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菌

喉嚨痛85%由病毒所引起 如何能有效解決?

喉嚨痛85%由病毒所引起 如何能有效解決?#殺菌

(撰文/Megan Chen)(專業諮詢/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李國森醫師、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耳鼻喉科邱怡喬醫師)(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 「糟糕,喉嚨癢癢痛痛的,好像快感冒了…」秋冬之際,在日夜溫差大的氣候情況下,因感冒而求診的比例也逐漸提升,其中又以喉嚨痛最為常見,而對付初期的喉嚨痛,你會怎麼選擇呢?邱怡喬醫師說,一般感冒的發生,最常以上呼吸道感染來表現,像是喉嚨痛、咳嗽、流鼻涕等等,都是典型的症狀,其中因喉嚨痛就診的病患又屬最大宗。超過85% 的成人及孩童的喉嚨痛 皆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 「為什麼會發生喉嚨痛呢?」根據文獻資料指出,高達85%以上的喉嚨痛都是來自於病毒的感染,導致喉嚨的紅腫疼痛,常見的病毒像是腺病毒(Adenovirus)、鼻病毒(Rhino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及冠狀病毒(Cornavirus);其他才是由細菌的感染,像是肺炎鏈球菌等。很多民眾會想知道,病毒及細菌傳染的喉嚨痛有何不同?邱怡喬醫師說明,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傳染的途徑,但在症狀表現上有時很難區分,病毒性感染的喉嚨痛多半靠飛沫傳染居多,如打噴嚏、被旁人講話的口沫噴到等,而細菌感染的喉嚨痛則以直接接觸感染為主,主要發生在人與人的親密接觸,常見如接吻、共享食物等引起的感染。再者,邱怡喬醫師補充,因病毒引起喉嚨痛、感冒,多半會教民眾多休息多喝水,讓自己的免疫力提升,自然就能痊癒,除非是快篩出A型流感的感染,則必須先行隔離,避免傳染給其他人;而細菌性的感染則會施以抗生素類的藥物,如:盤尼西林藥物治療,有時醫師也會佐以碘甘油塗抹咽喉患部,達到殺菌作用。含喉片、喉糖甘有效?醫:作用僅止痛喉嚨痛除了到診所報到外,你會怎麼選擇?根據調查,大部分民眾發生喉嚨痛問題,會買喉糖或喉片來自行緩解,但這樣的舉動有效嗎?邱怡喬醫師指出,喉片或喉糖這類的保健食品,不少民眾覺得好像可以緩解症狀,其原因在於喉糖或喉片的止痛成分,但其實無法消滅存在喉嚨的病毒;李國森醫師則說,喉糖或喉片裡頭的成分如川貝、薄荷等,可讓喉嚨覺得清涼,緩解喉嚨痛的症狀,但效果也有限。口腔噴劑 有助消滅喉嚨的病毒與細菌  值得提起的是,目前市面上出現一種含PVP-I、普維酮碘配方的口腔噴劑,李國森醫師表示,簡單來講,這種口腔噴劑成分中是添加比較淡的優碘消毒成分和薄荷,和耳鼻喉科醫師使用的成分相同,味道接受度高且效果好,噴在患處時,可以達到殺菌或殺病毒的功能。建議民眾一旦喉嚨覺得卡卡、腫痛等不舒服時,可以直接將噴劑噴於患部,殺死致病菌,從根源解決問題。才可讓喉嚨消腫舒緩不適,避免讓喉嚨感染的小問題惡化。有喉嚨痛 應先就醫讓醫師診療 大部分民眾發生喉嚨痛時通常抱持不予理會的態度,李國森醫師說,多休息、多喝水,一般喉嚨痛大約七天就會緩解,若病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就建議看醫師;邱怡喬醫師則說,其實還是建議民眾就醫檢查,讓醫師評估感染情形和嚴重程度,甚至是需要隔離的流感病毒,除了施藥的選擇不同外,也可以避免傳染給他人。 守住喉痛的第一道防線:http://goo.gl/nYT2S6

大蒜的殺菌功能 竟勝抗生素百倍!

大蒜的殺菌功能 竟勝抗生素百倍!#殺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項根據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大蒜當中的化合物(二烯丙基硫化物),對於殺死細菌的作用,甚至比抗生素強了一百倍以上。科學家們正在利用這項發現,嘗試在食品生產過程中添加這天然化合物,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為Donovan Govan)研究人員發現,空腸彎曲菌是腸道疾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大蒜中的化合物對它抗菌效果顯著。空腸彎曲菌是經由食物傳染的疾病,在美國大約有240萬人受到其影響,症狀包括腹瀉,腹部絞痛,腹痛和發燒。這種細菌也會引發一種罕見的癱瘓症被稱為格林-巴利綜合症。而大蒜不僅可延長食物的保鮮期限,也可減少潛在的壞菌生長。家醫科洛桑加參醫師表示,大蒜對於腸道的壞菌不僅有殺菌的作用,也有培養好菌的功能,還有抗凝血預防腦中風及保護心血管的效果!

秋冬殺菌隨身物 保濕乾洗手液佳

秋冬殺菌隨身物 保濕乾洗手液佳#殺菌

據衛生署健保統計,全台每四個寶寶就有一名曾因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就診,隨著秋冬流感疫情拉警報,家長平日應落實洗手行為確保孩童健康,無法隨時洗手也應搭配乾洗手液、濕紙巾等輔助物。有鑑於超過六成家長認為乾洗手使用後太乾澀等負面經驗,專家呼籲應使用保濕乾洗手落實手部清潔確保孩童健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高彬醫師調查發現,台灣約七成家長戶外環境下接觸孩子前不洗手,主因不是忘記洗手、就是找不到洗手台。此外,衛生署規範正確洗手需達40~60秒,其中包含20秒的肥皂搓洗,但是高達九成七家長表示實在難以落實,顯示台灣家長洗手行為確實需要加強。手部清潔是遠離病原的第一道防線,家長平日若無法隨時洗手就應該善用濕紙巾、乾洗手液等輔助物。不過醫師提醒,濕紙巾的攜帶與使用便利性都很好,能拭除手部髒汙但不具備殺菌效果,在醫院的預防感染上,最常用的輔助品為乾洗手液,不僅快速殺菌,也能協助家長節省洗手時間不足的難處。儘管乾洗手液殺菌效果良好,但調查也發現,高達六成二家長表示使用後手部乾澀感,有鑑於此,想要避開乾洗手液「傷皮膚」的不佳使用經驗,應該選擇具保濕效果如角鯊烯等成份的保濕乾洗手液,此外,乳液型比起噴霧狀較不會噴濺到眼睛,使用上安全性較高。市面上乾洗手液產品眾多,醫師建議,家長使用前應該檢視產品是否通過台灣衛生署認證,如能符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標準規範更佳,此外,成份以乙醇為主的乾洗手液,比異丙醇為主成份的乾洗手液來說,對人體刺激性較低,使用也較安全。醫師提醒,家長平日應落實正確的洗手行為並善用輔助物,才能真正落實居家嬰幼兒健康防護,降低秋冬病菌威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