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油

這2部位酸痛 大腦退化中!

這2部位酸痛 大腦退化中!#沙拉油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高齡者除了忌諱太飽與太餓,就怕有偏食習慣,不只菜色要常做變化,使用的油也要隨時更換,除了紅花油之外,其他如沙拉油、花生油、葵花子油、苦茶油、麻油、白絞油等,都應交替使用,而且只能用一次,回鍋油是絕對被禁止的。後腳筋和腳踝骨輪酸痛 代表腦部正在退化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有高齡者的子女們,應該感到很欣慰,因為高齡者意味著家族繼承了健康、長壽的遺傳因子,身為子女的一定要不厭其煩地細心照料。平常要為他們準備豬(牛)耳朵、豬舌頭、豬腦、豬大腸、小腸、牛尾、豬尾、筋和腰子及豬的龍骨髓等,此外魚的軟骨和肺管也是很好的食材。老一代的台灣人常說:吃腦補腦、吃腳補腳,這種「以類補類」的說法。牛或豬的腳筋都有增補後腳筋的強效,後腳筋之所以要補,是因為它和腦有直接關連。如果後腳筋和腳踝骨輪會酸痛,就會連動引發後頸部的不適;而此處若會酸痛,就代表腦部正在迅速退化中。一旦酸痛消除,腦的思考就清楚,也能免於罹患老人癡呆症的命運。關心牙齒健康 才能阻止腦部退化在飲食管理中,除了食物的選擇、烹飪的方式及質量的拿揑之外,吃相也會影響到效果。阿娘雖然年紀大,但她的牙齒一向很健康。沒有好的牙齒,再美味的佳餚都要打折扣,甚至會影響腸胃運作。很多高齡者都是因為一口假牙,導致咀嚼受到影響,只能食用流質食物,這是老人家的遺憾。所以,子女們平常要關心長輩的牙齒健康,鼓勵他們定時去做檢查,預防牙周病及蛀牙的發生。唯有維持牙齒的健康,才能發揮咀嚼的功能。我常鼓勵老人家要咀嚼食物,因為用力咀嚼時,可以刺激唾液腺的分泌;牙齒咬食物所發出的聲音,則可以刺激耳朵的聽覺,耳朵傾聽,就會引導腦的活動,如此連動之下,腦部就不致退化。所以,通常牙齒好、可以咬硬食物的高齡者,身體和腦部都會顯現出比較健康的狀態。咀嚼要充分運用上下左右的牙齒,均勻的、仔細的、慢慢的咀嚼,不可只使用單邊;長期使用單邊咀嚼,不僅會影響到牙齒的健康,更會造成「嘴歪」的難看臉型。只有維持均勻的咀嚼,才能帶動表情,使容貌加分,同時能分泌唾液、幫助消化,更可使統管血液、支配頭和四肢等重要器官的脾臟更趨活化。(本文摘自/無齡的養生智慧/時報出版)

植物油較養生?恐致大腦異常

植物油較養生?恐致大腦異常#沙拉油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約由60兆個細胞組成,無論是健康或疾病纏身,一切源頭皆來自細胞。還有為了維持身體運作,大腦要扮演指揮中樞,如此重要的大腦,60%由脂肪組成,人體的所有細胞,也是由脂肪組成。想要長壽 「健腦術」不可或缺由此可知,我們想要生活得健健康康,必須攝取有益身體的食物,以及品質優良的油,日本男女的平均壽命已達80餘歲,讓大腦到老年依然能正常運作的「健腦術」不可或缺,雖然抗老化不可能返老還童,但人人都可以延緩老化的速度。捨棄沙拉油 能遠離各式疾病大腦中最容易受氧化壓力影響的海馬迴,維持運作至上百歲,讓健康生活長久持續,若能加以實行,無論到了幾歲,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記憶力,60歲後海馬迴(記憶)快速衰退,或是年過百歲海馬迴還能持續作用,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志,端看平日生活是否用心延緩老化。會使身體生鏽的環境,將讓人體提早老化,變得不健康。大量攝取沙拉油 易身體老化廢氣、電磁波、活性氧皆為健康大敵,大量攝取沙拉油,更是在為身體老化火上加油,會造成身體異常的沙拉油,也會破壞大腦以及全身細胞,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被教育動物性油脂會增加血液膽固醇,改用號稱對身體有益的植物油,於是沙拉油大量生產,運用於料理中、推出各種加工食品。沙拉油內含許多危險因子我們堅信每天食用的沙拉油,以及沙拉油製作而成的加工食品對身體有益,事實上卻不知沙拉油內含許多危險因子,很有可能正在一點一滴破壞細胞、造成身體異常,所以必須重視每一天的生活,才能使我們的身心常保健康。1) 攝取有益身體的飲食。2) 適度運動。3) 透過工作或嗜好使用大腦。4) 外出與人聊天。5) 營造放鬆的時間,充分睡眠。活化大腦黃金守則生活不規律、三餐不定時、生病才看醫生吃藥,這種觀念相當危險。所以請大家遵守上述重點,用心維持規律且有彈性的生活。(本文摘自/安心吃油:國際級腦醫學博士親授!改變用油,就能活化大腦、改善過敏,大幅提升記憶力/采實文化)

「食油危機」慎選油 別一瓶油用透透

「食油危機」慎選油 別一瓶油用透透#沙拉油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最近連環爆出油品的食用安全問題,但食用油卻是我們每天都會攝取的食物之一,要完全捨棄油脂幾乎是不太可能。而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食用油,該如何選擇挑選?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許青雲博士表示,其實食用油脂在烹調上各有其優缺點,妥善選擇合適的油脂就會對營養健康有所幫助。現在許多家庭主婦的廚房裡,不管煎、煮、炒、炸都使用同一瓶油來做調理,其實大家應該摒除一種油用透透的習慣,應依不同的烹調方式選用不同的油,並適時替換,才是對健康有益的。依烹調方式用油許青雲主任也指出,所有的食用油裡的組成都包含: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只是比例不同而已。如果烹調需要高溫或長時間油炸則需要飽和脂肪高比例較高的油較為安定,例如牛油、豬油、椰子油與棕櫚油等,但須當心的是,長期攝取這類油脂恐會造成血膽固醇增高等心血管疾病;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較較高的黃豆油、葵花油、沙拉油與花生油等,雖有不會造成血膽固醇增加,但較不耐油炸、如遇高溫則會產生自由基及致癌物,建議用於涼拌、快炒或低溫油水拌炒。含較高比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經研究指出能降低體內的總膽固醇,且建議用於低溫油炸、大火短時間快炒及涼拌最好。好油也要適量吃許青雲主任也提到,飲食中如果沒有攝取油脂,也會造成體內脂溶性維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會影響人體健康。許多人都以「動物油」和「植物油」二分法來各自闡述油脂的好壞,其實不管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它們的營養價值都各有所長,因此別一昧強調只吃單一種油品,植物油也不一定就比動物油來的好,因為在標準的建議量下,動物油對人體還是有益的。到底每天適量的油脂是多少呢?根據衛生福利部所公布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天油脂攝取量為3至7茶匙外加約1湯匙的堅果,這個含量是包含許多外食餐盒、加工食品或肉類食品中許多隱藏看不見的油脂在內。因此,一個炸雞排便當恐怕油脂的攝取量就超標。許青雲主任建議一天的飲食中,若是美食當前真的無法抗拒高油脂的誘惑,就盡量選擇其中一餐就好,並且淺嚐即可。接下來的二、三天就該遠離高油脂的食物並多攝取蔬果,達到飲食均衡為目的。油品要保存妥當,才能安心食用,許青雲主任也提醒,保存時應注意放置乾燥陰涼處、避免高溫或日光直射的地方,且使用後應立即將瓶蓋栓緊,同時也建議選擇玻璃瓶裝的油瓶,以避免有塑化劑溶出的危機且較不易因運送過程中受高溫影響而變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