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

人生「這階段」男性外遇風險飆15%!心理師揭「6原因」讓伴侶變心

人生「這階段」男性外遇風險飆15%!心理師揭「6原因」讓伴侶變心#外遇

在通訊發達的現今,隨便一個訊息都能變成曖昧的暗號,劈腿甚至已成常態。當愛情遭到背叛,我們該如何釋解心中的迷惑?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於《從外遇洞察人心》一書中,深入分析外遇背後的心理動機、徵兆與創傷修復,幫助讀者療癒情感創傷,並重新找回自我價值。以下為原書摘文:

婚姻中如何避免「小三」誘惑?兩性作家揭關鍵:當個「公務員」老公

婚姻中如何避免「小三」誘惑?兩性作家揭關鍵:當個「公務員」老公#外遇

夫妻關係中最大的殺手就是「外遇」,其實當夫妻兩人關係緊密,就算出現了外遇的試探或誘惑,第三者也不太能趁虛而入。資深媒體人、兩性婚姻專欄作家何戎於《幸福馬拉松》一書中,從男性的角度出發,分享20多年來在婚姻中學習到的經驗,讓女性讀者了解男人的想法,也讓男性讀者更暸解如何保持婚姻美滿。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何「好女人」卻不見得有好婚姻?兩性作家:雙向互動感情才會長久

為何「好女人」卻不見得有好婚姻?兩性作家:雙向互動感情才會長久#外遇

婚姻是每個夫妻都要用心經營的關係,不管是忙事業、顧家庭,雙方都有各自的辛苦和壓力,婚姻關係不是只有一方努力就好。《優活健康網》特摘兩性作家薇薇所撰此文,她分享「好女人,卻不見得有好婚姻」的真實案例,事實上兩個人在一起不需要自以為是的付出,而是認真和對方享受當下的時刻就好。

私訊啊私訊!多少人出軌由你開始

私訊啊私訊!多少人出軌由你開始#外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社群媒體帶來了無數的好處,卻也帶來了出軌的可及性(Accessibility)。這個管道,就是私訊。私訊是連結的橋樑,溝通的管道,也是對談的空間,其中一個特色就是相當私密。原則上,兩人的對談內容,彼此回應的語氣、態度及措辭遣字,當然也包含了貼圖及照片,都不會有你我之外的第三個人知道。換言之,它就成為了祕密,成為了隱私。在這個私密的空間裡,可能就是促發外遇,催化出軌的開始。我觀察了許多發展婚外情的人,也聽過許多出軌的當事人親口告解。他們並非刻意劈腿,更不是要讓伴侶傷心,至少一開始不是;甚至也是秉持著善意,還有分享的心。只是不知不覺中,情感變了調,行為走了鐘,成就了婚外情。也就是,多少司馬昭,不知自己就是司馬昭,還洋洋得意,說自己絕對不會外遇。如果他們能夠早一些看到自己,在善意當中,其實夾雜了一點點的欣賞,一絲絲的動心,一點點的期待回應,一絲絲的渴望被看見,還有被關心。那麼,他們可能會止步,他們不會按下Enter鍵,把訊息發送出去。很少有人在締結婚姻的開始,就盤算著要出軌,計畫著要外遇,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中,或者是後知後覺,朝著出軌的方向前進。從小到大,我們認識許許多多的人。有些是同學,當然也就會有學長、學弟、學姊及學妹,甚至是老師;而有些則是出了社會,進入職場所認識的人,包含同事、主管以及客戶……然後再透過以上的媒介,認識了他們的朋友。至於網友更是萬萬千。所以,為何特別傳訊給這一位呢?顯然,是他關注的人,是占據他注意力的人。嬌媚的她在已婚的他心頭占有一席之地,風趣的他對於已婚的她,有著友達以上的意義。只是這些都無法承認,或者告訴自己「沒有」、「怎麼可能」。後者是毫無所知,也就是意識層面的「否認」,前者則是不能說的祕密。當一個人跟伴侶相當親密,無話不談,是他最好的朋友,是他最想要第一個分享的對象,也是他最想要自我揭露的人,自然會占據他的心神。上天是公平的,給予每個人同樣多的時間。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運用及分配上,這邊多一點,另一邊就會少一點。所以,哪有多出來的時間去想別人,甚至去傳簡訊還有回覆簡訊?其實發布貼文、留言,也是。社群媒體的作用力:催化及增溫.提升好感,增加信任如果彼此有了吸引力作為立基點,有了相處的機會作為觸發點,那麼就會開始鋪陳、堆疊出軌的故事線。為什麼呢?分享好康、給出好處、提供幫助,都會帶來好感度的提升。這些不是交易,沒有對價,無須酬勞,就是純粹對你好,或是對你特別好。助人的舉動都是好事,互助合作沒有不好。然而若是彼此相互吸引,有了朋友之外的好感,產生曖昧的情愫呢?其中一方或者雙方都非單身呢?那麼可就麻煩了!.界線明確,距離得宜不少出軌不沾鍋的已婚男性朋友,他們私下跟我說,不會跟任何異性過從甚密,也不會有單獨相處的機會。若是有約,絕對都約大白天;若要相見,都是約在捷運線,不會在車內。同時還會明白直言,或者三不五時提及老婆。他們都是以婚姻家庭為重,他們都表示自己可沒有少根筋,無論是酒後亂性、逢場作戲,還是動了真情意的故事,沒一個能有好結局。所以他們界線明確,距離得宜,而不是搞不清楚狀況,把曖昧當沒事的天兵。溝通、互動、傳訊的起手式有很多種,效果不外乎兩種;拉近距離,或者保持距離。前者是給出關心,問候她的生活作息,時不時就傳來簡訊;後者則是主動提到我太太喜歡什麼,前陣子剛跟老婆去過了哪裡,他們會「不著痕跡」地讓對方知道,「不好意思,我心中只有我的愛妻。」需要舞台展現──被肯定、被認同,甚至是被仰望的需求光是被看見、被關注、被回應,就是一種獎賞。心理學的名詞,就是一種「正增強」。你可以進一步去思考,不同的人傳訊息(回訊息)給你,或者只是加你好友,對於你的心情影響,帶給你的揣測、聯想及後續作用,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有些在婚姻中感到孤單寂寞的人,都會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排解情緒,來滿足他的心理需求。因為他對老婆沒話講,兩個人的話題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帳單有幾張,何時要回婆家、回娘家。或者,老婆的回應無法帶給他振奮的心情、愉快的感受,不會讓他覺得自己好棒棒。反而,外面的人能讓他展現所知所學,間接滿足他想要被仰望的英雄感,讓他得到肯定及認同,儘管是誤解及錯覺,因為別人可能只是基於禮貌,只是出於客氣。給.面.臨.誘.惑.的.現.代.人我們都是使用者,也是旁觀者。社群媒體帶來了無數便利,對於人際關係帶來了許多影響及效應,當然也包含了婚姻。且行且珍惜,才能永結同心。(本文摘自/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寶瓶文化)

狐狸精條件比我差 到底發生什麼事?

狐狸精條件比我差 到底發生什麼事?#外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老公是眼睛瞎了嗎?任何有長眼睛的人,肯定都會覺得你比她更漂亮啊!」朋友口中的「她」,就是她老公的外遇對象,這個反應除了幫她打抱不平,心疼她受了委屈之外,也指出了對於外貌的評價。「我也不敢相信,更是莫名傷心。左看右看,前看後看,我時常盯著鏡子裡的自己,我到底是輸在哪裡?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她捫心自問,結了婚,進入家庭後,她深怕自己成了黃臉婆,所以對於自己的外型打理並沒有輕忽,無論是肌膚保養還是身材線條鍛鍊,從來沒有懈怠過。所以當老公出軌的對象,條件完全不及於自己時,她除了感到傷心痛苦,深深地挫敗之外,更想知道「為什麼」,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外遇對象相貌平凡,到底好在哪裡?在心理治療實務情境裡,時常見到哭到梨花帶雨的女性。她們是婚姻中的正宮、元配也就是妻子,她們都描述到上述的經驗。而打開電視新聞,只要是名人出軌,如果他出軌的對象也是公眾人物,或者經由媒體及網路鄉民肉搜,往往會被做出「比較表」,來看看正宮vs.第三者,究竟是哪一方勝出。必定列入的比較項目,就是外貌,其他則是學經歷、家世背景、情史等。這個亙古不變的現象,不僅是許多人茶餘飯後、閒話家常的話題,更是讓許多人都感到不明所以的問題,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出軌的對象,完全不及正宮美麗?論五官、身材甚至氣質,論學歷、經歷甚至家世背景,到底正宮是輸在哪裡?換言之,完全不符理性,完全不合邏輯,所以讓人跌破眼鏡,更是引起眾人討論。為什麼出軌的對象外貌平凡,穿著樸素,舉止輕率甚至動作粗魯?你我都必須看見心理層面的因素,而不是停留在外在條件的討論。吸引力:性的縮影(Microdot)及來源吸引力到底來自於哪裡?尤其是性的吸引力,讓人困惑,更讓人想要一窺其堂奧。性吸引力的要素,包括了文化及個人層面。我們都知道,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對於「美」有著截然不同的定義及標準,所以涉及吸引力的自然是不同條件,還包括象徵。中國唐代、西方文藝復興時代崇尚的美麗,是豐腴,是飽滿的美;二十一世紀初則是流行紙片人,瘦還要更瘦,骨感才是美。而二○二○年的現在,則是開始流行起健美,愈來愈多人不再只是節食,而是開始重訓,覺得肌肉線條才是健康又美麗的象徵。吸引力在個人層面的發展及影響,則來自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經驗及成長過程。換言之,即是我們從小到大,所經驗過的人事物:暗戀未果的人,有著烏黑的秀髮及古典的丹鳳眼;從小在權威的家庭氣氛中成長,受到了嚴格約束及控管的人,特別欣賞、渴望及嚮往能瀟灑自由、無拘無束甚至浪蕩不羈的人。所以,縱使你我出生在同一個時代,成長在相同的社會文化,也會有著各自不同的偏好,會受到不同條件的吸引。他喜歡熟女,另一個他喜歡的卻是嫩妹;她是大叔控,另一個她從來都是交往年下男,沒有人比她大超過一歲。羅伯特.史托勒(Robert Stoller)在《性興奮》一書中提到了「縮影」的概念,指遇到某個人時,會從下意識當中,核對此人是否符合了內在的縮影,也就是說,決定此人對自己而言是否具有吸引力。有意思的是,正因為是下意識,所以出軌的當事者在最早的時候,不見得有自覺,不見得能清楚明白對方正是能夠點燃自己婚姻之外那把火的人。一開始,只是覺得投緣,逐漸地,好感度倍增。所以,出軌的對象及條件,不必然符合外界以為的「他一定比較好」或「她一定比較美」……也就是不符合所謂的邏輯,更年輕、更貌美、更帥氣、更多金、更溫柔、更體貼……還有各式各樣,可以公開評比的客觀條件。吸引他的,讓他想在婚姻之外追求的,是一種特質,是人的某些部分,是一種象徵。例如清純的她,有著他當年初戀對象的身影,或者浪蕩不羈的他,近似她暗戀多年的人,更甚至樸素平凡的她能帶給他,如同母親般的撫慰。這些不僅是他們的投射,更是讓他們深陷、著迷及固執的來源。所以,當伴侶出軌的人能夠了解吸引力的來源,能夠理解吸引力的發展歷程,就可以透過不同的角度及觀點明白,太太出軌不是你比較差,先生出軌不是因為你有缺陷。你能夠不再自責,至少是慢慢鬆開「自我批評」的枷鎖,不再認為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條件不夠優,甚至是長得醜。因而去動刀,去割雙眼皮,去豐胸,去削顴骨,因為我要瓜子臉,我要尖下巴。讓傷心的自己,更加受罪;久而久之,更覺得自己愛得卑微,裡外不是人。你最該吸引及悅納的,就是你自己我們都容易動搖,也容易受外界影響。尤其當親密伴侶出軌,更是容易自我質疑、自我批評,讓自信心嚴重動搖,質疑自己的吸引力不足或大減,批評自己哪裡不夠好或有欠缺,所以伴侶才會變心,愛上別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吸引力,能夠賞心悅目多一些,然而你第一個要取悅,也最該取悅的對象,是自己。你採用的標準,也出自於你自己,而不是別人。因為,把自己照顧好、整理好、打扮好,看著自己就開心,自然而然也是隨之而來的,就會散發出吸引力。這並不是叫你自戀,耽溺於自己,如同水仙;而是能夠如實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無論高矮胖瘦,無關社會標準及世俗條件。給.受.了.傷.的.你愛自己,責無旁貸;愛自己,沒有條件。不再自我批評,不再自貶,就能從伴侶出軌的痛苦中,找到愛回自己的機會。(本文摘自/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寶瓶文化)

伴侶出軌 只能聽天由命等著他選誰?

伴侶出軌 只能聽天由命等著他選誰?#外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時常懷疑自己,也覺得很自卑。老公選了別人,我怎麼自圓其說?我怎麼相信我的條件比較好,或者還不錯?」先生出軌,被提離婚之後的她,時常用法官的視角檢視自己,評判自己。她相信事出必有因,凡事必然符合邏輯:伴侶偷吃一定是自己有問題,若不是出在外貌,就是出在個性。她深信外貌可以整形,個性可以調整與學習。她時常拿著放大鏡由內而外地檢查自己,努力找出自己有缺失的部分,彷彿如此才能夠說服自己,先生的出軌有跡可循,而且也是「剛好而已」。「我覺得自己很差勁!身為一個男人,竟然無法顧好自己的家庭,讓太太紅杏出牆,讓自己戴上了綠帽子。」說他後知後覺也罷,妻子外遇多年,他是最近才知道。他原本以為太太生完小孩後,要專心照顧孩子,所以對於性生活缺乏興致,不料卻是外面有了小王。虧他奉公守法,誠懇老實,但求一生無風無雨。然而,當他成了「不被愛」的那個人,滿腔的憤怒、怨氣不只是針對太太及小王,其中一部分更是直指自己。 你正被別人的標準、自己的主觀所綁架嗎?許多人都有根深柢固的自卑感,彷彿天生內建,所以在往後的人生拚命地追求卓越,又或者終其一生自慚形穢,總是覺得自己不如人。尤其,當一個人遭遇到生命中重大打擊時,更是證實了心中的自卑:「我果然就是因為平庸、年華老去、不夠貌美,老公才會愛上別人。」「我就知道一定是我賺沒多少錢,永遠都是領同一份薪水,都這麼久了還未獲升遷,老婆才會瞧不起我,跟她的主管曖昧。」其實,絕大多數的自卑都不是來自於事實及生命經驗,而是出於我們對這些事實及生命經驗的評估、詮釋還有推論,全部都是你的「主觀」。你可以進一步去檢視:.你所採用的是「誰」的標準?.這個標準的內容又是如何,項目又有哪些?.這個標準的分數層級,是屬於頂標、前標、均標、後標還是底標?換言之,你追求的到底是幾級分?我們時常依據別人的標準,尤其是社會的「主流」、所謂的「常態」來為自己評分。年紀超過三十歲了卻沒有結婚,是異類,不然就是Gay;結婚了卻沒生小孩,不應該,竟然沒有傳宗接代;結婚然後離婚了,一定是太過自我,才會無法磨合;伴侶出軌一定是因為我哪裡有錯,才會讓他想要向外找出口……然而,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每件事都會有不同的緣由。所謂的主流及常態,其實只是這個族群的人數多了點,不代表就是「對」或者「正確」。如果進一步抽絲剝繭,會發現這個族群之所以人數眾多,不正是因為許多人勉強自己成為社會要求的「樣子」,然後過了中年,或者罹患重病才如夢初醒,開始想要做自己,活出獨一無二的生命。看見潛藏的自卑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潛藏的自卑感,往往都是在生命中出現重大的變化,像是被深愛的人拒絕,甚至被拋棄時,才有機會看見,屬於自己的卑下感原來藏得好深好深。因為多數時候,這些人看起來都很成功,也很有成就,自然也都讓人豔羨,包含他們自己也覺得如此,自卑為何物?甚至表現出來的,還有些優越。然而,自卑與優越感是一體兩面,孟不離焦,焦不離孟。《改造生命的自我形象整容術》作者麥斯威爾.馬爾茲(Maxwell Maltz)博士指出,「『優越情結』並不存在,有這種情結的人只是想透過優越自我來掩飾、逃避內心深處的自卑感與不安全感」,這也符合了我長年的觀察。意思是,看起來優越、表現出優越的人,其實是以「優越」作為一種偽裝及面具,甚至是一種工具。別人所看不到的內在,其實是自卑、懷疑、不確定及不安全感。然而顯現於外的,卻是戴上優越的面具,看起來志得意滿,說起話來鏗鏘有力,評論任何一件事都是斬釘截鐵、自信無比。接下來,有些人就會對他們產生恭敬、崇拜及仰望的心,變得言聽計從,甚至將他們說的話、做的事奉為圭臬。若是他們有意,甚至能讓這些人變成追隨者,開始聽命行事,更能達成自己的目的。相形之下,比較沒有優越情結的人則是直接小看自己、妄自菲薄,徹徹底底低估了自己的潛力及能力,看向自己的鏡片,總是蒙了一層厚厚的灰塵,總是覺得自己哪裡不夠好,一定有缺點。所以,並不是伴侶出軌、配偶劈腿讓你變得自卑,而是伴侶出軌這件事讓你原先就有的自卑更自卑。然而,自卑不是錯,每個人都有,重點是如何化自卑為成長的養分,讓自卑成為掙脫困境、繼續前進的動能。你是生命的參與者,更是「觀察者」我們都活在主觀的世界裡面,因為你是參與者,身處其中,你就是參與這齣戲的演員。但是別忘了,你也是生命的編劇及導演,你可以改寫劇本,你也可以決定這個鏡頭要怎麼拍,你更可以決定接下來的這齣戲,要採用哪些演員。換言之,決定哪些人,繼續留在你的生命裡面;哪些人,不一定要繼續相見。學習相對客觀,嘗試改變思考及想像的切入點,你就能成為自己生命的「觀察者」,進而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自卑是一種誤解,改變你的鏡片所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跟自卑奮戰。心理學大師阿德勒(Adler)是,你我也是。你可以向阿德勒看齊,抱著自卑與超越的情懷,活出前所未有的精彩人生,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師,幫助更多的人。但其實你也不一定要這麼奮發,只要拿掉你的自卑鏡片,用中性的眼光看待及認識自己,就會發現你沒有你以為的這麼差,甚至你比你想像的好得太多了。只是過去你都不相信,你都不知道。你不用「像」別人,也不用成為別人。不自卑,不自貶。反之,不睥睨,不優越,你只要如你所是。當你從伴侶出軌的傷痛中,看見了內心潛藏的自卑,並且進一步洞悉,這份自卑如何帶來對於自己的憤怒及無能感,遮蔽了你本身具足的能力及能量。你就能清乾淨鏡片上的灰塵,看見自己本身的光亮,是多麼光芒萬丈。給.受.了.傷.的.你你是被動的人嗎?伴侶出軌了,只能等著由他來決定你們婚姻的存續或結束?你只能等著他要選誰,決定誰繼續站在他的身邊?請記得,你不是無能為力,聽天由命的人。你有行動力,你更有主導權。(本文摘自/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走過伴侶出軌,從放不下、不放下,到過得自在安好/寶瓶文化)

先生外遇 其實你並沒有那麼在意!

先生外遇 其實你並沒有那麼在意!#外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某一次,有位女性找我商量「老公向她坦承自己外遇」。當她聽到先生坦白的那瞬間,腦袋一片空白,內心湧起極度的憤怒,眼淚流了下來,還出現一股「想要嚴懲做出背叛行為的老公」的衝動。這時候該位女性問了自己:「心啊!我對老公的憤怒是我自己的感覺嗎?」結果「心」回答:「不是的!這是婆婆植入的感受!」「咦?這是婆婆植入的?」聽到這句話時,她的感覺有點糟,原本的憤怒也瞬間降了下來。接著再問「心」:「心啊!婆婆對我灌輸了什麼感覺?」「心」回答:「婆婆灌輸了『妳沒有好好照顧我兒子,做為一個女人不及格』且相當憤怒。」她繼續詢問:「既然如此,心啊!我對老公外遇這件事有什麼感覺?」「心」答道:「沒有任何感覺。」女性反問:「咦?心啊!我老公外遇我竟然沒有任何感覺嗎?」「心」告訴她:「因為妳的內心總是波瀾不驚。」「我的確是對老公的外遇沒有任何感覺!」這位女性突然便坦然接受了。之後該位女性無視害怕挨揍而惶惶不安的先生,回到了普通的生活。她笑著說,雖然將老公當作空氣般毫不在意感覺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可以專注於眼前自己想做的事,不知怎麼地感覺很好。聽說之後外遇的先生變得開始會照顧孩子,以及幫忙做家事。雖然太太什麼也沒說,但先生開始回家吃晚餐,不知不覺間便闔家團圓了。說出「討厭就是討厭」就能獲得自由另外,有某位女性即使只靠先生的收入就足以生活,卻還是在外從事吃力的工作。該位女性從事的工作經常遭受他人貶低或辱罵,她卻總是帶著笑容工作。雖然令人敬佩,但另一方面,也讓我覺得有些不自然。於是我請該位女性問問自己的「心」:「心啊!我的靈魂究竟在追求什麼?」「心」回答:「從先生的支配中獲得自由。」之後我了解,原來該位女性一直很害怕先生。先生是個動不動就情緒煩躁、說話大小聲的人,所以她沒辦法向先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就這樣度過了數十年。我也因此理解為什麼該位女性的笑容總讓人感覺不自然了。該位女性在先生面前問「心」,「心」告訴她:「妳可以表現出自己的情緒!」於是該位女性對著先生一口氣發洩了從前累積至今的憤怒。原以為先生會加以反擊,沒想到從那之後,先生對她變得很溫柔。此後該位女性藉由聽從「心」的指引,表達「討厭的事就是討厭」之後,變得愈來愈自由。有一天,她彷彿從惡夢中驚醒,發覺:「咦?為什麼我要做這麼辛苦的工作?」之後該位女性豁然開朗,她因為對努力工作的先生感到愧疚,所以選擇了照顧和先生一樣不易相處的人的工作。她也察覺到:「我應該還有其他更想做的事!」而漸漸地可以依照自己所想活下去。(本文摘自/你的感受不是你的感受:找回心靈自由,不受他人左右的「自我暗示」練習/遠流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