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30,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的你內心好糾結,到底該不該結婚?到底該不該跟他/她結婚?然而,談戀愛和走入婚姻本來就不一樣,前者只要考慮自己,後者該考慮的是兩個原生家庭。《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呂秋遠律師所撰此文,提醒結婚前先想清楚「10件事」,幫助自己釐清為什麼要結婚的原因。
年過30,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的你內心好糾結,到底該不該結婚?到底該不該跟他/她結婚?然而,談戀愛和走入婚姻本來就不一樣,前者只要考慮自己,後者該考慮的是兩個原生家庭。《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呂秋遠律師所撰此文,提醒結婚前先想清楚「10件事」,幫助自己釐清為什麼要結婚的原因。
結婚人生里程碑之一,但若是只為結婚而結婚,不如先問問自己的心。台灣公益協會-中華鳳凰展翅關懷協會理事長珍妮游(JennyYu),於20歲進入職場、30歲累積千萬資產,她也曾經歷過創業失敗、失戀,後來也決定未婚生一個自己的孩子,獨自養育陪伴。她於《單親教我活出自己的樣子》一書中,用她真實經歷告訴女性,只要有決心,在單親的日子裡,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樣子。以下為原書摘文:
「結婚」是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很多接近適婚年齡的女生,會抱怨男友為何不趕快求婚,怕男友浪費自己青春。諮商心理師江珈瑋於《用陪伴,找回曾在愛情受傷的妳》一書中,分享25個常見的愛情故事,並以女性的溫柔與專業臨床經驗,陪伴在愛情中受傷、迷惘的讀者。以下為原書摘文:
「結婚」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太多人都是「為了結婚而結婚」,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結婚,甚至是從來也沒想過結婚的意義,你是否曾問過自己,對於婚姻有什麼期望呢?若想要有美好的婚姻,在結婚前不妨問自己、對方一些問題,不僅是結婚前的重要準備,也是雙方建立健康、和諧婚姻關係的基礎。
年紀越來越大,但仍有許多「大齡女子」渴望真愛,卻不知道該如何找到「對」的人?諮商心理師吳姵瑩告訴妳,感情沒有速成,可透過「5件事」逐步去檢視他是否真正適合妳,才不會落入為了想快點結婚,而讓自己陷入「沒魚蝦也好」的困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學生時代開始交往,順理成章步入禮堂;聯誼認識,進而共組家庭;透過親友介紹締結連理……為何有些人進入婚姻不費吹灰之力,有些人卻是婚姻絕緣體,兩者的差別究竟在哪裡?我認為,對於婚姻沒有太多執著與設限的人,比較容易完成終身大事。或許,那些看似不費吹灰之力就順理成章走進婚姻的人,在結束單身之前,其實也曾有過不少內心掙扎。只不過,最後他們選擇看開,告訴自己說:「算了,就決定是這個人吧!」容我在這裡調個書袋, 據說日文「 看開」( 諦) 的語源來自「 看清楚」,意思是不受束縛、不執著的超脫態度。「現在時機差不多成熟了,該結婚了。」乍看之下,這樣的「看開」似乎是種妥協,但換個角度看其實是種超脫的想法。「人與人的緣分本就是講求同氣相投。頻率相同的人自然會彼此吸引,所以眼前的對象與我的頻率正好合適,就和他(她)結婚吧!」這是正向的看開。基於正向思考所諦結的姻緣,婚後倘若繼續督促自己成長、尊重配偶、心懷感恩、為家庭努力打拚,這就是一種美好的了悟。不是「不結婚」,是「結不了婚」想結婚又結不了,而來找我訴說心事的人,少說有好幾大卡車。和他們深談的結果,我發現這些人的內心深處大多是焦慮擔憂和寂寞難耐的情緒。他們把全副心思都放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上,為了逃避難以面對的情緒壓力,轉而尋求婚姻的救贖。對他們來說,尋覓一樁幸福的婚姻簡直難如登天,但也並非絕對不可能。然而,結婚絕非終點,結婚的當下,或許是擺脫了剩男和剩女的婚姻焦慮,但接下來的現實婚姻生活,往往與理想中的婚姻生活相去甚遠。對此,我已經聽了不少苦主的怨言。想婚,不昏頭所謂「執著」,就像是分明已經吃飽,食物都滿到喉嚨了,卻因為捨不得浪費,硬是繼續把飯菜塞進胃裡面。如果你執著的點在於,「如果放手讓這個人離開,我這輩子大概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對象了」,那麼這樣的執著和前面談到的了悟,也就是「正向的看開」,意義可不同了。另外還有「現在的我好寂寞,真想找個人結婚。我來讀幾本勵志書,努力吸引好對象上門吧!」這類想法的人,是以「排遣寂寞」為前提找另一半,即使未來結了婚,也會因為「對方工作忙碌,把我晾在一邊」等原因,最終仍然在婚姻中感到寂寞。「已經到適婚年齡,為了讓父母安心,加上周圍的人都紛紛結婚了,我再不努力脫單怎麼行?」像這樣因為受限於世俗的價值觀、在意旁人的眼光,而急於結婚的人,以為結婚就是自己幸福的歸宿,滿心期待在擁有「已婚」的頭銜後,人生能從此高枕無憂。像這種人進入婚姻生活,往往會有很多抱怨、忿忿不平,像是大吐「我要的不是這樣的生活」、「我當初怎麼會看上這種人」等之類的苦水。「執著之人」和「了悟之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心理上是否依賴別人。「了悟之人」對別人不會過度依賴,也會專注於活在當下。他們的內心有一份自信的篤定:「我總會有辦法的! 我一定會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天女)!」換句話說,擁有「讓自己幸福」的本事而獨立自主的人,也會是個好伴侶。一個人愈是不依賴,就能靠自己得到幸福。(本文摘自/人生煩惱相談室/時報出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名36歲鄭姓婦人,結婚時就希望能懷孕,但努力1年卻一直無法如願,到鄰近婦產科診所檢查,發現輸卵管異常,平時月經也不正常,開始尋求各醫療院所進行多次試管嬰兒,卻無法成功受孕;來到童綜合醫院不孕症暨生殖醫學中心,由汪文生主任進行治療,成功在八月底,順利產下一名健康男寶寶。不孕症原因很多 對症治療成功做人汪文生主任說明,鄭女因輸卵管阻塞合併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先開立藥物進行調經,促使患者擁有正常規律的月經,讓卵巢能夠正常排卵,經由半年左右的調經後,開始進行試管嬰兒治療與胚胎植入,終於順利懷孕,讓夫妻倆相當感謝。 汪文生主任表示,不孕症的原因很多,女性通常會因為輸卵管阻塞或粘黏、骨盆腔粘黏、子宮腫瘤、子宮先天性畸型或異常、子宮內膜粘黏、子宮內膜異位症、泌乳激素過高症、雄性激素過高症、黃體期缺乏症、婦女年齡年齡過高、體重過重或生活壓力過大等因素導致無法順利懷孕。加強不孕夫妻服務及研究 因應各種不孕因素目前童綜合醫院不孕症暨生殖醫學中心團隊經由醫療技術與協調合作,加強不孕夫妻的服務及研究,以利提升受孕率,協助不孕症之夫妻,在醫療技術上,給予協助與心理支持。另外因應不同的不孕因素,施行不同的不孕症治療技術,如人工受孕、試管嬰兒、單一精蟲顯微注射、囊胚植入術、輸卵管整形、冷凍胚胎、精子冷凍等。汪文生主任表示,個案經檢查評估後,進行試管嬰兒來受孕,先經過誘導排卵的步驟,以手術從卵巢取得卵子,然後讓精蟲與卵子在培養皿中自然受精,之後在第三天或第五天,把胚胎植入子宮內以完成受孕。夫妻結婚逾一年未懷孕 應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治汪文生主任呼籲,若夫妻結婚之後,一直有正常性行為關係,且沒有採取任何避孕措施,超過一年以上,仍然沒有懷孕跡象,就應到婦產科尋求專業醫師的檢查與治療,並配合療程,才有機會一圓生子願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般人認為,學歷越高的女性,對於感情抱有高度理性,然而一項調查卻顯示,,學歷越高的女性結婚生子的意願越高,讀過碩士的女性,有超過70%都想結婚、生子,學歷為高中以下的受訪者有5成想結婚,47.83%具生育意願,大為顛覆現今社會的刻板印象!碩博士學位者 逾7成想結婚生子一項網路問卷「台灣女性幸福態度大調查」,包括台灣女性「婚不婚」、「生不生」兩份問卷。結果顯示,學歷越高的女性,想走入家庭的意願越高。未婚女性中有61.04%表示將來想結婚,學歷為高中以下的受訪者有50%想結婚,有結婚意願者的比例隨著學歷而增加,其中碩博士學歷的受訪者有高達73.55%想結婚。已婚而未生育的受訪者中,有63.9%打算生小孩,學歷為高中以下者有47.83%具生育意願,大專為48.28%,皆低於半數,但大學學歷有71.6%、碩博士學歷有72%想生小孩。30~40歲未婚女性 全球第二高愛情小說家H表示,高學歷女性雖然想結婚的比例很高,但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台灣男性尚未跟上女性觀念改變的腳步,大多數男性仍希望女性在婚姻裡扮演傳統婦女的角色,這與高學歷女性嚮往的婚姻生活有差距,這也說明為何台灣30至40歲未婚女性比例為全球第二高的原因。在「婚不婚」的調查中,73.21%受訪者並未受到家人催婚壓力,64.06%受訪者認為可結可不結、看緣份,顯示多數女性雖有結婚意願,但沒有急迫找對象的壓力。而未婚女性不想結婚的原因之中,超過5成受訪者表示「還想享受單身生活」,綜觀整份調查結果,經濟因素影響也很大,包括「對未來沒有安全感」、「收入太少」、「結婚後金錢運用會受限」等。已婚女性不想生小孩的原因也有類似現象,包括「生小孩後金錢運用會受限」、「需要賺更多的錢才夠養育小孩」。多了親子互動 半數人結婚不後悔至於已婚女性對婚姻與生小孩的想法,在「生不生」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超過一半的人對自己的婚姻狀況都還算滿意,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受訪者後悔結婚。而問到「有小孩後對人生的影響」,則甘苦都有,選擇正向者居多,包括了解父母的辛勞、親子相處機會等;負向部分,則認為收入變少、失去自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