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尿

水腫、泡泡尿要注意 當心腎絲球腎炎

水腫、泡泡尿要注意 當心腎絲球腎炎#泡泡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陳太太因為臉部出現浮腫現象,小便時還會起泡泡,到醫院檢查後,才得知罹患「腎絲球腎炎」。因陳太太非常害怕及抗拒洗腎,到處打聽許多中藥偏方,但在服用後,病情非但沒改善,臉部反而腫得比先前還厲害連全身都腫起來,在病情延誤多時之下,最後也只能洗腎保命。阮綜合醫院血液腹膜透析室林正浩主任表示,腎絲球若出現病變可能會造成腎病症候群或腎絲球腎炎。腎絲球腎炎造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感染細菌,病毒,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引起,另外如藥物或是癌症、甲狀腺、糖尿病等。從臨床上來看,多數罹患「腎絲球腎炎」的病人是沒有症狀的,只有少數人會有水腫或尿液起泡的情形,除非是做尿液中的血尿及蛋白尿檢查,否則很難及早發現。腎絲球腎炎」必須在早期發現才有治療的機會,一旦轉為慢性或腎萎縮,就會喪失治癒的黃金時期;病人往往須要做腎臟切片才能正確地診斷及治療。治療腎絲球腎炎要非常耐心及長期與醫師、衛教師配合,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因為腎絲球腎炎患者,在罹病後,有半數會在二十年內惡化成尿毒症,必須洗腎治療。不過,若不幸患了腎絲球腎炎,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長期良好控制病情,可以大大減少洗腎的機會。林正浩主任也提醒,民眾平時除了不亂服成藥、不暴飲暴食、不要攝食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的蛋白質和鹽分、冬天要做好保暖之外,並應適量喝白開水、不憋尿,最重要是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做一次尿液檢查,才是保健之道。

有泡泡尿要小心!恐是慢性腎臟病

有泡泡尿要小心!恐是慢性腎臟病#泡泡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之一,如果腎臟出現問題,常常不容易察覺,基隆市衛生局表示,「腎臟病」是一個隱形殺手,初期臨床上並無明顯症狀,往往到了末期才產生明顯不適症狀,許多民眾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渾然不知,如果發現有泡泡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貧血與倦怠等症狀,應該立即找腎臟專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腎臟功能檢查。由於國人飲食生活習慣、不當用藥的影響,加上人口老化、健康照護改善,高齡人口數目逐年增加,罹患腎臟病的機會也增加,其實腎臟病防治有效秘訣就是:健康生活型態:維持理想體重、養成運動習慣戒菸及不酗酒、良好生活習慣,三餐均衡飲食、適度飲水勿憋尿,尋求正確的醫療途徑不亂吃藥;自我監測及定期健康檢查、留意疾病的治療與控制。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提醒民眾,六大腎臟病高危險群﹙糖尿病、高血壓、老年人、蛋白尿、有腎臟病家族史、長期服用藥物者﹚的朋友,要定期監測腎功能的變化,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避免步向「洗腎(透析治療)」之路,希望預防勝於治療的腎臟保健觀念,真正落實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