思考,所以一打完,腦部運作就能立刻恢復原狀。希望父母都能做到以下幾點:1) 3歲前,盡量不讓孩子看電視或聽廣播。2) 哺乳、吃飯時不看電視、不聽廣播。3) 3歲~上小學前,應限制孩子每天接觸媒體、電玩的時間,以一天一小時為限。4) 打電玩以一天15分鐘為底限。(本文摘自/0~5歲關鍵期,培育天才腦30法則/大好書屋出版)

容易衝動 原來腦部少了這個

容易衝動 原來腦部少了這個#腦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個躁鬱症高一男生,因為情緒的擺盪,曾經有連續幾天精力旺盛、晚上很難入眠,一直想找人講話,且腦中出現源源不絕地想無法與人互動,但是在情緒的作用下,開始容易與人爭吵,人際互動中被孤立,陷入憂鬱,缺乏情緒出口,心中覺得孤單,進一步割腕自殘,治療上應給予情緒穩定的藥物及給予溫暖的環境。有品行疾患的人 腦部血清素較少在過去許多社會案件中大家關切的是所謂「反社會人格」,但是許多人不知道反社會人格的前身,許多人在青少年的時候,有行為疾患(又稱品行疾患)(conduct disorder)”,在許多人關切反社會人格的不可救治的問題,然而更應該關切的是,有沒有可能早期辨認與處理。運用躁鬱量表,可以預測未來青少年的危險行為,有品行疾患的腦部造影檢查中,他們腦部的血清素比正常健康控制組較少,最新研究指出,血清素不僅調節情緒,也與衝動控制有關,在有衝動控制的行為疾患(conduct disorder),他們本身會有從小比較容易違規、破壞的行為、甚至有許多這樣的人有反社會(antisocial)行為。衝動、注意力不集中 恐持續到成人在我們研究的14名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行為疾患的患者中,幾乎全部小時候都有過動症狀,之後長大發展出來行為問題,他們比一般人有較多的衝動問題,甚至到了長大20多歲之後也都還有成人過動症狀,研究也發現除了衝動症狀、過動症狀之外,他們的生活品質也不好。有行為問題的年輕成人,有腦部上功能的問題,另外,研究也發現他們的注意力不足,與腦部的前額頁(prefrontal lobe)的血清素不足有關,說明了衝動問題與注意力問題可能在未經治療的人,這些症狀會持續到成人之外,腦部功能缺損也可能延續到成人。

吃生肉染絛蟲 腦部成奶酥蛋糕

吃生肉染絛蟲 腦部成奶酥蛋糕#腦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臉上、胸部、手臂和腿部共長了三百個結節-有一個越南籍患者身體不停出現異狀,但是卻遲遲沒有求醫。一直到出現癲癇症狀,他才到醫院求診,最後醫生終於找到在他身體裡作怪的東西。無疑地,有些人求醫的速度過快,只要有一點肚子痛、眼睛癢或腳刺痛,就趕緊把握機會拜訪他們信任的醫生、大吐苦水。另一種極端的狀況則是打死都不看醫生,連醫院診所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更別說是最後一刻才求診。皮膚、肌肉及頭部 長了無數的結這名四十二歲的越南病患就是屬於後者。他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好幾年了,改變的過程很緩慢,但是他的皮膚、肌肉及頭部長了無數的結,他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上半身和手臂不停冒出新的小山丘有三年之久。此外,他還有很嚴重的頭痛,直到突然出現癲癇症狀時,他才求診於胡志明醫學院附設醫院。為什麼患者沒有早點就醫?胡志明醫學院附設醫院的阮德醫生並沒有解釋,不過他描述了如何找到這種緩慢變化的原因。有癲癇症狀及嚴重頭痛檢查時,醫生數了他身上長的結共有三百個:五十四個長在頭部、臉和頸部,胸部和背部長了一百一十個,手臂有八十六個,腿部有五十二個。這些結節摸起來很硬,大小如豌豆,有些甚至更大。醫療團隊做了關鍵性的檢查,把病患送進電腦斷層掃描儀,針對頭部做影像檢查-畢竟病患有癲癇症狀,而且伴有嚴重頭痛。此外,醫療團隊還取了糞便檢體、也從肉結取下組織切片做檢查。絛蟲利用吸盤和鉤 吸附在組織上化驗室醫生在糞便檢體內發現條蟲的零碎肢體,肉結的組織切片裡也有絛蟲的零碎肢體,還發現蟲體上特殊的結構,如吸盤和鉤。絛蟲就是利用吸盤和鉤吸附在組織上的。仔細追蹤,發現病患感染的是豬肉絛蟲,而且已經蔓延到腦部。從電腦斷層掃描影像上看來,病患的腦部猶如奶酥蛋糕,布滿活的、死的、乾癟和鈣化的寄生蟲。豬肉絛蟲分布全球,主要宿主為人類。中途宿主為豬,人類是中間宿主,同時也是最終宿主。這種寄生蟲可以長到五米,直徑約一釐米,人們吃了未經適當烹煮的帶絛蟲豬肉便會感染這種寄生蟲。(本文摘自/醫生,我到底生了什麼病?:「怪醫豪斯」真實版!讓醫生也驚奇的怪病推理事件簿/平安文化)

寶寶黃疸雖常見 但當心恐潛藏重病

寶寶黃疸雖常見 但當心恐潛藏重病#腦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什麼時候該照光?黃疸到底會不會造成嬰兒腦部的傷害?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惑和夢魘。在台灣,將近百分之九十的嬰兒都會有新生兒黃疸,所以幾乎每一個為人父母都可能接觸到新生兒黃疸,但要當心,有些新生兒黃疸其實是罹患重病的警訊。就有一名嬰兒黃疸才幾天至醫院就診,結果檢查出來是膽道狹窄,但年齡已2個月,超過黃金治療期,即使開刀,成功率也大為降低,如果早在2個月以前開刀則成功率高達60%,若併發膽汁性肝硬化,只有等待換肝,甚為可惜。另一名個案是2周大的嬰兒黃疸,經檢查後是尿道感染,並且有先天的尿道逆流合併有腎盂腫大之現象,治療上更是複雜。中國附醫新生兒科林鴻志醫師指出,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現象,大部份約數天後就會自然消褪。這種新生兒的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並不需要治療,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紅血球數量多,壽命較短,加上剛出生前幾天肝臟的功能無法迅速處理大量的膽紅素,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疸,4~5天達到高峰,然後在10~14天才褪去。不可不慎!指數過高恐影響腦部但是仍有部份的黃疸,暗藏著一些可怕的疾病,如果沒有早日發現、及時治療,有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終身遺憾。最常見的有尿道感染、敗血症、先天性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先天溶血性疾病代謝異常。林鴻志醫師也說,一般黃疸指數超過15 mg/dl就應考慮照光。而指數超過20 mg/dl以上,可能會引起核黃疸影響腦部,所以要考慮換血,至於有黃疸是否該停止餵母乳?他強調,母乳對嬰兒是無可替代的營養品,除非是黃疸太高或太久,為了診斷上需要,醫師會依情況建議暫停餵母乳,以便了解病因,但並不需長期停止餵食母乳。

預測植物人甦醒率 腦部掃一下即可知

預測植物人甦醒率 腦部掃一下即可知#腦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誰說植物人一定不會醒過來,現在只要掃描大腦,就可預測甦醒機率!日前,臺北醫學大學與雙和醫院成立了「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未來將透過腦電波儀、核磁造影等各項精密儀器,蒐集各種重要數據,解開大腦與意識間的關聯,而目前已針對重度憂鬱症計畫案、睡眠疾患、思覺失調症等進行研究,其中又以預測植物人甦醒機率飽受注目。對此,北醫人文暨社會科學院藍亭教授表示,此研究主要是利用正子造影(PET)與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來偵測植物人腦細胞量與正常人腦細胞量的差異,如果發現腦細胞量處於正常人範圍內的話,日後甦醒機率將會大幅提升。驚!昏迷誤診率竟高達4成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成員秦鵬民博士,昏迷不醒的病患,也可能是陷入微意識狀態,但由於外表看起來與植物人無異,因此,誤診率高達4成,但透過儀器偵測,就可有效地掌握患者殘餘腦活動程度,來輔助病人的臨床診斷,若以之前研究50餘例早期植物人來說,就發現有多達20多例甦醒的個案。目前此研究計畫預計在3年內收治80例患者,相關費用將由計劃經費支應,只希望透過資料的分析建置,能夠進一步找出預測植物人甦醒的指標項目。

研究:憂鬱症恐與腦部發炎有關

研究:憂鬱症恐與腦部發炎有關#腦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湊,必須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因此,罹患憂鬱症的人越來越多,而日前在加拿大有項最新研究指出,憂鬱症的成因,可能與腦部發炎所產生的結果有關,對此,精神科醫師也表示,陷入憂鬱症的患者,大腦可能已有嚴重發炎的反應。憂鬱症患者 腦中的發炎蛋白質數量較多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多倫多成癮症與心理健康中心,針對20名憂鬱症患者與20名健康者的腦部進行掃描,結果發現,憂鬱症患者腦部的一種已知發炎標記蛋白質數量,比一般健康者高出3分之1,且隨著憂鬱程度越嚴重者,發炎情狀也會變得更加嚴重。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前扣帶皮質區的發炎情況,似乎與憂鬱症的嚴重程度最有關聯,只不過,就目前研究來看,無法直接確定發炎是否與造成憂鬱症間有直接原因,但過去已有其他的研究證明,發炎與憂鬱症的症狀有關,例如:情緒低落、沒有食慾、無法入睡等,因此,未來將針對這部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 

研究:懷孕婦女不吃魚 恐影響胎兒腦部發育

研究:懷孕婦女不吃魚 恐影響胎兒腦部發育#腦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懷孕婦女為了不讓寶寶受到汞的危害,看到魚則可能退避三舍,不過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所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事實上懷孕婦女適量的攝取魚類,反而有助於胎兒的發育。海鮮要怎麼吃?該吃多少?美國衛生單位發現,美國的懷孕婦女,因為魚類吃得太少,導致omega-3攝取不足,影響胎兒的發育,此外,美國婦產科醫學期刊的最新文章也指出,魚類富含omega-3能促進胎兒的腦部發展,只要避開攝取某些魚類,對於胎兒的發育並無影響。至於如何吃魚?要吃多少?文章作者指出,建議哺乳及懷孕期間的婦女,每周應吃兩百二十七克的魚類,但不超過三百四十公克,其中,鮭魚、鱈魚、牡蠣、沙丁魚等,則是文章所推薦的海鮮,這些海鮮不僅omega-3含量較高,但汞含量則較其他海鮮來得少。至於那些魚不能吃?作者認為,鯊魚、旗魚、青花魚、鮪魚等,汞含量可能較高,則不適合懷孕的婦女吃。作者提醒,omega-3的攝取對於胎兒的腦部發育極為關鍵,若婦女能夠適量的攝取,在小孩長大後的人際溝通、智商發展與肌肉協調,都有明顯的助益。

寫書法好處多 竟有助於減少腦部退化

寫書法好處多 竟有助於減少腦部退化#腦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許多民眾到了中老年時,便會開始出現腦部退化等情況發生,但你知道嗎?其實寫字也能減少腦部退化,對此,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表示,透過書寫毛筆字的過程,不僅可使心情平靜,同時還能達到放鬆效果,尤其對於獨居的老人家而言,平時面對空虛又難以打發的時間,在有了事情做之後,生活又開始有重心,而心情好身體自然就會跟著健康。 寫書法 有助於增進生理、認知等能力為幫助老人家減緩失智問題,家醫科陳世琦醫師特別在院內的老人日照中心教導民眾寫書法,不僅可增進生理、認知、注意力等能力外,也可以改變患者的心理,使他變得更正向、開朗。對此,醫師表示,過去曾有肝癌末期的病患,每次看到隔壁床的病人往生,就會開始覺得害怕,甚至想像自己身上的病痛會惡化而不想住院治療,直到接觸書法後,才變得較有自信、正向。書法是一種結合文化、心理的治療方式臨床心理中心許秋田醫師則表示,書法治療是一種蘊涵文化內容和營養的心理治療方式,在書寫的整個過程中,可以讓身心在完成一次次的練習中得到整合、協調,同時從文字和描繪符號圖像中,使呼吸平穩、肌肉放鬆。而過去也曾有研究指出,寫書法能達到專注與放鬆狀態,對腦功能極為重要,對改善人的情緒也有積極效果,負性想法明顯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