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症

懷第2胎生比較快?產檢項目要全部做?婦產醫揭再懷孕「該注意這些」

懷第2胎生比較快?產檢項目要全部做?婦產醫揭再懷孕「該注意這些」#產後憂鬱症

哪怕是同一人連生好幾胎,也不敢說每胎的狀況都差不多,事實上,每一次懷胎,光是年紀就有差異,更不要說生理與心理的狀況也隨之不同。雖然有過懷孕的經驗,對於再次懷孕,有助部分狀況的判斷,但事事總是以第一次懷孕的狀況為準,卻也未必恰當。無論生第幾胎,該做的產檢都要按時受檢,以確保胎兒的健康。

「不餵母乳」讓媽媽好內疚⋯婦產科醫看不下去打臉:配方奶也很棒

「不餵母乳」讓媽媽好內疚⋯婦產科醫看不下去打臉:配方奶也很棒#產後憂鬱症

近年由於政府與醫療機構大力推廣,母乳對新生兒好處深植人心,但也成為許多產婦心理負擔。任職於禾馨婦產科的烏烏醫師在《好孕,做自己》就想給媽媽與親屬們,關於哺乳的正確觀念:影響孩子的健康因素有很多,不需過度神化母乳功效,首先必須尊重母親的身體狀況和意願,無論是奶水太少或發炎劇痛都不該被勉強。以下為原書摘文:

育兒雜事纏身,當媽心好累?跟著專家「思考3階段」幫大腦釐清思緒

育兒雜事纏身,當媽心好累?跟著專家「思考3階段」幫大腦釐清思緒#產後憂鬱症

對新手媽媽來說,不管事先做再多心理準備,在真正面臨育兒後,往往都是超越想像的艱難與慌亂。曾患重度產後憂鬱的南韓兒童心理諮詢師嚴柔拏在《身為媽媽,我很驕傲》分享親身經歷,為了自救,同時照顧好孩子,她體悟到必須時時「整理想法」,並歸納出一套整合問題的技巧,透過這套思考整理術,有助於迎戰生活中各種大小難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家事、育兒...讓人心煩想哭!「思考整理術」急救崩潰新手媽媽

家事、育兒...讓人心煩想哭!「思考整理術」急救崩潰新手媽媽#產後憂鬱症

因為想做個「好媽媽」而痛苦,甚至罹患重度產後憂鬱症,《身為媽媽,我很驕傲》的作者嚴柔拏,也曾在母職與個人期待之間,掙扎求生,她發現若想要照顧好孩子同時不放棄自己,必須務實地整合思考,才能有條不紊地面對生活中每個課題,並將實用的思考整理術,分享給所有在親職中感覺挫敗的母親。以下為原書摘文:

低落、易哭⋯我有產後憂鬱症嗎?「愛丁堡10題」速測

低落、易哭⋯我有產後憂鬱症嗎?「愛丁堡10題」速測#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30歲陳小姐婚後與夫家同住,半年前她生下第1個小孩,目前已回到職場上班1個多月了,上班時小孩就交給婆婆照顧,回家後再接手。但先生發現她最近看起來呆呆的,有時突然生氣,有時又突然掉淚,也很疲累無法顧小孩,吃不太下,越來越瘦,因此帶她就診。在門診時陳小姐也認同自己最近狀態和之前不太一樣,白天工作時覺得工作上事情很多、很難靜下心處理,晚上回家覺得應該要好好陪伴小孩,但又會對小孩沒耐心,有時甚至會有乾脆死了也好的想法。產後憂鬱是什麼呢?衛福部台南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倫表示,醫學上把生產相關的情緒症狀,依嚴重程度分成3個等級。1. 產後情緒低落(baby blues or postpartum blues)有50~80%的產婦符合情緒快速變化的典型症狀,包含容易落淚、易怒、焦慮、失眠、沒有活力、食慾不振、覺得被擊垮了等。通常在產後3天離開醫院回家時開始出現,而在第10天緩解﹔但有20~25%的產後情緒低落沒有改善,甚至變嚴重到「周產期憂鬱症」的程度。2. 周產期憂鬱症(perinataldepression)約15%的產婦會出現。他們除了「產後情緒低落」之外,也會出現負面想法,例如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小孩、比不上別人、活得沒有意義,甚至有自殺的念頭。「周產期憂鬱症」需尋求精神科醫師評估,後續需接受心理或藥物治療,或是兩者同時介入,並且需要周遭家人和職場的支持。且「周產期憂鬱症」不只產後才會憂鬱,有些人在懷孕期間就遇到了憂鬱症的困擾,也有些人會在產後幾個月才出現,從懷孕開始到產後1年內都可能是「周產期憂鬱症」出現的時間。「周產期憂鬱症」的病程會持續數週至數月,需要耐心地持續依病況而調整應對方式。3.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最嚴重的「產後精神病」盛行率約0.1~0.2%,在產後數天就會出現。產婦的定向感、思考方式、知覺、判斷力和衝動控制都明顯受到影響,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出現自殺和殺嬰的危險。產後憂鬱自我評估量表產後憂鬱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蔡佳倫給出的答案是:「隨時。」只要產婦覺得需要,就要尋求專科醫師幫忙。如果還有些猶豫,不確定自己是否罹患產後憂鬱,可使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來自我評估。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請您評估過去7天內自己的情況1. 我能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並笑得開心0 同以前一樣 1 沒有以前那麼多 2 肯定比以前少 3 完全不能2. 我欣然期待未來的一切0 同以前一樣 1 沒有以前那麼多 2 肯定比以前少 3 完全不能3. 當事情出錯時,我會不必要地責備自己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沒有這樣4. 我無緣無故感到焦慮和擔心0 一點也沒有 1 極少有 2 有時候這樣 3 經常這樣5. 我無緣無故感到害怕和驚慌3 相當多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一點也沒有6. 很多事情衝著我而來,使我透不過氣3 大多數時候您都不能應付 2 有時候您不能像平時那樣應付得好1 大部分時候您都能像平時那樣應付得好 0 您一直都能應付得好7. 我很不開心,以致失眠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一點也沒有8. 我感到難過和悲傷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相當時候這樣 1 不經常這樣 0 一點也沒有9. 我不開心到哭3 大部分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只是偶爾這樣 0 沒有這樣10. 我想過要傷害自己3 相當多時候這樣 2 有時候這樣 1 很少這樣 0 沒有這樣各項目為 0~3 分,總分30分。總分9分以下,絕大多數為正常。總分10~12分,有可能為憂鬱症,需注意及追蹤並近期內再次評估或找專科醫師處理。總分超過13分,代表極可能已受憂鬱症所苦,應找專科醫師

日本人妻產後憂鬱症 跨海來台求助

日本人妻產後憂鬱症 跨海來台求助#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住在東京的日本媽媽,生產後罹患產後憂鬱症,需父母協助照顧小孩,但又因此產生罪惡感,導致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形,曾在日本求助精神科症狀未改善,因先生長期派駐台灣,決定跨海來台求醫,經醫師以經顱磁刺激(TMS)治療,一個半月後,睡眠、食欲、情緒與活力逐漸改善,也慢慢可以專心帶小孩了。產後憂鬱分3種程度 嚴重恐殺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產後憂鬱是一個通稱,依嚴重程度分成「產後憂傷」、「產後憂鬱症」以及「產後精神病」三種。「產後憂傷」很常見,約有30至75%的媽媽生產完後,3到5天內會出現莫名哭泣、哀傷、情緒敏感,這些症狀主因是生產後快速荷爾蒙變化、懷孕壓力得到釋放,或開始體認媽媽的責任感與壓力而引起,多半兩周內會改善。但是有10至15%的媽媽症狀會越來越嚴重且持續兩周以上,進展為「產後憂鬱症」,另外0.1至0.2%的媽媽會出現更嚴重的「產後精神病」,甚至會有自殺或殺嬰的危險。產後憂鬱除了媽媽本身外,整個家庭包括母嬰關係與夫妻關係都會深受影響,但因很多媽媽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或是擔心疾病的污名化,往往拖到病情嚴重才就醫。丈夫分擔照顧責任 新手爸媽別太追求完美周伯翰醫師表示,產後憂鬱症與產後精神病在下次生產很容易復發,早期治療與預防復發非常重要。目前常見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針對治療效果不佳的或是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重度憂鬱症,也可以使用「經顱磁刺激」治療,若有高度危險性則建議住院治療,甚至電痙攣治療。周伯翰醫師建議,若遇到身邊有產後憂鬱的媽媽,應謹記7個原則,同理、支持、傾聽、不責備、不只關心寶寶、先生一起分擔寶寶的照顧,必要時陪同太太一同就醫。也提醒新手爸媽照顧小孩時不要太要求完美、全部照本宣科,增加自己額外的壓力,必要時可向周邊有育兒經驗的親友請教求助。

產後憂鬱症 6周內篩檢最佳

產後憂鬱症 6周內篩檢最佳#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3歲的小美生產後6周,向醫師坦承有傷害自己或小孩的念頭,她表示產後在家坐月子,丈夫及長輩雖有幫忙,但自己心情還是很低落,且過去有憂鬱症病史。醫師得知後,鼓勵小美的丈夫多帶妻子外出走動,並立即通報自殺防治中心持續電話關心追蹤。親情加藥物治療 可快速走出陰霾奇美醫院婦產部產科醫師郭恬妮指出,產後出院前及產後4到周是產後憂鬱症篩檢的最佳時機,建議產婦要面對,家人也要給予更多關懷照顧,配合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可快速走出產後憂鬱陰霾。產後憂鬱症可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沮喪及產後精神病。受身體荷爾蒙變化影響,婦女產後情緒低落人數比例最高,約有五成到八成都會有;產後沮喪發生率約一成到二成,大多在生產完三天後表現出來,發作時間平均六至九個月,有近半數甚至超過一年。產後精神病發生率最低,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患者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因此積極治療絕對有其必要。郭恬妮醫師表示,產後出院前及產後4到6周是產後憂鬱症篩檢建議最佳時機,目前最常使用的篩檢工具為「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內容包括十個問題,每個問題0至3分,若總分在12分以上,產後憂鬱症的敏感度就達到86%,個案就需要進一步接受心理諮商或轉介精神科。有產婦想傷害自己或小孩以奇美醫院婦產部去年7月至12月針對近600名產後婦女住院評量統計,10至12分有24人、13分以上有7人,2人存有「我會有傷害自己或小孩的想法」。針對產後憂鬱患者,院方整合婦產科、小兒科、精神科醫護人員和社工單位,給予適當治療和協助。產婦出院後亦會進行電話訪視,了解並關懷產後婦女返家後所面臨的困難,給予支持鼓勵。郭恬妮醫師強調,治療產後憂鬱症除了尋求精神科的諮商外,家人的照護十分重要,藉由親情關懷,配合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病藥物,可以使患者較能迅速恢復正常人際關係。

家有產婦多陪伴 防無形殺手產後憂鬱

家有產婦多陪伴 防無形殺手產後憂鬱#產後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日媒體報導一名年輕未婚媽媽涉嫌殺害出生不到1週的男嬰。她偵訊時說詞反覆,供稱養不起不想留下小孩,但後又淚崩表示對不起,有緣再當我兒子。另外有媒體表示該名未婚媽媽的男友在她懷孕不久後就提分手。針對此新聞,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任何懷孕中的婦女都有機會患上憂鬱症,未婚或單親懷孕婦女要承受的社會壓力大,建議多觀察身邊人懷孕期間的身心狀況,多給予陪伴關懷,適時協助就醫,預防憾事發生。新移民、情緒病家族史、單親家庭等都是高危險群南投醫院身心科醫師陳恆生表示,懷孕期間及生產後所面對的經濟、家庭及心理等壓力,可能都使孕婦面對產前(後)憂鬱症這位無形又無情的殺手。其實產前(後)憂鬱症比想像的更普遍。任何懷孕中的婦女都有機會患上憂鬱症,其中特別是新移民、原本已有家庭或婚姻問題、家族史有情緒病、先前患過情緒病史、思想負面的人、單親家庭和有生活壓力的人都是高危險群。陳恆生醫師表示,產前(後)憂鬱症的表現差異並不大,主要的區別在於發生時間不同。產前憂鬱症發生在分娩前,而產後憂鬱症則在生產後4至6週內,主要情緒表現包括是擔憂、焦慮、煩惱易怒,嚴重時候還可能悲傷絕望到想自殺,甚至做出傷害嬰兒的行為。約30%至50%媽媽 產後出現沮喪或情緒低落狀況由於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角色轉變、照顧嬰兒的挑戰和家庭等諸多問題,陳恆生醫師表示,產前(後)的一段時期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可能會較高。醫學研究指出,大約30%至50%的媽媽產後都有沮喪或情緒低落的情況,通常在產後10天內會慢慢舒緩和消失,但仍有10%媽媽負面情緒並未得到舒緩,使憂鬱症狀更嚴重和廣泛,甚至影響媽媽的精神情緒狀態、日常家庭生活、工作表現、甚至與伴侶的關係和孩子的成長等。陳恆生醫師呼籲,當罹患產前(後)憂鬱症時千萬不要自責或害怕,應主動告訴家人或諮詢醫生意見。治療方法包括暫時服用藥物平衡體內情緒系統的腦部活動和心理諮商、治療,幫助調節及控制情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