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腸炎

《健康把關,過好年》北市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

《健康把關,過好年》北市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盲腸炎

今年春節假期長達9天,許多民眾因為歡樂氣氛,影響正常作息,甚至有慢性病患者忌諱平時的服藥習慣而放年假,導致舊疾復發或引發急性症狀,造成感冒、腸胃不適、氣喘、心臟病發及中風等疾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 1月24日(星期六)小年夜至2月1日(星期日)初五之春節連續假期,臺北市各大醫院急診照常服務不打烊,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確保民眾就醫安心,門診醫療各醫院不同,提醒民眾留意。統計各大醫院門診開診情形:1月26日(年初一)至27日(年初二)門診多停止服務(唯市立萬芳醫院及臺北醫學大學1月26日至1月27日上午維持門診看診,下午休診),1月28日(年初三)至1月29日(年初四)部分醫院恢復門診服務但開診科別及診次減少,1月30日(年初五)雖為政府行政機關補假,但多數醫院已恢復正常門診開診,避免急診就醫人潮過度擁擠,影響緊急就醫病患。民眾若有就醫相關問題,可電洽1999市民專線詢問,或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首頁「熱門連結」,查詢各教學醫院春節門診時間連結網址。依據往年春節急診統計排行榜前3名疾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腸胃炎和急性腹痛,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民眾常說的感冒及腸胃炎幾乎佔了四分之ㄧ以上。春節正逢寒冬,許多民眾為了闔家團圓南北往返、舟車勞頓,加上人多聚集是病毒傳染好發時機,影響所及,抵抗力差的小孩或長輩容易感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初春好發上呼吸道疾病,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停留在通風不良場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保健,到人潮擁擠的地方可戴口罩,返家後記得洗手。腸胃炎的主因為暴飲暴食,過年期間容易因歡樂氣氛,不知不覺大吃大喝使身材走樣或因飲食不正常,嚴重者發生腸胃炎現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呼籲市民飲食要節制、飲酒宜適量,繼續保持適當運動,避免熬夜,以提升自我免疫力,若有身體不適,切勿忌諱就醫,而延誤病情,急性腹痛可能是膽囊炎、盲腸炎、胰臟炎或便秘,如發生急性腹痛時應儘快就醫,避免演變成更嚴重的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休克。另提醒慢性病患者別忘了按時服藥,以維持病況穩定,為方便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民眾用藥不中斷,民眾持慢性病處方箋領藥時間,如適逢春節假期,可提早領藥備用,例如給藥屆滿日前7日,可憑原處方箋調劑、領藥,這樣就可以安安心心歡度優質健康年,並預祝每一位市民都有健康快樂的假期。

小心把「急性闌尾炎」誤認成胃痛

小心把「急性闌尾炎」誤認成胃痛#盲腸炎

急性闌尾炎也就是一般人俗稱的盲腸炎,是相當常見的腹部急症,大多是因糞石掉落至闌尾的管腔中,造成阻塞進而腫漲並引發缺血性壞死,最後破裂。比較特殊的是,闌尾炎初期時所引發的疼痛是轉移痛(referred pain),大多會投射到上腹部或肚臍周圍,因而在症狀初期,常被民眾或醫師誤認為是胃痛或急性腸胃炎,導致延誤就醫;隨著病情進展發炎逐漸加劇,進而刺激其所在右下腹位置的腹膜,才會回到「正途」引發右下腹疼痛。其他伴隨的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白血球升高等,會隨著病情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臺北縣立醫院外科郭智偉醫師表示,若未及時救治,最後會因闌尾過於腫漲壞死而破裂,併發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郭智偉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急性闌尾炎,手術切除是標準的治療方式。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於右下腹打開一個5至10公分的切口切除闌尾,但對於體型較為壯碩或肥胖的病人,往往需要更大的切口。不過,近年來微創手術快速發展,內視鏡手術更是成為21世紀手術的主流,健保局也自96年1月1日起給付30多項內視鏡手術,腹腔鏡闌尾切除便是其中之一。郭醫師,指出這種手術僅需在肚臍及下腹部切開三個0.5 至1公分的切口,不僅傷口較為美觀,也大幅減少術後疼痛及患者恢復至正常作息的時間。目前在較大型的教學醫院,使用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比例已逐年增加,不過,在中小型醫院由於腹腔鏡手術儀器設備價值不斐,且需要內視鏡手術專科醫師等因素,因此可能還是要尋求大型醫院,才能得到較完善的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