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

梅雨季好悶 2茶飲助消暑解熱

梅雨季好悶 2茶飲助消暑解熱#濕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多雨,時序也開始進入梅雨季節,悶熱、潮溼的空氣容易使人煩躁,久坐辦公室的民眾可能常感到心浮氣躁,中醫師表示,氣溫逐漸升高,人體容易累積過多濕氣,決明子麥茶及金線蓮茶2種中醫茶飲可消暑解熱、減緩煩躁不適感。決明子茶降血脂、金線蓮清熱退火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指出,決明子麥茶有降血脂、潤腸及通便的功效,而金線蓮茶能夠清熱退火、降低膽固醇。由於決明子、金線蓮及金銀花性偏寒,建議民眾用熱水沖泡即可,無須熬煮。而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這兩種茶飲不宜多服。蔡秀雯營養師建議排水功能有問題的患者,如心臟疾病或腎功能不佳者應限制飲用。決明子茶降血脂、金線蓮清熱退火顏素美主任表示,決明子味苦、甘、鹹、性微寒,有保肝、明目、通便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決明子的大黃酚可抗氧化、保護肝臟、降血脂及潤腸通便之功效。做好體內環保,這一味不可少,大麥味甘、性涼,有化穀食、平胃、消暑等功效。現代藥理分析,大麥的纖維素和B-葡聚醣可降血中膽固醇,加上決明子一起煮,潤胃又健康。金線蓮具抗老功效、可潤肺止咳而金線蓮清熱涼血、除濕解毒。現代藥理發現,金線蓮含八種必需氨機酸與微量元素,如硒、鉬等,有抗衰老的功效。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有消炎作用,常被用於因適宜於空氣污染導致的鼻炎、喉炎等初期症狀之改善。甘草可補脾益氣、潤肺止咳、調和諸藥。

喝水就水腫?3大謎題大解密

喝水就水腫?3大謎題大解密#濕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怕水腫不敢喝水?門診中常有女生因為害怕自己水腫而不敢喝水,其實水腫體質不是不能喝水,一天仍須喝到1500至2000cc的水以促進代謝,只是晚上9點過後不要喝太多,以免身體代謝不掉而造成隔天早上起來臉部或身體浮腫。2) 長期食用冰品冰飲和寒涼食物,也會累積濕氣?長期吃冰和生冷食物會讓新陳代謝降低,就像讓機器運轉變慢一樣,排除多餘水分和消耗能量的速度也會變慢。根據英國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喝冰水可能會使身體的運作功能減緩約15%,脂肪容易囤積,因為生冷食物吃下肚,脂肪為了幫腸胃禦寒,容易朝腸胃聚集,變成胃凸、小腹凸的「米其林寶寶」。吃冰也容易減緩腸胃道蠕動,進而出現脹氣便祕的問題,自然也會造成胃凸、小腹凸的情況。3) 辣椒到底是開胃還是促進代謝?研究指出辛辣食品能增加25%至30%基礎代謝率,很多人一聽說吃辣可以促進代謝減肥,就卯起來拼命吃辣,其實吃辣瘦身法是要看體質的喔!吃辣減肥最適合虛寒體質的人,而燥熱體質的人並不適合吃辣減肥,因為這類型的人吃辣後容易上火,還沒瘦下來之前反而出現或加重嘴破、冒痘、便祕、便血的情形,甚至引起痔瘡發作。冷底體質如果想吃辣減肥的話,建議純辣椒入菜會比食物沾辣醬來的好,因為辣醬的熱量高、含鹽分高,容易造成水分滯留體內而身體浮腫。不過也要提醒妳千萬別因吃辣「開胃」,好下飯配酒而吃進更多食物!(本文摘自/變身超吸睛自然系美女/原水文化出版)

體內太濕易生病 10食物除濕效果一級棒!

體內太濕易生病 10食物除濕效果一級棒!#濕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按中醫的說法,「濕」指的是「濕邪」、「痰濕」,人體很多疾病都是因為「濕」的存在,大家最熟悉的疾病就是「濕疹」。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這些病也都跟「濕邪」、「痰濕」關。我們日常食物中有很多都具有去濕的功效,可以經常食用。自我評斷身體是否有濕1)看感覺/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都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2)看大便/大便黏膩,而且顏色發青,軟爛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而且總有排不淨的感覺,這是身體有濕的一個標誌。3)看舌苔/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10種去濕食物• 薏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綠豆/清熱解毒、去濕利尿。• 冬瓜/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 洋蔥/和胃下氣、化濕祛痰。• 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濕。• 玉米/調中開胃、降濁利尿。• 馬齒莧/清熱去濕、散血消腫。• 高梁/健脾益腎、滲濕止痢。• 鯽魚/健脾利濕。• 水芹/清熱利水。(本文摘自/吃對家常菜最健康/博悅文化)

颱風挾帶水氣 濕氣重連人體也發霉?

颱風挾帶水氣 濕氣重連人體也發霉?#濕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這幾天台灣因颱風所帶來的豪大雨,讓屋內屋外都濕答答,要是屋內不除濕就很容易發霉,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葉家舟指出,其實不只是居家環境要除濕,人體也要除濕,尤其潮濕的天氣容易造成身體水分代謝不正常,氣不流暢,而有拉肚子、筋骨酸痛或長疹子等現象,葉家舟中醫師建議民眾最好多運動排汗、避免淋雨,居家環境保持乾燥、不吃冰涼食物,就能保持身體健康。葉家舟中醫師指出,人體有六、七成是水分,如果體內有多的水,就會透過排汗、小便甚至拉肚子來排出,不過當空氣中濕度愈來愈大,身體的水分就愈難排出去,為了排除多餘的水分,身體會自動加熱,目的是要增加排汗及增加尿液,甚至有時會無故拉肚子(水瀉)來排除水分。而民間常用車前草、玉米鬚煮湯喝,認為有利水,幫助身體排除水分的的作用,不過葉家舟中醫師說,玉米鬚可能含有農藥,必須特別小心,他也說,在中醫治療上是以健壯脾胃來除身體濕氣,以藿香12g、蒼朮6g、白朮6g、茯苓20g、車前草6g、薏苡仁20g、生薑3g,以600c.c.的水煮成200 c.c.飲用,或煮成400 c.c.當茶飲,另外,多吃四季豆,也可以健脾胃。此外,葉家舟中醫師也提醒,要避免濕氣對人體造成傷害,就要注意不要讓自己處於潮濕的環境,例如保持房子通風,可降低屋內濕氣;外出時準備雨具,不要淋雨,避免風邪、感冒;洗頭後頭髮一定要吹乾,以免誘發頭暈、頭痛;不要吃冰涼的食物,例如冰飲、大白菜、白蘿蔔、番茄、西瓜等,會消耗腸胃的氣,影響腸胃的運作,使身體水分代謝變差,而葉家舟中醫師更特別提醒,若能適當的運動,讓身體流汗,濕氣就不會堆在身體裡,且配合正常補充水分,讓水分有進有出,代謝就會正常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