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孕媽咪的營養狀態,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國人育齡婦女每10人就有近1人葉酸缺乏,缺乏葉酸可能造成孕婦貧血、疲倦、虛弱、情緒不穩定,也可能造成胎兒神經管缺損,或增加流產風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有懷孕計畫的婦女需多注意葉酸攝取,以守護母嬰的健康。
懷孕期間孕媽咪的營養狀態,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國人育齡婦女每10人就有近1人葉酸缺乏,缺乏葉酸可能造成孕婦貧血、疲倦、虛弱、情緒不穩定,也可能造成胎兒神經管缺損,或增加流產風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有懷孕計畫的婦女需多注意葉酸攝取,以守護母嬰的健康。
身為社會新鮮人的王小姐,本就容易緊張、焦慮,就學期間就時常有睡不好的問題,殊不知出社會後工作壓力大,睡眠障礙日益加劇,有時還得服用鎮定劑才能好好入睡。為了找出自己睡眠不佳的原因而就診,檢查分析後才發現影響睡眠的最大關鍵是「低甲基化」情形。
現代人都知道要吃B群來補充營養素,但你知道原因為何嗎?以及怎樣才是正確攝取方式?睡前吃會不會失眠?營養師提醒,不同的維生素B群有不同的效用,以下提供正確攝取B群懶人包,一解民眾疑惑。
懷孕的完整孕期有280天,而在孕產安全中,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孕期營養補充!土城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許琬苡依照3大孕期,建議不同階段所需攝取的營養素,並提供以下飲食建議及注意事項,給懷孕媽媽們參考,跟寶寶一起健康成長。
精神不濟,想補充體力和提升免疫力,許多人首先想到可以快速吞顆維生素B群來補充營養。但除了市售的營養補充品,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食材,就含有豐富的B群家族。只要均衡飲食,就可以一網打進,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日常飲食中需注重多吃天然蔬果,不僅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其中的葉酸更能保護心血管。營養師特別提醒,通常都認為貧血患者和孕婦需要補充葉酸,然而研究發現,中老年人加對葉酸的補充,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缺乏葉酸會危害心血管健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李貞慧表示,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生成核酸相當重要的維生素,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在於幫助身體中蛋白質及氨基酸的利用;在製造紅血球功能中,也和維生素B12相輔相成。而葉酸、維生素B12同為體內同半胱胺酸代謝過程之輔助因子,若體內長期缺乏葉酸、維生素B12,同胱胺酸就會在血液中停留較久的時間,則會導致高同半胱胺酸血症,對血管會造成極大傷害,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使得腦中風與心肌梗塞之風險增加;而且也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李貞慧指出,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為一種少量存在於血液中的氨基酸,是一種身體的代謝產物,亦是一種氧化劑,在血液中會侵犯動脈內皮細胞,血清濃度升高導致高同半胱胺酸血症,能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刺激平滑肌增生,促進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數黏附性新增,最終造成冠狀動脈管徑變窄、血栓形成和閉塞,因而引發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葉酸是所有人都必須注意攝取的營養素。李貞慧提醒,民眾需注意葉酸攝取量,並不是因為需擔心葉酸不足而影響到蛋白質的利用,而是加葉酸的攝取,可降低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護心善選天然蔬果來補足葉酸成年人葉酸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400微克(μg),富含葉酸食物來源包括綠葉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豆科食物等。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民眾攝取葉酸主要食物來源為蔬菜類,其次為水果類,而綜合維他命相關營養補充劑之補充亦是增加葉酸攝取量之方法。為提供民眾具體之膳食葉酸攝取,李貞慧建議民眾,每日可選擇不同葉酸含量之蔬菜類5份、水果類2份,多選擇各式蔬菜,尤其是葉酸含量高的蔬菜。蔬菜類每份可食生重100公克,煮熟後約為標準碗半碗至8分滿碗(約葉菜類半碗、菇類6至7分滿碗、花椰菜8分滿碗),依葉酸含量由多至少,依序為深綠色蔬菜、淺綠色蔬菜、瓜類及菇類;水果類則以木瓜、香瓜、柳丁等含量較高。詳請見以下分類量表。表1:蔬菜類葉酸含量分析(若無註明者,每份可食生重為100公克。圖片提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表2:水果類葉酸含量分析(水果份數及購買量,請參見《台灣常見食品營養圖鑑》。圖片提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懷孕初期是胎兒神經器官發育的重要時期,故孕媽咪的營養狀態是影響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國健署呼籲,有懷孕計畫的準媽媽們在孕前就應該均衡攝取富含葉酸的食物,在良好的健康狀態下懷孕,有助於寶寶健全發展。育齡婦女每10人有1人缺葉酸依據國健署105-1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台灣15-49歲育齡婦女葉酸缺乏的比率為9.23%,比起103-106年7.86%相較上升。葉酸能幫助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活化,且懷孕階段孕媽咪會因為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量,因此胎兒及母體本身已需要更多的葉酸,若有飲食攝取不足或不均衡的情形,則容易成為葉酸缺乏的高危險族群。懷孕初期葉酸缺乏,可能導致胎兒腦及脊髓等先天性神經管缺陷、自發性流產、早產、出生體重過輕等情形,孕媽咪則容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暈眩、貧血等症狀。葉酸存在綠色蔬菜、肝臟及豆類依據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成年女性每日建議攝取400微克的葉酸,有生育規劃的婦女在孕前1個月至懷孕期間則應每日攝取600微克的葉酸,以供母體及胎兒所需。國健署條列葉酸攝取3點建議如下:*孕前開始補充葉酸:懷孕初期是寶寶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許多準媽媽在懷孕初期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建議準媽媽們應於準備懷孕期間就開始補充葉酸。*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優先由天然食物中多樣攝取,葉酸廣泛存在於許多食物中,平時注意食用含量較高的食物,例如綠色蔬菜、肝臟、豆類及柑橘類水果。孕媽咪每日應攝取3-4份綠色蔬菜(煮熟約1.5-2碗,建議可選擇食用菠菜、韭菜等富含葉酸的蔬菜),並攝取2-3份水果(切塊水果約2-3碗),以達到每日葉酸建議攝取量。*必要時使用補充劑:如有需要應洽詢營養師改善飲食,若在日常飲食中攝取不足,可於醫師處方指導下使用葉酸補充劑。善用產檢及營養諮詢助好孕國健署提醒,為能了解孕媽咪及寶寶的健康狀況,提供孕婦十次免費產檢,包含兩次一對一衛教指導服務,強化準媽咪孕期營養健康識能。民眾如有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營養的問題,也可以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或至「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查詢孕期營養照護資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因為不同的遺傳基因、家族病史,天生就帶了不同的好牌或壞牌,但是拿到壞牌的人也不須要沮喪,因為有一種營養素,它能鎖住開啟壞基因的大門,讓壞基因不能施展,它就是神奇的「葉酸」。中式烹調很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而影響吸收葉酸就藏在含葉的蔬菜中,例如地瓜葉、菠菜、空心菜、花椰菜、芥藍菜、莧菜(杏菜)等等,但是因為它怕熱(以100℃加熱超過15分鐘,將破壞一半以上的葉酸),因此中式烹調很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而影響吸收,加上現代人蔬菜吃的少,更難以攝取足夠的葉酸。根據衛生署2001~2002年進行的「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小學生葉酸不足(缺乏與瀕臨缺乏)的比例,男女生各高達32.3%和26.4%,尤其是男生在12歲、女生在11歲的葉酸不足比例高達43%,有研究指出葉酸缺乏,除了影響學童的生長發育,也會影響學童與青少年的認知學習。注重飲食中的葉酸攝取 就是延緩老化的開始足夠的葉酸除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能降低癌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懷孕婦女也需要補充葉酸以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因此葉酸是人一生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注重飲食中的葉酸攝取,就是延緩老化的開始!大家不妨利用假日,準備一些蔬果的餐點,以利平日食用,讓自己能更健康並減緩老化的進展。(本文摘自/一個人的早午餐/大是文化)