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習慣

最愛找藉口?破除5大不運動理由

最愛找藉口?破除5大不運動理由#運動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01年「運動城市調查」發現,13歲以上國人有7成無規律運動習慣,且不運動的前5大原因,分別為沒有時間(52.1%)、工作太累(24.6%)、懶得運動(18.5%)、健康狀況不能運動(9.4%)、沒有興趣(6.6%),因此國民健康署為了民眾健康,提供小方法讓你不再找藉口,落實運動好習慣。運動其實很簡單 小空檔發揮大作用「沒有時間運動」?其實可利用日常零碎時間進行生活化的運動,累積每周所需的運動量,如每天運動30分鐘的建議量,可採分段累積的方式,每次15分鐘分2次完成、或每次10分鐘做3次,如花10分鐘走路通勤、騎自行車10分鐘、10分鐘做家事;或是上下午各做15分鐘健康操等。上班族可將下午茶時間改成做健康操時間、中午外出走路買午餐;通勤族則是利用提早一站下車、晚一站上車,增加活動量,或是走樓梯替代搭電梯或電扶梯,改走路或騎腳踏車上學等;回家吃飽飯後外出散步,洗澡前做操、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做家事或是蹓狗、倒垃圾,以步行或自行車去購買日用品等,都是運動的好方法。運動更樂活 運動興趣生活化 運動處方 讓你不再有藉口逃避運動「工作太累」?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腦內啡,讓心情愉快、並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緩解工作疲累的壓力,增加工作效率並增進睡眠品質,運動其實更樂活!只要循序漸進,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能使「體力變好」,繁忙的工作者可先考慮從健走開始。「懶得運動」?最好的方式讓「運動生活化」,可從整理家務開始,將靜態生活改成動態生活, 自己動手整理家務、擦地板;利用手邊易取得的物品如寶特瓶加水(當啞鈴)、毛巾作為運動器材,將運動融入生活、累積活動量;接送小孩走路上下學、增加互動;假日和家人朋友到戶外活動,騎腳踏車或打球,也能增進感情。「沒有興趣運動」? 實施運動趣味化,和自己的興趣結合,讓運動、興趣、生活三方面結合,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健康狀況不能運動 」?要活就要動,運動可增強身體體能、促進健康,若身體有健康問題,如氣喘、心臟病或不良於行、臥病在床等情況,建議可諮詢醫師,提供「運動處方」,在不影響健康狀況情況下,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從小養成運動習慣 年老可減緩癡呆症

從小養成運動習慣 年老可減緩癡呆症#運動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研究指出,從童年就開始每週運動四次,有助於延緩老年癡呆症,並可增加三分之一的腦力。運動不只對心臟、腰圍有好處,大腦也會受益。雖然每個人的智力都會隨著年齡增長下降,但科學家發現,經常運動,如慢跑、上健身、甚至遛狗,可對大腦產生保護作用。超過9000名志願者參加了一個近40年的研究,從他們11歲開始,研究人員在定期的年齡間隔詢問志願者的運動程度,還進行了記憶力、注意力和學習力等測試。研究結果顯示,每週都有運動習慣的民眾,比每個月運動2-3次的人,在50歲以上的學習力、注意力和推理能力都更好。研究負責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亞歷克斯博士說,研究表明,任何體力活動是有益認知功能。男性若是有在定期運動,當50歲時,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可緩慢三分之一,女性則是四分之一。這也說明了,有規律的身體活動可能有助於延緩老年癡呆症。19至64歲的成年人應該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相當於5個半小時。亞歷克斯更表示,一個健康的身體等於一個健康的心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因此,在一開始設置較低的目標,逐步增加其頻率和強度,可能是一個更有效的方法提高運動水平。

運動習慣幫助紓壓 憂鬱情緒掰掰

運動習慣幫助紓壓 憂鬱情緒掰掰#運動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負面情緒困擾你嗎?董氏基金會2012年11月發布最新網路調查結果,有19.1%的民眾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與之前調查結果相較,民眾的憂鬱程度有提升。為鼓勵民眾建立運動紓壓與親子運動習慣,11月24日上午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與董氏基金會等21個單位,共同於高雄市著名地標--夢時代廣場舉辦「開懷走跑趣」心理健康路跑暨健走活動。而許多研究證實,運動可以產生腦內啡,幫助人們產生愉悅感,董氏基金會在2011、2012連續兩年的調查也發現,約有近兩成的國高中生、大學生會因情緒不佳而運動,而運動後有超過八成,覺得心情會變好。從3歲到90歲齊聚跑起來。「開懷走跑趣」心理健康路跑暨健走活動,現場不僅有90多歲的爺爺奶奶,也有3歲的小朋友,超過5500位高雄市民早起參與路跑及健走,當中除了知名企業的慢跑社、國高中同學們全班組隊活動現場溫馨有趣。藝人翁滋蔓也特別早起出席此路跑活動,她以活動代言人身分表示:身為藝人有很多壓力,但是壓力大時,她不會逃避,她會去跳舞或跑步讓自己暫時轉移注意力,而且每次跑完步,精神和食慾都會變好,還能培養自己的耐性。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今年第七屆的心理健康路跑活動,人數一年比一年多,鼓勵全家共同參與,讓孩子培養運動紓壓習慣,不但促進家庭互動,更能建立融洽親子關係。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陳正宗提醒,從精神科醫師的角度來看,運動對大家的情緒是絕對有助益的。他建議不管是受情緒困擾的朋友或是輕、中度的憂鬱症患者,不妨透過運動來當作保養自己情緒的方式,如果可以選擇曬到陽光或是能和朋友共同參與的運動,多種紓壓活動讓民眾參與,活動現場歡笑不斷、展現高雄民眾的熱情與活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