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

配偶失智 自己罹病機率高6倍

配偶失智 自己罹病機率高6倍#照顧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患者的配偶 也容易失智嗎?某次演講完後,一位女士告訴我,她的80歲父親4年前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患者。由於她和哥哥都成家了,且為事業奔波,平常都由78歲的母親獨力照顧,但父親有時脾氣不好,還會懷疑別人要害他,使得母親筋疲力竭,而且記性也大不如前,她很擔心母親會不會因照顧父親也得了失智症?失智症的配偶與罹患失智症的關係告訴她,阿茲海默症是不會傳染的。若懷疑母親的記憶不佳,應該帶母親就醫,請醫師評估是否有失智症或憂鬱症等。但如果母親也被診斷有失智症,應該是年紀大或其他因素,與父親的失智症無關。只是那時,他們兄妹就得負起照顧失智雙親的重擔了。但是,失智症的配偶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到底會不會較高呢?2010年五月刊載於《美國老年醫學期刊》的一篇論文,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配偶有失智症 另一半患病的風險是6倍在美國猶他州一個郊區Cache County進行的長期流行病學研究,對當地1221對(即2442人)沒有失智症、且年齡大於65歲的夫婦,每三年做一次追蹤,以認知測驗篩檢和臨床評估,來診斷是否罹患失智症,最長追蹤12年。配偶失智 得失智症的風險率高6倍平均年齡為男性76歲、女性73歲,平均結婚49年。結果共有255人在追蹤期間發生失智症。由於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社經情況和血脂蛋白基因E等,都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把這些因子加以控制之後,並將配偶發生失智症後的追蹤時間也一併納入統計分析,發現配偶是失智症患者的人發生失智症的風險率,為配偶不是失智症者的6倍。雖然此研究顯示,如果配偶有失智症,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率為配偶沒有失智症者的6倍,但並不一定會得病,而且此研究的失智症是臨床診斷,沒有腦部影像掃描等其他實驗室檢查以判斷是何種失智症,也缺乏對照顧者的精神壓力、焦慮或憂鬱等評估來佐證其結論,因此對該研究結果需小心解釋,也需要其他學者的研究來印證。給失智症照顧者的5大建議然而,已有許多其他研究發現,失智症的照顧者容易罹患焦慮、憂鬱,且少運動、缺少社交活動,這些都可能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所以這個猶他州的研究不無道理。給照顧者的5大建議這篇論文印證了失智症的照顧者也是個隱形病人。那麼,照顧者該如何因應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1) 不要一個人把所有的工作都扛下來/應該請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否則當主要照顧者累倒時,大家會亂成一團。像前文提到的,做子女的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分攤照顧工作,讓母親偶爾有喘息的機會。2) 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好失智症患者/例如要出去走走,與親友同遊散心,並保有原來的嗜好,如看書、聽音樂等。3) 加入失智症的支持團體/尋求各種資源管道,以減輕壓力。4) 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及早把失智症患者的財務規畫好,減少後顧之憂。5) 了解阿茲海默症目前無法根治/接受少輸為贏的治療觀念,才不會勉強病人,或抱太高期望,而備感挫折。(本文摘自/假如我得了失智症?/寶瓶文化出版)

不用大小聲 長者溝通8技巧

不用大小聲 長者溝通8技巧#照顧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子女或照顧者需要了解的是,一旦老人家的聽力變差後,就不可能再變好,所以在心態上及相處上,就要開始學習如何與有聽力障礙的老人家溝通,以免因溝通不良產生誤會,而傷了彼此感情。其實,只要掌握下列的技巧,就不需要跟老人家「大小聲」。1) 說話前,要先引起老人家的注意,例如,先輕拍他,或者在他面前比比手勢。2) 盡量在安靜、無噪音的環境,與老人家對談。3) 確定老人家可以看到說話者的嘴唇,因為看得到唇型,有助於表達意思。4) 說話音調要低沉, 放慢速度,一個字一個字地講清楚,而不是大聲吼叫。5) 盡量對聽力較好的那隻耳朵講話。6) 如果老人家聽不懂,換個同義詞,而不是一直重複同樣的句子。7) 有時候用手勢,或寫下重要的詞句,讓老人家可以看得懂。8) 同時要請老人家將聽到的話重複一遍,以確定老人家真的聽到,也聽懂了。改變溝通方式 也可避免情緒受影響以第8點來說,因為有時家人會誤以為跟老人家講的事,他都忘記了,老人家是患了失智症,但也可能是老人家根本沒有聽懂你要他做的事,或他沒有聽進去。老人家為了嫌麻煩就乾脆點頭,卻是沒有聽見,所以沒有做,但這其實不是失智啊!聽力退化既然是常見的狀況,那麼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好好面對。如果銀髮族及家屬都能正確地看待,那麼,只要改變一些溝通方式,就可以讓重聽的老人家得到很好的照顧,同時也可以避免家人的情緒受到影響。(本文摘自/好好照顧您/寶瓶文化出版)

失智症照顧者壓力大!恐有隱性憂鬱症

失智症照顧者壓力大!恐有隱性憂鬱症#照顧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指出,全世界約有超過4750萬的失智症人口,並每年以770萬人的速度增加,等於平均每4秒鐘,就會有1名新增個案,由此可見,失智症人口數正逐漸增加中,但大家重視的往往都是患者本身,卻忽略了照顧者身心理的負荷狀況,其實他們更是一群龐大的隱形、潛在病人。照護出自於愛 負荷問題更多因為在照顧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完全是出自於對家人的愛,沒有任何利益,且不分晝夜,用他們的健康、精神,來換取家人延續的生命,只是,當這樣的狀態長久累積下來,不管是生理、心理、經濟、社會上的負荷,都會超出一般人的所能負荷的量,進而延伸出各種問題,所以,才會說這群照護者也是個潛在病人,特別是心理壓力的部分,往往都是造成憾事發生的主要因素。失智症病程長 照顧者易憂鬱挫敗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失落、無助、挫折、憂鬱、焦慮等,都失智症照顧者容易有的情緒起伏,由於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無法治癒僅能延緩,所以,即使有心也不一定會有期待中的轉變,且又加上失智患者從發病到死亡,病程約八到十年,甚至有些長達十五年,在漫長的照護歷程中,其實有不少照顧者會有放棄照顧的念頭,所以,漸漸的他們就會開始出現挫敗、生氣、憂鬱等負面情緒,最後,若無當宣洩,還可能會演化成憂鬱症。7成照顧者 曾有輕生念頭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實務經驗中,就有7成照顧者曾有輕生、走不下去的念頭,所以,為了避免憾事發生,照顧者心理的調適、舒緩,以及周遭他人的支持就很重要,對此,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其實目前有許多資源可幫助照顧者喘息,例如:家屬團體、瑞智互助家庭等,都能減少壓力的累計。其中像是家屬團體,藉由照顧者本身的聚會,來幫助彼此互相支持、傾訴、學習、分享經驗與資源,也有調適功能,先前就曾有位照顧者原本已經快得憂鬱症,但所幸在接觸家屬團體後,不到半年憂鬱的情緒全都好,所以,建議有需求的民眾都可撥打全台專線0800-474-580來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尋求適合自身資源 有助於減少壓力累計最後,再次呼籲民眾,失智症問題雖然很重要,但也別因此忽略掉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對於照顧者本身需自行尋找到宣洩管道,以免使自己累壞、罹患憂鬱症等;至於周遭若有人是照顧者的話,建議不妨可適時聽他吐吐苦水,給予加油打氣,這些小舉動都能有助於幫他們得到紓解。

7成3照顧者壓力大 易對幼兒動手、開罵

7成3照顧者壓力大 易對幼兒動手、開罵#照顧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別在打罵小孩了!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過去5年來,平均每年都有1萬6000多名兒虐個案需要被保護,而103年成案受虐兒童人數中,平均每四名受虐兒中,就有1位是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學齡前幼兒。因此,家扶基金會特別從五類經常接觸到0~6歲幼兒的專業實務工作者進行「親職狀況調查」,結果發現,有7成3的工作者認為,大部分或全部的照顧者會因親職壓力或情緒狀況而對孩子有直接的不利影響,其中包括大聲斥責、打手心或打屁股、用力拉扯等,但只有3成5的照顧者,在碰到難題時會向家人或專業人員求助。照顧者情緒控管不佳 易對孩童有過當管教情形在這項調查中也發現,有76.3%的工作者表示,大部分或全部的情緒控制不佳的照顧者,會對孩子有過當的管教情形,如直接體罰、苛責威脅的精神暴力舉動等,且更令人擔憂的是,有34.8%的工作者表示,照顧者無法意識到將學齡前孩子獨自留在家中的嚴重性,而這些僥倖的心態,其實都潛藏兒虐致死的危機。以今年截至三月底的兒虐致死新聞來說,10名致死的孩子中,就有4名孩子是因父母照顧疏忽而失去生命,另外,父母知行不一的親職態度,也潛藏著風險,即使父母具備良好的親職態度與知識,但不見得意識到打罵孩子的暴力行為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6歲以下幼兒處於暴力環境 對身心發展相當不利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若是0~6歲的幼兒處於暴力管教的環境中,恐對於幼兒身心發展相當不利,甚至使他們陷入生命危害的風險中,尤其104年才過三個月,就有10名兒童因兒虐致死上新聞,且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5.57歲,而這些處於黑暗恐懼中的孩子,絕對只是冰山一角。對此,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提醒家長,當有情緒或壓力無法排解的問題時,應該要向外尋求正當管道解決,而非將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父掐死腦麻兒!照顧者壓力誰懂?

父掐死腦麻兒!照顧者壓力誰懂?#照顧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北市發生父親掐死兒子人倫悲劇,一名父親長期照顧患有腦性麻痺、癲癇及智能不足、生活無法自理的21歲大兒子,以及年邁體弱的雙親,21年早就已經心力交瘁,加上大兒子經常出現攻擊、自殘等暴力傾向,身心俱疲下,竟徒手勒斃兒子後自首。南投醫院精神科王奕翔醫師表示,會對自己的骨肉痛下殺手,絕非尋常,這件事情突顯兩個議題:長期照顧的需求與照護者的壓力管理。豈止腦性麻痺,走一趟醫院,常會看到看護、安置機構、托育中心等的廣告,可見照護人力需求之迫切,像失智症、精神疾病、中風等慢性病無法痊癒,只能以藥物與復健改善部分症狀。在經年累月的治療過程,逐漸腐蝕掉病人與家屬的耐心與信心;在無數次發病就醫、住院、回家照顧的循環中,家屬除了金錢時間的付出,精神上也無比煎熬,「不曉得還能撐多久?」因為自覺沒有未來,所以想用極端的方法尋求解決,如同這位父親一般。憂鬱、易怒、依賴菸酒 皆是不堪負荷警訊然而真的是沒有方法嗎?除了政策面如長照保險,外籍照護人力等的推行,照顧者的壓力管理也特別重要。長期壓力下,容易出現憂鬱、提不起興趣、疲倦、失眠、易怒、無望感、罪惡感、過分依賴菸酒等,這些都可以算是一種警訊,表示壓力已經破表了。因此王奕翔醫師建議,若以上症狀持續惡化,可以尋求醫療上的協助,包括藥物與心理治療等,多一份助力,也許就能少一份遺憾。

身障及照顧者有福!北市提供免費健檢

身障及照顧者有福!北市提供免費健檢#照顧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據衛生福利部102年底統計資料,臺北市已有將近12萬身心障礙者,而身心障礙者及其主要照顧者多為中年以上人口,身心障礙者本身面臨疾病及提早老化情況,而主要照顧者奔波於家務、照顧間,蠟燭兩頭燒容易忽略本身健康狀況,加上身心障礙者家庭相較於一般家庭係屬經濟弱勢,往往忽略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因此,在母親節前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出身心障礙者暨照顧者健康關懷照護措施,免費提供臺北市經濟弱勢身心障礙者及其照顧者健檢。以往臨床經驗中發現,身心障礙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多為女性,希望藉由母親節前夕,喚起大眾正視家中女性主要照顧者的健康議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社會工作課劉靜女股長指出,今年擴大補助對象,只要是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且具有(中)低收入戶身份,或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的身心障礙者家庭,均符合補助條件。把握機會  期限至年底劉靜女股長表示,北市聯醫免費提供市值6,300元的健檢套餐,只要是設籍台北市的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或領有身心障礙生活補助,並持有身心障礙手冊或身心障礙證明者的身障者本人及其40歲(含)以上的主要照顧者(二親等以內之一名親屬,以配偶為優先),請攜帶相關證明文件,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陽明院區、和平婦幼院區、中興院區及忠孝院區的社會工作課申請免費健康檢查,施行日自103年5月12日至103年12月31日止。

照顧者紓壓方案 喘息服務來幫助你

照顧者紓壓方案 喘息服務來幫助你#照顧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家庭照顧失能老人的重擔,往往落在家中主要照顧者身上,許多照顧者在沉重的照顧壓力下,容易變得慢性精神衰弱、嘮叨、易怒、沮喪或封閉等。桃園縣衛生局為紓解照顧者的負荷,提供喘息服務,可依據家庭照顧者的需求,由受有訓練之照顧服務員協助照顧失能者,使照顧者獲得短期的休息,暫時放下照顧家人的重擔,讓照顧者也有機會能從事其他活動。桃園縣衛生局102年度推出「喘息服務執行計畫」,針對設籍且實際居住桃園縣之中低收入戶或低收入戶,且有實際入住之需求者,除最高一年可以補助21天機構照護費用,一年亦可申請一次健檢費用補助,以減輕經濟的負荷。今年桃園縣衛生局為因應長輩不同需求,與34家機構合作,包括護理之家、安養護及長期照顧機構,均可提供「機構喘息服務」,鼓勵有需要民眾多加利用。為能及時給予家庭照顧者支持,減輕家庭照顧者身心壓力與負擔,提供家屬喘息的空間,使其能在照顧他人這條艱辛漫長的路上,提升生活品質。因此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持續推動失能長者的喘息服務,凡居住於本縣50歲以上身心障礙者、55歲以上居住復興鄉之原住民或65歲以上之失能長輩可向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提出申請。

體諒照顧者辛苦 長照管理中心幫助你

體諒照顧者辛苦 長照管理中心幫助你#照顧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何先生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20多年,40多歲時又診斷出罹患失智症,何太太無畏的擔下家庭重擔,一邊照顧先生、一邊做著家庭幫傭貼補家用,去年4月何太太返家時發現先生無法言語表達、右側完全無力,送醫後診斷為中風,出院後復原狀況不佳,何先生生活需完全依賴他人協助。何太太面對隨之而來的照顧壓力感到心慌,經友人介紹下求助於基隆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長照中心專員家訪時發現何太太照顧先生不遺餘力,錯開先生管灌時間去幫傭,對何先生的灌食、血糖測定、肢體按摩等無一不依著醫囑執行,只有就學子女返家時可以稍做休息,奔波的生活及經濟壓力讓何太太漸感無法負荷。跟何太太討論後,長照中心針對何家狀況提供居家服務及喘息服務,另轉贈民眾捐贈的營養品供何先生使用。長照中心除提供何先生身體照顧服務外,更分攤了何太太的照顧壓力,何太太對此感念不已。基隆市衛生局表示,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是結合醫療衛生與社會福利資源的單一窗口,是屬於一個全人、多元的照護體系,不單是照顧個案還要關心照顧者,若有長期照顧需求之長者,歡迎與基隆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連絡,提供適時、適所、適切照顧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