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

男童行為女性化 懷孕期間是關鍵?

男童行為女性化 懷孕期間是關鍵?#重金屬

文/媽咪窩雜誌採訪/陳姵樺諮詢/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顧問 陳修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暨毒藥物諮詢檢驗中心主任 洪東榮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周宇光隨著世界工業化的進展,已經讓人類無法不接觸到有毒物質,但要少毒保護自己與胎兒是做得到的事,現在就讓毒物專家告訴你要如何少毒保健康。去年八月有則新聞,引起了眾多孕媽咪的關注。內容在述說目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如何干擾人體的內分泌,國衛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團隊,針對兩百多對母子進行長期追蹤,結果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胎兒體內塑化劑濃度就越高;若是持續接觸塑化劑且塑化劑暴露量較高的男童,行為易有女性化傾向,包括喜歡玩洋娃娃等女性玩具、偏愛扮演公主等女性角色。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周宇光指出,根據目前科學界發現,戴奧辛、鄰苯二甲酸鹽、雙酚A(BPA)、溴化物、重金屬等環境荷爾蒙對胎兒和新生兒危害最大,尚未出生的胎兒,會經由母親所接觸到的環境荷爾蒙(有可能是殺蟲劑、工業用化物、藥物、清潔用品或化妝品等)而產生影響。尤其是懷孕的前3個月,胎兒正在進行重要的器官分化過程,此時期體內重要的心肺等器官、骨骼以及神經系統都在發展中,若受到外來的環境荷爾蒙干擾,就會影響這些細胞組織的分化生長,此外,也會影響胎兒的生殖器官,讓剛生下的寶寶性器官不易辨識,在動物中已發現的證據有雄性鱷魚生殖器發育不良、雌貝雄性化及鯉魚雌雄同體等畸形發展;另外,對胎兒的腦組織與中樞神經的發育都可能會有影響。「無毒生活」的作者蘭道‧費茲傑羅在書中指出,胎兒和新生兒體內累積的化學物質都是成人的3~10倍,此種污染可能始於胚胎受孕時來自母體內負載的化學物,而這些化學物質可從空氣污染、居家化學製品、每天的便利速食、食品添加劑、水等而來。母體孕育新生命的過程長達10個月,在這漫長的時程中,要如何盡量避免接觸到有毒物質來保護胎兒,是一件嚴肅的功課,世界工業化的進程已經讓人類無法不接觸到有毒物質,但要少毒保護自己與胎兒是做得到的事,現在就讓毒物專家告訴你要如何少毒保健康。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951

排除重金屬達到體內平衡

排除重金屬達到體內平衡#重金屬

「螯合療法」主要是使用 EDTA 這種胺基酸,螯合住體內有害的重金屬如鉛、鋁、鎘、汞、砷等,使之成為安全的螯合物,經由腎臟變成無害的尿液排出體外。 現在台灣施行的螯合療法,大都運用 EDTA 這種螯合藥劑,合併適用於患者的維他命、胺基酸、礦物質、抗氧化劑、稀有元素……以靜脈注射的方式來治療疾病也就是把「螯合療法」、「營養療法」與「幹細胞理論療法」合併使用。其主要功用是螯合住體內有害的重金屬,將其排出體外,再運用營養療法補充各種充足的營養素,使體內原有的幹細胞在補充充足的營養素之後,回復再生能力,讓組織、器官恢復正常。因為補充的原料足夠,所以讓身體回復健康的狀態就更有效率。螯合療法還可以移除體內不正常存在的營養性金屬離子,有效改善新陳代謝與循環系統的功能。譬如銅和鐵雖然是人體所需的金屬離子,但銅過多時會造成「威爾森氏症」(前陣子報載新竹沿海地區的牡蠣中即含有過量的銅)而因重度地中海型貧血而長期輸血者,血中的鐵含量必然過高……。這些都是有用的金屬離子濃度過高所產生的疾病,此時也需要螯合療法來達成體內的平衡。人體內早已存在螯合劑我在還未運用 EDTA 螯合療法之前,早已開始使用維他命、胺基酸等來治療病患,我稱之為「營養療法」。但我發現,如果重金屬對人體已造成傷害,就如同齒輪中帶有沙子,此時添加再多的潤滑油都不足以減少沙子對齒輪的損傷因此必須先清除沙子,再同時使用潤滑油,才是正確的保養之道!而EDTA就扮演著清除沙子的功能,它先清除細胞裡的重金屬,再給予它們營養,對疾病的療效自然事半功倍。 而EDTA的運作機制,就是讓有機的胺基酸去結合無機的金屬,成為一個相容的物質,再排出體外。其實生物體 內原本就存有類似功能的螯合劑,譬如紅血球中的血紅素就有螯合鐵的功能,讓骨髓吸收鐵之後能再製造新鮮的血紅素。而植物中的葉綠素則有螯合鎂的功能,讓植物能維持翠綠的顏色並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如今螯合療法所使用的 EDTA 屬於一種合成胺基酸,而胺基酸本來就是人體蛋白質組成的重要分子,因此透過靜脈注射進入人體後是溫和且安全的。

飲用市售礦泉水 提醒民眾注意水源標示

飲用市售礦泉水 提醒民眾注意水源標示#重金屬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解市售包(盛)裝飲用水之衛生安全,特針對本市超市、便利商店及製造工廠等地點進行包(盛)裝飲用水標示檢查及水質抽樣檢驗,總計抽樣29件,水質檢驗部分均符合規定,標示檢查則有8件外包裝標示不符規定。此次查驗產品計有包裝飲用水20件及本市盛裝水工廠製水9件,其檢驗項目為大腸桿菌群、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及重金屬;水質檢驗29件均符合規定。本次抽驗之飲用水均為「有標示」之產品,有關外包裝標示不符規定8件產品,均為本市工廠自製之大桶裝飲用水,其不符規定原因皆為未標示營養標示或營養標示格式與規定不符,其中1件併含未標示廠商名稱,已令不符規定業者限期回收改正並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辦理。國內生產包裝水及以容器盛裝並直接販售之桶裝水業者應於產品標示中明確標示「水源別」及「水源地點」。水源別可分為地面水體、地下水體、自來水或其他(應具體說明)四類,水源地點以水源之實際地址為原則,若無明確地址時,則以地籍資料標示,至於以自來水為水源時,則以取用自來水之地址為水源地點。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消費者,雖然此次水質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惟任何純淨水長期放置或儲存都會變質,且開封後的包裝水放置室溫或冰箱中,細菌數都會增加,因此民眾應注意包裝飲用水是否包裝完整,並存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或放置車箱內,開罐後宜儘早飲用,且購買時注意食品標示是否完整。    民眾購買包裝飲用水產品時,均應仔細觀察產品外觀,切勿購買含有懸浮物或雜質的商品,如購買後發現上述現象,請不要再飲用。如對產品的生菌數含量有疑慮,建議可煮沸後再飲用。    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